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摸鱼儿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摸鱼儿》辛弃疾宋词赏析【原文】摸鱼儿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赏析】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暮春写的词。
辛弃疾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渡淮水投奔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
自己抗金杀敌收拾山河的志向也无法实现,只是作一些远离战事的闲职,这一次,又是被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任上调到荆湖南路继续当运副使。
转运使亦称漕司,是主要掌管一路财赋的官职,对辛弃疾来说,当然不能尽快施展他的才能和抱负。
何况如今是调往距离前线更远的湖南去,更加使他失望。
他知道朝廷实无北上雄心。
当同僚置酒为他饯行的时候,他写了这首词,抒发胸中的郁闷和感慨。
上片主要抒发作者惜春之情。
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说如今已是暮春天气,禁不起再有几番风雨,春便要真的去了。
“惜春长怕花开早”二句,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
“春且住”三句,对于正将离开的“春”作者深情地,对它呼喊:春啊,你且止步吧,听说芳草已经长满到天涯海角,遮断了你的归去之路!但是春不答话,依旧悄悄地溜走了。
“怨春不语”,无可奈何的怅惘作者无法留住春天,倒还是那檐下的蜘蛛,勤勤恳恳地,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网,去粘惹住那象征残春景象的杨柳飞花。
如此,在作者看来,似乎这殷勤的昆虫比自己更有收获,其情亦太可悯了。
下片一开始就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喻指自己的失意。
自“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一段文字,说明自古便有娥眉见妒的先例。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赏析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宋代: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怕一作:恨)(无归路一作:迷归路)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句意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晚春时节,百花凋零,风雨常至,难免令人伤春。
词人对这一切更是敏感。
他牵挂着那美丽的春花,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他心绪不宁,为春的匆匆离去惋惜,却又无可奈何。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花是春天的象征。
花开得早,自然落得早,春就去得早。
词人对春天是这般珍惜,连花儿开早了都会感到遗憾,又怎能忍受落花无数呢。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花儿既然无法迟开晚放,那么就留住春天离去的脚步吧。
“春天啊,听说海角天涯并没有你的归处,你就留在这里吧!”情至深处,词人仿佛一个天真任性的孩子。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春天没有理会词人的挽留,她依旧悄然离去。
词人只能轻轻埋怨春的无言自去,只能四处寻找一些春的痕迹,给自己一丝慰藉。
他找了又找,最终发现,只有屋檐上的蛛网,沾满了飘飞的柳絮,还留有少许春色。
五彩缤纷的春过后,是绿意盎然的夏。
按说生性豪放的词人应该看到这一点。
然而,他深深地陷在春逝的伤感中,难以自拔。
这是因为触景伤情,落红无数的暗淡让情绪低落的他更加黯然伤神。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蛾眉”,形容女子眉如飞蛾触须,代指美人。
据《文选·长门赋序》,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先得宠幸,后来失宠被废,贬居长门宫。
陈氏听说司马相如的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百斤黄金,求得一篇《长门赋》。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注释、译文、赏析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一说“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一说“迷”)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⑴同官王正之:据楼钥《攻媿集》卷九十九《王正之墓志铭》,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转运判官,故称“同官”。
⑵消:经受⑶落红:落花⑷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⑸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
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⑹脉脉:绵长深厚貌。
