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身边的化学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九年级化学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1.1 身边的化学主要内容
1·化学与家具
我们家中的家具有许多是化工产品。
如:手机、电视机、洗衣机、空调、电饭锅、自行车、热水瓶、肥皂盒等。
2·化学与燃品
燃气灶、天然气、液化气、煤油、汽油、柴油、润滑油、是化工产品3·化学与建筑
钢筋、水泥、不锈钢、铝合金、油漆、玻璃、各种导线、导管、都是化工产品;
4·化学与餐饮
各种酒类、味精、酱油、食用醋、各种调味品、色素、香精、防腐剂等都是化工产品;
5·化学与卫生
各种西药、中成药、医疗机械等都是化工产品;
6·化学与交通
各种车辆、飞机、燃油等交通工具都是化工产品
7·化学与环境、卫生
工业“三废”、工业三大合成材料、农药、化肥等都是化工产品。
8·化学与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离不开化学知识,化学知识的取得来源于社会发展。
9·化学发展史
①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掌握了炼铜原理;
②我国劳动人民在春秋战国时期掌握冶铁炼钢技术;
③“四大发明”中的造纸、制火药、烧瓷器等
④侯氏联合制碱法;
⑤张青莲教授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
⑥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的总结。
10·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基础科学。
11·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习目标:1、注意和发现身边的化学物品和现象2、理解化学课的学习内容3、感受化学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奇妙的现象学习重点:化学学科学习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及突破策略:1、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2、采用演示实验,让学生注意和发现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物品和现象。
教学流程:【新课引入】同学们,知道老师在九年级将和大家一起学习什么学科吗?化学虽然是新的学科,但对于我们大家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因为化学无处不在,我们身边很多细小的事物都与化学息息相关,同时,很多无法解释的现象,用化学知识来思考,就迎刃而解了。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这神圣的第一课吧!【板书】§1.1 身边的化学【展示学习目标】【创设情景,点燃激情】教师用语:今天老师来给大家表演两个魔术。
(激起学生的注意)(1)老师做酚酞试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滴加稀盐酸又褪色的实验。
(2)魔棒点灯教师用语:这两个实验虽然都很神奇,但也仅仅冰山一角,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阅读教材2-6页倒数第二段,了解一下化学与社会生活都有那些关系。
【板书】一、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教师用语:通过刚才的阅读,大家对化学有了初步的理解,接下来我们再通过欣赏一些图片感悟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幻灯片展示】【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举例说出生活中化学物品教师用语: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发现化学涉及的领域特别的广泛,那么,我们化学课将学习哪些内容呢?【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最后一段【板书】二、化学课学习的内容【幻灯片展示】1、2、3、4讲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而要研究物质,通常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确切来说就是实验,同时这种方法贯穿我们整个学习过程中。
提到实验,下面老师再给大家演示两个实验。
【演示实验】1、紫甘蓝汁液变色实验2、镁带燃烧教师用语:通过这两个实验,让同学们更深刻感受到化学的有趣,老师想知道,大家喜欢化学这门学科吗?请大声的告诉我,那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呢?【板书】三、如何学好化学其实,学好化学并不难,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幻灯片展示】【课堂小结】请大家根据本节学习的内容谈一下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身边的化学》一、教学理念和理论依据1.1 教学理念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初中化学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化学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一方面,要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交流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主旨”。
因此在本节的教学设计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教会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世界。
1.2 理论依据本教学设计主要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各种过程和素材的设计支撑学生的建构活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创造教学情境,应用学习共同体来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二、教学背景分析2.1 课型:新授课2.2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身边的化学》。
以下分别从教材的:“知识线”、“问题线”、“活动线”、“情景线”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等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教学实际需求,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与本节课学习相关的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形成本教学设计。
2.3教学对象分析学生能力基础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表达欲望较为强烈,已经能够运用分析、对比等方法,能对所学的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能解决一些简单的情境化的问题。
学生认知水平分析:本节课为九年级化学第一课,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从未接触过化学,因此对化学学习充满了期待。
他们急切的想要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有趣吗?怎么能学好化学?根据这些,本节课利用魔术、情景故事、微课等多种教学素材,尽可能的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题与练习】
例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A.物体
B. 运动
C.形状
D.物质
例2: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生物、数学、地理等其它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取一块食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食盐由什么成分组成
B、食盐的产地在哪里
C、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D、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
练习:下列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A.生命的起源
B.合成新药物
C.超导材料的研制
D.开发新能源
例3: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美好的愿望,利用化学可以实现的是
①开发新的能源
②研制新的材料
③开发功能强大的电脑
④合成高效的医用药品
⑤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
练习: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
下列社会问题与化学有关的是①泡沫快餐盒与白色污染②无氟冰箱与臭氧空洞③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危害④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池的开发
例4:“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
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
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
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
练习:“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
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茎干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A.就地焚烧
B.发酵后作农家肥
C.加工成精饲料
D.制造沼气
练习:“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你认为“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工业生产中()
A、对废气、废水、废渣进行严格处理
B、少用或不用有害物质以及少排或不排放有害物质
C、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
D、在化工厂种草、种树,使其成为花园式工厂
例5:下列诗句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B.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练习:1.(2013赤峰)下列成语中,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积土成山C.百炼成钢D.木已成舟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黄瓜切成段
B.布料裁成衣
C.葡萄酿成酒
D.钢锭轧成板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
B.玻璃破碎
C.苹果腐烂
D.菜刀生锈
例6:观察酒精灯燃烧时,小明描述的下列实验现象中错误的是()
A.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
B.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将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石灰水变浑浊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课时目标检测】
1.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将废旧塑料变成汽车塑料B.研制新型航空材料
C.研制新药抗癌D.研究地球板快结构及运动规律
2.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日丰富多彩的世界。
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的是
A.功能材料的制造B.“神七”飞天轨道的设定
C.农药化肥的研制D.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3.化学的发展对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下列各项利用化学变化与其所要达到的目的不相符的是()
A.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
B.生产化肥、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C.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D.合成食品添加剂增进人体健康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化学可以开发研究新能源
B.化学工业给人类只带来了好处
C.利用化学可使人类生活变得更美好
D.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5.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下列属于环境友好化学的是()
A. 将煤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作能源
B. 用发泡塑料作快餐饭盒
C. 用无氟冰箱代替含氟冰箱
D. 用工业废水浇灌蔬菜
6.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加热使石蜡熔化B.用木材制家具C.用粮食酿酒D.用玉石雕刻印章
7.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酒精挥发
C、打磨玉器
D、大米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