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十月太阳历
- 格式:docx
- 大小:17.30 KB
- 文档页数:8
楚雄十月太阳历的赞美-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楚雄十月太阳历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独有的一种传统历法,其历史渊源悠久,地位显赫,对楚雄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楚雄十月太阳历进行深入的探讨,从历史渊源、地位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展现太阳历在楚雄文化中的重要性和特色魅力。
同时,本文还将对后人的启示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楚雄十月太阳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介绍楚雄十月太阳历的概述、文章的结构以及撰写此文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分别介绍楚雄十月太阳历的历史渊源、太阳历在楚雄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太阳历对楚雄人民生活的影响。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太阳历的重要性,并展示楚雄十月太阳历的特色与魅力,同时探讨其对后人的启示。
整个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旨在全面展现楚雄十月太阳历的魅力与重要性。
文章1.3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楚雄十月太阳历在楚雄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影响,以及它对楚雄人民生活的影响。
通过对太阳历历史渊源、在楚雄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以彰显楚雄十月太阳历的特色与魅力。
并希望通过对楚雄太阳历的赞美,能够给后人带来启示,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珍惜这一历史文化遗产。
``请编写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楚雄十月太阳历的历史渊源楚雄十月太阳历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的传统历法,起源于古代楚雄地区的彝族文化。
据传统记载,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太阳历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太阳历在楚雄彝族的祖先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时间的记录方式,更是彝族人民对自然、生活和宇宙的认知和尊敬。
楚雄十月太阳历的历法是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根据太阳的运行周期来确定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的时间单位。
在楚雄彝族的传统文化中,太阳被视为神圣的存在,太阳的升起和落下、阴晴的变化都影响着彝族人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
据史料记载,楚雄彝族祖先通过长期观测太阳的运行,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太阳历法体系,用于指导农耕、节气、祭祀等方面的活动。
远古“十月太阳历”(詹克明)中国远古时代曾经普遍地使用过“十月太阳历”。
后来在中原地区这种“十月太阳历”逐渐被太阳历(又叫阴历,发展为阴阳历、农历)所取代。
然而在西南的彝族等一些古羌人聚居地区,这种“十月太阳历”仍旧一直沿用。
一据考证,“十月太阳历在我国这块土地上至少行用了四千余年”。
“孔子为了了解夏代的文物制度和风俗习惯,曾到杞国(今河南杞县)进行过实地考察,终于得到了'夏时’,也就是后世所见到的《夏小正》。
《夏小正》是我国第一部历书,它记载的是夏代的时日制度”。
“《夏小正》一年分十个月,每月都记载有月初的星象出没动态;也载有该月的物候,用以确定季节,永不错乱”(陈久金等:《彝族天文学史》)。
据专业学者考证,《夏小正》记载的所有星象与物候均与“十月太阳历”准确吻合,却与十二月纪年法多相违背。
1934年西部科学院曾组织了一个由12人组成的考察团,在四川大凉山北部调查,他们访查到一种特殊的太阳历:这种纪年方法是将一年平均分为10个月,每月36天。
再将每月分为3周,每周12日,用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12种动物分别纪日。
一年10个月共有30周,计360日,另余5~6天为“过年日”。
一年设夏、冬两个新年,夏至为大年,冬至为小年。
大年3天,小年2天(逢闰之年小年也是3天)。
又以两个月为一季,一年分为五季,每季72天。
每年10个月,当为十天干数;依照“属相周”纪日,每周12天,合十二地支数。
每年分五季,分别以水、火、木、金、土命名,乃是“五行”之数。
“把太阳沿着南北方向分为五条运动轨道,由于太阳有五种行度,简称五行。
”(陈久金主编:《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丛书·天文历法卷》)“古人对北斗七星观察得非常仔细,这七个星中的每一颗星,都有专门的名称,从斗口开始,第一为天枢,第二为璇,第三为玑,第四为权,第五为衡,第六为开阳,第七为摇光。
