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诊疗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14.00 KB
- 文档页数:7
肺炎病毒诊疗方案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
该病毒最初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爆发,随后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
为了应对该病毒的诊疗需求,制定了一套科学、准确的肺炎病毒诊疗方案。
临床症状肺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痛•乏力等诊断方法肺炎病毒的诊断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临床症状判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特别是呼吸系统相关症状来初步判断是否为肺炎病毒感染。
2.病毒核酸检测:采集患者的呼吸道样本,如鼻咽拭子、咽拭子或痰液等,进行病毒核酸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病毒感染。
3.血清学检测: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患者的血清中是否存在特定的抗体,以确定是否感染了肺炎病毒。
治疗方案目前,针对肺炎病毒感染,主要的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症治疗:包括控制发热、缓解咳嗽、润滑呼吸道等,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2.抗病毒治疗: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3.其他支持治疗:包括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血液透析等,以帮助患者恢复和缓解症状。
预防措施预防是关键,以下是一些预防肺炎病毒感染的措施:1.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或其他人之后。
2.避免接触:尽量避免与患者接触,尤其是那些有呼吸道症状的人。
3.戴口罩:在出现呼吸道症状或前往公共场所时,佩戴口罩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4.定期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
5.加强自身免疫力:注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充足睡眠,以提高自身抵抗力。
结论针对肺炎病毒感染,采取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和其他支持治疗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康复。
此外,预防也是非常关键的,大家要加强个人卫生习惯,注意预防措施,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一、病毒特点及传播途径。
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也可能通过空气传播。
病毒携带者可能在无症状期间传播病毒,增加了疫情的传播难度。
二、临床表现。
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发热、干咳、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味觉和嗅觉丧失、肌肉酸痛等症状。
三、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特征,结合流行病学史进行综合判断,可以做出新冠肺炎的诊断。
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
四、治疗原则。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根治新冠肺炎,主要治疗方法是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重症患者,可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激素和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手段。
五、防控措施。
防控新冠肺炎的关键是加强个人防护,包括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
此外,加强疫情监测和早期干预,对疑似和确诊病例进行隔离和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六、康复管理。
对于治愈出院的患者,应进行定期随访和身体康复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同时,加强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心健康。
七、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各国应加快疫苗研发和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力,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
总结。
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对于疫情防控和患者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面对疫情挑战时,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及时调整诊疗方案,全力以赴应对疫情,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希望全球各国能够团结合作,共同战胜新冠肺炎疫情,重建健康稳定的社会秩序。
肺炎诊疗方案肺炎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其主要病因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爆发了多次肺炎疫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应对肺炎的挑战,医学界积极探索并制定了肺炎诊疗方案,以指导医务人员的工作并提供最佳的治疗策略。
一、病因与传播途径肺炎的主要病因是冠状病毒,它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或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传染给他人。
冠状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病毒核酸检测和临床症状可以用于诊断。
二、早期症状早期症状可包括发热、咳嗽、乏力、肌肉或关节疼痛、喉咙痛等。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相关症状。
三、早期诊断与筛查早期诊断和筛查对于控制疫情的蔓延至关重要。
目前,常见的早期诊断方法包括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胸部CT扫描、血清抗体检测等。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通过临床实验室进行,有助于迅速明确病情。
四、治疗原则基于目前的研究和实践经验,肺炎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密切观察和隔离:对疑似或确诊病例,应进行密切观察和隔离,以避免交叉感染。
2.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如退烧、止咳、改善肺部病变等。
3. 平衡营养和休息:患者需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并促进康复。
4. 抗病毒治疗:对于严重病例,可以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但药物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并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
5. 对并发症的治疗:肺炎患者可能发展出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
充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合理运用各种治疗手段,是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病情恶化的关键。
五、预防与控制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肺炎疫情,以下措施应得到广泛采取:1. 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政府和媒体应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肺炎的预防知识和个人防护措施,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2. 推广个人防护措施:公众应遵循卫生部门和医学专家的建议,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3. 加强卫生环境管理:定期消毒公共场所、加强通风、保持室内环境干燥等,能有效降低病毒存活和传播的风险。
肺炎的诊疗方案引言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或真菌。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导致肺炎疫情的大流行,对于肺炎的诊疗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肺炎的基本诊断和治疗方案,以帮助医务人员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肺炎的诊疗。
肺炎的诊断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
