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辛弃疾
- 格式:ppt
- 大小:1022.00 KB
- 文档页数:23
《摸鱼儿》辛弃疾宋词赏析【原文】摸鱼儿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赏析】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暮春写的词。
辛弃疾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渡淮水投奔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
自己抗金杀敌收拾山河的志向也无法实现,只是作一些远离战事的闲职,这一次,又是被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任上调到荆湖南路继续当运副使。
转运使亦称漕司,是主要掌管一路财赋的官职,对辛弃疾来说,当然不能尽快施展他的才能和抱负。
何况如今是调往距离前线更远的湖南去,更加使他失望。
他知道朝廷实无北上雄心。
当同僚置酒为他饯行的时候,他写了这首词,抒发胸中的郁闷和感慨。
上片主要抒发作者惜春之情。
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说如今已是暮春天气,禁不起再有几番风雨,春便要真的去了。
“惜春长怕花开早”二句,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
“春且住”三句,对于正将离开的“春”作者深情地,对它呼喊:春啊,你且止步吧,听说芳草已经长满到天涯海角,遮断了你的归去之路!但是春不答话,依旧悄悄地溜走了。
“怨春不语”,无可奈何的怅惘作者无法留住春天,倒还是那檐下的蜘蛛,勤勤恳恳地,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网,去粘惹住那象征残春景象的杨柳飞花。
如此,在作者看来,似乎这殷勤的昆虫比自己更有收获,其情亦太可悯了。
下片一开始就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喻指自己的失意。
自“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一段文字,说明自古便有娥眉见妒的先例。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辛弃疾《摸鱼儿》原文及赏析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赏析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
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
然而,事与愿违。
不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
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
这一调转,并非奔赴他日夜向往的国防前线,而是照样去担任主管钱粮的小官。
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
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
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
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
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在读者心头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
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
本来,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现过有利于爱国抗金、恢复中原的大好形势,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败,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抗战派失意受压,结果抗金的大好时机白白丧失了。
这中间虽有几次北伐,结果均以签订屈膝投降的'和?quot;而告终。
北伐的失败,反过来又成为投降派贩卖妥协投降路线的口实。
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匆匆春又归去',就是这一形势的形象化写照,抗金复国的大好春天已经化为乌有了。
这是第一层。
但是,作者是怎样留恋着这大好春光呵!'惜春长怕花开早'。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赏析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宋代: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怕一作:恨)(无归路一作:迷归路)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句意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晚春时节,百花凋零,风雨常至,难免令人伤春。
词人对这一切更是敏感。
他牵挂着那美丽的春花,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他心绪不宁,为春的匆匆离去惋惜,却又无可奈何。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花是春天的象征。
花开得早,自然落得早,春就去得早。
词人对春天是这般珍惜,连花儿开早了都会感到遗憾,又怎能忍受落花无数呢。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花儿既然无法迟开晚放,那么就留住春天离去的脚步吧。
“春天啊,听说海角天涯并没有你的归处,你就留在这里吧!”情至深处,词人仿佛一个天真任性的孩子。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春天没有理会词人的挽留,她依旧悄然离去。
词人只能轻轻埋怨春的无言自去,只能四处寻找一些春的痕迹,给自己一丝慰藉。
他找了又找,最终发现,只有屋檐上的蛛网,沾满了飘飞的柳絮,还留有少许春色。
五彩缤纷的春过后,是绿意盎然的夏。
按说生性豪放的词人应该看到这一点。
然而,他深深地陷在春逝的伤感中,难以自拔。
这是因为触景伤情,落红无数的暗淡让情绪低落的他更加黯然伤神。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蛾眉”,形容女子眉如飞蛾触须,代指美人。
据《文选·长门赋序》,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先得宠幸,后来失宠被废,贬居长门宫。
