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陈树堂
- 格式:docx
- 大小:27.87 KB
- 文档页数:2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导语:授之以鱼,有的带来的可能是懒惰和颓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鱼的优秀,欢迎查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晴空中,满天飞舞的蒲公英,向人们展示自己飞翔的本领,那是蒲公英妈妈留给孩子的传家宝,也是孩子安身立命的根本。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们中国人很早就知道父母应该给孩子们留些什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西方人也不例外,很早就流传着“老人授金”的故事。
一位快不久于人世的淘金人问自己的两个孩子想要什么,大儿子想要父亲多年淘得的金砖,小儿子想要学习父亲丰富的淘金技术。
结果大儿子不思进取,坐吃山空,败光家产后,露宿街头。
小儿子则凭借着高超的技艺成家立业。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有的带来的可能是懒惰和颓废,一些有钱的大户人家,父母操劳一生,留给孩子万贯家产、房子、汽车等,生怕自己的孩子受穷受罪,去不知道这却伤害了孩子。
花天酒地的享乐之后,换来的是无尽的悲剧。
在“大鱼”的诱惑下,也难免不出现“败家子”、“娇惯千金”。
授之以渔,就交给后人不予的本领,有了本领,即使遇到惊涛骇浪,也可以化险为夷。
“飞鱼”菲尔普斯不想有些青年,一位地追求物质享乐。
父母提供给他的是良好的训体馆和优质的教练,并非属实的生活。
他需要日复一日的练习,这是一种单调的生活。
但同时他的这种练习,这种奋发的练习,使他也得了一技之长,能像人类的潜能挑战。
获得金牌后,他与父母深情的拥抱,向世人表示了他对父母辛苦栽培的感谢。
有鱼,不一定吃得饱;有渔,一定会活得更好。
有了生存本领才能助其成长,展翅奋飞。
有了后天的努力,即使再贫瘠的土地上,也会结出“你的财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二)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着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
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个字条:“注意安全”。
一次,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留意到这个字条,最后建议将其文字改写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08-09-08 08:57:13)标签:教学细节唐太宗杂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特级教师的课带给我们的启示瑞安塘下一中钱文辉非常荣幸能够参加骨干班的培训,特别是能获得难得的机会听了唐特的一堂非常精彩的课,并为他做了课堂实录。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评价一堂课更是一种学问!唐特的课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这堂课不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新颖的教学方法,更体现了特级教师高超的教学素养,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完善结合,把课堂搭建成为沟通课堂理论与社会实践的一座桥梁!具体来说:(一)教学目标方面: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也是串联教学活动的一条红线。
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促进教学活动朝产生最大成效的方向发展。
本堂课教学目标的设计最大的特点是以知识与能力为载体、以过程与方法为突出点、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有机地结合了三维目标。
唐特认为:“知识是用来训练能力的”,所以他在确定目标的时候,考虑的是通过知识,可以训练或是培养学生怎样的能力。
这节课,他通过学生在分析唐太宗的言行过程中,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对魏征与唐太宗对话的猜想,既培养了学生的历史猜想能力,同时又训练了学生与人沟通的技巧,可谓一举多得。
整堂课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快速阅读法,还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对今天的借鉴意义懂得了古为今用,明白了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东西。
(二)教学过程方面:整堂课步骤清晰,环环相扣,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为主线,先让学生从唐太宗的言论中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再根据所归纳的治国思想找到相应的行为措施,最后再讨论其对当今的借鉴意义。
没有特别诱人的导入,也没有特别花哨的课件,但整堂课下来,不管是学生还是听课的老师,注意力都是高度集中,特别是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经常爆出非常精彩的回答和分析,听完后让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解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从小学英语学习策略的方法谈起:有位教授说过:“语言教学是一门实践课程,教师不可能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
虽然学生在一定的实践基础上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总结或概括出一定的规律,然而如果教师能定期帮助学生做一些理论的升华,学生就会学得更快、更好。
”由此可见,英语教师的关键作用就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即培养有效的学习策略。
结合日常教学,从词汇教学方面小结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学习策略指导。
纯粹的词汇教学是比较枯燥的,为了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四种:形象记忆,构词,语音联想音标归类和游戏结合。
1.形象记忆:如在教学一年级的单词“bed”时,首先在黑板上故意将其写成像一张床的样子,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知道其意思,而教“eye”时,又引导学生总结出中间一个“y”像鼻子,两边两个“e”就是眼睛等。
