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中外交往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5
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笔记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璀璨辉煌的时代,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
在唐朝时期,中国文化不仅对周边的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吸收了外来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中外文化交融之风,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宏伟壮丽的王朝之一,自唐太宗李世民统一全国以来,国力迅速恢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风尚开放。
这样的国家繁荣稳定,为与周边国家开展交流创造了条件。
同时,隋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也给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1.唐朝时期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唐朝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纷纷派遣使节前来朝贡,这些外国人给中国带来了许多外来文化。
同时,唐朝也主动向周边国家推广自己的文化,例如佛教的传播,大量的佛教经典被翻译成中国文。
2.唐朝时期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唐朝时期,与西域及西方的交流也非常广泛。
唐朝还经常会和西方国家进行外交,与波斯、拜占庭等国进行贸易往来,并在宫廷、寺庙等地设立回教寺、火寺等,推动了回教的传入。
3.唐朝时期文化的外来影响唐朝时期的文化既有汉族的传统文化,也融合了外国文化。
在唐朝时期,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宗教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中亚、西亚等地带的舞蹈、音乐、服饰等文化元素,也在唐朝时期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外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为后来的文化创新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其次,中外文化的交流也提升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国际地位,使得中国文化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和传播。
同时,外来文化也催生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化和包容性,丰富了中国的文化传统。
综上所述,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部编历史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几个事例:1、遣唐使:唐朝时,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遣唐使来华。
对日本的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在唐朝与日本的交流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3、玄奘西行: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称为佛学大师。
主要贡献是《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重要贡献。
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前预习题遣唐使1. 时期,中日交往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
日本派使节到中国,当时称“”。
把唐朝先进的、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真东渡2. 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他在日本传授,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玄奘西行3.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年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4.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并主持译经工作。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记载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后自测题1、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
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2、“遣唐使”“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A.对外开放B.经济繁荣C.政治清明D.交通发达3、唐朝僧人玄奘曾游学天竺,并根据亲身见闻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一部重要书籍,它是()A.《马可•波罗行纪》B.《金刚经》C.《大唐西域记》D.《西游记》4、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5课唐代的中外交往一、背景介绍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繁荣、开放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中外交往最活跃、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唐代的中外交往不仅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而且对中原文明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政治交往1. 唐朝的外交政策唐朝秉持开放的外交政策,积极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交往。
唐朝统治者通过外交手段,维护了国家稳定,巩固了中央集权。
2. 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往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主要包括与蕃夷国家的交往和与临近的西域国家的交往。
通过外交手段,唐朝与这些国家建立了互利互信的关系,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三、经济交往1. 丝绸之路的开通唐朝时期,丝绸之路成为我国与中东、中亚、欧洲等地区的贸易通道。
通过丝绸之路,我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出口到世界各地,也使得我国从外部引进了许多物资和文化。
2.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唐朝时期,我国对海洋交通的开放程度大大增加,从而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我国与东南亚、南亚、东亚等地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也促进了我国货币制度、法律制度以及农业、手工业等的发展。
