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资理论
- 格式:docx
- 大小:18.72 KB
- 文档页数:9
工资理论与劳动力价值在现代经济学中,工资是一种回报措施,用于衡量劳动力的价值。
工资的理论基础来自于劳动力价值理论,旨在解释为什么工资在不同的行业和职位中存在差异。
本文将讨论工资理论的不同观点,并探讨劳动力价值如何影响工资的确定。
一、劳动力价值理论劳动力价值理论是由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提出的,认为工资应该与劳动力的供求关系相匹配。
根据劳动力价值理论,工资的水平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 劳动力稀缺性:如果某一行业或职位对劳动力的需求超过了供应,工资水平将上升。
相反,如果供应超过了需求,工资水平将下降。
2. 劳动力的技能和知识水平:高技能和高知识的劳动力通常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劳务,因此他们往往能够获得较高的工资。
3. 劳动力的生产效率:生产效率高的劳动力对企业来说更有价值,因为他们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因此,高生产效率的劳动力通常会得到更高的工资。
以上几个因素共同决定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影响了工资的确定。
二、工资理论观点的差异尽管劳动力价值理论是一种通用的经济原理,但在实际应用中,经济学家们就工资的确定存在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工资理论观点:1. 边际生产力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工资应该等于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
边际生产力指的是每增加一单位劳动力所带来的新增产出。
按照这一理论,工资水平取决于劳动力的边际贡献。
2. 市场竞争理论:市场竞争理论强调供求关系对工资的决定作用。
当劳动力供应超过需求时,市场上的竞争将压低工资。
相反,当劳动力供应不足时,工资将上升。
3. 集体谈判理论:集体谈判理论认为,工资由工会与雇主之间的谈判结果决定。
工会代表劳动力利益,通过协商与雇主达成共识,从而确定工资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工资取决于谈判的力量和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三、工资的实际影响因素除了劳动力价值和工资理论的不同观点之外,工资的确定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影响工资水平的实际因素:1. 法律和政府政策:政府的法律和政策可以对工资进行干预和调整。
工资理论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工资是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经济交换关系的产物。
在劳动力市场中,工资的确定往往受到供求关系、生产力和劳动力市场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工资理论的角度,结合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对工资的决定因素和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进行探讨。
一、经典工资理论经典工资理论主要由边际生产力理论和劳动价值论组成。
边际生产力理论认为,工资应当等于劳动者对生产过程中边际贡献的报酬。
也就是说,工资应当等于劳动者创造出的价值。
而劳动价值论则认为,工资应当等于劳动者创造出的价值的一部分。
这两种理论都强调了劳动在决定工资上的重要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典工资理论逐渐被现代工资理论所取代。
现代工资理论更加注重市场因素和制度因素在工资确定中的作用。
二、现代工资理论现代工资理论包括集体谈判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效用最大化理论等。
集体谈判理论认为,工资是由劳资双方在集体谈判中达成的一种妥协结果。
根据这种理论,工资的高低取决于劳资双方的相对谈判能力和利益权衡。
人力资本理论则认为,工资水平取决于劳动者的技能和教育背景等人力资本的积累程度。
在这种理论中,工资被视为一种回报投资的结果。
效用最大化理论则强调了劳动者在工资选择中追求的效用最大化。
三、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是指供给和需求在合适的工资水平上达到平衡状态。
供给方面,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受到人口、就业率和劳动力参与率等因素的影响。
需求方面,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受到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当供求两个方面相对平衡时,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然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并不总是能够实现,因为存在着各种因素的干扰。
例如,制度性因素就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
例如,政府对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出现工资歧视和劳动力过剩的现象。
