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的制作与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6
简单易懂的天气预报原理解析天气预报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项服务,通过天气预报,我们可以提前知道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从而做出合理的安排。
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天气预报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其原理是什么,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
本文将从基本原理的角度,对天气预报的解析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天气预报是基于气象学的研究成果和气象观测数据,通过一系列数学模型的分析和计算得出的。
天气预报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观测-分析-预报-发布”四个步骤。
在观测阶段,气象局会通过各类气象观测设备,如气象雷达、卫星等,对大气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收集气象数据。
观测能够提供包括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多个方面的数据。
之后,气象部门会对这些观测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他们会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将大量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处理和计算,得到不同高度、不同位置的气象要素数值。
其次,通过对这些数值的时空变化趋势分析,可以初步确定未来的天气态势。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地理地貌、气候特征等因素对天气的影响。
在预报阶段,气象部门会利用气象数值预报模型对未来天气进行模拟和计算。
这些数值模型是基于大量气象观测数据和气象理论研究结果建立起来的。
这些模型可以将大气分为无数小网格,并根据数学物理方程来描述其中的气象变化规律。
通过运行这些模型,可以模拟未来天气状态,并生成相关的天气要素预报数据。
最后,在发布阶段,气象部门会根据模型计算的结果和分析人员的判断,制作各类天气预报产品,如文字报道、图片、图表等形式,供广大公众查阅。
这些天气预报产品会包含未来几天的温度、降雨概率、风力等信息,以及相应的天气预警提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天气预报的原理是基于气象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型的分析和计算。
然而,由于气象系统的复杂性和气象要素的多变性,天气预报并非完全准确可靠,预报的时间范围越长,准确率也越低。
因此,在使用天气预报信息时,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科学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知识点
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气象资料的收集、分析和计算,以及预报员会商等多个步骤。
以下是对这些步骤的详细解释:
1. 气象资料收集:气象资料的收集是制作天气预报的基础。
这些资料主要通过地面和高空观测站、气象卫星和雷达等设备来收集。
这些设备会收集大量的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降水等。
2. 气象资料的分析与计算:在收集到气象数据后,气象学家会使用各种技术和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包括对数据的筛选、质量控制、插值、融合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气象学家可以识别出天气系统的发展和演变趋势,以及预测未来的天气状况。
3. 预报员会商:在分析和计算出数据后,预报员们会进行会商,讨论未来的天气趋势。
他们将根据数据和自己的经验,对未来的天气做出预测。
这个过程需要群策群力,因为不同的预报员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和经验,通过讨论和交流,可以得出更加准确和可靠的预报结论。
4. 得到预报结论并对外发布:在经过上述步骤后,预报员们会得出比较可靠的预报意见。
这些意见会被制作成各种预报产品,如天气图、气象预报图等,并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渠道对外发布。
这些预报产品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未来的天气状况,并做出相应的计划和决策。
总之,科学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它需要多方面的技术和专业知识。
通过气象资料的收集、分析和计算,以及预报员会商和对外发布等步骤,我们可以得出比较准确和可靠的天气预报结论。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首先,是各种气象资料的收集。
每日同一时间,各地气象站将地面常规观测的温、压、湿、风等气象信息,高空探测网也将对流层与平流层的变化信息传递过来,再加上气象卫星和天气雷达收集到的资料,它们被电传到国家气象中心,作为天气预报员制作预报的“原材料”。
建立地面气象观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整个气象工作的基础,是气象台站掌握当地天气实况,索取气象资料的主要手段。
