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超重肥胖的聚集性研究与干预
- 格式:pdf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42
儿童肥胖的研究与干预肥胖问题逐渐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而儿童肥胖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儿童肥胖问题逐渐加剧,并对他们的健康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找到有效的干预措施,许多研究机构开始深入探讨儿童肥胖的原因,并试图运用有效的干预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研究者们发现,儿童肥胖与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
家庭的食物选择及生活习惯直接影响到儿童的饮食结构与运动状况。
具体而言,研究表明,家庭中存在高糖、高盐和高脂肪的食物会增加孩子发生肥胖的风险。
此外,没有规律的饮食与缺乏锻炼也是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专家们建议家长在日常饮食中提供均衡的营养,限制高糖、高盐和高脂肪的食物摄入,并且要鼓励孩子参与运动,增加体力活动。
其次,教育干预被认为是儿童肥胖干预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儿童的饮食观念和健康意识进行教育,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许多学校和社区已经开始将儿童肥胖干预纳入教育课程中。
例如,在课堂上教授儿童关于饮食均衡和运动健康的知识,并组织相关的体育活动,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社区还举办定期的健康讲座和运动比赛,让孩子们了解到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多么重要。
通过这些教育干预措施,儿童会更好地掌握正确的饮食和运动知识,从而主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另外,研究者们还一直在寻找其他的干预方式,以解决儿童肥胖问题。
其中之一是儿童肥胖的药物干预。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药物可以帮助抑制食欲或减少食物的吸收,从而降低体重。
然而,由于儿童生长发育阶段特殊,药物干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
因此,在使用药物干预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到其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
最后,儿童肥胖的研究与干预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与支持。
政府、学校、家长和社区等各个方面都要合作起来,共同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政府应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监管,禁止和限制对儿童不利的食品广告,并推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儿童健康。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增加体育课程和运动设施的投入。
121当代体育小学生超重肥胖成因及运动干预措施探究杨朝刚1 左小凤2社会虽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忽略了孩子们的身体健康问题,近些年来我国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出现了超重肥胖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利用科学的方式去帮助小学生解决超重肥胖问题,目前膳食合理控制配合一定的运动是最为科学有效的减肥方式,那么如何让小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运动和锻炼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1 小学生超重肥胖的成因1.1遗传原因造成的肥胖肥胖有着很强的遗传倾向,肥胖儿童的父母多数肥胖。
相关的调查显示,如果父母双方都肥胖,儿童肥胖几率达到了80%,如果父母一方较为肥胖,儿童肥胖几率为40%。
除了遗传因素之外,儿童出生时的体重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
1.2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肥胖相关的调查显示,如果小学生具备了良好的饮食习惯,那么身心能够得到的健康发展,饮食习惯不好则可能容易导致肥胖。
不良饮食习惯包括了饮食速度快、饮食量过大等等,都可能会造成小学生的超重肥胖。
1.3环境原因造成的肥胖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工具的应用,人们的体力劳动强度也逐渐减少,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出现了肥胖的情况。
对于小学生来说也同样如此,上学放学都是车接车送,再加上学生们喜欢高热量的食品,最终导致了超重肥胖问题的出现。
1.4运动量不足造成的肥胖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体健康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就是身体素质。
随着学习压力增大,小学生的运动量下降,使得热量无法得到消耗,最终导致脂肪的堆积。
1.5心理原因造成的肥胖通过调查显示,学习和精神压力也是导致学生出现超重肥胖的重要原因,他们的焦虑、紧张和沮丧等情绪需要通过饮食来填补,过量饮食从而导致肥胖。
1.6思想观念原因造成的肥胖小学生出现超重肥胖状况与父母的观念以及家庭生活水平之间有着重要的关联。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对于健康概念的理解都在发生着改变。
