直角三角形讲义(难)kong
- 格式:doc
- 大小:505.00 KB
- 文档页数:8
一. 知识梳理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C=90°⇒∠A+∠B=90°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30°可表示如下: ⇒ BC=21AB ∠C=90°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CB=90°可表示如下: ⇒ CD=21AB=BD=AD D 为AB 的中点 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5、摄影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ACB=90° BD AD CD ∙=2⇒ AB AD AC ∙=2CD ⊥AB AB BD BC ∙=26、常用关系式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 AB ∙CD=AC ∙BC考点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1、如图,在△ABC 中,∠C=90°①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为sinA ,即c as in =∠=斜边的对边A A②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为cosA ,即c bcos =∠=斜边的邻边A A③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为tanA ,即batan =∠∠=的邻边的对边A A A④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为cotA ,即abcot =∠∠=的对边的邻边A A A2、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 3、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 0° 30°45°60°90° sinα21 2223 1cos α 1232221 0tan α 03313不存在cot α 不存在31334、各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1)互余关系 sinA=cos(90°—A),cosA=sin(90°—A) tanA=cot(90°—A),cotA=tan(90°—A) (2)平方关系1cos sin 22=+A A(3)倒数关系 tanA ∙tan(90°—A)=1 (4)弦切关系 tanA=AAcos sin 5、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 当角度在0°~90°之间变化时,(1)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2)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3)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4)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 1、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专题18直角三角形的核心知识点精讲1.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2.证明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无需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掌握勾股定理;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5.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斜边和一组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考点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考点2:勾股定理及逆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图:直角三角形ABC 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222a b c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直角三角形性质1.两锐角之和等于90°2.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3.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1.若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则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应用时需先证明)2.勾股定理: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斜边为c,则c b a 222=+判定 1.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时直角三角形2.有两个角的和时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 若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c b a 222=+面积公式,其中a 是底边常,hs 是底边上的高ch S 21ab 21==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勾股数:像15,8,17这样,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勾股数满足两个条件:①满足勾股定理②三个正整数【题型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典例1】(2022•绍兴)如图,把一块三角板ABC的直角顶点B放在直线EF上,∠C=30°,AC∥EF,则∠1=()A.30°B.45°C.60°D.75°【答案】C【解答】解:∵AC∥EF,∠C=30°,∴∠C=∠CBF=30°,∵∠ABC=90°,∴∠1=180°﹣∠ABC﹣∠CBF=180°﹣90°﹣30°=60°,故选:C.1.(2022•岳阳)如图,已知l∥AB,CD⊥l于点D,若∠C=40°,则∠1的度数是()A.30°B.40°C.50°D.60°【答案】C【解答】解:在Rt△CDE中,∠CDE=90°,∠DCE=40°,则∠CED=90°﹣40°=50°,∵l∥AB,∴∠1=∠CED=50°,故选:C.2.(2023•贵州)5月26日,“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开幕,在“自动化立体库”中有许多几何元素,其中有一个等腰三角形模型(示意图如图所示),它的顶角为120°,腰长为12m,则底边上的高是()A.4m B.6m C.10m D.12m【答案】B【解答】解:如图,作AD⊥BC于点D,在△ABC中,∠BAC=120°,AB=AC,∴∠B=∠C=(180°﹣∠BAC)=30°,又∵AD⊥BC,∴AD=AB=12=6(m),故选:B【题型2:勾股定理及逆定理】【典例2】(2023•恩施州)《九章算术》被称为人类科学史上应用数学的“算经之首”.书中记载:“今有户不知高、广,竿不知长短.横之不出四尺,从之不出二尺,邪之适出.问户高、广、邪各几何?”译文:今有门,不知其高宽;有竿,不知其长短,横放,竿比门宽长出4尺;竖放,竿比门高长出2尺;斜放,竿与门对角线恰好相等.问门高、宽和对角线的长各是多少(如图)?答:门高、宽和对角线的长分别是8,6,10尺.【答案】8,6,10.【解答】解:设门对角线的长为x尺,则门高为(x﹣2)尺,门宽为(x﹣4)尺,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2=(x﹣4)2+(x﹣2)2,即x2=x2﹣8x+16+x2﹣4x+4,解得:x1=2(不合题意舍去),x2=10,10﹣2=8(尺),10﹣4=6(尺).答:门高8尺,门宽6尺,对角线长10尺.故答案为:8,6,10.1.