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考古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潜力—以秦始皇陵兵马俑考古工作为例

数字考古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潜力—以秦始皇陵兵马俑考古工作为例

数字考古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潜力—以秦始皇陵兵马俑考古工作为例
数字考古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潜力—以秦始皇陵兵马俑考古工作为例

数字考古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潜力--以秦始皇陵兵马俑考古工作为例

孟中元

从1974年3月秦兵马俑坑考古发现以来,秦始皇陵园及兵马俑坑的考古调查、发掘、研究、保护工作就有计划、分步骤的展开。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作为非常重要的秦代文化的物质遗存,对于研究秦汉时代的政治、历史、军事、法律、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都提供了真实的实物资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考古工作是通过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室内清理、研究,通过全方位、多角度搜集获取信息,为学界及时提供第一手考古发掘资料信息,使研究人员借助考古发掘资料信息、历史文献对历史、文物、考古进行深入细致研究,还原展现秦代历史社会的方方面面,以达到学术研究的目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许多技术被应用于考古工作中,与考古工作密切结合,促进了数字考古这门学科的发展。数字考古为考古信息的全面获取、科学管理保存、广泛传播、深入研究等诸多方面提供了强有利的技术支持。

二、数字考古涉及到的范畴及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潜力

考古学在学科自身的发展中不断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相关领域汲取营养,考古学发展到今天,已经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文科,它打破了传统的文理界限,而是一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一切有助于帮助释读遗存的手段和技术,一切有助于理解古代社会的方法,都可以而且应该拿来。因为学科的任务是阐释古代社会,而古代社会又是如此丰富多彩。自然科学相关学科被引进到考古学研究中,主要在两个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是开辟了在以往的考古学研究中不能涉及或忽略涉及的研究领域。二是进一步提高了考古学研究的效率、精确度和科学性。

考古学研究借鉴和利用了自然科学许多学科中的手段与方法,科技考古作为现代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数字考古是作为科技考古研究的一个领域。数字考古也称为计算机考古,它是将自然科学中的计算机相关技术应用于考古学研究中,具体来说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考古调查、勘探、发掘、考古信息采集存储与管理、信息重组、信息分析以及信息的传播,对考古工作进行结构性重组,使考古工作适应信息时代要求。数字考古涉及到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多个领域,这个领域涉及的面非常广泛。数字考古是一门应用技术,采用了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的硬件和软件,是将考古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密切结合解决考古研究工作中的问题,把涉及到的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各方面的高新技术和考古工作密切结合,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采用多种手段与方法发掘信息,通过数字化达到永久保存,并通过对考古信息的科学管理、分析处理、研究应用等为学术研究服务。计算机技术可对考古文献、博物馆藏品、地理信息和考古学资料进行管理。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古代社会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这些遗迹包含地面上的和埋藏在地下的,只有通过科学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才能全方位多角度的采集历史遗留下来的信息。数字考古通过对考古信息采用多种手段采集,涉及到多个层面,从技术复杂度层面来说,分为基础性简单应用、深入性开发应用。考古工作离不开对信息的采集,如发掘日记、发掘记录、拍摄照片、考古遗迹遗物绘图、考古现场摄像记录。这是通常用到的考古资料信息记录的手段,对考古资料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须用到与计算机相关的硬件与应用软件。如彩色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全站仪、GPS、数字化仪、三维激光扫描仪等数字化采集硬件设备。应用软件方面除了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支持外,还涉及到与处理多媒体信息相关的字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动态影像处理、三维建模工具、GIS开发工具等软件。以下从考古信息数字化采集和建立考古信息系统入手,以秦陵兵马俑考古工作为例,从技术的角度阐述中数字考古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潜力。

1.考古数字信息中文本的处理技术

1.1文字处理系统Office的组件的应用

文字处理是应用于考古学进行信息输入的最基本手段。常用的微软公司的Office办公组件在考古资料的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Word组件可用于考古资料中所有文字资料的编辑,PowerPoint组件集图、文、声、像多媒体编辑功能,可用来制作幻灯片演示文稿,应用于制作考古学术报告和研究人员的交流目的。Excel作为电子表格组件,可应用于考古发掘资料中一些图表的制作,如出土物描述等,可对表格中的数字进行各类计算、图形显示,满足考古学研究的数据统计。Access作为一种桌面型数据库,可与其他网站编程工具ASP、JSP结合应用于考古信息网上的动态发布管理,也可以用来和其他高级语言编程工具结合开发多媒体考古信息系统。FrontPage作为一种简单方便的网页制作工具,可以用于在考古信息的网页制作中发挥作用。

1.2印刷体识别系统OCR应用考古信息的重组

在计算机技术未出现之前,考古资料基本上是考古发掘报告出版,以纸质载体记录。OCR技术的出现使得整合考古资料信息变得方便可行。可采用彩色扫描仪对考古发掘报告文本进行扫描,经过OCR软件识别、人工纠错等可快速将记录在纸质上的考古资料数字化,可作为建立考古信息系统的文字内容,经规范化输入数据库中保存,以便于考古资料信息的科学管理。

2.考古信息中图像处理技术

2.1考古摄影

考古工作中对文物遗址、遗迹以及出土物的现场摄影是考古资料记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真实的记录考古工作的全过程。早期考古工作摄影基本采用的是传统的模拟相机,对于考古摄影资料是采用保存照片及底片的形式,扫描仪技术的出现可以将早期的考古摄影资料中的照片、底片、反转片等进行数字化,以永久保存考古资料信息,避免了因照片底片存放时间过长而变色或失效。高分辨率数码相机的出现为考古工作的摄影带来有很大方便,也使得记录考古照片资料更为方便快捷。结合图形处理软件如Photoshop,可以使考古数字化照片以最佳效果、以多种文件格式保存,以适应印刷出版、制作数字出版物、建立考古多媒体信息系统、考古信息的网上发布等不同用途。利用Photoshop还可以用于大面积考古遗址全景照片拼接,以作为考古资料信息保存和用于考古发掘报告出版的使用。

2.2考古绘图

地层学和类型学是考古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考古类型学主要解决考古遗存(如出土遗物等)的具体年代学问题及其变化规律。地层学通过判定遗址中诸堆积形成的先后过程或次序来研究遗存之间相对年代早晚关系的方法,根据“土质土色”区分不同堆积,根据叠压、打破及平行关系确定不同堆积形成的先后次序。按考古规程须用考古绘图来记录考古信息。

考古绘图在考古发掘、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绘图的主要对象是考古发掘中所揭露的文物遗迹和遗物。长期以来考古工作者对于各类遗迹的平剖面图和器物图一直沿用传统的手工坐标法绘制,运用透视投影、正投影的原理,利用正面投影、中心剖面等绘图手段将出土遗物三维空间转为直观的二维平面线画图,先用铅笔绘制器物的底图,再用硫酸纸制图,为后期脱离实物进行研究及编辑出版准备资料。这种方法给考古发掘的资料整理,考古发掘简报、报告的发表以及资料的保管、保存,带来了诸多不便。由于计算机绘图具有出图速度快、精度高、图形文件便于管理、检索、修改等特点,采用计算机绘图软件进行考古辅助绘图成为必要。

考古绘图采用的方法是正投影法,对于小件器物可采用平板扫描仪扫描器物得到的图像正是器物1:1的正投影,对于大件器物可采用数码相机拍摄,拍摄到的器物的投影图与器物实际尺寸存在误差,在绘图

时需要进行校准。通常绘图软件分为几类;(1)位图绘制软件Photoshop(2)绘制矢量图工具软件AUTOCAD、FreeHand、Illustrator、CorelDraw等。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在考古工作的整个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数字测图可提高考古测绘的精度和效率。数字测图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连接测量仪器的输入输出设备,在硬件和数字化成图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编辑、成图、输出、管理的测绘系统。数字测图的全过程都是在进行数据处理,但这里讲的数据处理阶段是指在数据采集以后到图形输出之前对图形数据的各种处理。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传输、数据须处理、数据转换、数据计算、图形生成、图形编辑与整饰、图形信息的管理与应用等。数据预处理包括坐标变换、各种数据资料的匹配、图比例尺的统一、不同结构数据的转换等等。经过数据处理以后,即可得到数字地图文件。

以全站仪为代表的智能化、数字化测绘仪器,使三维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处理的测量数据处理系统得以实现,测绘精度也得到了保证和提高。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速测仪,是由电子测角、电子测距、电子计算和数据存储单元等组成的三维坐标测量系统,测量结果能自动显示,并能与外接设备交换信息的多功能测量仪器。全站仪测量分数字测量准备工作,控制测量,外业测绘,内业图形编辑,图形输出等几个过程。

GPS和全站仪相结合的新型全站仪已被用于多种测量工作输出图形是数字测图的主要目的,通过对层的控制,可以编制和输出各种专题地图.(包括平面图、地形图、遗迹分布图等)。

3.数字摄像与非线性编辑系统技术

数字摄像技术应用于考古工作中对考古发掘遗址现场的真实记录,比传统的模拟摄像机使用更为方便,摄录的数字影像更为清晰逼真。传统摄像机是将摄像记录到录像磁带上,保存的是影像的模拟信号,在后期的摄像编辑过程中,会造成录像带的磨损,也会造成影像信号的衰减,时间久了录像带会失效,这不利于对影像资料的保存。为了进行影像资料的编辑还须通过计算机相关设备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以数字信息保存,使用起来比较麻烦。而数字摄像机记录的是影像的数字信号,有利于对摄像资料的非线性编辑,反复使用不会造成影像信号的衰减。