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出现超重肥胖状况的小学生父母与未出现超重肥胖状况的小学生父母之间在对肥胖问题的认识上存在很大差异,一些孩子的父母认为肥胖是健康的表现,表现出生活的富足,如果家长都抱有这种观念,那么孩子很难认识到超重肥胖的危害,所以对于父母的错误观念进行解决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肥胖的形成原因和干预策略一、引言儿童肥胖是指儿童身体过度脂肪堆积,与成人相比,儿童对于肥胖更加敏感和容易受到影响。
长期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儿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并且已成为公共健康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儿童肥胖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可行的干预策略。
二、儿童肥胖形成的原因1. 高能量摄入现代社会中日益便捷而琳琅满目的食品选择,使得高能量零食、糕点等成为儿童餐桌上常见食物。
此外,在学校供应商业化餐饮所带来的营养不均衡等问题也是造成高能量摄入的主要原因。
2. 不良饮食习惯快餐、碳酸饮料等高糖分高脂肪食物越来越普遍,由于其呈现方便、美味并且容易获得的特点,儿童普遍过量食用这些不健康的食物。
此外,越来越多的家长因工作忙碌,选择了外面就餐而非自己烹饪健康的食物。
3. 缺乏体力活动现代科技和生活方式改变使得孩子们愈发沉迷于电子游戏、电视以及其他静态娱乐活动,缺乏体力运动。
体育课程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减少等也是导致儿童缺乏体力活动的原因之一。
4. 遗传因素遗传背景在人类身体形态和代谢上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一个或两个父亲都是肥胖的话,他们的子女患肥胖的风险也更高。
三、儿童肥胖干预策略1. 优化家庭环境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重要环境之一。
为了减少高能量零食和酸奶等工业化食品进入家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购买新鲜水果和蔬菜,将其切成丝或片以便于儿童摄入;保持健康饮食的成人在餐桌上作为榜样;坚持家庭进餐时关掉电视和其他分散注意力的媒体。
2. 提供健康营养的食品学校是每个儿童重要的活动场所之一,提供健康餐食是防止和控制儿童肥胖的关键措施。
学校应该优先选择自然纯净、经过合理烹饪处理并满足营养需求的食材,如全谷物、水果和蔬菜等。
此外,学校餐厅应丰富多样化,提供更多蛋白质来源、低脂奶以及少量零食选项。
3. 提倡身体活动政府、家长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促进孩子们进行体育运动和其他户外活动。
在课程中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参与集体运动如篮球、足球等,还可以积极邀请专业教练进行指导。
儿童肥胖问题与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引言: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儿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
肥胖不仅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面对这一问题,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儿童肥胖问题的原因以及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一、儿童肥胖问题的原因儿童肥胖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不良的饮食习惯是主要原因之一。
儿童常常沉溺于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忽视了蔬菜、水果的摄入。
其次,缺乏体育运动是导致儿童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现代社会,很多孩子沉迷于电脑游戏、手机等电子产品,长时间久坐不动。
此外,遗传因素和家庭环境也会对儿童肥胖问题产生一定影响。
二、儿童肥胖问题的危害儿童肥胖问题给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首先,肥胖儿童更容易罹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
其次,肥胖会影响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导致他们在学业和社交方面遭受到更多的困扰。
此外,肥胖还会降低儿童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在生活中更易感到疲劳和不适。
三、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面对儿童肥胖问题,健康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儿童对于健康和营养的认知,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通过正确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四、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1. 学校健康教育:学校是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开展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学校应该组织开展多形式、多角度的健康教育活动,包括开设健康课程,组织体育锻炼,提供健康餐饮等,从而培养儿童的健康意识和良好的健康习惯。
2. 家庭健康教育: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应承担起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的责任。