(2023•天津)如图,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C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弧所在圆的半径都相等),两弧相交于M,N两点,直线MN分别与边BC,AC相交于点D,E,连接AD.若BD=DC,AE=4,AD=5,则AB的长为()A.9B.8C.7D.6【答案】D【解答】解:由题意得:MN是AC的垂直平分线,∴AC=2AE=8,DA=DC,∴∠DAC=∠C,∵BD=CD,∴BD=AD,∴∠B=∠BAD,∵∠B+∠BAD+∠C+∠DAC=180°,∴2∠BAD+2∠DAC=180°,∴∠BAD+∠DAC=90°,∴∠BAC=90°,在Rt△ABC中,BC=BD+CD=2AD=10,∴AB===6,故选:D.2.(2023•东营)一艘船由A港沿北偏东60°方向航行30km至B港,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航行40km 至C港,则A,C两港之间的距离为50km.【答案】50.【解答】解:如图:由题意得:∠DAB=60°,∠FBC=30°,AD∥EF,∴∠DAB=∠ABE=60°,∴∠ABC=180°﹣∠ABE﹣∠FBC=90°,在Rt△ABC中,AB=30km,BC=40km,AC===50(km),∴A,C两港之间的距离为50km,故答案为:503.(2023•安徽)清初数学家梅文鼎在著作《平三角举要》中,对南宋数学家秦九韶提出的计算三角形面积的“三斜求积术”给出了一个完整的证明,证明过程中创造性地设计直角三角形,得出了一个结论:如图,AD是锐角△ABC的高,则BD=(BC+).当AB=7,BC=6,AC=5时,CD=1.【答案】1.【解答】解:∵BD=(BC+),AB=7,BC=6,AC=5,∴BD=(6+)=5,∴CD=BC﹣BD=6﹣5=1,故答案为:1.4.(2023•广安)如图,圆柱形玻璃杯的杯高为9cm,底面周长为16cm,在杯内壁离杯底4cm的点A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上,它在离杯上沿1cm,且与蜂蜜相对的点B处,则蚂蚁从外壁B处到内壁A处所走的最短路程为10cm.(杯壁厚度不计)【答案】10.【解答】解:如图:将杯子侧面展开,作B关于EF的对称点B′,连接B′A,则B′A即为最短距离,B′A===10(cm).故答案为:10.【题型3:勾股定理与弦图、拼图】【典例3】(2020•随州)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之一,西方国家称之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在我国古书《周髀算经》中就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幅“弦图”(如图1),后人称之为“赵爽弦图”,流传至今.(1)①请叙述勾股定理;②勾股定理的证明,人们已经找到了400多种方法,请从下列几种常见的证明方法中任选一种来证明该定理;(以下图形均满足证明勾股定理所需的条件)(2)①如图4、5、6,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或直径,分别向外部作正方形、半圆、等边三角形,这三个图形中面积关系满足S1+S2=S3的有3个;②如图7所示,分别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直径作半圆,设图中两个月形图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为S1,S2,直角三角形面积为S3,请判断S1,S2,S3的关系并证明;(3)如果以正方形一边为斜边向外作直角三角形,再以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重复这一过程就可以得到如图8所示的“勾股树”.在如图9所示的“勾股树”的某部分图形中,设大正方形M的边长为定值m,四个小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为a,b,c,d,已知∠1=∠2=∠3=∠α,则当∠α变化时,回答下列问题:(结果可用含m的式子表示)①a2+b2+c2+d2=m2;②b与c的关系为b=c,a与d的关系为a+d=m.【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①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或者: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②证明:在图1中,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中间小正方形面积的和.即c2=ab×4+(b﹣a)2,化简得:a2+b2=c2.在图2中,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中间小正方形面积的和.即(a+b)2=c2+ab×4,化简得:a2+b2=c2.在图3中,梯形的面积等于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即(a+b)(a+b)=ab×2+c2,化简得:a2+b2=c2.(2)①三个图形中面积关系满足S1+S2=S3的有3个;故答案为3;②结论:S1+S2=S3.∵S1+S2=()2+()2+S3﹣()2,∴S1+S2=π(a2+b2﹣c2)+S3,∴a2+b2=c2.∴S1+S2=S3.(3)①a2+b2+c2+d2=m2;②b与c的关系为b=c,a与d的关系为a+d=m.故答案为:m2;b=c,a+d=m.1.(2022•湘潭)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解时,用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正方形(如图),并用它证明了勾股定理,这个图被称为“弦图”.若“弦图”中小正方形面积与每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均为1,α为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则tanα=()A.2B.C.D.【答案】A【解答】解:由已知可得,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4+1=5,设直角三角形的长直角边为a,短直角边为b,则a2+b2=5,a﹣b=1,解得a=2,b=1或a=1,b=﹣2(不合题意,舍去),∴tanα===2,故选:A.2.(2022•永州)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创制了一幅“赵爽弦图”,极富创新意识地给出了勾股定理的证明.如图所示,“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5,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则AE=3.【答案】3.【解答】解:∵大正方形的面积是25,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AB=BC=CD=DA=5,EF=FG=GH=HE=1,根据题意,设AF=DE=CH=BG=x,则AE=x﹣1,在Rt△AED中,AE2+ED2=AD2,∴(x﹣1)2+x2=52,解得:x1=4,x2=﹣3(舍去),∴x﹣1=3,故答案为:3.一.选择题(共7小题)1.在Rt△ABC中,若一个锐角等于40°,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为()A.40°B.45°C.50°D.60°【答案】C【解答】解:∵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等于40°,∴另一个锐角的度数=90°﹣40°=50°.故选:C.2.如图,在△ABC中,∠ACB=90°,点D在AB上,沿CD折叠,使A点落在BC边上的E点,若∠B =26°,则∠CDE的度数为()A.52°B.71°C.72°D.81°【答案】B【解答】解:∵∠ACB=90°,∠B=26°,∴∠A=90°﹣26°=64°,根据折叠,∠CDE=∠ADC,∠ACD=∠BCD=45°,∴∠ADC=180°﹣45°﹣64°=71°,∴∠CDE=∠ADC=71°,故选:B.3.如图,在△ABC中,∠C=90°,∠A=15°,点D是AC上一点,连接BD,∠DBC=60°,BC=2,则AD长是()A.4B.5C.6D.8【答案】A【解答】解:∵∠C=90°,∠DBC=60°,∴∠BDC=90°﹣∠DBC=30°,∴BD=2BC=4,∵∠A=15°,∴∠ABD=∠BDC﹣∠A=15°,∴∠A=∠ABD=15°,∴AD=BD=4,故选:A.4.