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格致中学拓展型课程指导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2
拓展指导方式
拓展指导方式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拓展思维,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拓展指导方式:
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和挑战,并学习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某一主题或问题,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某种角色或情境,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问题,提高其同理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演讲:让学生准备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演讲,以培养其公众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5. 项目式学习:为学生提供实际的项目或任务,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
6. 思维导图: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拓展思维,使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
7.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文章等,以拓宽其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8. 互动问答:在课堂上设置互动问答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回答问题,促进其思考和探索。
9. 反思日记:让学生写反思日记,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体验和收获,帮助他们深入思考和总结。
10. 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品评价、口头表达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以上这些拓展指导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中学课程改革也在逐步推进。
拓展型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学拓展型课程,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质量,我校特举办中学拓展型课程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拓展型课程的认识,明确拓展型课程的目标和意义。
2. 深入探讨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拓展型课程的教学质量。
4. 推动我校拓展型课程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拓展型课程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剖析,帮助教师了解拓展型课程的发展趋势和教学策略。
2. 优秀案例分享邀请我校优秀教师在拓展型课程教学方面的经验进行分享,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
3. 教学研讨围绕拓展型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研讨,共同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4.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拓展型课程教学,通过现场教学、互动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5. 教学设计比赛鼓励教师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设计富有创意的拓展型课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活动安排1. 活动时间:为期一天2. 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3. 活动流程:(1)8:30-9:00 签到、领取资料(2)9:00-10:00 专家讲座(3)10:00-10:30 茶歇(4)10:30-12:00 优秀案例分享(5)12:00-14:00 午餐、休息(6)14:00-15:30 教学研讨(7)15:30-16:30 教学观摩(8)16:30-17:00 教学设计比赛颁奖五、活动总结1. 教师对拓展型课程的认识得到提高,明确了拓展型课程的目标和意义。
2. 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掌握了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共同推动了拓展型课程的发展。
站在巨人肩膀上创新1874年,上海外滩。
在晚清重臣李鸿章支持下,化学家徐寿、数学家华蘅芳与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麦华陀、学者傅兰雅等人创办了一所新式学堂,命名为“格致书院”。
其时,西风东渐,枪炮挟裹着制度与思想一起袭来,令中国社会风云激荡,呈现千古未有之大变局。
在此背景下,教育由传统的伦理政治转向科学技术,已成历史必然。
作为最早睁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之一,李鸿章对这所学校寄予厚望,他带头捐银1087两,并亲自题写校匾。
他和学校的创办者们都希望培养出中国自己的科技人才,“有益于时,有用于世”。
“格致”,取自《礼记·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
一方面,它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治学处世的抱负;另一方面,当时尚无“科学”一词,人们以“格致学”泛指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
两相结合,表明学校走的是一条渐进吸收、西为中用的崭新道路。
创建之初,格致书院就形成了以西学为主、旁及时事洋务的新型课程体系,除英语外,设矿物、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六学”。
他们聘请外籍教师及归国留学生,采用新式教学方法,大量购置科学仪器,广泛实行实验教学,在许多领域开启风气之先。
百余年来,格致逐渐形成“爱国、科学、开放”的办学传统。
它在历史上达到的高度,至今仍需仰视。
那些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为后人带来丰富的启迪。
确如上海市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所说:“我们今天办学,不是在废墟上重建,而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创新。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是今日格致办学的基本思路。
”他提出,要以“民族灵魂、科学精神、国际视野”作为学校精神,培养新时代所需的新人才。
“第一,学生在动手;第二,学生自己在动手”学校的主要创办者之一徐寿,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启蒙者和先驱者。
他不仅翻译了《汽机发轫》、《化学鉴原》等一批西方科技著作,更精于自制器具,被誉为“天下第一巧匠”。
他曾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蒸汽机模型、第一艘自制轮船“黄鹄号”。
这个重视前沿科技、重视动手实践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中高年段回顾拓展型指导手册及案例中高年级回顾拓展在教材中的地位1.《课程标准》的要求及理解:【课标】小学语文新课标十分倡导语文知识的背诵和积累,《语文课程标准》的教材选文建议中说:“虽不是教材上的文章,只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只要体现时代发展的需要,只要符合语文质美的特点,都可以拿来作为教材。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文字和语言”离不开必要的训练。
2.现行教材对该部分的安排及理解课改的一大亮点就是教材之新,从五年级上册开始,编者就把教科书后面的“语文园地”更名为“回顾拓展”。