在我国,从平原到山区,从沙漠到海岛,已经建立起了数千个气象台站,我省有123个。
把全国这些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收集在一起,就可以了解中国范围内的天气、气候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的内容很多,包括气温、气压、空气湿度、风向风速、示能见度、天气现象、降水、意发、日照、雪深、地温、冻土、电线结冻等。
气象气球•用橡胶或塑料制成的球皮,充以氢气、氮气等比空气轻的气体,能携带仪器升空进行高空气象观测的观测平台。
气球的大小和制作材料由它们的用途来确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测风气球-(D 测风气球气象上称小球,用橡胶制作,球皮重约30克,主要用于经纬仪测风或边界层探空,最大升空高度在10-15公里。
(2)探空气球用橡胶或氯丁乳胶制作,球皮重0.8 2.0千克,携带1千克仪器升速为5 6米/秒,最大升空高度可达30公里。
是日常高空观测使用的气球。
其次,是制作天气图。
人们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和符号把收到的同一时间各地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一张图上,这种图就叫天气图。
天气图就好像医生给病人拍的X光片,它反映出各地天气情况。
经过特殊训练的预报员对天气图进行分析研究, 再结合一些卫星云图资料、雷达回波资料等,可以初步了解天气系统的演变过程。
第三,是分析天气图。
天气预报员通过分析天气图,运用一些气象学理论和预报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再结合我国天气、气候特征对天气形势进行分析。
首先是作出天气形势预报,如24小时内是否会有降水,然后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具体天气预报,如降水的地点及多少。
天气预报卡片制作方法
制作天气预报卡片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必要的材料:一张卡纸、天气图标、天气气温数据等。
2. 在卡纸上绘制一个矩形,作为卡片的基本形状。
3. 在卡片的上半部分绘制天气图标,可以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选择相应的图标,如晴天、多云、雨天等。
4. 在卡片的下半部分绘制天气气温数据,可以使用数字或者图表形式展示,可以标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5. 在卡片的侧边或底部添加日期和地点的信息,以方便辨识。
6. 可以使用彩色笔、彩色纸、贴纸等装饰卡片,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7. 最后,将卡片适当地修剪整齐,可以按照个人喜好进行折叠或设计,制作成自己喜欢的卡片形式。
请注意,以上是一种简单的制作天气预报卡片的方法,可以根据个人的创意和想法进行调整和变化。
美丽校园的演讲稿5篇美丽校园的演讲稿5篇演讲稿具有逻辑严密,态度明确,观点鲜明的特点。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接触并使用演讲稿的人越来越多。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1)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美丽的校园我的家》。
在花儿尽相开放的季节里,我来到了实验学校。
在这个温馨的家园中,快乐安逸和谐的气息弥漫在芬芳的空间,我开始了新的生活,举起画笔去描绘那梦中的七色彩图。
春天,当我漫步在林荫大道上时,我的心充满着愉悦;夏天,当我在树下憩时,我的心如钦甘露;秋天,当我徜徉在乳白色的走廊里时,阵阵花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冬天,当我驻足于黄绿覆盖的草坪中时,我的心又不时被校园的庄严所震撼!美丽的实验学校,我爱您!因为您有如诗如画的校园美景,您浩瀚若海的知识画廊,您更有胜似亲人的师长同窗!有人说:您是一幅美妙绝伦的画,您是一首隽水的诗,您是一段深邃感人的创业历程,您是一个人永生追求的梦想!这里是快乐的源泉,年轻的校园总涌动着快乐的身影,童真和歌声总飘扬着美好的旋律,青春的容颜总开放着动人的笑靥。
当我看到同学们可爱而热情的笑脸,英姿而飒爽的身影;当我听到学校衷心而真诚的鼓励,美丽而善良的祝福;当我看到老师亲切和慈祥的面庞,深情而充满希望的目光时,我心中充满了感谢,感谢上帝恩赐我,让我幸运地来到这个学校。
在这个拥有二千多名师生的大家庭里,我的生活变得如诗、如画。
我像快乐的天使,像闪烁的星星,像展翅的雏鹰,像奔流的小溪。
我们的青春在这里闪光,我们年轻的血液在这里流淌。
纵是千磨万烙,记忆的沟回不会平展。
走遍天涯海角,心中的眷恋的地方——依然是我们美丽的校园!这里有青春的幻想,这里有未来的呼唤。
实验学校,我要在您的怀抱中创造我的明天,我的希望,我人生的辉煌!美丽校园的演讲稿(篇2)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当清晨的阳光照在校园时,俏丽的小鸟在翠竹梢头鸣唱,晶莹的露珠在草叶间滚动,校园已充满了欢笑。
天气预报的制作与应用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首先,是各种气象资料的收集。
每日同一时间,各地气象站将地面常规观测的温、压、湿、风等气象信息,高空探测网也将对流层与平流层的变化信息传递过来,再加上气象卫星和天气雷达收集到的资料,它们被电传到国家气象中心,作为天气预报员制作预报的“原材料”。
建立地面气象观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整个气象工作的基础,是气象台站掌握当地天气实况,索取气象资料的主要手段。
在我国,从平原到山区,从沙漠到海岛,已经建立起了数千个气象台站,我省有123个。
把全国这些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收集在一起,就可以了解中国范围内的天气、气候状况。
