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治疗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6.08 KB
- 文档页数:2
疾病名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编辑本段疾病分类骨与创伤科编辑本段疾病概述强调早期治疗,婴幼儿期治疗最佳,年龄越大效果越差,一般认为2-3岁后治疗,即使非常成功,致35岁后将发生髋关节痛,因此强调新生儿普查,及时诊治获得痊愈。
编辑本段疾病描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并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
不同的种族、地区发病情况差别很大。
中国六大城市对新生儿调查结果,平均发病率为3.9%。
编辑本段症状体征(一)站立前期新生儿和婴儿临床表现较轻,症状常常不明显。
主要特点是髋臼发育不良,活关节不稳定。
往往不能引起家长的注意。
如果发现有下列体征时应视为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可能。
1.两侧大腿内侧皮肤皱褶不对称,患侧皮皱加深增多。
2.患者会阴部增宽,双侧脱位时更为明显。
3.患者髋关节活动少,活动时受限。
蹬踩力量较健侧弱。
常处于屈曲位,不能伸直。
4.患者肢体短缩。
5.牵拉患者下肢时有弹响声或弹响感,有时患者会哭闹。
(二)脱位期患儿一般开始行走的时间较正常而晚。
单侧脱位时,患而步态跛行。
双侧脱位者,站立时骨盆前倾,臀部后耸,腰部前凸特别明显,行走呈鸭行步态。
患者仰卧位,双侧髋、膝关节各屈曲90°时,双侧膝关节不在同一平面。
推拉患侧股骨时,股骨头可上下移动,似打气筒样。
内收肌紧张,髋关节外展活动受限。
Trendelenburg征(单足站立试验)呈阳性:在正常情况,用单足站立时,臀中、小肌收缩,对侧骨盆抬起,才能保持身体平衡。
如果站立侧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时,因臀中、小肌肉松弛,对侧骨盆不但不能抬起,反而下降。
编辑本段疾病病因发病原因迄今仍不十分清楚。
经研究已注意到遗传因素;髋臼发育不良及关节韧带松弛;以及胎儿在子宫内胎位异常,承受不正常的机械性压力,影响髋关节的发育等引起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原因多数是女子带孩子期间经常曲身造成的。
如果怀孕的女子经常弯腰,则出生后的孩子容易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比如怀孕期间的女子经常蹲坐洗衣服;弯腰拿东西等等。
智汇大家诊疗Family life guide -169-王建 (丹棱县人民医院)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由于关节囊肱骨近端髋臼的发育存在缺陷,从而导致关节不稳定,并形成了髋关节脱位。
对髋关节进行矫正,并使其恢复关节组成正常关系,可以使关节随着生长逐渐趋于正常。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致病原因有关专家会将髋关节脱位定义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幼儿患这种病的发病率处于1%-3.9%,在不同地区存在的差距较大。
髋髋关节脱位脱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据我国不同的地区统计华北地区发病率为千分之3.8,华南为千分之0.7,华东地区为千分之1.1。
可见在我国北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发病率比南方要高。
通过对我国各大城市的调查发现,新生儿的平均发病率为3%,男婴儿比女婴儿患病率低,大约为1:6。
一般左侧髋关节发病率高,双侧均存在髋关节脱位的病例较少。
由于该病的发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遗传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大约20%的患儿有髋关节脱位的家族病史,也有的患儿是由于在子宫内胎位异常,受到不正常的机械性压力,从而造成了髋关节脱位。
有的患儿发病是由于髋臼发育不良,关节韧带处于松弛的状态。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表现及诊断站立前期处于新生儿期与婴儿期的患儿症状并不明显,一般不会引起家长的注意。
如果出现以下几种体征,则可能存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情况:(1)患有髋关节脱位的一侧肢体缩短。
(2)对患有髋关节脱位的一侧腿进行牵拉时,会发出弹响声。
(3)患儿的两侧大腿内侧出现不对称的皮肤褶皱,在患有髋关节脱位的一侧,褶皱会更加明显。
患有髋关节脱位的一侧活动次数相对比较少,而且可以明显看到活动不灵活,有活动受限的迹象。
在患病一侧,婴儿蹬踩的力量也相对较弱,腿难以伸直,常处于屈曲的状态,患病一侧的腿较另一条会短一些。
脱位期患有髋关节脱位的婴儿走路会比较晚,如患儿有一侧存在髋关节脱位,则会出现跛行的情形。
如患儿两侧都存在髋关节脱位,站立时会体现出骨盆前倾、臀部后耸、腰部前凸的特征,行走起来感觉像“鸭步步态”。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字体[大][中][小]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简称CDH,是较常见的一种畸形,大都向后脱,出生时即存在。
病变累及髋臼、股骨头、关节囊、韧带和附近的肌肉,导致关节松弛、半脱位或脱位。
有时可合并其他部位的畸形,如先天性斜颈、脑积水、脑脊膜膨出、其他关节先天性脱位或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等。