陈氏听说司马相如的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百斤黄金,求得一篇《长门赋》。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注释、译文、赏析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一说“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一说“迷”)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⑴同官王正之:据楼钥《攻媿集》卷九十九《王正之墓志铭》,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转运判官,故称“同官”。
⑵消:经受⑶落红:落花⑷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⑸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
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⑹脉脉:绵长深厚貌。
⑺君:指善妒之人。
⑻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⑼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背景】淳熙六年(1179),辛弃疾南渡之后的第十七年,被朝廷支来支去的他再次由湖北转运副使改调湖南转运副使。
他的同事王正之在小山亭为他设宴饯行,他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句意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晚春时节,百花凋零,风雨常至,难免令人伤春。
词人对这一切更是敏感。
他牵挂着那美丽的春花,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他心绪不宁,为春的匆匆离去惋惜,却又无可奈何。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花是春天的象征。
花开得早,自然落得早,春就去得早。
词人对春天是这般珍惜,连花儿开早了都会感到遗憾,又怎能忍受落花无数呢。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花儿既然无法迟开晚放,那么就留住春天离去的脚步吧。
“春天啊,听说海角天涯并没有你的归处,你就留在这里吧!”情至深处,词人仿佛一个天真任性的孩子。
摸鱼儿(并序)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①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③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淳熙六年(1179),辛弃疾从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将从鄂州至潭州主持遭运。
小山亭在湖北转运使官署内。
同官王正之: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转运判官,故称同官。
①湖北漕:荆湖北路掌管钱粮的转运副使。
②长门事:长门,汉宫名,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以后的居所。
陈皇后幽居长门,以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为她写《长门赋》,以悟主上。
③玉环飞燕:杨玉环,唐玄宗的爱妃,后被赐死;赵飞燕,汉成帝的皇后,后自杀。
相关试题阅读附答案一:1、全词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结合原文简要赏析。
(5分)2、全词作者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原文简要赏析。
(6分)3.本词词风含蓄委婉,借景抒情是一方面,请简要分析。
(3分)4.本词词风含蓄委婉,用典是另一方面,请简要分析。
(3分)答案:1、拟人(比拟),用典,(各1分)共2分分析:将春拟人化,呼唤春不要离开,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1分)词人借对妒恨陈皇后的女子说,你们不要高兴得跳起舞来,须知玉环、飞燕也难免归于尘土,一切成空。
(1分)实际上,他是在申饬、诅咒那些打击陷害忠良的权贵奸小:你们休要得意忘形,你们难道不知道,玉环、飞燕那样的命运,最终也会降临到你们头上吗?(1分)2、上阕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
(2分)下阕对南宋国事衰微的感叹伤感,(2分)作者感慨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悲愤。
(2分)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3、上片写景,词人表现了伤春、惜春的情感,缠绵婉转,一唱三叹。
结尾几句,词人以蜘蛛吐丝结网来表达挽留残春的心情,委婉地抒发了词人惜春和伤春的情怀,写得曲折哀婉。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以及解析《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全文如下: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首词借伤春、闺怨抒发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对自身遭遇的愤懑。
上阕写残春景象,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下阙通过借用陈皇后和杨玉环的典故,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托物起兴,借古伤今,融身世之悲和家国之痛于一炉,沉郁顿挫,寄托遥深。
全词表层写的是美女伤春、蛾眉遭妒,实际上是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辛弃疾《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
②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
③朝又暮。
悄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
④风波平步。
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⑤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
⑥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
⑦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
⑧功名自误。
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⑨【注释】①观潮:指观赏钱塘江潮。