以下是常见的肺炎诊断方法:1.临床表现和体征:患者常常出现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
体征方面,医生可能在听诊时听到呼吸音减低、啰音和湿性啰音等。
2.实验室检查:患者血液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等炎症指标。
3.影像学结果:通过胸部X光或CT扫描可以观察到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如肺实变、浸润或阴影等。
肺炎的治疗方案肺炎的治疗方案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因进行选择。
以下是常见的肺炎治疗方案:1.细菌性肺炎的治疗:对于细菌性肺炎,通常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应基于细菌的耐药性和敏感性测试结果。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等。
治疗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病情和病原体的耐药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抗生素调整。
2.病毒性肺炎的治疗:病毒性肺炎通常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如休息、补充液体、退热等。
针对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等。
3.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对于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合并发生肺炎的情况,可以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来舒缓支气管痉挛和改善呼吸功能。
4.对症治疗:对于肺炎患者,可以采取对症治疗措施来缓解症状。
例如,使用止咳药物来抑制咳嗽、使用退热药物来降低体温等。
5.住院治疗的考虑:严重肺炎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以便接受密切监测和治疗。
住院治疗还可以提供更丰富的设备和人力资源,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防止肺炎的传播除了治疗,预防肺炎的传播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预防肺炎传播的措施:1.科学合理地咳嗽和打喷嚏礼仪:用纸巾或手肘遮盖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盖。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全文一、疾病概述新冠肺炎,又称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是由SARS-CoV-2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该疾病首次发现于2019年底,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新冠肺炎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感染性,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
自疫情爆发以来,科学家和医学专家不断努力研究和改进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病死率。
本文将介绍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的全文内容,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该疾病。
二、诊断标准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最新诊断标准,新冠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症状:发热、咳嗽、乏力等;2.流行病学史:接触过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或疫情高发地区人员;3.实验室检测:呼吸道样本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符合以上三个方面中的任意一项,即可初步诊断为新冠肺炎病例。
三、治疗原则新冠肺炎的治疗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及早诊断、早期治疗:稳定和减轻患者症状;2.综合治疗:综合利用药物治疗、支持治疗和中医药治疗;3.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4.并发症治疗:对发生并发症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5.隔离治疗:对有传染性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6.康复护理:对康复期患者进行护理和康复。
四、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临床分型,新冠肺炎的治疗方案可以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四类。
轻型病例轻型病例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休息养生:患者需要在家休息,保持良好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2.症状缓解:使用退热药物、止咳药物等缓解症状;3.监测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恶化迹象,及时就诊。
普通型病例普通型病例的治疗除了轻型病例的治疗外,还应加强以下方面:1.抗病毒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抗病毒药物;2.水分管理: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3.氧气治疗:对需要氧气治疗的患者进行氧疗;4.免疫调节:通过合理使用免疫调节药物,提高患者免疫力。
新型肺炎诊疗方案
以下是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方案:
1. 确定病例:根据患者的发热史、呼吸道症状和接触史,结合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
查结果,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进行初步诊断。
2. 确认病例:通过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来确诊。
3. 分型和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轻、中、重分型,并根据不同分型制定相应的临床管
理和治疗策略。
4. 对轻型患者的治疗:对于轻型病例,通常建议住院观察,静脉输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药物治疗方面可选用抗病毒药物如瑞德西韦等,并根据临床需要进行支持性治疗。
5. 对中重型患者的治疗:对于中重型患者,建议住院治疗。
重症患者可采用高流量氧疗、无创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等支持治疗,并根据病情需要使用免疫调节剂
等辅助治疗。
6. 并发症的防治:对于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采
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和干预,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补液、使用抗生素等。
7. 放射影像学的应用:胸部CT是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可用于辅助新型冠状病
毒肺炎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8. 隔离和防控措施:病例确诊后应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加强个人和公共场所的防控措施,包括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诊疗方案会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和发展变化进行相应调整,所以在实施前应咨询医疗专业人士或关注当地卫生部门的最新指南和建议。
2024年内科2病区肺炎诊疗方案如下:一、患者评估和诊断1.1患者评估-完整的病史采集,包括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等。
-听诊肺部呼吸音-温度、呼吸频率和心率的测量-胸部X射线检查-血液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血培养。
1.2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可以做出肺炎的诊断。
-如果病情较重或临床上存在不确定性,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胸部CT扫描、血气分析等。
二、治疗方案2.1轻度肺炎的治疗方案-非药物治疗:休息、补充充足的水分、适当的营养等。
-药物治疗:-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常用的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等。
-解热药:退烧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可以缓解发热症状。
-支持治疗:如氧气治疗、支气管扩张剂等。
2.2中度肺炎的治疗方案-非药物治疗:卧床休息、补充充足的水分、适当的营养等。
-药物治疗:-抗生素:静脉给药,可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等广谱抗生素。
-解热药:如果发热较高,可添加退烧药物。