此外,市场失灵也会导致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
例如,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某些劳动者无法获取到有关工资的准确信息,从而导致工资水平的扭曲。
1A一、工资的定义什么是工资?从形式上看,工资是劳动者付出劳动以后,以货币形式得到的劳动报酬。
国际劳工组织《1949年保护工资公约》中将工资定义为:“‘工资’一词系指不论名称或计算方式如何,由一位雇主对一位受雇者,为其已完成和将要完成的工作或已提供和将要提供的服务,可以货币结算并由共同协议或国家法律或条例予以确定而凭书面或口头雇佣合同支付的报酬或收人。
”①这一定义,一是明确了工资的支付者和工资的收入者,支付者为雇主,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雇主应统称为用人单位,工资的收入者,统称为劳动者或工资劳动者;二是明确了支付工资的依据,应是劳动者“已完成和将要完成的工作或已提供和将要提供的服务”;.三是明确了工资支付的方式,即不论名称或计算方式如何,均应以货币结算,即采取货币形式支付;四是明确了工资支付的标准,即应依照由共同协议或国家法律或条例的规定以及书面或口头劳动合同的约定。
2A(三)奖金奖金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
包括:1.生产奖,包括超产奖、质量奖、安全奖,考核各项经济指标的综合奖提前竣工奖、外轮速遣奖、年终奖(劳动分红)等。
2.节约奖,包括各种动力、燃料、原材料等节约奖。
3.劳动竞赛奖,包括发给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的各种奖金和实物奖励。
4.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
5.其他奖金,包括从兼课酬金和业余医疗卫生收入提成中支付的奖金等;1B薪酬是指雇员作为雇佣关系中的一方所得到的各种货币收入,-以及各种具体的服务和福利之和。
2B二、薪酬形式1.基本工资。
2.绩效工资。
3.激励工资。
4.福利和服务。
现代市场经济工资决定理论3A效率工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工人的生产率取决于工资率。
工资提高将导致工人生产率的提高,故有效劳动的单位成本(如工资、福利、培训费等)可能下降。
因此,企业降低工资,不一定会增加利润,提高工资也不一定会减少利润。
4A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均衡价格工资理论人力资本工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分享工资理论劳资谈判工资理论3B、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式可归纳为如下四种。
(一)经典工资理论梳理一、早期的工资学说1、生存工资论●创始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法国重农学派代表人物魁奈、杜尔阁奠定基础,后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全面论述;●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早提出时间是17世纪下半叶和18世纪初提出);●理论核心:工资是“劳动的自然价格”,而这种自然价格包括以下两种:(1)工人本身能够维持生存部分的生活费;(2)能够在工人人数总体上不增不减地延续后代所需要的生活费。
也就是说,工资是由生存资料决定的,因此,劳动者的工资应当等同于或者略高于能够维持其生存的水平。
●自我理解:“生存工资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一个现实状况,工人的工资只能勉强维持生活,而这样有利于资本家或国家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形成竞争优势,但是这种理论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生活水平的低下,值得一提的是,生存工资理论其实也为现在的“最低工资标准”提供了理论基础。
2、工资基金论●创始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约翰·穆勒(但在1869年穆勒自己撤回了该理论)●时间:19世纪中叶●理论核心:工资水平高低取决于工资基金数量与人口数量之间的比例,这个理论有两个要点:(1)工人工资是一个固定的量,是全部工人工资的总和,这个量的多少不是由工人的生存资料决定的,而是由资本决定的,工资是资本所有者全部资本的一部分,工资的高低取决于全部工资基金的高低;(2)在工资基金确定后,工人的工资水平就取决于人口与资本的比例和工资总量确定,如果人口对资本的比例加大,工资即下降,如果资本对人口的比例加大,工资则上升。
●自我理解:“工资基金理论”比起“生存工资理论”有了一定的进步,工人的工资在理论上有了一定的上升空间,但事实上,由于工资基金的局限,工人工资的提高在短期内很难实现,还有,工人数量也比较难确定,因为人员会流动。
二、边际生产力工资论●创始人: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时间:19世纪后期●理论核心:(1)工资决定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即厂商雇佣的最后一个工人所增加的产量——劳动的边际产品。
整理的匆忙,没有核查内容,仅供各位参考。
第一章工作与工资总额第一节工资的定义以及有关工资的几组概念一、(名词解释)工资的定义工资是劳动者付出劳动以后,以货币形式得到的劳动报酬。
