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干细胞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70.36 KB
- 文档页数:3
脂肪干细胞的在整形美容外科的应用作者:李义来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脂肪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且具有组织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创伤小,增殖能力强和等优点。
对多种组织的损伤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是医学界中解决各种医学难题的理想材料。
本文主要介绍了脂肪干细胞生物学特点;脂肪干细胞在医学界以及整形美容中所作的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来源;整形美容;应用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021 脂肪干细胞介绍1976年Fridenstein等首先报道从骨髓中分离出克隆源性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基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Zuk等于2001年发现脂肪组织中除了含有已经定型的前脂肪细胞外,也包含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力的细胞群,其性质与MSCs十分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
这些细胞已被证实不仅具有分化成为骨骼、软骨、脂肪、心肌、神经等组织的能力,而且同样具有促进伤口愈合、损伤组织细胞再生和减少疤痕的能力及抗衰老能力。
这种细胞被称为脂肪来源干细胞、脂肪来源成体干细胞、脂肪来源成体间质细胞、脂肪来源间质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脂肪细胞等等。
现在被统称为脂肪源性干细胞。
2 脂肪干细胞研究应用的优势作为以修复重建为主旨的整形外科及以年轻化为核心的美容医学,再生医学一直是备受关注与研究探索的领域。
由于MSCs获取途径与疾病治疗性价比的差异,整形外科领域再生医学研究与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一经报道,首先在整形外科领域引起轰动效应,这种关注大大推动了ADSCs的研究,它的临床应用也正在追赶着MSCs的步伐。
首先,来源取材方便不仅是ADSCs一个最大的优势,也是整形外科的优势。
一方面,脂肪组织在体内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另一方面,吸脂术是整形外科成熟的常规手术,手术风险小,其作为常规“废弃的副产品”获取容易。
对患者来说,吸脂雕塑体形的同时享受干细胞的年轻化神奇功效是一次双赢的生命重塑,痛苦与恐惧感少于骨髓提取,亦无血源污染与免疫排斥风险,由此形成临床应用的优势。
一、实验背景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干细胞研究已成为医学领域的前沿课题。
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作为一种易于获取、增殖能力强、多能性的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旨在探讨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二、实验目的1. 探讨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
2. 研究脂肪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脂肪组织、DMEM/F12培养基、胎牛血清、胰蛋白酶、二甲基亚砜(DMSO)、青霉素、链霉素、抗生素、鼠抗人CD105抗体、鼠抗人CD34抗体、鼠抗人CD29抗体、鼠抗人CD44抗体、鼠抗人CD45抗体等。
2. 实验仪器:超净工作台、倒置显微镜、细胞培养箱、离心机、酶标仪、流式细胞仪等。
四、实验方法1. 脂肪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1)将脂肪组织剪成1mm×1mm×1mm的小块,用DMEM/F12培养基清洗3次,去除多余脂肪。
(2)加入0.25%胰蛋白酶消化脂肪组织,37℃水浴消化30分钟,1000r/min离心5分钟,弃上清。
(3)加入DMEM/F12培养基重悬细胞,吹打均匀,接种于培养瓶中,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2. 脂肪干细胞的鉴定(1)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脂肪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105、CD34、CD29、CD44、CD45的表达。
(2)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脂肪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105、CD34、CD29、CD44、CD45的表达。
3. 脂肪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1)将脂肪干细胞接种于生物降解支架材料上,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组织。
(2)将组织工程化脂肪组织植入小鼠皮下,观察其成活情况。
五、实验结果1. 脂肪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成功分离出脂肪干细胞,细胞呈梭形,生长旺盛。
2. 脂肪干细胞的鉴定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脂肪干细胞表达CD105、CD34、CD29、CD44,不表达CD45。
脂肪组织干细胞的研究进展杨立业;黄天华【摘要】脂肪组织中存在多能的干细胞,在体外可以长期增殖,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成肌细胞、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是一种新的组织工程和细胞移植的干细胞来源.本文综述了脂肪组织干细胞的培养、向多种方向分化和动物实验的研究进展.【期刊名称】《癌变·畸变·突变》【年(卷),期】2007(019)002【总页数】3页(P162-164)【关键词】干细胞;脂肪;分化【作者】杨立业;黄天华【作者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广东,汕头,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广东,汕头,515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8.1组织工程的一个研究重点是种子细胞的来源问题,自体的多能干细胞应用到临床能够治疗疾病,造血干细胞是最早应用到临床的干细胞。