采用动态影像技术记录考古发掘过程是考古发掘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计算机、数码摄像机、模拟摄像机、光盘刻录存储设备等组成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可完成考古发掘摄像资料信息的输入、存储、编辑、制作过程。通过非线性编辑软件,将通过模拟摄像机拍摄的考古资料通过计算机配置的视频采集压缩卡采集数字化后成为素材,或者直接将通过数码摄像机拍摄的经数字化的考古资料存储到计算机中作为素材,通过非线性编辑系统,将数码相机拍摄的彩色照片、语音介绍、背景音乐、字幕等编辑合成制作成考古发掘专题片,或整理成某个考古单元的摄像资料,可刻录成光盘或转录到录像带上保存播放。

4.计算机考古信息系统的开发

4.1采用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为开发工具,开发建立考古信息多媒体数据库。

建立考古信息系统离不开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支持网络技术的考古信息系统对于研究交流更是必要的。通过将考古资料信息按发掘信息记录规程进行规范化、数字化处理,输入数据库并开发应用信息系统,充分发挥计算机在考古资料信息的科学管理与研究应用中的作用。

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不同时期,硬件与软件技术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操作系统从DOS平台到Windows图形界面平台,数据库产品经历了从小型桌面型数据库发展到支持面向对象的、可支持多服务器存储、并行计算的关系型数据库,数据库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经历了从单机环境、C/S环境、B/S环境的发展过程,从数据库管理信息的类型上经历了从支持纯文本信息、图文声像多媒体信息到可处理多媒体信息及三维空间信息阶段,编程工具的发展也经历了单机环境数据库开发、局域网开发和互联网环境的开发。考古信息系统开发应使用当时的主流技术,这利于系统扩展及数据库安全迁移。目前技术条件下常采用大

型面向对象的关系型数据库有ORACLE、SYBASE、INFORMIX、SQL Server等,结合常用的编程工具如Visual Basic、Visual C++、PowerBuilder、Delphi等,如采用基于互联网平台运行,常用的网站开发工具结合Vb script、Java Script脚本语言,采用ASP、PHP、JSP等网站编程技术。如果需要考古信息系统记录考古发掘中的三维空间信息,需要结合GIS开发工具软件和大型数据库系统。

1996年以秦兵马俑二号坑考古发掘工作为契机,我馆组织了由考古专家、计算机专业人员、考古工作者组成的课题组,尝试秦兵马俑考古发掘信息处理系统的开发。通过认真听取考古工作者的建议,在考古专家的指导下,对秦俑二号坑考古发掘信息种类、信息处理要求、资料信息记录手段以及涉及信息索取的要求,进行条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研讨和整理,确定系统的设计基本模式。考虑到当时秦俑二号坑发掘工作的紧迫性,首先从构建秦俑二号坑考古发掘信息的数据库模型为基础,为了全面、科学的记录秦始皇陵园及秦兵马俑坑的考古资料信息。

该系统是以秦兵马俑坑及秦始皇陵园考古发掘信息处理为中心,采用计算机模块化程序设计,包括秦俑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及秦始皇陵园内考古发掘资料,资料种类包括文字、照片、绘图、摄像、语音等。秦兵马俑坑的考古发掘资料是以“总登记号”字段将俑坑各探方或过洞的发掘记录的资料组织起来,形成秦俑坑的考古发掘资料数据库,而各探方或过洞内出土的遗物遗迹,包括陶俑、俑头、陶马、车迹、棚木、兵器、车马器、杂器的情况,则分别按“编号”字段组织起来,形成各出土物数据库中的多个记录,与数据库之间形成一个一对多的层次关系。在发掘记录中,设计有每个探方或过洞的文字资料、照片资料、摄像资料、语音资料,在各类出土物描述中,包含每件出土物相应的文字资料、发掘照片、铭文陶文照片、绘图资料、拓片资料等。秦始皇陵园考古发掘是以遗址发掘单元名称进行考古信息的组织与存储。

为了考古研究工作资料检索需要,设计有按发掘记录查询、按包含遗迹、陶俑、陶马、俑头、兵器、杂器查询以及战车资料索引等几个模块。具体有陶俑陶马类别、陶俑陶马特征、陶俑陶马彩绘、陶俑陶马陶文查询;俑头彩绘、俑头头饰、俑头特征查询;兵器类别、兵器种类、兵器特征、兵器铭文查询;杂器类别、杂器铭文陶文、杂器制作时代查询等项。

系统还设计有考古发掘报告制作模块。选择考古发掘报告需要输出的种类,包括发掘记录以及陶俑、俑头、马、车、棚木、兵器、车马器、杂器的情况,也可将描述出土物的表格输出到发掘报告文本,以word格式处理。

可对以往秦始皇陵园和秦俑坑的考古发掘资料,包括作为学术成果的考古报告进行资料信息的规范化整理,可采用OCR技术快速录入文字资料,照片、绘图可通过彩色扫描仪对考古遗址、遗物拍摄的照相底片、反转片、照片等输入保存,对发掘工作真实记录的考古现场摄像资料进行剪辑归档整理采集,按照考古发掘信息处理系统的规范输入计算机,这样就可以建立起秦兵马俑坑一、二、三号坑及秦始皇陵园的考古信息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方便对考古信息系统的管理以及信息共享的需要,在网络环境下开发考古信息系统以及采用GIS管理考古信息中的空间数据成为必要。在考古资料信息管理也可使用工作流技术,由于是基于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可以有效的整合参加考古工作的人员整理的资料信息。

4.2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回顾十几年来的研究实践可以发现,GIS考古研究主要集中于考古数据获取与处理、考古数据管理、考古学分析与成果可视化四个方面。实践证明,现阶段的GIS考古研究需要将GIS技术更加紧密应用于考古学,需要在考古地层学、考古类型学、聚落考古等考古学基础研究上取得突破。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空间信息系统,涉及到的有面向对象的关系型数据库,来管理属性信息。对于空间信息的管理采用的是对各类图像、图形文件的管理,是采用对应的软件包来管理空间信息,以图层的形式显示。GIS与一般信息系统的区别在于它除了具有一般信息系统所具有的对数据库管理功能外,还具有空间数据分析管理功能。它所管理的信息有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属性信息是对于地理空间的描述,

包括文字、图形、图像、语言等多媒体信息,空间信息管理的是地理空间的三维空间信息、地形图、地貌图等。

传统GIS的体系结构是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因而是封闭的,而WebGIS的体系结构应该是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因而具备开放、互操作、可升级、可扩展性,囊括了网络、通信、面向对象、数据库、分布式计算等项技术。WebGIS,即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以互联网为环境,以Web页面作为GIS软件的用户界面,把Internet和GIS技术结合在一起,为各种地理信息应用提供GIS功能。GIS通过Web功能得以扩展,通过Web发布地图、浏览空间数据,制作专题图。WebGIS数据是开放的,分布在异构数据库中的信息能共享,数据访问是开放的,不同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之间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

空间数据具有多源性、多语义性、多时空性、多尺度和获取数据手段的复杂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空间数据表达的复杂性。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对空间数据采用规范化的编码使得分布在网络下的所有用户都可以无缝地获取、访问、浏览空间数据还存在着很大的技术问题。由于空间数据格式的不同,给信息共享和数据的访问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解决多源数据的访问近年来一直是WebGIS,当然也是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很多大型的商业数据库系统中都加入了对空间数据库的支持,如Oracle Spatial、Informix、

IBM DB2等等,从而使得海量地图、影像数据的使用和管理变得更加简单,只需建立单一图层,不必再进行分幅处理。如果用户原来的数据源是分幅的,可将其全部存储到一个图层中,数据库将自动对其进行拼接和索引处理,可形成一个完整的图层。应用时,在客户端只需极少量的编程,就可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动态显示。这些支持空间数据的大型数据库中已经内嵌了对空间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在数据库服务器端对空间数据直接进行分析,将结果提交客户端。用户可以通过扩展的SQL查询语句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客户端对空间数据进行显示。

为了实现秦始皇陵区兵马俑文物的动态监测、管理、保护、研究,作为国家文物局科技项目,秦俑博物馆和相关部门合作,以地理信息系统平台ArcGIS为基础建立秦始皇陵兵马俑文物保护数据库,结合兵马俑博物馆大量的文物考古保护数据,以ArcSDE数据引擎为接口,用大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建立了以C/S和B/S结合的方式运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兵马俑及秦陵周围文物保护相关数据的有效组织和管理,为陵区文物的考古和保护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来源。

