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测试卷数学试题(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0.68 KB
- 文档页数:6
绝密★启用前浙教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数学竞赛试卷A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3*8=24)1.设a=﹣(﹣2)2,b=﹣(﹣3)3,c=﹣(﹣42),则﹣[a﹣(b﹣c)]=()A.15 B.7 C.﹣39 D.472.方程的解是x=()A.B.﹣C.D.﹣3.以下三个判断中,正确的判断的个数是()(1)x2+3x﹣1=0,则x3﹣10x=﹣3(2)若b+c﹣a=2+,c+a﹣b=4﹣,a+b﹣c=﹣2,则a4+b4+c4﹣2(a2b2+b2c2+c2a2)=﹣11 (3)若a2=a1q,a3=a2q,a4=a3q,则a1+a2+a3+a4=(q≠1)A.0 B.1 C.2 D.34.如图,D,E,F为等边三角形ABC三边中点,AE、BF、CD交于O,DE,EF,FD为三条中位线,则图中能数出不同的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A.36 B.32 C.30 D.285.5名学生身高两两不同,把他们按从高到低排列,设前三名的平均身高为a米,后两名的平均身高为b米.又前两名的平均身高为c米,后三名的平均身高为d米,则()A.B.C.D.以上都不对6.把红珠、蓝珠各四颗串成一条(项链可以旋转,翻转),则实质不同的串法数是()A.6 B.7 C.8 D.107.能整除任意5个连续整数之和的最大整数是()A.1 B.2 C.3 D.58.一个屏幕封闭图形,只要有一条边不是直线段,就称为曲边形,例如圆、弓形、扇形等都是曲边形,则如图中,可以数出()个不同的曲边形.A.42 B.36 C.30 D.28第Ⅱ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Ⅱ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小题,3*8=24)9.已知a﹣b=4,ab+c2+4=0,则a+b+c的值为.10.已知,则的值为.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m(m+1),m﹣1](m为实数)不可能在第象限.12.有一只手表每小时比准确时间慢3分钟,若在清晨4:30与准确时间对准,则当天上午手表指示的时间是10:50,准确时间应该是.13.如图,P是平行四边形ABCD内一点,且S△P AB=5,S△P AD=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4.若10个数据的平均数是,平方和是10,则方差是.15.若直线323x+457y=1103与直线177x+543y=897的交点坐标是(a,b),则a2+2004b2的值是.16.某校组织师生春游,如果单独租用45座客车若干辆,刚好坐满;如果单独租用60座客车,可以少租一辆,且余30个座位.则该校去参加春游的人数为;若已知45座客车的租金为每辆250元,60座客车租金为每辆300元,这次春游同时租用这两种客车,其中60座客车比45座客车多租1辆,所以租金比单独一种客车要节省,按这种方案需要租金元.评卷人得分三.解答题(共4小题,52分)17.(10分)已知关于x、y的方程组:,求出所有整数a,使得方程组有整数解(即x、y都是整数),并求出所有的整数解.18.(12分)求出所有的正整数n,使得12+22+32+42+…+n2﹣(n+1)2﹣(n+2)2﹣(n+3)2﹣…﹣(2n﹣1)2﹣(2n)2=﹣10115.(参考公式:1+2+3+4+…+n=)19.(15分)某市为了节约用水,规定: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最低限量am3时,只付基本费8元和定额损耗费c元(c≤5);若用水量超过am3时,除了付同上的基本费和损耗费外,超过部分每1m3付b元的超额费.根据上表的表格中的数据,求a、b、c.20.(15分)如图,把一张长10cm,宽8cm的长方形硬纸板的四周各剪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再折合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纸板的厚度忽略不计).(1)要使无盖长方体盒子的底面积为48cm2,那么剪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2)你认为折合而成的无盖长方体盒子的侧面积有可能等于52cm2吗?请说明理由;(3)如果把长方形硬纸板的四周分别剪去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和2个同样形状、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然后折合成一个有盖的长方体盒子,那么它的侧面积(指的是高为剪去的正方形边长的长方体的侧面积)可以达到30cm2吗?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解:a=﹣(﹣2)2=﹣4,b=﹣(﹣3)3=27,c=﹣(﹣42)=16,∴﹣[a﹣(b﹣c)],=﹣[﹣4﹣(27﹣16)],=15.故选:A.2.解: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x)﹣]=,∴﹣(﹣1﹣x)﹣=﹣,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x)=,∴﹣1﹣x=﹣,∴x=﹣,故选:D.3.解:(1)x3﹣10x=x(x2﹣10)=x(1﹣3x﹣10)=﹣3(x2+3x)=﹣3,故(1)正确;(2)a4+b4+c4﹣2(a2b2+b2c2+c2a2)=(a2﹣b2﹣c2)2﹣4b2c2=(a2﹣b2﹣c2+2bc)(a2﹣b2﹣c2﹣2bc)=(a+b﹣c)(a﹣b+c)(a+b+c)(a﹣b﹣c)又知b+c﹣a=2+,c+a﹣b=4﹣,a+b﹣c=﹣2,可得a+b+c=4+,故a4+b4+c4﹣2(a2b2+b2c2+c2a2)=﹣11,故(2)正确;(3)当q=1时,a1+a2+a3+a4=4a1,当q≠1时,a1+a2+a3+a4=,故(3)正确,正确的有3个,故选D.4.解:①∵DE,EF,FD为等边△ABC三条中位线,∴AB=AC=BC,∴EF AB,ED AC,∴四边形CEDF是菱形,∴EF⊥CD,∴在菱形CEDF中有6个不同的直角三角形:Rt△CEG、Rt△CFG、Rt△DGE、Rt△DFG、Rt△EOG、Rt△FOG;同理,在菱形ADEF、菱形BEFD中各有6个不同的直角三角形;②∵D为等边三角形ABC三边中点,∴CD⊥AB,∴△ADC、△BDC、AOD、△BOD是直角三角形;同理,以BF、AE为直角边的三角形各有4个;综上所述,图中能数出的直角三角形由6×3+4×3=30(个);故选:C.5.解:∵3a+2b=2c+3d,∵a>d,∴2a+2b<2c+2d,∴a+b<c+d,∴<,即>,故选:B.6.解:①第一个●和第二个●两珠间隔0个蓝珠,即●●…;②第一个●和第二个●两珠间隔1个蓝珠,即●○●…;③第一个●和第二个●两珠间隔2个蓝珠,即●○○●…;④第一个●和第二个●两珠间隔3个蓝珠,即●○○○●…;⑤第一个●和第二个●两珠间隔4个蓝珠,即●○○○○●…;⑥第二个●和第三个●两珠间隔2个蓝珠,即●●○○…;⑦第二个●和第三个●两珠间隔3个蓝珠,即●●○○○…;⑧第二个●和第三个●两珠间隔4个蓝珠,即●●○○○○••;∵项链可以旋转,翻转,∴第三个●和第四个●两珠间隔珠的情况和第一和第二红珠间隔相同,以此类推…∴共8种方法.故选:C.7.解:设五个连续整数分别为a﹣2,a﹣1,a,a+1,a+2,所以这五个数的和为a﹣2+a﹣1+a+a+1+a+2=5a,因为5a是5的倍数,所以不论a为何值,五个连续整数的和都可以被5整除.故选:D.8.解:数曲边形,一定要有弧,五角星把圆周分成5个弧,我们按含有1个弧、2个弧、…、5个弧来分类,仅含1个弧有两种情况,每种情况按5个弧转一圈各有5个曲边形,共有5+5个;仅含2个弧可以分相连和不相连2种情况,相连的2个弧,按5个弧转一圈有5个曲边形;不相连的2个弧,似乎又有2种情况,按5个弧转一圈各有5个曲边形,但实际上转圈数时这两种情况是重复的,故不相连的2个弧可数出5个曲边形;仅含3个弧可以分相连和不相连2种情况,每种情况按5个弧转一圈可数出有5个曲边形,共有5+5个;仅含4个弧的情况,每种情况按5个弧转一圈可数出有5个曲边形;含全部5个弧的情况,1个曲边形.综上,一共有5+5+5+5+5+5+5+1=36个.故选:B.9.解:∵a﹣b=4,∴a=b+4,代入ab+c2+4=0,可得(b+4)b+c2+4=0,(b+2)2+c2=0,∴b=﹣2,c=0,∴a=b+4=2.∴a+b+c=0.故答案为:0.10.解:根据非负数性质可知a﹣1=0且ab﹣2=0解得a=1 b=2则原式=裂项得;故答案为11.解:(1)当m(m+1)>0时,有或,所以m>0或m<﹣1,因此m﹣1>﹣1或m﹣1<﹣2,即P[m(m+1),m﹣1]可能经过第一或四象限.(2)当m(m+1)<0时,有或,所以﹣1<m<0,因此﹣2<m﹣1<﹣1,即P[m(m+1),m﹣1]经过第三象限.综合得,P[m(m+1),m﹣1]不经过第二象限.12.解:设标准时间经过了x分钟,则57:60=380:x.解得x=400.400分钟合6小时40分钟,再加4小时30分钟=11小时10分钟.所以准确时间应该是11:10.故应填:11:10.13解:∵S△P AB+S△PCD=S▱ABCD=S△ACD,∴S△ACD﹣S△PCD=S△P AB,则S△P AC=S△ACD﹣S△PCD﹣S△P AD,=S△P AB﹣S△P AD,=5﹣2,=3.故答案为:3.14.解:方差S2=[(x1﹣)2+(x2﹣)2+…+(x n﹣)2]=[x12+x22+…+x n2﹣2(x1+x2+…+x n)+n2]=[x12+x22+…+x n2﹣2×n+n2]=[x12+x22+…+x n2]﹣2=×10﹣()2=.故填.15.解:把323x+457y=1103与177x+543y=897联立,解得,∴a=2,b=1,因此a2+2004b2=2008.故答案为:2008.16.解:设该校去参加春游的人数为a人,则有,解得:a=270设租用45座客车x辆,则租用60座客车(x+1)辆,由题意若单独租45座客车需要270÷45=6辆,租金250×6=1500元,若单独租60座客车需要(270+30)÷60=5辆,租金300×5=1500元,则有:,解得:2≤x<∵x为正整数∴x=2即租45座客车2辆,60座客车3辆,此时租金为:250×2+300×3=1400(元).故答案为270,1400.17.解:解原方程组得,,假设x=1时,可求得a=﹣7,y=﹣1;同样设x为其他整数,a、y的值都不能为整数,∴原方程组的整数解为.18.解:原式可化为:12﹣(n+1)2+22﹣(n+2)2+…n2﹣(2n)2=﹣10115,﹣n(n+2)﹣n(n+4)﹣n(n+6)﹣…﹣n(3n)=﹣10115,﹣n(n+2+n+4+n+6+…+3n﹣2+3n)=﹣10115,﹣n3﹣2n(1+2+3+…+n)=﹣10115,﹣n3﹣2n()=﹣10115,2n3+n2=10115∴n=17.19.解:设每月用水量为xm3,支付水费为y元.则y=,由题意知:0<c≤5∴8<8+c≤13从表中可知,第二、三月份的水费均大于13元,故用水量15m3、22m3均大于最低限量am3,将x=15,x=22分别代入②式,得解得b=2,2a=c+19 ⑤再分析一月份的用水量是否超过最低限量,不妨设9>a,将x=9代入②,得9=8+2(9﹣a)+c,即2a=c+17 ⑥⑥与⑤矛盾.故9≤a,则一月份的付款方式应选①式,则8+c=9,∴c=1代入⑤式得,a=10.答:a=10,b=2,c=1.20.解:(1)设剪去的正方形边长为xcm,由题意,得(10﹣2x)(8﹣2x)=48,即x2﹣9x+8=0解得x1=8(不合题意,舍去),x2=1.∴剪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cm.…(2分)(2)折合而成的无盖长方体盒子的侧面积不可能等于52 cm2,理由如下:设剪去的正方形边长为xcm,由题意,得2[x(10﹣2x)+x(8﹣2x)]=52…(2分)整理得2x2﹣9x+13=0∵△=b2﹣4ac=81﹣4×2×13<0,∴原方程没有实数解.即折合而成的无盖长方体盒子的侧面积不可能等于52 cm2.…(2分)(3)设剪去的正方形边长为xcm,若按图1所示的方法剪折,解方程,得该方程没有实数解.…(3分)若按图2所示的方法剪折,解方程,得.∴当按图2所示的方法剪去的正方形边长为cm或3cm时,能使得到的有盖长方体盒子的侧面积达到30 cm2.…(3分)。
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各组线段中,首尾相接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a=2cm,b=3cm,c=5cmB.a=1cm,b=2cm,c=3.5cmC.a=6.3cm,b=6.3cm,c=12.6cmD.a=6cm,b=8cm,c=13cm2.根据“y减去1不大于3”列式正确的是()A.y﹣1<3 B.y﹣1≤3 C.y﹣1>3 D.y﹣1≥33.下列句子中,是命题的是()A.负数小于一切正数吗?B.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将8开立方4.下列图案中,轴对称图形是()A.B.C.D.5.如图,将三角形纸板直角顶点放在直尺上,∠1=35°,∠2=69°,则∠3的度数为()A.34°B.35°C.69°D.104°6.在正三角形ABC中,AD⊥BC交BC于D,则∠BAD的度数()A.60°B.50°C.40°D.30°7.如图,已知∠ACB=∠DBC,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C≌△DCB的是()A.∠A=∠D B.AB=CD C.∠ABC=∠DCB D.AC=BD8.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D,AE∥BD交CB延长线于点E,若∠AEB=25°,则∠ADB的度数为()A.50°B.70°C.75°D.80°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由a(m2+1)<b(m2+1)成立可推a<b成立B.由a(m2﹣1)<b(m2﹣1)成立可推a<b成立C.由a(m+1)2<b(m+1)2成立可推a<b成立D.由a(m+b)<b(m+a)成立可推am<bm成立10.如图,在△ABC中,∠ABC=90°,∠A=30°,DE垂直平分斜边AC,交AB于D,E是垂足,连接BE,CD,若BD=1,则△BCE的面积为()A.B.C.D.二.填空题(共6小题)11.如图,在△ABC中,∠A=58°,∠B,∠C的平分线BE,CF相交于点D,则∠BDC的度数为.12.将命题“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为.13.若等腰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3和6,则它的周长为.14.在△ABC中,∠C=90°,AB=13,BC=5,则斜边上的高线长度为.15.有9张卡片,分别写有1到9共9个数字,将他们背面朝上,洗匀后任意抽出一张,将卡片上的数字记为a,若关于x不等式(15﹣2a)x<(2a﹣15)的解是x>﹣1,则a 的值为.16.如图,∠AOB=60°,点M,N分别是射线OA,OB上的动点,OP平分∠AOB,OP=8,当△PMN周长取最小值时,△OMN的面积为.三.解答题(共7小题)17.(1)请你在数轴上表示出不等式:﹣2<x≤3;(2)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把不等式6x<﹣1+4x化为x>a或x<a的形式.18.如图,BC⊥AC于点C,CD⊥AB于点D,BE∥CD.求证:∠EBC=∠A.19.如图,已知∠α,∠β,线段a,完成下面的尺规作图:(1)∠α+∠β;(2)△ABC,使∠A=∠α,∠B=∠β,BC=a.20.如图,OC平分∠AOB,CD⊥OA,交OA于点D,CE⊥OB,交OB于点E,M,N分别在OA,OB上,且OM=ON.求证:△CDM≌△CEN.21.如图1,在线段BE上取一点C,分别以CB,CE为腰作等腰直角△BCA和等腰直角△DCE,连接BD和AE.(1)请判断线段BD和线段A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B,C,E三点不共线,(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22.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1)写出这个定理的逆命题;(2)判断逆命题的真假并说明你的理由.23.如图,∠ABC=90°,AB=BC,∠ABC的平分线BD交过点C且平行AB的直线于D点;AE⊥BD交BD于E点,连接CE并延长,交过A点且平行BC的直线于F点,AD与CF交于O点.现得到如下两个结论:①∠DAE=22.5°;②DE=(2)BE;请帮助判断结论的真假,并说明你的理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各组线段中,首尾相接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a=2cm,b=3cm,c=5cmB.a=1cm,b=2cm,c=3.5cmC.a=6.3cm,b=6.3cm,c=12.6cmD.a=6cm,b=8cm,c=13cm【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只要把三边代入,看是否满足即可.【解答】解:A、2+3=5,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1+2<3.5,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6.3+6.3=12.6,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8﹣6<13<6+8,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2.根据“y减去1不大于3”列式正确的是()A.y﹣1<3 B.y﹣1≤3 C.y﹣1>3 D.y﹣1≥3【分析】根据不大于3,即是小于或等于3列不等式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y﹣1≤3.故选:B.3.下列句子中,是命题的是()A.负数小于一切正数吗?B.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将8开立方【分析】根据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出各个选项中的语句是否为命题,本题得以解决.【解答】解:负数小于一切正数么?是疑问语句,不是命题,故选项A错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不是判断语句,故不是命题,故选项B错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命题,故选项C正确;将8开立方不是判断语句,不是命题,故选项D错误;故选:C.4.下列图案中,轴对称图形是()A.B.C.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图形分析判断后即可求解.