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化学课堂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格式:doc
- 大小:159.0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摘要:杨振宇博士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
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快乐地学习。
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谈谈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习兴趣兴趣培养1 展现教师的个人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时候学生喜欢某个学科.往往就是因为学生喜欢上这个学科的任课教师。
学生一旦喜欢这个老师,他的学习兴趣就更高,课堂气氛就更活跃,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就越容易接受知识。
那么,怎样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1 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引发学生好感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
”教师一走进课堂,自然成了学生注目的中心。
教师的衣着整洁得体、气质优雅、语言优美,板书工整潇洒、满脸笑脸等都会使学生产生愉悦感,给学生给下美好的印象,对学生产生一种初始的魅力。
1.2 展现自己的教学艺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语言幽默,富有激情。
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
”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其教学效果可能就有天壤之别。
如果教师上课时富有激情,语言风趣幽默、抑扬顿挫、表情丰富再加上适当的肢体语言,就极容易创设出“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心灵深处受到强烈的震撼而产生共鸣,从而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作为教师,不仅本身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而且更重要是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类比等逻辑思维方法。
例如:讲到国际单位制七个最基本物理量之一——物质的量时,由于它是一个把宏观与微观联系在一起的物理量,对于初学习者来说比较抽象,学习十几分钟后,同学们显得有些疲倦。
于是,我便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某同学走到一个水果店门口,大喊:“老板,买1mol的苹果。
营造情趣化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记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教师的我,我想这句话应该是所有学科教学的生命力。
尤其是化学这门学科,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乏味,除了背化学符号,还要记化学方程式。
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成绩也随之下降。
因此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那么教师究竟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化学课堂大放异彩呢?下面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以供大家参考:一、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1.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俗话说得好:“好戏看开头”。
那么一堂课的导语如同一台戏的序幕,序幕一拉开就把学生领入一个自然、和谐,甚至是神奇的氛围中,这样有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初中化学绪言课的教学可这样设计:开始先设置一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先向学生介绍,从今天起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但不急于让学生马上看课本,而是这样提问:“大家看过魔术表演吗?”“我来表演一个魔棒点灯的魔术”,学生通过观看教师表演魔术,从而感受到化学这门学科的神奇和奥秘。
那么也就产生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2.好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具有好奇心,才能推动他们去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酸、碱时,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和反映,也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学生通过这种现象会产生好奇,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科学地设计实验,激发学生记忆的兴趣和其他的学科一样,化学也有需要记忆的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酸碱盐、氧化物等。
如何使学生度过这枯燥无味,而又十分重要的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这一关呢?我的做法是:除了正面教育,加强基本训练外,还要千方百计地在“趣”字上下工夫。
如讲元素符号时,特别强调了每个人是由20多种元素组成的事实,人体为什么要经常补充钙,特别是婴儿为什么要吃钙粉,这是因为钙是人体骨骼的主要成分;人为什么天天要喝水、吃饭,这是因为人的新陈代谢需要各种养分。
在化学教学中提升化学素质和学习兴趣的方法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强、应用性广、实验性强的学科,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化学素质和学习兴趣成为了每位化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在化学教学中提升化学素质和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生动的讲解教师在课堂上要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通过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实例使化学知识不再枯燥,而变得充满趣味。
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验的兴趣和爱好,多组织一些生活实际中的有趣的化学实验,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对化学原理的认识。
2、注重趣味性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些轻松幽默的语言,增加教学节奏的变化,适当地穿插一些化学科普知识,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要多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多给予学生一些赞许,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3、鼓励学生参与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参与互动环节,例如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探究学习,或者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二、提高课程质量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化学学科中有相对固定的基础知识,通过系统学习、模块教学等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化学知识的整体理解。
教师要将化学知识体系进行清晰的展示,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2、进行课内外拓展课外实践和参观也是提高化学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课外实验、科学展览、科技活动等途径,将课堂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并进行实践操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3、提供优质教材资源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使用优质的教材资源,例如一些生动有趣的化学学习动画、互动课件等,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