本病有两种类型,最常见者为典型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即已形成正常胎儿,但于胚胎后期发生畸形;另一种为畸胎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极少见,为胚胎器官生长时的畸胎性病变,常与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同时发生。
典型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也有程度不同,轻者出生时仅有关节松弛或不稳,有时可自行矫正;半脱位者常有髋臼发育不良,可发展成全脱位,也可长期停留于半脱位状态。
典型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尚不明确,与种族、地理位置、性别、胎儿期的发育、妊娠期的内外环境等因素有关。
有一部分的病人有家族史,说明有遗传倾向,很可能是显性遗传。
初产妇和臀位产的婴儿较多,与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快,孕妇腹壁肌肉紧张,羊水少,胎儿活动受限和体重较大等有关。
女性发病较多,这可能与受母体产前内分泌影响而致韧带松弛有关。
畸胎性者很可能是原始的胎质缺陷所致。
病理典型性者出生时主要是关节囊松弛。
年龄增大、脱位程度增加,特别是开始步行后逐渐产生下列变化:①关节囊伸长,与髂骨翼粘连,中部形成狭窄区,呈哑铃形。
②髋臼盂唇增厚,开始时因股骨头向上外推压而外翻;经反复复位或行走时股骨头上下移动则推向内翻。
圆韧带增长,变粗。
臼底纤维脂肪组织增生。
横韧带肥厚。
髋臼因缺乏股骨头压力的模造而发育不良,变浅,臼外上缘因受股骨头的挤压而呈斜坡状。
③股骨头骨骺发育延迟,局部长期受压处的软骨有原纤维性变,不规则,甚至有缺血性坏死。
股骨颈前倾角及颈干角增大。
④股内收肌挛缩,髂腰肌腱阻挡髋臼口,压迫关节囊使成哑铃状。
臀中、小肌、阔筋膜张肌松弛无力,久之也挛缩。
⑤在髂骨翼处形成假臼。
单侧脱位者骨盆倾斜,腰椎有代偿性侧凸;双侧脱位者骨盆前倾,腰椎前凸增加。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治疗方法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髋关节畸形,通常发生在婴幼儿期。
这种情况会导致患者的髋关节不正常发育,进而引起髋关节的脱位。
对于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者来说,及时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
首先,对于婴幼儿期出现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最常见的治疗方法是使用纺锤状石膏。
这种石膏可以将患者的髋关节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促进髋关节的正常发育。
通常情况下,患者需要佩戴纺锤状石膏一段时间,直到髋关节发育到正常位置。
其次,对于一些严重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包括髋关节复位术和髋关节成形术。
髋关节复位术可以通过手术将脱位的髋关节复位到正确的位置,从而恢复髋关节的功能。
而髋关节成形术则是通过手术对髋关节进行重建和修复,以恢复髋关节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除了纺锤状石膏和手术治疗外,一些物理治疗方法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比如物理疗法、按摩、功能训练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髋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
另外,对于一些成年患者来说,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可能会导致一些并发症,比如髋关节疼痛、髋关节退行性疾病等。
针对这些情况,除了上述的治疗方法外,还可以考虑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
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髋关节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
总的来说,针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来确定。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一定要遵医嘱,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促进髋关节的康复。
希望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者能够尽早得到有效的治疗,恢复健康。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病人标准护理计划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治疗方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异:1岁以内穿连袜套、使用外展架将两髋保持在外展位;1-3岁,行手法复位和石膏固定,复位前持续皮牵引2-3周,酌情行股内收肌肌腱切断术;4岁至学龄前,行Salter骨盆截骨术或股骨旋转截骨术;学龄期及成年人行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
护理需依照相应的治疗方法并结合小儿生理特点进行实施。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恐惧;②躯体移动障碍;③自理缺陷;④有皮肤受损的危险;⑤有牵引效能降低或失效的可能;⑥有窒息的可能;⑦潜在并发症--肢体血液循环障碍;⑧潜在并发症--伤口渗出较多。
