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矿石浮选简介共28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28
磷矿石浮选工艺优化磷矿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化肥、农药等领域,对于提高磷素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磷矿石的浮选工艺是磷矿石加工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优化浮选工艺可以提高磷矿石的品位和回收率,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降低环境污染的目标。
一、磷矿石浮选工艺简介磷矿石浮选工艺是指通过选择性地吸附矿石中的磷矿物,使其浮到水面,然后通过浮泡把磷矿物从水中捞出来的一种矿石提取方法。
该工艺包括磷矿石的破碎、磨矿、浸矿、浮选等环节。
二、磷矿石浮选工艺的问题在实际生产中,磷矿石浮选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粒度问题:磷矿石中的磷矿物一般以磷酸钙的形式存在,其粒度分布广泛,磷酸钙的粒径分布在几十到几百微米之间。
由于不同尺寸的矿石对于浮选分选条件的要求不同,因此粒度问题是磷矿石浮选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2. 矿石浮选速度问题:磷矿石浮选过程需要将磷酸钙颗粒浮到水面上,然后通过机械搅拌将其从水中捞出。
然而,由于磷酸钙颗粒的密度较大,其浮选速度较慢,特别是对于细颗粒磷酸钙来说更为明显。
3. 矿石浮选回收率问题:磷矿石中的磷酸钙颗粒在浮选过程中容易与泡沫粒子混合,导致回收率降低。
此外,由于磷酸钙颗粒表面电荷性质的差异,也会影响浮选效果。
三、磷矿石浮选工艺的优化方案为了解决磷矿石浮选工艺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优化方案:1. 粒度分级:针对磷矿石中的粒度分布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机械破碎和筛分的方式将其进行粒度分级。
这样可以将磷酸钙颗粒按照粒径分类,使得不同尺寸的矿石能够在相应的浮选条件下得到有效分选。
2. 调节浮选条件:通过调节浮选药剂的种类和用量,以及浮选槽的搅拌速度等参数,可以提高磷矿石的浮选速度。
例如,添加适量的交联剂可以增加磷酸钙颗粒的浮力,从而提高浮选速度。
3. 优化泡沫分离:磷酸钙颗粒在浮选过程中容易与泡沫粒子混合,导致回收率降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预处理的方式,例如利用离心机对浮选泡沫进行分离,将磷酸钙颗粒和泡沫分离开来。
磷矿的浮选磷矿是生产化肥的主要原料,磷矿的生产对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一.磷矿石的分类按其成因不同,磷石可分为两类;磷灰岩和磷块岩。
磷灰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磷酸钙,其中还含有氟、氯等元素。
至于铁、锰、铝、镁的磷盐矿物仅占磷矿物的5%。
磷灰岩是指磷以晶质磷灰石形成出现在岩浆岩和变质岩中的磷灰石。
磷灰石晶体多种多样,可从巨大晶体到普通显微镜液观察不到的晶体。
这类矿石一般品位较低,但可选性较好。
胶磷矿是指在高倍显微镜下液分辨不出晶体的那些磷酸盐矿物的统称。
以前人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具有许多胶体结构,认为它是非晶质物质,但实际证明它是结晶质的,只是结晶体非常细小,一般不易观察,其可选性次于磷灰(石)岩。
二. 磷矿石的浮选方法磷矿石浮选的主要问题是含磷矿物与含钙的碳酸盐(如方解石、白云石等)的分离。
因为用一些常用脂肪酸类捕收剂浮选时,它们的可浮性都相近似,其分离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使用水玻璃和淀粉等抑制剂,对碳酸盐等脉石矿物进行抑制,再用脂肪酸作捕收剂浮出磷矿物。
(2)首先加入偏磷酸钠抑制磷矿物,然后用脂肪酸先浮出碳酸盐等脉石矿物,在浮磷矿物。