4、增加实验环节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进行多种多样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水平1、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作为化学教师,只有自己具备较高的化学素质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效率
提高化学课堂效率的关键在于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生活化的化学知识,开展实验活动,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做好课后反思工作,以及加强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设计有趣的问题和实验活动,如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例,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NaOH溶液和CuSO4反应前后的物质质量变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跃性。
2.引入生活化的化学知识:通过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化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3.改进教学评价方式:教师应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同时通过评价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进行改进。
4.增强学生学习动力:通过科学有效的课堂评价方式,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和优化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5.做好课后反思工作:教师应定期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和分析,积累教学经验,确保教学策略、目标和评价方式的优化和合理化。
6.加强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通过开放性问题和学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探究,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提高化学课堂效率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评价方式、
互动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根据初中化学的特点,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往往要从概念、定律等知识人手,而一些化学知识抽象难懂,导至学生感到化学难学,教师反映化学难教,常常事倍功半。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怎样提高课堂的效率,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积极探求和获取知识的动力,它是学习成功的真正秘诀。
因此,注重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力求教学互动,对提高化学课堂效率至关重要。
一、利用丰富多样的化学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初中学生都有好奇的心理特征,教学中应该利用这种心理特征,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把这种停滞在表面的好奇,激发成真正的求知兴趣。
课堂化学实验形象、有趣,对学生有着很强的诱惑力,几乎每个学生都渴望在课堂上看到演示实验不寻常的实验现象,更渴望能亲手操作实验,所以采用实验激发兴趣,其效果就比较明显。
这里,应突出抓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一些趣味实验。
生动的趣味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是创造学习最佳情境的有效手段。
如我在化学教学的第一堂课就表演了两个化学魔术。
(1)一张白纸显红字。
我事先在自纸上用酚酞试液写好字,然后用喷雾器将10%naoh溶液喷射到白纸上,瞬间“同学们好”四个大红字出现在纸上。
(2)魔棒点灯:用玻璃棒蘸一下事先用高锰酸钾和浓硫酸兑好的混合物,然后再点酒精灯,呼的一声就出现了火苗。
学生第一次目睹如此奇妙的变化,无不为之惊叹,深感新奇、有趣,于是热血沸腾,精神振奋,产生了探求化学知识的强烈欲望,学习化学的兴趣油然而生。
二是变演示实验为师生共同操作实验。
学生喜欢看实验,更乐于操作。
为了满足学生动手的愿望,我将多数演示实验变为“边讲边实验”。
如:讲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
我事先给两位同学发一套仪器和药品,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学生亲自看见铁丝表面出现一层红色的铜。
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活跃高中化学课堂一、引言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实验来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然而,在传统的化学课堂中,实验活动往往单一、过于简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因此,为了活跃高中化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热情,需要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结合实验、讨论和合作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主体1.实践探索。
通过开展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实验活动,增强实验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例如,在学习气体性质时,可以设计一个“吹气球比赛”的实验,让学生用不同的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填充气球并测量气球的爆破时间,从而了解不同气体性质的差异。
2.探究发现。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发现,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学习电化学反应时,可以给学生一组电池和导线,让他们自行搭建电路并观察电池的工作现象,从而引发学生对电化学的兴趣和深入思考。
3.情景模拟。
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实际情境中应用化学知识,并进行实践操作。
例如,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可以设计一个“情景模拟演练——救人一命”的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急救情境中选择合适的酸碱中和法,快速中和伤者体内的酸碱物质。
4.互动讨论。
通过提问、讨论和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观察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并探讨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原因。
5.创新设计。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化学平衡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设计一组实验,通过调整反应条件,改变反应体系的平衡位置并观察变化。
三、总结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注重实践性与探究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化学课堂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好的兴趣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实现主动学习。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手段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2-0092-02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任何一件事来说,在兴趣的推动下,都会又好又快地完成。
学习也是这样,对于对学习有兴趣的学生来说,学习是一件乐事,也就是说,没有不爱学习的学生,只有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学生。
培养学习兴趣,就能使学生主动学习,达到理想效果。