⑺君:指善妒之人。
⑻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⑼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背景】淳熙六年(1179),辛弃疾南渡之后的第十七年,被朝廷支来支去的他再次由湖北转运副使改调湖南转运副使。
他的同事王正之在小山亭为他设宴饯行,他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句意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晚春时节,百花凋零,风雨常至,难免令人伤春。
词人对这一切更是敏感。
他牵挂着那美丽的春花,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他心绪不宁,为春的匆匆离去惋惜,却又无可奈何。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花是春天的象征。
花开得早,自然落得早,春就去得早。
词人对春天是这般珍惜,连花儿开早了都会感到遗憾,又怎能忍受落花无数呢。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花儿既然无法迟开晚放,那么就留住春天离去的脚步吧。
“春天啊,听说海角天涯并没有你的归处,你就留在这里吧!”情至深处,词人仿佛一个天真任性的孩子。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宋代]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怕一作:恨)(无归路一作:迷归路)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标签婉约、宋词三百首、惜春、爱国、苦闷、壮志译文还经得起几回风雨,春天又将匆匆归去。
爱惜春天我常怕花开得过早,何况此时已落红无数。
春天啊,请暂且留步,难道没听说,连天的芳草已阻断你的归路?真让人恨啊春天就这样默默无语,看来殷勤多情的,只有雕梁画栋间的蛛网,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飞絮。
长门宫阿娇盼望重被召幸,约定了佳期却一再延误。
都只因太美丽有人嫉妒。
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又向谁去倾诉?奉劝你们不要得意忘形,难道你们没看见,红极一时的玉环、飞燕都化作了尘土。
闲愁折磨人最苦。
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一轮就要沉落的夕阳正在那,令人断肠的烟柳迷蒙之处。
注释漕:漕司的简称,指转运使。
同官王正之:作者调离湖北转运副使后,由王正之接任原来职务,故称“同官”。
王正之:名正己,是作者旧交。
消:经受。
怕:一作“恨”。
落红:落花。
无:一作“迷”。
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
脉脉:绵长深厚。
君:指善妒之人。
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赏析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
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
然而,事与愿违。
不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
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是一首忧时感世之作。
上片描写抒情主人公对春光的无限留恋和珍惜之情;下片以比喻手法反映全词情调婉转凄恻,柔中寓刚。
词中表层写的是美女伤春、蛾眉遭妒,实际上是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全词托物起兴,借古伤今,融身世之悲和家国之痛于一炉,沉郁顿挫,寄托遥深。
作品原文:摸鱼儿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⑴摸鱼儿:词牌名。
一名“摸鱼子”,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等。
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宋词以晁补之《琴趣外篇》所收为最早。
双片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
双结倒数第三句第一字皆领格,宜用去声。
⑵淳熙己亥:淳熙是宋孝宗的年号,己亥是干支之一。
淳熙己亥对应公元1179年。
⑶漕:漕司的简称,指转运使。
⑷同官王正之:作者调离湖北转运副使后,由王正之接任原来职务,故称“同官”。
王正之:名正己,是作者旧交。
⑸消:经受。
⑹怕:一作“恨”。
⑺落红:落花。
⑻无:一作“迷”。
⑼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⑽画檐:有画饰的屋檐。
⑾飞絮:飘飞的柳絮。
⑿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
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⒀蛾眉: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
⒁相如赋:即司马相如的《长门赋》。
摸鱼儿辛弃疾赏析
《摸鱼儿》是宋代文学巨匠辛弃疾所作的一首短篇词。
其内容描述了主人公一个人在江边摸鱼,边吟咏江南美景的情景。
作词人通过这样一种极其简单的生活场景,描绘出了江南的水乡风光和人们的闲适生活态度。