5.在文物遗址的数字化保护上应用技术

5.1基于全景摄影技术的考古遗址的数字化保存

为了达到对秦兵马俑坑考古现场的数字化信息保存,在投入人力财力最小的情况下,可借助360度全景摄影技术。三维全景是基于全景图像的真实场景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全景摄影技术可以输出大幅面高清晰的考古遗址的照片,也可输出360度全景展示,通过Quick Time Movie来浏览。可在全景中设置热点链接,组成一个从一个考古单元到另一个考古单元的360度全景展示。制作三维全景需要可配接全景摄影云台的三角架,接快门线的专业数码相机,三维全景制作软件等。在360度全景摄影方面有国外的和国内的软件产品,国外软件有法国REALVIZ公司的Stitcher 4.0,国内软件有上海捷图公司的造景师等,都可以用来制作合成全景摄影展示作品。如可用18-55mm标准镜头的NIKON D50数码相机,曼富图303PLUS型号全景云台,三维全景制作软件有法国REALVIZ公司的Stitcher 4.0。采用国内捷图公司软件产品,可使用该公司的鱼眼广角镜头和全景云台,采用造景师全景合成软件制作。2005年配合德国巴州文物局专业人员在秦俑一、二、三号坑、秦始皇陵园多处设点进行了全景摄影,经全景制作软件处理制作了考古遗址的全景展示,该项技术可应用于秦俑坑不同发掘阶段的考古发掘遗址现场数字化信息保存。也可将制作好的全景应用于博物馆网站、观众触摸屏展示、数字化考古发掘报告、博物馆介绍的多媒体光盘等用途。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可由计算机技术人员与考古工作者协作,从考古信息记录的规程出发,设想可在秦兵马俑坑内以及俑坑外,在不同的方位科学的定位设点拍摄,拍摄的数码照片建立数据库存档,记录下拍摄全景时的摄影的技术参数,如采用光圈焦距大小、相机距地高度、拍摄点精确坐标,按相同三维全景制作规范输出,制作三维全景,这样就可以随着考古工作的发掘,记录下动态的各个时间段的俑坑的三维全景,这样以动态的三维全景真实再现并科学记录下考古遗址的现场场景,从而通过考古数据库信息建立起某一遗址单位的考古发掘动态信息。

5.2基于数字测量的考古遗址的虚拟重建

对考古遗址信息的保存除了采用摄像技术外,还可能有文物遗址及建筑遗址的三维模型虚拟重建。考古遗址的虚拟重建需要对考古遗址进行数字化测量,采用的资料信息包括对考古遗址进行科学发掘的真实数据,也可以采用三维扫描设备进行数字化测量,在数字化建模中结合历史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如借鉴历史上同一时期或相近时期的古墓葬、古建筑的形制,通过三维建模工具如Maya、3D MAX等对考古遗址进行虚拟重建。

以2007年中德科技合作项目成果展为契机,秦俑博物馆与德国达姆斯达特建筑科技大学合作进行“虚拟帝陵开发”,通过申请外专局专项研究开发经费,2004年得到批准立项。成立了一个秦俑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课题组,包括项目负责人、计算机技术人员、考古工作者组成的研究开发队伍。利用德方长期进行考古遗址的重建的丰富经验,以及掌握的这方面的最新技术,首先对西安的帝陵进行虚拟开发,即考古遗址的三维结构重建即虚拟再现。以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昭陵等帝王陵的实测数据与考古发掘资料为依据,采用现代图形图像技术,以三维图像建模Maya 6.5为开发工具软件,结合多媒体数据库、三维动画、GIS等多种技术的结合以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秦始皇陵地面建筑、地宫结构、兵马俑坑建筑和军阵结构,以三维动画、三维空间图像等主要技术手段再见帝陵的历史风貌。

5.3 基于激光三维扫描技术的文物的三维空间建模

文物数字化就是指以某种技术手段获取文物形体、纹理、质地、材料等数据信息,将其存入到计算机当中,作为相应专业人员的研究资料。借助先进的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对古代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展示和有效保护。

对文物进行三维扫描建立文物的三维数字模型是属于数字化扫描仪系统在逆向工程中的应用,数字化扫描设备的发展为建立文物的三维信息提供了条件。对于文物的扫描一般使用非接触式的结构光或激光的三维扫描仪,早期的三维扫描仪不能建立文物的色彩纹理,需要通过数码照片贴图形式建立带有纹理的三维模型。目前使用较多的是英国、意大利、德国、日本等过生产的三维激光扫描仪,国内深圳华朗科技有限公司的HOLON-3DS产品可用于文物的三维建模,它的特点是通过扫描除了可以得到物体的点云数据外,还可得到逼真的彩色纹理,省去了通过摄影照片进行纹理贴图这一步骤。三维扫描就是数字化测量实物表面的三维坐标点集,得到的大量坐标点的集合称为点云,通过对点云数据信息的处理,通过配备的三维扫描仪软件处理拟合成曲面构成文物的三维立体模型,再通过二维摄影照片贴图将纹理贴在文物的三维空间模型上,即可建立起文物的真实的带有色彩纹理的三维模型。

秦俑博物馆与德国专门从事三维扫描的公司合作对几件馆藏文物精品如彩绘跪射俑、将军俑、秦始皇陵园七号坑出土的青铜仙鹤等文物作了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三维扫描设备(结构光、激光)扫描,建立了几件精品文物的三维空间模型,为珍贵文物的数字化保存做了尝试积累了经验。

5.4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考古遗址的三维建模

三维数字建模项目就是利用激光扫描系统平台,通过发射和接收脉冲式激光的原理,测量被测物表面的三维坐标点集,得到的大量坐标点的集合称为点云,通过计算机软件处理真实再现所测物体的三维立体景观。激光扫描系统不仅速度快、精度高、分辨率高、建模快而目所获取的真三维景观数字模型可派生出任何需要的数据和模型。

文物遗迹在长期的保存过程中无法避免自然消亡的规律,考古遗址中很多重要的遗迹,如秦俑坑棚木遗迹,有着珍贵的科研价值,是考古信息的组成部分,但会因考古发掘工作的需要,遗址中一些重要的迹象因为考古的需要也被有计划的去除,传统的方法是使用绘图、照相、摄像和文字记录等手段记录遗迹、遗址的几何信息和三维形态,很难做到十分精确,无法为后来的研究、展示等提供必要的资料。怎样既保留遗迹在不同阶段的信息资料,又不影响发掘、研究工作的继续进行,一直是考古工作者探索的问题。2006年4月,秦兵马俑博物馆与西安四维航测遥感中心合作完成的二号坑三维数字建模。采用数据采集等方式和流程,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进行扫描,建立起精度达毫米级的二维数字模型,实现在模型上真实测量和观众对遗址多角度、多方位的全面观察,这一项目实现了文物遗迹信息的数字化存储,研究人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再现或真实重现遗址建模当时的状况,使再现遗迹和重建遗址成为可能。

5.5基于数字摄影技术的考古遗址数字化三维建模

对考古遗址进行数字测量,除了可应用三维扫描设备进行测量外,还可以采用基于数字摄影技术的数字测量进行三维建模。在基于数字摄影技术的三维建模方面,已有学者发表了论文进行研究。武汉大学成功开发了基于数字摄影的非接触式构建三维空间模型三维测量技术,并在国内外许多单位得到成功应用。通过这一技术可开发虚拟考古,建立考古遗址的动态的、连续的三维空间的数字化模型结构。武汉大学仲思东教授在秦俑博物馆演示这套系统时介绍,利用了模拟人眼睛视觉三维成像的原理,通过用两台同样的高分辨率的数码像机,结合计算机相关设备,分别从两台数码相机从不同的视觉在同一时间采集到两张数码照片,通过控制台控制数码相机的位置从而可采集到连续的多组高分辨率的数码照片,通过具有特殊高性能三维显卡的计算机对采集的多组数码照片进行高速处理,通过观测者戴上红外线控制或者与计算机连接的光偏振立体眼镜,通过操作鼠标移动、对图像的放大、缩小,从计算机的显示屏上看到并清晰逼真的真三维立体全景图像。该系统还可以配合AUTOCAD对考古遗址全景图像上的显示的三维文物遗迹遗物作精确测量,作为真实记录考古信息很好的手段。该项技术可应用于对秦兵马俑坑的考古遗址的数字化三维建模。

5.6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文物及考古遗址场景的展示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生成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的高技术模拟系统。这项技术涉及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显示技术、网络并行处理等领域。虚拟重建的过程主要包括数据获取、场景建模、漫游系统和实时渲染等。对考古发掘遗址或古建筑遗迹进行虚拟现实项目开发,需要对考古遗址进行真实的数字测量进行数据获取,得到遗址的三维空间数据,并参照历史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获得的古建筑的相关数据,通过Maya或3D MAX等三维建模软件建立考古遗址的三维模型,再进行渲染,再通过VRML虚拟现实建模语言开发成可以人机互动的虚拟场景进行遗址的虚拟复原。这项技术可应用于考古遗址的三维空间环境模拟。

虚拟现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考古领域,为文物和古环境的再现提供了平台。基于互联网络的VR标准公认的是VRML(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即虚拟现实的建模语言,可用来建立静止的三维虚拟场景,而X3D作为VRML语言的继承版本,是新的3D图形规范,可用来开发动态的三维虚拟场景。据资料介绍,考古人员与计算机专家合作,通过综合利用考古专家们的研究成果与文物考古发掘资料信息,然后利用X3D技术并结合VRML及Java技术进行基于Web的交互式三维场景开发。通过合理勾画考古遗址的古场景,虚拟再现古巴蜀人民的居住、生活、祭祀等场景以及繁荣的夏商周文明,以精确的地理位置再现了金沙三维古场景。

在虚拟现实项目开发中,除了使用国外的三维建模及虚拟现实开发软件外,国产软件也具有强大的功能。中视典数字科技有限公司(https://www.doczj.com/doc/4110067322.html,/)开发的中视典VR-Platform虚拟现实平台,结合Director多媒体软件插件,可对文物古迹进行三维数字化仿真。利用VR-Platform虚拟现实技