一、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降低的原因解析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很多问题都暴露了出来,其中有一项就是学生学习兴趣低,学生只为考试而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就化学学习来说,一是教学深度控制不好,对学习内容把握不到位。
一些简单问题占用时间较长,使得学生失去了兴趣,而对于一些较难的内容,又没有足够的教学时间,使学生因难以理解而丧失兴趣。
二是化学教学方法不当。
化学中含有大量记忆内容,如果单从学习角度来讲是枯燥无味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化学的最大兴趣是实验,而许多教师过分强调记忆和理解,忽略实验,使学生觉得枯燥而丧失兴趣。
三是许多学校追求升学率而一味追求测试和成绩。
这样使得学生的学习变成应试学习,使原本有趣的事情变得无趣,丧失兴趣。
四是未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这门学科对于兴趣的激发是有明显优势的,它与生活密切相关,而一旦将它与生活割裂开来,学生的兴趣就会丧失。
五是教学手段单一。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种常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使课堂变得生动,因此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高效化学课堂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它不仅是教师教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
而学的关键在于兴趣,有兴趣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讲是轻松而愉悦的,对于教师来讲也是相对轻松顺利的。
教师工作计划——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实践能力和促进综合素质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深知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也认识到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师工作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一、优化教学内容,让化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化学知识并非孤立存在,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我将积极寻找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例如,在讲解酸碱反应时,通过实验演示白醋与小苏打的反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酸碱中和的现象,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一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建立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他们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互动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特别是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
因此,我将采用更加多样化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问题探究等,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进行物质分类的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自行收集身边的物质,进行分类并解释分类依据。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三、注重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将充分利用学校实验资源,设计丰富多样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亲手操作中感受化学的魅力。
同时,我还将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的开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建立积极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化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化学课堂教学,有时候需要一些“催化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正如化学反应需要催化剂来加速反应速率一样,化学教学也需要一些独特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的“催化剂”,帮助老师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一、激发兴趣,引发好奇心二、展示生活应用,增添实践体验化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比如通过展示常见的化学反应现象,让学生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或者设置一些与化学相关的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身参与化学实验,以增加他们对化学知识的体验和感受。
三、启发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化学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老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创造性。
四、设置情境,增强互动化学知识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情境支持,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化学实验情境、设计一些化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化学知识,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老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让课堂教学更具生动性和互动性。
五、鼓励表扬,激励学习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潜力,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
通过对学生的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激发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化学学习。
老师还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机会和舞台,让他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成果和收获,从而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化学课堂教学需要一些“催化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老师可以通过激发兴趣、展示生活应用、启发思考、设置情境、鼓励表扬等方式,让化学课堂教学更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和享受化学学习的过程。
提升化学课堂魅力激发学习学习兴趣
永春美岭中学柯红梅初三是化学的入门年级,如何成功地把学生领进门,让学生喜欢化学、学好化学,是作为一名初三化学教师应着重思考的问题。
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生的意识和能力,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备学习的志向。
现在就如何提升化学课堂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大家分享自已的一些做法。
一.用好实验,提升魅力
大家都知道要学好化学,化学实验是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化学实验本身就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这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实验成功的体验。
化学实验使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下,自觉主动地掌握知识,它既是帮助学生获得直观感性认识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措施。
1.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化学课的魅力显得特别重要。
一般我的第一堂化学课都会这样上:
师:欢迎大家来到化学魔法学校。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把“随心所欲”的水壹。