其中第一至第四合称为魁,也即璇玑,第五至第七为杓,为斗柄,也即玉衡……以北斗星做标准来判断时节,首先以初昏斗柄的下指和上指来确定冬至、夏至,然后再发展到用它来确定四季。
彝族十月太阳历属相一观现行公历采用罗马历法l年为365.2422日,分为12个月。
历经万余年的彝历不按月亮盈亏为周期,而是以地球绕太阳为周期,确定太阳从东南端开始朝东北方运动,又从东北方回归至东南端为一年,元日与某个天文点对应,故称“太阳历”。
彝族太阳历分为10个月,一月36日,全年360日计,每四年中3个平年1个闰年,平年余5日为过年日,闰年余6日为过年日,平均一年为365.25日,起源于公元前8000余年。
它测太阳运行定冬夏,观斗炳指向定寒暑。
一年各月的日数整齐易记,季节准确,其科学性优于现行公历,是世界文明史上古时期优秀文化的典型,其历史比古埃及的太阳历(起源于公元前4000余年)、古巴比伦的太阳历(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中期)、美洲古印第安人创造的玛雅太阳历(起源于公元前3100余年)和古印度的太阴历(起源于公元前2500余年)要久远得多,中国汉文化的阴阳历亦即农历(起源于公元前2100余年)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的名称均来源于十月太阳历。
彝族十月太阳历是中华民族远古先民的智慧结晶,是世界文明史上古优秀文化的典型。
但遗憾的是尽管历史悠远,现今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远比西方的星象学小得多。
图1、1月黑虎:具有王者气质,做事沉着有条理。
图2、2月水獭:性格如水温柔,能感应到神秘力量。
图3、3月鳄鱼:重感情为人正派易冲动。
图4、4月蟒蛇:注重储存食物,爱积累财富。
图5、5月穿山甲:直觉灵敏,自我保护意识强。
图6、6月鹿子:喜欢安静,喜欢长期呆在舒适温暖的环境中。
图7、7月岩羊:吃苦耐劳,适应能力强。
图8、8月猿猴:平衡感好,肢体协调,因智慧较高遇事常思考。
图9、9月黑豹:行动敏捷,反应迅速,记仇,善报复。
图10、10月四脚蛇:善良,热情,无害人之心。
图11、取材于: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
彝族年是什么时候?2016年彝族年是哪一天导读:我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大国,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习俗也是不一样的,而彝族年是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大小凉山彝族传统的祭祀兼庆贺性节日。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说2016年彝族年是在几月几日,有哪几天?2016年彝族年是在几月几日,都有哪几天?2016年彝族年是在11月20日,星期日,共三天。
彝族年的简介简介彝族年,彝语称为“库斯”,“库”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大小凉山彝族传统的祭祀兼庆贺性节日。
彝族年是彝族的一个重要节日。
从古到今,彝族对过年十分重视,也很热闹。
关于彝族年始于何时,现已无从查考,凉山彝族过年中的许多仪式均与祖先崇拜相关,整个节日中充满浓厚的祖先至上色彩。
概述彝族年为3天。
彝族年的头夜叫“觉罗基”,过年第一天叫“库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机”。
觉罗基全家团聚,或杀猪、杀鸡,庆贺当年人丁兴旺,来年吉祥安康等事宜。
2016年彝族年是在几月几日都有哪几天库斯意为新年,主要内容是祭祖,早晨鸡叫以后,全村就要宰杀年猪,年猪要从同村同寨年长或德高望重的人家开始,依次序宰杀。
用年猪的胆、胰、尿包占卜主人家的吉凶,以猪胆饱满、色泽好,胰平展,无缺陷,尿包丰满为吉祥,预示来年人畜兴旺,家人安康,粮食丰收。
同时分“舍富”、“舍民”两餐进餐,“舍富”主要是祭奠祖先,取猪肾、肝、舌、胰与荞粑一同煮熟,敬奉先祖。
“舍民”是全家人集体餐。
吃完“舍民”后,男子们要将猪肉切成条块,妇女们则要灌制好香肠,并当天要将鲜肉和香肠挂在火塘上烤烤,同时以展示主人家的年猪肥,人吉祥,并且显示出主人的富裕。
朵博意为月首,早晨鸡叫主人就要起床做心肺三鲜汤,既将心肺捣烂,放在锅里将油熬出来后,放入水加豆芽、干笋等,做成三鲜汤。
早晨起床全家人就要享受这顿三鲜汤的美味。
上午由妇女们组织全村孩子祭果树,既“社日”仪式。
每个儿童要带猪前蹄一只及意节粑等,选一棵长势丰茂的果树,由一孩子上树伴树神,众孩子在一妇女的带领下祈求树神要多结果子,让孩子们分享,保佑孩子们健康成长等,然后将孩子们带来的肉食切成小片放在树丫上或树皮之中。
彝族的十月历、十二月历、星月历和十八月历简介彝族的十月历、十二月历、星月历和十八月历简介(一)十月太阳历彝族历史上的历法是一年10个月,一月36日。
用十二属相(十二生肖)即按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十二兽”轮回纪日、纪岁。
一个属相周为12日;每轮回三个属相周为36日,便是一个月;每轮回三十个属相周为360日,便是一年,因一年只有10个月,便不用十二属相纪月。
彝族计算岁数时,每过十个月算一岁。
一年十个月终了之后,另有五至六天置于岁末。
作为“过年日”。
过年日通常是5天,每隔三年加一天为闰日。
常年为365天,闰年为366天。
彝族太阳历根据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以定寒暑季节,斗柄正下指为大寒,正上指为大暑。
由这两个寒暑节令把一年均分为上下两个半年,各占五个太阳月。
大寒期间为过年日;大暑期间过火把节。
大寒之后是立春,由寒转暖;大暑之后是立秋,由热转凉。
(二)十二兽历现彝族一般采取十二月历,用十二兽肖纪年、纪月、纪日。