以2,3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A.B.C.4D.5【答案】B【解答】解:以2,3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斜边长==,故选:B.5.下列各组数据是勾股数的是()A.,,B.4,5,6C.0.3,0.4,0.5D.9,40,41【答案】D【解答】解:A、()2+()2≠()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B、42+52≠6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C、0.32+0.42=0.5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但不是整数,故不符合题意;D、92+402=41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且9,40,41是正整数,故符合题意.故选:D.6.如图,已知AB⊥BD,CD⊥BD,若用“HL”判定Rt△ABD和Rt△CDB全等,则需要添加的条件是()A.AD=CB B.∠A=∠C C.BD=DB D.AB=CD【答案】A【解答】解:∵AB⊥BD,CD⊥BD,∴∠ABD=∠CDB=90°,A.AD=CB,BD=DB,符合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能推出Rt△ABD和Rt△CDB全等,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A=∠C,∠ABD=∠CDB,BD=DB,符合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AAS,不是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ABD=∠CDB,BD=DB,不符合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不能推出Rt△ABD和Rt△CDB 全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AB=CD,∠ABD=∠CDB,BD=DB,符合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AS,不是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HL,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7.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C=90°,AD=AC,DE⊥AB交BC于点E,若∠B=28°,则∠AEC =()A.28°B.59°C.60°D.62°【答案】B【解答】解:在△ABC中,∠C=90°,AD=AC,DE⊥AB交BC于点E,且AE=AE,∴△CAE≌△DAE(HL),∴∠CAE=∠DAE=∠CAB,∵∠B+∠CAB=90°,∠B=28°,∴∠CAB=90°﹣28°=62°,∴∠AEC=90°﹣∠CAB=90°﹣31°=59°.故选:B.二.填空题(共6小题)8.如图,在△ABC中,∠ACB=90°,∠A=40°,D为线段AB的中点,则∠BCD=50°.【答案】50.【解答】解:∵在△ABC中,∠ACB=90°,∠A=40°,∴∠B=50°.∵D为线段AB的中点,∴CD=BD,∴∠BCD=∠B=50°.故答案为:50.9.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有一个水池,水面是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将这根芦苇垂直拉向岸边,它的顶端刚好达到岸边的水面”,则水池的深度为12尺.【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设水池的深度为x尺,由题意得:x2+(10÷2)2=(x+1)2,解得:x=12,答:水的深度是12尺.故答案为:12.10.如图△ABC中,∠A:∠B=1:2,DE⊥AB于E,且∠FCD=75°,则∠D=4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FCD=75°,∴∠A+∠B=75°,∵∠A:∠B=1:2,∴∠A=×75°=25°,∵DE⊥AB于E,∴∠AFE=90°﹣∠A=90°﹣25°=65°,∴∠CFD=∠AFE=65°,∵∠FCD=75°,∴∠D=180°﹣∠CFD﹣∠FCD=180°﹣65°﹣75°=40°.故答案为:40°11.如图,在一个三角形的纸片(△ABC)中,∠C=90°,则图中∠1+∠2的度数为270°.【答案】270.【解答】解:∵∠C=90°,∴∠A+∠B=90°,∵∠1+∠2+∠A+∠B=360°,∴∠1+∠2=360°﹣90°=270°,故答案为:270.12.如图,在Rt△ACB中,∠ACB=90°,以A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DEC,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9c m2,BC=4cm,则AB=5cm.【答案】5.【解答】解:∵正方形ADEC的面积为9,∴AC2=9,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B===5(cm),故答案为:5.13.如图,D为△ABC内一点,CD平分∠ACB,BD⊥CD,∠A=∠ABD,若BD=1,BC=3,则AC的长为5.【答案】5.【解答】解:延长BD与AC交于点E,∵∠A=∠ABD,∴BE=AE,∵BD⊥CD,∴BE⊥CD,∵CD平分∠ACB,∴∠BCD=∠ECD,∴∠EBC=∠BEC,∴BC=CE,∵BE⊥CD,∴2BD=BE,∵BD=1,BC=3,∴CE=3,∴AE=BE=2,∴AC=AE+EC=2+3=5.故答案为:5.三.解答题(共4小题)14.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是E,F,且DE=DF.求证:Rt △BDE≌Rt△CDF.【答案】见解析.【解答】证明:∵DE⊥AB,DF⊥AC,∴∠DEB=∠DFC=90°,∵D 是BC 的中点,∴BD =CD ,在Rt △BDE 与Rt △CDF 中,,∴Rt △BDE ≌Rt △CDF (HL ).15.如图,已知∠ADC =90°,AD =8,CD =6,AB =26,BC =24.(1)证明:△ABC 是直角三角形.(2)请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1)证明:∵在Rt △ADC 中,∠ADC =90°,AD =8,CD =6,∴AC 2=AD 2+CD 2=82+62=100,∴AC =10(取正值).在△ABC 中,∵AC 2+BC 2=102+242=676,AB 2=262=676,∴AC 2+BC 2=AB 2,∴△ABC 为直角三角形;(2)解:S 阴影=S Rt △ABC ﹣S Rt △ACD=×10×24﹣×8×6=96.16.如图1,荡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有一天,小明在公园里游玩,如图2,他发现秋千静止时,踏板离地的垂直高度DE =1m ,将它往前推送6m (水平距离BC =6m )时,秋千的踏板离地的垂直高度BF =CE =3m ,秋千的绳索始终拉得很直,求绳索AD 的长度?【答案】10m .【解答】解:由题意得:∠ACB=90°,在Rt△ACB中,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设绳索AD的长度为x m,则AC=(x﹣2)m,∴x2=62+(x﹣2)2,解得:x=10,答:绳索AD的长度是10m.17.一架方梯长25米,如图,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离墙7米,(1)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多高?(2)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4米,那么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几米?【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根据勾股定理:梯子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4(米);(2)梯子下滑了4米,即梯子距离地面的高度为A'B=AB﹣AA′=24﹣4=20(米),根据勾股定理得:25=,解得CC′=8.