2.构词:在教学四年级单词upstairs时,在让学生讨论怎么记这个单词的发音和拼写时,有学生通过将其分成up和 sta irs两个单词来帮助记忆,同时还引导学生由此构成downstair s.3.语音联想和音标归类:在教学四季的单词时,summer,wint er两个季节的单词都是以-er结尾,结合本单元E部分的语音学习,让学生自己归纳曾经学过的所有包含-er字母组合的单词,并鼓励学生总结hiker,diver,biker,driver,farmer,teacher 等这类单词除了语音在语义上的共同点,这样学生不仅仅是记住了一个单词,而是将一类单词进行了巩固。
有时对于一些比较长和难的单词,鼓励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如部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对语音不是太敏感,指导他们用比较适当的拼音标注来帮助记忆发音和拼写。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道理实在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久长之饥,假如想永久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最近每一个班级都在进行红缨英语剧的排练,每位英语教师心里的压力都特别大,都在担心、忧郁、挑战、矛盾中纠结,看到、感遭到老师们的这类状态作为我既担心又能够安然应对,本学期我们使用了红缨英语我们别无选择,只有迎难而上,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教法培训、实操演练,通过各种方法鼓励教师勇于、勇于教英语,认真执行教法,在英语学科带头人徐老师的带领下天天进班听课,及时送示范课给代课老师,这样老师敢教了、想教了。
红缨英语最大的优点就是教法清楚、系统,教师有据可依,一月一个英语剧,老师克服了教学进程中的不适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接下来的教学成果暨英语剧汇演又成了老师们心头上的困难,如何让每位孩子乐演、会演、喜欢演,杜尽只让极个别能力强的孩子演,其他孩子没有机会参与,如何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所有的孩子参与到表演中往,需要我们寻觅科学、公道的方法往做,我们先让教师往学、往练、往演往放下成人的架子投进其中,然后让每位孩子参与,一个角色多人扮演并要求每位孩子的表情、动作、语气都不一样,极大的调动幼儿演的欲看,让每位孩子演的乐此不疲、津津有味,是我们英语表演剧的终纵目标。
玄月十月份的表演剧我们全园会聚一堂采取教师与幼儿同台汇演的情势,邀请了家长串演,效果还算可以,存在的很多不足也在英语教研中逐一解决,十一月份我们采取进班检查,现在每个月的英语剧汇演已成了一种例行性检查,老师们已意想到如何角色分配、舞台定位、NET如何有效练习,如何从根本上让每位孩子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让每位老师不但会上课也会进行成果显现,想一想一开始的困难真的是很多感叹。
有一个故事特有说服力:一个小孩,有人叫他神童,但有人却说他自作聪明。
一天,小孩来到河边,看到一个老翁在细柳下垂钓,在老翁的鱼箩里已是满满的一箩,小孩很是喜欢,老翁看见小孩也很爱好,决定将这箩鱼送给小孩,可是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小孩不要这箩鱼,那末你知道小孩对老翁说了甚么吗?他对老翁说:把你的鱼竿送我吧!.红缨给了我们一套系统的教参,我希看最受益的是我们的孩子、老师家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陈树堂发表时间:2012-07-05T11:49:09.56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8月总第61期供稿作者:◆陈树堂[导读] 人们常说“心口如一,言文一致”,从某种角度来说,作文教学的全部工作就浓缩在这八个字里。
◆陈树堂山东省昌邑市北孟镇塔耳堡初中261321初中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
写作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有重要的作用,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两种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一种态度(生活态度),其中生活态度实际上就是指怎样“做人”。
就是说通过作文教学,既要为学生打好“求知”的基础,又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探索:一、打好基本功,师生共同提高写作功底初中作文是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训练时应注意和教材靠拢,重视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或者说是练习写作的一条捷径。
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目的是使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在写作上得到运用,让学生尽量把教材上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即学以致用,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体现。
教师和学生都要打好写作的基本功,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这就要求师生都要重视课外阅读和练笔。
对学生来说,要加强课外阅读,阅读是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广泛的阅读、丰厚的积累是学生提高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同时,学生平时写作练笔也是培养语感和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养成了练笔的好习惯,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
对教师来说要加强阅读,把阅读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状态,而不是纯粹的知识积累,同时要勤练笔,积累写作经验。
教师还要善于与其他老师交流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借鉴成熟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作文教学。
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初中学生存在着对生活的好奇心、对自然的观察力和对社会的新奇感,可他们在写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将自己的实践内容、生活感悟写入作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1作为宗法观念极强的中国人,每个家庭都对于自己的子弟承载着厚望,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
每位祖先都希望将自己毕生最宝贵的东西留给子孙,传承千秋万代。
然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金银财宝虽好,终会吃干败尽;一句至理名言,却能铸成家魂,受用无穷。
授之以鱼,留下的是懒惰和懈怠的机会;授之以渔,播撒的却是勤劳与智慧的种子。
