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f法髋关节超声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927.00 KB
- 文档页数:28
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Graf法分型Graf法将婴儿髋关节声像结果定性、定量描述分为Ⅰ~Ⅳ型。
Ⅰ型(α>60°、β<77°);髋关节在临床和声像上都是成熟的。
臼顶骨轮廓优良,骨顶外缘锐利成角(Ⅰα,β<55°)或轻度变钝(Ⅰb,55°<β<77°).臼顶软骨狭窄呈三角形,对股骨头有良好覆盖。
Ⅱ型:该型髋的骨性髋臼外上缘缺少钙化,骨顶轮廓发育缺陷的部分由软骨顶增宽充填,覆盖在股骨头上.分为4种类型. (1)Ⅱa:指出生12周以内婴儿(α角为50°~59°)。
根据Graf标尺规定,如α角在50°~59°,但大于周龄标尺所示最小值,则为Ⅱa(+),否则为Ⅱa(—)。
例如,生后3周婴儿α角55°,大于标尺的53。
5°刻度时,该髋为Ⅱa(+),如为52°,则为Ⅱa(-)。
(2)Ⅱb:指12周以上婴儿髋(α角50°~59°,β角<55°),称骨化延迟型。
(3)Ⅱc(α角43°~49°,β角<77°):与Ⅱb相比,反映骨性髋臼发育的口角减小,而软骨顶角度增大,股骨头主要由软骨顶覆盖,很不稳定,称为临界髋。
(4)Ⅱd:Ⅱc髋中的日角继续增大(>77°)。
股骨头将偏离由软骨顶和骨顶共同组成的髋臼弧心轨迹,软骨顶和盂唇向上外侧移位,声像上称为偏轨髋。
Ⅲ型(α<43°,β>77°):Graf将此型分为Ⅲa和Ⅲb。
两类髋中股骨头均向上外方脱位,但Ⅲa软骨顶为无回声结构,是透明软骨成分,INb的软骨顶可见有程度不同回声。
说明透明软骨可能发生了纤维化或变性改变.Ⅳ型:该型髋的声学特点是股骨头脱位,表面只有薄层关节囊覆盖,髋臼唇盂和软骨顶也向原始髋臼的内下方移位.通常在单一冠状声像上,脱位的股骨头和髋臼不能同时完整显现,参考测量点难以辨认,所以,对Ⅳ髋不进行角度定量测量。
83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指的是在出生前以及出生后因股骨头以及髋臼解剖关系异常或发育异常而导致的髋关节病变,在婴幼儿中比较常见,患儿通常会出现髋臼与股骨头不对位、股骨头脱臼等现象,不仅会累及髋关节周围韧带以及肌肉,而且还会使关节囊受累,最终会导致髋关节脱位,甚至造成组织病理改变,且这一过程有不可逆性,会对婴幼儿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1]。
临床中,针对髋关节疾病,可以通过X 线检查、临床检查等方式进行检查,X 线检查主要是以骨密度成像检查为依据,但婴儿软骨占比高,会影响骨密度成像质量,同时X 线会产生放射损伤,临床检查可以主要对髋关节外展、臀纹进行观察,可以对髋关节全脱位予以明确诊断,但对髋关节发育不良、半脱位诊断准确度低[2-3]。
伴随超声技术发展,其在髋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也愈加广泛,不仅可以将髋关节形态显示出来,而且对机体无损伤,具备良好重复性[4]。
本次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8年4月—2020年8月择取80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高危婴儿作为研究组,男女比例为35:45,出生时间最长10个月,最短10 d,均值(4.56±1.12)个月;择取同期健康体检婴儿80例作为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3:47,出生时间最长10个月,最短15 d,均值(4.62±1.20)个月;组间资料对比无统计意义。
纳入标准:符合1项及以上高危因素,涉及到双下肢长度不等、剖宫产、髋关节闻及弹响、双侧臀纹不对称、查体弹入及弹出实验阳性、家族史、Allis 征阳性,家属知晓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神经肌肉发育不良、先天性发育不全、畸形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明显髋关节脱位、自身免疫性系统功能障碍等患儿。
1.2 方法所选婴儿均实施Graf 法超声筛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控制在7~12 MHz,选用线阵探头,患儿取侧卧位,下肢髋关节稍屈曲,并使其处于内旋位,由家长配合固定髋关节,探头长轴平行于身体长轴,对髋关节部位予以扫描,并对探头位置予以调节,从横切位、髋臼冠状切面进行扫描,将髋臼窝内髂骨最低点显示出来,还需要将髂骨平面显示出来,另外还需要显示盂唇。
超声Graf法对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价值研究摘要:目的:研究超声Graf法对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价值。
方法:于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进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筛查的婴儿中,随机选取2000例作为样本,所有婴儿均采用超声Graf法诊断,观察婴儿的检查结果,及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的超声表现。
结果:检查结果提示,2000例婴儿中,共3例检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检出率1.5%。
将检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与健康的婴儿对比发现,患儿α(49.60±9.45)°、β(67.20±7.47)°,与健康婴儿相比,差异显著(P<0.05)。
通过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超声表现的观察发现,Ⅱc型患儿髋骨骨缘缺损,髋臼窝浅,骨顶难以覆盖股骨头。