【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D、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5.如图,将三角形纸板直角顶点放在直尺上,∠1=35°,∠2=69°,则∠3的度数为()A.34°B.35°C.69°D.104°【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可以求得∠3的度数,本题得以解决.【解答】解:∵∠2=∠1+∠3,∠1=35°,∠2=69°,∴69°=35°+∠3,∴∠3=34°,故选:A.6.在正三角形ABC中,AD⊥BC交BC于D,则∠BAD的度数()A.60°B.50°C.40°D.30°【分析】根据正三角形ABC得到∠BAC=60°,因为AD⊥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到∠BAD的度数.【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BAC=60°,∵AB=AC,AD⊥BC,∴∠BAD=∠BAC=30°.故选:D.7.如图,已知∠ACB=∠DBC,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C≌△DCB的是()A.∠A=∠D B.AB=CD C.∠ABC=∠DCB D.AC=BD【分析】要使△ABC≌△DCB,已知BC=BC,∠ACB=∠DBC,具备了一组边和一组角对应相等,还缺少边或角对应相等的条件,结合判定方法及图形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由BC=BC,∠ACB=∠DBC,∠A=∠D,根据AAS可判定△ABC≌△DCB;B、由BC=BC,∠ACB=∠DBC,AB=CD,不能判定△ABC≌△DCB;C、由BC=BC,∠ACB=∠DBC,∠ABC=∠DCB,根据ASA可判定△ABC≌△DCB;D、由BC=BC,∠ACB=∠DBC,AC=BD,根据SAS可判定△ABC≌△DCB.故选:B.8.如图,在△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D,AE∥BD交CB延长线于点E,若∠AEB=25°,则∠ADB的度数为()A.50°B.70°C.75°D.80°【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BD=∠DBC=25°,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ACB=50°,即可求解.【解答】解:∵AE∥BD,∴∠E=∠DBC=25°,∵AB=AC,∴∠ABC=∠ACB,∵BD平分∠ABC,∴∠ABD=∠DBC=25°,∴∠ABC=∠ACB=50°,∴∠ADB=∠ACB+∠DBC=75°,故选:C.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由a(m2+1)<b(m2+1)成立可推a<b成立B.由a(m2﹣1)<b(m2﹣1)成立可推a<b成立C.由a(m+1)2<b(m+1)2成立可推a<b成立D.由a(m+b)<b(m+a)成立可推am<bm成立【分析】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只需判断m2+1>0,(m+1)2>0,即可求解.【解答】解:∵m2+1>0,则不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m2+1,则不等式不变号,∴A正确;∵(m+1)2>0,则不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m+1)2,则不等式不变号,∴C正确;a(m+b)<b(m+a)可以化为am+ab<bm+ab,则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ab,则不等式不变号,∴D正确;∵m2﹣1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B不正确;故选:B.10.如图,在△ABC中,∠ABC=90°,∠A=30°,DE垂直平分斜边AC,交AB于D,E是垂足,连接BE,CD,若BD=1,则△BCE的面积为()A.B.C.D.【分析】根据DE垂直平分斜边AC,得到AD=CD,AE=CE,解直角三角形得到BC=,AD=CD=2,求得AB=3,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在△ABC中,∠ABC=90°,∠A=30°,∴∠ACB=60°,∵DE垂直平分斜边AC,∴AD=CD,AE=CE,∴∠ACD=∠A=30°,∴∠BCD=30°,∵BD=1,∴BC=,AD=CD=2,∴AB=3,∴△BCE的面积=S△ABC=×=,故选:A.二.填空题(共6小题)11.如图,在△ABC中,∠A=58°,∠B,∠C的平分线BE,CF相交于点D,则∠BDC的度数为119°.【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ABC+∠ACB=12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解答】解:解:∵∠A=58°,∴∠ABC+∠ACB=180°﹣58°=122°,∵BE、CF是△ABC的角平分线,∴∠EBC=∠ABC,∠FCB=∠ACB,∴∠EBC+∠FCB=×(∠ABC+∠ACB)=61°,∴∠BDC=180°﹣61°=119°,故答案为119°.12.将命题“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为如果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分析】分析原命题,找出其条件与结论,然后写成“如果…那么…”形式即可.【解答】解:因为条件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结论为: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所以改写后为:如果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故答案为:如果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13.若等腰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3和6,则它的周长为15 .【分析】因为3和6不知道那个是底那个是腰,所以要分不同的情况讨论,当3是腰时,当6是腰时等.【解答】解:当3是腰时,边长为3,3,6,但3+3=6,故不能构成三角形,这种情况不可以.当6是腰时,边长为6,6,3,且3+6>6,能构成三角形故周长为6+6+3=15.故答案为:15.14.在△ABC中,∠C=90°,AB=13,BC=5,则斜边上的高线长度为.【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再根据面积公式求得斜边上的高线的长.【解答】解:∵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13,BC=5,∴根据勾股定理,得:AC==12,∴三角形的面积是×5×12=30,∴AB边上的高==,故答案为:.15.有9张卡片,分别写有1到9共9个数字,将他们背面朝上,洗匀后任意抽出一张,将卡片上的数字记为a,若关于x不等式(15﹣2a)x<(2a﹣15)的解是x>﹣1,则a 的值为8,9 .【分析】根据题中不等式的解集确定出a的值即可.【解答】解:∵关于x不等式(15﹣2a)x<(2a﹣15)的解是x>﹣1,∴15﹣2a<0,解得:a>,则a=8,9,故答案为:8,916.如图,∠AOB=60°,点M,N分别是射线OA,OB上的动点,OP平分∠AOB,OP=8,当△PMN周长取最小值时,△OMN的面积为.【分析】设点P关于OA的对称点为C,关于OB的对称点为D,当点M、N在CD上时,△PMN的周长最小,然后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CD,分别交OA、OB于点M、N,连接OC、OD、PC、PD.∵点P关于OA的对称点为C,关于OB的对称点为D,∴PM=CM,OP=OC,∠COA=∠POA=30°;∵点P关于OB的对称点为D,∴PN=DN,OP=OD,∠DOB=∠POB,∴OC=OD=OP=8,∠COD=∠COA+∠POA+∠POB+∠DOB=2∠POA+2∠POB=2∠AOB=120°,∴△COP于△POD是等边三角形,∴四边形OCPD是菱形,∴CD垂直平分OP,∴∠PCD=∠PDC=30°,OM=PM,PN=ON,∵∠PCM=∠MPC=30°,∴∠PMN=60°,同理∠PNM=60°,∴PM=PN,∴四边形PMON是菱形,∵OP=8,∴MN=,∴△OMN的面积=S菱形PMON=×8×=.三.解答题(共7小题)17.(1)请你在数轴上表示出不等式:﹣2<x≤3;(2)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把不等式6x<﹣1+4x化为x>a或x<a的形式.【分析】(1)根据大小小大取中间的原则,在数轴上表示出不等式即可;(2)解不等式化为x>a或x<a的形式即可.【解答】解:(1)如图:数轴上表示出不等式:﹣2<x≤3;(2)不等式6x<﹣1+4x,解得x.18.如图,BC⊥AC于点C,CD⊥AB于点D,BE∥CD.求证:∠EBC=∠A.【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EBC=∠BCD,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BCD+∠DCA=∠A+∠DCA,等量代换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BE‖CD,∴∠EBC=∠BCD,∵BC⊥AC,CD⊥AB,∴∠BCD+∠DCA=∠A+∠DCA,∴∠BCD=∠A,∴∠EBC=∠A.19.如图,已知∠α,∠β,线段a,完成下面的尺规作图:(1)∠α+∠β;(2)△ABC,使∠A=∠α,∠B=∠β,BC=a.【分析】(1)根据尺规作图过程即可作出∠α+∠β;(2)先根据尺规作图作出∠C=180°﹣∠α﹣∠β,再进行其它作图即可作出三角形.【解答】解:(1)如图∠AOC即为所求作的图形.(2)如图即为所求作的△ABC.作BC=a,作∠B=∠β,∠C=180°﹣∠α﹣∠β,∠B、∠C的两条边相交于点A,则∠A=∠α.答:△ABC即为所求作的图形.20.如图,OC平分∠AOB,CD⊥OA,交OA于点D,CE⊥OB,交OB于点E,M,N分别在OA,OB上,且OM=ON.求证:△CDM≌△CEN.【分析】根据SAS证明△OMC≌△ONC,可得MC=NC,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CD=CE,则△DMC≌△ENC.【解答】证明:∵OC平分∠AOC,∴∠DOC=∠EOC,在△OMC和△ONC中,∵OM=ON,∠DOC=∠EOC,OC=OC∴△OMC≌△ONC(SAS),∴MC=NC,∵OC平分∠AOC,CD⊥OA,CE⊥OB,∴CD=CE,在Rt△DMC和Rt△ENC中∵DC=CE,CM=CN,∴Rt△DMC≌Rt△ENC(HL).21.如图1,在线段BE上取一点C,分别以CB,CE为腰作等腰直角△BCA和等腰直角△DCE,连接BD和AE.(1)请判断线段BD和线段A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B,C,E三点不共线,(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分析】(1)依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BC=AC,DC=CE,∠BCD=∠ACE=90°,然后依据SAS证明△BCD≌△ACE,接下来,依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BD=AE;(2)依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BC=AC,DC=CE,∠BCD=∠ACE=90°,然后利用等式的性质证明∠BCD=∠ACE,然后依据SAS证明△BCD≌△ACE,接下来,依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BD=AE.【解答】解:(1)∵△BCA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AC,DC=CE,∠BCD=∠ACE=90°.在△BCD和△ACE中,∴△BCD≌△ACE.∴BD=AE.(2)成立.∵△BCA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AC,DC=CE,∠BCD=∠ACE=90°.∴∠BCA+∠ACD=∠DCE+∠ACD,即∠BCD=∠ACE.在△BCD和△ACE中,∴△BCD≌△ACE.∴BD=AE.22.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1)写出这个定理的逆命题;(2)判断逆命题的真假并说明你的理由.【分析】(1)写出逆命题即可;(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解答即可.【解答】解:(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逆命题为: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已知:如图,在△ABC中,点D是AB的中点,连接CD,且CD=AB.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证明:∵点D是AB的中点∴AD=BD∵CD=AB,∴AD=BD=CD,∴∠DAC=∠ACD,∠DCB=∠DBC∵∠DAC+∠ACD+∠DCB+∠DBC=180°∴∠ACD+∠DCB=90°,即∠ACB=90°∴△ABC是直角三角形.23.如图,∠ABC=90°,AB=BC,∠ABC的平分线BD交过点C且平行AB的直线于D点;AE⊥BD交BD于E点,连接CE并延长,交过A点且平行BC的直线于F点,AD与CF交于O点.现得到如下两个结论:①∠DAE=22.5°;②DE=(2)BE;请帮助判断结论的真假,并说明你的理由.【分析】①正确.证明△DCB和△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②错误.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判断.【解答】解:①正确.理由:∵AB‖CD,∠ABC=90°,∴∠DCB=90°,∵AE⊥BD,∴∠AEB=90°,∵BD平分∠ABC,∴∠CBD=∠ABE=45°,∴△DCB和△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BC,∴AB=BD=BC=CD=BE=AE∴∠BDA=∠DAB=67.5°,∴∠DAE=22.5°.②错误.理由:∵AB=BD=BC=CD=BE=AE ∴DE=(﹣1)BC=(﹣1)BE.。
2018-2019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在以下绿色食品、回收、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2.下列各组数不可能是一个三角形的边长的是()A. 5,5,5B. 5,7,7C. 5,12,13D. 5,7,123.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经过的象限是()A. 第一、二、三象限B. 第一、二、四象限C. 第一、三、四象限D. 第二、三、四象限4.用不等式表示“a的一半不小于-7”,正确的是()A. B. C. D.5.已知△ABC是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位置的一个三角形,现将△ABC各顶点的纵坐标乘以-1,得到△A1B1C1,则它与△ABC的位置关系是()A. 关于x轴对称B. 关于y轴对称C. 关于直线对称D. 关于直线对称6.已知x>2,则下列变形正确的是()A. B. 若,则C. D. 若,则7.)A. B.C. D.8.如图,已知直线y1=k1x+m和直线y2=k2x+n交于点P(-1,2),则关于x的不等式(k1-k2)x>-m+n的解是()A.B.C.D.9.给出下列命题:①两边及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底边和顶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③斜边和斜边上的高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其中属于真命题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10.如图,射线AB∥射线CD,∠CAB与∠ACD的平分线交于点E,AC=4,点P是射线AB上的一动点,连结PE并延长交射线CD于点Q.给出下列结论:①△ACE是直角三角形;②S四边形APQC=2S△ACE;③设AP=x,CQ=y,则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是y=-x+4(0≤x≤4),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②③B. ①②C. ①③D. ②③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0分)11.已知正比例函数y=-2x,则当x=-1时,y=______.1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100°,则其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______度,______度.13.如图,AD是△ABC的中线,∠ADC=45°,把△ADC沿着直线AD对折,点C落在点E的位置,如果BC=2,那么线段BE的长度为______.14.已知点A是直线x=2上的点,且到x轴的距离等于3,则点A的坐标为______.15.已知2x+y=3,且x≥y.(1)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2)若设m=3x+4y,则m的最大值是______.16.在△ABC中,∠BAC=α,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边BC于点D,边AC的垂直平分线交边BC于点E,连结AD,AE,则∠DAE的度数为______.(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7.解不等式组>,并求其整数解.四、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0分)18.如图,已知线段a,b和∠1,用直尺和圆规作△ABC,使AB=a,AC=b,∠A=∠1.(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19.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上,BD与CE交于点O,给出下列三个条件:①∠EBO=∠DCO;②BE=CD;③OB=OC.(1)上述三个条件中,由哪两个条件可以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所有成立的情形)(2)请选择(1)中的一种情形,写出证明过程.20.如图,把△ABC平移,使点A平移到点O.