家庭应关注儿童的饮食结构,提供健康的食物选择;鼓励孩子参与体育活动,培养运动兴趣;家长还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做饭、进行户外运动等方式,增强亲子间的互动和沟通。
3. 社会宣传教育:儿童肥胖问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重视,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儿童肥胖问题的宣传教育。
我国儿童肥胖干预方法研究现状与分析首先,针对我国儿童肥胖的干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生活方式干预和医学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
饮食干预主要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合理控制能量摄入来减轻儿童的体重。
研究表明,合理均衡的饮食结构能够降低儿童的体重指数(BMI)和脂肪含量。
运动干预主要通过增加体力活动来消耗能量,并提高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
研究表明,增加每天的体力活动能够显著减轻儿童的体重和脂肪含量。
医学干预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使用口服药物来抑制食欲或减少脂肪吸收。
然而,由于副作用较大,药物治疗在儿童肥胖干预中应用较少。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极度肥胖或存在严重合并症的儿童,如胃绕术或胃分流术等。
手术治疗虽然有效,但手术风险较高,术后需长期监测并进行适当的干预。
目前,我国儿童肥胖干预方法研究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儿童肥胖干预的研究方法和指标还不够统一、不同研究使用不同的干预方法和评价指标,导致结果的可比性不强。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统一的干预方法和评价指标,以便更好地比较研究结果。
其次,儿童肥胖干预的长期效果还不明确。
许多研究只追踪干预后的短期效果,对于长期效果的评估还不足。
长期干预的效果需要进行跟踪研究,以了解干预措施对儿童肥胖的长期影响。
此外,儿童肥胖干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
虽然许多研究表明了一些干预方法的有效性,但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它们在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和社会经济背景的儿童中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国儿童肥胖干预方法的研究现状还不够理想,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建立统一的干预方法和评价指标,进行长期跟踪研究,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以有效解决我国儿童肥胖问题。
儿童肥胖发生机制及干预方法研究肥胖成为了当代社会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尤其是儿童肥胖。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孩子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诱惑和挑战,导致他们更容易患上肥胖症。
本文将探讨儿童肥胖的发生机制以及干预方法。
一、儿童肥胖的发生机制1. 能量摄入与消耗失衡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能量摄入和消耗之间的失衡。
现代社会中,高能量食品和饮料广泛可得,超过了孩子们实际所需的能量。
同时,很多孩子很少参与体力活动,导致能量消耗不足。
2.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被认为在儿童肥胖中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在某些家庭中,有某些基因突变或变异可以增加患儿童肥胖的风险。
然而,遗传只是促使肥胖发生的一个因素,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样起到重要作用。
3. 饮食习惯儿童的饮食习惯是决定其肥胖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大量摄入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以及过多的快餐和加工食品,会导致孩子们消耗不足并积累脂肪。
4. 睡眠不足睡眠不足也与儿童肥胖有关。
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影响孩子们的食欲调节机制,使他们更容易选择高能量食物,并且容易变得超重或肥胖。
二、儿童肥胖干预方法1. 促进健康饮食健康饮食是预防儿童肥胖的基础。
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五谷杂粮、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和适量的脂肪。
减少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摄入,并避免给孩子喂养过多的快餐和加工食品。
2. 鼓励适量运动增加体力活动是控制儿童肥胖的关键。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们参与各种户外运动,例如跳绳、骑自行车、游泳等。
此外,减少静坐时间,限制电子设备使用时间,以保证孩子有足够的运动量。
3. 培养健康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和干预儿童肥胖也很重要。
家长可以设置规律的作息时间并确保孩子有足够的睡眠。
此外,注意情绪管理和压力缓解也对预防肥胖起到一定作用。
4. 家庭参与家庭参与是成功干预儿童肥胖的关键。
家长应该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培养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习惯。
通过与孩子一起准备健康食物、共同参与户外活动等方式,激发他们对健康的意识。