一是明确了工资支付者和工资的收入者,支付者为雇主,按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雇主应统称为用人单位,工资的收入者,统称为劳动者或工资劳动者;二是明确了支付工资的依据,应是劳动者“已完成和将要完成的工作或已提供和将要提供的服务”;三是明确了工资支付的方式,即不论名称或计算方式如何,均应以货币结算,即采取货币形式支付;四是明确了工资支付的标准,即应依照由共同协议或国家法律或条例的规定以及书面(劳动合同)或口头劳动合同的约定。
二、有关工资的几组概念(名词解释)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1、货币工资:亦称名义工资,即以货币表示的工资数量。
2、实际工资:~~与货币工资或名义工资相对称,是指在消除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和捐税加重等因素以后,实际的到得的工资;也可以理解为货币工资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能力。
实际工资可用货币工资除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求得. (名词解释)工资率与实得工资1、工资率:亦称工资标准,是按单位时间支付的工资数额.工资率可以按小时、日、周、月、年分别规定.2、实得工资:是根据劳动者的工资率和他提供的劳动量而得到的工资。
第二节工资总额及工资总额组成一、工资总额及其计算(一)(名词解释)工资总额的概念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二、工资总额的组成(一)计时工资(二)计件工资(三)奖金(四)津贴和补贴(五)加班加点工资(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选择题)其中(四)津贴和补贴,具体包括以下六种1、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具体有:高空作业、井下津贴、流动施工津贴等;2、保健性津贴,具体有:卫生防疫津贴、医疗卫生津贴、科技保健津贴等;3、技术性津贴,具体有:特级教师补贴、科研津贴、工人技师津贴、中药老药工技术津贴等;4、年功性津贴,具体有:工龄津贴、教龄津贴、护龄津贴等;5、其他津贴,具体有:(1)直接支付给个人的伙食津贴;(2)合同制职工的工资性补贴;(3)书报费、上下班交通补贴以及洗理费等.第三节当前流行的“薪酬"概念一、(名词解释)薪酬释义(包括了福利)(下面是美国学者对“Compensation”一词的解释。
论现代薪酬管理的理念及其特点陈思明同济大学文法学院理论经济学系副教授一、薪酬内涵的新界定薪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薪酬分配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主要激励机制。
近十几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薪酬理念出现了重大的变化,薪酬制度也相应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特点。
薪酬理念包括对薪酬内涵的界定以及薪酬管理指导思想的确定这两个层面的内容,它是决定薪酬战略、确定薪酬分配原则、设计薪酬制度、实施薪酬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
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中,工资是指劳动要素投入的报酬,并以劳动力市场的价格来衡量。
古典经济学认为工资是由维持雇佣劳动者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范围所决定,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工资是由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所形成的市场均衡价格所决定,而边际学派则认为工资是由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所决定。
但所有这些学派对工资内涵的界定,都是以资本一元导向论为前提(即否认市场经济中劳动要素具有资本属性),物质资本支配雇佣劳动并独享劳动的剩余收益,是传统西方薪酬理论的支柱和核心,与此相应,薪酬的外延也被限制在相对狭小的消费资料范围内。
随着科技革命与现代生产方式的发展,一方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趋尖锐,危机频繁;另一方面,劳动者的素质、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日益成为经济发展和增加利润的决定性因素。
而调整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分配关系,一方面,既能增加有效需求和扩大市场,改善劳资关系,缓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另一方面,又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积极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激励机制,有助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薪酬是资本与雇佣劳动分配关系的实现形式,在分配关系调整的过程中,西方学者在维护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深入研究和重新界定了薪酬的内涵和外延,突破了传统工资理论的底线,赋予现代薪酬以新的内涵。
其具体表现为:1.承认劳动要素具有资本属性和剩余索取权,使薪酬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工资内涵的界限凯尔索二元经济学理论和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为劳动要素资本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赋予劳动要素人力资本的属性。