组织工程的一种细胞来源是骨髓基质,骨髓腔中含有几种细胞成分,包括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l stem cells,MSCs),它能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和成肌细胞,是目前骨和软骨组织工程的主要细胞来源[1]。
然而它的自体获得也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并且一次骨穿获得的细胞数量有限。
另外一种潜在的自体干细胞来源是脂肪组织,它的获取可在局麻下进行,对病人的损伤较小。
脂肪来源的干细胞目前可称为脂肪来源的基质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s),能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成肌细胞、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和平滑肌细胞[2-6]。
人类、大鼠和小鼠的ADSCs细胞培养方法相同[1,4,6]。
首先,获取的脂肪组织用缓冲液反复冲洗,剪刀剪碎,0.075%的胶原酶37℃消化30~50 min,800 g离心10 min,沉淀成分为基质血管层(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DMEM培养基重悬细胞,筛网过滤离心,弃上清。
脂肪源性干细胞在整形美容外科的临床应用进展【关键词】脂肪源性干细胞; 整形美容外科;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6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081-02自体脂肪作为一种软组织填充材料,在整形外科的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自从1889年vande meulen 报道了首例游离脂肪移植的临床应用后,人们发现脂肪移植有很多的并发症,如液化、坏死、吸收,其吸收率从5%~100%相差甚远。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血供不足,导致移植后的脂肪缺氧,出现坏死硬结[1-2]。
鉴于此,自体游离脂肪移植的临床应用曾一度发展很缓慢。
2001年zuk[3]等首次从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得一群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
这种类型的细胞能自我更新、不断增殖,而且经定向诱导可分化形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骨骼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心肌细胞及神经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细胞,为脂肪细胞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4]。
因此ascs已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各个领域成为研究的热点。
笔者仅就脂肪源性干细胞在整形美容外科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1 脂肪源性干细胞的概述脂肪源性干细胞是一个新生的概念,它与大家熟知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相似,具有同样强大的体外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
2001年zook等[3]首次从抽脂术中获得的脂肪组织悬液中分离获得了此种细胞。
由于脂肪组织在体内储量丰富,脂肪抽吸技术又是安全和可接受的措施,且创伤小,又没有伦理学争议等优点,来自脂肪抽吸的ascs,是临床应用中安全的自体脂肪来源。
自此许多国家的学者开始致力于ascs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各研究团体不同时期有许多不同的命名,如脂肪来源基质细胞(adipose-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s),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mscs),脂肪祖细胞(adipose progenitor cells),脂肪前体细胞(adipose precursorcells,apcs),脂肪基质细胞(adipose stromal/stem cells,ascs),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scs)等等。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来源于脂肪组织的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
这种干细胞来源广泛,易于获取,且在体内具有较好的组织兼容性,这些特点使得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为治疗糖尿病足的理想选择。
目前,关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研究表明,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糖尿病足患者的创面上,可以有效地促进创面愈合,加速组织修复和再生。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所分泌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可以促进血管生成和新生组织形成,提高创面愈合的速度和质量,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微循环方面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糖尿病足患者往往伴有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加重病情的恶化。
而通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微循环状况,增加局部血流量,减轻组织缺血缺氧,从而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症状和疼痛感。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还能够调节炎症反应,减轻糖尿病足患者的病情。
糖尿病足患者常常伴有严重的炎症反应,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组织的局部环境,有利于创面愈合和病情的缓解。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虽然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临床试验样本量较小、疗效评估不够全面等问题,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工作的深入,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必将为糖尿病足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音。