(1)作出平移后的△OB'C';(2)写出△OB'C'的顶点坐标,并描述这个平移过程.21.已知△ABC中,BC=m-n(m>n>0),AC=2,AB=m+n.(1)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2)当∠A=30°时,求m,n满足的关系式.22.已知y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且点(0,-8),(1,2)在此函数图象上.(1)求这个一次函数表达式;(2)若点(-2,y1),(2,y2)在此函数图象上,试比较y1,y2的大小;(3)求当-3<y<3时x的取值范围.23.如图①,已知∠MON=Rt∠,点A,P分别是射线OM,ON上两定点,且OA=2,OP=6,动点B从点O向点P运动,以AB为斜边向右侧作等腰直角△ABC,设线段OB的长x,点C到射线ON的距离为y.(1)若OB=2,直接写出点C到射线ON的距离;(2)求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并在图②中画出函数图象;(3)当动点B从点O运动到点P,求点C运动经过的路径长.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解:A、是轴对称图形,故A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B不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C不符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本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点.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2.【答案】D【解析】解:A、5+5>5,能构成三角形;B、5+7>7,能构成三角形;C、5+12>13,能构成三角形;D、7+5=12,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D.看哪个选项中两条较小的边的和不大于最大的边即可.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只要满足两短边的和大于最长的边,就可以构成三角形.3.【答案】C【解析】解:在一次函数y=2x-1中,k=2>0,b=-1<0,∴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故选:C.根据k=2>0、b=-1<0即可得出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熟练掌握“k>0,b<0⇔y=kx+b的图象在一、三、四象限”是解题的关键.4.【答案】A【解析】解:根据题干“a的一半”可以列式为:a;“不小于-7”是指“大于等于-7”;那么用不等号连接起来是:a≥-7.故选:A.抓住题干中的“不小于-7”,是指“大于”或“等于-7”,由此即可解决问题.此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属于基础题,理解“不小于”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答案】A【解析】解:∵△ABC各顶点的纵坐标乘以-1,得到△A1B1C1,∴△ABC与△A1B1C1的各顶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A1B1C1与△ABC的位置关系是关于x轴对称.故选:A.纵坐标乘以-1变为原来的相反数再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解答.本题考查了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1)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6.【答案】C【解析】解:A、两边乘以不同的数,故A不符合题意;B、x,y无法比较,故B不符合题意;C、两边都除以-2,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故C符合题意;D、x,y无法比较,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可得答案.主要考查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0”是很特殊的一个数,因此,解答不等式的问题时,应密切关注“0”存在与否,以防掉进“0”的陷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7.【答案】B【解析】解:由表格发现:当0<x≤20时,y=1.20,当20<x≤40,y=2.40,当40<x≤60,y=3.60,故选:B.观察表格发现函数的解析式,然后确定正确的选项即可.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解题的关键是了解该函数为分段函数,且为常函数,难度不大.8.【答案】B【解析】解:由图形可知,当x>-1时,k1x+m>k2x+n,即(k1-k2)x>-m+n,所以,关于x的不等式(k1-k2)x>-m+n的解集是x>-1.故选:B.根据图形,找出直线l1在直线l2上方部分的x的取值范围即可.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根据函数图象在上方的函数值比函数图象在下方的函数值大,利用数形结合求解是解题的关键.9.【答案】D【解析】解:①两边及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真命题;②底边和顶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是真命题;③斜边和斜边上的高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是真命题,故选: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即可.本题考查的是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0.【答案】A【解析】解:如图延长CE交AB于K.∵AB∥CD,∴∠BAC+∠DCA=180°,∵∠ACE=∠DCA,∠CAE=∠BAC,∴∠ACE+∠CAE=(∠DCA+∠BAC)=90°,∴∠AEC=90°,∴AE⊥CK,△AEC是直角三角形,故①正确,∵∠QCK=∠AKC=∠ACK,∴AC=AK,∵AE⊥CK,∴CE=EK,在△QCE和△PKE中,,∴△QCE≌△PKE,∴CQ=PK,S△QCE=S△PEK,∴S=S△ACK=2S△ACE,故②正确,四边形APQC∵AP=x,CQ=y,AC=4,∴AP+CQ=AP+PK=AK=AC,∴x+y=4,∴y=-x+4(0≤x≤4),故③正确,故选:A.①正确.由AB∥CD,推出∠BAC+∠DCA=180°,由∠ACE=∠DCA,∠CAE=∠BAC,即可推出∠ACE+∠CAE=(∠DCA+∠BAC)=90°,延长即可解决问题.②正确.首先证明AC=AK,再证明△QCE≌△PKE,即可解决问题.③正确.只要证明AP+CQ=AC即可解决问题.本题考查三角形综合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题.11.【答案】2【解析】解:x=-1时,y=-2×(-1)=2故答案为:2将x=-1代入正比例函数中即可求出答案.本题考查正比例函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将x=-1代入正比例函数中,本题属于基础题型.12.【答案】40 40【解析】解: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10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则其余两个角相等,当100°的角为顶角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其余两个角的度数是(180-100)×=40;当100°的角为底角时,此时不能满足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这种情况不成了.故填40.已知给出了一个内角是100°,没有明确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要进行分类讨论,分类后还有用内角和定理去验证每种情况是不是都成立.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分类讨论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答案】【解析】解:根据折叠的性质知,CD=ED,∠CDA=∠ADE=45°,∴∠CDE=∠BDE=90°,∵BD=CD,BC=6,∴BD=ED=1,即△ED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BD=,故答案为:.根据折叠的性质判定△ED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再求BE.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还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1、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14.【答案】(2,3)或(2,-3)【解析】解:∵点A是直线x=2上的点,且到x轴的距离等于3,∴点A的横坐标为2,纵坐标为±3,∴点A的坐标为(2,3)或(2,-3).故答案为:(2,3)或(2,-3).根据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求出点A的横坐标,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绝对值求出纵坐标,然后写出点A的坐标即可.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熟记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绝对值,到y轴的距离等于横坐标的绝对值是解题的关键.15.【答案】x≥1 7【解析】解:(1)∵2x+y=3,∴y=-2x+3,∵x≥y,∴x≥-2x+3,解得:x≥1,故答案为:x≥1;(2)∵y=-2x+3,∴m=3x+4y=3x+4(-2x+3)=3x-8x+12=-5x+12,∵x≥1,∴-5x≤-5,则-5x+12≤7,即m的最大值为7,故答案为:7.(1)由2x+y=3知y=-2x+3,依据x≥y得x≥-2x+3,解之可得;(2)将y=-2x+3代入m=3x+4y得m=-5x+12,结合x≥1可得答案.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性质,应用不等式的性质应注意的问题: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一定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当不等式的两边要乘以(或除以)含有字母的数时,一定要对字母是否大于0进行分类讨论.16.【答案】2α-180°或180°-2α【解析】解:分两种情况:①如图所示,当∠BAC≥90°时,∵DM垂直平分AB,∴DA=DB,∴∠B=∠BAD,同理可得,∠C=∠CAE,∴∠BAD+∠CAE=∠B+∠C=180°-α,∴∠DAE=∠BAC-(∠BAD+∠CAE)=α-(180°-α)=2α-180°;②如图所示,当∠BAC<90°时,∵DM垂直平分AB,∴DA=DB,∴∠B=∠BAD,同理可得,∠C=∠CAE,∴∠BAD+∠CAE=∠B+∠C=180°-α,∴∠DAE=∠BAD+∠CAE-∠BAC=180°-α-α=180°-2α.故答案为:2α-180°或180°-2α.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B=∠BAD,∠C=∠CAE,进而得到∠BAD+∠CAE=∠B+∠C=180°-α,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即可.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应用,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17.【答案】解:不等式组可化成>,①,②,解不等式①得x>2.5解不等式②得x≤4,∴不等式组的解集2.5<x≤4,整数解为4,3.【解析】首先解不等式组,再从不等式组的解集中找出适合条件的整数即可.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正确解出不等式组的解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求不等式组的解集,应遵循以下原则:同大取较大,同小取较小,小大大小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18.【答案】解: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解析】可先用基本作图法作出∠A=∠1,然后在∠A的两边上分别截取线段AB,AC使得AB=a,AC=b,最后连接BC,得出三角形即可.本题考查的是运用基本作图知识来作复杂图的能力,本题中作图的理论依据是全等三角形判定中的边角边(SAS).19.【答案】解:(1)①②;①③.(2)选①③证明如下,∵OB=OC,∴∠OBC=∠OCB,∵∠EBO=∠DCO,又∵∠ABC=∠EBO+∠OBC,∠ACB=∠DCO+∠OCB,∴∠ABC=∠ACB,∴△ABC是等腰三角形.【解析】(1)由①②;①③.两个条件可以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2)先求出∠ABC=∠ACB,即可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相等的角求∠ABC=∠ACB.20.【答案】解:(1)如图,△OB′C′即为所求;(2)由图可知,O(0,0),B′(-3,-2),C′(-1,-5).将△ABC先向左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7个单位即可得到△OB′C′.【解析】(1)根据平移的性质画出平移后的△OB'C'即可;(2)根据各点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写出各点坐标,再由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即可得出结论.本题考查的是作图-平移变换,熟知图形平移不变性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1.【答案】解:(1)∵BC=m-n(m>n>0),AC=2,AB=m+n,∴AC2+CB2=(m-n)2+4mn=m2+n2-2mn+4mn=m2+n2+2mn=(m+n)2=AB2.∴∠C=90°.∴△ABC是为直角三角形;(2)∵∠A=30°,∴==,∴m=3n.【解析】(1)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熟知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答案】解:(1)设该一次函数表达式为y=kx+b(k≠0),将(0,-8)、(1,2)代入y=kx+b,,解得:,∴该一次函数表达式为y=10x-8.(2)∵在一次函数y=10x-8中k=10>0,∴y随x的增大而增大.∵-2<2,∴y1<y2.(3)当-3<y<3时,有-3<10x-8<3,解得:0.5<x<1.1.∴当-3<y<3时x的取值范围为0.5<x<1.1.【解析】(1)由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一次函数表达式;(2)由一次项系数k=10>0即可得出一次函数y=10x-8为单调递增函数,结合-2<2即可得出y1<y2;(3)将y=10x-8代入-3<y<3中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的性质以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关系式;(2)根据k=10>0找出该一次函数为单调递增函数;(3)根据y的取值范围找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23.【答案】解:(1)如图①中,∵OA=OB=2,∠AOB=90°,△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OACB是正方形,∴点C到ON的距离为2.(2)如图③中,作CE⊥OA于E,CF⊥ON于F.∵∠ACB=∠ECF=90°,CA=CB,∠CEA=∠CFB=90°,∴△CEA≌△CFB,∴AE=CF,CE=CF,∵∠CEO=∠CFO=∠EOF=90°,∴四边形OECF是矩形,∵CE=CF,∴四边形OECF是正方形,∴CF=CE=OE=OF=y,∵AE=y-2,FB=x-y,∴y-2=x-y,∴y=x+1,可得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3)如图④中,∵CE=CF,∴OC平分∠MON,∴点C的运动轨迹是线段C′C,∵x=6,y=4,∴OC=4,OC′=,CC′=3∴点C运动经过的路径长为3.【解析】(1)OB=2时,四边形OACB是正方形,由此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③中,作CE⊥OA于E,CF⊥ON于F.由△CEA≌△CFB,推出AE=CF,CE=CF,由∠CEO=∠CFO=∠EOF=90°,推出四边形OECF是矩形,由CE=CF,推出四边形OECF是正方形,根据AE=y-2,FB=x-y,可得y-2=x-y,即y=x+1(0≤x≤6),画出图象即可.(3)如图③中,由CE=CF,推出OC平分∠MON,推出点C的运动轨迹是线段CC,因为x=6,y=4,可得C′C=3.本题考查动点问题函数图象、一次函数的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图3EDBA图2EDCBA图1EDCBA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八年级数学期末试题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压轴题系列11、如图,已知:点D 是△ABC 的边BC 上一动点,且AB =AC ,DA =DE ,∠BAC =∠ADE =α.⑴如图1,当α=60°时,∠BCE = ;⑵如图2,当α=90°时,试判断∠BCE 的度数是否发生改变,若变化,请指出其变化范围;若不变化,请求出其值,并给出证明;(图1) (图2) (图3)⑶如图3,当α=120°时,则∠BCE = ;2、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6y x =+与x 轴交于A ,与y 轴交于B ,BC ⊥AB 交x 轴于C 。
①求△ABC 的面积。
