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的基本要素

  • 格式:doc
  • 大小:21.65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的基本要素》

一、教材分析:

《地图》是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这一节内容分为二课时,第一课时是地图的基本的要素,第二课时是地形图的判读。地图是一种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传递工具,在生产生活中有着极广泛的用途。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科学素质。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又为下面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础知识。

②学会运用比例尺计算,以及在地图上辩认方向。

过程与主法目标:

通过读图、绘图、计算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用比例尺量算两地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地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应用地图中的基本要素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地图三要素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差,故确定比例尺的运用和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中辨别方向为教学难点。

四、教学和学法:

本节课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方法为主,最终达到新课标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合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目标。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教具准备:各式地图(学生每人自带)、直尺、米尺、地球仪。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先让学生猜一个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或“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各城,浑身绚丽多彩”,学生猜地球仪或地图。

再设问:假如你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去旅游,在没有导游的情况下,为了不迷路,你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为什么?让学生比较地球仪和地图的优缺点。

这样引入新课的目的是从生活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

2、新课教学

关于图例和注记的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认识图例。我设置了一个小组竞赛的活动,我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常见的图例,然后我用课件展示一些图例让学生说出图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记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关于地图方向的教学,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

创设情境:播放视频《“桑美”台风的威力》,观察“桑美”的台风路径图。

思考:(1)、台风现在位于福建的哪个方向?

(2)、未来台风将向哪个方向移动?

引出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

(课件展示)复习:前面学过的与经纬线有关的知识。

学生讨论:回答思考题。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断方向是本节的一个重难点,这一部分教学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并且采取学生讨论和团结协作的方法。

课件展示:有指向标的地图和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各一幅。

思考:

如果无经纬网,只有方向标的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

既无经纬网也无方向标的地图,如何辨方向呢?

让学生自己通过团结协作完成二道辨别方向的练习,掌握知识点,并把知识点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识图,用图的能力,通过讨论,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不同类型地图上的方向。

设疑:无论哪种地图,在实际应用时都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南,这样地图上的方向就与实际方向一致了,可问题是:假如我们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或者在野外,找不到“北”了怎么办?怎样才能走出困境?谁有在野外辨别方向的经验。

在这里我设计了学生抢答的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课件展示):野外辨别方向的图片。

关于比例尺的教学

创设情境:播放视频《青藏铁路介绍》

问: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全长1142公里,为什么在地图上却只有这么短的一段距离?

学生讨论回答:引出比例尺。

创设该情境,目的是吸引学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课堂活动:请两位同学上来,用米尺测量出教室的长和宽,同学

按比例缩小画在纸上,画出教室的平面图,教师巡视每个学生在作图的过程中,有的用文字表示,还有的用数字表示。

课件展示比例尺的三种表现形式,强调比例尺使用时要注意的事项,如数字式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倍数关系,使用时两者单位要一致,线段式比例尺须注明数值和单位。

比例尺这部分内字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重难点,虽然学生已经在社会中学过比例尺,但是,对于比例尺中各项具体表示的内容很容易混淆,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绘图,可以加深对比例尺定义的理解,故而,采用活动教学,通过活动中发现问题,再讨论分析问题,最后由学生解决问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练习:三种比例尺表示方法间的换算。

提问:教室一样大,为何画出的图却有大有小?

小组讨论:因为比例尺有大有小?

课件展示:北京市政区图和中国政区图。

探究活动::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与地图内容详略,范围大小的关系:

以上教学通过用直观形象的地图来比较,不仅仅易于让空间观念不强的初一学生易于接受,他们还能体验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大大提高学习兴趣

活动:看书本上的中国政区图,让学生测量香港到北京的图上直线距离,并计算实际距离。浙江位于北京的什么方向?

目的是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学会使用地图的一般方法。

3、当堂达标检测题:

⑴.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

A、1:100

B、1:500

C、1:1000

D、1:5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