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髋关节疾病超声诊断.pdf
- 格式:pdf
- 大小:4.71 MB
- 文档页数:29
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超声诊断与治疗向铁【摘要】选择诊治的32例先天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儿,全部采用超声检查,根据Graf的诊断分类,α<43°,β>77°.观察骨性髋臼和股骨头的发育情况,测量α、β角,确定其发育及脱位状况实施对症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相同方法检查,监测疗效进展.经超声检查,本组32例患儿中8例(25%)发现完全性脱位,其中4例为双侧完全性脱位,4例为单侧完全性脱位;6例(18.8%)发现半脱位,均为单侧;18例(56.2%)骨性髋臼发育不良,其中12例为双侧骨性髋臼发育不良,6例为单侧骨性髋臼发育不良.经18个月随访和超声检查,32例患儿均恢复正常,超声检测各指标均达到Graf 标准的正常水平.超声检查直接显示小儿髋关节解剖结构,可早期发现和诊断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及发育不良且无辐射、方便、经济,对其发育稳定性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动态监测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3(024)003【总页数】2页(P671-672)【关键词】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超声诊断;治疗监测【作者】向铁【作者单位】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超声科,湖南吉首4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6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在小儿骨骼系统中较常见,因先天性的髋臼发育缺陷所导致髋臼和股骨头的对应关系不良,而长期的异常应力会使关节软骨出现退行性改变,患儿出现步态异常、关节发育不良、继发脊柱畸形,甚至会引起局灶性的坏死及严重骨关节炎等[1]。
超声是应用于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较早的检查手段,在西方发达国家是公认的早期诊断该类疾病的首选方法,笔者通过对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32例先天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进行研究,探讨超声检查应用于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治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6月~2012年6月先天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32例,男 12例,女20例,年龄1~8(平均 4)个月,所有患儿在超声检查前均经临床查体,但未经任何治疗。
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超声诊断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将超声诊断应用在诊断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61例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所有资料,选取同期在我院出生的婴幼儿61例作为对照,所有婴幼儿均实行超声诊断,分析婴幼儿髋臼形态结构、股骨头形态结构,对比正常婴幼儿与髋关节脱位婴幼儿情况。
结果:对本次研究的61例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α角测量为(36.25±2.31)°,β角测量为(114.23±13.21)°,婴幼儿正常髋关节α角测量为(65.23±4.11)°,β角测量为(40.21±14.11)°,数据差异显著,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
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主要表现为髋臼与股骨头之间存在异常,且髋臼发育不正常,大部分患者股骨头骨化出现中心延迟。
经临床临床诊断以及X线片检查之后诊断率为95.08%。
结论:在诊断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中应用超声诊断效果显著,因具备无射线、无创、操作方便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超生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5-0083-02髋关节发育异常是常见儿童骨骼肌肉系统发生的疾病,髋臼股骨头异常的对位关系[1],大部分股骨头脱出部分髋臼,也有一些脱出全部髋臼,累及关节囊、髋臼、股骨头、周围韧带等部位。
现对本次研究的61例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诊断结果进行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此次我院收治的61例样本数据均从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期间诊治的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中选取,经临床诊断与检查孩子后发现所有患儿均双下肢不等长、大腿纹不对称、双髋关节不等齐,且在进行Barlow或者经外展实验之后呈现出阳性。
髋关节超声诊断标准髋关节超声诊断在现代医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对于幼儿和婴儿的髋关节相关疾病的早期发现与干预。
下面将详细阐述髋关节超声的诊断标准,内容将涵盖检查前的准备、正常髋关节的超声表现、常见髋关节异常的超声特征,以及诊断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一、检查前的准备在进行髋关节超声检查前,应确保患儿处于安静状态,最好是在睡眠或镇静剂作用下。
对于无法配合的年长儿,可能需要采用适当的制动措施以确保图像的质量。
此外,检查前应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包括家族遗传史、既往疾病史等,以便为后续的诊断提供参考。
二、正常髋关节的超声表现正常髋关节的超声图像应显示清晰的股骨头和髋臼结构。
股骨头应呈圆形,表面光滑,内部回声均匀。
髋臼则呈窝状,边缘光滑,与股骨头相适应。
在超声图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股骨头与髋臼之间的关节间隙,以及关节囊和关节盂唇等结构。
三、常见髋关节异常的超声特征1.髋关节滑膜炎:滑膜炎是指髋关节关节囊内的滑膜组织在着凉、劳累、剧烈运动等因素影响下出现无菌性炎症。
在超声图像上,可以看到关节内积液增多,滑膜增厚,回声增强。