如图2,②D 为OA 延长线上一动点,以BD 为直角边做等腰直角三角形BDE ,连结EA .求直线EA 的解析式.③点E 是y 轴正半轴上一点,且∠OAE =30°,上一动点,是判断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 、N ,使得OM +NM 的值最小,若存在,请写出其最小值,并加以说明.3. 如图,直线1l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直线2l 与直线1l 关于x 轴对称,已知直线1l 的解析式为3y x =+,(1)求直线2l 的解析式;(2)过A 点在△ABC 的外部作一条直线3l ,过点B 作BE ⊥3l 于E ,过点C 作CF ⊥3l 于F 分别,请画出图形并求证:BE +CF =EF(3)△ABC 沿y 轴向下平移,AB 边交x 轴于点P ,过P 点的直线与AC 边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 ,与y 轴相交与点M ,且BP =CQ ,在△ABC 平移的过程中,①OM 为定值;②MC 为定值。
在这两个结论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
4. 如图①,直线AB 与x 轴负半轴、y 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OA 、OB 的长度分别为a 和b ,且满足2220a ab b -+=.⑴判断△AOB 的形状.⑵如图②,正比例函数(0)y kx k =<的图象与直线AB 交于点Q ,过A 、B 两点分别作AM ⊥OQ 于M ,BN ⊥OQ 于N ,若AM =9,BN =4,求MN 的长.⑶如图③,E 为AB 上一动点,以AE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ADE ,P 为BE 的中点,连结PD 、PO ,试问:线段PD 、PO 是否存在某种确定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证明.①OQ NMyxBA②OPy xE DBA③5、如图,已知△ABC 和△ADC是以AC为公共底边的等腰三角形,E、F分别在AD和CD上,已知:∠ADC+∠ABC=180°,∠ABC=2∠EBF;(1)求证:EF=AE+FC(2)若点E、F在直线AD和BD上,则是否有类似的结论?6、操作:如图①,△ABC是正三角形,△BDC是顶角∠BDC=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为顶点作一个60°角,角两边分别交AB,AC边于M,N两点,连接MN.(1)探究线段BM、MN、NC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2)若点M、N分别是射线AB、CA上的点,其它条件不变,请你再探线段BM,MN,NC之间的关系,在图④中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3)求证:CN-BM=MN图①图②图③图④EDCBAF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压轴题5答案; 1、⑴如图1,当α=60°时,∠BCE =120°;⑵证明:如图,过D 作DF ⊥BC ,交CA 或延长线于F 。
2018-2019学年联考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近似数0.13是精确到()A.十分位B.百分位C.千分位D.百位2.(3分)下列四张扑克牌中,左旋转180°后还是和原来一样的是()A.B.C.D.3.(3分)是2的()A.倒数B.平方根C.立方根D.算术平方根4.(3分)在3×3的方格中涂有阴影图形,下列阴影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5.(3分)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证明命题“若|a﹣1|>1,则a>2”是假命题的反例是()A.a=2B.a=1C.a=0D.a=﹣16.(3分)如图是作△ABC的作图痕迹,则此作图的已知条件是()A.已知两边及夹角B.已知三边C.已知两角及夹边D.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7.(3分)在代数式和中,x均可以取的值为()A.9B.3C.0D.﹣28.(3分)如果把分式中的a、b同时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的分式的值不变,则W 中可以是()A.1B.C.ab D.a29.(3分)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下面四幅图中,不能证明勾股定理的是()A.B.C.D.10.(3分)若(b为整数),则a的值可以是()A.B.27C.24D.2011.(3分)如图,AB⊥CD,且AB=CD,E,F是AD上两点,CE⊥AD,BF⊥AD.若CE =4,BF=3,EF=2,则AD的长为()A.3B.5C.6D.712.(3分)已知:△ABC中,AB=AC,求证:∠B<90°,下面写出可运用反证法证明这个命题的四个步骤:①∴∠A+∠B+∠C>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矛盾②因此假设不成立.∴∠B<90°③假设在△ABC中,∠B≥90°④由AB=AC,得∠B=∠C≥90°,即∠B+∠C≥180°.这四个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A.③④①②B.③④②①C.①②③④D.④③①②13.(3分)已知x=,则代数式(7+4)x2+(2+)x+的值是()A.0B.C.D.2﹣14.(3分)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上各取一点,分别沿斜边中点与这两点的连线剪去两个三角形,剩下的部分是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其中三边长分别为2、4、3,则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斜边长是()A.10B.C.10或D.10或二、填空题(本大题有3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把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5.(4分)=.16.(4分)如图,在△ABC中,∠B=∠ACB=2∠A,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D 为垂足,连接EC,则∠ECD=.17.(4分)如图,在△ABC中,∠ACB=90°,∠A=30°,以点C为圆心,CB长为半径作弧,交AB于点D;再分别以点B和点D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E,作射线CE交AB于点F,若AF=6,则BC的长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6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如图,以O为圆心,以OB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A点;(1)说出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2)比较点A所表示的数与﹣2.5的大小.19.(1)发现.①;②;③;…………写出④;⑤;(2)归纳与猜想.如果n为正整数,用含n的式子表示这个运算规律;(3)证明这个猜想.20.如图,在△ABC中,AB=BC,BD是∠ABC的平分线,E为AB的中点,连接DE,若DE=5,AC=16,求DB的长.21.如图所示,△ABC中,∠BAC的平分线与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E,EF⊥AB,EG ⊥AC,垂足分别为F、G,则BF=CG吗?说明理由.22.已知代数式(﹣1)÷,则:(1)当x=﹣3时,求这个代数式的值;(2)这个代数式的值能等于﹣1吗?请说明理由.23.某超市为了促销,将本来售完后可得1800元的奶糖和900元的水果糖混合后配成杂拌糖出售.这种糖每千克比奶糖便宜4元,比水果糖贵6元.已知这两种糖混合前后质量相同,求杂拌糖的单价.24.如图,在△ABC中,∠BAC=90°,AB=AC,点D是BC上一动点,连接AD,过点A 作AE⊥AD,并且始终保持AE=AD,连接CE.(1)求证:△ABD≌△ACE;(2)若AF平分∠DA E交BC于F,探究线段BD,DF,F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在(2)的条件下,若BD=3,CF=4,求AD的长.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八校联考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近似数0.13是精确到()A.十分位B.百分位C.千分位D.百位【分析】确定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就是看这个数的最后一位是什么位即可.【解答】解:近似数0.13是精确到百分位,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近似数,用到的知识点是精确度,一个数最后一位所在的位置就是这个数的精确度.2.(3分)下列四张扑克牌中,左旋转180°后还是和原来一样的是()A.B.C.D.【分析】左旋转180°后还是和原来一样的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解答即可.【解答】解:左旋转180°后还是和原来一样的是只有C.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是需要熟记的内容.3.(3分)是2的()A.倒数B.平方根C.立方根D.算术平方根【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是2的算术平方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平方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平方根的定义,本题属于基础题型.4.(3分)在3×3的方格中涂有阴影图形,下列阴影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分析】直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得出即可.【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C、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5.(3分)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证明命题“若|a﹣1|>1,则a>2”是假命题的反例是()A.a=2B.a=1C.a=0D.a=﹣1【分析】所选取的a的值符合题设,则不满足结论即作为反例.【解答】解:当a=﹣1时,满足|a﹣1|>1,但满足a>2,所以a=﹣1可作为证明命题“若|a﹣1|>1,则a>2”是假命题的反例.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要说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一般需要推理、论证,而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6.(3分)如图是作△ABC的作图痕迹,则此作图的已知条件是()A.已知两边及夹角B.已知三边C.已知两角及夹边D.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分析】观察图象可知已知线段AB,α,β,由此即可判断.【解答】解:观察图象可知:已知线段AB,∠CAB=α,∠CBA=β,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属于中考常考题型.7.(3分)在代数式和中,x均可以取的值为()A.9B.3C.0D.﹣2【分析】根据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且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得出x的范围,据此可得答案.【解答】解:由题意知,x﹣3≠0且x﹣3≥0,解得:x>3,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且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8.(3分)如果把分式中的a、b同时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的分式的值不变,则W 中可以是()A.1B.C.ab D.a2【分析】直接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别代入判断得出答案.【解答】解:如果把分式中的a、b同时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的分式的值不变,则W中可以是:b.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基本性质,正确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是解题关键.9.(3分)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下面四幅图中,不能证明勾股定理的是()A.B.C.D.【分析】先表示出图形中各个部分的面积,再判断即可.【解答】解:A、∵+c2+ab=(a+b)(a+b),∴整理得:a2+b2=c2,即能证明勾股定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4×+c2=(a+b)2,∴整理得:a2+b2=c2,即能证明勾股定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4×+(b﹣a)2=c2,∴整理得:a2+b2=c2,即能证明勾股定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根据图形不能证明勾股定理,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证明,能根据图形中各个部分的面积列出等式是解此题的关键.10.(3分)若(b为整数),则a的值可以是()A.B.27C.24D.20【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3+=b当a=20时,∴=2,∴b=5,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11.(3分)如图,AB⊥CD,且AB=CD,E,F是AD上两点,CE⊥AD,BF⊥AD.若CE =4,BF=3,EF=2,则AD的长为()A.3B.5C.6D.7【分析】只要证明△ABF≌△CDE,可得AF=CE=4,BF=DE=3,推出AD=AF+DF =4+(3﹣2)=5;【解答】解:∵AB⊥CD,CE⊥AD,BF⊥AD,∴∠AFB=∠CED=90°,∠A+∠D=90°,∠C+∠D=90°,∴∠A=∠C,∵AB=CD,∴△ABF≌△CDE(AAS),∴AF=CE=4,BF=DE=3,∵EF=2,∴AD=AF+DF=4+(3﹣2)=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2.(3分)已知:△ABC中,AB=AC,求证:∠B<90°,下面写出可运用反证法证明这个命题的四个步骤:①∴∠A+∠B+∠C>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矛盾②因此假设不成立.∴∠B<90°③假设在△ABC中,∠B≥90°④由AB=AC,得∠B=∠C≥90°,即∠B+∠C≥180°.这四个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A.③④①②B.③④②①C.①②③④D.④③①②【分析】通过反证法的证明步骤:①假设;②合情推理;③导出矛盾;④结论;理顺证明过程即可.【解答】解:由反证法的证明步骤:①假设;②合情推理;③导出矛盾;④结论;所以题目中“已知:△ABC中,AB=AC,求证:∠B<90°”.用反证法证明这个命题过程中的四个推理步骤:应该为:假设∠B≥90°;那么,由AB=AC,得∠B=∠C≥90°,即∠B+∠C≥180°所以∠A+∠B+∠C>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相矛盾,;所以因此假设不成立.∴∠B<90°;原题正确顺序为:③④①②.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反证法证明步骤,考查基本知识的应用,逻辑推理能力.13.(3分)已知x=,则代数式(7+4)x2+(2+)x+的值是()A.0B.C.D.2﹣【分析】将x的值代入原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计算可得.【解答】解:当x=时,原式=(7+4)(2﹣)2+(2+)(2﹣)+=(7+4)(7﹣4)+4﹣3+=49﹣48+1+=2+,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及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14.(3分)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上各取一点,分别沿斜边中点与这两点的连线剪去两个三角形,剩下的部分是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其中三边长分别为2、4、3,则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斜边长是()A.10B.C.10或D.10或【分析】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斜边上的中线,最后即可求出斜边的长.【解答】解:①如图:因为CD==2,点D是斜边AB的中点,所以AB=2CD=4,②如图:因为CE==5,点E是斜边AB的中点,所以AB=2CE=10,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斜边长是10或,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图形的剪拼,解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在解题时要注意分两种情况画图,不要漏解.二、填空题(本大题有3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把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5.(4分)=﹣.【分析】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x是a的立方根,根据此定义求解即可.