术,结合网络技术,可以将文物的展示、保护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首先表现在将文物实体通过影像数据采集手段,建立起实物三维或模型数据库,保存文物原有的各项型式数据和空间关系等重要资源,实现濒危文物资源的科学、高精度和永久的保存;其次利用这些技术来提高文物修复的精度和预先判断、选取将要采用的保护手段,同时可以缩短修复工期;通过计算机网络来整合统一大范围内的文物资源,并且通过网络在大范围内来利用虚拟技术更加全面、生动、逼真地展示文物,从而使文物脱离地域限制,实现资源共享,真正成为全人类可以“拥有”的文化遗产。使用VR-Platform虚拟现实技术可实现文物及考古遗址展示和保护的现代化。2006年中视典公司与乾陵博物馆合作开发成功乾陵复原虚拟现实数字化系统。复原乾陵的所有地形地貌来自于真实数据,包括了对梁山地貌、乾陵陵区地面文物古迹展示,陵区地面古建筑物及乾陵地宫的虚拟复原。这项技术对于秦始皇陵园遗址构建虚拟展示也成为可能。

5.7基于图形图像技术的计算机文物辅助修复

随着计算机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特别是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几何造型技术、模式识别技术、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等技术的日趋完善,采用科技手段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文物的辅助或模拟修复工作成为可能。

文物复原是在破损的文物碎片中,利用相关考古资料,根据碎片的质地、颜色、形状,确定碎片之间的邻接关系,把邻接的碎片拼接到一起,再现文物破碎前的原貌。文物碎片的模型可看成一系列的空间曲面,虚拟文物复原可以表示为曲面之间的匹配和拼接问题。在大量无规则的破损碎片中利用碎片的相似性,找到它们之间的拓扑关系。步骤为(1)先用数字化设备如三维扫描仪获得碎片的二维图像、三维曲面数据和空间轮廓曲线数据,编号使得碎片的二维图像和曲面、曲线相对应。(2)图像检索。确定好母片后,利用颜色特征检索文物数据库,检索出与母片颜色分布相近的碎片集合,缩小待匹配的碎片的范围。

(3)碎片匹配。利用空间曲线匹配技术,对母片搜索匹配,得到一个匹配结果集。(4)确定匹配结果。在匹配结果集中,确定正确的匹配结果子集。还包括交互地对匹配结果作必要修正,保证结果的正确。(5)碎片拼接。对匹配的碎片进行拼接,拼接成较大的碎片。拼接后的碎片成为新的毋片。(6)重复第3、4和5步。直到不能再匹配或用户认为合适的程度结束。(7)输出复原结果。对整个过程作记录,把复原的结果以合适的方式输出,指导手工复原。

西北大学可视化研究所开展了虚拟文物复原研究,采用了三维扫描仪技术得到文物碎片的曲面数据,利用软件FastScan将这些散乱数据点进行网格化,得到三角网格数据。轮廓曲线的提取主要是指通过对三维曲面的网格数据作操作,从而提取出准确的曲面轮廓曲线。通过研究建立起虚拟文物复原系统,该项研究通过了国家验收。该系统以秦兵马俑修复为例,每秒能完成数万块碎片的对比,一个破裂成几千块碎片的陶俑完成拼接只需要1小时。理论上修复员按照计算机给出的碎片排列图拼接,能在1天内修复1

个秦俑。在秦兵马俑坑考古发掘中,大部分出土的陶质文物是残破的,如何采用现代化手段通过计算机进行文物的模拟修复复原,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研究课题,这项研究会有助于秦兵马俑考古研究工作的开展。

6.考古信息的传播与共享涉及到的技术

6.1.建立文献资料数据库及开发文物考古多媒体数字化展品和出版物

考古工作是与历史、文物、博物馆工作密切相关的。考古遗址和出土的文物可作为博物馆中的藏品,是博物馆开展文物考古、藏品陈列、藏品保管、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等工作的基础。在历史、文物、考古研究工作中,计算机技术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互联网上有大量的历史、文物、考古等学科的文献资料,可通过搜索引擎检索;可采用计算机技术对网上搜集到的历史文献的全文网页文件加工整理,采用全文检索软件制作工具开发文献全文检索系统;将OCR、数据库、Internet网络、网格等技术结合起来,开发建立历史、文物、考古研究信息资料库,如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等都收录了大量的学术期刊中的研究论文;博物馆可以采用数据库结合多媒体开发软件AuthorWare等,开发面向观众服务的计算机触摸屏导

览系统,也可开发制作多媒体形式的数字化考古报告随考古报告一起出版发行;另外,还可以通过编程开发建立起研究论文论著目录检索系统。这些都可以为信息的共享学术研究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6.2.网站技术用于考古信息的发布

随着计算机数据库、动态网页技术的发展成熟,可采用ASP、JSP等网站编程开发工具,结合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ACCESS等进行网站信息的动态维护管理。可将已发布的秦兵马俑考古阶段性成果通过博物馆互联网站上发布,以便为从事学术研究人员提供翔实的考古信息。可开设相应栏目发布秦兵马俑考古信息,包括作为考古研究成果的阶段性考古报告、研究论文、考古发掘现场摄像、考古遗址全景展示等,另外为了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可在博物馆网站上开设秦兵马俑考古学研究论坛。

参考文献:

[1]袁靖. 科技考古方兴未艾——四本科技考古专著读后感. 中国文物报. 2009年2月4日4版

[2]王运辅. 全站仪在考古田野测绘中的应用. 数字中国网

https://www.doczj.com/doc/4110067322.html,/show_hdr.php?xname=PPDDMV0&dname=Q822L41&xpos=8

[3] 孟中元. 秦兵马俑考古发掘信息处理系统鉴定材料中技术报告部分. 程序设计者,第一完成人.

[4]孟中元. 自然科学技术与秦兵马俑研究. 秦汉兵马俑比较研究. 2002.10

[5]刘建国. 地理信息系统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2006年第1期

[6]赵蕊张爱武. 基于Java的考古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7.4

[7] 李明明王勇容波王婷. 基于GIS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文物保护数据库研究.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7卷第3期,2007年9月

[8]韦荃贺晓东.利用CoreIDraw软件绘制考古器物图.四川文物2003第5期

[9]樊少荣,周明全,姬利艳.考古文物的数字化过程及其相关技术研究. 第二届中华文化遗产数字化及保护研讨会. 2004年5月

[10]郭青.秦俑二号坑遗址三维数字建模项目取得成功.陕西日报2006年3月31日

[11]中典视数字科技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4110067322.html,/article/html/vr_solution_23.html

[12]姬利艳周明全耿国华.基于内容的研究在虚拟文物复原中的应用.计算机工程.第22期30卷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秦始皇陵兵马俑浙美版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2.通过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中不同类型的雕塑,感受秦始皇陵后马陵的气势恢宏和时代特征。 3.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难点:学生参与兵马俑的欣赏评述。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教科书上安排了4页的版面。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弛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课本上最大的图片就是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的局部,展示了气势恢弘的秦俑兵阵,让学生感受兵阵庞大的气势。第43、44页的图片还展示=了身份不同、姿态各异的军俑形象:“将军俑”双手互握,稳健风雅。“跪射俑”身穿战袍,夕「披铠甲,左腿蹲曲,右膝着地,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驭手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头上带有巾帻及长冠,双臂前举作牵拉辔绳的驾车姿态。秦俑艺术手法细致、明快,手势、脸部枣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兵器、铜马车的图片更是让学生对秦兵为俑阵有了」个较全面的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规模庞大,教科书上的图片是非常有限的,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搜索获得更多的图片和兵马俑的知识,进一步感受其艺术性。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上网搜索兵马俑有关图片和资料。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1.导人。 教师:了解秦始皇这位历史人物吗? 他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人,统一了文字和货币。这样一位雄霸天下的始皇帝,希望通过建造陵墓来完成和延续他生前所拥有的一切。他动用全国众多的能工巧匠为自己修建规模空