即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8米.一.选择题(共5小题)1.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点D是AC上一点,将△ABD沿线段BD翻折,使得点A落在A'处,若∠A'BC=20°,则∠CBD=()A.5°B.10°C.15°D.20°【答案】D【解答】解:由折叠得∠ABD=∠A'BD,∵在Rt△ABC中,∠ACB=90°,∠A=30°,∴∠ABC=60°,∵∠A'BC=20°,∴∠ABA'=80°,∴∠ABD=∠A'BD=40°,∴∠CBD=∠A'BD﹣∠A'BC=20°,故选:D.2.如图,Rt△ABC中,∠C=90°,∠ABC=60°,以顶点B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在边BC、BA 上截取BE、BD;然后分别以点D、E为圆心、以大于DE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CBA内交于点F;作射线BF交AC于点G.若AC=6,P为边AB上一动点,则GP的最小值为()A.3B.2C.1D.无法确定【答案】B【解答】解:由尺规作图步骤可得,BG平分∠ABC,∵∠C=90°,∠ABC=60°,∴∠CBG=∠ABG=30°,∠A=30°,∴AB=2BC,而AC=6,∴(2BC)2﹣BC2=62,解得:BC2=12,同理可得:BG=2GC,∴(2GC)2﹣GC2=BC2=12,∴GC=2,当GP⊥AB时,GP最短,此时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GP=GC=2,故选:B.3.如图,△ABC中,∠ACB=90°,∠CAB=60°,动点P在斜边AB所在的直线m上运动,连接PC,那点P在直线m上运动时,能使图中出现等腰三角形的点P的位置有()A.6个B.5个C.4个D.3个【答案】C【解答】解:如图所示:以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m于点P4,P2,以A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弧,交直线m于点P1,P3,边AC和BC的垂直平分线都交于点P3位置,因此出现等腰三角形的点P的位置有4个,故选:C.4.如图,线段OP=1,过点P作PP1⊥OP且PP1=1,连结OP1;过点P1作P1P2⊥OP1且P1P2=1,连结OP2;过点P2作P2P3⊥OP2且P2P3=1,连结OP3,则OP3的长为()A.1B.C.D.2【答案】D【解答】解:由勾股定理得:=OP2+=2,=+=3,OP3==2.故选:D.5.如图,以Rt△ABC的三条边作三个正三角形,则S1、S2、S3、S4的关系为()A.S1+S2+S3=S4B.S1+S2=S3+S4C.S1+S3=S2+S4D.不能确定【答案】C【解答】解:如图,设Rt△ABC的三条边AB=c,AC=b,BC=a,∵△ACG,△BCH,△ABF是等边三角形,∴S1=S△ACG﹣S5=b2﹣S5,S3=S△BCH﹣S6=a2﹣S6,∴S1+S3=(a2+b2)﹣S5﹣S6,∵S2+S4=S△ABF﹣S5﹣S6=c2﹣S5﹣S6,∵c2=a2+b2,∴S1+S3=S2+S4,故选:C.二.填空题(共3小题)6.如图,在△ABC,∠ACB=90°,分别以三边为直径向上作三个半圆.若AB=5,AC=4,则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为6.【答案】6.【解答】解:∵∠ACB=90°,AB=5,AC=4,∴BC2+AC2=AB2,BC===3,=BC•AC=×3×4=6,∴S△ABC设以BC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为S1,以AB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为S3,以AC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为S2,∵S1=π•(BC)2=BC2,S2=π•(AC)2=AC2,S3=π•(AB)2=AB2,=S2+S1+S△ABC﹣S3=(BC2+AC2﹣AB2)+S△ABC=S△ABC=6,∴S阴影故答案为:6.7.如图,在一个长方形草坪ABCD上,放着一根长方体的木块.已知AD=12米,AB=8米,该木块的较长边与AD平行,横截面是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一只蚂蚁从点A爬过木块到达C处需要走的最短路程是2米.【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把立体图形展开为平面图形得:展开后AB方向上线段长度变长,长度为AB+1+1=8+2=1 0米,BC=AD=12米,AB⊥BC,∴AC==2(米),故答案为:2.8.如图①,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恰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图形是由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给出的,人们称它为“赵爽弦图”.如果图①中的直角三角形的长直角边为7cm,短直角边为3cm,连结图②中四条线段得到如图③的新图案,则图③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32cm.【答案】32.【解答】解:由题意得:BD=7cm,AB=CD=3cm,∴BC=7﹣3=4(cm),由勾股定理得:AC==5(cm),∴阴影的周长=4(AB+AC)=4×(3+5)=32(cm).故答案为:32.三.解答题(共4小题)9.如图,在△ABC中,∠C=90°,∠A=30°,AB=4cm,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在A B、BC边上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分别为V P=2cm/s,V Q=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 s.(1)当t为何值时,△PBQ为等边三角形?(2)当t为何值时,△PBQ为直角三角形?【答案】(1);(2)或t=1.【解答】解:在△ABC中,∵∠C=90°,∠A=30°,∴∠B=60°.∵4÷2=2,∴0≤t≤2,BP=4﹣2t,BQ=t.(1)当BP=BQ时,△PBQ为等边三角形.即4﹣2t=t.∴.当时,△PBQ为等边三角形;(2)若△PBQ为直角三角形,①当∠BQP=90°时,BP=2BQ,即4﹣2t=2t,∴t=1.②当∠BPQ=90°时,BQ=2BP,即t=2(4﹣2t),∴.即当或t=1时,△PBQ为直角三角形.10.如图,等腰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直角顶点B在直线CD上,分别过点A、E作AC⊥直线CD于点C,ED⊥直线CD于点D.(1)求证:CD=AC+ED.(2)若设△ABC三边长分别为a、b、c,利用此图证明勾股定理.【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答】证明:(1)∵∠ABC+∠EBD=90°,∠ABC+∠BAC=90°,∴∠BAC=∠EBD,∵△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BE,在△ABC与△BED中,,∴△ABC≌△BED(AAS),∴BC=DE,BD=AC,∴CD=BC+BD=AC+ED;(2)由(1)知,DE=BC=a,BD=AC=b,=,∴S梯形ACDE=S△ABC+S△ABE+S△BDE又∵S梯形ACDE=ab++=ab+,∴,∴a2+b2=c2.11.如图,铁路上A,B两点相距25km,C,D为两庄,DA⊥AB于A,CB⊥AB于B,已知DA=15km,C B=10km,现在要在铁路AB上建一个土特产品收购站E,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相等.问:(1)在离A站多少km处?(2)判定三角形DEC的形状.【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相等.∴DE=CE,∵DA⊥AB于A,CB⊥AB于B,∴∠A=∠B=90°,∴AE2+AD2=DE2,BE2+BC2=EC2,∴AE2+AD2=BE2+BC2,设AE=x,则BE=AB﹣AE=(25﹣x),∵DA=15km,CB=10km,∴x2+152=(25﹣x)2+102,解得:x=10,∴AE=10km;(2)△DE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DAE≌△EBC,∴∠DEA=∠ECB,∠ADE=∠CEB,∠DEA+∠D=90°,∴∠DEA+∠CEB=90°,∴∠DEC=90°,即△DEC是直角三角形.12.