(3)用选择性的烃基硫酸脂作捕收剂,先浮出碳酸盐的矿物,然后在用油酸浮选磷矿物。
三. 磷矿石浮选实例某矿原矿物质组成:主要矿物为胶磷矿,次要矿物为结晶磷灰石和纤维状胶磷矿。
而主要脉石矿物为碳酸盐、石英、玉髓,其次是长石、白云母、绢云母、黄铁矿及氧化铁等物质。
矿石结构为鲕状、假鲕粒状、胶状、网格状及砂状等。
矿石构造为块状、条带状、扁豆状等。
在反浮选过程中,用硫酸作磷矿物的抑制剂,脂肪酸作捕收剂,在常温条件下进行白云石浮选。
磷矿石的浮选不同矿石类型的选矿工艺1.1我国磷矿石选矿近几年的研究和发展较快,从技术上来说与国外较为接近,技术和经验比较成熟。
根据不同矿石性质通常采用如下的选矿方法:硅质磷矿采用Na SiO,等抑制硅酸盐矿物而用阴离子捕收剂正浮磷酸盐矿物的正浮选工艺,分选效果较好,如宁夏贺兰山矿,工艺流程见图2。
图2 硅质磷矿正浮选工艺流程沉积钙质磷块岩采用H sO 或H PO 等抑制磷酸盐,阴离子捕收剂浮选白云石、方解石等碳酸盐矿物的单一反浮选工艺,工艺流程见图3。
对于含P O27.0% ,MgO 4.47% ,SiO,7.87%的原矿,用此单一反浮选工艺可以获得磷精矿P O 32.89% ,MgO 1.01% ,磷回收率95.32% 的良好选矿指标。
如想进一步提高品位,可采用正-反浮选工艺,即加Na CO 、Na SiO 等抑制硅酸盐,阴离子捕收剂浮选磷酸盐及含钙镁等碳酸盐矿物,然后再用H sO 或H PO 将pH值调至5.5~ 6.0以抑制磷酸盐,阴离子捕收剂反浮选碳酸盐矿物,这样可使磷精矿P O 含量提高到35.17% ,MgO降至0.78% ,R2O 31.97% ,磷回收率91.98% 的良好选矿指标,如贵州瓮福磷矿,工艺流程见图4。
图3 沉积钙质磷矿单一反浮选工艺流程图4 沉积钙质磷矿正-反浮选工艺流程沉积变质型硅.钙质磷灰岩属易浮磷灰石型磷块岩,采用Na CO 、Na SiO 等抑制硅、钙矿物,阴离子捕收剂正浮选磷灰石的直接浮选工艺,对含P:O 8.0%的原矿,经此工艺可以获得磷精矿P O 品位大于35% ,磷回收率83% 的良好指标,如湖北大悟县黄麦岭选矿厂。
沉积硅.钙质磷块岩类磷矿石即胶磷矿是磷矿石中最难选的一种。
它储量很大,占全国磷矿总储量的85%以上。
胶磷矿是一种结晶微细的与硅酸盐、碳酸盐胶结在一起的细晶磷灰石,晶格中的ca“可被Mg、Mn、Sr、Na、K、Sn等元素的离子所置换,磷酸根离子也可被其它阴离子基团所替代,造成表面性质发生变化。
第三章磷矿浮选的理论基础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浮选是指通过与第二流休相接触,从水悬浮液体中取出所选固体(目的矿物)的技术,如泡沫浮选用空气为第二流体,油浮选用油等。
不难看出,浮选至少涉及在各种浮选药剂存在下,三种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
因此,从基础的角度看,浮选技术是界面化学的最重要应用,是非常复杂的界面化学问题。
为了有效地分离各种矿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必须掌握影响矿物浮选性能的各种因素。
即了解矿浆中发生的各种界面现象,搞清矿物与各种浮选药剂的作用机理,设想出各种反应模型,然而浮选体系是一种很复杂的多组分、多粒子的多相体系,要想全面弄清这种复杂体系中所发生的各种反应,无论从理论上和技术上都不是件易事,尽管人们做了大量研究,特别是近来,随着一些先进的表面测试技术的出现,这种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总的来说,浮选理论的研究还落后于浮选实践。
尤其是对磷酸盐类矿物的研究,这种差距就更大。
这一方面因为磷矿物本身在组成和构造上比较复杂,另一方面是因为和磷矿物共生的脉石矿物常常是碳酸盐类矿物,它与磷酸盐类矿物的许多相似性质,使得研究工作更加难以控倒,精确的试验数据难以得到.所以本术所介绍的磷矿浮选理论基础主要是些较为成熟的研究资料和编者的试验总结,重点放在影响磷矿浮选的因素和浮选中各种药剂的作用机理上。
第一节磷矿物的特征及其可浮性这里讨论的磷矿物是指各种磷灰石和“胶磷矿”。
这是两种基本形式相同而结晶程度相异的两种主要磷矿物,前者呈晶形而后者属隐晶质。
然而它们的基本化学组成相近。
加之对磷灰石的研究也成熟些,所以这节主要介绍确灰石的特征与可浮性。
一、磷矿物化学组成磷灰石是一三离子晶体的微溶磷酸盐矿物。
