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第25课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思维导图)素材 岳麓版
- 格式:ppt
- 大小:12.82 MB
- 文档页数:2
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主备人:审核:授课人:班级:小组:学生姓名:【学习目标】课标要求: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学习目标: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
日本的遣唐使和留学生;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重点:1、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
难点:1、如何评价唐太宗?2、唐朝的对外开放丰富了中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自主学习】一、“和同为一家”1、天可汗: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北方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意即各族的君长。
2、唐与吐蕃交往(1)唐太宗将嫁给吐蕃首领。
(2)唐宗把嫁给吐蕃首领,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了;(3)世纪初期,吐蕃与唐朝会盟。
二、西行与东渡1、西游天竺取经,著《》,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典籍。
2、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佛教,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学以及文学、绘画等传给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合作探究】1、说说文成公主入藏有哪些影响?2、从唐朝对外交往的原因、盛况、影响中,你认为对今天有什么什么启示?【达标检测】1、翻开历史画卷,不乏讴歌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
下列人物中,为民族团结做出贡献的是()A.玄奘B.文成公主C.郑和D.戚继光2、右图所示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
该庙始建于1300多年前,系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人土蕃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①派文成公主人吐蕃的统治者是武则天②文成公主吐蕃的最终目的地是逻些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重视对外交流是唐朝社会繁荣的原因之一。
右图人物曾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是()A.阿备仲麻吕B.玄奘C.吉备真备D.鉴真4、贞观初年,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求取佛经精义的唐朝高僧是()A.鉴真 B.玄奘C.晁衡 D.郑和【课后反思】答案【自主学习】一、1、李世民2、(1)文成公主松赞干布(2)金城公主尺带珠丹(3)9二、1、玄奘大唐西域记2、鉴真【达标检测】1.B2.D3.D4.B。
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唐朝与东突厥的关系;唐太宗尊为“天可汗”;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①通过对唐太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为发展民族关系所做出贡献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通过对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③通过引导学生解答课后的比较鉴真和玄奘共同点的习题,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④通过对唐僧取经的故事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的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的鉴别能力。
⑤通过对《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的观察,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关系的了解,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②运用阅读、讨论和联想比较法,探究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③运用观察、联想、比较、讨论等方法讲授本课内容,使学生感知日本等国的遣唐使节和中国的鉴真、玄奘等,为发展唐代中外友好交往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及其重大贡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被尊为“天可汗”。
②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为发展唐蕃关系、促进汉藏交往做出了杰出贡献。
③日本等国的遣唐使、中国的高僧鉴真、玄奘等为发展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精神得到后人的景仰和继承。
重点和难点重点: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
难点: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唐朝的对外开放丰富了中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教学过程课前引导: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
这一时期,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得到了怎样的发展?导入新课一、“和同为一家”1、唐朝的民族政策2、唐朝与突厥、回纥、靺鞨、南诏的关系3、唐与吐蕃的关系二、西行与东渡1、唐朝中外交往盛况空前2、玄奘西行3、鉴真东渡4、对唐代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评价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教师辅导。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两个方面的内容。
教材从唐代的民族关系入手,介绍了唐朝与周边民族的交流融合,以及唐朝对待周边民族的政策。
然后,教材又讲述了唐朝的对外交往,包括与亚洲、非洲和欧洲国家的交往。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特点,以及唐朝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这一课的学习之前,已经学习了唐朝的历史背景,对唐朝的、经济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特点,以及唐朝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基本情况,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增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具体情况。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情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唐代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基本情况。
3.问题驱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深入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知识提要1、唐太宗成为“天可汗”唐代疆域空前辽阔, 民族众多,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
唐太宗宣称: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
”他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还被北方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意即各族的君长。
2、唐与吐蕃的交往一了青藏高原和各个部落,建立政权,定都逻些。
(2)唐蕃通婚的意义: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向唐请求通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 他。
唐蕃通婚增强了汉藏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
(3)唐蕃会盟:9世纪初期,吐蕃使者与唐会盟于长安。
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虐不作。
”吐蕃将此盟约刻成唐蕃会盟碑。
此碑至今屹立在拉萨大昭寺前, 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3、唐朝对外交往空前局面形成的原因: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 巨大的吸引力,加之对外交通发达,使得当时的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
4、唐朝外交往空前局面的表现:新罗、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来唐,与唐朝 通使交好的国家达 70多个。
其中,与唐朝交往最密切的是东亚诸国。
5、玄奘取经:贞观初年,高僧玄奘(zcng )不畏艰险,前往天竺取经。
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经过19年的努力,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 出了重大贡献。
玄奘西行造就了中印古代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6、鉴真东渡的经过及意义 经过: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应邀6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
前5次均未成功。
754年,第六次东渡成功时,鉴真已 66岁高龄且双目失明。
意义:他在 日本生活了 10年,不仅传播佛教,还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学以及文学、绘画等传到日 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7、唐朝外交往空前局面的意义:唐代各民族和睦相处,中外交流频繁,促进了彼此经 济和文化的联系与发展,展现了兼容并蓄的盛唐气度。
基础演练1、北方各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 ((1)吐蕃的发展:吐蕃是中国古代藏族政权名,7世纪前期,其杰出首领松赞干布统成为汉藏两族团A.唐朝非常强大,北方各族与唐关系融洽B.唐太宗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民族的拥戴C.唐太宗用武力征服了北方各族D.唐朝时北方各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抗衡2、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教材主要介绍了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两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唐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唐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唐代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于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的具体内容区分不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掌握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往情况,认识唐代的对外关系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代的民族关系及其对国家的影响,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往情况。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讲解法: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资料: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4.视频:准备相关的历史视频资料,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代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回顾唐代的历史背景。
进而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内容包括唐朝与周边民族的交往,如靺鞨、回纥等;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往,如日本、新罗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代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以及唐代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对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可能了解不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如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来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同时,教师还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自豪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2.难点:如何理解唐代的民族政策和对外交政策,以及唐代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提高课堂参与度。
3.案例分析:通过讲解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4.互动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学生理解。
3.历史资料:收集与唐代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于课堂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代的疆域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唐代的版图。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唐代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广阔的疆域?”引导学生思考唐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2.呈现(10分钟)分别介绍唐代与靺鞨、回纥等民族的关系,以及与日本、新罗等国家的交往。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学设计岳麓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学设计岳麓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学设计岳麓版的全部内容。
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靺鞨、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故事,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学习运用比较法与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
观察“唐长安城示意图”,了解长安城的城市建设布局特点,培养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通过阅读历史材料,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培养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通过有关唐都长安的历史图片和材料,想象当年唐都长安中外交流的盛况,培养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通过鉴真、玄奘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出生入死、历尽艰辛等史实的学习,培养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