秦始皇陵兵马俑导游词

秦始皇陵兵马俑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参观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俑博物馆是一个专题性的遗址博物馆,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陵的一个陪葬坑。在参观秦俑博物馆之前,我想应该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秦始皇这个人。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创立者,也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他姓嬴名政,于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的都城邯郸。他执政以后,经过十年的浴血奋战,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朝。他设立了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先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和法律制度。他认为自己功过三皇,德高五帝,又因为是第一个皇帝,所以便自称为始皇帝。他在统一全国以后,对内发展农桑,对外发展经济,并且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使国力不断强盛。同时,他为了抵御匈奴的侵扰,还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秦始皇身材魁梧,大腹便便,同时也是非常残忍,暴虐,冷酷无情的。他“焚书坑儒”这一专制举动,使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受到严重的摧残。他曾征集了几十万刑徒为自己修建了“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他大兴土木给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所以历史上也称秦始皇为暴君。不过,秦始皇也是非常勤勉的。他曾经五次出巡天下,于公元前210年的7月,在出巡途中,暴病死于河北的沙丘,终年50岁。死后葬于骊山脚下的陵墓之中。 秦始皇帝陵南靠骊山,背面与渭水相邻。据史书记载:“骊山山南多美玉,山北多黄金。”秦始皇正是贪其美名而葬在这里的。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秦始皇陵,我们看到的这个巨大的封土堆,就是秦陵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陵墓的规模是相当浩大的,在当时修建这么巨大的一个陵墓,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骊山的河渠是南北方向流的,为了防止流水冲跨陵墓,将它们都进行了人工改道,改为东西向流,另外,骊山是一座土山,对当时修建秦陵来讲,就相当缺乏石料,需要从渭北等地运来。而当时没有先进的运输交通工具,这些全部都要靠人力来搬移,可见当时修建这座陵墓的艰难了。 秦陵的地宫现在虽然还没有发掘,但是已经发掘了秦陵的一个陪葬坑,那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俑坑是1974年时,由西杨村的几个农民在抗旱打井时以外发现的。考古学家根据发现时间的先后,把它们编为一、二、三号坑。秦俑坑是秦军的缩影,它生动的再现了当时秦国兵强马壮的威武场面。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一号坑,它是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的面积。一号坑是由步兵和车兵组成的军阵。所谓军阵就是部队在作战或驻守时的一种排队的方式。一号坑是以长方阵的排列方式,由前锋、主体、侧翼、后卫四部分组成。我们现在所看到面东而立的就是前锋部队。南、北、西端各有一排面外而立的武士俑是侧翼和后卫,他们是为了防止敌人旁敲侧击和从背后偷袭。中间有38路面东而立的纵队,是由步兵和骑兵组成,构成了整个军阵的主体。从这里也体现了古代兵书中所讲的“前后整齐,四方为绳”的军阵。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一号坑的前锋部队。它一共是3排,每排70件,共210件。这些兵俑手中都持有强弓劲弩,都是以骁勇善战而著称于世的。他们在作战时都不戴头盔。头盔本来是作战时的一种最基本的防护装备,但是秦国军队规定一律不准戴头盔。所以历史上称他们为“科头”。由于“科头”不戴头盔便敢杀入敌阵,史籍上也称他们为“科头锐士”。从这些“科头锐士”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秦军的勇猛和善战了。 在一号坑以北20米处,是秦始皇兵马俑的二号坑。它的平面呈曲尺形,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是由步兵、骑兵、车兵和混和兵种组成的军阵。他一共由四个小的单元构成。这四个单元可以有机的构成一个大的军阵,也可以分开成四个独立的小的军阵。在二号坑中出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分析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俑博物馆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陵的一个陪葬坑。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创立者,秦始皇身材魁梧,所以历史上也称秦始皇为暴君,秦始皇也是非常勤勉的,秦始皇帝陵南靠骊山,背面与渭水相邻,”秦始皇正是贪其美名而葬在这里的 秦始皇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他姓嬴名政,于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的都城邯郸。他13岁时就继承了王位,他执政以后,经过十年的浴血奋战,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朝。他在统一全国以后,对内发展农桑,对外发展经济,并且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使国力不断强盛。同时,他为了抵御匈奴的侵扰,还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在当时,修筑长城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但是今天它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秦始皇身材魁梧,大腹便便,同时也是非常残忍,暴虐,冷酷无情的。他“焚书坑儒”这一专制举动,使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受到严重的摧残。他为了自己享乐,曾征集了几十万刑徒为自己修建了“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但是他到死也没有住完那里所有的宫殿。他大兴土木给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所以历史上也称秦始皇为暴君。不过,秦始皇也是非常勤勉的。他曾经五次出巡天下,于公元前210年的7月,在出巡途中,暴病死于河北的沙丘,终年50岁。死后葬于骊山脚下的陵墓之中。 秦陵的地宫现在虽然还没有发掘,但是已经发掘了秦陵的一个陪葬坑,那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俑坑是1974年时,由西杨村的几个农民在抗旱打井时以外发现的。考古学家根据发现时间的先后,把它们编为一、二、三号坑。秦俑坑是秦军的缩影,它生动的再现了当时秦国兵强马壮的威武场面。李白在诗中描写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即时对秦军的气势作了生动的描写。 一号坑 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一号坑,它是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的面积。它为坑道式土木建筑结构,在东西两端各有5个斜坡门道,还有10个2.5米宽的夯土隔墙,隔墙上架有粗大的

小学语文课文《秦始皇陵兵马俑》

小学语文课文《秦始皇陵兵马俑》 大约20年前,比利时的一家报纸曾在显着的位置刊登了这样一则充满激情的消息:"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吧!当我们还在漫漫黑夜时,中国人在干什么?";原来,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正在欧洲巡回展出。这一距今2000多年的文物珍品,从1980年开始,在欧美和日本各地展出,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而前来中国访问的各国元首政要以及旅游者,几乎全都要去西安,亲眼目睹气势宏伟的兵马俑阵容,盛赞兵马俑的报道和文章不断出现在世界各大媒体上,秦始皇陵兵马俑在世界范围里掀起了"中国热";。 秦始皇陵兵马俑最初是被陕西临潼县西杨村村民发现的。原先,这里祖辈就有地底深处有"瓦王爷’’的传说。1974年,村民们为了抗旱,在村南柿树林畔打井,挖到5米多深的地方,真的发现了"瓦王爷";一一个陶制的人头塑像。恰好一位干部来检查打井进度,他急忙把这个消息报告告给县文化馆。经过文物部门几年的勘察发掘,气势非凡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终于展示在世人面前。 两千多年前的地下大军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已发掘了三个,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出土兵马俑7000多件,各种青铜兵器上万件。三个坑呈"品";字形,每个坑中的陶俑兵种和阵容各不相同:一号坑是以步兵为主、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东边3列步兵俑,每列68尊,是军阵的前锋;后面接着战车和步兵相间的38路纵队构成军阵主体;南北两侧和西边各有1列横队,则是军阵的侧卫和后卫。陶俑有步兵俑、弩兵俑、车兵俑和骑兵俑四种。手持各种兵器的步兵俑列成纵队和横队。弩兵俑作张弓待发姿势。车兵俑手握兵器跟在战车后面。骑兵俑站立马旁,一手牵马一手紧握兵器。整个军阵规模庞大,布局严密。二号坑与一号坑不同,它由四个方阵构成,东边是由跪式和立式弩兵组成的弩兵方阵,南部是由驷马战车组成的车兵方阵,中部是由车、步、骑兵俑组成的混合方阵,北部则是骑兵方阵。四个方阵有机地组合为曲尺阵形,进可攻,退可守,首尾呼应,变换灵活。三号坑又有自己的特点,它有驷马战车1辆,除了与战车配套的4尊车兵俑外,其余64尊卫士佣手中年拿的不是实战兵器,而是体现仪仗威严的物品。看样子,它是这支军队的统帅指挥部分。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这一发现之所以震惊世界,是因为它出土的不是像埃及、希腊、意大利出土的那种单个的艺术精品,而是气势宏伟、规模巨大、结构严整,让世人震撼的艺术精品群体。站在兵马俑坑前,我们仿佛看到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正"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指挥着千军万马,进行统一全国的伟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讲解词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讲解词 秦兵马俑概况及一、二、三号坑讲解词 一、概况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在两千多年前秦兵马俑坑遗址上建立起来的中 国最大的遗址性专题博物馆,于1979年10月1日对外开放,黑色石碑上所书“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名由叶剑英元帅于开馆前亲笔题写。目前博物馆主要陈列展出有三座兵马俑坑、秦陵彩绘铜车马及秦陵出土的精品文物。 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帝陵园的一处大型陪葬坑,位于秦始皇帝陵园东侧1.5公里处。从1974年3月几位农民打井时意外发现一些破碎的陶俑和古代青铜兵器开始,再经考古工作者的钻探、发掘,目前共发现三座兵马俑坑,我们按照发现的先后顺序编为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前方拱形建筑为规模最大、展出最早的一号坑,它是一个由步兵和车兵组成的长方形军阵,估计可出土陶制兵马俑6000余件。一号坑拱形的建筑外观已成为兵马俑博物馆的标志,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徽和兵马俑博物馆的馆徽上,大家都可以看到这道弧线。一号坑北侧灰色覆斗形外观建筑为二号坑,是一个由车兵、步兵、骑兵、弩兵混合编组的多兵种军阵,可出土陶俑、陶马1300余件,木质战车89辆。三号坑位于二号坑后方,面积最小,出土陶俑68件、驷马战车1辆。据专家推测,它很可能是整个地下大军的指挥机关。三个坑总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估计共可出土陶制兵马俑7000余件,

战车百余乘,兵器数十万件。三个兵马俑坑呈“品”字状分布,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组成一个庞大的军事营垒,象征着保卫秦始皇帝陵园的卫戍部队。 广场东北侧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内,主要陈列展出秦陵彩绘铜车马。秦陵铜车马是秦始皇帝的又一重要陪葬品,象征着皇帝銮驾的一部分。它们是1980年12月出土于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20米处,分前后两乘,是按照秦始皇帝御用车队中属车的真实尺寸缩小二分之一,全部用青铜制作而成,并配有约14千克的金银饰件,同时施以彩绘,经过多种工艺加工而成,是我国考古史上截止目前出土的形体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的古代青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此外,秦陵出土的一些精品文物及与秦文化相关的临时陈列等都在文物陈列厅内展出。 除博物馆基本陈列,观众朋友还可以在广场南侧的秦俑环幕影馆内观看360 度放映的环形电影,再现秦始皇帝登基、统一六国、修建秦陵、构筑俑坑、制作秦俑以及秦俑发现、发掘等情况,使您能够详细了解秦俑坑的背景及现状。 我们的参观从兵马俑一号坑开始。 ◆小篆 博物馆展厅的匾额,都是用秦统一的文字——小篆所书写,如“兵马俑一号坑大厅”、“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等。中国文字的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过程。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是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导学案(含答案)

