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七年级历史练习题第25课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 格式:doc
- 大小:194.00 KB
- 文档页数:4
2019-2020年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巩固辅导五十七第1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B、唐玄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C、吐蕃赞普上书唐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合同为一家”D、唐玄宗册封过回纥、南诏和粟末靺鞨的首领【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说此话的人在位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是( )A、开元盛世B、贞观之治C、康乾盛世D、文景之治【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唐朝陆路交通的中心、国际性的大都市是( )A、长安B、广州C、登州D、扬州【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检索了一下关键词:“日本”、“佛教”、“《东征传绘》”、“唐招提寺”。
他们研究的主题是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郑成功收复台湾D、戚继光抗倭【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唐《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这里的“胡”是指( )A、西夏B、辽C、金D、吐蕃【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对外关系的史实中,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的是( )A、鉴真东渡B、玄奘西行C、郑和下西洋D、戚继光抗倭【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吐蕃赞普是( )A、松赞干布B、尺带珠丹C、赤尊东赞D、骨力斐罗【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唐太宗时期把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大大促进了( )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A、新疆B、青海C、吐蕃D、云南【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唐朝D、中华文明的起源【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文成公主远涉千山入藏,婚配松赞干布书写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一段佳话,下列古代女子为民族关系和谐发展远嫁边地的扬州姑娘是( )A、金城公主B、刘细君C、王昭君D、黄道婆【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下列前后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①《史记》——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②官渡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形成的基础③江南的开发——奠定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解析】:第12题【材料分析题】该表格中有一史实不符合主题,请你指出并说明理由。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岳麓版复习巩固第六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假若你想要研究唐朝时西域和西亚的历史,是好的参考书是( )A、《大唐西域记》B、《史记》C、《西游记》D、《资治通鉴》【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
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 )A、农业生产的发达B、对外交流的频繁C、西域都护的设置D、泉州口岸的开放【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玄奘西游天竺是中国同哪国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史实( )A、日本B、印度C、朝鲜D、阿拉伯【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如果你想研究唐朝时印度和西亚的历史,最好的参考书籍是( )A、《史记》B、《资治通鉴》C、《西游记》D、《大唐西域记》【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反映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是( )A、张骞出使西域B、丝绸之路的开通C、文成公主入藏D、精美的敦煌壁画【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史实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是( )A、隋朝开通大运河B、文成公主人藏C、郑和下西洋D、清初实行海禁【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在唐朝初期,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
在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是( )A、唐中宗B、唐玄宗C、武则天D、唐太宗【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B、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抽测】1、贞观之治局面出现在哪个皇帝在位时期?2、开元盛世局面出现在哪个皇帝在位时期?3、唐朝时期出现的农用工具有哪些,它们的用途分别是什么?4、唐朝陶器中的精品是什么?5、唐朝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是哪里?6、唐太宗李世民的两点统治措施?【学习目标】1. 能记住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掌握唐朝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2.能掌握中外交流频繁的条件及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相关史实。
能记住唐朝的民族政策与对外政策并理解其重要意义。
(独学完成)阅读教材P12—14,在书上标记出:①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②北方民族对唐太宗的尊称;③藏族祖先的名称;统一吐蕃的首领;他迎娶的汉族公主;汉藏通婚的影响;④唐蕃会盟的时间、盟约及意义。
2.阅读教材P14—16,在书上标记出:①中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原因;②与唐朝交往最密切的国家和地区;③唐朝初年西行取经的僧人、目的地、他的著作及其地位;④唐玄宗时赴日本的僧人及其贡献;⑤唐朝和睦的民族关系与频繁的中外交往的意义;⑥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综合提升】(独学完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