矿物中磷常以P离子出现,与氧结合成稳固的[PO4]3-络阴离子,而[PO4]3-易与钙化合形成磷灰石,所以常见的磷矿物是钙磷酸盐类。
在磷矿物的形成过程中,其晶格离于常被一系列其它元素所替代,因而天然磷灰石实际上又是一系列置换(替代)产物,这就使得磷矿物在组成、结构和构造上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化,从而使得同为磷矿物却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磷矿石浮选工艺
一、正浮选工艺流程
正浮选工艺流程适合于分选硅质磷矿,采用Na2SiO3 等抑制硅酸盐矿物而用阴离子捕收剂正浮磷酸盐矿物的正浮选工艺,分选效果较好,如宁夏贺兰山
矿,工艺流程见图1。
沉积变质型硅一钙质磷灰岩属易浮磷灰石型磷块岩,采
用Na2CO3、Na2SiO3 等抑制硅、钙矿物,阴离子捕收剂正浮选磷灰石的直接浮选工艺,对含P2O58.0%的原矿,经此工艺可以获得磷精矿P2O5 品位大于35%,磷回收率83%的良好指标,如湖北大悟县黄麦岭选矿厂。
二、正一反浮选工艺流程
正一反浮选工艺流程适合分选沉积钙质磷矿,加Na2CO3、Na2SiO3 等抑制
硅酸盐,阴离子捕收剂浮选磷酸盐及含钙镁等碳酸盐矿物,然后再用H2SO4
或H3PO4 将pH 值调至5.5~6.0 以抑制磷酸盐,阴离子捕收剂反浮选碳酸盐矿物,这样可使磷精矿P2O5 含量提高到35.17%,MgO 降至0.78%、R2O31.97 %、磷回收率91.98%的良好选矿指标,如贵州瓮福磷矿,工艺流程见图2。
图2 沉积钙质磷矿正一反浮选工艺流程
三、双反浮选工艺流程
双反浮选工艺流程适合磷矿石中最难选的胶磷矿,该工艺先用H2SO4 或
H3PO4 抑制磷矿物,阴离子捕收剂反浮选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然后矿浆经脱泥后再用阳离子捕收剂反浮选硅酸盐矿物,工艺流程见图3。
但对选择性好的
高效阳离子捕收剂及选矿工艺尚需做进一步的研究,如湖北宜昌磷矿、荆襄磷
矿等。
柏泉铁矿中磷矿的常温浮选试验探讨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矿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柏泉铁矿中蕴含有大量的磷矿,而磷矿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还能提高矿石的品位。
本文主要探讨柏泉铁矿中磷矿的常温浮选试验,并介绍了浮选试验的步骤、实验条件和操作过程等内容。
正文:一、试验原理浮选法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方法,使有价矿物质与浮选剂的吸附作用力大于岩矸和其他杂质,使矿物与水相疏的原理,将矿物质从原矿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矿物质分选方法。
常温浮选法则是指在室温下进行浮选,使用的浮选剂为常规浮选剂。
在常温下浮选,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二、实验步骤1、将柏泉铁矿石样品研磨成100目以下的细粉末,称取所需的试验样品;2、将试验样品加入实验釜内,加入适量的水溶液,并搅拌均匀,调节矿浆浓度为30%;3、加入适量的浮选剂,搅拌均匀后,将矿浆倒入浮选槽中,进行浮选实验;4、按照所需的浮选时间、槽速、气量等条件进行试验;5、浮选过程结束后,将上浮泡沫收集起来,分别进行干燥、称重、化验等处理;6、将下沉渣进行过筛处理,筛选出不同粒度级别的矿物质,并进行化验。
三、实验条件本次试验的实验条件如下:1、试验样品:柏泉铁矿石样品,研磨成100目以下的细粉末;2、浮选剂:高岭土、脂肪酸等;3、浮选槽速:300r/min;4、气量:0.1-0.3L/min;5、浮选时间:3min;6、实验温度:室温。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柏泉铁矿中磷矿的常温浮选实验,我们得到了上浮泡沫和下沉渣的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浮选剂的种类和用量对浮选效果有重要影响。
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发现高岭土和脂肪酸对铁矿中的磷矿有较好的浮选效果。