未来,我们期待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糖尿病足治疗中能够取得更多的突破,为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脂肪细胞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美丽的需求增加,脂肪细胞的研究与应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脂肪细胞,也被称为脂肪细胞或脂肪细胞,是我们身体内的一种细胞,负责能量储存和产生激素。
脂肪细胞的结构脂肪细胞的结构比较简单,通常只有一个细胞核,其周围被一层薄膜包裹。
这些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存储体内多余的能量,并在需要时释放。
研究发现,脂肪细胞并不仅仅是被动存储多余的能量的地方,而是也能够分泌激素,例如瘦素、胰岛素敏感性因子-1等。
这些激素对人体的能量代谢起着重要作用。
脂肪细胞的应用脂肪细胞已经成为医学、美容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目前,脂肪细胞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瘦身减肥许多人都希望通过减肥改变身材,但是要达到理想的体形并不容易。
目前,脂肪细胞的研究使得减肥对于许多人来说已经变得更加容易。
例如,针灸减肥、脂肪吸取、脂肪冷冻、脂肪燃烧等方法都是基于脂肪细胞的特点而开发的。
2.美容脂肪细胞对于美容行业也有着巨大的作用。
例如,透过将自身脂肪细胞移植到目标部位,可以改善面部轮廓,塑造美好身材,还能促进皮肤的紧致度。
在这些过程中,脂肪细胞还可以帮助脂肪组织逐渐恢复其正常功能。
3.医学应用脂肪细胞对医学存在着重要意义。
在遗传学、神经科学等领域中,人们可以通过脂肪细胞的研究发现新的治疗和疾病诊断方式。
此外,针对脂肪细胞的研究还可以用来预防一些严重的疾病,例如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脂等。
发展趋势随着对脂肪细胞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其应用有了更多的期望。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对脂肪细胞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普及。
一些新的研究表明,通过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等方法,人们可以更好地探究脂肪细胞的作用和途径,用更加细致的方式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这将为临床医学带来更多的机会,也对未来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结语综上所述,脂肪细胞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热点,其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特征与作用被更好地发掘,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1672V ol.40 No.12 Dec. 2020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 )综述近年来,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逐渐攀升。
一项最新研究[1]显示,我国骨质疏松症的总患病率为13%,总人数已超过1.78亿。
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症的重点人群,自1982年起,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比重不断升高,2019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比重已达到12.6%[2]。
预计到2050年,我国骨质疏松症或骨密度低的患者将达到2.12亿[1]。
骨质疏松症使得骨质脆性增加、易于骨折,导致患者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利用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MSCs )诱导成为成骨细胞治疗骨质疏松症是医学研究的新方向[1]。
ADMSCs 可以通过旁分泌功能,分泌一些生物活性分子,为组织修复建立良好的微环境,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和伤口愈合,并且减少组织的炎症反应。
ADMSCs 也可分泌促进血管生成和抗凋亡潜能的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 growth factor ,I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 )[3]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 )家族BMP-2、BMP-7等[4]。
ADMSCs 来源丰富,通过脂肪抽吸术易于获得,无免疫排斥。
平均每300 mL 脂肪组织可获得108个 细胞,每克动物脂肪可获得5 000个成纤维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fibroblast ,CFU-F )[5]。
干细胞在皮肤创面修复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引言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保护身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和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由于外部创伤、火灾、烫伤等原因,皮肤创面修复一直是临床上常见的难题。
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存在着愈合时间长、疤痕形成明显等问题。
近年来,干细胞在皮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能够修复受损组织,促进创面愈合,因此对于皮肤创面修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就干细胞在皮肤创面修复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干细胞类型及其特性1.1 脐带血干细胞脐带血干细胞是一种来源于脐带血的多能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和分化能力。
研究表明,脐带血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皮肤表皮细胞、真皮细胞、皮脂细胞等皮肤相关细胞,具有促进创面愈合和皮肤再生的潜力。
1.2 脂肪干细胞脂肪干细胞是来源于脂肪组织的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和分化能力。