【解答】解:∵﹣的立方为﹣,∴﹣的立方根为﹣,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求一个数的立方根,解题时应先找出所要求的这个数是哪一个数的立方.由开立方和立方是互逆运算,用立方的方法求这个数的立方根.注意一个数的立方根与原数的性质符号相同.16.(4分)如图,在△ABC中,∠B=∠ACB=2∠A,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D 为垂足,连接EC,则∠ECD=36°.【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EA=E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解答】解:设∠A=x,则∠B=∠ACB=2x,则x+2x+2x=180°,解得,x=36°,∴∠B=∠ACB=72°,∵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EA=EC,∴∠ECD=∠A=36°,故答案为:36°.【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7.(4分)如图,在△ABC中,∠ACB=90°,∠A=30°,以点C为圆心,CB长为半径作弧,交AB于点D;再分别以点B和点D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E,作射线CE交AB于点F,若AF=6,则BC的长为4.【分析】连接CD,根据在△ABC中,∠ACB=90°,∠A=30°,BC为x,可知AB=2BC=2x,再由作法可知BC=CD=x,CE是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故CD是斜边AB 的中线,据此可得出BD=x,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连接CD,∵在△ABC中,∠ACB=90°,∠A=30°,设BC=x,∴AB=2BC=2x.∵作法可知BC=CD=x,CE是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CD是斜边AB的中线,∴BD=AD=x,∴BF=DF=x,∴AF=AD+DF=x+x=6.解得:x=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基本作图,熟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6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如图,以O为圆心,以OB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A点;(1)说出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2)比较点A所表示的数与﹣2.5的大小.【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B的长度,再根据圆的半径定义得到OA,求出A;(2)根据A所代表的数,直接比较与﹣2.5的大小;【解答】解:(1)OB=,∵OB=OA=∴A所代表的数字为﹣\sqrt{5}$;(2)A点表示的数为﹣$\sqrt{5}$≈﹣2.235∴A点表示的数大于﹣2.5【点评】本题运用了勾股定理、数轴上负数大小比较的方法;19.(1)发现.①;②;③;…………写出④;⑤;(2)归纳与猜想.如果n为正整数,用含n的式子表示这个运算规律;(3)证明这个猜想.【分析】(1)根据题目中的例子可以写出例4;(2)根据(1)中特例,可以写出相应的猜想;(3)根据(2)中的猜想,对等号左边的式子化简,即可得到等号右边的式子,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1)由例子可得,④为:,⑤,故答案为,,(2)如果n为正整数,用含n的式子表示这个运算规律:,故答案为:,(3)证明:∵n是正整数,∴.即.故答案为:∵n是正整数,∴.即.【点评】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数字的变化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20.如图,在△ABC中,AB=BC,BD是∠ABC的平分线,E为AB的中点,连接DE,若DE=5,AC=16,求DB的长.【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8,AD⊥AC,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解答】解:∵AB=BC,BD是∠ABC的平分线,∴AD=DC=AC=8,AD⊥AC,∴∠ADB=90°,又E为AB的中点,∴AB=2DE=10,由勾股定理得,BD==6.【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是解题的关键.21.如图所示,△ABC中,∠BAC的平分线与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E,EF⊥AB,EG ⊥AC,垂足分别为F、G,则BF=CG吗?说明理由.【分析】先根据点E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可求出BE=CE,再根据点E在∠BAC的角平分线上,且EF⊥AB,EG⊥AC可求出EF=EG,再由HL定理可求出Rt△EFB≌Rt△EGC,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BF=CG;理由如下:因为点E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BE=CE.因为点E在∠BAC的角平分线上,且EF⊥AB,EG⊥AC,所以EF=EG,在Rt△EFB和Rt△EGC中,因为BE=CE,EF=EG,所以Rt△EFB≌Rt△EGC(HL).所以BF=CG.【点评】本题涉及到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涉及面较广,难度适中.22.已知代数式(﹣1)÷,则:(1)当x=﹣3时,求这个代数式的值;(2)这个代数式的值能等于﹣1吗?请说明理由.【分析】(1)先根据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化简原式,再将x的值代入计算可得;(2)假设分式的值等于﹣1,根据化简结果列出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依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作出判断.【解答】解:(1)原式=(﹣)÷=•=,当x=﹣3时,原式==﹣2;(2)若原式的值为﹣1,则=﹣1,解得:x=﹣1,而当x =﹣1时,原式分母为0,无意义;所以原式的值不能等于﹣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23.某超市为了促销,将本来售完后可得1800元的奶糖和900元的水果糖混合后配成杂拌糖出售.这种糖每千克比奶糖便宜4元,比水果糖贵6元.已知这两种糖混合前后质量相同,求杂拌糖的单价.【分析】设杂拌糖的单价为x 元,则奶糖的单价为(x +4)元,水果糖的单价为(x ﹣6)元,根据这两种糖混合前后质量相同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设杂拌糖的单价为x 元,则奶糖的单价为(x +4)元,水果糖的单价为(x ﹣6)元,根据题意得+=,解得:x =36.经检验,x =36是原方程的解.答:杂拌糖的单价为36元.【点评】本题考查分式方程的应用,分析题意,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4.如图,在△ABC 中,∠BAC =90°,AB =AC ,点D 是BC 上一动点,连接AD ,过点A 作AE ⊥AD ,并且始终保持AE =AD ,连接CE .(1)求证:△ABD ≌△ACE ;(2)若AF 平分∠DAE 交BC 于F ,探究线段BD ,DF ,F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在(2)的条件下,若BD =3,CF =4,求AD 的长.【分析】(1)根据SAS ,只要证明∠1=∠2即可解决问题;(2)结论:BD 2+FC 2=DF 2.连接FE ,想办法证明∠ECF =90°,EF =DF ,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3)过点A 作AG ⊥BC 于G ,在Rt △ADG 中,想办法求出AG 、DG 即可解决问题;【解答】(1)证明:∵AE ⊥AD ,∴∠DAE=∠DAC+∠2=90°,又∵∠BAC=∠DAC+∠1=90°,∴∠1=∠2,在△ABD和△ACE中,∴△ABD≌△ACE.(2)解:结论:BD2+FC2=DF2.理由如下:连接FE,∵∠BAC=90°,AB=AC,∴∠B=∠3=45°由(1)知△ABD≌△ACE∴∠4=∠B=45°,BD=CE∴∠ECF=∠3+∠4=90°,∴CE2+CF2=EF2,∴BD2+FC2=EF2,∵AF平分∠DAE,∴∠DAF=∠EAF,在△DAF和△EAF中,∴△DAF≌△EAF∴DF=EF∴BD2+FC2=DF2.(3)解:过点A作AG⊥BC于G,由(2)知DF2=BD2+FC2=32+42=25∴DF=5,∴BC=BD+DF+FC=3+5+4=12,∵AB=AC,AG⊥BC,∴BG=AG=BC=6,∴DG=BG﹣BD=6﹣3=3,∴在Rt△ADG中,AD===3.【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综合题、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试题第1卷(选择题 共42分)注意事项: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若一个正多边形一个外角是60°,则该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 A .360° B . 540° C . 720° D .900° 2. 若点A (1,1)m n +-与点B (-3,2)关于y 轴对称,则m n +的值是A .-5B .-3C .3D . 13. 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A 、∠B 、∠C ,满足关系式∠B+∠C=2∠A ,则此三角形 A. 一定有一个内角为45° B. 一定有一个内角为60° C.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D.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4. 如图,已知∠ABC=∠DCB,添加以下条件不能判定∆ABC ≌∆DCB 的是A .∠A=∠DB .∠ACB=∠DBC C .AC=DBD .AB=DC第4题 第5题第6题5.观察图中尺规作图痕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OE是∠AOB的平分线 B.OC=ODC.点C、D到OE的距离不相等 D、∠AOE=∠BOE6.如图,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AB=10,S∆ABD=15,则CD的长为A.3 B.4 C.5 D.67. 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位置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放在同一条直线上,则∠α的度数是A.45° B.60° C.75° D.85°第7题第8题第9题8.如图,OA=OB,∠A=∠B,有下列3个结论:①△AOD≌△BOC②△ACE≌△BDE③点E在∠O的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 只有①B. 只有②C. 只有①②D. 有①②③9.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AD⊥BC,垂足为D,点E在线段AD上,∠EBC=45°,则等于∠ACE=A.15° B.30° C.45 D.60°10.将一个n边形变成n+1边形,内角和将A.减少180∘B.增加90∘C.增加180∘D.增加360∘11.如图,△ABC中,∠A=36∘,AB=AC,BD平分∠ABC,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C=2∠AB. BD=BCC. △ABD是等腰三角形D. 点D为线段AC的中点第11题第12题第13题12.如图,四边形ABCD中,AC垂直平分BD,垂足为E,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 AB=ADB. AC平分∠BCDC. AB=BDD. △BEC≌△DEC13.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DE⊥AB,DF⊥AC,E、F分别为垂足,则下列四个结论:①∠DEF=∠DFE;②AE=AF;③AD平分∠EDF;④AD垂直平分EF.其中正确结论有()A.1个B.2个C.3个D.4个14.如图,∠B=∠C=90°,M是BC的中点,DM平分∠ADC,且∠ADC=110°,则∠MAB=()A. 30°B. 35°C. 45°D. 60°第14题第17题第18题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5.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1、5,第三边长为整数,则第三边的长为_____.16.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其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17.如图,已知△ABC的周长是21,OB,OC分别平分∠ABC和∠ACB,OD⊥BC于D,且OD=4,则△ABC的面积是______.18. 在△ABC 中,AB=AC,CD=CB,若∠ACD=42∘,则∠BAC=______∘.19. 含角30°的直角三角板与直线1l ,2l 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已知12l l ,∠1=60°,以下三个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只填序号)。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1.下面四个汽车标志图标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为()A.B.C.D.2.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 1,2,3B. 3,4,5C. 5,6,11D. 4,5,103.已知a>b,则下列不等式变形正确的是()A. B. C. D.4.下面给出的四个三角形都有一部分被遮挡,其中不能确定三角形类型的是()A.B.C.D.5.对于命题“如果∠1+∠2=90°,那么∠1≠∠2.”能说明它是假命题的是()A. ,B. ,C. ,D.6.如图,已知∠1=∠2,欲得到△ABD≌△ACD,则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错误的选法是()A. B. C. D.7.如图为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则下列正确的是()A. ,B. ,C. ,D. ,8.将一个有45°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C放在一张宽为5cm的纸带边沿上,另一个顶点B在纸带的另一边沿上,测得∠DBC=30°,则三角板的最大边的长为()A. 5cmB. 10cmC.D.9.有下列说法:①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边分别是1,,3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④三个角之比为3:4:5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0.某次知识竞赛试卷有20道题,评分办法是答对一道记5分,不答记0分,答错一道扣2分,小明有3道题没答,但成绩超过60分,则小明至少答对了()道题.A. 13B. 14C. 15D. 1611.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现将△ABC按如图那样折叠,使点A与点B重合,折痕为DE,则DE的长为()A. B. 5 C. D.12.在等腰三角形△ABC(AB=AC,∠BAC=120°)所在平面上有一点P,使得△PAB,△PBC,△PAC都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此条件的点P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13.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4),则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______.14.若点A(2,n)在x轴上,则点B(n+2,n-5)位于第______象限.15.如图,已知Rt△ABC,∠C=90°,BD是角平分线,BD=5,BC=4,则D点到AB的距离是______.16.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kx+b≥4的解是______.17.如图,在锐角△ABC中,AB=5,∠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______.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B(,0),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以AD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ADE,其中∠DAE=90°,连结CE.当CE为最小值时,此时△ACE的面积是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66.0分)19.解不等式组><,并把不等式组的解在数轴上表示出来.20.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1=∠2,AD⊥CD于点D,AE⊥BE于点E,BE,CD交于点O.求证:(1)△ABE≌△ACD;(2)OD=OE.21.某两个城中村A,B与两条公路l1,l2位置如图所示,因城市拆迁安置需要,在C处新建安置小区,要求小区与两个村A,B的距离必须相等,到两条公路l1,l2的距离也必须相等,那么点C应选在何处?请在图中,用尺规作图,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C点.(不写已知,求作,作法,只保留作图痕迹)22.