在一定的浮选剂用量下,可以获得较高的浮选指标。
2、浮选时间的长短对浮选效果有一定影响。
在本次试验中,我们确定了3min的浮选时间,可以获得较高的浮选指标。
3、不同粒度级别的矿物质浮选效果有所不同。
磷矿石的浮选不同矿石类型的选矿工艺1.1我国磷矿石选矿近几年的研究和发展较快,从技术上来说与国外较为接近,技术和经验比较成熟。
根据不同矿石性质通常采用如下的选矿方法:硅质磷矿采用Na SiO,等抑制硅酸盐矿物而用阴离子捕收剂正浮磷酸盐矿物的正浮选工艺,分选效果较好,如宁夏贺兰山矿,工艺流程见图2。
图2 硅质磷矿正浮选工艺流程沉积钙质磷块岩采用H sO 或H PO 等抑制磷酸盐,阴离子捕收剂浮选白云石、方解石等碳酸盐矿物的单一反浮选工艺,工艺流程见图3。
对于含P O27.0% ,MgO 4.47% ,SiO,7.87%的原矿,用此单一反浮选工艺可以获得磷精矿P O 32.89% ,MgO 1.01% ,磷回收率95.32% 的良好选矿指标。
如想进一步提高品位,可采用正-反浮选工艺,即加Na CO 、Na SiO 等抑制硅酸盐,阴离子捕收剂浮选磷酸盐及含钙镁等碳酸盐矿物,然后再用H sO 或H PO 将pH值调至5.5~ 6.0以抑制磷酸盐,阴离子捕收剂反浮选碳酸盐矿物,这样可使磷精矿P O 含量提高到35.17% ,MgO降至0.78% ,R2O 31.97% ,磷回收率91.98% 的良好选矿指标,如贵州瓮福磷矿,工艺流程见图4。
图3 沉积钙质磷矿单一反浮选工艺流程图4 沉积钙质磷矿正-反浮选工艺流程沉积变质型硅.钙质磷灰岩属易浮磷灰石型磷块岩,采用Na CO 、Na SiO 等抑制硅、钙矿物,阴离子捕收剂正浮选磷灰石的直接浮选工艺,对含P:O 8.0%的原矿,经此工艺可以获得磷精矿P O 品位大于35% ,磷回收率83% 的良好指标,如湖北大悟县黄麦岭选矿厂。
沉积硅.钙质磷块岩类磷矿石即胶磷矿是磷矿石中最难选的一种。
它储量很大,占全国磷矿总储量的85%以上。
胶磷矿是一种结晶微细的与硅酸盐、碳酸盐胶结在一起的细晶磷灰石,晶格中的ca“可被Mg、Mn、Sr、Na、K、Sn等元素的离子所置换,磷酸根离子也可被其它阴离子基团所替代,造成表面性质发生变化。
磷矿浮选原理
一、
一、磷矿的形成:
1.磷矿的由来
目前地球上的磷矿多来自2.5亿年(二叠纪,古生物灭绝),也是如今煤炭主要形成期。
由于地壳运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泛大陆(地球上所有陆地合成一块)。
1.5亿年前白垩è
纪时期陆地分离,陆地淹没于海洋中。
大量的生物灭绝,分散于动物体内的磷元素以磷酸钙盐的形式在海洋低温处。
2.磷矿石分类随着地壳运动,部分磷矿进入地球内部,部分经过长时间的海底沉积,和硅酸盐等混杂。
2.1火成岩
随着地壳运动进入地球内部部分因火山喷发等,聚集在一起的磷矿称为火成盐,这类磷矿富集程度高,磷矿内部镶嵌的杂质较少。
所以在处理该类磷矿石只需要简单的将矿石中含有的泥质等搽去,或者磨矿细度达到40目就完全可以。
(如:美国弗罗里达州、北非部分地区磷矿)
2.2水成岩(胶磷矿)
这类磷矿没有运动到地球内部,矿石没有经过高温富集,矿石因水作用时间较长,与杂质镶嵌程度高,所以该内矿石在选矿过程中需要磨细,才能将杂质与有用矿物分离,处理难度加大。
中国大部分磷矿属于该类矿石。
3、磷矿石的组成
我国磷块岩主要为沉积型磷块岩和变质型(经过长时间风化)磷块岩, 变质型矿物成分主要为氟磷灰石,白云石石英次之,还有少量的方解石硅酸盐。
磷灰岩的成岩矿物成分主要为:磷灰石、方解石、磁铁矿、黑云母。
磷灰石化学式为:Ca 5(PO 4)3(F ,OH ,Cl),无色透明,呈玻璃光泽,密度3.18一3.21g/cm 3硬度约为5。
碳氟磷酸盐的形成是因为磷灰石中的磷酸根(PO 4)3-被碳酸根(CO 3)2-类质同相替换产生的结果。
磷矿选矿工艺1.浮选法:中国磷矿普遍含MgO 较高,磷矿物和脉石矿物共生紧密,嵌布粒度细,只有采用浮选法才能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因此浮选法是中国磷矿选矿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
浮选法包括直接浮选、反浮选、反正(正反)浮选和双反浮选等工艺。
生产实践中用得较多的是直接浮选工艺和反浮选工艺。
直接浮选工艺采用有效的抑制剂抑制磷矿石中的脉石矿物,用捕收剂将磷矿物富集于浮选泡沫中。