叶丞相:名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市)人,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此时任右丞相兼枢密使。
②“望飞来”二句:鸥鹭,喻潮水卷起的白色浪花。
须臾(yu鱼),一会儿,片刻。
鼙(pi皮)鼓,古代军用的一种大鼓。
③“截江”二句:将潮水喻为千军万马在交战。
组练,“组甲被练”的省写,指军队。
《左传·襄公三年》:“使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吴。
”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诗:“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鹍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稼轩语出此。
鏖(qo熬)战:激战。
貔(pi皮)一种似熊的猛兽。
诗文中常用貔虎喻士兵。
这里亦用以喻潮水。
④悄:直,浑。
吴儿:江浙一带弄潮的青少年。
⑤红旆(pei配):镶红边的旗帜。
蹙(cu促):踢。
⑥“人间儿戏千弩”:据《宋史·河渠志》载,五代吴越王钱镠曾在杭州候潮门外布置士兵用强弩数百射潮,想止住潮水,以便筑堤。
⑦白马素车:形容潮水缓缓退走的样子。
⑧“堪恨”二句:春秋时,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话,与越勾践讲和。
后又听信奸臣伯嚭(pi痞)的谗言,赐给伍子胥一把属镂剑,令其自杀。
传说子胥遇害后,冤魂不散,年年八月在钱塘江驱水作潮。
属镂,宝剑名。
⑨陶朱:指越大夫范蠡(li里)。
他帮越王勾践灭吴之后,弃官而去,带上西施,隐入五湖(太湖的别称)。
后来发了财,改名陶朱公。
舸(ge葛):大船。
【译文】举目望去,潮水从天边奔涌而出,好象鸥鹭密密飞来,把半个天空遮住。
顷刻之间,潮水轰响,如同擂动了震撼天地的战鼓。
摸鱼儿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更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
21.在《唐宋词欣赏》中评价此词”肝肠似火,色貌如花。
”在那一层婉约含蓄的外衣之内,让我们感受到诗人一颗热切滚烫的心在跳动。
你怎么理解夏承焘的评价?(4分)22.说说这首词的结构特点。
(3分)
21.(4分)词的上阕描写春天。
落红、芳草、飞絮,构成一幅幅惹人怜惜的暮春图。
(1分)词的下阕写了陈阿娇、杨玉环、赵飞燕,貌美如花、争宠夺爱的宫人。
(1分)作者以“色貌如花”的内容外表,来表达对南宋朝政昏暗、当权者北伐意志消沉、国事衰微的局面已难以挽回的内心怨愤,表现了他对南宋王朝“爱深恨亦深”的复杂心理。
(2分)22.(3分)以“惜春(或匆匆春又归去﹨春归﹨春去﹨留春”为主线。
上阕写春景;下阕写宫人,以景作结。
宋词《摸鱼儿雁丘词》加赏析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宋词《摸鱼儿雁丘词》加赏析,感谢您的阅读!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赏析这首词委婉曲折,一变辛词常见的豪放,反映出辛弃疾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来讲,含蓄的追求是一大特点。
作者忌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正面道出,而读者也当力弃作品的表象,而去深入体味。
这种艺术的形成大概与传统思想中的儒道影响不无关系。
儒家倡礼,主张以礼节制人的情志,否则,过激的言行便会扰乱社会秩序。
因此在表达的方式上,反对露己直言,反映到文学创作中,就提出了温柔敦厚的标准。
道家倡无为,主张摆脱一切束缚、包括语言文字。
只要体道自然,则天下大治。
因此在表达方式上,有无言之教一条,否定言语的交流功能。
而它反映在文学上,就产生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审美。
我们看到,尽管儒道两家思想各异,但有趣的是,它们却殊途同归,促进了古典诗词含蓄美的艺术追求。
意在言外、玩味不已。
辛弃疾此篇《摸鱼儿》是很有代表性的一首,值得一读。
它表面看来,是作者在伤春吊古,但实际上是作者将自己的忧国之情隐藏在春残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写之中。
笔法前片全用比兴,后片化用典故。
比兴之法可以暗喻象征,化用典故可以借古讽今。
委屈读来,意思层层深入,摧人泪下。
摸鱼儿-辛弃疾《摸鱼儿》【各位读友,本文仅供参考,望各位读者知悉,如若喜欢或者需要本文,可点击下载下载本文,谢谢!】祝人家工作顺利】【年代】:宋【作者】:辛弃疾一一《摸鱼儿》【内容】: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摸鱼儿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作者】辛弃疾,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
岀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摸鱼儿任职期间,米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韩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注释】:原题: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淳熙已亥:宋孝宗淳熙六年。
漕:转运使的简称。
见说道:听说。
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喻小人误国。
长门:汉代宫名。
汉武帝之陈皇后,失宠住在长门宫。
曾送黄金百斤给司马相如,请他代写一篇赋送给汉武帝,陈皇后因而重新得宠。
[原创]辛弃疾《摸鱼儿》译
辛弃疾《摸鱼儿》译诗: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
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
还能经得起几回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春天就这样匆匆归去了。
惜春长怕花开早,爱惜春光,常怕花儿开得太早,何况落红无数。
没想到,现在已是落花片片。
春且住。
春天啊,且停下你那柔媚的脚步,见说道、你没看见,铺满天涯的芳草,
天涯芳草无归路。
已经截断了你的归路。
怨春不语。
可恨的是,春天她不理不睬。
算只有殷勤,只有画檐下的蛛网,
画檐蛛网,在殷勤地、整日地挽留着飞絮。
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在幽居的长门,阿娇等着情郎,
准拟佳期又误。
如梦的佳期总是一误再误。
蛾眉曾有人妒。
天生的丽质哟总爱遭人忌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纵然我千金买得相如辞赋,
脉脉此情谁诉。
可这内心的幽怨向谁倾诉?