但各地的十二兽肖不尽相同,如川滇黔彝族十二兽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哀牢山彝族十二兽为:虎、兔、穿山甲、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桂西彝族十二兽为:龙、凤、马、蚁、人、鸡、狗、猪、雀、牛、虎、蛇。
彝族对十二兽肖纪年非常熟悉,各地彝族均会根据它来推算年岁,用以纪月纪日。
(三)星月历彝族的星月历是依据月亮在恒星间的位置创造的一种历法。
彝族的二十八宿是从鸡窝星开始,推算月亮的位置或行程以鸡窝星为起点,经放牧星、铜头星、铜手星、铜腰星、铜尾星、雪前星、雪翅星、雪腰星、雪尾星、金星、露冬星、露山星、豹角星、豹头星、豹口星、豹手星、豹腰星、豹臂星、豹尾星、掺杂星、神座星、座五星、天屋星、月空星、伤主星、扫尾星、移动星运行一周,有时为28天,有时为27天,称为一个恒星月,同时以每日月亮所在的星宿作为恒星月的日名。
当月亮运行到鸡窝星附近的那天叫做“拖节”日,月亮在其他二十七宿附近的日子叫“路足”日。
“祖先神柱”和“十月太阳历”彝族的“祖先神柱”和“十月太阳历”禾青/文并摄影本文收录到新浪文化博客读书随笔栏目彝族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彝族是解放后的名字,原先彝族自称为“罗倮”,在彝族语言中“罗”(音)是老虎,“倮”(音)是龙,彝族以这两种吉祥、正义、威猛无敌的动物自称,表示了对本民族的热爱和自豪。
外人却把彝族称为“倮倮”、“夷人”,含有不敬甚至有污辱和蔑视的成分。
故全国解放以后改称为“夷族”。
毛泽东认为民族都是中华大家庭成员,叫“夷族”容易有夷内夷外之嫌,不利于民族团结,便把“夷族”改为彝族。
毛泽东知识渊博,解释说,鼎彝是宫殿中放物品的器物,房子里存放着米和布匹,有吃有穿,代表日子好过,生活幸福。
于是,便把“夷族”改为现在的“彝族”。
本人孤陋寡闻,以前真不知道这件事,到楚雄束河古镇以后才知道,对毛泽东又增添了几分敬仰。
束河彝人古镇的中心广场,名“十月太阳广场”,展示的就是彝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彝人古镇的太阳广场和祖先神柱]我是在今年四月一个太阳即将落山的黄昏去的“十月太阳广场”,远远便看见橘红色的晚霞中屹立着一根高大的石柱,围着石柱四周仿佛有许多动物塑像。
因为远,看不清是什么动物。
走近以后看清了,又粗又高的石柱屹立在广场正中,名为“祖先神柱”,彝族的祖先名叫“阿普笃慕”。
十月太阳历研究综述[摘要]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彝族人民积累了丰富的天文知识,彝族文化经典《毕摩经》、《西南彝族志》和《宇宙人文论》都有天文知识的记载。
彝族人民通过对太阳、月亮、北斗星的长期观察,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历法系统——十月太阳历,这种历法是在四川大凉山彝族聚居区域进行科学考察时发现的。
之后我在阅读有关历法书籍时,发现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白人、云南南部的哈尼族和云南西部的傈僳族也都使用过太阳历。
但如今科学界仍有人认为根本不存在十月太阳历,他们认为前人的调查报告都系个人编造,可是在质疑声中近年来的多方发掘研究还是在科学的印证着十月太阳历的伟大神奇,为此笔者通过对资料史料的整理来归纳一下太阳历的研究进程,进一步论证其科学伟大。
[关键词]彝族十月太阳历研究1 十月太阳历的概况十月太阳历的使用年代在秦末汉初,源于夏代以前的西羌文明,它将一年分成十个月,每月分为36天整,不分大月小月,过完十个月后的五到六天,称为“过年日”。
“过年日”放在岁尾,过完这几天后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通常的“过年日”是五天,每到第四年时的“过年日”闰作六天,用这样的历法,每月的天数稳定为36天,通常年是365日,逢闰年是366天,四年平均,每年的天数是365.25天,既方便记忆,又与回归数值有相当高的重合度,这在古代完全算得上科学实用了,这就是十月太阳历。
十月太阳历,是彝族祖先创制的一种特殊的历法,通用于云南的彝族、白族、哈尼族地区。
这种历法也是在物候历的基础上发展成形的。
如彝谚云:“听见布谷叫,应该种地了;听见蝉儿鸣,该锄二道草;听见金铃叫,开镰收割好;听见乌鸦叫,天寒地冻了。
”又如《西南彝志》载:“树木开花时,就叫春三月;树木花谢时,就叫夏三月;树果成熟时,就叫秋三月;树叶枯降时,就叫冬三月。
”这都是以物候定季节的简单方法。
据现代学者研究证明:十月太阳历中纪日的十二属相(生肖)起源于原始图腾崇拜,因而十月太阳历有万年以上的历史是有依据的,并不是空穴来风。
欢庆彝年解说词:
历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闻名世界的玛雅文化其精髓之一便是历法。
以前,中国大部分地区都通行农历,但是我国的彝族,至今还保留着一种鲜为人知的古老历法——彝族十月太阳历。
据推测,此种历法渊源于远古伏羲,大约有上万年的历史。
它把中国的文明史追溯到埃及、印度、巴比伦三个文明古国之前。
彝族十月太阳历以12属相回归纪日,3个属相周期为一个时段(月),即36日为一月,30个属相周为一年。
1年10个月,360日,10个月终了,另加5日“过年日”,习称“过十月年”,全年为365天。
每隔3年多加1天,即闰年(闰日),为366天。
彝族年是彝族的一个重要节日。
从古到今,彝族对过年十分重视,也很热闹。
彝族先民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群峰耸立,江河纵横,自然环境极其恶劣。
为了与自然猛兽相抗衡,人们紧密团结,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但是在人们酣然入睡时,总有野兽出没……
彝族过年中的许多仪式均与祖先崇拜相关,整个节日中充满浓厚的祖先至上色彩。