四、文化交往1. 文化思想的交流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文化思想和外国文化思想交流的高峰。
通过外国传教士、外国使者等的介入,我国文化开始与外国文化接触和交流,对中原文化和外国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2. 文化技术的交流唐代的文化交往还表现在文化技术的交流上。
例如,土耳其的皮革工艺、波斯的绘画艺术、印度的舍利文化等都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丰富了我国的艺术和技术。
五、对中原文明和世界历史的影响唐代的中外交往对中原文明和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对中原文明的影响唐代的中外交往促进了中原文明的发展。
外来文化的交流使得中原地区的思想、艺术、制度等都得到了新的补充和改进。
2. 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唐代的中外交往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的贸易活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交流与发展,也使得我国文化和科技融入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中,对后世的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遣唐使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_遣唐使__”。
除了遣唐使之外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
3.作用、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_制度_、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__日本社会_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1.概况: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_鉴真__。
他6次东渡,终于抵达日本。
2.影响: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唐招提寺)、绘画等。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精神:学习鉴真不辞劳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传播中国文化的精神。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1.背景: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
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表现: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影响: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人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四、玄奘西行1.概况:贞观初年,当时的皇帝是唐太宗,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2.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风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玄奘西行的路线: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穿越西域,中亚,南下到达天竺。
4.玄奘西行的影响:促进佛学的传播,促进中印文化交流。
五、原因与借鉴1.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有哪些?1.开放的对外政策2.国力强盛3.文化先进4对外交通发达唐朝国力强盛,国家安定统一,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唐朝中外交往特点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繁荣和辉煌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外交往频繁的时期之一、唐朝的外交往往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其次,唐朝外交往往以维护国家利益和稳定为出发点。
唐朝善于运用外交手段解决国内问题,通过外交手段争取到外国的支持和帮助,从而稳定了国内政治局势。
例如,宪宗时期的安禄山叛乱,唐朝通过借助吐蕃的援助和调度蕃军镇压叛乱,有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第三,唐朝注重礼仪外交。
唐代将礼制看作国家外交的核心,非常重视外交礼仪的规范性和庄重性。
唐代皇帝亲自担任礼仪部长,负责礼仪仪制的制定和监督。
唐朝外交使臣出使他国时,着重表现自己的君主尊严和国家的强大,通过庄重和谦逊的态度展示国家的文化和实力。
第四,唐朝外交多以和平为主导。
唐朝注重和平外交,尽力避免战争和冲突。
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和邻国的关系时,唐朝主张和平共处,通过联姻、军事援助、贸易往来等方式维护相邻关系的和谐稳定。
例如,唐朝与吐蕃通过联姻的方式建立了亲善关系,保持了边境的和平。
第五,唐朝外交富有意识形态特点。
唐朝对外交往往有明确的意识形态目标,希望通过外交手段传播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
唐朝通过东宫文人和使臣的外交手段,向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中国的文化和科技成就。
唐朝与西域、东南亚国家和日本等地的交往,对于这些地区的文化流传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唐朝的外交往往表现出开放、积极、稳健和具有意识形态特点。
唐朝注重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外交关系,通过外交手段维护国家的
利益和稳定,同时注重礼仪外交,强调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影响。
唐朝的外交政策和实践为中国古代外交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期中复习-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必备知识·基础练1.遣唐使:(1)含义:唐朝时期,日本为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遣使节到中国,时称“遣唐使”。
(2)影响: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1)贡献:他东渡日本后,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评价:在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3.唐与新罗的关系:(1)政治交往: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贸易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文化交流: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
4.玄奘西行:(1)贡献: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回国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大唐西域记》:根据玄奘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记载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易错字】鉴真、玄奘、《大唐西域记》知识点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2021·黄冈期中)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