同时也表达了自身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词中用了不少婉转柔美的意境,形容了江边荷花池塘、彩蝶芳草等美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诗情画意的江南山水中。
句式简洁明快,却又别具特色,选择了“摸鱼”这样一种富有趣味性、生活化普通动作,来表达作者的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之,辛弃疾所作的这首《摸鱼儿》是一首四平八稳、意境优美的词作,展现了江南水乡的韵味和生活的丰富多彩。
它诠释了作者内心深处对自然、生活、美好的追求和渴望。
辛弃疾《摸鱼儿》原文、注释及解析〔注释〕摸鱼儿[宋] 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②,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③。
春且住。
见说道④、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⑤。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⑥。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⑦?君莫舞⑧。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⑨!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⑩,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①本篇选自辛弃疾《稼轩词》。
宋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辛弃疾由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转运副使,同僚王正之为其饯行,作者写下此词。
②消,禁受得住,消受。
③落红,落花。
④见说道,听说。
⑤怨春不语,埋怨春天没有答理。
言外指春天自管逝去。
⑥算,料想。
殷勤,其主语是蛛网,不是蜘蛛。
画檐,饰有彩绘的屋檐。
惹,牵,挂。
⑦长门事,托名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序》,说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居长门宫。
她以黄金百斤赠司马相如,托其“为文以悟主上(汉武帝),陈皇后复得幸(得宠)”。
但史书所载,陈皇后并未再得宠幸。
长门,汉代宫名。
准拟,准定,表示肯定语气的副词。
佳期,指陈皇后复得汉武帝宠幸而相会的好日子。
蛾眉,原指女子长而美的眉毛,这里借指美人,指陈皇后。
脉(mo墨)脉,形容含情深沉未露而又有欲吐之意。
⑧舞,双关语,既指舞蹈,又指得意的样子。
⑨玉环,杨贵妃小名,唐玄宗的宠妃。
安禄山乱起,唐玄宗逃蜀途经马嵬坡时,因军士逼迫,她被赐死。
赵飞燕,汉成帝宠幸的皇后,后被废为庶人,自杀。
此两人都善舞,又以妒忌著称,暗暗呼应上文的“有人妒”、“君莫舞”。
⑩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解析〕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也就是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暮春所作的词。
作者自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渡淮水归南宋,十七年中他抗击金军、恢复中原失地的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
朝廷不把他放在抗战前线的重要位置上,只是任命他作闲职官员和地方官吏。
《摸鱼儿》赏析对西风、鬓摇烟碧,参差前事流水。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君不见、周郎年少,正雄姿历服,长挥鞭。
君不见、花开陌上桑,雉媒山外,玉树后庭花。
伤春暮。
顿觉良工心苦。
一尊还酹江月。
人闲易失欢游地,多雨仍寒花隔。
千万莫、听取子规声。
不如归去,更往扁舟雾。
在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正要北伐之际,东线出击不利,西线也有停顿。
韩侂胄听了乐观派人士的非专业的意见,仓促决定出兵,并把出师时间正式确定下来。
这样草率从事,实难取胜。
于是辛弃疾前往京师为行前奏对。
他指出:“兵者凶器,战者危事”,“愿勿以岁月的亟更,而轻易用之”。
这时他已55岁,而北伐之举未成,故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之句。
他把恢复工作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要使四海骚然一清寰宇,惟宗庙社稷之计。
”这是不能不写的《摸鱼儿》的创作背景。
《摸鱼儿》词中借送别的机会,倾吐自己满腹的忧国深情,在激励战士与朋友的基础上,激动师道中所写并非空泛之词,而是作者为国立功的实际行动。
“长门事”,用汉武帝陈皇后因遭谗毁而幽居于长门宫之事,只是辛词中顺手拈来,作为典故使用而已。
辛弃疾在《菩萨蛮·赏心亭为叶丞相赋》的《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词中写道:“君不见、淮阳佳少年,既已提携锦瑟醉瑶尊。
”指的便是陈皇后千万莫伤春,千万莫听子规啼唱《不如归去》,早谋良图以报君恩!这里表面看来好象与上文无关,实际上是欲合故纵之笔法。
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而不收住,后面则用“良工苦心”紧接上文而收住全篇。
全词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的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艺术上则揉合了辛词的豪放和稼轩词的婉约风格。
