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一节起始课
- 格式:ppt
- 大小:259.50 KB
- 文档页数:19
高一语文起始课教案第一篇:高一语文起始课教案高一起始课教案教学设想:第一课非常重要,既关系到新老师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又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一定要精心准备,一炮打响,让学生在观念上重新认识语文课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并从此“死心塌地”地爱上语文。
这便是语文教学成功的第一步——甚至是一多半了。
此外,高中语文与初中语文的转变如山谷中的急转弯,如果不使学生懂得它们的区别,不使学生知道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不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就难以自觉主动地学习语文,其结果很可能就会误认为学习语文就是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学语文课本,从而跳不出语文课本,跳不出语文课堂,最终学下去就是越学越不得法,越学越枯燥。
所以,第一节不忙于讲新课,而主要是调动学习兴趣,讲明语文学习的理念,介绍学习方法,明确要求等等。
关于语文学习的价值、意义、重要性——对高一新生也要讲,而且要大讲特讲,因为他们在初三时因为“应试教育”已对语文产生了深深的误解甚至反感。
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前所未有的好感,让他们明白:语文学习除了关乎其前途命运,更关乎其生命质量。
有一种“大语文”的认识,树立学习是一种自觉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欢迎词(略)二、自我介绍三、激发兴趣:(针对学生兴趣不浓、消积被动的学习态度,首先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欲望,让他们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产生不学不行、欲罢不能的心理需求,以高涨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语文学习,自觉地弥补自己的贫乏。
)学生小组交流合作1、澄清语文的概念:①流行的几种说法:语言和文学、听说读写、叶圣陶:口语和书面语②高中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另外在如今应试教育体制下,同学们还要掌握好应试的技能。
③大语文概念:应试、应用、人格修养;文史哲不分家;语文的社会生活化④雅和俗:作为基础语言工具,掌握好语文这门工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首先是交际需要语文,更重要的是语文可以提升个人魅力和生活层次。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起始课——诗歌《回声》导读:高中第一学期语文起始课学生方面,一回顾和总结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任务,二了解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和方法。
教师方面,一表诚意,二明理念,三提要求,四析任务,五点方法,六激信心。
以师生共同探讨《回声》的启示贯课堂始终。
一、诠释名字,自我介绍教师导入:李清照有词《渔家傲》云:“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我最喜欢这首词,首先是因为这首词所展现的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境界令人心驰神往,所表达的对理想的执著精神使我引为同道,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首句“天接云涛连晓雾”唤起我亲切的感受,因为这里包含着我的名字。
我姓金名晓涛,是你们的语文科任老师。
同学们,你能否用文学笔法来诠释自己的名字?学生活动:用诗句或格言对自己名字做全新的诠释,或描述一个情景来说明自己的名字的内涵。
教师总结:我们在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氛围中彼此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们会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语文是美丽的。
[解说:语文教学课堂可以是充满诗意美的,通过诗句来进行自我介绍也就使这例行的一环节变得充满情趣;而学生通过有创意和颇具个性的介绍,不仅可让新老师和新同学迅速地记住自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享受到创造成功的喜悦。
师生间的对话虽刚开始,但预示着良好的师生关系顺利地形成。
]二、一谈《回声》的启示——表诚意,提要求教师点拨:我们已经共享了姓名的乐趣,接下来我们来共享思想。
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童年里的故事。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和小伙伴结伴同游一座深山。
小伙伴十分顽皮,跟大山开了一个玩笑。
他先问候大山:“你好!”只听得大山也友善的回答:“你好!”他接着又喊:“你是个坏蛋!”只听得大山也生气地说:“你是个坏蛋!”在旁边的我十分不解,山与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对话?今天我与大家一样都明白是“回声”的作用,但对童年的这段趣事,却有着更加丰富深刻的感受。
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以下是由为您整理提供的关于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与借鉴。
【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一】目标:1、了解——高中语文学习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联系和区别2、了解——学科的特点和高考的要求3、了解——语文学习的习惯和老师的学习要求4、明确——语文学习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讲授要点:一、开场白和自我介绍二、理解“语文”1、语文——语言、文字(1)听(会听课,听懂别人的话,别人说话自己能够专心听)(2)说(大胆说话,大声说话,说得条理明白)(3)读(表情朗读,理解阅读)(4)写(会写各种文体的文章,达到表达的目的)2、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联系与区别高中语文学习需要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高中语文学习比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更高:(1)初中固定一块教材,高中不固定教材,高中教材分为固定部分叫“必修”,不固定部分叫“选修”,还有校本教材叫“自修”,共三块构成;(2)初中学习只要阅读理解,会写600字作文,高中是“阅读赏析,表达与交流,会写不少于800字或1000字的文章”;(3)初中学的文体不完全系统,高中完全系统——小说与戏剧,诗歌与散文,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4)高中实行学分式学习。
三、语文学科的特点1、最难学好,因为主要靠自学,老师的作用小;2、积累要求高,记忆的东西要求多,了解的东西要求多,要记性;3、语言文字的领悟力难以形成,要悟性;4、好作文难写,要灵性;5、个人成绩会时高时低,进步缓慢,不能迅速达成;6、高考三桩之一,成绩160——200分。