首先从除夕夜清扫屋内,装点神龛,用事先砍来的竹枝、刺枝、桑枝扎成一把,夹十三个烧红的石头放于盆内,一个老人手持扫把从堂屋东北角逐一开扫,希望扫去年月灾,扫去疾病瘟疫,祝愿来年幸福安康,六畜兴旺,五谷丰收。
白天,男女青年会选择偏远的地方对歌,以歌传情。
夜幕降临,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妇女端出她们拿手菜,酒桶里泡大的汉子们,大碗吃肉,小碗喝酒。
饭毕,围着篝火,欢歌狂舞,小伙子们相互竞技,希望能让心爱的姑娘记住自己,也希望在欢声笑语中迎来明年的幸福安康。
彝族十月太阳历彝族十月太阳历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独特的历法。
彝语称“十月太阳历”为“楚依”。
它以冬至日定为一岁首,即以当年的冬至日为元旦(岁首)。
自然界阴阳交替与人们的劳动生息是密不可分的,二者都是通过有节律的周期运动来实现的。
所谓自然界的周期运动是指时间和空间的周期运动。
在太阳历法中,一个朔望月分为十二个不完整的历月,每个历月约29天,这是自然界周期运动的结果;而在季节划分上,一年共有三个季节,即:孟、仲、季,因此一年共有约366天。
最早使用“十月太阳历”的是中国云南6610年前(公元前278—224年)的蜀国“五丁力士”(火神之子)昌明所造,最后形成于古滇王国建立的公元1046年(即元朝大德年间),并作为正式历法长期使用。
彝族十月太阳历以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循环规律来计算。
以太阳历十月为年终,每逢十月末加一天,到一百零五天为一年,就是说从农历九月初九日起至次年九月初九止,再加四十九天为一年,这是彝族十月太阳历一年的开始。
也可以说彝族十月太阳历是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十月太阳历是一种非常神秘的文化,因其主要记载着生命观、宇宙观和思维方式,同时又与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受其影响很深,故千百年来在彝族地区一直盛行不衰。
千百年来,彝族人民无论男女老幼都以懂得彝族十月太阳历为荣,家家户户一般都珍藏着祖传的或记录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天书”。
这些“天书”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经文;二是卦爻图,其中《梅花易》、《纳甲占》最为重要;三是歌词,主要反映彝族先民的宇宙观和崇拜对象,从而体现出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原始信仰文化内涵。
如祭天、祭祖、迎宾待客、结婚嫁娶、生老病死等等,无一不与十月太阳历有关,也就是说十月太阳历既是一本“天书”,也是一本“地书”。
这本“天书”就像大自然一样具有永恒性和无限性,可以指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达到趋吉避凶、延年益寿的目的。
与西方的二进位制和四进位制不同,彝族十月太阳历采用的是以十二地支为基础的六十甲子进位制,六十甲子对应着十二个月令、十二个方位和十二支。
彝族十月太阳历历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闻名世界的玛雅文化其精髓之一便是历法。
以前,中国大部分地区都通行农历,但在我国的彝族,至今还保留着一种鲜为人知的古老历法——彝族十月太阳历。
历法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彝族古老的十月太阳历,是彝族对中华民族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彝族十月太阳历文明是完全可以与玛雅文明相媲美的。
十月太阳历正是彝族先民创造的一部伟大精湛的天文历法。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任何一种古历法的科学性都无法与之相比。
该历法不仅渗透到中国文、史、哲等领域,而且把中国的文明史追溯到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三个文明古国之前。
据推测,彝族十月太阳历,始自彝族原始先民虎伏羲氏族部落时代,大约有上万年的历史,这是彝族人民对世界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彝族十月太阳历,是把一年分为10个月,每个月固定为36天,这样,10个月合计共有360天,余下的5-6天为“过年日”,习称“过十月年”。
“过年日”放在岁尾,“过年日”过完后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平年的“过年日”是5天,全年为365天。
每隔3年“过年日”就多加1天,这一天也就是闰日,这一年就是闰年,闰年为366天。
这样一来,彝族十月太阳历的一年的平均长度为365.25天,这与回归年(太阳年)的长度365.2422日非常相近。
彝族十月太阳历以10种动物来表示月份:一月黑虎、二月水獭、三月鳄鱼、四月蟒蛇、五月穿山甲、六月麂子、七月岩羊、八月猿猴、九月黑豹和十月蜥蜴,所以十月历又称“十兽历”。
彝族十月太阳历把一年分为五个季节,每季两个月。
五个季节分别用:土、铜、水、木、火来表示;每季分雌雄,这样,一年的十个月分别称之为:雄土、雌土、雄铜、雌铜、雄水、雌水、雄木、雌木、雄火、雌火。
雄土月定为岁首,在夏至以后;雌火月定为岁末,在夏至以前。
远古彝族人用十二属相纪日,但彝族人的属相顺序是从虎开始: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鼠、牛。
一个属相周为12天,三个属相周为36天,为一个月。
彝族十月太阳历彝族居住在中国西南部,有丰富的文化历史。
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社会风俗习惯,这些习惯可以追溯到早期彝族历法。
