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的
- 格式:ppt
- 大小:7.50 MB
- 文档页数:16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第八课《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说课稿一、说教材通过前面七篇课文的学习,学生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天气》单元学习,夕会运用多种感官和简易工具,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的信息,完成了“天气日历”的记录和整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和了解目前气象部门是怎样收集数据和制作天气预报的。
聚焦板块,提出本课核心任务——“预测未来天气,制作天气预报”。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本单元内容进行了延伸与拓展。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天气预报是如何做出来的,也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对研究天气的兴趣。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不同形式的资料阅读,帮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包含哪些信息,制作天气预报需要经历哪些环节,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综合所学的天气知识,体会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说学情通过前面的学习和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学生们已对天气预报并不陌生。
但是天气预报究竟是怎么样制作出来的,三年级学生几乎都是不知晓的。
学生学完本单元前7课气象学内容的基本知识后,脑海中对天气的观测方法认知基本就停留在最基础的层面,加上校园气象站条件有限,很多先进的仪器无法引入,因此气象学涉及到的前沿科技,学生了解甚少。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2.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
2.能够根据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科学态度】:1.意识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气象员们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
2.天气预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越来越多,制作过程越来越精密。
2.随着社会的进步,气象学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对天气的预测将会越来越准确。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的最后一课。
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以及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天气的几个基本要素(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会了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天气观测,并记录和描述天气现象。
本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问题: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展示了天气预报制作的主要步骤,包括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发布天气预报等。
3.天气预报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如出行、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等。
教材的编写特点:1.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提出“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易于学生理解。
天气预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介绍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3.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包括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发布天气预报等环节。
2.了解天气预报中常用的气象观测仪器和方法。
3.认识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能够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方法。
3.能够与同学合作,进行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模拟实验。
(三)科学态度目标1.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天气预报的常用工具和技术,以及如何从天气数据中分析和预测天气变化。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身边的自然现象产生好奇。
但学生在科学知识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气预报的常用工具和技术,学会观察和分析天气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从天气数据中分析和预测天气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关注身边的自然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预报的常用工具和技术,以及从天气数据中分析和预测天气变化的方法。
2.难点:如何准确地从天气数据中分析和预测天气变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实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天气预报的资料和视频,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2.准备一些关于天气的图片和数据,供学生分析和预测。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标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些关于天气的趣味性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突然下雨的情况?你们觉得天气预报准不准?”等问题。
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制作天气预报。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天气预报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常见形式和内容。
同时,介绍一些天气预报的常用工具和技术,如气象卫星、雷达、气象仪器等。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些关于天气的图片和数据。
让学生根据这些图片和数据,尝试分析和预测天气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和预测结果,让其他学生评价和讨论。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2.了解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课前学习任务
课前学习材料:气象观测的相关资料和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相关资料。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天气日历和天气预报有什么不同呢?
【学习任务二】
简单介绍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1 2
3
4 5
【学习任务三】
请简要说明天气预报和农业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2.了解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_____教材的_____章节,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天气预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其制作过程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首先介绍了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接着,逐步阐述了天气预报制作所涉及的观测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值预报模型等关键环节,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天气预报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但对于其背后的制作原理和过程可能知之甚少。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较为抽象和复杂的科学概念和原理,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和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天气预报制作所涉及的主要环节和方法。
(2)掌握常见的气象观测仪器和数据类型。
(3)理解数值预报模型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通过模拟天气预报制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2)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天气预报制作的主要环节和流程。
(2)气象观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3)数值预报模型的原理和应用。
2、教学难点(1)数值预报模型的原理和算法。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是教材版本年级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气象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材首先介绍了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接着,详细阐述了天气预报制作的基本流程,包括气象数据的收集、分析、预报模型的建立和预报结果的发布等环节。
教材内容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但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技术,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和引导。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天气预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关注,但对于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学生能够掌握天气预报制作的基本流程和主要方法。
(3)学生能够学会解读简单的气象图表和数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天气预报制作的基本流程和主要方法。
(2)气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2、教学难点(1)预报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2)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8课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材P58~59)探索二: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气象站目前正在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图片。
)介绍部分仪器,如能见度仪、激光云高仪、雪深传感器、雨量传感器等。
2.提问:了解了天气观测仪器的知识后,请大家想一想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预设:天气预报是气象部门根据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观测仪器收集到的信息制作而成。
)3.展示:播放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视频。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9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的相关资料。
4.布置任务:先请学生汇报制作天气预报要经历哪些阶段,再指导学生准备一篇气象播报稿,为大家播报天气预报,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5.研讨汇报:指导学生小组研讨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在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阶段?小组1: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中,经历了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五个阶段。
主持人:天气预报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小组2:天气预报信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如:有利于安排旅游等活动;天气转凉,可以提前加衣服,防止感冒等。
主持人:其他小组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吗?请小组代表回答。
其他小组:没有。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知道当前真正的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让学生担任天气小主播,可以激发他们对天气内容学习的兴趣,使整理课生动有趣,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天气内容的掌握。
教学反思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一直在观察、记录天气情况,一部分学生已经有意识地关注天气预报,并与自己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对比。
本课是单元内容的拓展与延伸。
所以,在聚焦环节,通过自由交流,激发学生了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兴趣。
在探索环节,出示某地当天的天气预报图,并引导学生与自己制作的天气日历进行比较,发现有哪些相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内容,从而引出气象学家是如何把天气预报制作出来的,使学生认识到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气象专家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是一节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培养他们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生活能力。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它不仅是对之前所学气象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气候现象和环境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大自然中的天气现象有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然而,他们对于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可能还缺乏系统的了解,对于一些专业的气象术语和技术手段可能会感到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要素,如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水等。
(2)知道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包括气象观测、数据收集、数据分析、预报制作和发布等环节。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
(2)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增强他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和主要环节。
(2)气象观测仪器的使用和数据的收集方法。
2、教学难点(1)如何对收集到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得出准确的天气预报。
(2)理解气象模型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天气预报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流程,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