献号天可汗,以履我国都。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材料一中的“文皇”和材料二中的“联”指的是谁?他被少数民族尊称为什么?(2)根据材料二,说一说“朕”之前的统治者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是怎样的?“朕”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
(3)“文皇统治”,为了密切汉藏之间的关系,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有什么历史意义?(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处理民族关系上,你有什么建议?【知识梳理】(独学完成)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尊称为:民族关系唐与吐蕃:吐蕃概况:吐蕃是中国古代政权名,7世纪前期,统一了青藏高原各部落,定都罗些。
唐蕃交往史实:对外交往唐对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局面的原因:对外交往的表现:对外交往的特点:根据新知探究阅读教材并在书上做好圈点勾画,然后完成综合提升、知识梳理3、对学内容:拿红笔核对独学时的答案 生成自己的观点 讨论自己在独学时的疑问 记背知识梳理4、小展:A 共板书,B 共对学5、大展【当堂检测】 《金榜行动》P5基础训练1-9题。
精选2019-2020年岳麓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习题精选六十三第1题【单选题】唐玄宗时期应日本僧人邀请6次东渡日本的唐朝高僧是( )A、玄奘B、鉴真C、晁衡D、崔志远【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2006年是唐僧玄奘圆寂1342周年,也是中印友好年。
以“传承禅宗优秀文化,共建和谐美好社会”为主题的广东禅宗历史文化长廊系列活动和“重走唐僧西行路”大型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日前在广州光孝寺隆重举行启动仪式。
你知道其中的“西天”与“经”实际上是指( )A、古两河流域,佛经B、古印度,佛经C、古印度,圣经D、古罗马,古兰经【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北方各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 )A、唐朝强大,北方各族与唐关系融洽B、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戴C、唐太宗用武力征服了北方民族D、唐朝时北方各民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抗衡【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诗句与下列哪一人物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A、玄奘B、鉴真C、忽必烈D、郑和【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吐蕃赞普是( )A、松赞干布B、尺带珠丹C、尺尊东赞D、骨力斐罗【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反映了( )A、吐蕃与唐朝的密切关系B、北宋人民与契丹人民的友好往来C、粟末靺鞨与唐朝的密切关系D、西域各族对西汉的向往与敬慕之情【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盛唐气象主要体现在如下哪些方面( )①经济繁荣②民族交往与交融③开放的社会风气④多彩的文学艺术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史实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源远流长泽被东西B、高度繁荣共享太平C、世界领先无私奉献D、对外开放双向交流【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①鉴真东渡②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华⑤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按要求填写(1)进士科考试第一名被称为______(2)嫁给尺带珠丹的是______公主(3)杜甫被称为______(4)画圣指的是______【答案】:【解析】:第11题【材料分析题】处理好民族关系历来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
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唐朝统治者尤其是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事迹。
玄奘西行取经和鉴真东渡,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和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本课重点:“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开元盛世”的表现。
本课难点: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自主学习1、唐朝统治者实行()的民族政策,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保持()而()的联系。
唐太宗受到周边各族拥戴,被北方少数民族尊为()。
2、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可见唐太宗特别重视()。
(东营中考)A、对外交往B、民族关系C、任用贤才D、虚心纳谏3、唐朝时少数民族政权吐蕃与唐朝关系密切。
你知道吐蕃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吗()?A、维吾尔族B、彝族C、藏族D、蒙古族4、唐朝时唐太宗把一位公主嫁给了吐蕃首领,从而密切了汉藏两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
这里的“公主”和“首领”分别是()。
A、金城公主,松赞干布B、金城公主,尺带珠丹C、文成公主,松赞干布D、文成公主,尺带珠丹5、唐朝时()的对外政策和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加上()发达,使得当时的中外交往呈现出()的局面。
6、唐朝时期与我国通使交好的国家有70多个,其中与唐朝交往最密切的国家是()。
A、大食B、非洲国家C、天竺等南亚国家D、东亚诸国7、唐朝与吐蕃的会盟杯保留在今天的(是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见证。
A、西安B、拉萨C、乌鲁木齐D、洛阳8、小说《西游记》里“唐僧取经”故事取材于历史上唐朝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的史实。
玄奘所带回来的经典涉及的宗教是()。
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道教9、唐朝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道日本传播的文化内容包括()。
A、建筑技术B、佛教C、文学和绘画D、医药学合作探究1、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相比,唐朝的民族关系有哪些新的特点?2、鉴真和玄奘都在中外交往史上做出过重大贡献。
比较一下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