经典工资理论工资理论是研究工资的所有理论的总称。
工资的五大理论:(一)早期的工资学说:①生存工资论:“生存工资理论”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魁奈.杜阁尔提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全面论述的理论。
生存工资论是早期比较流行的工资理论,其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劳动者的工资应当等同于或者略高于能够维持其生存的水平。
工资是“劳动的自然价格”这种“自然价格”除包括工人本身能够维持生存部分的生活费外,还包括能够在工人人数总体上不增不减地延续后代所需要的生活费。
后来,在19世纪中叶,生存工资理论逐渐被工资基金理论所替代。
这个由古典经济学派大师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描述的理论,更多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一个现实——从长远看,在工业化社会中,工人的工资等于它的最低生活费用。
也就是说,工资只能保持在维持其生存、使其勉强糊口的水平上。
②工资基金论:关于工资取决于人口与资本比例的一种理论,19世纪中期由英国的边沁、马尔萨斯和詹姆士·穆勒提出,后由麦克库洛赫、约翰·穆勒加以发展。
这种理论认为:工资取决于雇主为支付工资而留出的固定数量的资本和工人人数。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资本额是一个固定的量,其中用来支付工资的部分即工资基金,是固定的。
工人的工资总额受工资基金的限制。
由于这种理论的基础是一定数量的工人的工资基金是预先确定而不可变动的,所以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从长远看,工人的总人数越多,每一个工人所得到的工资额就越少;只有减少人口才是大幅度提高最低工资水平的有效方法,工资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工资基金数量与人口数量之间比例。
可见,工资基金论实际上是以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为基础,是最低工资论的翻版,强调工资只能短期高于最低水平。
19世纪后半叶人们普遍放弃了工资基金论,主要原因是人们认识到工资不仅可以从某一基金中支付,而且还可以从现时生产中支付。
20世纪初期,边际生产率工资论逐渐取代了工资基金论。
1.1主要工资理论概述1.1.1 早期的工资理论在早期的经济学家的著作中,都或多或少地谈到有关工资的一些问题,例如工资的概念、工资增长的决定因素和造成工资差别的原因等等。
他们的论述虽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亚当·斯密是第一个对工资进行分析的学者。
他认为,工资是在财产所有者与劳动相分离的情况下,作为非财产所有者的劳动者的报酬。
因此,工资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财产所有者即雇主与劳动者的力量对比。
但他发现,一般而言,雇主的力量大于劳动者的力量。
因为:(1)雇主人少,团结较为容易,而且当时的法律保护雇主们的利益。
(2)雇主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能在对抗中持久。
因此在工资契约中,雇主经常处于有利的地位。
对于影响工资增长的因素,斯密认为主要由于每年提供的就业机会都比前一年多,劳动者不够,从而导致雇主们竞相出高价雇用劳动者。
斯密进一步分析了决定劳动需求的因素。
按照他的看法,对劳动者的需求,必定随着预定用来支付劳动工资的资金的增加而成比例地增加,资金增加的原因是生产扩大和国民财富的增加。
在亚当·斯密之后,李嘉图和穆勒等人对工资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李嘉图认为工资具有直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自然价格是劳动者大体上能够生活下去并不增不减地延续其后裔所需生活资料的价格;市场价格是由劳动市场上供求关系确定的实际支付的价格。
他进而分析了影响这两种价格的因素。
穆勒提出了一种工资基金论,他认为工资是雇主拥有的、确定短期内无法改变的基金,他的数量取决于劳动供求关系。
劳动的供给由雇用劳动者的人数决定,需求取决于直接用于购买劳动的那部分“流动资本”。
在穆勒看来,工资由供求关系决定,实际上等于说由劳动人口数与资本数量决定。
1.1.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工资决定理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认为工资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现象,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态,是在劳动力市场中根据劳动力生产费用和劳动供求关系而形成的。
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及其时代价值作者:王艳平来源:《北方经济》2012年第08期【摘要】工资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内在关系,而且具有显著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工资理论;时代价值;工资制度一马克思工资理论的内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较为系统且全面地论述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条件下工资的实质、特点及其运作的规律。