儿童肥胖的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儿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
儿童肥胖不仅会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导致成年期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了解儿童肥胖的发病机制以及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于解决这一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儿童肥胖的主要发病机制,并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
一、机制1. 高能量摄入与低能量消耗:现代生活方式中高脂高糖食物和高盐食物广泛存在,而缺乏体力锻炼成为常态。
高能量摄入与低能量消耗形成了不平衡状态,导致能量积累并最终引发肥胖。
2. 遗传因素:遗传是儿童肥胖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族史中有肥胖者的孩子更容易患上肥胖。
研究表明,一些基因变异会影响能量代谢、食欲控制和脂肪存储等关键生理过程,从而增加肥胖的风险。
3. 心理因素:焦虑、抑郁、压力等心理问题对儿童肥胖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情绪状态可能导致不正常的进食行为或抑制体力活动,最终引起能量平衡紊乱。
二、预防与干预1. 提倡均衡饮食:合理搭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比例,并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
限制高糖饮料和高盐零食的摄入,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2. 增加体力活动:每天进行适度强度的体育锻炼,包括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
学校应该提供丰富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并鼓励孩子参与课余运动促进身体健康。
3. 家庭环境改变:家长应提供健康的饮食环境,避免将高热量零食和饮料放在家中。
规定固定的用餐时间和饮食规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4. 教育与宣传: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强儿童和家长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与重视。
学校可以组织营养教育课程,并向家长提供相关资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儿童肥胖问题及相关干预措施。
5. 医疗干预:对于已经超重或肥胖的儿童,应予以早期干预,包括营养指导、行为干预、心理支持等。
医生可以与患者及其家人合作,制定个性化的减重计划,监测并评估进展情况。
结论:儿童肥胖是一个复杂且多因素影响的问题。
儿童肥胖的成因分析及干预措施在当今社会,儿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肥胖不仅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和未来的生活质量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儿童肥胖的成因,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儿童肥胖的成因1、不良饮食习惯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如今,孩子们普遍喜爱吃快餐、油炸食品、甜品等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这些食物往往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容易导致体重增加。
饮料摄入过量: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含糖饮料富含大量的糖分,过量饮用会导致热量摄入超标。
饮食不规律:部分儿童存在暴饮暴食、不吃早餐、晚餐过量等不良饮食习惯,这会打乱身体的代谢规律,增加肥胖的风险。
2、缺乏运动电子设备的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视等电子设备的普及,使得孩子们长时间坐着,缺乏身体活动。
户外活动时间减少:学业压力大、家长担心安全等因素导致儿童户外活动的时间大幅减少,无法消耗足够的热量。
运动兴趣缺乏:学校和家庭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孩子没有培养起运动的兴趣和习惯。
3、遗传因素基因影响:研究表明,肥胖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或双方肥胖,孩子肥胖的概率会相应增加。
代谢差异:遗传因素还可能影响孩子的新陈代谢速度和脂肪分布,从而影响体重。
4、睡眠不足影响激素分泌:睡眠不足会导致体内控制食欲的激素失衡,如瘦素分泌减少,胃饥饿素分泌增加,从而使孩子更容易感到饥饿,增加进食量。
影响能量代谢:缺乏充足的睡眠会影响身体的能量代谢,降低能量消耗效率,导致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
5、心理因素情绪性进食:孩子在面临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时,可能通过进食来寻求安慰和缓解情绪,从而导致过度进食。
家庭环境:不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的过度溺爱或严厉管教等,都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和饮食行为。
二、儿童肥胖的干预措施1、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均衡饮食:家长应保证孩子的饮食营养均衡,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类、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儿童肥胖的营养干预与生活方式管理研究在当今社会,儿童肥胖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孩子面临着肥胖的困扰。