专题四地下军阵地上巨龙 学习目标与思想方法 【课程标准】 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及秦陵兵马俑所反映的历史状况。知道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了解万里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浩大的建筑规模。感受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史料研习、分析比较、知识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秦陵兵马俑气吞山河、庄严凝重的艺术震撼力,体会长城丰富的文化内涵,领悟长城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感受秦陵兵马俑所体现出来的古代中国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的高超技术。 【专题探究】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中国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中国的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于1987年同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们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瑰宝。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20世纪70年代初被发现的人类历史文化宝藏,它以磅礴的气势和惟妙惟肖的形态震撼了世界。兵马俑反映了秦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和民俗基本状况。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长城在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保护中原地区社会发展、调节民族关系和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过程中,起了主要的历史作用;长城蕴涵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呈现磅礴的巨龙形象,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学法点津】 1.收集和利用有关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文字、图片和影视资料,增强感性认识,领略长城的雄伟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壮观。 2.注意了解和运用物理、化学、建筑、雕塑、美术等学科知识,理解本专题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3.从建筑艺术、装饰艺术、文学艺术、民族精神、不断发展的时代文化内涵等方面体会长城丰富的文化内涵,领悟长城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 一世界奇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思维激活】 最近发生的一件颇具戏剧色彩的事情:德国青年痴迷兵马俑成狂,跳 入坑内扮秦俑被抓。秦始皇陵兵马俑究竟有怎样非凡独特的魅力使一个外国 人能不远千里奔到中国西安,还不顾一切地跳入佣坑,今天的这节课,就让 我们一起走入这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通过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概况,解析 它的魅力所在!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是怎样建造的?又是怎样被发现的?有何历史价值? 自主学习与知识构建 【自主·预习·思考】 一、“千古一帝”秦始皇 1.政绩 (1)秦始皇,名嬴政,l3岁继承秦王之位,22岁亲政,于221年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并自称“始皇帝”。 (2)秦始皇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中。①政治上,变分封制为郡县制,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设郡、县、乡、亭、里。②军事上,集中军权于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地位是重要的,它是前代艺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又深刻影响着后世雕塑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首先,它将我国写实主义的艺术传统发扬光大,为后代的雕塑艺术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其次,秦俑的洗炼概括为后世汉唐所继续和发扬,成为中国造型艺术中重要的艺术特点。再者,绘塑结合的技法为中国古代雕塑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拓宽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道路。秦俑艺术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的一个典范,它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技巧为后世所继续和发展,使其艺术传统源远流长。今天,来自全世界的人民怀着无比惊异和称赞之情来欣赏这一世界奇迹。秦始皇兵马俑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兵马俑艺术成就 一.秦兵马俑震撼世人的首推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几千件魁伟英武的大型陶塑艺术作品,以整体形象排列在将近两万平方米的空间里,其磅礴的气势几乎使所有不同肤色的参观者都从心灵深处产生强烈震颤,体现出艺术家驾驭宏大艺术题材、追求整体气韵和艺术创造的卓越才能。秦俑千人千面、呼之欲出的人物塑造则从形体把握、神韵处理、色彩运用、细部刻画等方面表现出作者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成就。作品写实主义的风格不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高超的古代艺术范本,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关于那个时代的极富价值的历史记录。严肃划一的军旅题材能够处理得如此生动,产生如此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使人们不得不换一副眼光来审视中国古代艺术发展历程中的特殊规律,重新探索和构架中国古代造型艺术发展的历史。 秦兵马俑坑文物的出土也较大幅度地改写了人们对秦代的科技水平的认识,以大量的实证材料形象地展现了秦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就科技史而言,秦俑坑发现的许多资料都是令世人震惊的。譬如:1、秦俑坑出土文物所展现的秦代冶金和金属加工技术比我们以往的估计要高出很多,其中青铜涂铬防锈技术的大量应用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例,它在当时已是一种很成熟的技术,秦俑出土的绝大多数兵器表面都涂有这种保护层。这种绝技似乎从汉代以后就失传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两千多年后的1937年,现代镀铬技术才在德国产生,并以专利发明载入了史册。2、秦俑坑出土兵器明确印证了秦简中关于“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是一种标准化概念,秦人在标准化实践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种标准化既是秦人管理艺术发展的代表,也是秦代科技水平的标志。秦人加工的青铜弩机器件精密、形体标准,相同规格的器件完全可以互换。许多特殊的加工工艺,如青铜铍

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导游词

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导游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参观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俑博物馆是一个专题性的遗址博物馆,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陵的一个陪葬坑。在参观秦俑博物馆之前,我想应该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秦始皇这个人。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创立者,也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他姓嬴名政,于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的都城邯郸。他13岁时就继承了王位,但是按照当时的制度,他直到22岁的时候才举行了加冕仪式,开始正式亲理国事。他执政以后,经过十年的浴血奋战,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朝。为了巩固政权,加强思想政治领域内的统治,他还设立了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而且先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和法律制度。他认为自己功过三皇,德高五帝,又因为是第一个皇帝,所以便自称为始皇帝。他在统一全国以后,对内发展农桑,对外发展经济,并且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使国力不断强盛。同时,他为了抵御匈奴的侵扰,还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在当时,修筑长城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但是今天它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秦始皇身材魁梧,大腹便便,同时也是非常残忍,暴虐,冷酷无情的。他“焚书坑儒”这一专制举动,使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受到严重的摧残。他为了自己享乐,曾征集了几十万刑徒为自己修建了“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但是他到死也没有住完那里所有的宫殿。他大兴土木给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所以历史上也称秦始皇为暴君。不过,秦始皇也是非常勤勉的。他曾经五次出巡天下,于公元前210年的7月,在出巡途中,暴病死于河北的沙丘,终年50岁。死后葬于骊山脚下的陵墓之中。 秦始皇帝陵南靠骊山,背面与渭水相邻。骊山风景如画,绿树成荫。据史书记载:“骊山山南多美玉,山北多黄金。”秦始皇正是贪其美名而葬在这里的。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秦始皇陵,我们看到的这个巨大的封土堆,就是秦陵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陵墓的规模是相当浩大的,在当时修建这么巨大的一个陵墓,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骊山的河渠是南北方向流的,为了防止流水冲跨陵墓,将它们都进行了人工改道,改为东西向流;在一个呢,骊山是一座土山,对当时修建秦陵来讲,就相当缺乏石料,需要从渭北等地运来。而当时没有先进的运输交通工具,这些全部都要靠人力来搬移,可见当时修建这座陵墓的艰难了。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在建设上都遵循“虽死犹生”的思想,因此,秦始皇陵是依照当时秦咸阳宫的规模修建的。经过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当时的地面建筑现在已荡然无存了,我们已经无法领略秦陵的全貌。但是从这里出土的巨型夔纹瓦当可以让我们想象一下当时地面建筑的雄伟。这个瓦当的直径是61厘米,相当于一个小圆桌,人们称它为“瓦当之王”,使用这样巨大瓦当的宫殿,其规模、气势也就可想而知了。当时秦陵地面建筑呈回字形内外两重城垣,占地九倾十八亩,据说是取“久久”之意。陵冢原来高120米,但经过了2000多年的风雨剥蚀,现在高度仅为46米。陵冢上当时栽有大量的松柏,这是因为当时的人们相信有一种动物叫做魍象,这种动物专门钻入墓穴之中吃死者的脑髓和肝脏。而松柏散发出来的特殊芳香,使魍象畏惧而不敢前来。因此,当年的秦陵就是一座松柏苍郁的人工山。那么,秦陵的内部到底埋藏有多少奇珍异宝呢?据《史记》记载:秦陵是“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俱天文,下俱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从这样的一段描述中我们可以得知:秦陵地宫的顶端是用28颗夜明珠组成的天冥星;陵内还有设置着百官座次的殿堂;并且藏满了各种奇器异宝;还用水银做了江河湖海以象征天地;用人鱼膏点长明灯为了防盗墓;还安装了能自动发射的暗箭。《史记》中对秦陵的内部只做了一个大致的描述。那么陵内到底有多少的奇珍异宝呢?我们只能等待陵墓发掘的那一天。相信到时候一定会引起全世

湘教版六年级美术第六课 秦陵兵马俑

第六课秦陵兵马俑(活动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感受兵马俑写实的艺术风格。 方法与过程目标:鼓励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绘制一幅兵马俑的线描图,体会兵马俑的结构特点。 情感与态度目标: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及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刻手法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风格。 三、教学准备: 师:相关课件、兵马俑的图片资料、作业展示板。 生:搜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资料、铅笔、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有着两年多年历史的瑰宝《秦陵兵马俑》P20 师问:1.兵马俑为谁建造?——秦始皇。 2.你对这位皇帝有什么了解? 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师:这位一生雄图霸业、叱诧风云的始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声威。希望在他死后仍然拥有千军万马,所以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军事王国——秦陵兵马俑 (二):初探秦陵兵马俑 视频介绍(内容:时代背景、历史意义、考古知识了解、兵马俑是怎样被发现的?) 师:(1)通过视频的介绍,你觉得兵马俑怎么样?体会秦陵兵马俑的宏大的规模、磅礴的气势、精巧的塑造工艺、高超的写实能力。 (三):整体欣赏,谈感受 师:下面我们通过一一欣赏图片来分析(分组讨论) 1:看两千年前的陶土战士对视,从他的五官去发现(眼神、眉毛、胡须、神态……) PPT图片(与陕北老人对比观察) 2:看秦军的铠甲、发饰有什么特点?秦俑都在哪些部位进行了精雕细刻?PPT图片