该选矿工艺已成功地应用于岩浆岩型磷灰石和沉积变质型磷灰岩矿石的选矿工业生产中,江苏锦屏磷矿选矿厂是较为典型的例子。
沉积型硅钙(钙硅)质磷块岩是世界公认的难选磷矿石。
自S 系列抑制剂的直接浮选工艺开发后,这类磷块岩矿石的选矿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反浮选工艺:反浮选工艺主要用于磷矿物和白云石的分离,以无机酸作为矿浆pH 值调整剂,在弱酸性介质中用脂肪酸捕收剂浮出白云石,将磷矿物富集于槽产品内。
其最大优点是实现了常温浮选,槽产品粒度较粗有利于产品后处理。
该工艺已成功地用于瓮福磷矿沉积磷块岩的选矿工业生产。
2.擦洗脱泥工艺:60 年代中期中国就开始对湖南浏阳磷矿进行擦洗脱泥研究,并取得一定效果。
80 年代初又对云南海口磷矿进行研究,继而扩大到滇池地区的低镁风化矿。
目前该技术已开发成功并应用于滇池地区磷矿生产中。
该工艺原理简单,纯属物理选矿,即将风化磷矿石置于水中擦洗或磨剥,去除表面泥质物,使磷矿物富集。
该工艺富集比一般不大,只能使P2O5 品位提高3~5 个百分点。
其中较典型而效果又较好的是海口磷矿风化矿。
1995 年晋宁磷矿擦洗厂已建成投产。
3.重介质分选技术:矿物之间的比重差异是重介质分选的关键。
中国于80 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发现其技术关键在于能否将分离比重严格控制在2.8~2.9 之间。
1992 年采用此技术的湖北宜昌花果树磷矿重介质选厂建成投产。
重介质分选技术因其分选效率高、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长远看,这种技术可望作为一种预选作业,从低品位磷矿中预先排除大部分脉石,从而提高后续分选作业的效果。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磷矿石的浮选技术药剂磷矿石的浮选( 1 ) 磷矿石的浮选特点磷矿是生产化肥的主要原料,磷矿的生产对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我国磷矿石的特点是:①以胶磷矿为主,特别是中、低品位硅、钙质磷块岩分布较广; ②多数矿体的顶板为白云岩或与白云岩共生,故MgO 含量高; ③一般磷矿床的氧化物( Fe 2 O 3 +Al 2 O 3 )含量不高,为3% ~3.5% 。
( 2 ) 磷矿石浮选常用药剂1 ) 捕收剂磷矿石浮选用的捕收剂有脂肪酸( 油酸、亚油酸、氧化石蜡皂、氧化煤油)、胺类、MD-3 4 、TS 、PA- 42 ( 脂肪酸类)等。
磷矿石浮选用捕收剂都兼有起泡性能,故浮选时无需再添加起泡剂。
16 浮选技术出版社理工分社 2 ) 调整剂①使用水玻璃和淀粉等抑制剂抑制碳酸盐类脉石矿物; ②使用六偏磷酸钠抑制磷矿物;③使用磷酸抑制磷矿物; ④使用碳酸钠和水玻璃作硅质脉石抑制剂; 17 浮选技术出版社理工分社⑤S 系列脉石抑制剂,为煤焦油馏分的磺化产品,有S 808 、S 217 、S 804 、S 711 ,都是含MgO 脉石的有效抑制剂; ⑥L 339 脉石抑制剂,是以木质素磺酸钙为原料的有机合成药剂,用于抑制碳酸盐类脉石,用于磷灰石浮选,可获得高品位精矿; 18 浮选技术出版社理工分社⑦ F 103 、SM 101 脉石抑制剂,是选择性较高的碳酸盐抑制剂; ⑧SG-10 是碳酸盐和硅酸盐的抑制剂; ⑨W98 磷矿石抑制剂,磷矿石反浮选时用于抑制磷矿物而浮白云石等脉石。
( 3 ) 磷矿石浮选用浮选机与其他非硫化矿石浮选类似,国内磷矿石浮选用浮选机多采用如KYF 型等充气机械搅拌式浮选机或氧化矿专用浮选机。
(4) 磷矿石浮选工艺及影响因素1) 磷矿石的浮选基本工艺方案磷矿石浮选。
磷矿浮选相关工艺的能耗限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磷矿浮选作为一种常用的矿石选矿工艺,广泛应用于磷矿的提取和分离中。
然而,随着磷矿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意识的增强,对于磷矿浮选工艺的能源消耗问题也越来越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磷矿浮选相关工艺的能耗限额,通过分析相关工艺中存在的能源消耗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减少能源的浪费和环境负荷。