肥胖不仅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未来的发展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儿童肥胖问题,采取有效的营养干预和生活方式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儿童肥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今,孩子们往往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如快餐、油炸食品、糖果和碳酸饮料。
这些食物富含大量的卡路里,但营养价值却相对较低。
此外,孩子们进食的频率和食量也可能不合理,例如过度进食、暴饮暴食或者在睡前吃东西。
其次,缺乏足够的身体活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孩子们更多地沉迷于电子设备,如电视、电脑和手机游戏,从而减少了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时间。
另外,学校和家庭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导致孩子们缺乏运动的机会和动力。
再者,遗传因素在儿童肥胖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或双方肥胖,孩子肥胖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然而,即使存在遗传因素,通过合理的营养和生活方式管理,仍然可以有效地控制体重。
营养干预是控制儿童肥胖的关键环节之一。
首先,要保证孩子摄入均衡的饮食。
这意味着要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质(如鱼类、禽类、豆类)等富含营养且低热量的食物。
同时,要控制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细嚼慢咽、少吃零食、不过量进食等。
在饮食安排上,要注意食物的多样化和适量。
每天应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避免晚餐过于丰盛或吃得太晚。
此外,控制食物的分量也很重要,可以使用较小的餐盘和餐具,帮助孩子直观地了解适量的食物量。
除了营养干预,生活方式的管理对于控制儿童肥胖同样不可或缺。
增加身体活动量是其中的重要措施。
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检查与体育干涉方法研究超重、肥胖主若是体内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齐集过多而以致的。
小学生超重、肥胖不但会以致高血压、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疾病等,而且会造成他们自卑、运动能力差等不良状况。
针对超重、肥胖的小学生,凤江小学积极采用了体育干涉防治策略。
超重、肥胖的判断,主要依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见表 1),其中, BMI(bodymassindex,体重指数)=kg/m2(体重 / 身高的平方)。
研究表示,大多数个体的体重指数与身体脂肪的百分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它能较好地反响机体的肥胖程度。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凤江小学2011 学年参加体质测试的全体学生。
总样本量 674 个。
2.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主要有三个。
其一,测试法。
严格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要求,采用国家体质健康网介绍的测试器材,并由专业人员测量所有检查对象的身高和体重。
其二,数理统计法。
对检查获取的各项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和老例数理统计。
其三,比较法。
一方面,将实验数据与《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分类标准》相比较,筛查出我校超重、肥胖的学生;另一方面,将我校学生超重、肥胖的检出率与同期广州市城区小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对照较。
3.研究结果( 1)按性别超重、肥胖检出率由表 2 可知,在被检查的 674 个学生(男生 366 个,女生 308 个)中,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 4.37%和 2.46%,女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2.34%和 7.14%。
检查表示: 2011 学年,我校女生的超重和肥胖状况明显高于男生。
( 2)按年级超重、肥胖检出率由表 3 可知,一至五年级的超重、肥胖检出率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年递减,而六年级的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四年级和五年级。
经检查,其原因在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既有父亲母亲的照顾,又无学业的压力,以致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偏高。
儿童超重肥胖的聚集性研究与干预李增宁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童超重肥胖流行现状01儿童超重肥胖的危害02超重肥胖的聚集性研究0304超重肥胖的干预治疗儿童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PART 1•近30年来,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超重及肥胖在全球范围内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发展中国家儿童超重及肥胖率低于发达国家,但增长速度并不低于发达国家;•如果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短时间内将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