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登陆我国沿海地区,风力强,累计降雨量大,影响范围大,有极强的破坏力.如图,台风“烟花”中心沿东西方向AB由A向B移动,已知点C为一海港,且点C与直线AB上的两点A、B的距离分别为AC=300km,BC=400km,又AB=500km,经测量,距离台风中心260km及以内的地区会受到影响.(1)海港C受台风影响吗?为什么?(2)若台风中心的移动速度为28千米/时,则台风影响该海港持续的时间有多长?【答案】(1)海港C受台风影响,理由见解答过程;(2)台风影响该海港持续的时间为小时.【解答】解:(1)海港C受台风影响,理由:∵AC=300km,BC=400km,AB=500km,∴AC2+BC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ACB=90°;过点C作CD⊥AB于D,∵△ABC是直角三角形,∴AC×BC=CD×AB,∴300×400=500×CD,∴CD=240(km),∵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周围260km以内为受影响区域,∴海港C受台风影响;(2)当EC=260km,FC=260km时,正好影响C港口,∵ED=(km),∴EF=2ED=200km,∵台风的速度为28千米/小时,∴200÷28=(小时).答:台风影响该海港持续的时间为小时.1.(2023•株洲)一技术人员用刻度尺(单位:cm)测量某三角形部件的尺寸.如图所示,已知∠ACB=90°,点D为边AB的中点,点A、B对应的刻度为1、7,则CD=()A.3.5cm B.3cm C.4.5cm D.6cm【答案】B【解答】解:由图可得,∠ACB=90°,AB=7﹣1=6(cm),点D为线段AB的中点,∴CD=AB=3cm,故选:B.2.(2022•永州)如图,在Rt△ABC中,∠ABC=90°,∠C=60°,点D为边AC的中点,BD=2,则B C的长为()A.B.2C.2D.4【答案】C【解答】解:在Rt△ABC中,∠ABC=90°,点D为边AC的中点,BD=2,∴AC=2BD=4,∵∠C=60°,∴∠A=30°,∴BC=AC=2,故选:C.3.(2020•河北)如图是用三块正方形纸片以顶点相连的方式设计的“毕达哥拉斯”图案.现有五种正方形纸片,面积分别是1,2,3,4,5,选取其中三块(可重复选取)按如图的方式组成图案,使所围成的三角形是面积最大的直角三角形,则选取的三块纸片的面积分别是()A.1,4,5B.2,3,5C.3,4,5D.2,2,4【答案】B【解答】解:当选取的三块纸片的面积分别是1,4,5时,围成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当选取的三块纸片的面积分别是2,3,5时,围成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当选取的三块纸片的面积分别是3,4,5时,围成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当选取的三块纸片的面积分别是2,2,4时,围成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所围成的三角形是面积最大的直角三角形,则选取的三块纸片的面积分别是2,3,5,故选:B.4.(2022•陕西)如图,是一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纸盒.若一只蚂蚁要沿着正方体纸盒的表面,从顶点A爬到顶点B去觅食,则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A.B.2C.D.3【答案】C【解答】解: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即为线段AB的长,如图:∵正方体棱长为1,∴BC=1,AC=2,∴AB===,∴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为;故选:C.5.(2023•攀枝花)如图,在△ABC中,∠A=40°,∠C=90°,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则∠EBC=10°.【答案】10°.【解答】解:∵∠C=90°,∠A=40°,∴∠ABC=90°﹣∠A=50°,∵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E=BE,∴∠EBA=∠A=40°,∴∠EBC=∠ABC﹣∠EBA=50°﹣40°=10°,故答案为:10°.6.(2023•郴州)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8,点M是AB的中点,求CM=5.【答案】5.【解答】解:连接CM,在Rt△ABC中,∠ACB=90°,AC=6,BC=8,∴AB=,∵点M是AB的中点,∴CM=AB=5.故答案为:5.7.(2023•大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和(0,2),连接AB,以点A为圆心、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与x轴正半轴相交于点C,则点C的横坐标是+1.【答案】+1.【解答】解:∵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和(0,2),∴OA=1,OB=2,∵∠AOB=90°,∴AB===,∵以点A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画弧,∴AC=AB=,∴OC=AC+OA=+1,∵交x轴正半轴于点C,∴点C的坐标为(+1,0).故答案为:+1.8.(2023•随州)如图,在Rt△ABC中,∠C=90°,AC=8,BC=6,D为AC上一点,若B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AD=5.【答案】5.【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E⊥AB于点E,∵∠C=90°,∴CD⊥BC,∵BD是∠ABC的角平分线,CD⊥BC,DE⊥AB,∴CD=DE,在Rt△BCD和Rt△BED中,,∴Rt△BCD≌Rt△BED(HL),∴BC=BE=6,在Rt△ABC中,==10,∴AE=AB﹣BE=10﹣6=4,设CD=DE=x,则AD=AC﹣CD=8﹣x,在Rt△ADE中,AE2+DE2=AD2,∴42+x2=(8﹣x)2,解得:x=3,∴AD=8﹣x=5.故答案为:5.9.(2023•扬州)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证明勾股定理时创制了一幅“勾股圆方图”,后人称之为“赵爽弦图”,它是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组成.如图,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a、b,斜边长为c,若b﹣a=4,c=20,则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96.【答案】96.【解答】解:由图可得,a2+b2=c2,∴且a、b均大于0,解得,∴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ab =×12×16=96,故答案为:96.10.(2021•杭州)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BD交AC边于点D,AE⊥BC于点E.已知∠ABC =60°,∠C=45°.(1)求证:AB=BD;(2)若AE=3,求△ABC的面积.【答案】(1)证明见解答过程;(2).【解答】(1)证明:∵BD平分∠ABC,∠ABC=60°,∴∠DBC=∠ABC=30°,∵∠C=45°,∴∠ADB=∠DBC+∠C=75°,∠BAC=180°﹣∠ABC﹣∠C=75°,∴∠BAC=∠ADB,∴AB=BD;(2)解:在Rt△ABE中,∠ABC=60°,AE=3,∴BE ==,在Rt△AEC中,∠C=45°,AE=3,∴EC ==3,∴BC=3+,∴S△ABC=BC×AE=.31。
解直角三角形复习讲义知识要点:一、直角三角形的元素(边与角)的对应关系。
Eg :在Rt △ABC 中,∠C=90°得:直角边: AC BC 斜边: AB 图形: .b a c锐角: ∠ B ∠A 直角:∠C二、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如图(1):在Rt △ABC 中,∠C=90° 1、 两锐角的关系: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A+∠B=90°2、 三边关系: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BC 2+ AC 2 =AB 2 或(a 2+b 2=c 2)变形式子:BC 2 =AB 2- AC 2,AC 2 =AB 2 -BC 2……等的应用。