研究表明,脂肪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真皮细胞、毛囊细胞、皮脂细胞等皮肤相关细胞,具有促进创面愈合和皮肤再生的潜力。
1.3 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存在于成人骨髓、脂肪组织、胎盘等多种组织中的多能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和分化能力。
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角质形成细胞、角质母细胞、真皮细胞、毛囊细胞等皮肤相关细胞,具有促进创面愈合和皮肤再生的潜力。
二、干细胞在皮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2.1 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是将培养好的干细胞直接移植到创面部位,利用其增殖和分化的能力促进创面愈合和皮肤再生。
研究表明,干细胞移植可以显著加速创面愈合时间,减少瘢痕形成,并能够促进新生皮肤的形成,从而达到更好的美容效果。
2.2 干细胞因子治疗干细胞因子治疗是将培养好的干细胞释放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物质应用于创面部位,通过调控创面微环境、促进创面愈合和皮肤再生。
研究表明,干细胞因子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创面愈合环境,加速创面愈合速度,并能够减少瘢痕形成,提高创面愈合质量。
脂肪细胞的研究进展体内的脂肪细胞不仅能储存能量,还能分泌激素等其他物质,甚至对新陈代谢、体重和人体健康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尤其在整形外科领域,脂肪细胞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鉴于此,近年来诸多学者对脂肪细胞的研究也越发深入,现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脂肪细胞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脂肪细胞的来源脂肪细胞起源于脂肪组织中存在的问充质干细胞,与骨髓基质中存在的干细胞一样,该细胞因具有自我更新、活力持久及多向分化潜能等干细胞特征而被称为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 cells,ADSCs)。
Zuk等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出了一种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它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相似,称之为脂肪干细胞(ADSCs),平均每300ml脂肪组织可获得2×108~6×108个这样的细胞。
ADSCs 不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培养基中胎牛血清的来源有严格的要求,在加入任何批号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都能分化成脂肪细胞。
此外,骨髓问充质干细胞也可分化为脂肪细胞。
Mauney等将MSCs孵育在含有10%胎牛血清、lO%正常大鼠血清、10-%ol/L的地塞米松,5ug/ml胰岛素的a-MEM培养基中,2天后撤去地塞米松,继续9呼育5~7天后,MSCs分化成为脂肪细胞。
ADSCs和MSCs具有相同的表现型,对CD29、CD44、CD71、CD70、CD105/SH2和SH3为阳性反应,对CD31、CD34和CD45。
为阴性反应。
ADSCs有两个特征性表达分化抗原CD49d和CD。
∞,前者肯定存在而后者肯定没有,与MSCs情况相反。
2脂肪细胞分化过程及其形态变化能向脂肪细胞分化的ADSCs在激素、生物活性因子、寒冷等因素刺激下均能逐渐分化为单能干细胞,即脂肪母细胞,它保持着干细胞增殖活跃的特性。
脂肪母细胞再进一步分化为前脂肪细胞,也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脂肪细胞前体。
前脂肪细胞再经历细胞融合,接触抑制和克隆扩增等步骤启动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并在胰岛素、地塞米松等诱导剂作用下完成向成熟脂肪细胞的分化。
脂肪干细胞(ASCs)在急性肾损伤(AKI)动物模型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刘少鹏【摘要】近年来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损伤组织更新、再生和修复研究的重点.来源于脂肪组织的干细胞群较其他干细胞系有独特的优势.首先,脂肪组织分布广泛,容易获取,对患者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其次,干细胞群易于分离,增殖速度快,能够快速应用于治疗.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作为内科常见急症,发病率高,治疗手段相对较局限,治疗效果不理想,亟需新的治疗方法,其中细胞疗法被认为是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手段.本文就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SCs)在AKI动物模型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和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4(041)003【总页数】5页(P400-404)【关键词】脂肪干细胞(ASCs);急性肾损伤(AKI);间充质干细胞;保护;修复【作者】刘少鹏【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9.21964年,Rodbell[1]最先陈述了从大鼠脂肪组织中分离成熟的脂肪细胞和脂肪祖细胞的方法。
即将分离的大鼠脂肪组织捣碎,I型胶原酶37℃消化,离心后除去上清,得到含有脂肪祖细胞的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E)沉淀。
而后,Zuk等[2]证明来源于人脂肪组织的SVE中含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后被统一命名为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SCs)[3]。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内科常见急症,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差,亟需新的治疗方法。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治疗 AKI成为近年来细胞疗法的一个新方向[4]。
目前ASCs治疗AKI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ASCs的生物学特性、用于AKI治疗的作用及可能机制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