马冠生·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我国儿童超重及肥胖率变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我国儿童的超重及肥胖率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90年代以后,出现快速上升趋势;•超重率、肥胖率均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的情况;•我国儿童的超重及肥胖率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肥胖儿童的绝对人数是惊人的;我国城乡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及变化•超重及肥胖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且超重率高于肥胖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儿童高于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儿童;•婴儿期与学龄前期是高发阶段。
•不同性别、年龄儿童肥胖均以轻度为主,随着年龄增长,中、重度肥胖逐渐增多。
重度肥胖主要出现在3岁以后,并且男性儿童高于女性儿童;•近年来,农村儿童肥胖率增长速度加快。
我国超重肥胖流行现状《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成年人超重/肥胖的患病率近二十年来,我国超重/肥胖的患病率逐年增长呈流行态势。
肥胖目前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人口素质的重要公共安全问题。
4.59.62.16.4246810122002年2015年超重肥胖6-17岁儿童超重/肥胖的患病率22.830.17.111.951015202530352002年2015年超重肥胖我国0~7岁儿童肥胖检出率及预测率(%)198519952005201520202030男童女童0.90.92.11.43.82.55.13.25.93.67.34.4合计0.9(141)1.8(277)3.2(404)4.3(476)4.8(531)6.0(664)注:“()”内数字为对应全国肥胖人数,单位为万。
引自:马冠生: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我国7~18岁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及预测率(%)20209.6(1880)12.2(2198)13.8(2439)17.3(3057)1985199520002005201020142030超重肥胖合计小计 2.1(497) 4.1(1014)7.4(1761)8.7(2001)城市男乡村男城市女乡村女1.23.22.91.35.13.85.52.211.86.58.03.413.38.28.74.614.69.38.66.017.112.610.68.321.013.212.18.626.816.414.710.9小计0.5(118)2.5(619)4.6(1095)6(1380)5.0(979)7.3(1315)8.5(1502)10.7(1891)城市男乡村男城市女乡村女0.20.90.50.35.11.52.61.18.73.44.12.311.45.15.02.68.64.54.12.511.17.75.84.514.37.96.84.618.110.28.55.9小计 2.6(615) 6.7(1658)12(2855)14.7(3380)14.6(2859)19.4(3496)22.3(3941)28.0(4948)城市男乡村男城市女乡村女1.44.13.41.610.25.38.03.320.59.924.613.313.77.223.213.812.78.628.220.316.412.835.321.118.913.244.926.523.216.812.15.7注:“()”内数字为对应全国超重或(和)肥胖人数,单位为万。
引自:马冠生:中国儿童肥胖报告超重肥胖的聚集性特点突出•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肥胖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高达67%为膳食习惯、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
•肥胖组儿童父母肥胖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家族性除了使孩子具有肥胖倾向的遗传因素外,往往这样的家庭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直接影响儿童的生活习惯形成和对食物的选择。
•家长的认识误区是儿童肥胖的关键因素。
儿童肥胖的危害•心理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大脑假瘤肺功能障碍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哮喘心血管系统高血压血脂异常内皮功能障碍消化系统非酒精性脂肪肝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胰岛素抵抗肾小球硬化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低减2型糖尿病青春期提前运动系统Ebbeling CB, et al. The