现把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概述如下。
1.工资本质论马克思通过科学界定劳动与劳动力这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资的本质——资本家购买的不是工人的劳动,而是其劳动力。
之所以会出现把劳动力的价值当作劳动价值,是因为雇佣工人的劳动力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不仅能够创造出弥补资本家购买这些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这些劳动力商品本身价值大得多的价值。
同时,马克思明确分析了工资形式使劳动力的价值表现为劳动价值,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2.工资形式论马克思认为,计时工资是资本主义最基本的工资形式,是工人按一定时间出卖的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
计件工资是按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来计算并支付的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总之,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工资形式始终都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都是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的进一步发展与转化。
3.实际工资论马克思指出,考察资本主义工资的数量及变化,不仅要看到工人所得货币的数量,还要看工人所得这些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如何,也就是说要区分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是工人出卖劳动力后资本家付给他的货币工资;实际工资则是工人用货币工资所能实际购买到的各种生活资料的数量,反映了工人的实际生活水平。
因此,区分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对于正确分析和判断工人的实际工资和生活水平有重要作用。
4.工资规律论马克思概括的工资运动的基本规律是:在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劳动力价值与剩余价值的相对量与绝对量都会发生变化,而且二者变化的方向是相反的,且存在着明显的此消彼长的矛盾。
工资理论与工资管理1结算并由共同协议或国家法律或条例予以确定而凭书面或口头雇用合同支付的报酬或收入。
2)工资定义内涵(工资含义):一是明确了工资的支付者和工资的收入者。
支付者为雇主,收入者为雇员。
二是明确了支付工资多少的依据,应是劳动者“已完成和将要完成的工作或已提供或将要提供的服务”。
三是明确了工资支付的方式,即不论名称或计算方式如何,均应以货币结算并支付报酬或收入。
四是明确了工资支付的标准,即应依照由共同协议或国家法律或条例的规定以及书面或口头劳动合同的约定。
23的工资;也可以理解为货币工资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能力。
45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
6、工资总额构成包括:①计时工资②计件工资③奖金④津贴和补贴⑤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组成。
782)按我国目前的统计口径,人工成本费用应包括:①工资总额②职业福利费③教育经费④社会保险费⑤失业保险费⑥劳动保护费9、工资在形式上,都是劳动者以货币形式得到的劳动报酬,企业单位职工和非企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来源和工资形成是不一样的。
企业职工工资来源并形成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非企业单位职工工资来源并形成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10、再分配的途径有多种,包括:①国家预算②劳务费用③价格调整④银行信贷11、工资的性质1)社会主义工资是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是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2)社会主义工资仍然是劳动力的价格,即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3)工资是劳动者实现其劳动力个人所有权的经济形式上述三种解释,如以工资是不是劳动力价格来划分,实际上又可以归并为两种解释,即一种认为工资是劳动报酬,另一种认为是劳动力的价格。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是劳动的价格。
12、工资除了经济意义上的概念外,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还有一些其他意义上的概念:1)工资是一种心理概念,因为工资是个人与企业间的一种心理契约;2)工资是一种社会概念,因为工资在企业内和社会上,是一种地位的象征;3)工资是一种政治概念,因为企业、工会、群体和雇员个人全都运用他们的力量来影响工资;4)工资是一种公平概念,所谓公平就是分配的公正,也就是报酬应与贡献成比例;5)工资是一种多学科概念,因为工资可分别由不同的学科来加以研究。