(里面装有碳酸钠溶液)只要老师默念一句咒语,就能变出我想的东西,大家相信吗?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教师依次将水壶中的液体倒入三只分别盛有少量酚酞、澄清石灰水和盐酸的玻璃杯中后,出现了教师希望的葡萄酒、牛奶和雪碧)学生兴奋
师:化学魔法学校还有很多神奇的魔法……
魔法二:魔棒生烟(材料浓盐酸、浓氨水、玻璃棒)……
这样的课堂,能成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
2.我们的教材给我们安排了形形色色的演示实验、科学探究以及分组实验.平时总是尽量完成,此外还注重从一些参考书及网上学习同行们的实验改造或实验创新.在这里分享三个比较喜欢的,也觉得值得大家一试.
案例1:“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可能因为SO
的毒性很多教师都不会去做教材给
2
出的实验.改造实验如下:
实验用品:配有燃烧匙、导管、小气球、橡皮塞的250ml集气瓶1个,玻璃片1块,酒精灯1只,小烧杯2只,装有氧气的软塑料瓶1个,带开关的导气管1根,浓的氢氧化钠溶液,硫粉,火柴。
具体实验操作步骤:
①在集气瓶中加入约20ml浓氢氧化钠溶液,盖好玻璃片备用。
②点燃燃烧匙中的硫粉,迅速伸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引导学生观察火焰的颜色及气球的变化情况。
③打开集气瓶现装有氧气的塑料瓶之间的开关并挤压塑料瓶,使氧气迅速进入集气瓶中,再次引导学生观察火焰的颜色及气球的变化情况。
④反应后将瓶内液体充分振荡,使之完全反应,第三次引导学生观察气球的变化情况。
实验装置:
案例2:“探究铁制品的锈蚀条件”教材中给出的实验所需时间长,不利于学生观察实验,连贯性也有所欠缺。
改造实验如下:
实验用品:250ml的集气瓶、大烧杯、导气管和乳胶管等;红色的水(在自来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即可)、蒸馏水、食盐水、干燥剂、洁净光亮的铁钉等。
具体实验操作步骤:
①先在三个集气瓶中分别装入较多(约300g)无锈铁钉,然后在甲集气瓶中放入适量的干燥剂(装在无纺布袋中),在乙集气瓶中注入适量的蒸馏水(使铁钉充分湿润),在丙集气瓶中注入适量的食盐水(使铁钉充分湿润)。
随后,在大烧杯里倒入约200ml红色的水。
②分别带有导气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三个集气瓶口,并把导气管的另一端同时伸入盛有红色水的烧杯中(见下图)。
③2~3分钟后即可观察到,烧杯中红色的水缓慢地流入乙集气瓶中、较快地流入丙集气瓶中,而甲集气瓶中则没有水流入。
④5~6分钟后,用手摸乙、丙集气瓶的外壁,会感觉发热,而且丙集气瓶更热一些;较长时间后,甲集气瓶中仍然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⑤实验结束,拆开实验装置,立即用无孔橡皮塞将甲集气瓶密封。
倒出乙集气瓶中的废水后,也立即将集气瓶密封。
倒出丙集气瓶中的盐水后,用清水冲洗铁钉几次,再密封集气瓶。
(这样清理后,该实验装置可以多次使用)
实验装置:
案例3:“验证浓硫酸稀释错误操作”教材给出了一个错误操作的图,教师在授课时一般也会给出解释:将水倒入浓硫酸时,水的量很少,浓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会使水在瞬间沸腾,造成酸液四处飞溅,非常危险,但是学生往往对这种沸腾、液滴四处飞溅的现象缺乏直观体验,本创新实验可解决这些问题。
具体做法:在表面皿中加入适量的浓硫酸,表面皿外面罩一钟罩,钟罩上面塞一个双孔橡皮塞,一孔塞入温度计,另一孔塞入玻璃导管(实验时可以从此处加水,同时也作为该实验的出气孔),钟罩内壁可随意粘贴一些湿润的PH试纸。
实验时,从上方的玻璃导管中滴加少量的水,当水滴到浓硫酸表面时,可明显听到水沸腾时产生的气鸣声,钟罩内弥漫着大量水雾,同时温度计的示数明显上升,可迅速达到100℃,说明浓硫酸溶解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钟罩内壁上所粘贴的PH试纸表面也出现喷射状的红点,说明浓硫酸酸液四处飞溅的情况。
二、语言生动,提升魅力
现在的学生都富有个性,要让他们对化学课堂感兴趣,必需用生动有趣的语言。
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有许多平台可以学习,如网络平台、微信平台等。
同行们用得很多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茶庄定点收渔息”;电解水实验电源正负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父亲正养”;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描述为“嫁给那美女,身体细纤轻,总共一百斤”;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现象用他们的白色小刀制
造“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描述置换反应“Mg+ZnSO
4 =MgSO
4
+Zn”为“你的美换走
了我的心”;把《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材内容设计成“化学燃料的昨天、今天、明天”……
有时为了吸引同学还常常把教材课题进行加工,加点个性,添点创意,使课题具有出其不意、画龙点睛的效果,增加课堂的魅力,激发学生兴趣。
将“性质活泼的氧气”改为“氧气的那些事儿”;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改名为“它们去哪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将“几种常见的盐”中碳酸钙部分内容改为“钙氏三兄弟”;“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改为“舌尖上的化学”…
三、巧用电视,提升魅力
生活中处处有素材,丰富的电视节目是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利用电视节目创设学习情境,更容易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价值,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对教材抽象内容的深入理解。
复习课上,有关酸碱盐部分的相关探究可利用大型互动求证节目《是真的吗》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较快地进入学生状态。
纪录片常常可用于辅助教学,如学到温室效应时有《假如气温上升六度》,石灰石部分有《幽深腾龙洞》,海水晒盐有《海盐传奇》,关于可燃冰有《深潜》……
在《化学与社会发展》、《燃烧与灭火》、《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则可多关注新闻,适当选择加以利用。
四、注重“生成”,提升魅力
叶澜教授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在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
”学会在课堂上捕捉“意外”并由这“意外”引领学生欣赏“美丽的风景”能极大提升化学课堂魅力。
案例1:在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内容时,将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溶液中后,溶液变成了红色,但对溶液加热时,溶液并没有恢复紫色。
此时可趁热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实验失败的原因。
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了几个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
1.石蕊试液可能有问题。
2.盐酸有挥发性,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进入了溶液中。
受热时,碳酸分解了,但是由于盐酸还在,因此不会褪去。
接着让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学生提出了以下几种实验方案:
1.用不同浓度的盐酸与石蕊试液混合,加热。
2.用雪碧提供二氧化碳与石蕊试液混合,加热。
3.将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除去之后再与石蕊试液混合加热。
……
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发生意外,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我们要有心理准备,灵活应对。
当学生处于兴奋的学习状态,而提出精彩的观点时、当学生出现理解或误解的“错误”时、当师生互动中冒出智慧的火花时、当学生的表情出现“细微”的变化时、当教师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时,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让它为魅力课堂增添色彩。
总之,陶行知先生说过:“必须使学生得学之乐,而耐学之苦,才是正轨。
若一学生趋乐避苦,这是哄骗小孩子的糖果子,决不是造就人才的教育。
”上述四个方面旨在帮助学生体会到化学课堂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实施时要把握分寸,既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清苦的,又要让他们知道如果对学习充满兴趣的话,学习的魅力是无处不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