其中最出名的太阳历就是彝族十月太阳历,它不仅仅是彝族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种独特的数字记录系统。
彝族十月太阳历源于中国古代的十日历,它被彝族改进成具有特殊意义的十月太阳历。
这一太阳历把每月的日子分割成两个十字,每一十字共十日。
在这十张十字图中,每一个左右对称的十字就是一个月,上面的“十”是一个月的第一天,下面的“十”是最后一天。
它由特殊的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每一个英文字母代表一种特殊的时刻,每一个数字代表一种特殊的日子。
彝族十月太阳历用于计算时间和节日,以及定义家庭事件和日常活动等。
用它可以迅速、准确地记录和传播重要信息。
比如它可以帮助彝族确定日期和节日,也可以用来安排仪式、活动和其他社会禁忌等等。
彝族十月太阳历也十分重要,因为它表明了彝族原住民的传统和文化,是彝族文化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这一太阳历,旅行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彝族原住民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由于彝族十月太阳历的重要性,彝族历法研究者都在努力研究和保护它。
他们试图从口头历法和原始史料中收集、整理、保存彝族十月太阳历。
他们也会用实验方法去理解彝族十月太阳历的日历结构及其相关的历法、社会仪式、节日和家庭信息。
同时,研究者们也会竭尽所能地推动彝族十月太阳历的传承与发展,宣传和普及彝族历法,让更多人了解彝族原住民独特的历法文化。
总之,彝族十月太阳历是彝族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文化发展历史的重要记录。
它不仅代表了彝族原住民的文化和传统,而且也在不断发展和传承。
研究者们正在努力承载着历史的使命,传递彝族历法,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独特的历法文化。
彝族十月太阳历彝族文化在许多方面都与中国其他民族有所不同,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他们也有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
彝族有自己的文化历史,有一个叫做“十月太阳历”的历法,是他们早期用来定义时间的基本历法。
关于彝族十月太阳历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大书法家张棣的《彝族元宝经》中。
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彝族的一些习俗,包括他们的历法。
《元宝经》中说,彝族的历法由十月农历组成,而每个月又由三段组成,每段由四天组成,因此总共有四十二天。
每个月还以“落月”定为开始,月份从一月到十月,以十一月为除月,十二月则是闲月。
十月太阳历不仅限于彝族,19世纪以来,还被许多地方少数民族采用,比如满族、维吾尔族和布依族等等。
他们把一年分为十个月,而每个月则又分成四段,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每个月的日期,比如“大集”、“聚会”等等。
十月太阳历曾是彝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人民计算日期的基本历法,尽管后来改成了普通的太阳历。
在十月太阳历中,不同月份的第一天常常与普通太阳历的第一天并不完全对应,往往比后者晚一天或更多。
例如,彝族的元宝经中把“落月”定为彝族每年第一天,而普通太阳历中则是第十八天。
与彝族十月太阳历及其他少数民族历法一样,中国共和时期曾引进了西洋公历,但不得不受制于宗教节日的计算,因此只是把彝族的历法改编了一下,并沿用了一些历史传统,而这种形式的历法仍在使用当中。
如今,虽然彝族十月太阳历已经不是主流,但在彝族人中仍然存在着这种历法的文化记忆,他们经常把彝族的节日按照十月太阳历的原始形式来计算,如此一来,就可以保持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将彝族文化推向世界。
本文介绍了彝族十月太阳历,它是彝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早期用来定义时间的基本历法。
整个历法由十月农历组成,每个月又由三段组成,每段由四天组成,因此总共有四十二天。
虽然彝族十月太阳历目前已经不是主流历法,但它仍有其独特的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地方少数民族古老的文化历史的组成部分。
古代十月历法的背景故事古代十月历法的背景故事,那可真是既神秘又充满智慧,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咱们的祖先们就开始琢磨着怎么记录时间,怎么安排农活,怎么让日子过得更有规律。
那时候,还没有咱们现在用的公历,也没有复杂的钟表,但他们凭借对太阳、星星、季节变化的敏锐观察,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历法。
其中,十月历法就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咱们先说说彝族吧,这个民族可是个宝,他们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十月太阳历。
相传,这历法是伏羲时代传下来的,得有八千多年的历史了。
那时候,咱们的祖先们把一年分成十个月,每个月三十六天,一年到头再加上几天过年日,就算作是365天多一点。
这历法精准得让人惊叹,连现代科学都得竖大拇指。
彝族人为啥能一直保留着这宝贝呢?说起来也是缘分。
传说在尧帝的时候,尧帝推行了十二月太阳历法,这历法对于农耕文明的发展可是个大好事。