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较短边的平方和等于较长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若:BC 2+ AC 2 =AB 2 或(a 2+b 2=c 2),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C=90°3、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 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5、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来的直角三角形相似。
若:在Rt △ABC 中,∠C=90°,CD ⊥AB 于点D则:△ACD ∽△CBD ∽△ABC 对应边成比例6、射影定理:△ACD ∽△ABC AC 2=AD ·AB△CBD ∽△ABC BC 2=BD ·AB△ACD ∽△CBD CD 2=AD ·DB7、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1)锐角∠A 、∠B (∠A+∠B=90°)的三角函数: 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 取值范围 全称 简写锐角∠A 的正弦sinA=斜边的对边A ∠=cosB 0<sinA <1 Sine sin锐角∠A 的余弦cosA=斜边的邻边A ∠=sinB 0<cosA <1 Cosine cos锐角∠A 的正切tanA=的邻边的对边A A ∠∠=cotB tanA >0 Tangent tan(或tg)锐角∠A 的余切cotA=的对边的邻边A A ∠∠=tanB cotA >0 Cotangent cot(或 ctg 、ctn)注:对于锐角∠A 的每一个确定的度数,其对应的三角函数值也是唯一确定的。
解直角三角形24.1 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概念:B规定:在Rt△BC 中,∠C=90 ,斜边c∠A的对边 a ∠A 的对边记作a,∠B 的对边记作b,∠C 的对边记作c.A C∠A的邻边b 在Rt△BC 中,∠C=90°,我们把锐角 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 A 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A= =ac .sinA =A的对边 aA的斜边 c把∠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A的邻边 a记作cosA ,即cosA= = ;斜边c把∠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 ,即tanA= A的对边A的邻边=ab .例1 如图,在Rt△ABC 中,∠C=90 °,求值.B sinA= cosA=3 tanA= sinB=A4 C cosB= tanB=(1)sinA= cosA=_BtanA= sinB=__C_A_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130°45°60°siaAcosAtanA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1)cos260°+sin260°.(2)260°+sin260°.(2)c os 45sin 45-tan45°.练习:1、2、计算: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b、c、∠A、∠B 这五个元素间有以下等量关系(1)边角之间关系sina b aA ; cos A ; tan A ; cotc c bAbasinb a bB ; cos B ; tan B ; cotc c aBab如果用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上述式子就可以写成.sin 的对边斜边;cos的邻边斜边;tan的对边的邻边;cot的邻边的对边(2)三边之间关系(3)锐角之间关系∠A+∠B=90°.2 2 2a +b =c (勾股定理)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例3:在Rt△ABC 中,∠C=90°.(1)已知:a=35,c 35 2 ,求∠A、∠B,b;(2)已知:a 2 3 ,b 2 ,求∠A、∠B,c;2sin A(3)已知: 3,c 6,求a、b;3(4)已知:tan B , b 9, 求a、c;2(5)已知:∠A=60°,△ABC 的面积S12 3,求a、b、c 及∠B.仰角、俯角当我们进行测量时,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做俯角.例4、如图,大海中某岛C 的周围25km 范围内有暗礁.一艘海轮沿正东方向航行,在 A 处望见C 在北偏东60°处,前进20 km 后到达点B,测得C在北偏东45°处.如果该海轮继续沿正东方向航行,有无触礁危险?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 1.41,≈ 1.73)练一练:1、某煤矿发生瓦斯爆炸,该地救援队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救援,救援队利用生命探测仪在地面A、B 两个探测点探测到 C 处有生命迹象.已知A、B 两点相距 6 米,探测线与地面的夹30°和45°,试确定生命所在点 C 的深度.(精确到0.1 米,参考数据:≈ 1.41,角分别是≈ 1.73)2、如图,一艘轮船航行到 B 处时,测得小岛 A 在船的北偏东60°的方向,轮船从 B 处继续向正东方向航行200 海里到达 C 处时,测得小岛 A 在船的北偏东30°的方向.己知在小岛周围170海里内有暗礁,若轮船不改变航向继续向前行驶,试问轮船有无触礁的危险?(≈ 1.732)例5、如图,湖中有一小岛,湖边有一条笔直的观光小道AB,现决定从小岛架一座与观光小道垂直的小桥P D ,在小道上测得如下数据:AB =60 米,∠PAB =45°,∠PBA =30°.请求出小桥PD 的长.练一练:1、如图,A,B,C 分别表示三所不同的学校,B,C 在东西向的一条马路边, A 学校在 B 学校北偏西15°方向上,在 C 学校北偏西60°方向上,A,B 两学校之间的距离是1000 米,请求出∠BAC 的度数以及A,C 两学校之间的距离.2、如图,小明在楼顶处测得对面大楼楼顶点处的仰角为52°,楼底点处的俯角为13°.若两座楼与相距60 米,则楼的高度约为米.(结果保留三个有效数字)(,,,,,)坡度与坡角坡面的铅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即坡角的正切值「即tan ∠α」。
《直角三角形》讲义一、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在平面几何中,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90 度),那么这个三角形就被称为直角三角形。
直角所对的边称为斜边,其余两条边称为直角边。
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勾股定理这是直角三角形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即如果 a、b 是直角边,c 是斜边,那么a²+ b²= c²。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 度,直角为 90 度,所以剩下的两个锐角之和一定是 90 度。
3、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假设直角三角形 ABC 中,∠C 为直角,D 是斜边 AB 的中点,那么CD = 1/2 AB。
4、 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如果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为 30 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5、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乘积的一半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 a 和 b,那么其面积 S = 1/2 ab。