在这首词中提到了“廉颇”,运用了两个典故;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作者很有特色把比较抽象的国家大事的感慨用形象的手法表达出来给人强烈的感染和感受如“君不见”这三句写周瑜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正挥师北伐西征为国立功反观我却是老而又老一无所成可悲可叹啊!“君不见”三句写到“花开陌上桑”、“雉媒山外,玉树后庭花”表面是写人民对南朝陈后主的责问和鞭挞实际上是作者对宋孝宗重蹈陈后主覆辙的讽刺和责问使人闻之发人深省。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的意思及赏析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的意思及赏析摸鱼儿·更能消(节选)辛弃疾更能消①,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风絮。
①更能消:哪里能承受得起。
哪里受得了几次风雨,春天就这样急匆匆过去了。
因为一爱一惜春天,连花儿开早了都会担忧它早早地凋谢,何况看到满地落花的残春景象。
我劝春一光说:你暂且留下吧,到处是芳草,遮住了你的归路,你还能去哪里?可恨无情的春天不回答,只是默默地归去。
唉,我看只有屋檐下的蜘蛛还在徒劳地献殷勤,整天吐丝结网粘住柳絮,以为可以保留一点春的痕迹。
【愠怒之美】但看这首词的上阕,可以说它是一首绝好的怨春作品。
辛弃疾说春天的时候,似乎带着一点可一爱一的愠怒,先是怜惜川田遭受了几番风雨,然后说自己向来心软,“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言下之意,他是不忍心看到春天这副模样的。
说完又略带商量的口吻说,春天你没有去路了,芳草都长满了。
只可惜,这个春姑一娘一还是无情地径自走了。
留下他伤心不说,还心灰意冷地笑蜘蛛多情:“别忙活了,粘那些柳絮做什么,春天都走了。
”这种含一着浓情的愠怒,让人读完莞尔。
【赏析】我们常用“何况”来增强句子的气势,辛弃疾说自己“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可以想见,看到落花时,他心里多么痛惜那些风雨过后早凋的花朵。
在运用这样的句子时,要注意前后两句的逻辑顺畅,不能前面说春天,后面说秋天;前面说喜欢,后面说厌恶。
讲的不仅要是同一件事情,还要有层层递进的关系。
【启示】辛弃疾的词常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很少有惜春闺怨之作。
这一首《摸鱼儿》篇幅较大,因此我们只选取上阕欣赏其中说春天的部分。
下阕所说的,正是他个人对当时政权的不满。
写这首词时,正是淳熙六年春,辛弃疾40岁。
在漫长的17年等待中,他以为能实现扶危救亡的壮志,然而事与愿违,他被两度调动远离京都。
辛弃疾《摸鱼儿》原文及赏析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赏析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
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然而,事与愿违。
不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
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这一调转,并非奔赴他日夜向往的国防前线,而是照样去担任主管钱粮的小官。
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
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
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
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在读者心头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
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
本来,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现过有利于爱国抗金、恢复中原的大好形势,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败,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抗战派失意受压,结果抗金的大好时机白白丧失了。
这中间虽有几次北伐,结果均以签订屈膝投降的’和?quot;而告终。
北伐的失败,反过来又成为投降派贩卖妥协投降路线的口实.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匆匆春又归去',就是这一形势的形象化写照,抗金复国的大好春天已经化为乌有了。
这是第一层。
但是,作者是怎样留恋着这大好春光呵!’惜春长怕花开早’。
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何况落红无数!’这两句一起一落,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辛弃疾《摸鱼儿》诗文赏析要点解读一、诗文结构上片:1.概括上片的内容是什么?惜春2.“春”、“衰败景象”、“春光流逝”分别象征”象征什么?抗金时机稍纵即逝南宋政权衰败景象象征风雨飘摇的国势3.上片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借物起兴4.上片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暗喻、象征上片以“春去”为喻,一番春意阑珊的描写,借喻朝政昏暗,国事日非的局面已难挽回。