但你知道吗?那时候可不是所有人都乐意接受新历法,有些部落就坚守着古老的十月太阳历。
他们觉得,这历法是祖辈传下来的,不能丢。
为了躲避战争,这些部落就躲进了深山老林,彝族就是这些部落的后代之一。
他们无怨无悔地保留着这份古老的智慧,真是让人敬佩。
再来说说大禹治水的故事吧。
大禹治水,咱们都听说过,但你知道大禹也搞过历法吗?大禹十月太阳历法,这也是咱们古代的一项重要历法。
大禹治水的时候,肯定得知道什么时候雨水多,什么时候干旱,这历法就派上了大用场。
这历法也是以太阳运行为基础的,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还有三候,把一年的时间分得清清楚楚,农业生产也跟着有条不紊。
大禹历法不仅帮助人们更好地规划农活,还让人们的时间观念更加科学,生活更加有序。
你知道吗?在夏朝的时候,大禹十月太阳历法就已经开始使用了,一直到了明清时期,这历法还被当作官方历法呢。
这历法的智慧,可是渗透到了咱们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说回彝族,他们的十月太阳历法,可不仅仅是记录时间那么简单。
这历法里还蕴含着“五行”思维,把一年分成五季,每季七十二天,正好对应着金、木、水、火、土五行。
彝族十月太阳历的由来据传,彝族先民在中古时代(距今5000多年前)就运用太阳历了。
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观察总结出来的太阳运转规律(地球运转)。
发现太阳在周而复始的运转中有两大明显的时段界线。
一是日姆补久天(即南回归日),二是日奥补古天(即北回归日)。
他们在不断地探索中积累出从南回归日到北回归日约181天,又从北回归日到南回归日约184天,运转一圈共365天,这一圈运转称为一年。
后来经历算毕摩恒比石楚等人对太阳运转方面作进一步研究,他们采访了放牧阿普长期观察山影变化的经验,走访收集纺织阿玛长期观察梭桩影子变化得出的经验,还收集到养猪老妇长期观察猪食木槽影子变化的记号。
再结合自己积累掌握的知识综合分析,根据植物生长、荣枯季节特点,将“南回归日”确定为旧年的终日,也是新年的始日。
并用“纳匝”(五行)公式,把365天划分为水季(ꒉꈌ)、木季(ꌩꈌ)、火季(ꄔꈌ)、土季(ꊖꈌ)、金季(ꉾꈌ)五季,每季72天,分成两个月,单月称公月,有36天;双月称母月,有36天,一年为十个月360天,剩余5天叫做“久兹”为“库施”时间。
以这种计算方式来安排一年的生产、生活活动,人们称之为彝族十月太阳历--简称彝历。
几千年来,彝族都是根据十月太阳历,一年五季的不同季节特点来安排各项生产劳动,举行各种节日活动。
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有两个:第一个是在日姆补久后(太阳南回归日),岁余五天举行辞旧迎新的庆祝活动。
彝语称“库施”(新年节)。
活动具体时间是彝历1月1日---5日共五天,公历为12月22—26日共五天。
“库施”时,家家户户均宰杀年猪以庆贺当年“平安风顺、粮棉丰收”,预祝来年“人丁安康、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万事如意”。
第二个是在彝历火母月末时举行“点火把、烧害虫、保庄稼”的活动,彝语称“堵灾”(火把节)。
活动时间是彝历6月28---30日共三天,公历为7月22—24日共三天。
每年火把节均是白天杀牛或宰羊,以祭天神、以防天灾,晚上男女青少年人人手持火把欢聚一堂,唱歌、游戏。
十月太阳历-彝族文化的明珠2013.12.11|历法,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彝族古老的十月太阳历,便是彝族对中华民族文明所做云南省社科院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朱琚元副研究员,听他讲述——奇特的“向天坟”墓葬形式是彝族古代天文观象台的演变因为彝历不按月亮盈亏为周期,而是以地球绕太阳为周期,故称“太阳历”。
十月太阳历有两种观测方法。
一种是以观测太阳运动来确定冬夏。
当太阳移动到最北点即夏至,移动到最南点即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来确定寒暑。
冬季(农历十二月)傍晚观测北斗柄正下指时为大寒,夏季(农历六月)傍前后过火把节。
同时,十月太阳历的观测与古代彝族的火葬场地“向天坟”有密切关系。
彝族学者刘尧汉、卢央武定、弥渡,以及四川雷波等彝族地区,发现了众多的“向天坟”。
据研究,这些各地彝族酋长、土司、贵族的陷向天而得名。
它一般都较高大,兼具古观象台或天文台的作用。
例如,现存最大的一座是贵州威宁盐仓区古彝王的向天坟,呈大、中、小三圆台堆垒而成的金字塔形。
墓基周米,有台阶自基台、中台而达顶台。
据考察,这座名为“直穆乌屈”(彝语“乌屈”为坟墓,“直穆”为王、酋一座山上,正南有一个孤立的山峰,而东、西、北三面都只有比向天坟矮得多的小山。
这样,坟南的山峰为向天南面山峰的高度,以及与向天坟之间的距离,冬至那天,日中时分的峰影正好投射在向天坟顶的“葫芦口”,因坟北面是一片开阔地,夏天晚上,北斗星斗柄南指之时,又正好在坟顶的上面。
就这样,世所罕见的向天坟,成通过测量太阳运动的时间来定年月,观察星斗的方位来定节令的方法,使彝族十月太阳历法具有结构科学、形式种优秀的历法产生于我们中华大地,不仅是彝族人民的骄傲,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光荣。
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彝历把一年分成10个月,每月36天,一年分5季,每季两个月为72天,这就是我国古代“36”、“72”这两个神彝历一年分为10个月,每月恒定36天。
彝族十月太阳历
彝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在长期的历史中,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习俗。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彝族有着与众不同的历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们的太阳历。
