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腔、心包积液
- 格式:ppt
- 大小:542.00 KB
- 文档页数:30
心包积液有什么症状*导读:心包积液以更年期女性为多见,是心包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可见于心包炎和肺炎性病变,持续数月可成慢性心包积液。
其常见病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柯萨奇、流感等病毒和革兰阴性杆菌、霉菌等细菌感染,另一类是淋巴瘤、纵隔肿瘤等肿瘤、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等风湿病等疾病影响。
心包积液有什么症状?……心包积液以更年期女性为多见,是心包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可见于心包炎和肺炎性病变,持续数月可成慢性心包积液。
其常见病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柯萨奇、流感等病毒和革兰阴性杆菌、霉菌等细菌感染,另一类是淋巴瘤、纵隔肿瘤等肿瘤、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等风湿病等疾病影响。
心包积液有什么症状?*一、心包积液症状心包积液早期无明显症状,病人可正常参加工作,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气短、胸痛的症状,症状发作时间不确定。
当心包积液急剧增长时,有可能出现心包堵塞,应及早治疗,否则会严重影响个人健康和生活。
*二、心包积液治疗了解心包积液有什么症状后,就应及早治疗。
心包积液的治疗方法很多,选择何种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心包积液的临床表现。
如出现心包填塞症,建立静脉通道、血浆增容剂是其常见治疗方法,在准备做急症心包穿刺时开始治疗,必要时可根据病人情况加用升压药;如出现呼吸困难,可适当给氧,但给氧的方式需注意,不要加压人共呼吸,否则会引起静脉回流、胸腔压和心包压升高;如病人情况危急,可用心包穿刺进行急救,挽救生命。
1.心包穿刺和导管引流术心包穿刺适用于呼吸困难、意识障碍、脉压持续升高或下降者,也适用于休克者。
治疗性心包穿刺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在抽取50-100ml心包积液后,临床症状会明显有所改善。
保守治疗对一部分患者有效,但大部分患者使用保守治疗法后4-7日后经会再次复发,复发后疾病更难治愈。
2.全身性化疗全身性化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心包积液发展缓慢者,具有减少心包液产生,缓解胸痛、气短等临床症状的作用。
经化疗后,40%-48%的病人可完全治愈疾病。
心包积液定义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啥是心包积液不?心包积液呀,就好像是心包这个小房子里突然多了一些不速之客的水呀!这可不是啥好现象呢!比如说,你想想看,本来你的房间好好的,整洁又舒适,突然莫名其妙地涌进来好多水,把房间都给占了一部分,那你在里面还能舒服自在地活动吗?心包积液差不多就是这样啦!
心包就像是心脏的保护套,正常情况下里面只有一点点液体,起到润滑的作用,让心脏能顺畅地跳动。
可要是出了问题,比如感染啦、心脏本身有毛病啦、受伤啦等等,就可能会导致液体越来越多,形成心包积液。
我给你举个例子哈,就好像是一条原本顺畅流淌的小河,突然因为各种原因,比如上游发大水啦,或者河道被堵住啦,水就开始在某个地方堆积起来,越积越多。
心包积液也是这样,它会让心脏受到压迫呢!你说吓人不吓人?
那心包积液会有啥表现呢?哎呀,那可能会感觉心慌呀、气短呀,就好像你跑了好长好长一段路,累得气喘吁吁的那种感觉。
严重的时候,甚至可能会呼吸困难,感觉自己都没法好好呼吸了,那得多难受呀!