惜春又怨春的复杂感情,正表现他对南宋王朝“爱深恨亦深”的矛盾心理。
词人对偏安一隅的南宋一再贻误收复中原的大好时机表示婉惜,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感慨。
1.下片是写古人还是当时的人?古人4.下片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化用典故下片:2.主要用了哪个典故?陈皇后失宠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5.用典的目的是什么?借古讽今下片写自身遭遇。
从古代后妃失宠被废的故事写起,以娥眉遭妒表现他对自身遭遇的不平和权奸当道的痛心。
最后以伤春结束。
二、情感内容这首词,上片写春意阑珊,下片写美人迟暮。
作者以“春”作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总线。
上片以写眼前的景物为主,下片则是写古代的历史事实。
而下片的结句以景语作为总结,含有不尽的韵味。
一方面刻画出暮春景色特点;另一方面,从暮色苍茫中的景象,旨在点出南宋朝廷国势衰微、前途黯淡的趋势。
可见这首词流露出的对国事、对朝廷的担忧怨望之情是很强烈的。
三、艺术特色(1)辛弃疾所抒发的感情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和作者个人的身世遭际紧密相关,赋予了婉约词以崭新的内涵。
(2)运用比兴、象征等隐晦曲折、委婉含蓄的手法抒情手法上《摸鱼儿》以婉约含蓄见长,通篇采用比兴,不直抒己见,而是因物起兴,借景抒情,托儿女之情,写君臣之事。
拟人化的手法和典故运用恰到好处。
风格上缠绵曲折,沉郁顿挫。
在芬芳悱恻之中,露磊落不平之气。
其手法较近婉约,与其它豪放词篇迥然有别,可谓柔中有刚。
“肝肠似火,色貌如花”。
摸鱼儿辛弃疾原文及翻译【原文】《摸鱼儿》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①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②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③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④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⑤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⑥【注释】①淳熙己亥:即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该年作者由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转运副使。
漕:漕司;宋代称转运使为漕司,省称漕。
王正之,名特起,是作者的同僚和朋友。
小山,亭名,在鄂州(今湖北武汉市)湖北转运使衙门内。
②消:禁受。
③算:看来。
惹:沾住。
④“长门事”五句,典出《文选·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
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皇后复得幸”。
“蛾眉”句:语出屈原《离骚》:“众女嫉予之蛾眉兮,谣诼谓予以善淫”。
蛾眉代指美女。
⑤玉环:唐玄宗的宠妃杨贵妃的小名。
飞燕:指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她体轻,能为掌上舞,专宠十余年,后被废为平民,自杀。
⑥危栏:高楼的栏干。
断肠:指极度伤心。
【译文】禁得住几番风风雨雨?美好的春天又匆匆忙忙地归去。
我舍不得春天,常怕花开得早,春天就会早早与人分离;何况现在红花已落得满地,使人更加倍把残春珍惜。
春天啊,你还是别走吧,听说芳草已经铺到了天际,你的归路都被堵塞了——恼恨春天竟话也不答我一句!看来只有这屋檐下的蜘蛛网多情,它象是挽留春天,整天沾惹飞絮。
当年汉武帝的陈皇后在长门宫等待恩遇,却不料一再误了预想的佳期,她生成了一副美丽动人的相貌,因此引起别人万分妒忌。
即使用千金买到司马相如的大赋,满怀愁闷又到哪里去寻求安慰?人们啊,你们休要手舞足蹈得意忘形,你们不见那善舞的杨玉环赵飞燕都化了尘泥!满怀的愁绪最叫人苦恼,我不能再上高楼去把栏干凭倚。
《摸鱼儿》辛弃疾词全文注释及赏析《摸鱼儿》辛弃疾词全文注释及赏析摸鱼儿,词牌名,又名“摸鱼子”“买陂塘”“双蕖怨”“迈陂塘”“山鬼谣”等。
以北宋晁补之词《摸鱼儿·东皋寓居》为正体,双调一百十六字,前段十句六仄韵,后段十一句七仄韵。
另有双调一百十四字、一百十七字等变体。
代表作有南宋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等。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摸鱼儿》辛弃疾词全文注释及赏析相关内容。
摸鱼儿①辛弃疾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③。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①摸鱼儿:来自唐教坊曲《摸鱼子》,应是民间捕鱼时所歌。
②长门事:司马相如《长门赋序》中写陈皇后失宠后,用百金为酬让相如作文以悟主上而终得宠。
此事与史实有出入。
③“蛾眉”:喻美好的才情。
[赏析]这首词先写惜春的情绪,后又用美人遭嫉而失意的典故,抒发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受小人阻挠的抑郁。
“更能消”句,为下面“惜春”作好铺垫。
“春且住”喝住,“怨春不语”,将“怨春”意表述得极富层次感。
下阕开头“长门事”承“怨春”而咏宫怨。