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有一个角为 90 度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是最直接的判定方法。
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 a、b、c 满足 a²+ b²= c²,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若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四、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测量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测量高度、距离等问题。
例如,测量大树的高度、河的宽度等,可以通过构建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等知识来解决。
2、工程建筑在建筑施工中,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被广泛应用。
比如确定建筑物的垂直度、计算结构的受力等。
3、物理学中的力学问题在力学分析中,常常需要构建直角三角形来分解力的方向和大小。
五、直角三角形的解题技巧1、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及其变形在解题时,要能够灵活运用勾股定理,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未知边的长度。
直角三角形教学内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除勾股定理外,直角三角形还有如下性质:⑴直角三角形两锐角⑵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⑶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0,那么它所对边是边的一半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除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外,直角三角形还有如下判定方法:⑴定义法有一个角是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⑵有两个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⑶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三、勾股定理和它的逆定理:1、勾股定理: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则a、b、c满足逆定理: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注意:1、勾股定理在几何证明和计算中应用非常广泛,要注意和二次根式的结合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或证明线段垂直的主要依据,3、勾股数,列举常见的勾股数三组、、、2、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请画图)3、在Rt三角形中,30°的边所对的角是斜边的一半。
(请画图)4、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与几种特殊的三角形边角线判定直角三角形222cba=+两锐角互余CD=AD=BD(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应用:①斜边上的中线把Rt△分成两等腰三角①若∠A+∠B=90°,则△ABC为Rt△;②若222cba=+,则△ABC为Rt△;③若CD=AD=BD,黄金直角三角形2:3:1::=cbaD ABC等腰 直角 三角形2:1:1:: c b a形;②等腰Rt △斜边上的中线把它分为两个全等的等腰Rt △。
则△ABC 为Rt △;1、掌握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及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等性质2、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论证和计算;1、如图,已知△ABC 为直角三角形,∠C=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C ,则∠1+∠2等于( ) A. 90° B. 135° C. 270° D. 315°2、已知:如图, △ABC 中,AB=AC,BD ⊥AC 于D 点,BD=12AC. 则∠A=_____.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该三角形一条边长度的一半,则其顶角为 .4、将一个有45°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一张宽为3cm 的纸带边沿上.另一个顶点在纸带的另一边沿上,测得三角板的一边与纸带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成30°角,如图,则三角板的最大边的长为( ) A .3cmB .6cmC .32cmD .62cm变式:1、如图,在△ABC 中,∠ACB=90°, ∠A=15°,AB=8cm ,CD 为AB 的中线,求△ABC 的面积。
学生: 科目:数学教师: 庞现胜日期: 2014年月日--- 课题直角三角形教学目标1、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勾股定理。
2、能够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3、进一步认识特殊三角形,了解数形结合思想。
重点、难点重点:勾股定理和逆定理。
难点:能够利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进行计算和证明。
教学内容知识结构边角线判定直角三角形222cba=+两锐角互余CD=AD=BD(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应用:①斜边上的中线把Rt△分成两等腰三角形;②等腰Rt△斜边上的中线把它分为两个全等的等腰Rt△。
①若∠A+∠B=90°,则△ABC为Rt△;②若222cba=+,则△ABC为Rt△;③若CD=AD=BD,则△ABC为Rt△;黄金直角三角形2:3:1: :=cba等腰直角三角形2:1:1::=cba类型一、勾股定理及其应用典型例题:【例1】长、宽、高分别是30m,24m,18m的长方体盒子,盒子内最多能放多长的棍子。
【例2】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7和24,在三角形内有一点P到三边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为。
【例3】直角三角形周长是62+,斜边上的中线为1,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
A .51 B .41 C .31 D .21 【例4】如图1是一个棱长为4cm 的正方体盒子,一只蚂蚁在D 1C 1的中点M 处,它到BB 1的中点N 的最短路线是( )。
A .8B .26C .210D .2+25【例5】如图14,大江的一侧有A 、B 两个工厂,它们有垂直于江边的小路,长度分别为3千米和1千米,设两条小路相距4千米,现在要在江边建立一个抽水站,把水送到A 、B 两厂去,欲使供水管路最短,抽水站应建在哪里? 【针对练习】1.如图所示,有一个透明的圆柱状的玻璃杯,由内部测得其底面半径为3cm ,高为8cm , 今有一只12cm 的吸管任意斜放于杯中,若不考虑吸管的粗细,则吸管露出杯口外的长 度最少为 。
2.如图所示的一只玻璃杯,最高为8cm ,将一根筷子插入其中,杯外最长4厘米,•最 短2厘米,那么这只玻璃杯的内径是_________厘米。
3.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直角边b a ,满足,60,17==+ab b a 则斜边长为 。