而且呀,医生诊断心包积液也有各种办法呢。
就像侦探破案一样,通过各种线索来找到真相。
比如做超声心动图呀,就像是给心包拍个照片,看看里面到底有没有积液,有多少积液。
总之呢,心包积液可不是个小事情,得重视起来呀!我觉得呀,大家都应该多了解了解这些医学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呀!对不对?我的观点就是,心包积液不容忽视,一旦发现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去看医生,早发现早治疗,可别不当回事呀!。
心包积液心包是由脏层和壁层组成的一圆锥形浆膜囊,它包绕着心脏和大血管的根部,壁层和脏层心包之间的潜在腔隙为心包腔。
正常心包腔内有15 ~ 30 ml液体,起润滑作用以减少壁层与脏层心包表面的摩擦。
当心包腔内液体的聚集超过50 ml则为心包积液。
心包积液是一种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尤其是在超声心动图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常规检查方式之后,心包积液在病人中的检出率明显上升,可高达8 ~ 15%。
引起 心包积液的疾病种类繁多,原因复杂,既可以原发于心包组织本身,或继发于临近组织器官疾病,也可以是全身系统疾病的表现之一。
心包积液可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过程。
因心包积液的增长速度与量的不同, 心包积液的临床表现可有很大的差异。
心包积液的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疾病的病因治疗和排除 积液以解除心脏压塞症状。
病因与病理生理心包积液是心包疾病的主要表现之一,可出现于所有急性心包炎中,为壁层心包受损的反应。
多种致病因素可引起心包积液,常是全身疾病的一部分,或由临近组织病变蔓延而来。
常见的病因包括感染、肿瘤、心肌梗死、外伤及与心脏手术有关的心包切开后、结缔组织疾病、代谢性疾病、放射、药物以及原因不明的特发性的心包积液等(见表)。
恶性心包积液多由心包转移癌所致。
心包原发恶性肿瘤罕见。
人体任何系统的恶性肿瘤都可能转移到心包,以肺癌、乳腺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及黑色素瘤者为常见。
心包积液可根据病因、积液性质和病理发展阶段作出分类。
按积液性质可分为血性、乳糜性、胆固醇性和脓性等。
按发生机制可分为漏出性和渗出性心包积液。
根据病理的演变可分为纤维蛋白性、浆液纤维蛋白性、化脓性等。
正常心包内压力是零或负值。
如积聚较多液体时,心包腔内压力会升高,可以产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当液体积聚达到一定程度时就限制心脏的扩张,降低心肌的顺应性,显著妨碍心脏舒张期的血液充盈,从而导致心搏量降低。
每搏量的下降最初由反射性的增加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张力而代偿。
静脉压的升高以增加心室的充盈;心肌收缩力的增强和心率的加快以增加心排出量;收缩周围小动脉以维持动脉血压。
胸腔、腹腔和心包腔积液检查(一)标本采集与保存1.细菌学结核杆菌标本量 10ml厌氧菌培养 1ml2.化学(肝素抗凝)及免疫学 2ml3.常规及细胞学(EDTA-Na2抗凝) 2ml4.观察凝固现象留取标本后应及时送检,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可加入适量乙醇以固定细胞成分。
(二)理学检查1.量正常浆膜腔内均有少量的液体。
2.颜色正常为淡黄色。
【临床意义】漏出液颜色较浅,渗出液颜色随病情而改变。
如表:浆膜腔积液的颜色变化及临床意义3.透明度细胞、细菌和蛋白含量有关。
漏出液清晰透明渗出液不同程度浑浊4.凝块正常浆膜腔液无凝块。
渗出液由于含有较多的纤维蛋白原和细菌,细胞破坏后释放凝血活酶,可自行凝固。
漏出液不易凝固渗出液自行凝固5.比密其高低与其所含溶质的多少有关。
漏出液<1.015渗出液>1.018(三)化学检查1.蛋白质(1)检测原理1)黏蛋白定性检验:又称Rivalta试验。
浆膜间皮细胞在炎症反应刺激下分泌黏蛋白增加,黏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其等电点为pH3~5,在稀乙酸溶液中产生白色雾状沉淀。
2)蛋白质定量检验:浆膜腔积液中蛋白质定量,采用与血清蛋白质相同的双缩脲法测定。
积液蛋白电泳可对积液的蛋白组分进行分析。
(2)参考值Rivalta试验:漏出液阴性;渗出液阳性。
蛋白质定量:漏出液<25g/L;渗出液>30g/L。
(3)方法学评价:Rivalta试验是一种简便快速过筛试验,无须特殊仪器,但只能测定黏蛋白,积液蛋白质定量可测定清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的含量,蛋白电泳可对蛋白组分进行分析,故蛋白质定量和蛋白电泳有助于积液的性质判断。