•地面气象观测的内容很多,包括气温、气压、空气湿度、风向风速、云、能见度、天气现象、降水、蒸发、日照、雪深、地温、冻土、电线结冻等。
气象气球•用橡胶或塑料制成的球皮,充以氢气、氮气等比空气轻的气体,能携带仪器升空进行高空气象观测的观测平台。
气球的大小和制作材料由它们的用途来确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测风气球•(1)测风气球气象上称小球,用橡胶制作,球皮重约30克,主要用于经纬仪测风或边界层探空,最大升空高度在10-15公里。
(2)探空气球用橡胶或氯丁乳胶制作,球皮重0.8─2.0千克,携带1千克仪器升速为5─6米/秒,最大升空高度可达30公里。
是日常高空观测使用的气球。
其次,是制作天气图。
人们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和符号把收到的同一时间各地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一张图上,这种图就叫天气图。
天气图就好像医生给病人拍的X光片,它反映出各地天气情况。
经过特殊训练的预报员对天气图进行分析研究,再结合一些卫星云图资料、雷达回波资料等,可以初步了解天气系统的演变过程。
第三,是分析天气图。
天气预报员通过分析天气图,运用一些气象学理论和预报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再结合我国天气、气候特征对天气形势进行分析。
首先是作出天气形势预报,如24小时内是否会有降水,然后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具体天气预报,如降水的地点及多少。
地面实况图分析高空实况图分析(500hpa)第四,是用计算机进行数值天气预报。
根据大气的实际情况,通过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的方程组,预报未来天气,这种方法被称为数值天气预报。
它已逐渐成为天气预报的基础。
国家气象中心拥有全国最先进的巨型计算机,运用这种计算能力为每秒数千亿次的计算机,未来天气很快就被“算”出来。
第五,是进行天气会商。
天气预报的方法很多,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用这么多方法做出来的预报不可能完全一致。
这就需要根据最新资料进行“会诊”。
天气会商就是让各种意见充分发表,互相启发,达成一致,做出最后的天气预报结论。
最后,是制作电视节目。
天气预报结论做出后,怎样让社会各界了解呢?在国家气象中心有个影视制作中心,每天准时完成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
预报结论被改写得通俗易懂后,由气象小姐、先生们向观众述说,同时还配有各种天气符号及生动的天气情况画面。
这就是我们从电视上看到的天气预报节目了。
天气预报可分为短时、短期、中期、长期四种。
•1—6小时之内则为短时预报(临近预报);•1—2天为短期天气预报;•3—15天为中期天气预报;•月、季为长期天气预报(逐步回归、子集回归、典型回归、方差分析、气候概率、形势相似等)•在短期预报中,“今天白天”是指上午8:00到晚上20:00; “今天夜间”是指晚上20:00到次日早上8:00。
“今夜到明天”是指晚上20:00到次日20:00。
常见的观测项目气温的测量•气温是衡量空气冷热程度的量,通常用摄氏温标表示。
地面气温一般指距地面1.25—2.0米处的大气温度。
测量时,为了防止太阳辐射对观测值的影响,测温仪器必须放在百叶箱或防辐射罩内,并且还要满足测量元件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测量气温的仪器•玻璃温度计:感应部分是一个充满液体的玻璃球或柱,与感应部分相连的示度部分是一端封闭、粗细均匀的玻璃毛细管,测温液体通常用水银、酒精或甲苯等。
由于玻璃球内液体的热胀系数远大于玻璃,毛细管中的液柱会随温度变化而升降。
常用的玻璃温度计有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和干湿球温度表。
•测定湿度的仪器常用的有干湿球温度表,毛发湿度表(计)和电阻式湿度片等。
a)干湿球温度表:用一对并列装置的、形状完全相同的温度表,一支测气温,称干球温度表,另一支包有保持浸透蒸馏水的脱脂纱布,称湿球温度表。
干湿球温度表是当前测湿的主要仪器,但不适用于低温(-10℃以下)使用。
b)发湿度表(计):利用脱脂人发(或牛的肠衣)具有空气潮湿时伸长,干燥时缩短的特性,制成毛发湿度表或湿度自记仪器,它的测湿精度较差,毛发湿度表通常在气温低于-10℃时使用。
地面风的测量•风是空气流动时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空气流动有上下流动和左右流动,上下流动为垂直运动,也叫对流;左右流动为水平运动,也就是风。
•风是一个矢量,用风向和风速表示。
地面风指离地平面10─12米高的风。
•风速指单位时间内空气的水平位移,常以米/秒、公里/小时、海里/小时表示。
1805年英国人F·蒲福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的影响,提出风力等级表,几经修改后得下表。
目测风时,根据风力等级表中各级风的特征,即可估计出相应的风速。
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一般用16个方位或360°表示。
以360°表示时,由北起按顺时针方向度量。
云的观测云的观测是以天空中云量多少和阳光强弱来决定的,分晴天、少云、多云、阴天四种情况。
•“晴”指无云或云量少于10%。
•“少云”指云量占l0%~30%•“多云”指云量占40%~70%;•“阴”指云量大于80%;降水量的测量•在一定时段内,从云中降落到水平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降水,在无渗透、蒸发、流失情况下积聚的水层深度,称为该地该时段内的降水量,单位为毫米。
在气象上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水强度。
最常用的对降雨的分类方法是按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降雨的等级。