如图,一次函数y=-x+2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B,以线段AB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ABC,∠BAC=90°.(1)求点A、B的坐标;(2)求过B、C两点的直线的解析式.23.浙江实施“五水共治“以来,越来越重视节约用水,某地对居民用水按阶梯水价方式进行收费,人均月生活用水收费标准如图所示,图中x表示人均月生活用水的吨数,y表示收取的人均月生活用水费(元),请根据图象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若某个家庭有5人,响应节水号召,计划控制1月份的生活用水费不超过76元,则该家庭这个月最多可以用多少吨水?24.如图,已知AC∥BD,AE,BE分别平分∠CAB和∠DBA,点E在线段CD上.(1)求∠AEB的度数;(2)求证:CE=DE.25.定义:若以三条线段a,b,c为边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则称线段a,b,c是勾股线段组.(1)如图①,已知点M,N是线段AB上的点,线段AM,MN,NB是勾股线段组,若AB=12,AM=3,求MN的长;(2)如图②,△ABC中,∠A=18°,∠B=27°,边AC,B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于点M,N,求证:线段AM,MN,NB是勾股线段组;(3)如图③,在等边△ABC中,P为△ABC内一点,线段AP,BP,CP构成勾股线段组,CP为此线段组的最长线段,求∠APB的度数.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C、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故选:A.直接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分别解答得出答案.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2.【答案】B【解析】解:A.∵1+2=3,∴1,2,3不能组成三角形;B.∵3+4>5,∴3,4,5能组成三角形;C.∵5+6=11,∴5,6,11不能组成三角形;D.∵4+5<10,∴4,5,10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B.在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时并不一定要列出三个不等式,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时注意: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3.【答案】D【解析】解:A、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不为0的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故A错误;B、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2,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故B错误;C、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1,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故C错误;D、不等式的两边都减去2,不等号的方向不改变,故D正确;故选:D.根据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可得答案.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4.【答案】A【解析】解:观察图象可知:选项B,D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选项C中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选项A中的三角形无法判定三角形的类型,故选:A.根据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一一判断即可.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分类,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5.【答案】D【解析】解:“如果∠1+∠2=90°,那么∠1≠∠2.”能说明它是假命题为∠1=∠2=45°.故选:D.写反例时,满足条件但不能得到结论.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面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面解的部分是结论.命题的“真”“假”是就命题的内容而言.任何一个命题非真即假.要说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一般需要推理、论证,而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6.【答案】B【解析】解:A正确;理由:在△ABD和△ACD中,,∴△ABD≌△ACD(ASA);B不正确,由这些条件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C正确;理由:在△ABD和△ACD中,,∴△ABD≌△ACD(AAS);D正确;理由:在△ABD和△ACD中,,∴△ABD≌△ACD(SAS);故选:B.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SA证出△ABD≌△ACD,得出A正确;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出B不正确;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AS证出△ABD≌△ACD,得出C正确;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证出△ABD≌△ACD,得出D正确.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中考的热点,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7.【答案】C【解析】解:∵一次函数经过二、四象限,∴k<0,∵一次函数与y轴的交于正半轴,∴b>0.故选:C.根据一次函数经过的象限可得k和b的取值.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的知识;用到的知识点为:一次函数经过一三象限或二四象限,k>0或<0;与y轴交于正半轴,b>0,交于负半轴,b<0.8.【答案】C【解析】解:如图:作BE⊥CE与E点,BE=5cm,∵DB∥CE,∴∠2=∠1=30°,BC=2BE=2×5=10cm,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B=,故选: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与∠2的关系,根据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可得BC 与CE的关系,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与BC的关系,根据勾股定理,可得答案.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先求出BC的长,再求出AB的长.9.【答案】C【解析】解:①正确,符合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②正确,因为12+32=()2,所以三边分别是1,,3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③正确,根据矩形对角线的性质的逆命题;④错误,三边之比为3:4:5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C.分别根据等边三角形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解答.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10.【答案】B【解析】解:设小明答对x道题,则打错20-3-x=17-x道题.根据题意得:5x-2(17-x)>60即7x>94∴x>13.∴13<x≤17.成绩超过60分,则小明至少答对了14道题.故选:B.根据成绩超过了60分,即可得到一个关于答对题目数的不等式,从而求得答对题数x的范围,即可判断.本题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列出相应的不等式.11.【答案】A【解析】解:∵∠C=90°,AC=8,BC=6,∴AB==10,∵折叠∴BE=AE,AD=BD=5,DE⊥AB,在Rt△BEC中,BE2=BC2+CE2,∴BE2=36+(8-BE)2,∴BE=在Rt△BDE中,DE==故选:A.根据勾股定理可求AB=10,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E=AE,AD=BD=5,DE⊥AB,根据勾股定理可求BE的长,DE的长.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勾股定理熟练运用折叠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12.【答案】B【解析】解:如图,满足条件的所有点P的个数为2,故选: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在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解答即可.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3.【答案】y=-2x【解析】解:设该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根据题意,得-2k=4,k=-2.则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y=-2x.故答案为y=-2x.本题可设该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x,然后根据该函数图象过点(-2,4),由此可利用方程求出k的值,进而解决问题.此类题目需灵活运用待定系数法建立函数解析式,然后将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利用方程解决问题.14.【答案】四【解析】解:∵点A(2,n)在x轴上,∴n=0,则点B(n+2,n-5)的坐标为:(2,-5)位于第四象限.故答案为:四.直接利用x轴上点的坐标特点得出n的值,进而得出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正确得出n的值是解题关键.15.【答案】3【解析】解:如图,过D作DE⊥AB于E,∵∠C=90°,BD=5,BC=4,∴由勾股定理得:CD=3,又∵BD是∠ABC的平分线,∴DE=DC=3,即点D到AB的距离是3.故答案为:3.依据角平线的性质可得点D到AB和BC的距离相等,求出CD的长度即可得到D点到AB的距离.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时注意:角平分线上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16.【答案】x≤0【解析】解:∵从图象可知:k<0,直线与y轴交点的坐标为(0,4),∴不等式kx+b≥4的解集是x≤0,故答案为x≤0.根据图形得出k<0和直线与y轴交点的坐标为(0,4),即可得出不等式的解集.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能根据图形读出正确信息是解此题的关键.17.【答案】5【解析】解:如图,作BH⊥AC,垂足为H,交AD于M点,过M点作MN⊥AB,垂足为N,则BM+MN为所求的最小值.∵AD是∠BAC的平分线,∴M′H=MN,∴BH是点B到直线AC的最短距离(垂线段最短),∵AB=5,∠BAC=45°,∴BH=AB•sin45°=5×=5.∵BM+MN的最小值是BM+MN=BM+MH=BH=5.故答案为:5.作BH⊥AC,垂足为H,交AD于M点,过M点作MN⊥AB,垂足为N,则BM+MN为所求的最小值,再根据AD是∠BAC的平分线可知MH=MN,再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解答此类问题时要从已知条件结合图形认真思考,通过角平分线性质,垂线段最短,确定线段和的最小值.18.【答案】【解析】解:如图,把线段A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C′,连接C′D,则C′为定点(-,)在△ACE和△AC′D中∴△ACE≌△AC′D(SAS)∴C′D=CE.当C′D⊥OD时,C′D最小,CE最小值为,此时△ACE面积等于△AC′D=××=.故答案为.把线段A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C′,连接C′D,则C′为定点求出坐标,证明△ACE≌△AC′D,把CE转化为C′D,当C′D⊥OD时,C′D最小,即CE最小,求△AC′D面积即可.本题主要考查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9.【答案】解:>①<②,解①得x>-;解②得x<4,把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4.【解析】先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它们的公共部分,然后把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即可.此题主要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关键是掌握解集的规律: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20.【答案】证明:(1)∵AD⊥DC,AE⊥BE ,∴∠ADC=∠AEB=90°,∵∠DAC=∠DAE+∠2,∠EAB=∠EAD+∠1,∵∠1=∠2,∴∠DAC=∠EAB,在△ADC与△AEB中,∴△ADC≌△AEB(AAS);(2)连接AO,∵△ADC≌△AEB,∴AE=AD,在Rt△ADO和Rt△AEO中,∴Rt△ADO≌Rt△AEO(HL),∴OD=OE.【解析】(1)根据垂直的定义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答即可.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1.【答案】解:如图所示,点C1和点C2即为所求.【解析】分别作直线l1,l2夹角的平分线和线段AB的中垂线,交点即为所求.本题主要考查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和线段中垂线的尺规作图及其性质.22.【答案】解:(1)∵一次函数y=-x+2中,令x=0得:y=2;令y=0,解得x=3,∴B的坐标是(0,2),A的坐标是(3,0);(2)如图,作CD⊥x轴于点D.∵∠BAC=90°,∴∠OAB+∠CAD=90°,又∵∠CAD+∠ACD=90°,∴∠ACD=∠BAO.在△ABO与△CAD中,,∴△ABO≌△CAD(AAS),∴OB=AD=2,OA=CD=3,OD=OA+AD=5,则C的坐标是(5,3),设直线BC的解析式是y=kx+b,根据题意得:,解得:k=,b=2,∴直线BC的解析式是y=x+2.【解析】(1)先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把x=0或y=0代入,即可求出A、B两点的坐标;(2)作CD⊥x轴于点D,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得出△ABO≌△CAD,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OA=CD,故可得出C点坐标,再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综合题,涉及到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3.【答案】解:(1)当0≤x≤5时,设y=kx,5k=8,得k=1.6,即当0≤x≤5时,y=1.6x,当x>5时,设y=ax+b,,得,即当x>5时,y=2.4x-4,由上可得,y=>;(2)令2.4x-4≤,解得,x≤8,5×8=40,答:该家庭这个月最多可以用40吨.【解析】(1)根据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求得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根据(1)中的函数解析式和题意,可以得到关于x的不等式,从而可以求得该家庭这个月最多可以用多少吨水,注意(1)求得的是人均月生活用水费,本题中家庭有5人.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4.【答案】解:(1)∵AC∥BD,∴∠CAB+∠ABD=180°.∵AE平分∠CAB,∴∠EAB=∠CAB.同理可得∠EBA=∠ABD.∴∠EAB+∠EBA=90°,∴∠AEB=90°;(2)如图,在AB上截取AF=AC,连接EF,在△ACE和△AFE中,∴△ACE≌△AFE(SAS).∴CE=FE,∠CEA=∠FEA.∵∠CEA+∠DEB=90°,∠FEA+∠FEB=90°,∴∠DEB=∠FEB.在△DEB和△FEB中∴△DEB≌△FEB(ASA).∴ED=EF.∴ED=CE.【解析】(1)由平行线得到∠CAB+∠ABD=180°,根据角平分线定义表示出∠EAB、∠EBA,计算这两个的和,便可求∠AEB度数;(2)在AB上截取AF=AC,连接EF,分别证明△ACE≌△AFE,△DEB≌△FEB,借助CE=EF,DE=EF,可证CE=DE.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25.【答案】解:(1)由AB=12,AM=3,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AM不可能为最大边,设MN=x,则BN=9-x,①当MN为最大线段时,依题意得MN2=BN2+AM2,即x2=(9-x)2+32,解得x=5;②当BN为最大线段时,依题意得BN2=MN2+AM2,即(9-x)2=x2+32,解得x=4;∴MN的长为5或4;(2)如图②,连接CM,CN,∵边AC,B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于点M,N,∴CM=AM,BN=CN,∴∠1=∠A=18°,∠2=∠B=27°,∵∠ACB=180°-18°-27°=135°,∴∠MCN=135°-18°-27°=90°,∴MN2=MC2+CN2,∴MN2=MA2+BN2,∴线段AM,MN,NB是勾股线段组;(3)如图③,以BP为边向下作等边三角形BDP,连接CD,∵△ABC是等边三角形,∴∠ABC=60°,AB=BC,由作法可知∠PBD=60°,BP=BD=PD,∵∠ABP=∠ABC-∠PBC,∠CBD=∠BPD-∠PBC,∴∠ABP=∠CBD,∴△ABP≌△CBD(SAS),∴AP=CD,∵线段AP,BP,CP构成勾股线段组,CP为此线段组的最长线段,∴△PCD是直角三角形,∠PDC=90°,∵∠PDB=60°,∴∠BDC=60°+90°=150°,∵△ABP≌△CBD,∴∠APB=∠CDB=150°.【解析】(1)设MN=x,则BN=9-x,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可得到MN的长;(2)连接CM,CN,依据边AC,B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于点M,N,即可得到∠MCN=90°,进而得出MN2=MC2+CN2,根据MN2=MA2+BN2,可得线段AM,MN,NB是勾股线段组;(3)以BP为边向下作等边三角形BDP,连接CD,判定△ABP≌△CBD(SAS),可得AP=CD,再根据线段AP,BP,CP构成勾股线段组,CP为此线段组的最长线段,即可得出△PCD是直角三角形,进而得到∠BDC=150°,依据△ABP≌△CBD,可得∠APB=∠CDB=150°.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的综合运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旋转变换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解决问题.。
