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4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两个方面的内容。
教材从唐代的民族关系入手,介绍了唐朝与周边民族的交流融合,以及唐朝对待周边民族的政策。
然后,教材又讲述了唐朝的对外交往,包括与亚洲、非洲和欧洲国家的交往。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特点,以及唐朝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这一课的学习之前,已经学习了唐朝的历史背景,对唐朝的、经济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特点,以及唐朝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基本情况,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增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具体情况。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情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唐代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基本情况。
3.问题驱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深入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第25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学目标①唐朝疆域广大,唐政府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住空前频繁。
通过对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
②通过对唐太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为发展民族关系所做出贡献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唐僧取经的故事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的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的鉴别能力。
③通过对《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的观察,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④运用阅读、讨论和联想比较法,探究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使学生感知日本等国的遣唐使节和中国的鉴真、玄奘等,为发展唐代中外友好交往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及其重大贡献。
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交通发达,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
由此可见,国力的强大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基础,开放的对外政策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社会进步。
重点和难点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
难点: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唐朝的对外开放丰富了中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导入新课提问:“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情况?教师指出: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
这一时期,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得到发展。
一、和同为一家探究点: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1、唐朝的疆域2、边疆各族的分布3、唐朝与突厥的关系4、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对少数民族的态度:开明、平等、一视同仁读图了解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表现:(1)唐朝与突厥的关系:唐朝多次击败突厥,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等机构管理天山南北地区。
(2)唐朝与回纥的关系:唐朝对其进行册封,曾3次将公主嫁给回纥可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3)唐朝与靺鞨的关系:唐朝对其进行册封,与唐朝长期保持和好。
(4)唐朝与南诏的关系:开元年间,唐玄宗册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教材主要介绍了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两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唐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唐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唐代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于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具体内容区分不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掌握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往情况,认识唐代的对外关系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代的民族关系及其对国家的影响,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往情况。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讲解法: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资料: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4.视频:准备相关的历史视频资料,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代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回顾唐代的历史背景。
进而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第3课时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学习目标:1.了解回纥、靺鞨、南诏等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以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以及与唐朝的友好关系。
2.掌握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3.掌握遣唐使节的史实以及鉴真、玄奘的史实并找出他们的共同点。
4.认识对外开放政策对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习重点:唐与吐蕃的关系学习难点:鉴真、玄奘的史实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提问:“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情况怎样?教师指出: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
这一时期,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得到发展。
板书课题——展示目标——二、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2—14页的内容,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思考下列问题4分钟后比比谁最棒。
1、唐朝时少数民族分布的情况如何?唐朝的民族关系呈现怎样的特点?2、唐朝与突厥的关系如何?(小字内容)3、北方各族为什么尊唐太宗为“天可汗”?4、吐蕃是现在哪个民族的祖先?文成公主是何时入藏的?她入藏同松赞干布成亲有何历史意义?5、文成公主入藏后,还有哪位唐朝公主入藏?唐蕃会盟于何时?有何意义?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4—16页的内容,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比比谁最棒。
1、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有何表现?发达的对外交通对唐朝的中外交往起了什么作用?2、日本遣唐使与唐朝的交往情况?3、鉴真东渡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历程?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那些贡献?4、玄奘西游的目的、经过怎样?在历史上有何贡献?玄奘、鉴真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检测、点拨:1、边疆各族的分布学生对照疆域图讲述边疆各族的分布情况;教师点拨特点:①汉族的经济文化高度发达,边疆各民族社会获得很大的发展和进步;②边疆各族与唐朝中央政府关系密切,通过接受册封、和亲、会盟等方式,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③唐朝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边疆各族的拥护,唐太宗被北方各族拥戴为“天可汗”。
第25课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教学目标
①唐朝疆域广大,唐政府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住空前频繁。
通过对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
②通过对唐太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为发展民族关系所做出贡献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唐僧取经的故事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的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的鉴别能力。
③通过对《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的观察,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④运用阅读、讨论和联想比较法,探究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使学生感知日本等国的遣唐使节和中国的鉴真、玄奘等,为发展唐代中外友好交往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及其重大贡献。
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交通发达,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
由此可见,国力的强大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基础,开放的对外政策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社会进步。
重点和难点
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
难点: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唐朝的对外开放丰富了中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导入新课
提问:“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情况?
教师指出: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
这一时期,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得到发展。
一、和同为一家
探究点: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1、唐朝的疆
域2、边疆各族的分布
3、唐朝与突厥的关
系4、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对少数民族的态度:开明、平等、一视同仁
读图了解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表现:(1)唐朝与突厥的关系:唐朝多次击败突厥,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等机构管理天山南北地区。
(2)唐朝与回纥的关系:唐朝对其进行册封,曾 3次将公主嫁给回纥可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3)唐朝与靺鞨的关系:唐朝对其进行册封,与唐朝长期保持和好。
(4)唐朝与南诏的关系:开元年间,唐玄宗册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A、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通婚
B、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尺带珠丹(吐蕃赞普)“和同为一家”
唐蕃通婚的意义:增强了汉藏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
C、9世纪初唐蕃结盟,建立会盟碑,此碑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唐朝处理民族关系都有哪些措施?
①册封;②战争;③设立行政机构;④和亲;⑤会盟。
和亲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重要形式。
历史上除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外,还有哪些汉族公主与边地少数民族首领成亲?
715年,固安公主嫁奚王李大(酉甫)
(宗室出女辛氏) 717年,永乐公主
嫁契丹首领李失活(东平王外孙女杨氏)
722年,燕郡公主嫁契丹王李郁于
(宗室出女慕容氏) 726年,东华公
主嫁契丹王李邵固(玄宗侄甥女陈氏)等
二、西行与东渡
探究点:唐朝的中外交往
1.背景:
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先进的经济、文化;对外交通发达。
2.唐朝的对外交通:观察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谈谈唐对外交通可以到达哪些国家和地区。
3.表现:(1)日本遣唐使:他们把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科技文化带回日本,推动了日本的社会改革。
日本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日本社会生活中至今还保留着唐时的某些社会风尚。
(2)新罗、大食、天竺的遣唐使。
4.典型:
(1)玄奘西游①时间:627-631年。
②目的地:天竺。
③成果: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④影响: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玄奘西行造就了中印古代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玄奘13岁出家。
他在研究佛经时,感到佛教宗派众多,佛经译文多误,自己无所适从,决心到天竺学习佛经。
请回答:
(1) 玄奘的目的是什么?
(2) 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
玄奘西游与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有何联系和区别?
(2)鉴真东渡
①概况:鉴真6次东渡日本,前 5 次均未成功。
754年,第六次东渡成功。
②目的:传授佛法。
③影响:不仅传播了佛教,还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学以及文学、绘画等传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探究点:唐朝对内民族政策与对外交往的影响
唐代各民族和睦相处,中外交流频繁,促进了彼此经济和文化的联系与发展,展现了兼容并蓄的盛唐气度
拓展提升
回顾已学知识,你还知道哪些中外文化交往的史实吗?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对今天构建和谐世界有何借鉴?
唐朝疆域广大,唐政府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小结收获
唐代各民族和睦相处,中外交流频繁,促进了彼此经济和文化的联系与发展,展现了兼容并蓄的盛唐气度。
1、唐朝的对外交通,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唐蕃通婚、会盟
2、日本遣唐朝使,天竺、大食、新罗的遣唐使节
3、玄奘西游的艰苦经历玄奘西游的贡献
4、鉴真东渡的艰辛历程、贡献
作业:完成学法指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