四、学好语文需要好的学习习惯语文学习的习惯你养成了吗?语文学科的特点是:知识信息量大,自修实践性强。
这就告诉我们:第一学好它不容易,第二依赖于学习者自身努力。
语文考试在五个层级上考学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赏析评价。
中考也好,高考也好,说到底,就是考学生的记性和悟性。
而记性和悟性绝不能在短时间内速成,需要长时期的积累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和特点;(2)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3)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开展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导入:介绍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文学鉴赏:(1)讲解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2)分析一篇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文学的魅力;(3)指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文言文阅读:(1)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2)选取一篇文言文,进行详细解读;(3)指导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2. 文言文阅读技巧;3.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文学鉴赏方法,分析经典文学作品。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深入阅读一篇文学作品,撰写读后感;2. 翻译一篇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 收集有关文学鉴赏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高一语文的学习要求和重点;2.加深对语文学科的认识和理解;3.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和阅读能力;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语文学科的定义和特点;2.高一语文学习的要求和方法;3.文学欣赏和阅读的重要性;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初中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语文学科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高一语文学习的要求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学习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如何高效地学习语文。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文学欣赏和阅读的重要性,并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 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丰富想象力有何作用? - 为什么文学欣赏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 - 如何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4. 小组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得到其他小组的反馈和补充。
5. 写作指导(15分钟)给学生提供写作指导,包括如何合理组织文章结构、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
同时,提供一篇优秀的范文供学生参考。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关于文学欣赏和阅读的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7.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重视语文学科的学习,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展示的形式,可以了解学生对文学欣赏和阅读的理解程度;2.通过布置作文作业,可以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程度;3.通过课堂互动和教师的观察,可以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和修养。
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优秀的教案(精选13篇)高一语文开学一课优秀的教案篇一【教材定位】《劝学》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第10课的一篇课文,这一课的两篇文章都是我国古代探讨学习问题的名篇。
学习这两篇文章时,要通过熟读课文,找出并推敲文中的名句,并在此基础之上把握两篇课文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
《劝学》选自《荀子》,劝,即鼓励的意思。
荀子通过这篇本章表达了自己对于学习的认识和态度。
在学习这篇文章时,要注意把握整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分析并概括荀子从哪些角度去探讨了学习这件事。
同时,注意分析本文的论证特色,学习荀子的论证技巧。
【素养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虚词,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并背诵全文。
2、了解荀子的生平、成就,及其思想主张,积累文化常识。
3、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4、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习并掌握本文的论证手法【教学方法】点拨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时代的快速发展,人类的多元融合,让“终身学习”的理念大步跨进了新纪元。
从小我们就受到“学习使人进步,知识改变命运”的熏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劝学》,看看荀子对于学习的看法。
二、知人论世1、了解荀子荀子(约前3一三~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
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思想的代表人物。
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
《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2、了解《荀子》《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
全书一共32篇,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