协议工资理论,谈判工资理论== 什么是博弈工资理论== '''博弈工资理论'''也叫'''协议工资理论'''、'''谈判工资理论'''。
该理论认为,员工与雇主之间是一种对立关系,[[员工工资]]的确定是一个双方讨价还价的较量过程。
雇主需要在较高的工资较少的雇员、较低的工资较多的雇员两种方案之间选择。
王宏国.《企业管人要典》[M] == 博弈工资理论的具体内容== '''1、'''工资是由雇主支付的最大量与雇员(或[[工会]])将接受的最低量之间的某个平衡点决定的。
'''2、'''在一个短时期内,工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页面分类:薪酬管理2.现代制度学派工资理论(4,303字节)制度学派工资理论,现代制度学派的工资理论,制度学派的工资理论== 现代制度学派工资理论的概述== [[制度学派]]关于工资决定因素的探讨,与[[新古典学派]]的认为相反,制度学派否定了市场性因素对工资起决定作用的说法,而从制度因素角度来解释工资的决定...[[人力资本]]。
新古典学派与制度学派关于工资决定认识的分歧其实可以看成是理论与现实的不完全一致。
新古典学派从理论上回答了“合理的工资水平究竟由什么决定”这个问题,而制度学派则是从现实的角度研究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
== 现代制度学派工资理论的内容== 制度学派是在与新古典学派的论战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新古典学派强调竞争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作用,认为工资和劳动力[[资源配置]]主要是由市场性页面分类:经济理论生存工资论,最低工资理论,最低工资论,工资生存理论,“生存工资”_理论,维持生存薪酬理论,生存薪酬理论== 生存工资理论的概述== “生存工资理论”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提出并描述的理论,该理论更多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一个现实情况...流行的工资理论,其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劳动者的工资应当等同于或者略高于能够维持其生存的水平。
后来,在19世纪中叶,生存工资理论逐渐被[[工资基金理论]]所替代,如今,[[西方经济学]]里的主流工资理论是[[分享工资理论]]。
== 我国实行的生存工资理论==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西方国家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实行的“生存工资理论”,我国给普通[[公务员]]、工人、打工者们的工资刚好够他们生存页面分类:经济理论4.分享工资理论(4,764字节)分享工资论,分享工资决定理论,分享工资决定论,分享经济论== 分享工资理论的概述== [[麻省理工学院]]的[[马丁·魏茨曼]]提出了著名的分享工资理论。
分享工资,是指对生产单位——企业的[[利润分享]],因此,也可以看作是分红工资。
它是工人的工资与某些[[经济效益指标]]挂钩、随经济效益水平而同比例增减的[[劳动报酬]]制度。
在西方经济学里,“分享工资理论”已经跨越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生存工资理论]]”、19世纪中叶的“[[工资基金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和20世纪中期的“[[劳资谈判工资理论]]”,成为主流的工资理论。
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分享企业发展的好处,已经成为民众的基本共识页面分类:经济理论5.效率工资理论(17,517字节)效率工资论,效率工资模型,Efficiency_wage_theory,效率薪酬理论'''效率工资理论(Efficiency wage theory)''' == 什么是效率工资理论?== 效率工资理论所需要探究的是[[工资率]]水平跟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这是主流宏观理论为了解释[[工资刚性]]而提出的理论。
效率工资理论是一种有关[[失业]]的劳动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员工的生产力与其所获得的报酬(主要是指薪资报酬但亦能轻易地推广到非金钱报酬)呈正向关系,是为了...个人效用,提高员工偷懒的成本,具有激励和约束双重功效,采用效率工资制度有助于解决企业的监控困难。
目前,主要存在四种效率工资理论的解释:第一种解释适用于穷国的效率工资理论认为,工资影响页面分类:薪酬管理6.工资决定理论(7,575字节)Wage_Determinism,工资决定论,工资决定理论(Wage_Determinism)'''工资决定理论(Wage Determinism)''' == 工资决定理论的定义== 工资决定理论:工资由[[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所决定。
劳动力的需求曲线...分配理论中,工资决定理论有[[边际生产力论]]、[[供求均衡价格论]]、[[集体谈判工资论]]、[[效率工资论]]和[[分享工资论]]。
== 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工资决定的理论== '''1.[[古典经济学派]]的工资决定理论。
''' 古典经济学派在工资决定方面一直认为,工资是劳动力价格的体现,它必须等于维持这种劳动力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最早对劳动力价值进行论述的是英国经济学家页面分类:经济理论7.工资基金理论(1,761字节)工资基金论,Wage-Fund_Theory,工资基金理论(Wage-Fund_Theory),薪酬基金理论'''工资基金理论(Wage-Fund Theory)''' == 工资基金理论的概述== 19世纪中叶,随着[[生存工资论]]的日趋没落,一种新的工资理论——工资基金论开始产生。