(4)质量控制1)血性浆膜腔积液:应离心取上清液进行蛋白质定性或定量试验。
2)Rivalta试验:①试剂:蒸馏水加入冰乙酸后应充分混匀。
②观察:加入标本后,应在黑色背景下观察,如浑浊不明显或中途消失,为阴性。
③标本中球蛋白量过高:如肝硬化腹水,Rivalta试验可呈假阳性。
心包积液最快消除方法
首先,对于轻度心包积液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加速液体的吸收。
医生
可能会开具利尿剂来帮助患者排出体内多余的液体,从而减轻心包腔内的压力,促进心包积液的消除。
同时,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开具其他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以防止感染或减轻症状。
其次,对于中度或重度心包积液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心包腔穿刺
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在胸部插入针管,将心包腔内的多余液体抽出,从而减轻心包腔内的压力。
此外,心包腔内置管术和心包腔腔内药物注射等手术治疗方法也可以帮助患者快速消除心包积液。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还可以通过一些辅助方法来加速心包积液的消除。
例如,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促进心包积液的吸收。
此外,饮食上要注意控制盐分摄入,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分,以减少体内水分潴留,有利于心包积液的消除。
总之,针对心包积液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辅助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帮助患者快速消除心包积液,减轻症状,恢复健康。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早日康复!。
⼲货⼁⼀⽂教你⼼包积液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包积液是⼀种较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包疾病的重要体征之⼀,可由多种病因造成。
⼼包积液在⼼脏压塞症状之前,单凭体检确诊很困难,有时也易于其他疾病相混淆。
就此话题,在2020年长城会⼼肌与⼼包疾病论坛中,江苏省⼈民医院周蕾教授对⼼包积液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进⾏了详细解读,⼀起来看看吧。
⼼包积液病理⽣理及病因正常⼼包可有10~50 ml的⾎浆渗出液,起到润滑作⽤。
当病理过程导致液体吸收减少或⽣成增加,则会形成⼼包积液。
⼼包积液根据起病情况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根据⼼超半定量测定⼼包液性暗区分为少量⼼包积液(<10 mm);中量⼼包积液(10~20 mm);⼤量⼼包积液(>20 mm)。
根据分布情况分为环形和局灶;根据性质分为渗出液和漏出液。
⼀. 病理⽣理机制正常⼼包腔的平均压⼒接近零或低于⼤⽓压,吸⽓时呈轻度负压,呼吸时近于正常。
出现急性纤维性⼼包炎或少量积液时并不引起⼼包内压⼒增加,⼀般不影响⾎流动⼒学,可以不处理。
⽽当液体迅速增加,⼼包⽆法伸展以适应其容量的变化,⼼包腔内压⼒急骤上升,引起⼼脏受压,⼼脏舒张期充盈受阻,静脉压⼒增⾼,最⾼⼼排量降低,⾎压下降,构成急性⼼脏压塞的临床表现。
⼆. 病因⼼包积液的病因分为感染和⾮感染两类,感染因素中常见的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最为多见);⽽真菌感染和寄⽣⾍感染⾮常罕见。
⾮感染因素中,⾃⾝免疫因素较为常见,包括系统性⾃⾝免疫和⾃⾝炎症性疾病;肿瘤因素中多见转移瘤;以及代谢性疾病。
此外,⾮感染因素中还包括创伤性和医源性因素、药物相关性因素、淀粉样变性、主动脉夹层、先天性部分或全部⼼包缺如等。
⼼包积液的诊断⼀. 症状症状与⼼包积液发⽣的速度有关:快速增加的⼼包积液症状明显;缓慢出现的⼼包积液患者耐受性好。
呼吸困难是最突出的症状,压迫⽓管和⾷管时可产⽣⼲咳、声⾳嘶哑及吞咽困难。
⾮特异性症状包括咳嗽、虚弱、乏⼒、发热和⼼悸等。
心包积液超声分级标准
心包积液是指在心包腔内异常积聚的液体,可以通过超声检查来评估。
根据超声表现,心包积液可被分为不同的等级,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分级标准:
1. 无积液(Grade 0):心包腔内无明显积液。
2. 微小心包积液(Grade 1):心包腔内有少量液体积聚,仅在特定的位置或特定姿势下可见。
3. 小量心包积液(Grade 2):心包腔内有轻度液体积聚,液体在心包与心脏之间形成一个薄层或较小的积液区域。
4. 中量心包积液(Grade 3):心包腔内有中度液体积聚,液体在心包与心脏之间形成一个较大的积液区域,但心包仍然可自由地在心脏上下移动。
5. 大量心包积液(Grade 4):心包腔内有大量液体积聚,液体完全填充心包腔,心包无法自由地在心脏上下移动。
这些分级标准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包积液的程度和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从而指导治疗决策。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医院和医生可能会使用稍有不同的分级标准,具体的评估应当以医生的专业意见为准。
心包积液能治好吗
一、概述
心包积液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一种症状,它属于心包疾病的一种,心包积液可以通过医生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或者是X线检查,就能够确诊,这种疾病可以由心包炎,或者是其他的一些非炎症类的心包疾病发展而来,当发生心包积液的时候,要注意立即治疗,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果是没有及时的治疗这种疾病,那么就将发展成为慢性的心包积液,会使人体产生胸痛,和呼吸急促的症状。
二、步骤/方法:
1、内科治疗方式:对于患有心包积液过多的患者,可以通过内
科进行药物治疗,可以使用抗炎药物,激素类药物,抗结核的药物等,都有很好的疗效,当病情缓解,症状消失的时候,要立即停药,观察情况,内科治疗的方式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
2、外科治疗:通过剑突,引流心包内过多的积液,这个方法比
较适合病情危重的患者,和年龄比较大的患者,它的操作非常简单,而且损伤的程度小,但是这种方法治疗心包积液的复发率很高,这种治疗方式已经出现了一百多年,有很好的效果。
3、外科方式可以治疗心包积液:切除部分心包,并引流胸腔积液,这个方法可以把多余的心包或者是全部的心包切除,可以减少心包积液的产生,和预防心包的缩窄,引流成功之后,手术的效果非常好,而且复发这个疾病的几率很低。
三、注意事项:
心包积液在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比较高,尤其是在女性的更年期的时候,它的临床症状为胸部疼痛,呼吸气短,一部分的患者可以出现心包堵塞的情况,这个病不伴有急性的心包炎,因此,它的发病时间是不确定的,当心包积液的量增多的时候,会发生心包堵塞。
心包积液分类及标准
心包积液的分类和标准主要依据积液量和病因。
在心脏超声检查中,通常将心包积液分为微量、少量、中量、大量四个等级。
具体标准如下:
1. 微量:超声检查时,心包积液的积液量为30-50ml,这时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可以不采取治疗。
2. 少量:超声检查时,心包积液的积液量为50-200ml,这时患者可以通过服用利尿剂类药物治疗,比如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
3. 中量:超声检查时,如果心包积液的积液量在ml,通常属于中量心包积液。
可以选择通过心包穿刺术,放置引流管引流治疗。
4. 大量:超声检查时,如果心包积液的积液量超过500ml,通常属于大量心包积液。
可以采取心包穿刺手术治疗,术后要细心观察与护理,避免并发症的产生。
此外,心包积液的常见病因也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感染性心包积液包括结核、病毒(柯萨奇、流感等病毒)、细菌(金葡菌、肺炎球菌、革兰阴性杆菌、霉菌等)、原虫(阿米巴)等;非感染心包积液包括肿瘤(尤其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纵隔肿瘤等)、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心脏损伤或大血管破裂、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甲减、尿毒症、痛风等)、放射损伤、心肌梗死后积液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及时就医,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