Ⅲ型患儿髋骨骨缘扁平,盂唇自外上方扩张。
Ⅳ型患儿盂唇位于髋臼、股骨头间隙,轮廓不清晰。
结论:采用超声Graf法对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进行诊断,能够明确患儿的Graf分型,提高疾病的检出率,为临床对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
关键词:超声Graf法;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Graf分型前言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为婴儿常见病,发病率为1.5‰~2.5‰,多由围生期股骨头发育不良,或解剖关系异常所导致。
发病后及早检出,并给予干预,可有效纠正各项异常,使患儿能够正常成长发育。
有研究指出,将超声Graf法应用到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中,检出率较高。
本文于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进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筛查的婴儿中,随机选取2000例作为样本,阐述了超声Graf法的应用方法,观察了应用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进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筛查的婴儿中,随机选取2000例作为样本,婴儿性别:男/女=1241/759,月龄(3.48±2.52)个月。
Graf法超声诊断在筛查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优势张桂英【摘要】目的探讨Graf法超声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筛查的儿童637例,均通过Graf法超声展开检查与诊断,回顾其筛查过程与结果.结果 637例儿童,5.81%异常,其中,29例为Ⅱa型(78.38%),7例为Ⅱb型(18.92%),1例为III型(2.70%),均展开了相应干预,Ⅱa型于本院接受复查,l b型以上则转入上级医院.结论通过Graf法超声对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展开筛查可明确儿童髋关节发育情况,尽早发现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并及时予以干预.【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8(009)016【总页数】2页(P126-127)【关键词】Graf法超声;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筛查;优势;诊断【作者】张桂英【作者单位】南京市高淳区妇幼保健所超声科,江苏南京 21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一种常见类型的骨关节畸形,指的是股骨头对应髋臼的关系存在异常,主要包括骨性、结构、形态等异常,临床表现以髋关节不稳定为主,可引发发育不良、脱位等[1-2]。
对于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需尽早展开筛查并予以干预,以确保婴幼儿肢体功能正常发育。
超声是现阶段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主要筛查手段,其中Graf法超声的应用可对髋关节具体形态进行明确,提升筛查准确率[3]。
为进一步探讨对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进行筛查时应用Graf法超声的价值,此次研究对本院2017年7月—2018年3月进行筛查的637例患儿筛查过程进行分析,现对报道进行如下回顾性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此次研究共纳入对象637例,均为2017年7月—2018年3月在本院行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筛查的儿童,男性308例,女性329例,年龄28 d~6个月,平均(3.12±0.36)个月,其中,560例<4个月,77例≥4个月。
双侧髋关节graf分型
根据graf分型,髋臼的发育情况被分为四个不同的类型,Type I、Type II、Type III 和 Type IV。
Type I,髋臼发育正常,髋臼覆盖面积良好,没有髋关节发育问题。
Type II,髋臼覆盖面积较小,但髋臼的形态正常,属于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阶段。
Type III,髋臼发育不良,髋臼覆盖面积小,髋臼变形,可能会导致髋关节脱位。
Type IV,严重的髋臼发育不良,髋臼覆盖面积极小或者完全不存在,髋关节严重脱位。
这种分类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婴儿和儿童的髋关节发育情况,对于早期发现和干预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者脱位非常重要。
根据graf分型,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监测发育情况、采取保守治疗或者进行手术干预等。
总的来说,双侧髋关节graf分型是一种用于评估髋关节发育情况的分类方法,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儿的髋关节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期早日纠正髋关节发育异常或脱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