Lancet2002•血脂异常超重、肥胖儿童发生高甘油三酯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6倍和4.4倍,发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2倍和5.8倍;•心脏结构受损及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儿童肥胖是影响心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肥胖儿童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7倍,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体重持续正常人群的4.3倍;•代谢综合征儿童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呈现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的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体重持续正常人群的9.5倍;•青春期发育儿童BMI和体脂肪含量与青春期早发育相关,肥胖女性儿童容易出现月经周期异常以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哮喘儿童超重及肥胖与哮喘有关,并且随着BMI值升高哮喘患儿的肺功能明显下降;•睡眠呼吸障碍肥胖儿童睡眠障碍相关症状的发生率较高,肥胖儿童平均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明显大于超重和正常体重儿童,睡眠时肥胖儿童的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均低于超重和正常体重儿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单纯性肥胖对儿童的肝功能和脂肪代谢等均造成危害,并随肥胖程度逐渐增加;•运动及骨骼肥胖儿童体重肺活量指数显著低于正常体重儿童,肌肉骨骼不适、骨折、下肢畸形、行动不便的患病率高于正常体重儿童;•心理、行为、认知及智力肥胖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童,肥胖程度越高认知与智力的影响越大;•癌症儿童期肥胖可增加成年期某些疾病和过早死亡的风险,如乳腺癌、肾细胞癌等。
•试验对象与方法:•1采用营养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石家庄市内5区(桥东区、桥西区、裕华区、新华区、长安区)150所小学95292名7--13岁儿童体检。
•2以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2003年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调查石家庄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率。
•3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在石家庄市的5个区共选取7个小学共计450名超重肥胖儿童,对肥胖儿童进行膳食行为、生活方式调查,并进行肥胖儿童家庭集聚性研究。
研究肥胖儿童家庭集聚性状况。
•石家庄市95292名7-13岁儿童中检出超重26110人,超重率27.4%;肥胖12611人,肥胖率13.2%。
•男生超重16402人,超重率32.5%。
女生超重9708人,超重率21.6%。
•男生7944人,肥胖率15.7%。
女生4667人,肥胖率10.4%分组正常(%)超重(%)肥胖(%)合计男26093(51.7)16402(32.5)7944(15.7)50439女30478(68.0)9708(21.6)4667(10.4)44853合计56571(59.4)26110(27.4)12611(13.2)95292分组正常(%)超重(%)肥胖(%)合计7~10405(58.8)4944(27.9)2359(13.3)177088~10609(60.0)4687(26.5)2376(13.4)176729~11287(59.5)5127(27.0)2548(13.4)1896210~9030(57.2)4535(28.7)2227(14.1)1579211~9083(57.9)4467(28.5)2150(13.7)1570012~4320(65.4)1633(24.7)652(9.9)660513~1837(64.4)717(25.1)299(10.5)2853合计56571(59.4)26110(27.4)12611(13.2)95292石家庄市95292名7-13岁儿童中10~岁年龄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8.7%和14.1%。
•共调查450个超重儿童家庭,具有超重家庭聚集性(家庭共同居住成员超过半数超重)的家庭339个,家庭聚集性比例75.3%。
•7-13岁儿童中男孩、女孩超重家庭聚集性比例分别为77.5%和70.5%。
分组男女合计无家族聚集性(%)超重家族聚集性(%)无家族聚集性(%)超重家族聚集性(%)7~6(12.8)41(87.2)10(33.3)20(66.7)77 8~16(22.0)57(78.0)15(34.1)29(65.9)117 9~3(12.0)22(88.0)2(11.8)15(88.2)42 10~24(26.7)66(73.3)7(24.1)22(75.9)119 11~11(30.8)27(69.2)7(36.8)12(63.2)57 12~7(25.0)21(75.0)3(30.0)7(70.0)38合计67(22.5)234(77.5)44(29.5)105(70.5)450•共调查236个肥胖儿童家庭,具有肥胖家庭聚集性(家庭共同居住成员超过半数肥胖)的家庭48个,家庭聚集性比例20.3%。
•其中男生肥胖的家庭150个,具有肥胖家庭聚集性(家庭共同居住成员超过半数肥胖)的家庭34个,家庭聚集性比例22.7%。
•女生肥胖的家庭86个,具有肥胖家庭聚集性(家庭共同居住成员超过半数肥胖)的家庭14个,家庭聚集性比例16.3%。
•7-13岁儿童中11~岁年龄组肥胖家庭聚集性比例最高,高达37.9%。
分组无家族聚集性(%)肥胖家庭聚集性(%)合计7~34(79.1)9(20.9)438~66(86.8)10(13.2)769~15(83.3)3(16.7)1810~45(76.3)14(23.7)5911~18(62.1)11(37.9)2912~10(90.9)1(9.1)11合计188(79.7)48(20.3)236•家庭共同居住成员Ⅰ代亲属(父亲、母亲)、Ⅱ代亲属(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共调查1090人,超重检出率54.3%,肥胖检出率14.0%。
分组正常(%)超重(%)肥胖(%)合计Ⅰ代亲属275(31.3)480(54.6)124(14.1)879Ⅱ代亲属70(33.2)112(53.1)29(13.7)211合计345(31.7)592(54.3)153(14.0)1090•Ⅰ代亲属共调查父亲441人,超重313人,超重率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