君莫舞。
得宠的人们,莫要原形毕露,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你没见赵飞燕、杨玉环已化作尘土。
闲愁最苦。
哎,被人冷落的日子总是最苦。
休去倚危楼,不要去倚靠高高的栏杆,
斜阳正在,这时候,一抹斜阳正照在
烟柳断肠处。
柔肠寸断的烟柳深处。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赏析.tx t21春暖花会开!如果你曾经历过冬天,那么你就会有春色!如果你有着信念,那么春天一定会遥远;如果你正在付出,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拥有花开满圆。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赏析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辛弃疾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赏析一】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暮春写的词。
辛弃疾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渡淮水投奔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
自己抗金杀敌收拾山河的志向也无法实现,只是作一些远离战事的闲职,这一次,又是被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任上调到荆湖南路继续当运副使。
转运使亦称漕司,是主要掌管一路财赋的官职,对辛弃疾来说,当然不能尽快施展他的才能和抱负。
何况如今是调往距离前线更远的湖南去,更加使他失望。
他知道朝廷实无北上雄心。
当同僚置酒为他饯行的时候,他写了这首词,抒发胸中的郁闷和感慨。
上片主要抒发作者惜春之情。
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说如今已是暮春天气,禁不起再有几番风雨,春便要真的去了。
“惜春长怕花开早”二句,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
辛弃疾《摸鱼儿》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摸鱼儿宋辛弃疾淳熙己亥 [1] ,自湖北漕移湖南 [2] ,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 [3] ,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 [4] ?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 [5] ,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6] 。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7] 。
长门事 [8] ,准拟佳期又误 [9] 。
蛾眉曾有人妒 [10] 。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11] ?君莫舞 [12] 。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13] 。
闲愁最苦 [14] 。
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15] 。
注释:[1]淳熙己亥: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
[2]自湖北漕移湖南:由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转运副使。
时辛弃疾四十岁。
漕,漕司,宋代称转运使为漕司,管钱粮的官。
[3]“同官”句:同官,同事。
王正之,名特起,是辛弃疾的老朋友。
小山亭,又名乖崖堂,在转运使东衙内。
[4]消:经得起。
[5]长怕花开早:花早开就会早谢,所以说怕见。
长怕,老是怕。
[6]“天涯”句:芳草铺到天边,使春迷了归路。
也就是说,春光已到尽头,它是一径地去了。
[7]“算只有”三句:算来只有屋檐上的蛛网,殷勤地整日黏住飞絮,想把春光留住似的。
[8]长门事:汉武帝陈皇后失宠,退居长门宫。
后来长门就成为失宠的后妃的专用名词。
[9]“准拟”句:谓陈皇后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献给汉武帝,希望动之以情,重得宠幸。
结果这个希望落空了,所以说又误。
准拟,拟准,约定之意。
佳期,情人相会的日子。
[10]“蛾眉”句:《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蚕蛾触须,细长而曲,似美人眉毛,遂成美人的代称。
[11]脉脉:情思含蓄的意思。
[12]君:指善妒的人。
舞:这里用来表示得意。
[13]玉环:杨贵妃的小名。
安禄山之乱,唐玄宗携之奔蜀,中途发生兵变,玉环被缢死于马嵬坡。
飞燕:赵飞燕,汉成帝的皇后,后来被废,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