4.如图是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若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为a,较短的直角边为b,则a 4+b 3的值等于________;5.如图:有一圆柱,它的高等于cm 8,底面直径等于cm 4(3=π)在圆柱下底面的A 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与A 相对的B 点处的食物, 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大约( )A 、10cmB 、12cmC 、19mD 、20cm6.在直线l 上依次放着七个正方形,如图所示,已知斜放置地三个的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2,3,正放着的四个正方形面积依次是,,,,4321S S S S 则=+++4321S S S S 。
BAS2S3S4123S1L类型二、特殊Rt △的边角关系 典型例题:【例1】如图,△ABC 中,AB =AC ,∠BAC =120度,AD ⊥AC ,DC =5,则BD = 。
【例2】如图,四边形ABCD 是一张矩形纸片,AD=2AB ,若沿过点D 的折痕DE 将A 角翻折,使点A 落在BC 上的A 1处,则∠EA 1B=_________度.【例3】如图,矩形纸片ABCD ,AB=2,∠ADB=30°,沿对角线BD 折叠(使△ABD 和△EBD•落在同一平面内),则A 、E 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例4】在四边形ABCD 中,∠DAB=∠BCD=90°,∠ADC=60°,AB=2,BC=11,求BD 的长。
【例5】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BPC 是等边三角形,则△CDP 的面积是_________;△BPD 的面积是_________。
【例6】如图,在△ABC 中,=∠C 90°,BC AC =,点D 在BC 上,4=BD ,︒=∠60ADC .求DC 、AC 的长.【例7】如图,A 城气象台测得台风中心在A 城正西方向320km 的B 处,以每小时40km 的速度向北偏东60°的BF 方向移动,距离台风中心200km 的范围内是受台风影响的区域. (1)A 城是否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为什么?(2)若A 城受到这次台风影响,那么A 城遭受这次台风影响有多长时间?【针对练习】1.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30°,斜边上的高1=c h ,则三边的长分别为( )。
A .7,2,3===c b a B .334,332,2===c b aC .334,2,332===c b a D .4,2,32===c b a 2.如图,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 如图所示折叠,使顶点C 落在C '点. 已知2AB =,30DEC '∠=,则折痕DE 的长为( )。
A.2 B.23 C.4 D.1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4cm ,那么,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_。
4.小刘同学为了测量学校教学楼的高度,如图,她先在A 处测得楼顶C 的仰角为30°,再向楼的方向直行50米到达B 处,又测得楼顶C 的仰角为60,请你帮助小刘计算出学校教学楼的高度(小刘的身高忽略不计).5.如图,装修师傅装修一间房子,在两墙之间有一个底端在M 点的梯子,当它靠在一侧墙上时,梯子的顶端在A 点;当它靠在另一侧墙上时梯子的顶端在D 点.已知∠AMB=60°,DAAB C O30° 60 50米∠DMC=45°,点A 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4米,求两墙之间的距离。
6.一艘货轮向正北方向航行,在A 处测得灯塔M 在北偏西30,货轮以每小时20海里的速度航行,1小时后到达B 处,测得灯塔M 在北偏西45,问该货轮到达灯塔正东方D 处时,货轮与灯塔M 的距离是多少?(结果可用根号)7.如图在Rt ABC ∆中,90B ∠=︒,30C ∠=︒, 12AB =厘米,点P 从点A 出发沿线路AB —BC 作匀速运动, 点Q 从AC 的中点D 同时出发沿线路DC —CB 作匀速运动逐步靠近点P, 设P,Q 两点运动的速度分别为1厘 米/秒、a 厘米/秒(1a >),它们在t 秒后于BC 边上的某一点相遇.⑴求出AC 与BC 的长度.⑵若以D,E,C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Rt △,试分别求出a 与t 的值.类型三、综合探究 典型例题:【例1】如图所示,一根长2a 的木棍(AB ),斜靠在与地面(OM )垂直的墙(ON )上,设木棍的中点为P 。
若木棍A 端沿墙下滑,且B 端沿地面向右滑行。
(1)请判断木棍滑动的过程中,点P 到点O 的距离是否变化,并简述理由。
CBA DPQ(2)在木棍滑动的过程中,当滑动到什么位置时,△AOB 的面积最大?简述理由,并求出面积的最大值。
【例2】现有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固定等腰△ABC,AO ⊥BC 于点O ,另一个直角三角形DEF 的直角顶点D 与O重合,现让三角板DEF 绕点O 旋转,保证DF 、DE 分别交AB 、AC 于点M 、N 。
⑴通过观察或测量AN 、BM 的长度,你能得到什么结论?⑵在旋转过程中,四边形AMON 的面积有何变化?试证明你的结论。
【例3】已知:如图,△ABC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DCE ACB ,D 为AB 边上一点,求证:222DE AE AD =+。
AC BED【针对练习】1. 如图,在△ABC 中,∠A =90°,且AB=AC ,BE 平分∠ABC 交AC 于F ,过C 作BE 的垂线交BE 于E.求证:BF=2CE2. 已知,等腰Rt △OAB 中,∠AOB=90,等腰Rt △EOF 中,∠EOF=90,连接AE,BF. 求证:(1)AE=BF;(2)AE ⊥BF.课后作业1.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6,8,则第三边的长为( )。
A .10 B .22 C .10或27 D .无法确定 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底边所成的角等于( )。
A.顶角的2倍B. 顶角的一半C. 顶角D. 底角的一半 3.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 ) A.3 B.23 C.32 D.434、在△ABC 中,AB=12cm , BC=16cm , AC=20cm , 则△ABC 的面积是( ) A 、96cm 2B 、120cm 2C 、160cm 2D 、200cm 25、直角三角形有一条直角边的长为11,另外两边的长也是正整数,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120 B 、121 C 、132 D 、1236.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比斜边上的中线长2cm ,且斜边为8cm ,则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 )。
A .6,10 B .6,27 C .4,34 D .2,1527.如图网格中一个四边形ABCD ,•若小方格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四边形ABCD 的周长是_________。
AOE F BCABCE F8.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比为3:4,斜边长为20,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
9.一长2.5米的梯子,斜靠在一竖直的墙上,这时梯子底距墙底端0.7米,如果梯子的底端沿墙下滑0.4米,那么梯子底端将滑出米。
10、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之比为1:2:3,它的最大边长等于16cm,则最小边长是 cm11、如图,C、D是两个村庄,分别位于一个湖的南、北两端的A•和B的正东方向上,且D位于C的北偏东30°方向上,CD=6km,则AB=_______km.12.等腰直角三角形中,若斜边和斜边上的高的和是6cm,则斜边长是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