“君莫舞”以下用宠姬失幸,死无葬身之地的史实,警告朝廷奸佞。
“闲愁最苦”北上恢复之望遥远。
“斜阳”句则叹惋南宋朝廷国事将危。
通篇采用比兴象征和以古喻今的艺术手法,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昭示出词人复杂的心理活动,回肠荡气、沉郁顿挫。
扩展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
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
辛弃疾《摸鱼儿》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摸鱼儿》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①。
更能消,几番风雨②,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③!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④,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⑤。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⑥!闲愁最苦⑦。
休去倚危栏⑧,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①淳熙己亥:指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
漕:本指水路运输,这里指漕司,即转运使,负责粮饷的官员。
移:转职。
②更能消:还禁得起。
消,经受。
③落红:落花。
④“长门事”五句:汉武帝的陈皇后因妒而失宠,退居长门宫,愁苦悲思。
闻司马相如之名,于是用千金求相如为文感悟武帝,后来陈皇后又得到宠幸。
⑤君莫舞:指斥善嫉妒者不要得意忘形。
⑥玉环:唐玄宗宠妃杨氏的小名。
飞燕:即赵飞燕,汉成帝的宠妃。
⑦闲愁:精神上的苦恼。
⑧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译文:还经得起几回风雨,春天又将匆匆归去。
爱惜春天我常怕花开得过早,何况此时已落红无数。
春天啊,请暂且留步,难道没听说,连天的芳草已阻断你的归路?真让人恨啊春天就这样默默无语,看来殷勤多情的,只有雕梁画栋间的蛛网,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飞絮。
长门宫阿娇盼望重被召幸,约定了佳期却一再延误。
都只因太美丽有人嫉妒。
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深情又向谁去倾诉?奉劝你们不要得意忘形,难道你们没看见,红极一时的玉环、飞燕都化作了尘土。
闲愁折磨人最苦。
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一轮就要沉落的夕阳正在那,令人断肠的烟柳迷蒙之处。
赏析:这首词通过描写饯别时所见暮春景物,联系词人自身遭排挤受压抑的内心痛苦,表现了词人对昏庸腐朽的南宋朝廷的不满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这首词的特色之一是采用多种艺术技巧与手法。
比如,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然现象人格化,感情化。
像蛛网留春、春不语、春归去等。
又如作者继承了《离骚》“香草美人”为比喻的传统技巧,塑造了一个被嫉妒被排挤的女性形象——陈阿娇。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赏析.tx t21春暖花会开!如果你曾经历过冬天,那么你就会有春色!如果你有着信念,那么春天一定会遥远;如果你正在付出,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拥有花开满圆。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赏析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辛弃疾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赏析一】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暮春写的词。
辛弃疾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渡淮水投奔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
自己抗金杀敌收拾山河的志向也无法实现,只是作一些远离战事的闲职,这一次,又是被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任上调到荆湖南路继续当运副使。
转运使亦称漕司,是主要掌管一路财赋的官职,对辛弃疾来说,当然不能尽快施展他的才能和抱负。
何况如今是调往距离前线更远的湖南去,更加使他失望。
他知道朝廷实无北上雄心。
当同僚置酒为他饯行的时候,他写了这首词,抒发胸中的郁闷和感慨。
上片主要抒发作者惜春之情。
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说如今已是暮春天气,禁不起再有几番风雨,春便要真的去了。
“惜春长怕花开早”二句,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