富不过三代,像是一个永远难以打破的魔咒。
第一代打天下,第二代守天下,第三代吃天下。
富豪留给子女百万家财,却不教给他们致富之道。
只能让他们前半生纸醉金迷,后半生潦倒街头,尝尽世态炎凉;同样,开国皇帝戎马一生,九死一生打下的江山,如果能注重对太子的培养,教以治世之道,那历史上就会少多少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幼兽长大后,母兽便会带它们外出捕食,亲身示范给他们野外生存的技巧,而不是替他们储存下一辈子吃不完的粮食。
飞禽走兽,人所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授之以鱼,鱼总有吃完的一天;授之以渔,却可以源源不断吃到鲜鱼。
金银财宝终是身外之物,一个小小的偷窃或抢劫就可能使其丧失殆尽。
而知识、品德才是人真正拥有无法夺去的。
一封封家书、一条条祖训,承载着祖辈殷勤的叮咛,随着祖辈的智慧与美德一同融入子孙的血液,刻入骨髓。
一个拥有祖训、家谱的家族向来是被视为家学渊源,世代书香;他们的子女也是格外的出类拔萃。
苏洵培养出了苏轼、苏辙,三苏成了北宋文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曾国藩家书已刊印成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梁启超不仅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更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九个子女九栋梁……授之以鱼是小聪明,授之以渔是大智慧。
得鱼者可能暂时过上了富足无忧的生活,但得渔者才是长远来看人生最大的赢家。
哪怕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但是祖祖辈辈共同践行,却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家族最值得骄傲的文化勋章,是最有价值的“传家宝”!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20xx年月26日下午xx区小学数学新教师最后一次活动在百家湖小学举行,这次的主题是浸润式培训,这次培训活动采用从实战教学到评及讲座的模式。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胡小萍
【期刊名称】《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年(卷),期】2013(000)010
【摘要】当教师的都熟悉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出自《老子》。
意思是说,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道理很简单,因为“鱼”是目的、是结果,而“渔”是方法,是手段。
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饿,如果要想永远有鱼吃,就必须学会钓鱼的方法。
【总页数】2页(P37-38)
【作者】胡小萍
【作者单位】南昌师范学院教育系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授人以渔更要授人以"欲"
2.习作教学:既要授人以渔,更要授人以"欲"
3.公益防灾减灾\"授人以鱼也要授人以渔\"\r——专访成都授渔公益发展中心负责人
4.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5.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论调世人耳熟能详。
它的含义是,教会别人如何钓鱼,比直接给别人鱼更有长远意义。
换句话说,这个谚语表达的意思是,让别人知道如何获取食物,比直接给他们食物更好,因为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在长远考虑下获得更多的好处。
下面文章将仔细探讨这个谚语的含义以及它的实践价值。
首先,这个谚语告诉我们,赐予别人一次性的物资,比如鱼,虽然能够暂时帮助他们解决饥饿问题,但是这种方法是不可持续的。
如果只是一次性地给予别人物质,那么当鱼没有了,别人还是会面临饥饿问题,因此这种方法具有短期性。
而如果教给他们如何打渔,那么他们将更有可能获得食物,并且可以在未来避免饥饿问题。
这说明一种情况:在帮助别人之前,我们应该考虑他们的长远发展,而不是单单解决眼前的问题。
其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另一个涵义是,让别人参与到自己的生计中,帮助他们获得技能,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
当人们只有鱼,不知道如何捕鱼,他们无法独立地养活自己。
相反,如果他们学会了如何捕鱼,他们会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更有可能变得独立和自主。
教会别人生存技能,让他们成为自己的生计依靠,可以提高他们的尊严和自尊,带来更多的长远价值。
另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还意味着,让别人摆脱贫穷而不是简单地去解决贫困问题。
许多人认为,提供食物或物质给予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最好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只是暂时缓解了贫困问题,而不是真正地解决它。
事实上,教给人们自助的技能,可以让他们不依赖于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
通过赋予他们自我技能和能力,这样贫困群众可以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和未来。
最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意义不能够被限制在经济领域。
这个无挑杆可以应用到各个方面,比如卫生,环境等等。
帮助别人获取自己健康和环境的知识,会把他们从不良的行为和环境中解放出来,并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谚语是强调教几个人的技能和方法,而不是直接给他们物质的重要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什么意思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文言文的意思是送给别人一条鱼能解他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让他永远有鱼吃,不如教会他捕鱼的方法。
这句话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与其帮别人解决难题,不如教会他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句的原句其实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出自《淮南子·说林训》。
扩展资料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也被广泛应用于当今的教育概念当中,它希望老师可以改变过去的填压式教育,从另一个角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这样可以推动现代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陈树堂
