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一节__地图的基本要素
- 格式:ppt
- 大小:4.55 MB
- 文档页数:52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图基本要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图基本要素》是本册教材的起始章节,主要介绍了地图的定义、分类、基本要素及其表示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图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为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地图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地图种类繁多,但往往忽略了地图的基本要素。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地图的基本要素,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地图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地图的定义、分类,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及其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培养阅读地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图的定义、分类,基本要素及其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地图的阅读方法,地图基本要素在实际地图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物、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地图,引发学生对地图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地图基本概念:介绍地图的定义、分类,让学生理解地图是一种地理信息的载体。
3.分析地图基本要素:讲解地图上的点、线、面及其表示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地图上的各种符号。
4.地图阅读方法:教授地图阅读的基本步骤,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地图。
5.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地图,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识别地图基本要素。
6.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地图阅读中的心得体会。
7.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地图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地图基本要素:地图阅读方法:1.确定地图比例尺2.识别地图符号3.理解地图主题4.分析地图信息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地图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第一节地图的基本要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图三个基本要素,并认识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的重要性。
2.能在各类地图上辨别方向,辨别两点之间的相对方位。
3.能在平面地图上量算距离,能初步了解运用地图说明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在内容上的差异,并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地图。
4.了解图例和注记符号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自主学习了解本课知识点。
2.在情景中学习,根据自学的知识和生活常识解决自己实际生活中的难题。
3.小组合作探究,明确问题,共同致力于问题解决和知识呈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际生活中难题的解决,体验学习地理的重要性,知道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活学活用的生活态度。
2.培养学生养成学习地理使用地图的习惯,懂得地图与人类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2.在地图上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3.掌握比例尺大小与内容的详略和范围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1.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2.掌握比例尺大小与内容的详略和范围大小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分组合作探究法、情境陶冶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地图、粉笔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铺垫)校园大寻宝:这节课前我为大家绘制了我们的校园平面图,大家请看!这张图乍一看是张校园平面图,仔细一看却是张校园藏宝图哦!大家想得到宝藏吗?今天课外活动时间请各小组派代表到老师办公室领取这张藏宝图,然后小组三个人一起在校园内寻找宝藏,宝贝有限,先到先得哦!要想最快最准的找到宝藏,那就看这节课哪个小组表现最积极,学到的知识最多了!很可惜藏宝图只有四张,而这四张属于今天课堂表现最优秀的小组哦!(新课导入)前不久为了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65岁生日,我校天问学社成功举办了65幅地图展,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创意地图让全校师生大饱眼福。
我班季天祥同学的地图作品也吸引了不少羡慕的眼球。
大家再来欣赏一下哦!是不是很佩服季天祥同学呢?(学生欣赏)略。
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考点梳理分层卷(中图版)第二章地图(考点梳理卷)第一节地图基本要素(课本P26-30页)考点一:方向(1)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确定出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的方向。
(2)指向标定向法:一般来讲,指向标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为北方。
方法一:将图旋转一定角度,使箭头指向正上方,然后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确定方向。
方法二:指向标平移法。
将指向标平移至参照物上,建立十字坐标系,然后再灵活运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
(2)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易错易混:在经纬网图中,按经纬线判别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在同一条经线上只有南北之分,在同一条纬线上只有东西之分,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时,就只有东北、西南、西北、东南方向之分了。
地球上任何点都位于北极点的正南方向,南极点的正北方向。
考点二:比例尺(1)基本概念:表示实际地理事物在地图上缩小程度,等于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值。
(2)计算公式: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计算比例尺时,实地距离单位先换算为“厘米”(3)表示形式:(4)计算距离:如果是直线距离,用直尺在图上量出两地之间的距离,然后利用比例尺公式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再把单位厘米换算成米或者千米。
(5)比例尺大小比较及与范围和内容的关系:分母比例尺范围内容简记小大小详细尺大围小内容详细大小大简略尺小围大内容简略(6)绘制地图比例尺的选取:①绘制小范围的地图,如校园图,应该采用大比例尺②绘制大范围的地图,如世界地图,应该采用小比例尺考点三:图例和注记(1)概念:对地图上各种图例和注记的说明。
①__图例_: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常用的图例符号有统一的规定。
②_注记_: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文字,叫做注记。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2章第一节《地图的基本要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图的基本要素》是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第2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图的基本构成,正确识别和使用地图。