最新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岳麓版课后辅导练习十一
第1题【单选题】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
A、唐朝对吐蕃的和亲政策
B、松赞干布时就与唐结亲
C、尺带珠丹感恩唐朝皇帝
D、汉藏关系密切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扬州高僧是( )
A、鉴真和尚
B、高僧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马可·波罗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是( )
A、张骞
B、甘英
C、鉴真
D、玄奘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我国历史上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唐朝与下图中哪个民族的关系(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解析】:。
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知识提要1、唐太宗成为“天可汗”唐代疆域空前辽阔, 民族众多,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
唐太宗宣称: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
”他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还被北方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意即各族的君长。
2、唐与吐蕃的交往一了青藏高原和各个部落,建立政权,定都逻些。
(2)唐蕃通婚的意义: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向唐请求通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 他。
唐蕃通婚增强了汉藏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
(3)唐蕃会盟:9世纪初期,吐蕃使者与唐会盟于长安。
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虐不作。
”吐蕃将此盟约刻成唐蕃会盟碑。
此碑至今屹立在拉萨大昭寺前, 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3、唐朝对外交往空前局面形成的原因: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 巨大的吸引力,加之对外交通发达,使得当时的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
4、唐朝外交往空前局面的表现:新罗、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来唐,与唐朝 通使交好的国家达 70多个。
其中,与唐朝交往最密切的是东亚诸国。
5、玄奘取经:贞观初年,高僧玄奘(zcng )不畏艰险,前往天竺取经。
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经过19年的努力,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 出了重大贡献。
玄奘西行造就了中印古代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6、鉴真东渡的经过及意义 经过: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应邀6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
前5次均未成功。
754年,第六次东渡成功时,鉴真已 66岁高龄且双目失明。
意义:他在 日本生活了 10年,不仅传播佛教,还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学以及文学、绘画等传到日 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7、唐朝外交往空前局面的意义:唐代各民族和睦相处,中外交流频繁,促进了彼此经 济和文化的联系与发展,展现了兼容并蓄的盛唐气度。
基础演练1、北方各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 ((1)吐蕃的发展:吐蕃是中国古代藏族政权名,7世纪前期,其杰出首领松赞干布统成为汉藏两族团A.唐朝非常强大,北方各族与唐关系融洽B.唐太宗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民族的拥戴C.唐太宗用武力征服了北方各族D.唐朝时北方各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抗衡2、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2019年精选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巩固辅导五十八第1题【单选题】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小丽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为这组图片拟定了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A、祖国统一B、中外交往C、民族团结D、抵抗侵略【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影片《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人物是( )A、鉴真B、玄奘C、阿倍仲麻吕D、吴道子【解析】:第3题【单选题】2012年是中印建交62年。
早在唐代,就有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是( )A、鉴真B、张骞C、玄奘D、郑和【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2018年2月27日,《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步辇图》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件展品。
如图的《步辇图》反映唐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交往的史实( )A、匈奴B、吐蕃C、契丹D、党项【解析】:第5题【单选题】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
最恰当的应是( )A、祖国统一B、民族团结C、中外交往D、抵抗侵略【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唐朝时西行到天竺的历史人物是( )A、鉴真B、玄奘C、唐僧D、孙悟空【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唐朝时天竺佛学最高的学府是( )A、那烂陀寺B、唐招提寺C、大昭寺D、千寻塔【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唐《陇西行》中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这里的“胡”是指( )A、西夏B、辽C、金D、吐蕃【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曰本官方曾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外交关系B、援助中国C、征服中国D、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中国古代的开放与交流。