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如图所示的图案是我国几家银行标志,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A.a2•a4=a8B.a10÷a5=a2C.(a5)2=a10D.(2a)4=8a43.下列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A.4x+x=5x B.(x+2)2=x2+4x+4C.x2+x+1=x(x+1)+1D.x2﹣3x=x(x﹣3)4.石墨烯目前是世界上最薄却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同时还是导电性最好的材料,其理论厚度仅0.000 000 000 34米,将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0.34×10﹣9B.3.4×10﹣9C.3.4×10﹣10D.3.4×10﹣115.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图中的字母表示三角形的边长,则∠1等于()A.72°B.60°C.50°D.58°6.如图,等腰△ABC的周长为21,底边BC=5,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AC于点E,则△BEC的周长为()A.13B.16C.8D.107.下列各式成立的是()A.B.(﹣a﹣b)2=(a+b)2C.(a﹣b)2=a2﹣b2D.(a+b)2﹣(a﹣b)2=2ab8.如图,在△ABC和△DEF中,∠B=∠DEF,AB=DE,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不能证明△ABC≌△DEF,这个条件是()A.∠A=∠D B.BC=EF C.∠ACB=∠F D.AC=DF9.下列三角形:①有两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③三个外角(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④一腰上的中线也是这条腰上的高的等腰三角形.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③④10.已知x=3y+5,且x2﹣7xy+9y2=24,则x2y﹣3xy2的值为()A.0B.1C.5D.1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因式分解:2a2﹣8=.12.若代数式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13.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是540°,那么n=.14.如图,Rt△ABC中,∠C=90°,AD为△ABC的角平分线,与BC相交于点D,若CD=4,AB =15,则△ABD的面积是.15.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过点D作DF⊥BC于点F,且BD=BC=AD,则∠CDF的度数为.16.如图,△ABC角平分线AE、CF交于点P,BD是△ABC的高,点H在AC上,AF=AH,下列结论:①∠APC=90°+ABC;②PH平分∠APC;③若BC>AB,连接BP,则∠DBP=∠BAC﹣∠BCA;④若PH∥BD,则△ABC为等腰三角形,其中正确的结论有(填序号).三、解答题17.(10分)计算(1)(2﹣)0﹣()﹣2(2)(﹣3a2)3÷6a+a2•a318.(10分)计算(1)(x+1)2﹣(x+1)(x﹣1)(2)﹣x﹣219.(10分)如图,D、C、F、B四点在一条直线上,AB=DE,AC⊥BD,EF⊥BD,垂足分别为点C、点F,CD=BF.求证:(1)△ABC≌△EDF;(2)AB∥DE.20.(10分)如图,已知A(﹣2,4),B(4,2),C(2,﹣1)(1)作△ABC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A1B1C1,写出点C关于x轴的对称点C1的坐标;(2)P为x轴上一点,请在图中找出使△PAB的周长最小时的点P并直接写出此时点P的坐标(保留作图痕迹).21.(12分)某工厂现在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50台机器,现在生产600台机器所需要时间与原计划生产450台机器所需时间相同.(1)现在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台机器;(2)生产3000台机器,现在比原计划提前几天完成.22.(10分)已知代数式.(1)先化简,再求当x=3时,原代数式的值;(2)原代数式的值能等于﹣1吗?为什么?23.(12分)如图,已知△ABC中AB=AC,在AC上有一点D,连接BD,并延长至点E,使AE =AB.(1)画图:作∠EAC的平分线AF,AF交DE于点F(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连接CF,求证:∠ABE=∠ACF;(3)若AC=8,∠E=15°,求三角形ABE的面积.24.(14分)因式分解是把多项式变形为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的过程.(1)设有多项式x2+2x﹣m分解后有一个因式是x+4,求m的值.(2)若有甲、乙两个等容积的长方体容器,甲容器长为x﹣1,宽为x﹣2.体积为x4﹣x3+ax2+bx ﹣6,(x为整数),乙容器的底面是正方形.①求出a,b的值;②分别求出甲、乙两容器的高.(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25.(14分)在Rt△ABC中,∠B=90°,AB=8,CB=5,动点M从C点开始沿CB运动,动点N从B点开始沿BA运动,同时出发,两点均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匀速运动(当M运动到B点即同时停止),运动时间为t秒.(1)AN=;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连接CN,AM交于点P.①当t为何值时,△CPM和△APN的面积相等?请说明理由.②当t=3时,试求∠APN的度数.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2.【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则,及幂的乘方法则,结合各选项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a2•a4=a6,计算错误,故本选项错误;B、a10÷a5=a5,计算错误,故本选项错误;C、(a5)2=a10,计算正确,故本选项正确;D、(2a)4=16a4,计算错误,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除运算及幂的乘方的运算,属于基础题,掌握运算法则是关键.3.【分析】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分解因式,结合选项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是整式的计算,不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错误;B、右边不是整式积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错误;C、右边不是整式积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错误;D、符合因式分解的定义,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意义,属于基础题,掌握因式分解的定义是关键.4.【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解答】解:0.000 000 000 34=3.4×10﹣1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5.【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由于两个三角形全等,∴∠1=180﹣50°﹣72°=58°,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属于基础题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6.【分析】由于△ABC是等腰三角形,底边BC=5,周长为21,由此求出AC=AB=8,又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E=BE,由此得到△BEC的周长=BE+CE+CB=AE+CE+BC=AC+CB,然后利用已知条件即可求出结果.【解答】解:∵△ABC是等腰三角形,底边BC=5,周长为21,∴AC=AB=8,又∵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E=BE,∴△BEC的周长=BE+CE+CB=AE+CE+BC=AC+CB=13,∴△BEC的周长为13.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7.【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和分式的化简判断即可.【解答】解:A、,错误;B、(﹣a﹣b)2=(a+b)2,正确;C、(a﹣b)2=a2﹣2ab+b2,错误;D、(a+b)2﹣(a﹣b)2=4ab,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完全平方公式,关键是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和分式的化简判断.8.【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利用ASA、SAS、AAS即可得答案.【解答】解:∵∠B=∠DEF,AB=DE,∴添加∠A=∠D,利用ASA可得△ABC≌△DEF;∴添加BC=EF,利用SAS可得△ABC≌△DEF;∴添加∠ACB=∠F,利用AAS可得△ABC≌△DEF;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ASA、SAS、AAS和HL是解题的关键.9.【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判断,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解答】解:①两个角为60度,则第三个角也是60度,则其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三个外角相等,则三个内角相等,则其是等边三角形;④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该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边相等,则三角形三边相等.所以都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0.【分析】依据x﹣3y=5两边平方,可得x2﹣6xy+9y2=25,再根据x2﹣7xy+9y2=24,即可得到xy的值,进而得出x2y﹣3xy2的值.【解答】解:∵x=3y+5,∴x﹣3y=5,两边平方,可得x2﹣6xy+9y2=25,又∵x2﹣7xy+9y2=24,两式相减,可得xy=1,∴x2y﹣3xy2=xy(x﹣3y)=1×5=5,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用,应用完全平方公式时,要注意:公式中的a,b 可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对形如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的计算,都可以用这个公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分析】首先提取公因式2,进而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即可.【解答】解:2a2﹣8=2(a2﹣4)=2(a+2)(a﹣2).故答案为:2(a+2)(a﹣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提取公因式法以及公式法分解因式,熟练应用乘法公式是解题关键.12.【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x﹣3≠0,再解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x﹣3≠0,解得:x≠3,故答案为:x≠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关键是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零.13.【分析】根据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得到(n﹣2)•180°=540°,然后解方程即可.【解答】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由题意,得(n﹣2)•180°=540°,解得n=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多边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14.【分析】作DE⊥AB于E,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DE,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作DE⊥AB于E,∵AD是△ABC的角平分线,∠C=90°,DE⊥AB,∴DE=CD=4,∴△ABD的面积=,故答案为:3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5.【分析】设∠A=α,可得∠ABD=α,∠C=∠BDC=2α,∠ABC=2α,再根据△ABC中,∠A+∠ABC+∠C=180°,即可得到∠C的度数,再根据DF⊥BC,即可得出∠CDF的度数.【解答】解:∵AB=AC,BD=BC=AD,∴∠ACB=∠ABC,∠A=∠ABD,∠C=∠BDC,设∠A=α,则∠ABD=α,∠C=∠BDC=2α,∠ABC=2α,∵△ABC中,∠A+∠ABC+∠C=180°,∴α+2α+2α=180°,∴α=36°,∴∠C=72°,又∵DF⊥BC,∴Rt△CDF中,∠CDF=90°﹣72°=18°,故答案为:1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运用,解题时注意: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16.【分析】①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判断.②利用反证法进行判断.③根据∠DBP=∠DBC﹣∠PBC=90°﹣∠ACB﹣(180°﹣∠BAC﹣∠ACB)=(∠BAC﹣∠ACB),由此即可判断.④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CA=CB即可判断.【解答】解:∵△ABC角平分线AE、CF交于点P,∴∠CAP=∠BAC,∠ACP=∠ACB,∴∠APC=180°﹣(∠CAP+∠ACP)=180°﹣(∠BAC+∠ACB)=180°﹣(180°﹣∠ABC)=90°+∠ABC,故①正确,∵PA=PA,∠PAF=∠PAH,AF=AH,∴△PAF≌△PAH(SAS),∴∠APF=∠APH,若PH是∠APC的平分线,则∠APF=60°,显然不可能,故②错误,∵∠DBP=∠DBC﹣∠PBC=90°﹣∠ACB﹣(180°﹣∠BAC﹣∠ACB)=(∠BAC﹣∠ACB),故③错误,∵BD⊥AC,PH∥BD,∴PH⊥AC,∴∠PHA=∠PFA=90°,∵∠ACF=∠BCF,CF=CF,∠CFA=∠CFB=90°,∴△CFA≌△CFB(ASA),∴CA=CB,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④.【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三、解答题17.【分析】(1)直接利用零指数幂的性质以及负指数幂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积的乘方运算法则以及整式的乘除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解答】解:(1)原式=1﹣4=﹣3;(2)原式=﹣27a6÷6a+a2•a3=﹣a5+a5=﹣3a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乘除运算,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18.【分析】(1)先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计算,再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即可得;(2)根据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计算可得.【解答】解:(1)原式=x2+2x+1﹣(x2﹣1)=x2+2x+1﹣x2+1=2x+2;(2)原式=﹣=﹣=.