教材通过丰富的地图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地图的深入理解和运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图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地图的三要素,能正确识别和使用地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实例,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图例、注记)及其作用。
2.难点:比例尺的换算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提高学生对地图的认识。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维,巩固所学知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地图要素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图实例,包括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等。
2.准备比例尺换算练习题。
3.准备PPT,展示地图实例和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地图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地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见过这些地图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图例、注记。
通过PPT展示地图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指出这三要素。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地图,分析并标注出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比例尺换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答案进行讲解,巩固比例尺知识。
识图用图-地图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如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地图,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3. 学生能够使用地图解决问题,如查找地点、计算距离和确定方向。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地图,培养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学会使用地图工具,如指南针和比例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地图的兴趣和好奇心,认识到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培养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地图的基本要素1. 方向:学习如何识别地图上的方向,如北方、南方、东方和西方。
2. 比例尺: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学习如何阅读比例尺。
3. 图例和注记:学习图例的表示方法和注记的阅读技巧。
第二节:不同类型的地图1. 自然地图:了解自然地图的种类,如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等。
2. 社会经济地图:了解社会经济地图的种类,如人口分布图、交通图、城市分布图等。
3. 专题地图:了解专题地图的种类,如世界语言分布图、世界宗教分布图等。
第三节:使用地图解决问题1. 查找地点:学习如何使用地图查找特定的地点。
2. 计算距离:学习如何使用地图计算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
3. 确定方向:学习如何使用地图确定方向。
三、教学方法:观察与分析: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的地图,分析其特点和用途。
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地图工具,如指南针和比例尺,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地图相关的任务。
四、教学资源:1. 地图样本:提供不同类型的地图样本,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2. 地图工具:如指南针、比例尺等,供学生实践操作。
3.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地图的基本要素,如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图基本要素》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图基本要素》是本册教材的起始节,主要介绍了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经纬网、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图的认识和理解还比较模糊。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他们在空间观念和地理素养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能够识别和理解经纬网、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素养,提高他们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地理知识的热情,使他们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经纬网、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
2.教学难点:经纬网的构成和作用,比例尺的计算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实物模型等,直观展示地图基本要素,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地图的作用和基本要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找出经纬网、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要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课堂讲解:对地图基本要素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经纬网的构成和作用,比例尺的计算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绘制简单的地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菱角三中2014年10月七年级第二章地图第一节地图基本要素地图--学习地理的工具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有:①比例尺、②方向、③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根据它可以量算出图上两点间的实地距离。
2、指向标:根据它可以确定方向3、图例:根据它可以知道图中符号的含义。
注记:根据它可以知道图中标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及陆高与水深的数字。
二、地图上的方向1、一般的地图: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东南、西北、东北、西南四个方向。
(一般地图定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示北方。
根据指向标箭头指示的北方,再确定其他方向。
简单的方法是把指向标平移到相关的地理事物附近,或者旋转地图,使指向标的“北”指向上方,然后再判断。
(有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3、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无论经线、纬线怎样弯曲,在同一经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在同一纬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东或正西方向。
(同一条纬线→正东或正西;同一条经线→正北或正南)- 1 -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
(2)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①从北极看,所有的经线都是指向正南;从南极看,所有的经线都是指向正北。
②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为东,逆着地球自转方向为西。
(北极点上只有一个方向,都是正南;南极点上都是正北。
)在极地地区判定方向,一般分两步:根据极点,判断南北向;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东西向。
(3)只告诉经纬度的两个点判断方向,也是分两步:根据纬度判南北,根据经度判东西。
例,甲地(30°S,60°W)在乙地(45°S,30°W)的什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