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 A )A.学习中国先进文化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C.侵略中国沿海地区D.学习唐朝书法艺术【解析】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2021·武汉江岸月考)有一部电视剧的简介说道:“本剧讲述了他历经磨难、矢志不渝、东渡扶桑的故事。
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历尽坎坷,终于在第六次东渡成功……”剧中的“他”指的是 ( C )A.张骞B.玄奘C.鉴真D.班超【解析】由题干中的“六次东渡”可看出,这部电视剧是关于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故事。
唐朝对外交往的历史事件
1、吐蕃和亲
641年,唐太宗派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与赞普松赞干布结婚。
其后还有金城公主下嫁赞普赤德祖赞,并结成联盟。
将唐朝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吐蕃。
822年,唐蕃会盟,划定了疆界,互不侵犯,唐蕃会盟碑还保存在拉萨的大昭寺。
794年,唐朝与南诏在点苍山会盟,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
2、鉴真东渡
鉴真和尚应日本僧人之邀,曾经六次东渡回日,最后终于成功。
他向日本带去了佛经,促进了中国文化向日本的传播以及佛教在日本的兴盛。
3、留学生入国学
唐朝的中央学府是国学、太学,而在这里就学的学生并不限于高官子弟,还有各国的留学生,“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于是国学之内,八千余人,国学之盛,近古未有。
唐代史书还记载新罗、渤海等国向唐廷请求中国书籍的故事。
4、薛延陀
贞观前期,唐朝曾与薛延陀结盟,对付东突厥汗国。
5、玄奘西行
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
公元645年玄奘归来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1335卷),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西游记》即以玄奘取经事迹为原型。
简要介绍我国唐代对外关系: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对外关系也十分活跃。
以下是我国唐代对外关系的简要介绍:
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唐代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较为友好,尤其是与新罗、渤海和吐蕃的关系比较密切。
唐朝通过外交手段,成功地将这些国家转化为它的属国或附庸,加强了朝廷的影响力。
与伊斯兰教国家的关系:唐朝与伊斯兰教国家的交往逐渐增多。
公元651年,唐朝与阿拉伯帝国建交,之后又与波斯、撒马尔罕、巴格达等伊斯兰教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唐朝与伊斯兰教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对外使节的派遣:唐朝对外派遣了大量的使节,也接待了许多外国使节。
这些外交使节不仅开展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而且也有利于唐朝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地位。
总之,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在对外关系方面,唐朝与周边国家友好相处,与伊斯兰教国家进行了交流,还派遣了大量的使节。
这些都有利于扩大唐朝的影响力和提升其在国际上的地位。
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唐代的中外交往
任城区南张中学贾涛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
学习难点:唐朝的对外交往对今天的启示
学习过程
一、导入:动画片《西游记》导入
这部动画片的名字是什么?
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故事?主人公是谁?
片中的唐僧是怎样取得真经的?
《西游记》是以唐代著名僧人玄奘为原型,经艺术加工而成。
呈现玄奘像
要想进一步了解当时的情况,让我们一同走进《第5课唐代的中外交往》。
呈现学习目标
学生看学习目标
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分四组竞赛)
学习(一)玄奘西游
呈现1、唐朝初年僧人_________不畏艰险,西游______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唐朝时期的<<______________>>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
佛教的典籍。
学生自学,展示成果,老师展示有关图片
呈现想一想
讨论:唐僧取经的故事与历史事实的联系与区别。
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表现出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
苦精神,唐朝与天竺相距遥远,如果当时没有发达的交通,他一个人是无法到达天竺的。
(由玄奘取经引出下一个学习内容)。
学习(二)遣唐使
呈现
1.唐朝对外交通发达_______是陆路交通中心,__________是最大的外贸港
口。
2.唐朝政府设置______ ,管理对外贸易,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置的管
理对外贸易的官署。
3.唐朝实行_________的对外政策,中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纷纷遣使到唐朝,与唐朝通商的国家达
______多个。
其中日本先后______次派出遣唐使。
学生自学,展示成果,老师出示相关图片
呈现想一想
讨论:唐朝对外交往为什么会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
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其他成员可以补充
唐朝时,除了各国向中国派遣使者外,唐政府也向其他国家派遣使者。
在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由遣唐使引出鉴真东渡)。
呈现鉴真坐像
学习(三)鉴真东渡
呈现
鉴真在日本传播________,还把唐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传给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学生自学,展示成果,老师展示有关图片
呈现想一想
讨论:从鉴真的事迹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小组讨论,总结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这两部分,通过外国人到中国学习、高僧到日本传教,表现了唐朝对外开放,积极弘扬本族的先进文化。
呈现以史为鉴
唐朝的对外交往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有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派代表展示成果,其他成员可以补充,老师总结。
呈现告诉大家
本节课你的收获!
个小组派出一名同学进行课堂总结
自己动手
结合《唐朝的对外交通路线》图,谈谈唐朝的对外交通可以到达哪些国家和地区。
在《今天是个好日子》的歌声中,结束本课,进一步感受盛世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