小学语文经典阅读鉴赏——37《秦陵兵马俑》

秦陵兵马俑 ①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 ②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7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一号坑上面,现在也盖起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潮的制作工艺所折服。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 ③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④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行进。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⑤武士俑高1.8米左右,体格健壮,体态匀称。身上穿着战袍,套着铠甲,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头发一律挽成了偏向左侧的发髻。它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个个目光炯炯,双唇紧闭,神态严峻,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⑥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统马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⑦车兵俑则分为驭手和军士,驭手居中而立,驾驭着战车,军士分列在战车两侧,保护着驭手。

⑧弓弩手个个张弓搭箭,两眼盯着前方,或立,或跪,随时准备将利箭射出。 ⑨马俑与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肌肉丰满。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⑩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垂,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在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秦陵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小语: 秦始皇陵兵马俑有何意义?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展现了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设计思想及秦代科技文化的成就,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小语: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这两个词作者用在一个句子里,是不是重复了? 没重复,举世无双的意思是是世界上只有这一个没有其他的,享誉世界是世界上都知道它的名字。 作者在这用这两个词就是说为了说明秦兵马俑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很高的。看来作者把这两个词同时用一个句子里是有意而为之。

秦始皇陵兵马俑与汉阳陵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与汉阳陵俑 班级:08级装潢环艺班 学号:200821130443 姓名:周桓屹 自评分:85 俑,也即人偶,是中国古代丧葬中使用极为普通的一种随葬明器。俑自商代后期开始出现,到清代初年销往绝迹,延续了数千年,遗留下来的各类俑像数量相当巨大,质地多种多样,有陶、泥、木、银、铜、石、瓷、铅、铁等。造型形象则伴随历史的演进尚不断嬗变扩展,有奴仆俑、仆役俑、侍从俑、武士俑、歌舞伎乐俑、镇墓俑、文吏俑、武官俑、士卒俑、部曲俑、天王俑、力士俑、四神俑、生肖俑、仪仗俑、压胜俑等等,还有鞍马、牛、骆驼、虎、熊、猴、猪、羊、犬、鸡、鸭等动物,品种繁多,举不胜举。俑,在产生和使用它的时代可能并不重要,然而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它已经成为历史的载体,不仅极其珍贵,而且具有无比重要的研究价值。从艺术的角度看,俑,即是古代人物雕塑,是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身份地位,不同民族的人的造像,是古代工匠根据随葬要求,依照当时社会上存在的那个行当的人物创造的。这一特征也使古人中“下人”的形象以随葬俑的形式保存下来。而各个俑的造型形象,雕塑手法,也体现了各个时代雕塑艺术的发展水平和艺术成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在俑的形成、发展、衰败史中,秦汉俑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随葬俑在秦代空前发展,其中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兵马俑,随葬了陶制的、大小与真人真马相同的兵马俑7000余件,还有驷马战车,排列成雄伟壮观的军阵,其磅礴气势和宏大规模,真可以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旷世奇迹。而汉代俑的随葬益加普通,进入其第一个发展高峰。庞大的军阵依然存在,但俑的形体大大缩小,形象则较秦俑更为生动。大量服务于墓主人生活的家内奴仆俑的出现,是两汉时期随葬俑的突出特点。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高陵县三县区的汉阳陵,又称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园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修建时间长达28年。

《秦始皇陵兵马俑》课文

《秦始皇陵兵马俑》课文 导读:大约20年前,比利时的一家报纸曾在显着的位置刊登了这样一则充满激情的消息:“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吧!当我们还在漫漫黑夜时,中国人在干什么?”原来,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正在欧洲巡回展出。这一距今2000多年的文物珍品,从1980年开始,在欧美和日本各地展出,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而前来中国访问的各国元首政要以及旅游者,几乎全都要去西安,亲眼目睹气势宏伟的兵马俑阵容,盛赞兵马俑的报道和文章不断出现在世界各大媒体上,秦始皇陵兵马俑在世界范围里掀起了“中国热”。 秦始皇陵兵马俑最初是被陕西临潼县西杨村村民发现的。原先,这里祖辈就有地底深处有“瓦王爷’’的传说。1974年,村民们为了抗旱,在村南柿树林畔打井,挖到5米多深的地方,真的发现了“瓦王爷”一一个陶制的人头塑像。恰好一位干部来检查打井进度,他急忙把这个消息报告告给县文化馆。经过文物部门几年的勘察发掘,气势非凡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终于展示在世人面前。 两千多年前的地下大军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已发掘了三个,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出土兵马俑7000多件,各种青铜兵器上万件。三个坑呈“品”字形,每个坑中的陶俑兵种和阵容各不相同:一号坑是以步兵为主、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东边3列步兵俑,每列68尊,是军阵的前锋;后面接着战车和步兵相间的38路纵队构成军阵主体;南北两侧和西

边各有1列横队,则是军阵的侧卫和后卫。陶俑有步兵俑、弩兵俑、车兵俑和骑兵俑四种。手持各种兵器的步兵俑列成纵队和横队。弩兵俑作张弓待发姿势。车兵俑手握兵器跟在战车后面。骑兵俑站立马旁,一手牵马一手紧握兵器。整个军阵规模庞大,布局严密。二号坑与一号坑不同,它由四个方阵构成,东边是由跪式和立式弩兵组成的弩兵方阵,南部是由驷马战车组成的车兵方阵,中部是由车、步、骑兵俑组成的混合方阵,北部则是骑兵方阵。四个方阵有机地组合为曲尺阵形,进可攻,退可守,首尾呼应,变换灵活。三号坑又有自己的特点,它有驷马战车1辆,除了与战车配套的4尊车兵俑外,其余64尊卫士佣手中年拿的不是实战兵器,而是体现仪仗威严的物品。看样子,它是这支军队的统帅指挥部分。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这一发现之所以震惊世界,是因为它出土的不是像埃及、希腊、意大利出土的那种单个的艺术精品,而是气势宏伟、规模巨大、结构严整,让世人震撼的艺术精品群体。站在兵马俑坑前,我们仿佛看到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正“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指挥着千军万马,进行统一全国的伟大事业。 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不但在军事史上有巨大的价值,而且在艺术史、科学史的研究上也有独特的价值。它再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使世界了解中国古代文明。 兵马俑艺术是直接表现“人”的艺术,其重要的艺术特点是“传

秦始皇陵兵马俑导游词

秦始皇陵兵马俑导游词 以下是由小编整理的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导游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参观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 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俑博物馆是一个专题性的遗址博物馆,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陵的一个陪葬坑。在参观秦俑博物馆之前,我想应该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秦始皇这个人。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 的创立者,也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帝。他姓嬴名政,于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的都城邯郸。他13岁时就继承了王位,但是按照当时的 制度,他直到22岁的时候才举行了加冕仪式,开始正式亲理国事。 他执政以后,经过十年的浴血奋战,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朝。为了巩固政权,加强思想政治领域内的统治,他还设立了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而且先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和法 律制度。他认为自己功过三皇,德高五帝,又因为是第一个皇帝,所以便自称为始皇帝。他在统一全国以后,对内发展农桑,对外发展经济,并且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使国力不断强盛。同时,他为了抵御匈奴的侵扰,还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在当时,修筑长城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但是今天它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秦始皇身材魁梧,大腹便便,同时也是非常残忍,暴虐,冷酷无情的。他“焚书坑儒”这一专制举动,使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受到严重的摧残。他为了

自己享乐,曾征集了几十万刑徒为自己修建了“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但是他到死也没有住完那里所有的宫殿。他大兴土木给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所以历史上也称秦始皇为暴君。不过,秦始皇也是非常勤勉的。他曾经五次出巡天下,于公元前22019年的7月,在出巡途中,暴病死于河北的沙丘,终年50岁。死后葬于骊山脚下的陵墓之中。 秦始皇帝陵南靠骊山,背面与渭水相邻。骊山风景如画,绿树成荫。据史书记载:“骊山山南多美玉,山北多黄金。”秦始皇正是贪其美名而葬在这里的。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秦始皇陵,我们看到的这个巨大的封土堆,就是秦陵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陵墓的规模是相当浩大的,在当时修建这么巨大的一个陵墓,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骊山的河渠是南北方向流的,为了防止流水冲跨陵墓,将它们都进行了人工改道,改为东西向流;在一个呢,骊山是一座土山,对当时修建秦陵来讲,就相当缺乏石料,需要从渭北等地运来。而当时没有先进的运输交通工具,这些全部都要靠人力来搬移,可见当时修建这座陵墓的艰难了。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在建设上都遵循“虽死犹生”的思想,因此,秦始皇陵是依照当时秦咸阳宫的规模修建的。经过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当时的地面建筑现在已荡然无存了,我们已经无法领略秦陵的全貌。但是从这里出土的巨型夔纹瓦当可以让我们想象一下当时地面建筑的雄伟。这个瓦当的直径是61厘米,相当于一个小圆桌,人们称它为“瓦当之王”,使用这样巨大瓦当的宫殿,其规模、气势也就可想而知了。当时秦陵地面建筑呈回字形内外两重城垣,占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简介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简介 秦始皇兵马俑坑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城东6公里的西杨村南,西距秦始皇帝陵1225米,是秦始皇陵园中最大的一组陪葬坑,坑中所埋藏的浩大俑群是秦王朝强大军队的缩影.它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坑组成,分别编号为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坑内共有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约8000件,实用兵器数以万计。 位于西安市临潼区,距市区约35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陵墓。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陵园从秦始皇即位到去世修建时间已达37年之久,到完工共用时38年。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有内外两城,南部是陵园的中心。内城方形,周长米,外城长方形,周长6294米,今墓冢为四方锥形,底部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高55米。全部陵园面积为218万平方米。陵园里有大规模的宫殿楼阁建筑。由于陵墓尚未发掘,墓内实况还是一个谜。据《史记》记载,秦二世登基后,曾命工匠在他父亲秦始皇的墓内“以水银为百川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有关部门对秦始皇墓进行了初步探测,果然发现很强的汞异常。1982年,在封土中间部位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圈出了万平方米的汞异常区,从而证实了中国史书的

