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40年代外语教学流派
- 格式:ppt
- 大小:5.38 MB
- 文档页数:21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依大纲要求)名称产生时间代表人物语言学基础心理学基础主要观点1、语法-翻译法(传统法)18世纪末奥伦多夫(德)机械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官能心理学或联想心理学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法以翻译法为主;重书面语请口语;重经典“名著”、“原著”2、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19世纪后半叶(西欧)贝立兹(德)、古安(法)、帕莫·艾盖尔特(英)联结主义心理学(强调语言和客体的直接联系)与语法-翻译法对立;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以口语为基础……3、听说法(结构法、句型法)20世纪40-50年代(美国)弗里斯、埃比、拉多(美)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反复实践,养成习惯;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操练;有错必纠;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大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4、功能法(意念——功能法、交际法)20世纪70年代(西欧)威尔金斯、亚历山大、威多森(英)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教学目标定为培养学生运用目的与进行交际的能力;以功能(和意念)为纲;功能是用语言做事;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性训练相结合;不过分苛求形式对学生的错误要确定一个容忍度5、交际法20世纪70年代(西欧)6、任务教学法20世纪80年代(英国)伯拉胡、纽南任务即有目标的语言交际活动,它是交际法在上世纪80年代的新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设计具体的、带有明确目标的活动,让学生用目的语通过协商、讨论,达到学习目的。
20世纪前的外语教学法流派语言教学法是属于语言教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研究语言教学的普遍规律,形成关于语言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原则、方式方法,以及教学的内容、步骤、过程等的理论体系。
语言教学法实际上是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授规律的总和。
语言教学法流派是指语言教学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在当时的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的影响下,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包括其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的作用和评估方法等方面的教学法体系,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些有影响的流派。
各个流派之间既互相继承、吸收,又互相对立、排斥,在近年来又呈现出日益鲜明的综合化的趋势。
20世纪前的语言教学流派称之为古典语言教学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两种语言教学法: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和直接法(Direct Method)。
一、语法翻译法产生背景15—17世纪的欧洲,外语教学法源于拉丁语教学法,当时称“语法模仿法”,是翻译法的雏形。
当时的欧洲,“古拉丁文/古希腊文是‘约定俗成’的人为的‘国际语’,是各国共同的文化载体,是各国受过教育的人(特别是有识之士)、大小官员、僧侣都必修的课程”。
可是,作为目的语学习的这种语言在当时基本上仅存在于书面语中,学习这种语言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能够读懂用这种文字写成的各种经典作品和官方文书,于是阅读成了当时外语教学的首要任务。
在当时,古典语言教学的另一个目标就是对学习者进行智力和思维训练。
人们认为严密的语法是用来训练思维的最佳材料。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Quintilian)在其《演说术原理》(De lnstitutione Oratoria)一书中曾提到,“语法是教人说话和写作的艺术”。
对于说话,特别是在把演说视作一种艺术的古代欧洲,被认为是与智力及思维分不开的。
就这样,语法成为当时外语教学的“重头戏”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及其特点一、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翻译法也叫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阅读法(Reading Method)、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
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
翻译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能力。
其突出的特点是:教师用母语授课,真的不掉线吗??、授课重点是讲解与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与语法规则。
翻译法历史悠久,其优点是:1. 学生语法概念清晰;2. 阅读能力较强,尤其是遇到长而难的句子时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便能理解意思;3. 有助于培养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翻译法的缺点是:1. 忽视口语教学,学生的语音语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2.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兴趣。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直接法也叫自然法(Natural Method)、心理法(Psychological Method)、口语法(Oral 真的不掉线吗??、Method)、改良法(Reformed Method)。
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直接法于19世纪末在欧洲产生。
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
其主要特点是: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
直接法流行甚广,其优点是:1. 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用外语思维的能力;2. 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注重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3. 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真的不掉线吗??、其缺点是:1. 排斥母语,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2. 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和简评[日期:2007-3-28] 来源:作者: [字体:大中小]外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它的因素比较多。
,每一主要流派都有体现它基本理论的相应的外语教学法。
但是,外语教学并不完全依附语言学,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有的外语教学法(如直接法)并无相对应的语言学流派作为理论基础。
因此,不能机械地将语言学流派与外语教学法看成一对一的关系。
第一节传统外语教学法流派及其教学原则与方法16世纪前外语教师的工作大部分仅为词汇和句子的讲解而已。
直到19世纪初,有关外语教学的方法尚未形成系统的观点和理论。
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历史中,它经历了两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前以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和听说法(the audiolingual approach)为代表,一般称它们为传统的外语教学法;60年代后,认知法(the cognitive approach)和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它们又可分为70年代诞生与80年代后期发展的两大教学方法。
但是,任何新教学法的兴起并不意味着旧方法的消亡。
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兴的外语教学法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都各有长处和局限性。
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自觉地、灵活地运用他们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对象服务。
一、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语法翻译法是外语教学中历史最长与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无论在我国或国外,早期的外语教学都普遍采用语法翻译法。
18世纪末,欧洲的拉丁语和希腊语的教学方法大多为语法翻译法。
19世纪盛行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更为语法翻译法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翻译的手段和比较母语与外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异同达到掌握外语和欣赏外国文学作品的目的。