一、恐惧二、躯体移动障碍三、自理缺陷以上一~三均参照"骨科病人一般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四、有皮肤受损的危险相关因素:1 小儿皮肤娇嫩。
2 支具、牵引、石膏固定。
3 缺乏自护能力。
主要表现:1 支具、牵引、石膏固定太紧。
2 大小便污染。
3 床单位不整洁,有渣和碎屑。
护理目标:1 患儿家属掌握皮肤护理要点。
2 病人无皮肤损伤。
护理措施:1 指导患儿家属皮肤护理的要点,以利配合。
2 每天给患儿擦洗全身。
3 及时更换婴儿尿布,定时接留小儿尿液,大小便污染后及时擦拭,保持皮肤干爽,防止尿布性发炎发生。
4 保持床单位整洁,防止零食、碎屑磨碎皮肤。
5 对长期卧床患儿,每班检查皮肤情况,定时变换体位,减轻皮肤受压,预防褥疮发生。
6 使用支具、石膏、牵引、术后病人严防压疮。
7 将锐利用物(刀、叉、剪)和热水瓶远离患儿,以防刺伤和烫伤。
8 对行走不稳的患儿予以保护,以防跌伤。
9 一旦出现皮肤损伤,即作相应处理。
重点评价:1 家属是否了解皮肤护理要点并能配合。
2 病人是否出现皮肤损伤。
3 病人一旦出现皮肤损伤,是否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五、有牵引效能降低或失效的可能相关因素:1 体位不当。
2 小儿活动度大。
3 家属配合差。
主要表现:1 牵引装置移位:钢针偏移等。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诊疗及护理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主要原因为髋臼和股骨头先天性发育不良,或胎儿在子宫内髋关节过度屈曲所致。
【主要表现】
(1)症状体征:会阴部增宽,双侧脱位者更明显,患侧髋关节活动受限,常处于屈曲位,不愿伸直,牵拉时可伸直,松手后又呈屈曲状,牵动患肢时病儿哭闹。
检查患侧下肢短缩,股骨大转子上移,臀部、大腿内侧皮肤皱褶加深,牵动患侧下肢有弹响声或弹响感;患儿开始行走时间较晚,单侧脱位者,步态跛行;双侧脱位者站立时骨盆前倾,臀部后耸,腰部前凸。
(2)辅助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能早期发现,可进行普查。
X线双髋关节正位片可见髋白发育不良、半脱位或脱位。
【治疗与护理】
治疗越早,疗效越好。
治疗方法应随年龄的增长而不同。
1岁以内的治疗原则为将两髋长期保持在外展位,保证股骨头复位,使髋白后上缘和股骨头正常发育,达到关节稳定。
此期治疗简单,只穿连衣袜套即可,穿用时间需4个月以上。
1~3岁患儿多已站立负重行走,脱位较明显,但病理改变尚未固定,一般可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复位前可先双下肢持续皮牵引,复位后采用蛙形石膏固定,每3个月更换1次,6个月后改用双侧外展内旋髋伸直位长腿石膏固定,时间为3~6个月。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治疗方法
*导读:孩子得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怎么办?这个问题想必是先天性髋关节患儿父母都是问的一个问题。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疾病,对患儿的影响比较大。
那么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治疗方法到底有哪些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
来了解一下。
……
孩子得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怎么办?这个问题想必是先天
性髋关节患儿父母都是问的一个问题。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疾病,对患儿的影响比较大。
那么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治疗方法到底有哪些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
一下。
要想知道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首先要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的明显症状之一就是会有坡行步态,由于患儿的髋关节外展受到限制,致使患者的患者长期处于屈曲状态,长此以往没有及时治疗,就会导致患者的患肢短缩畸形,走起路来自然就会出现坡行步态了。
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走路看起来一瘸一拐的。
那么对孩子影响那么大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到底该怎么治呢?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当然是尽早发现尽早治疗是最佳的,如果能够在一出生的时候就能够确诊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那么从一开
始就进行治疗,患者就是有希望获得跟正常人一样髋关节的。
现在医学上治疗髋关节一般是采用保守疗法,保守疗法的理论基础是Harris定律,头臼同心是髋关节发育的基本条件。
具体的保守疗法要再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手术疗法也可以治疗髋关节脱位,有Salter骨盆截骨术、Pemberton髋臼成形术、股骨旋转截骨术及股骨短缩截骨术。
每一种手术方法有它的适用群体。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介绍,希望能给各位带来一定的帮助。
各位家长也不必太过担心,主要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相信迟早能够恢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