根据彝族传统,全年有12个月,其中有10个月属于彝族太阳历。
由于彝族拥有独特的历法,他们所采用的太阳历也有所不同。
比如,第一个月也被称为“大月”,即夏季的开始,第二个月叫作“小月”,这是夏季的结束;而第三个月则被称为“正月”,这是农历的开始,以此类推。
十个月的名称也都有一定的含义。
比如,第四个月叫作“柑橘月”,因为这个月正值柑橘成熟;第七个月叫作“桃花月”,因为这个月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第九个月叫作“螳螂月”,因为螳螂会在这个月开始繁殖;第十个月叫作“麋鹿月”,因为麋鹿会在这个月筑巢。
另外,每个月的长度也各不相同。
彝族太阳历中,第一个月最长,即30天;第二个月有29天,第三个月有26天;第四个月有26天,第五个月有27天;第六个月有27天,第七个月有29天;第八个月有30天,第九个月也有30天;最后,第十个月也有29天。
彝族太阳历能够和其他传统历法进行比较,其有着独特的特色,比如他们能够从天象中确定太阳历的季节及月份,也能确定每个月内及每个季节内的重要节日。
此外,彝族太阳历还有一个独特的特性,即它不受农历的影响,而是直接取决于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轨迹,所以它可以更准确地记录季节及月份。
虽然彝族的太阳历不复存在,但他们的历法却深深地影响着今天的国家历法,因此,彝族的太阳历仍然值得我们去研究和了解。
彝族十月太阳历
历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闻名世界的玛雅文化其精髓之一便是历法。
以前,中国大部分地区都通行农历,但在我国的彝族,至今还保留着一种鲜为人知的古老历法——彝族十月太阳历。
历法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彝族古老的十月太阳历,是彝族对中华民族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彝族十月太阳历文明是完全可以与玛雅文明相媲美的。
十月太阳历正是彝族先民创造的一部伟大精湛的天文历法。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任何一种古历法的科学性都无法与之相比。
该历法不仅渗透到中国文、史、哲等领域,而且把中国的文明史追溯到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三个文明古国之前。
据推测,彝族十月太阳历,始自彝族原始先民虎伏羲氏族部落时代,大约有上万年的历史,这是彝族人民对世界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彝族十月太阳历,是把一年分为10个月,每个月固定为36天,这样,10个月合计共有360天,余下的5-6天为“过年日”,习称“过十月年”。
“过年日”放在岁尾,“过年日”过完后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平年的“过年日”是5天,全年为365天。
每隔3年“过年日”就多加1天,这一天也就是闰日,这一年就是闰年,闰年为366天。
这样一来,彝族十月太阳
历的一年的平均长度为365.25天,这与回归年(太阳年)的长度365.2422日非常相近。
彝族十月太阳历以10种动物来表示月份:一月黑虎、二月水獭、三月鳄鱼、四月蟒蛇、五月穿山甲、六月麂子、七月岩羊、八月猿猴、九月黑豹和十月蜥蜴,所以十月历又称“十兽历”。
彝族十月太阳历把一年分为五个季节,每季两个月。
五个季节分别用:土、铜、水、木、火来表示;每季分雌雄,这样,一年的十个月分别称之为:雄土、雌土、雄铜、雌铜、雄水、雌水、雄木、雌木、雄火、雌火。
雄土月定为岁首,在夏至以后;雌火月定为岁末,在夏至以前。
远古彝族人用十二属相纪日,但彝族人的属相顺序是从虎开始: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鼠、牛。
一个属相周为12天,三个属相周为36天,为一个月。
三十个属相周(360天)为一年。
彝族十月太阳历以观测太阳运动来确定冬夏,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来确定寒暑。
当太阳“运动”到最南点时为冬至,到最北点时为夏至。
而冬季(农历十二月)傍晚观测北斗柄正下指时为大寒,夏季(农历六月)傍晚北斗柄正上指时为大暑。
大暑附近几天为岁首,过大年,彝族俗称“火把节”,“火把节”的日期是在汉族农历六月二十四(或者农历六月二十五)。
这就是彝族“火把节”的来历。
大寒岁末过小年,即“十月年”,约在大寒前后,相当于汉族农历冬月下旬至腊月中旬这二十五六天之内,但有些地区以大寒为岁首,过大年。
因为彝族十月历是以地球
绕太阳的运动为周期,故称“太阳历”。
彝族十月太阳历一年分为十个月,每月恒定36天。
由于每月的天数相等,不分大月、小月,非常便于使用和记忆。
同时,由于彝历是根据太阳、北斗来定冬夏寒暑,便可把一年内各季节划分得十分准确。
因此,民俗研究者称赞这种既整齐、准确,又简明、易记的彝历,是“文明的十月太阳历”。
彝族十月太阳历把一年分成10个月,每月36天,一年分5季,每季两个月为72天,这就是我国古代“36”、“72”这两个神奇数字的由来。
彝族十月太阳历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关系。
仅以数字而言,“36”与“72”,常见于经、史、子、集,是中国传统中常用的成数。
例如,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兵法韬略有“三十六计”等等。
关于这些成数的来源,过去曾有过种种解释,但都未能令人信服。
然而,若用彝族十月太阳历去解释,便可了然——这些都是源于彝历的一年10个月,一月36天,一季两个月72天。