历史上把汉朝时从长安出发横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______;唐玄宗时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而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著名高僧是______;明朝时______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第25课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故事,找出两者之间共同之处,能运用比较法去认识历史现
象和历史人物
3、观察“唐长安城示意图”。了解长安城城市建设布局特点,培养观察能力。
[课堂同步练习(A)]
一、课堂训练
1、在隋唐与各国的交往中,中国有三位高僧做出重要贡献,其中不包括( )
A.玄奘 B.义净 C.法显 D.鉴真
2、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4、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的造纸、纺织、制瓷等技术传到非洲、欧洲的国家是 ( )
A.天竺 B.波斯 C.大食(阿拉伯) D.东罗马
5、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原因是( )
①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对外交通发达
③唐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④西欧处于文化低潮时期
⑤唐朝统治者大多推行三教并行的宗教政策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6、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①统治者推崇佛教②佛经浅显易懂③雕版印刷佛经④人们盼望安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对日本影响深远的哪些事件( )
①遣唐使 ②鉴真东渡 ③“大化改新” ④明治维新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
8、假如你要查看有关印度的历史地理风俗,你该查阅下列哪本书( )
A.《徐霞客游记》 B .《西游记》 C .《大唐西域记》D. 《史记》
9、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
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是谁吗?( )
A.唐高祖 B .唐太宗 C .唐中宗 D .唐玄宗
10、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诗句,下列反映了不正确是( )
A.重重深宫禁苑一殿殿都已敞开大门;文武百官和客臣拜谒皇帝听候旨令。
B.唐都长安是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国际性大都市,是唐王朝开放的象征。
C.每年有大批少数民族与外国人被迫来到长安,受到唐政府接见。
D.来的人主要有:外国人,酋长、商人、留学生、学问僧、各国艺人。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贞观四年起,日本不断派“遣唐使”到中国来,至唐后期894年止,遣唐使到达中国
的有十三次。随同大使、副使来的还有学者、学问僧、留学生、画师、医生、工匠、水手等。
材料2:647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中国;随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诏扬
州上诸蔗,作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材料3:唐初,阿拉伯半岛上大食兴起,651年侵占了波斯,波斯国王插斯路和他的儿子泥
捏斯来到唐朝,客居长安,后来先后客死长安。波斯商人的足迹遍于长安、洛阳、扬州、泉
州、广州。他们贩买珠宝、香药及西域、南海一带的土产。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商品
也大量运往波斯,并被波斯商人转销到西方。
材料4:大食于651年遣使和唐朝相通……安史之乱时,唐借大食兵帮助收复长安和洛阳。
——均摘自《中外关系史讲义》
依据上述材料,从历史条件、双边关系和相互影响方面评述唐朝的对外政策。
要求:表述成文,限180字。
2、 问答题
世界各国为什么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列举唐朝和日本友好往来的史实。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课堂延伸
(一)1、在图中长方框内填出长安城内的重要地名。
2、填写在长安城内,最繁华的商业区叫________,居民住宅区叫__________。城内最中
心的街道叫___________。
3、这样布局有什么样的含义?
(二)1、在图中方框内填出隋唐时候和中国通商往来的主要国家。2、在图中用红色笔标出唐
朝有频繁外贸活动的四个城市。3、认别A、图B,在地图上用直线连接他们到达的国家。
4、填出下列各国在今天的名称:新罗今_________,天竺今________。
5、请你想象玄奘西行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学到玄奘法师哪些精神。
开放与交流课堂训练
一、课堂训练
1、C 2、A 3、D 4、C 5、A 6、A 7、D 8、C 9、B 10、C
二、课堂回顾
1. 材料题
答唐朝时,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交通发达,
中外交往频繁。唐朝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对世界文化
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唐朝与亚洲邻国友好往来,关系密切。唐文化在政治经济制度、城市建
筑、文化习俗诸方面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2. 问答题
答: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采取
比较开明的对外政策,使唐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经济、文
化对各国影响很大,所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各国把唐朝看成中国的象征,把中国
人称为唐人。
答:(1)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遣唐使来中国有13次之多;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和唐玄宗
时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友谊做出了贡献。
(2)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645年日本的“大化改新”,这次改
革是仿效隋唐制度进行的。日本的都城建设规模完全仿效长安。日本文字是在中国汉字的基
础上创造的。此外日本人的生活习惯、节日风俗也受到唐朝的影响。
三、课堂延伸
1、大明宫、宫城、东市、西市;市、坊、朱雀街;答:作为国际性大都市,体现了长安城
规整建筑布局,左右对称,体现了皇权的威严,划一,表现皇帝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
2、朝鲜、印度;答:困难:路途遥远,天寒地冻,寒风惨烈,毒蛇猛兽,不谙风俗,祸从
天降,沙暴天气。精神:真诚学习,勇于探索真理,不顾安危,受尽艰难而不退,寻求真理,
攀登学术高峰,建正法幢,作狮子吼,热爱祖国,在文化上作出贡献,译业彪炳,诲人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