同时,患儿可能出现疼痛、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
2.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DDH是一种常见的髋关节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髋关节结构异常和稳定性差。
在超声图像上,可以看到股骨头与髋臼的关系异常,包括髋臼发育不良、股骨头部分或完全脱出髋臼等。
此外,根据Graf法分型,DDH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各型具有不同的超声表现。
例如,Ⅰ型表现为α角≥60°,髋关节发育良好;而Ⅳ型则表现为髋关节脱位,股骨头完全脱出髋臼。
除了上述两种常见的髋关节异常外,超声还可以诊断其他髋关节疾病,如髋关节结核、髋关节肿瘤等。
这些疾病的超声表现各具特点,需要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四、诊断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熟练掌握超声技术: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
因此,医生应熟练掌握超声技术,包括探头的选择、扫描技巧、图像解读等。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超声诊断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小儿最常见的髋关节疾病。
本病最初的名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hip dislocation,CDH)”,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一疾病有可变因素,并非仅是先天性,因而用“发育性”取代“先天性”,同时从病理学角度“发育不良”比“脱位”更为合适。
1992年北美小儿矫形外科学会将CDH正式更名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它是婴儿出生时就存在或者生后继续发育才表现出来的一系列髋关节异常的总称:包括髋臼发育不良的稳定髋关节、髋关节半脱位、髋关节完全脱位但可以复位、完全脱位且不能复位。
这些患儿如能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则预后良好;如延误诊断或错过最佳治疗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时间的推移,髋关节将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病理改变,造成不同程度的髋部功能障碍。
由于6个月内的婴儿及新生儿股骨头骨骺尚未骨化,髋关节主要由软骨构成,X线很难准确显示髋关节结构形态,且有放射性损害。
而超声可以很好地显示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解剖结构以及股骨头与髋臼的相对位置,观察髋关节的软骨和骨性结构,评估髋臼发育情况及股骨头位置,成为婴儿髋关节检查的重要手段。
从1980年开始,随着奥地利医生Graf将超声技术引入髋关节检查,使众多的DDH患儿得到了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这项技术很快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发展。
因其准确性高、无放射性损伤、可重复操作及跟踪观察等优点,目前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早期诊断DDH的首选方法。
随着肌骨超声技术在我国的开展以及医务工作者对DDH认识的提高,近年来婴儿DDH的超声筛查技术也在逐渐推广和普及。
目前国内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已将DDH的超声筛查纳入了和新生儿计划免疫同等重要的地位。
Graf超声检查方法采用高频(>7.5MHz)或宽频线阵探头,让患儿平卧于检查床上或侧卧match于超声固定台中,下肢自然轻微屈髋内旋,探头置于股骨大转子处,并始终保持与骨盆的矢状面垂直,做股骨头与髋臼的冠状面扫查,切面应通过髋臼中心,以保证测得股骨头与髋臼的最大径,获得标准切面。
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超声检查科普知识发布时间:2023-06-12T07:19:27.83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1月1期作者:姚茂碧[导读]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超声检查科普知识姚茂碧(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0)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属于儿童中比较常见的骨关节畸形,主要代表出生的时候髋关节发育不全,在后续出现恶化髋关节发育异常病变情况。
若没有经过早期治疗与诊断,这一病变就可能发展为髋关节脱位、早期髋关节退行性变化,对人们的行走步态产生一定影响,还容易引发肢体短缩、慢性疼痛、骨关节炎、滑膜炎等,导致日常生活质量降低。
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简介正常人的骨盆、股骨之间有髋关节,股骨头会处于髋关节内正常活动,走路的姿势自然、大腿屈伸情况也比较灵活。
但如果髋关节脱位,就会导致股骨头无法正常留在关节中,会滑到关节外面,患者失去正常解剖关系,下肢正常活动受限。
而因为脱位的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可能分为以下几种:①半脱位;②完全性脱位;③单纯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表现为髋臼顶倾斜,可能直接发展为半脱位、完全性脱位。
大约有超过50%以上的髋关节脱位者到成年都会出现髋关节退行性病变的情况,若情况严重则需要置换髋关节。
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需要早期做出诊断,提出正确的治疗方案。
越早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后续治疗也更加容易,结果也更有效安全。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没有经过治疗的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病理也会随着年龄增长加重,导致后续治疗困难、疗效无法保证。
而在婴幼儿时期,进行有效及时的治疗,患者基本上都可以获得接近正常解剖关系的髋关节。
但是对于超过2岁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来说,即便是得到了治疗,也可能发展为早期骨关节炎、髋关节残余畸形。
一般来说,如果进行早期保守治疗,可以持续到患儿2岁,在6岁之前完成全部手术治疗。
单侧病变能够将治疗年龄扩大到8-10岁,但随着年龄增加,容易导致其他继发病变发生,无法保障实际质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