本文将对磷矿浮选工艺的概述进行详细介绍,分析其中的能耗问题,并着重讨论相关工艺的能耗限额,旨在为磷矿浮选工艺的能源管理和节能减排提供参考。
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发现,磷矿浮选工艺中存在诸多能源消耗问题,如矿石破碎过程中的能源浪费、药剂投加和气泡浮选中的能耗等。
这些问题不仅导致能源的大量浪费,还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因此,在确保磷矿浮选工艺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能耗限额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负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设定能耗限额,可以引导磷矿浮选企业采用更加节能环保的技术和设备,推动磷矿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综上所述,本文将全面概述磷矿浮选工艺中的能耗问题,并深入探讨相关工艺的能耗限额。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为磷矿浮选工艺的能源管理和节能减排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文章结构的设计以及合理安排对于一篇长文的撰写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论述: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磷矿浮选工艺概述2.2 磷矿浮选工艺中的能耗问题2.3 相关工艺的能耗限额3. 结论3.1 总结磷矿浮选工艺的能耗问题3.2 分析能耗限额的重要性3.3 提出改进措施在引言部分,我们将首先进行概述,介绍磷矿浮选工艺的相关背景和意义。
然后,我们将详细说明本文的结构及各个章节的内容和目的,引导读者对文章的整体框架有清晰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正文部分。
首先,我们将对磷矿浮选工艺进行概述,包括其工艺流程、原理等方面的内容。
四川会东磷矿石反浮选试验、原矿性质:该磷矿石为原生矿,矿石主要呈灰黑色,含少量灰白色,原矿氧化镁含量较高。
二、原矿样多元素分析:二、试验方案:将矿石破碎至-2mm以下,充分混匀,经磨矿分样后进行一次粗反开路浮选流程试验。
四、试验药剂及配制浓度:五、试验条件:1. 试验温度:室温19C2. 试验浓度:33±%3. 试验细度:-200 目占61.47%、73.00%、87.88%4 .试验PH值:5-65. 试验时间:10分钟6. 试验线速度:4.66m/s六、试验流程:试验流程为一次粗反开路浮选流程,见下图:精矿尾矿七、试验数据:1 .试验(一)a.原矿筛析:-200目含量为61.47% (见下表.1.)表.1.b.试验结果:(见下表2细度-200目占61.47%)表.2.2.试验(二)a.原矿筛析:-200目含量为73.00% (见下表.3.)表3b.试验结果:(见下表4)表4.试验(三):a.原矿筛析:-200目含量为87.88% (见下表.5.)表.5.b.试验结果:(-200目占87.88%,见下表6)表.6.八、结论及建议:1.四川会东热水塘磷矿经过反浮选选矿试验,可以将P2O5 品位从27.20%提高到34.05%,MgO 品位从5.37%降到1.71%,精矿回收率89.70%,除镁率:76.30%。
2.试验(二)原矿粒级筛析表明:-400 目粒级MgO 品位最高为7.46%,其次-320+400 目粒级MgO 品位为6.42%,说明镁结晶较细;-100+200目粒级P2O5品位31.52%最高,磷矿物结晶较粗,-320 目粒级磷矿物单体部分过磨;磨矿细度-200 目占73.00%时单体解离较完全。
3.该磷矿石可选性较好,原矿P2O5品位27.20%偏低,MgO品位5.37%含量较高;原矿石为原生矿,磷矿物单体结晶较粗,而杂质镁的单体结晶较细,生产时磨矿不能过细,否则药剂的选择性下降易导致精矿氧化镁的含量偏高,除镁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