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可以为公式、图表等形式。
数学方程式 2.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
曲线图 3.建构数学模型的意义: 描述、解释和预测种
群数量的变化。 4.数学模型建构的步骤
数学模型的建构步骤:
研究实例
细菌每20min分裂一次
(N0为起始数量, 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λ为年均增长率.)
④例子:实验室条件下、外来物种入侵、迁移入 新环境。
问题探讨 在一个培养基中,细菌的数量会一直按照这个 公式增长吗?为什么?
不会。原因是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
如何验证这个观点?
高斯实验:生态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0.5 mL培 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 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 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得出了如上图所示的结果。从上 图可以看出,大草履虫在这个实验环境条件下的最大种群 数量是375个。
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 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②增长特点: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 后,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K K/2
D: 出生率=死亡率,即 种
种群数量处于K值。
群 增
长
B: 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
速 率
最大,即种群数量处于
K/2值。
种 群 数 量 “S” 型 增 长 曲 线
思考:
1、曲线形状象什么?其种 群达到基本稳定的数量值 称为什么?
“S”型曲 线
2、大草履虫数量增长过程 如何?
K值 K值
K值: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 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环境容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