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一、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语法翻译法是最古老的外语教学法,是中世纪欧洲人教希腊语、拉丁语等死语言的教学法,到了18世纪,欧洲的学校虽然开设了现代外语课,但仍然沿用语法翻译法,当时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基本上还是书面语。
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阅读外语资料和文献。
语法—翻译法的代表人物是奥伦多夫(H.G.Ollendoff)。
古老的翻译法、语法法和词汇翻译法都属于同一类方法。
语法翻译法在1840—1940年代间大行其道,之后便被许多学者群起围攻。
看来,当标的语只被用来执行其阅读功能时,语法翻译法确实有其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当学习者对标的语的需求不仅限于阅读,而期待达到听无障、说无碍的境界时,语法翻译法这套祖传秘方就必然被打入冷宫,被时代潮流淘汰了。
反思国内的英语教学,大多还是采取这种语法翻译教学法。
一些大学的必修英文课继续沿用这样不敷时代所需的语法翻译法教学法——讲台上传来英语教授句型、词类变化和翻译的讲解声,台下则一片死寂,然后为提高听说能力的学生又再去社会上的语言学校上课练习会话。
究其原因,则为应试英语。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直接法是19世纪下半叶始于西欧的外语教学改革运动的产物,是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
德国外语教育家菲埃托是最早提出直接法的教学法构想的先驱人物。
教师采取渐进式的问答法来引导学生开口说话。
此外,教学的初期不依赖课本进度,而依照教师自己设计的教案来搭配学生的学习状况。
学生则必须专心地“停、看、听”,善用老师所示范的标的语以及其他相关背景信息,然后学习用标的语回答老师的问题。
教师是标的语唯一的示范者,所以教学时一律不用学生的母语讲解,而必须使出十八般武艺,运用身体语言和辅助教具来传授语言知识,使学生能用极初级程度的标的语来了解新的标的物,并学会用口语来表达。
直接法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至20世纪20年代逐渐没落。
n g s in th ei r be i ng ar eg oo df o rs om et h in ga语法翻译法直接法(19世纪末40年代)情景法(50年代)听说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认知法交际法(功能法20实际70年代初期)全身反应法(詹姆斯.阿谢尔70年代)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7、80年代)语言观/语言学习观目标语(外语)看成是一个规则系统语言学习被视为智力活动(规则学习、规则记忆和以大量翻译方式与母语意义相联系的操作)口语第一性,学生应学习日常使用的目标语。
语言学习过程可用联想心理学解释口语是基础,结构是说话的核心。
学习语言的过程:接受语言输入,重复操练记住和在实际练习中使之变为个人技能语言是一个系统。
听说法以结构主义作其理论基础,以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作其依据。
语言技能获得过程:刺激-反应-强化语言不是一套习惯的结构,而是一套受规则支配的体系。
四个原则:1、活的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创造性活动;2、语法规则有其心理的现实性;3、人类所特有的学习语言机制;4、活的语言是思维工具在语言教学中,学习者不但要学会结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结构,掌握语言功能。
特点强调交际中意义的传递、语言的使用阿谢尔把刺激-反应看做语言教学方法的学习理论。
我们认为全身反应法体现了以语法为基础的语言观和行为主义语言学习观以多种语言模式作其语言理论,语言学习观与交际法一样。
教师的教学目的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使用外语进行交际听说读写的能力使用外语进行交际实际全面运用外语培养学生外语的交际能力掌握初步听说能力使用外语交际和做事能A l lt h ia t i me an dA l lt h in gs in th ei r be i ng ar eg oo df o rs om et h in ga教学活动的特点把课文逐句把外文翻译成母语的活动。
首先,教师会用母语把文章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其次,课文进行逐句翻译。
外语教学流派的发展史引言:外语教学流派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加,外语教学也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介绍外语教学流派的发展历程,包括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以及交际法。
一、语法翻译法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语法翻译法是主流的外语教学方法。
这一流派侧重于教授语法和词汇,学生通过翻译文本来学习外语。
这种方法注重对语法规则的理解和应用,但忽视了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
然而,随着对外语教学目标的重新审视,语法翻译法逐渐被其他流派取代。
二、直接法20世纪初,直接法开始兴起。
直接法的理念是直接用目标语言进行交流,避免使用学生母语。
这种方法强调口语交流,通过情景对话和角色扮演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直接法突破了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更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听说法在20世纪30年代,听说法成为一种重要的外语教学方法。
听说法强调听力和口语的培养,通过听力训练和口语练习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这种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语音语调,使学生能够流利自然地进行口语交流。
听说法的出现填补了直接法在听说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
四、交际法20世纪60年代以后,交际法成为外语教学的主要流派。
交际法强调真实的交际情境和实际的语言运用,通过交流和互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这种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有效的沟通。
交际法的出现标志着外语教学从语言形式向语言功能的转变。
五、综合法近年来,综合法逐渐兴起并成为外语教学的新趋势。
综合法综合了不同流派的优点,将语法、词汇、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个性化教学。
综合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不同语言环境中自如应对。
结论:外语教学流派的发展经历了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和交际法等不同阶段。
每一种流派都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不同的语言技能,为外语教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及其特点一、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翻译法也叫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阅读法(Reading Method)、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
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
翻译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能力。
其突出的特点是:教师用母语授课,授课重点是讲解与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与语法规则。
翻译法历史悠久,其优点是:1. 学生语法概念清晰;2. 阅读能力较强,尤其是遇到长而难的句子时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便能理解意思;3. 有助于培养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翻译法的缺点是:1. 忽视口语教学,学生的语音语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2.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兴趣。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直接法也叫自然法(Natural Method)、心理法(Psychological Method)、口语法(Oral Method)、改良法(Reformed Method)。
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直接法于19世纪末在欧洲产生。
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
其主要特点是: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
直接法流行甚广,其优点是:1. 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用外语思维的能力;2. 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注重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3. 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缺点是:1. 排斥母语,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2. 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ism, Audiolingual Method)听说法于20世纪40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