【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加减法,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分式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及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19.【分析】(1)由垂直的定义,结合题目已知条件可利用HL证得结论;(2)由(1)中结论可得到∠D=∠B,则可证得结论.【解答】证明:(1)∵AC⊥BD,EF⊥BD,∴△ABC和△EDF为直角三角形,∵CD=BF,∴CF+BF=CF+CD,即BC=DF,在Rt△ABC和Rt△EDF中,∴Rt△ABC≌Rt△EDF(HL);(2)由(1)可知△ABC≌△EDF,∴∠B=∠D,∴AB∥DE.【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SSS、SAS、ASA、AAS和HL)和性质(即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0.【分析】(1)分别作出点A、B、C关于x轴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可得;(2)连接AB1,交x轴于点P,根据图形可得点P的坐标.【解答】解:(1)如图1所示,△A1B1C1即为所求;C1的坐标为(2,1).(2)如图所示,连接AB1,交x轴于点P,点P的坐标为(2,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作图﹣轴对称变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轴对称变换的定义和性质.21.【分析】(1)设原计划平均每天生产x台机器,则现在平均每天生产(x+50)台机器,根据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结合现在生产600台机器所需要时间与原计划生产450台机器所需时间相同,即可得出关于x的分式方程,解之经检验后即可得出结论;(2)由提前完成的天数=工作总量÷原计划工作效率﹣工作总量÷现在工作效率,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设原计划平均每天生产x台机器,则现在平均每天生产(x+50)台机器,依题意,得:=,解得:x=150,经检验,x=150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x+50=200.答:现在平均每天生产200台机器.(2)﹣=20﹣15=5(天).答:现在比原计划提前5天完成.【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分式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2.【分析】(1)先根据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化简原式,再将x的值代入计算可得;(2)根据题意得出=﹣1,解之求得x的值,再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1)原式=[﹣]•=(﹣)•=•=,当x=3时,原式==2;(2)若原代数式的值等于﹣1,则=﹣1,解得x=0,而x=0时,原分式无意义,所以原代数式的值不能等于﹣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及分式有意义的条件.23.【分析】(1)以点A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与AC、AE相交,然后以这两点为圆心,以大于它们长度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一点,过点A与这一点作出射线与BE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F;(2)求出AE=AC,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EAF=∠CAF,再利用“边角边”证明△AEF和△AC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BE=∠ACF;(3)作高线EG,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EAG=3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高线EG =4,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结论.【解答】(1)解:如图所示;(2)证明:∵AB=AC,AE=AB,∴AE=AC,∵AF是∠EAC的平分线,∴∠EAF=∠CAF,在△AEF和△ACF中,,∴△AEF≌△ACF(SAS),∴∠E=∠ACF,∵AB=AE,∴∠ABE=∠E,∴∠ABE=∠ACF.(3)解:如图,过E作EG⊥AB,交BA的延长线于G,∵AB=AC=AE=8,∴∠ABE=∠AEB=15°,∴∠GAE=∠ABE+∠AEB=30°,∴EG=AE=4,∴三角形ABE的面积===16.【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断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作法,确定出全等三角形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24.【分析】(1)根据分解因式的定义,假设未知数,进行求解;(2)同上一问,假设未知数,进行求解;然后对体积的表达式进行因式分解,得到乙容器的高;【解答】解:(1)设原式分解后的另一个因式为x+n,则有:x2+2x﹣m=(x +4)(x +n )=x 2+(4+n )x +4n∴4+n =2可得n =﹣24n =﹣m 可得m =8综上所述:m =8(2)①设甲容器的高为x 2+mx ﹣3,则有:(x ﹣1)(x ﹣2)(x 2+mx ﹣3)=x 4﹣x 3+ax 2+bx ﹣6 ∴x •(﹣2)•x 2+(﹣1)•x •x 2+x •x •mx =﹣2x 3﹣x 3+mx 3=(m ﹣3)x 3=﹣x 3从而得m ﹣3=﹣1m =2原甲容器的体积=(x ﹣1)(x ﹣2)(x 2+2x ﹣3)=x 4﹣x 3﹣9x 2+13x ﹣6从而得a =﹣9,b =13②由乙容器的底面为正方形可得:x 4﹣x 3﹣9x 2+13x ﹣6=(x ﹣1)(x ﹣2)(x 2+2x ﹣3)=(x ﹣1)(x ﹣2)(x +3)(x ﹣1)=(x ﹣1)2(x 2+x ﹣6)故答案为:甲容器的高为x 2+2x ﹣3,乙容器的高为x 2+x ﹣6【点评】该题通过设置未知数,运用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方法求解未知数的值.25.【分析】(1)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BN ,CM 的长,即可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AN 的长;(2)①由题意可得S △ABM =S △BNC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求t 的值;②过点P 作PF ⊥BC ,PG ⊥AB ,过点A 作AE ⊥CN ,交CN 的延长线于点E ,连接BP ,可证四边形PGBF 是矩形,可得PF =BG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方程组,求出PG ,PF 的长,根据勾股定理可求PN 的长,通过证△ANE ∽△CNB ,可求AE ,NE 的长,即可求∠APN 的度数.【解答】解:(1)∵M ,N 两点均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匀速运动,∴CM =BN =t ,∴AN =8﹣t ,故答案为:8﹣t ,t ;(2)①若△CPM 和△APN 的面积相等∴S △CPM +S 四边形BMPN =S △APN +S 四边形BMPN ,∴S △ABM =S △BNC ,∴=∴8×(5﹣t )=5t∴t =∴当t =时,△CPM 和△APN 的面积相等;②如图,过点P 作PF ⊥BC ,PG ⊥AB ,过点A 作AE ⊥CN ,交CN 的延长线于点E ,连接BP ,∵PG ⊥AB ,PF ⊥BC ,∠B =90°,∴四边形PGBF 是矩形,∴PF =BG ,∵t =3,∴CM =3=BN ,∴BM =2,AN =5,∵S △ABM =S △ABP +S △BPM ,∴∴16=8PG +2PF ①∵S △BCN =S △BCP +S △BPN ,∴×5×3=∴15=3PG +5PF ②由①②组成方程组解得:PG =,PF =,∴BG =∴NG =BN ﹣BG =3﹣=在Rt△PGN中,PN==,在Rt△BCN中,CN==∵∠B=∠E=90°,∠ANE=∠BNC∴△ANE∽△CNB∴∴∴AE=,NE=∵PE=EN+PN∴PE=+=∴AE=PE,且AE⊥PE∴∠APN=45°【点评】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勾股定理,矩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本题的关键是求出PN的长.。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测试
数 学 试 题 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以下绿色食品、回收、节能、节水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2. 下列各组数不可能是一个三角形的边长的是( )
A .5,5,5
B .5,7,7
C .5,12,13
D .5,7,12 3. 一次函数 y =2x -1 的图象经过的象限是( )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二、四象限
C .第一、三、四象限
D .第二、三、四象限 4. 用不等式表示“a 的一半不小于-7”,正确的是( )
A . 1 a ≥-7
B . 1 a ≤-7
C . 1 a >-7
D . 1 a <-7
2 2 2 2
5. 已知△ABC 是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位置的一个三角形,现将△ABC 各顶点的纵坐标乘以
-1,得到△A 1B 1C 1,则它与△ABC 的位置关系是( ) A .关于 x 轴对称 B .关于 y 轴对称
C. 关于直线 x =-1 对称
D .关于直线 y =-1 对称
6. 已知 x >2,则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
A .-x <2
B .若 y >2,则 x -y >0
C . - 1 x + 2 < 1
2
D. 若 y >2,则 x
> 1
y
7. 在国内投寄平信应付邮资如表所示,则 y 关于 x 的函数图象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8. 如图,已知直线 y 1=k 1x +m 和直线 y 2=k 2x +n 交于点 P (-1,2),则关于 x 的不等式
(k 1 - k 2 ) x > -m + n 的解是( )
A .x >2
B .x >-1
C .-1<x <2
D .x <-1
第 7 题图
第 8 题图
9. 给出下列命题:①两边及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底边和顶角对应
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③斜边和斜边上的高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其中属于真命题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10. 如图,射线 AB ∥射线 CD ,∠CAB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 E ,AC =4.点 P 是射线 AB
上的一动点,连结 PE 并延长交射线 CD 于点 Q .给出下列结论:①△ACE 是直角三角
形;②
S 四边形APQC = 2S △ACE ;③设AP =x ,CQ =y ,则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是 y =-x +4(0≤x ≤4),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D
A
P
B
第 10 题图
第 13 题图
二、填空题:本题有 6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
11. 已知正比例函数 y =-2x ,则当 x =-1 时,y = . 12.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度数为 100°,则其余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 13. 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ADC =45°,把△ADC 沿着直线 AD 对折,点 C 落在点 E
的位置.如果 BC =2,那么线段 BE 的长度为 . 14. 已知点 A 是直线 x =2 上的点,且到 x 轴的距离等于 3,则点 A 的坐标为 . 15. 已知 2x +y =3,且 x ≥y .(1)x 的取值范围是
;(2)若设 m =3x +4y ,则 m 的最大值
是 .
16. 在△ABC 中,∠BAC =α.边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边 BC 于点 D ,边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边 BC 于点 E ,连结 AD ,AE ,则∠DAE 的度数为 .(用含 α 的代数式表示)
C
Q E
⎨⎪1 3 三、解答题:本题有 7 小题,共 66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或推演步骤.
⎧5x - 2 > 3( x +1) 17.(本小题满分 6 分)解不等式(组) ⎪
x -1 ≤ 7 - x ⎩ 2 2
,并写出它的整数解.
18.(本小题满分 8 分)如图,已知线段 a ,b 和∠1,用直尺和圆规作△ABC ,使 AB =a ,AC =b ,
∠A =∠1.(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19.(本小题满分 8 分)如图,在△ABC 中,点 D ,E 分别在边 AC ,AB 上,BD 与 CE 交于
点 O .给出下列 3 个条件:①∠EBO =∠DCO ;②BE =CD ;③OB =O C .
(1) 上述 3 个条件中,由哪两个条件可以判定△ABC 是等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所有成立的情形)
(2) 请选择(1)中的一种情形,写出证明过程.
20.(本小题满分 10 分)如图,把△ABC 平移,使点 A 平移到点 O .
(1) 作出平移后的△OB ʹC ʹ;
(2) 写出△OB ʹC ʹ的顶点坐标,并描述这个平移过程.
21.(本小题满分 10 分)已知△ABC 中,BC =m -n (m >n >0),AC = 2AB =m +n .
(1) 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
(2) 当∠A =30°时,求 m ,n 满足的关系式.
22.(本小题满分12 分)已知y 是关于x 的一次函数,且点(0,-8),(1,2)在此函数图象上.(1)求这个一次函数表达式;
(2)若点(-2,y1),(2,y2)在此函数图象上,试比较y1,y2的大小;
(3)求当-3<y<3 时x 的取值范围.
23.(本小题满分12 分)如图①,已知∠MON=90°,点A,P 分别是射线OM,ON 上两定点,且OA=2,OP=6;动点B 从点O 向点P 运动,以AB 为斜边向右侧作等腰直角△ABC.设线段OB 的长x,点C 到射线ON 的距离为y.
(1)若OB=2,直接写出点C 到射线ON 的距离;
(2)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并在图②中画出函数图象;
(3)当动点B 从点O 运动到点P,求点C 运动经过的路径长.
2 ⎩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测试数学试题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选择题
1—10.ADCAA CBBDA 二、填空题
11.2
12.40°,40° 13 . 14.(2,3)或(2,-3) 15.(1)x ≥1 (2)7
16.当 α 为锐角时,∠DAE =180°-2α; 当 α 为钝角时,∠DAE =2α-180° 三、解答题
18. 图略
19.(1)①②;①③ (2)选择证明略 20.(1)图略
(2)O (0,0),Bʹ(-3,-2),Cʹ(-1,-5)
平移过程:先向下平移 5 个单位,再向左平移 3 个单位。
或先向左平移 3 个单位,再向下平移 5 个单位。
21.(1)∵ BC 2
= m 2 + n 2 - 2mn , AC 2 = 4mn , AB 2 = m 2 + n 2 + 2mn
∴BC 2+AC 2=AB 2
∴△ABC 是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
(2)由(1)可知:△ABC 是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
在 Rt △ABC 中,∠C =90°,∠A =30° ∴AB =2BC 即 m +n =2(m -n ) ∴m =3n
22.(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 =kx +b
⎧b = -8
由题意将点(0,-8),(1,2)代入可得: ⎨
k + b = 2
(2)∵k =10>0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2<2 ∴y 1<y 2
(3)由题可得: -3 <10x - 8 < 3
∴ 1 < x < 11 2 10
23.(1)2
(2)如图①,当 2<x ≤6 时,
过点 C 作 CD ⊥x 轴于点 D ,CE ⊥y 轴于点 E 易知:AC =BC ,∠ACE =∠BCD ,∠CEA =∠CDB ∴△CEA ≌△CDB (AAS )
∴CE =CD AE =BD 即 2+AE =y , x -y =BD
∴ y = 1
x +1 2
同理,当 0≤x ≤2 时,上述结论同样成立(如图③) 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
(2)由(2)的证明过程可知:点 C 必在∠MON 的平分线上, 即点 C 的运动路径为一条线段
∵当 x =0 时,y =1;当 x =6 时,y =4
∴点 C =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