初中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
写作对提高学生的语
文水平有重要的作用,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两种能
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一种态度(生活态度),其中生活态度实际上就是指怎样“做人”。
就是说通过作文教学,既要为学生打好“求知”的基础,又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以下
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探索:
一、打好基本功,师生共同提高写作功底
初中作文是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训练时应注意和教材靠拢,重视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或者
说是练习写作的一条捷径。
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目的是使阅读中获得的知识
在写作上得到运用,让学生尽量把教材上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即学以致用,是知识转
化为能力的一种体现。
教师和学生都要打好写作的基本功,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这就要求师生都要重视课外阅读和练笔。
对学生来说,要加强课外阅读,阅读是课堂学
习的必要补充,广泛的阅读、丰厚的积累是学生提高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同时,学生平时写作练笔也是培养语感和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养成了练笔的好习惯,
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
对教师来说要加强阅读,把阅读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状态,而不是纯
粹的知识积累,同时要勤练笔,积累写作经验。
教师还要善于与其他老师交流教学经验、教
学方法,借鉴成熟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作文教学。
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初中学生存在着对生活的好奇心、对自然的观察力和对社会的新奇感,可他们在写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将自己的实践内容、生
活感悟写入作文。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去寻找最熟悉或者最适合的材料来写作。
叶
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对生活的观察所得、体验所悟就是创作的源泉,有了源头活水,写作也就不难了。
师生都置
身在生活的海洋中,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善于观察、积累,教师和学生就能激发
出写作的激情和乐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强化课堂计划内定性作文(教学计划内
规定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外,还必须抓好学生的课外练笔,提倡写随意文,其形式
包括日记、周记、评论、读书笔记以及信函等等。
这是学生写作上自由耕耘的一块园地,要
让他们写自己的话,写实在的话。
二、从修改中提升,师生共同参与作文批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经过长时间修改成稿的。
文章的修改、批改不仅是教师的教学任务,而且是师生共同提高经验的机会,师生的共同合作是作文水平提高的关键。
作文的修改
必须经过思考,发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自我否定,从而完成作文的修改。
具体
可以通过教师批改或抽查批改、学生分组互批、学生自批等多种方式交叉修改学生作文,最
重要的是教师要总结批改的内容,珍惜批改中的反馈信息,使学生真切地获得写作的经验,
在不断自我否定中提升写作水平。
作文是表达,是创造,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认识的客观世界。
学生感到难,对教师
来说也难——作为教学很难在短期内见效。
怎样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体
系中至关重要同时又是最不容易找到现成答案的课题。
在我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生涯中,尽
管做过这样或那样的尝试与摸索,作文教学始终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感触,要想在初中作文教
学中取得明显的成效,关键在教师——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地位、重要意义及其艰巨性的认识
和理解,教师在教法上悉心钻研,不断地探索、开拓和创新。
人们常说“心口如一,言文一致”,从某种角度来说,作文教学的全部工作就浓缩在这八个字里。
初中三年要求学生做到嘴上说的全是心里想的、凡是心里想的都能说出来,这已经是不
容易的了,何况又要求文章与言语的和谐一致,那就更是不容易了。
这里涵盖着“思想——言
语——文字”之间的转化,是个语言心理行为的大工程。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这么一个概念——作文教学是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
识字、讲读是基础,社会实践是内容,它是学生基本技能综合训练的一种手段,具有再创造
的特性。
在学生方面,要让他们树立“为学习而写作”的学习指导思想,即把写作当作学习其
他学科的一种手段。
其实在许多课程的学习中,写作已经在起这样的作用,只不过学生没有
意识到这一点。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抽象地说教,可以把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环境中,使
他们自己去感知生活确实离不开作文。
如设计科际之间的作文题,并把学生带进工厂、科研
单位实地参观考察,回来后要求他们写产品说明书,或设计一则简短的广告。
学生经常在电
视里、报纸里看到各种各样的广告,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使得他们认识到写作课与其他各
个学科是密不可分的,写作正好为其他学科提供了基本的学习工具。
总之,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就会
通过这些知识去辐射自己的感性认识,并能把它们迅速地组织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题材新颖、布局独运、语言流畅朴实的文章一定会脱颖而出,作文教学的预期目的也就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