辛弃疾《摸鱼儿》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摸鱼儿宋辛弃疾淳熙己亥 [1] ,自湖北漕移湖南 [2] ,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 [3] ,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 [4] ?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 [5] ,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6] 。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7] 。
长门事 [8] ,准拟佳期又误 [9] 。
蛾眉曾有人妒 [10] 。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11] ?君莫舞 [12] 。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13] 。
闲愁最苦 [14] 。
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15] 。
注释:[1]淳熙己亥: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
[2]自湖北漕移湖南:由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转运副使。
时辛弃疾四十岁。
漕,漕司,宋代称转运使为漕司,管钱粮的官。
[3]“同官”句:同官,同事。
王正之,名特起,是辛弃疾的老朋友。
小山亭,又名乖崖堂,在转运使东衙内。
[4]消:经得起。
[5]长怕花开早:花早开就会早谢,所以说怕见。
长怕,老是怕。
[6]“天涯”句:芳草铺到天边,使春迷了归路。
也就是说,春光已到尽头,它是一径地去了。
[7]“算只有”三句:算来只有屋檐上的蛛网,殷勤地整日黏住飞絮,想把春光留住似的。
[8]长门事:汉武帝陈皇后失宠,退居长门宫。
后来长门就成为失宠的后妃的专用名词。
[9]“准拟”句:谓陈皇后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献给汉武帝,希望动之以情,重得宠幸。
结果这个希望落空了,所以说又误。
准拟,拟准,约定之意。
佳期,情人相会的日子。
[10]“蛾眉”句:《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蚕蛾触须,细长而曲,似美人眉毛,遂成美人的代称。
[11]脉脉:情思含蓄的意思。
[12]君:指善妒的人。
舞:这里用来表示得意。
[13]玉环:杨贵妃的小名。
安禄山之乱,唐玄宗携之奔蜀,中途发生兵变,玉环被缢死于马嵬坡。
飞燕:赵飞燕,汉成帝的皇后,后来被废,自杀。
辛弃疾摸鱼儿
要求:1背诵 2领会作品的主旨 3 理解作品的象征手法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出生于金人统治下的历城(今山东济南),22岁时曾组织过一支起义的队伍抗击金统治者,后投归南宋政权,但不被信任,这首词抒发的是词人投归南宋政权之后,在权奸排挤、压迫下的悲愤伤感的心情。
和对国事微弱的哀愁与忧虑。
上片用暮春风雨、落红飞絮,象征南宋局势的危迫,表达自己壮志未酬和行将半老的悲切。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深沉而感伤的艺术境界:春已迟暮,再也经受不起多少风雨的摧残了。
晚春残景,象征着作者个人功业不就,流年匆匆消失的难堪处境,同时也是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南宋政权的形象写照。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爱惜春花却又常常担忧园林中的百花开得太早,何况眼前已是落红遍地,春残花谢!这种深厚的惜春感情,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难言的忧虑和苦闷,象征着作者心中抗金复国希望的破灭,也流露出对南宋政权的失望。
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
听说天尽头也长满了芳草,春将没有归路(希望春天找不到归路而长住人间),这里也含有劝谏南宋君王回心转意,停止投降卖国政策,切莫执迷不悟之意。
怨春不语,怨恨春天不理睬我,仍然匆匆地走掉了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看来只有屋檐下的蜘蛛网在徒劳的粘惹飞絮,在挽留春光了!影射南宋残败的政局,只有几处蛛网,粘惹飞絮,表示春意未尽,尚有一息生气,但终究是经不起几番风雨吹打的晚春时节,苟安江左的局面,不会维持多久了。
词人对南宋君臣表示了曲折婉转的怨恨和对国家的危亡表示了深切的忧虑。
—紧紧抓住春光的去留,不予放手,逐层深入,描写了怜春、惜春、留春、怨春,托物寄兴,语言蕴藉。
下片通过典故,隐喻作者被压抑的苦闷,和对朝廷执政者的不满和警告。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被废居长门宫,愁闷悲思,用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作赋解闷消愁;司马相如的文章
使汉武帝感悟,于是陈皇后重新得宠。
这里借题发挥,说陈皇后本可重新得宠,因有人嫉妒进谗,使原来约好的佳期又耽误了;纵使她用千金买得了相如赋,脉脉柔情又能向谁去诉说?暗喻忠良之士遭到谗害,不被理解信用,虽有思君爱国之心,却无处倾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唐玄宗宠妃杨贵妃小名,后被玄宗赐死。
飞燕汉成帝宠后赵飞燕,后失宠废为庶人,自杀。
皆尘土!以玉环、飞燕死于非命,警告当时的权贵奸小不要猖狂得意,正如玉环飞燕,即使得宠也不会长久。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夕阳正斜照在令人断肠的烟柳深处。
以日落西山的暗淡景色喻南宋摇摇欲坠的衰弱国势,表面上是作者为春暮、日暮而断肠,实际上是在为国事而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