彝族十月太阳历是悠久神秘的古老历法,它与中国儒、道、阴阳学说有深厚的渊源关系,至今还有许多“密码”有待破译和研究。
彝族十月太阳历成为一把打开中国古代文化宝库必不可少的钥匙。
可以说,在彝族十月太阳历中隐藏着许多中国早期文明的秘密,如果能够破译,将会有许多关于中国
早期文明的重大发现。
彝族十月太阳历源于夏代以前的西羌文明,彝族十月太阳历的使用年代在秦末汉初,实行已有2000多年历史。
彝族十月太阳历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和最简便的天文历法。
彝族十月太阳历具有结构科学、形式简明、使用方便的优点。
因而,彝族十月太阳历的科学性优于现行公历。
彝族十月太阳历,是彝族文化的明珠。
彝族人创造了灿烂的十月太阳历文明。
彝族十月太阳历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全人类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四、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
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整个建筑是一个巨大的艺术浮雕群,以彝族古老的神话传说为题材,堪称云南之冠,俨然是一个彝族远古博物馆。
公园的主景雕塑是根据彝族古代的观象台放大以后建造起来的天文观测台,它是一个圆形金字塔型的建筑,底部到球体上方有54.3米高,直径76米。
共有五个楼梯口,每个楼梯代表了彝族十月太阳历的一个季节,第一台被称为地,第二台被称为人,第三台称名为天,是天、人、地三台。
文化园的中心——十月太阳历广场的最
高处,矗立着十根高度不等的巨大图腾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有一种庄严、神圣、肃穆的气氛。
图腾柱上雕刻着浮雕图案,更加凸显了彝族历史文化的神秘性,也体现了彝族
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像一座巨大的圆型祭坛,
最高广场分布着十根图腾神柱。
这十根图腾神柱是赭沙石红色的大柱子,这些赭沙石红柱的高、矮、粗、细和摆放的位置都是非常讲究、非常精确的,这些赭沙石红柱的作用是用立杆测日影的方法来定季节中的春分、秋分、冬至、夏至,以及两至正午的时间。
这十根图腾神柱分别是:祖先神柱、天神柱、火神柱、羊神柱、鹰神柱、龙神柱、葫芦神柱、竹神柱、太阳神柱、虎神柱。
位居中央的是巨大的“祖先神柱”,直径3.5米,顶端是十米高的“三女托太阳”不锈钢雕塑,像
一颗璀璨的星星闪烁在北斗星的下方。
以祖先神柱为中心,正南方有两根:天神柱和火神柱,正北方为葫芦神柱,东方排列着:竹神柱、太阳神柱、虎神柱,西方依次是:龙神柱、鹰神柱、羊神柱。
整座建筑用各种立体雕塑和浮雕展示着古
老、独特、丰富的彝族文化。
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是按照“毕摩”(彝族智者)立杆观测太阳以定季节的原理,通过天文学家的测定设计的,
观测效果非常精确。
夜间站在祖先神柱下朝正北看葫芦神柱柱顶,北斗星斗柄指向正下方是“大寒”,北斗星斗柄指向正上方是“大暑”。
早晨,太阳照竹神柱影落祖先神柱上是夏至,太阳光照在太阳神柱影落祖先神柱上是春分、秋分,太阳照虎神柱影落祖先神柱上是冬至。
傍晚,在太阳将要落山时,太阳光照龙神柱影落祖先神柱上是夏至,太阳光照在鹰神柱影落祖先神柱上是春分、秋分,太阳光照羊神柱影落祖先神柱上是冬至。
而夏至正午时,阳光照在火神柱,影落天神柱;在冬至这天正午时,阳光照在火神柱上影透天神柱,影落在祖先神柱上。
彝族先民的智慧,令人惊叹!
五、彝族更古老的另外一种历法——彝族十八月历法
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发现者是彝族学者刘尧汉教授,刘尧汉是国际知名的彝族文化学学者,著有《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太阳历》。
1986年,刘尧汉教授在楚雄武定县调查时,又发现了彝族更为古老的大约有上万年历史的一种彝族历法————彝族十八月历法。
彝族十八月历法是:把一年分为18个月,每个月20天,这样合计共360天,另加5天祭祀日,全年365天。
彝族十八月历法也是一种太阳历。
彝族十八月历法与美洲玛雅人创立的玛雅18月历法有着惊人
的相似性。
1991年3月,刘尧汉又从楚雄大姚县昙华山乡全面获知彝族十八月历法的内容,原来彝族十八月历法中的18个月各有专名,一个月中的20天也各有专名。
刘尧汉教授发现的彝族十八月历法在文化人类学上有
着重大意义。
在这之前,世界上只知道美洲墨西哥发现有玛雅人创立的18月历法,被认为是美洲古老文明的标志之一。
玛雅18月历一年18个月及每月20天也各有专名,这些专
名的具体名称与彝族十八月历法虽不相同,但日期却是一样的,而且中美洲秘鲁文明古国印加帝国也分别有十八月历和十月历这两种彝族创立的历法。
刘尧汉教授就中国和玛雅文化及古印加帝国都有18月历这一文化现象得出一个惊人的
结论:玛雅文化、古印加帝国的开创者正是亚洲中国居住在金沙江两岸的彝族先民。
他的这一推断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
广泛关注。
六、中华文明可追溯到一万年前的伏羲时代
据专家研究,彝族十月太阳历,源出远古三皇五帝之
首的伏羲。
这种历法始自彝族原始先民虎伏羲氏族部落时代,距今已有一万多年,其历史比埃及的太阳历(古埃及太阳历)
和古巴比伦的太阴历要久远得多。
这样,彝族十月太阳历就把中国的文明史追溯到了一万年前,中国的文明史由此可以名正言顺地排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三大文明古国之前,中国理所当然地成为世界文明之鼻祖。
至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华文明可追溯到一万年前的伏羲时代,中国是世
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