工资基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约翰·穆勒]](John S·Mill,1806-1873)。
工资基金理论是指工人的[[工资]]受人口规律支配,工人的工资水平和工人的生活状况就是随工人人口的增减而变动,而周而复始的反复下去,劳动基金,认为劳动贫民的安乐与工资的高低就完全取决于工人的人口数量。
该理论的要点是:第一,工资不是由生存资料决定的,而是由资本决定的。
第二,在工资基金确定后,工人的页面分类:经济理论8.马克思的工资决定理论(4,040字节)Marx's_Wage_Determinism,马克思工资决定理论,马克思的工资决定论,马克思工资决定论'''马克思的工资决定理论(Marx's Wage Determinism)''' == 马克思工资决定理论的概述== [[马克思]]在分析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过程中科学地揭示了许多[[市场经济]]运行共同的、一般的规律,其中包括对市场工资机制运行的精辟论述。
马克思工资决定理论的实质是劳动力仅有[[交换价值]],[[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勉强能够维持工人的生存,劳动力根本没有价值决定的问题,工资的标准完全是被[[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和法律制度所决定的。
== 马克思工资决定理论的内容== 马克思首先分析了工资的本质,他认为,工资只是劳动力价格的页面分类:经济理论9.古典经济学家的工资决定理论(7,803字节)古典经济学家的工资决定论,古典经济学家工资决定理论,古典经济学家工资决定论== 古典经济学家的工资决定理论的概述== [[古典经济学派]]在工资决定方面一直认为,[[工资]]是劳动力价格的体现,它必须等于维持这种劳动力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最早对劳动力价值进行论述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
他指出,工资是维持工人生活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此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在这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 工资决定理论的产生...是以[[地租]]为中心,但他在阐述[[地租理论]]前首先依据[[劳动价值论]]论述了工资。
他提出工资是维持工人生活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见解,是[[工资生存理论]]的最早开端页面分类:经济理论10.交错调整工资论(3,817字节)交错调整工资理论。
==相关条目== *[[菜单成本论]] *[[职业搜寻理论]] *[[隐含合同论]] *[[效率工资理论]] *[[失业滞后论]] [[Category:经济理论|J]]...==交错调整工资论概述== '''交错调整工资论'''认为,在短期内无论是通过合同机制还是[[理性预期]]机制来稳定[[工资]]水平,都会导致[[通货膨胀]]和[[失业]]并存。
交错调整工资是指劳资双方通过[[雇佣合同]]调整工资,经济系统中所有的工资[[合同]]不是同步的,它们的签订时间与到期时间是错开的,因而工资不能同时调整,而是交替地进行调整。
当国家力图稳定工资水平或理性预期要求工资页面分类:经济理论11.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6,483字节)== 克拉克的工资理论== 19世纪后期,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茨·克拉克]]在其著作[[《财富的分配》]]中提出了[[边际生产力分配论]]。
他认为,劳动和资本(包括土地)各自的边际生产力决定它们各自的产品价值,同时也就决定了它们各自所取得的收入。
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可以说是现代工资理论之先驱,它懈释了工资的长期水平,也适用于短期工资水平的确定。
克拉克的工资理论主要运用的是...工资,雇主就会增雇工人。
只有在工人所增加的产出等于付给他的工资时,雇主才既不增雇也不减少所使用的工人。
== 马歇尔的工资理论== 英国[[剑桥学派]]的著名领袖、[[新古典经济学派]]的页面分类:经济理论12.保留工资理论(1,829字节)==什么是保留工资理论== 保留工资理论是对[[职业搜寻理论]]的一种改进。
该理论认为一个在[[劳动力市场]]寻找职业的人,他并不期待工资水平随着搜寻时间的延长而不断上升,更多的情况是他从搜寻...,否则就拒绝接受。
==保留工资理论的观点袁志刚.《失业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 在市场上寻找工作时,如果雇主开出的工资条件超过他预定的价位,他就接受这个工作,否则...变化时,保留工资水平也会随之变化。
== 参考文献== {{reflist}} ==相关条目== *[[职业搜寻理论]] [[category:职业发展|B]] [[category:经济理论|B]] 页面分类:经济理论,职业发展13.集体谈判工资论(12,104字节)集体谈判工资理论,Collective_Bargaining_Wages_Theory,集体谈判工资论(Collective_Bargaining_Wages_Theory),集体谈判理论,劳资谈判工资理论理论也就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