“回顾拓展”一般有三个栏目,其中每组必有的是两个栏目——“交流平台”和“日积月累”,另一个栏目是“展示台”,从“趣味语文”、“课外书屋”、“成语故事”当中选择一个栏目来穿插安排的。
“回顾拓展”的单元拓展性综合学习从内容上来说体现了时代特点与现代意识,体现了弹性与开放性,有广泛的适应性,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二、各板块在教学中的一般模式:【板块一】“交流平台”: 自主发现 交流提升。
操作要领:①自读自悟 自主发现。
②合作交流 总结提升。
③有效拓展 丰富积累。
④读写实践 巩固运用。
【板块二】“日积月累”: 认读积累 有效迁移操作要领:①正确认读 交流发现。
②适度理解 丰富积累。
③创设情境 巩固运用。
④合作互助 有效迁移。
【板块三】A 展示台:展示交流 体验乐趣操作要领: ①充分准备 重在实践②展示交流 体验成功。
B 成语故事:丰富积累 锤炼语言操作要领:①借助工具书 自主阅读②探索来源 交流体会③讲述故事 丰富积累④运用成语 锤炼语言。
C 趣味语文:品味妙处 感受多彩操作要领:①借助文本 品味妙处②适度拓展 丰富识记。
D 课外书屋推介书目: 推介书目引导阅读操作要领: ①好书推介 激发兴趣②交流方法 指导阅读③拟定计划 跟踪效果三、教学简析及要求::【简析】:在大单元教学法的框架下,以“以学论教”的要求,“导——展——练”的教学模式,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九年级数学上册25 4解直角三角形应用(第3课时拓展课)教案沪教版五四制九年级数学上册25-4解直角三角形应用(第3课时拓展课)教案沪教版五四制在哪里阅读你需要大声朗读单词。
你不能漏掉一个单词,你不能漏掉一个单词,你不能超过一个单词,你不能颠倒一个单词,你不能牵强和秘密记忆。
你只要背诵几遍就行了。
它很自然地会吸引人,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被遗忘。
古人说读一百遍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你读得好,就不需要解释了。
你知道它的意思。
我觉得读书有三种方式,即心、眼和嘴。
九年级数学上册25-4解直角三角形应用(第3课时拓展课)教案沪教版五四制度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内容主要是坡度有关概念,以及利用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解决生产及生活中有关坡度的实际应用问题.教学重点及难点题的方法.由于坡度问题计算过程很繁琐,可以通过展示学生解题过程,师生共同点评分析,然后教师再示范,并严格要求学生,选择最简练、准确的方法计算,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二、巩固练习1.如图,防洪大堤的横断面是梯形,坝高ac等于6米,背水坡ab的坡度i=1:2,则斜坡ab的长为_______米(精确到0.1米).1/2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2.如图所示,山顶是一片平地,?在这片平坦的土地上,有一个高压输电的铁架。
山坡的坡度为I=1:,坡长BD为50米,?铁框架顶部a的仰角在山坡底部测得为45°,铁框架顶部a的仰角在山坡坡度项目D测得为60°。
上海市进才实验学校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进入新世纪,国际社会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而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始终是世界各国强调的主要问题;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课程的框架是由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二个方面构成的。
拓展型课程,基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
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遵循“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形成解释,总结成果”研究程序,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的变革和多元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思想情感、道德意识和品质、价值观的培养。
二、课程目标1、设定目标的依据(1)要着眼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指社会学和心理学两方面的人格含义)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要着眼于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
这里的实际是指学校的办学发展目标、办学条件、社区环境;教师的教育思想、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
2、目标的内容(1)知识和能力:通过发现、研究、尝试解决生活实际、文化科学等领域的学科性课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判断问题价值的能力;提高学生通过Internet、图书馆、人际交往、参观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和处理和使用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设计操作、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活动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的设计和操作方法等方面;使学生逐渐掌握研究性学习方式,并贯穿到学习的全过程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自信、不怕挫折的意志品质,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等,不断提升学生的品德,完善学生的自主人格。
在课程建设中,教师是核心的要素。
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往往能够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一道风景,为学生的学习增添绚丽的色彩。
三、教师拓展型课程的特点教师在建设拓展型课程方面,有几种不同的做法。
1.国际课程的引进和吸收在拓展学生视野,给学生的兴趣爱好搭建施展空间方面,一些国际组织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课程体系,比如说国际青年成就组织(JA)。
JA(Junior Achievement)是全世界最大、发展最快的非营利教育组织,旨在培养和启迪青少年重视市场经济,鼓励他们通过了解商业世界和学习基本的经济学知识,来提高生活质量。
JA-China是国际青年成就组织在中国的分支,开发并实施从小学到大学的经济、商业课程。
帮助学生了解商业世界,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理财观念、事业抱负以及对他们一生的成功至关重要的价值观。
目前,上海的部分学校引进了JA课程,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就有两所学校的教师的参评课是有关JA课程的。
考虑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以及商业课程本身的专业性和我们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落差,学校的教师在开设JA课程的时候,都注重对课程的本土化处理,既保留课程本身的精髓,又结合我国以及上海的实际情况,做出了很有价值的探索。
除了JA课程之外,还有很多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中小学课程被我们的学校引进、消化和吸收。
不过这次我们没有听到,这里就不多说了。
2.地方特色的传承在我们的国家,有很多濒临失传的传统民间艺术。
在上海的很多学校,有这样的一批老师,就在做着这样的工作,通过课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这些艺术之葩,唤起孩子们对做过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这次的评比中,就有几节这样的课。
松江叶榭的草龙舞,是当地很有特色传统文化,也是叶榭民间的一种习俗。
用金黄色的丰收稻草扎成四丈4节牛头、虎口、鹿角、蛇身、鹰爪、凤尾草龙,祈求风调雨顺,成为传统节庆、喜庆事务中的必备节目。
我们在上一届评审中曾经观摩的“滚灯舞”拓展课,就是从草龙舞中演变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