有关记载。 兵马俑多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做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当年工匠犯了一个错,他们在烧制过后才上色。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化,颜色不到一个小时瞬间消尽,化作白灰。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壮、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秦始皇陵兵马俑讲解词

秦始皇陵兵马俑 游客朋友们,再有差不多25分钟的时间我们就要到达我们今日的旅游目的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在没有到达之前呢,小路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秦始皇陵的部分情况,以便您更好的游览秦始皇陵兵马俑。 首先,小路要问大家一个问题,由成龙和韩国第一美女金喜善所主演的经典大片《神话》,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呢?我相信在座的90%的朋友都看过。相信您在看过这部电影之后,除了荡气回肠的故事情节牵引着你的心之外,再有牵引着你的心的是到底秦始皇陵里面是什么样子呢?是不是真像电影里面那样呢?其实《神话》这部电影里面所涉及到的部分场景并不是瞎编乱造的。它是有事实根据的!到底哪些是真的呢?您听我慢慢地说。 这第一当然要介绍一下秦始皇了。秦始皇嬴政即秦庄襄王异人的儿子,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京城邯郸。12岁时即位,21岁亲政,嬴政用了进10的时间一同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制国家。公元前210年7月病逝于其第五次的巡游途中,终年50岁,并于9月葬于骊山。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便把古代传说中的神和人最尊贵的称号合而为一号称自己为“皇帝”。又因为他是第一代,故称“始皇帝”。秦始皇在位37年,聚敛了天下数不尽的财富。因此他的陵墓就成为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之最,其规模之大、陪葬之多、工艺之精、机关之奇都是空前绝后的。秦始皇陵是从他12岁即位就开始修建的,至秦始皇死时为止,工程耗时达37年之久。它位于陕西临潼县东约5公里的骊山北麓,背靠骊山,面临渭水,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25.4米,面积为9顷18亩;底面积19200平方米,相当于48个国际标准的篮球场。据考古专家考证它的墓室底平面类似长方形,地宫有斜坡室墓道,它是仿制咸阳宫建筑群而建。墓顶上绘有天文星象图,墓底下凿有江河湖海。 刚在开始的时候小路说过电影《神话》并不是瞎编乱造的,而是有据可依的。这其中有三个点是真实存在的。 第一点:水银。在电影中,成龙的伙伴在进入秦始皇地宫之后,他把一块镶在龙眼上的矿石拔下,顿时整个地宫开始沉陷,而他也被落下的巨石压在地上,这个时候水银出现了,并逐渐把他淹没。这点电影所表现的是真实的,秦始皇地宫中确有水银的存在。秦始皇地宫底部的江河湖海就是用以水银为百川江河。根据现代方法测试和计算,地宫墓穴中水银的藏量为100吨左右,这100吨左右的水银还要由精心设计的机械搅动使之奔流不息,以便让墓室内弥漫着高浓度的汞蒸气。既能使尸体和陪葬品长久保持不腐,还能毒死胆敢进入地宫的盗墓者。所以他的地宫至今保存完好。在考古工作者勘探发现斜坡墓道时,封土中心区的汞含量异常的高。根据陵区周围水银量分析发现地宫中心有大量水银的存在,并且分布有一定规则,印证了《史记》关于墓内水银的描述。 第二点:当成龙一行几人进入地宫之时,眼前所有的一切清晰可见,而不是像其他陵墓里面漆黑一片,它里面有许多的长明灯,电影里这一点也是有依有据的。为什么秦始皇的地宫里面一切都清晰可见呢?当然是长明灯的功劳!什么是长明灯呢?顾名思义能够永远亮着的灯就是长明灯。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地宫里的长明灯是用“人鱼膏”为做成的,那什么是“人鱼膏”呢?人鱼膏就是鲸鱼的脂膏。根据科学家的推算,如果用鲸鱼脑油制成蜡烛,一立方米的鲸油可以燃烧5000天,也就是13年!它的耗油少、燃点低、不易灭的特性,用作照明肯定可以保持长久。但是按照现代科学来看,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让这些长明灯永不熄灭肯定办不到,也就是说这些长明灯早在2000年前就已经熄灭了。

初中美术九年级《秦始皇陵兵马俑群》表格式教案2套

课题
秦始皇陵兵马俑群
课时
1
总课时数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 作,也是秦朝社会历史的缩影,是秦朝国威、军威的象征; 认识到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的珍贵艺术价值和文 物价值; 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由身份不同、 形态各异的数 千个陶俑组成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雕塑群; 认识兵马俑是继承 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在陶塑、青铜塑、玉雕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的泥塑, 是中国古代雕塑 使上的奇迹, 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悠久、 规模宏大的珍贵 文化遗产。 能力目标: 分析兵马俑的造型特点,了解兵马俑在塑造人物方面
注重刻画细节、 注重表现心里、 注重个性变化的表现技巧及艺术效果。
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兵马俑群像,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成就,
了解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认识兵马俑作 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 承历史文化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用具 板 书 设 计
认识兵马俑主要艺术成就及其时代特征。
理解兵马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启发法 教学课件
演示法
观察法
情景创设法
秦始皇陵兵马俑群 一、欣赏讨论 二、比较分析 三、欣赏小结

教 学 环 节 课 准 前 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检查多媒体设备和学生 查找历史资 学生自己动手积 课前准备工作。 料,了解秦始皇的 累资料,培养他 生平、历史功过及 们收集信息的能

秦始皇陵兵马俑精选作文

秦始皇陵兵马俑精选作文 秦始皇生来残暴,是个昏君。因此死去之后也希望不受人侵略,便命人大量制作了兵马作为陪葬,好保护他。秦始皇陵兵马俑精选作文怎么写?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精选作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秦始皇陵兵马俑精选作文1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初一年级的学生,去参观秦始皇陵兵马俑。天空中,小雨飘飘洒洒,车厢内,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不一会儿,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秦始皇陵兵马俑。 下了汽车,我们首先走进了一号坑。这一刻,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威严征服了我的内心世界,使我震惊,我呆呆地望着坑内,只见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齐地排列着上千个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因为它们在土里埋藏了两千多年,出土后被氧化,所以原来身上的彩釉都脱落了,取而代之的是浑厚的古铜色。它们高1。8至1。97米,一个个威武雄壮。兵马俑的排列是3列面向东的横队,每列有武士俑70个,共210个,似为军阵的前锋。后面紧接着是步兵与战车是的38路纵队,每路长约180米,似为军阵主体。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虽为面南和面北的横队,每队约有武士俑180个,似是军阵的两翼。西端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似为军阵的后卫。真是气象森严,令人望而生畏。 离开一号坑,我们来到了二号坑。这里有如真马大小的陶马32

匹。陶马4匹一组,拖着木质战车。兵俑们有的身穿战袍,有的身披铠甲,手里拿的青铜兵器,都是实物。组织严密,队伍整肃。几十匹战马昂首嘶鸣,攒蹄欲行。整个军队处于整装待发之势。 不知不觉地,我们又进入了三号坑。这里保存着出土最完整的兵俑以及青铜兵器。兵俑有长了胡子的久经疆场的老兵,也有初上战场的青年。身高达1。96米的将军俑,巍然直立,凝神沉思,表露出一种坚毅威武的神情。那个武士俑,头微微抬起,两眼直视前方,显得意气昂扬。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有剑、矛、弯刀以及大量的弩机,箭头等。它们虽然埋在埋土里两千多年,仍然刃锋锐利,闪闪发光。 这批兵马俑是雕塑艺术的宝库,不但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而且为中华民族绚烂的古老文化增了光彩,也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芒的一页。 秦始皇陵兵马俑精选作文2 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完全可以算得上是第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到过埃及,而不看秦兵马俑就不算到过中国。我和妈妈就到了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参观来了。 来到博物馆中心的陈列馆里,馆内一个菱形标志吸引了我。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性标志。蓝色的外圆中心包裹着菱形的图案,很有特色。 馆里很明亮。前方是一个阶梯,走上去,可以看见壮观且巨大无比的两个提线木偶。一个是面容平和的秦俑,他的手牢牢地牵着一个小女孩。它们可曾经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走过秀”哪!不知你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