根据国家气象部门规定的降水量标准,降雨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六种。
降水量标准(24小时)•降雨量强度分级•小雨:小于10.0 毫米•中雨:10.0-24.9 毫米•大雨:25.0-49.9 毫米•暴雨:50.0-99.9 毫米•大暴雨:100.0-249.0 毫米•特大暴雨:250.0 毫米以上•降雪量强度分级•小雪:2.5毫米以下•中雪:2.6-5.0毫米•大雪:5.0-10.0毫米•暴雪:大于10.0毫米视程障碍物现象的观测包括雾类(雾、轻雾);沙尘类(沙尘暴、扬沙);烟尘类(浮尘、烟幕,霾);吹雪类(吹雪、雪暴)等9种。
视程障碍现象是以能见度区分其轻重程度的,其中雾、沙尘暴和雪暴能见度必须小于1.0公里,其余6种现象出现时能见度在1.0公里和10.0公里之间。
卫星云图•卫星对地球的观测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
气象卫星从太空不同的位置对地球表面进行拍摄,大量的观测数据通过卫星传回地面工作站,再合成精美的云图照片。
人们既可以接收可见光云图也可通过使用合适的感光仪器接收到其它波段的卫星照片如红外云图。
目前,电视节目中通常使用的云图,就是红外云图通过计算机处理、编辑而成的假彩色动态云图画面。
•在黑白红外卫星云图照片中,我们看到有些地方呈白色,有些地方呈黑色,而另一些地方却呈灰色等等。
那么这些颜色都有些什么含义呢? 我们知道,如果地球表面是一片晴空区,卫星观测到的是从地面发射到太空的红外辐射信息,卫星云图上表现为黑灰色。
黑色越深,表示地面辐射越强,天气越晴好。
当某地上空为云、雨覆盖,卫星观测到的则是从云顶发向太空的红外辐射,表现为白色或灰白色。
白色表示辐射很弱,气温很低,云系很厚密,降雨强度也就很大。
晴空区与云雨区之间的过渡带通常为深灰、灰、浅灰色云系覆盖,表示有不同厚度的云而无明显降水。
在电视显示的卫星云图上,地表和海洋常用绿色和蓝色表示。
新一代天气雷达•新一代天气雷达能够及时、连续、准确地探测和测量周围半径500KM范围内目标的强度变化和位置,能对半径200KM范围内目标的强度进行定量测量,对半径250KM范围内目标的风场结构和频谱宽度进行准确测量。
它的落成使用后,其优越的性能可以在强对流天气形成前及时监测到其生发信息,为预报员提供全新的客观化、定量化预报依据,从而大大提高我省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促进我省减灾防灾工作上到一个新的水平;累积降水量•一小时累积降水量•它是由雷达估算的连续一小时累积降水的图像产品。
分辨率为2公里*2公里,覆盖半径为230公里。
该产品(其余降水图像产品也一样)由6个复杂的系列水文气象算法生成。
•三小时累积降水量•除了估算降水累积量的时间是三小时外,其它和OHP产品十分类似。
•总累积降水量•它也十分类似OHP产品,但有所不同的是,STP显示的是降水随其风暴开始以来总的累积降水量估值。
这种“风暴”特征在雷达径向上(230公里)内某个地方,伴随可测降水“连续”存在(间断小于1小时)。
上述三种图像产品都可用来确定可能遭受暴洪或河水泛滥袭击的城市、乡村和/或河流以及流域。
•其降水量是根据回波强度算出来的。
暴雨预警信号•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图标:•含义: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1.有关部门根据情况启动防御工作预案;2.市民应及时收盖露天晾晒物品;3.低洼、易受淹地区要做好排水防涝工作;4.驾驶人员应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二)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含义: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1、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尽可能停留在室内或者安全场所避雨;2、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落实应对措施;3、交通管理部门应对积水地区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4、转移危险地带以及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其它同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三)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含义: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1、人员应留在安全处所,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2、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3、已有上学学生和上班人员的学校、幼儿园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应采取专门的保护措施,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停课、停业,立即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暂避;其它同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雷雨大风预警信号•雷雨大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雷雨大风蓝色预警信号含义:6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到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并伴有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已达到6-7级,或阵风7-8级并伴有雷电,且可能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