-支持治疗:包括氧气治疗、支气管扩张剂等。
2.3重度肺炎的治疗方案-患者需要被收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监测和治疗。
-非药物治疗:卧床休息、高热抽搐护理、补充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等。
-药物治疗:-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一般静脉给药,如头孢噻肟、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等。
-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支持治疗:包括氧气治疗、机械通气等。
2.4特殊情况下的治疗方案-老年人:药物治疗时需要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
-儿童:药物治疗选择更加谨慎,并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
-妊娠妇女:药物治疗需谨慎选择,并遵循孕妇抗生素使用的指导原则。
三、治疗指导3.1目标治疗-控制感染:选择敏感的抗生素,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缓解症状:退烧、缓解咳嗽、改善呼吸困难等。
-预防并发症:如肺脓肿、脓胸等。
3.2疗程-抗生素治疗一般持续5-14天,具体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原菌情况进行调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一、内容综述流行病学特征方面,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咳嗽、乏力等,部分病人可能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
由于新冠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其在不同地域和人群中的传播方式和速度可能有所不同。
在诊断方面,基于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核酸检测等),进行新冠病例的确诊。
目前的主要诊断手段包括临床表现分析、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测等。
对于疑似病例的隔离和治疗也是防控疫情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治疗策略上,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完全治愈新冠病毒肺炎。
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缓解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治疗策略包括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和护理治疗等。
针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呼吸支持或重症监护治疗。
对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隔离管理也是控制疫情的关键措施之一。
预防措施方面,主要倡导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和社会公众的健康教育。
包括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避免人群聚集等措施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对易感人群的特别关注和保护也是预防新冠病毒肺炎传播的重要环节。
通过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疫情的传播,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
1.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概述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球面临着巨大的健康威胁和经济压力。
疫情源于湖北武汉地区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由于其高传染性及一定比例的致死率,新型冠状病毒迅速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
该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感染与传播。
疫情传播之快及其广泛影响给社会经济活动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为有效应对疫情,防止疫情的扩散与蔓延,全球的卫生部门、科研机构和医疗工作者都在全力以赴进行防控和救治工作。
在此背景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本诊疗方案旨在提供科学、规范的诊疗流程和技术指导,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持。
新冠性肺炎诊疗方案第1篇新冠性肺炎诊疗方案一、背景新冠病毒(COVID-19)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全力遏制疫情蔓延。
为进一步指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做好新冠肺炎的诊疗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治疗,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结合目前疫情形势和临床实践,制定本诊疗方案。
二、诊断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近14天内的旅行史、接触史、聚集性发病史等,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以下症状: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减退、味觉减退、咽痛、鼻塞、头痛、肌肉关节痛、腹泻等。
2. 体格检查:重点关注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肺部听诊、咽部检查等。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
其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确诊依据。
4. 影像学检查:胸部CT检查,观察肺部病变情况。
5. 病原学检查:采集患者呼吸道或血液样本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6. 流行病学史:结合患者病史、接触史、旅行史等,分析其感染的可能性。
三、治疗1.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给予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支持,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2. 抗病毒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以下抗病毒药物:(1)轻症患者:可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多尔、法匹拉韦等抗病毒药物。
(2)重症患者:可使用瑞德西韦、恢复期血浆、免疫球蛋白等治疗。
3. 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感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
4. 激素治疗:重症患者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
5. 免疫调节治疗:可使用胸腺肽α1、干扰素等免疫调节药物。
6. 对症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种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7. 心理干预: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
8. 康复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后,进行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四、预防与控制1. 健康教育:加强新冠病毒防控知识宣传,提高公众防控意识。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八版1疑似确诊病例应在指定的有有效隔离保护条件的医院隔离。
可疑案件应在房间内隔离处理。
确诊病例可在同一病房治疗。
2危重病人应尽快住进重症监护室。
2)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足的能量摄入;注意水和电解质的平衡,保持内部环境稳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手指血氧饱和度。
2监测血常规、尿常规、CRP、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胸部显像等,条件允许时,细胞因子检测可行。
4抗生素治疗:避免盲目或不恰当地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联合使用。
(3)抗病毒治疗。
在抗病毒药物的紧急临床试验中,已经进行了许多临床试验。
虽然目前尚无严格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来证明抗病毒药物的有效性,但通过临床观察和研究,有些药物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目前,人们已经达成共识,在疾病早期就应该使用具有潜在抗病毒作用的药物,建议针对高危因素严重、趋势严重的患者。
不建议单独使用洛比那韦/利托那韦和利巴韦林,也不建议联合使用羟氯喹或阿奇霉素。
以下药物可用于临床应用的进一步评估。
1α-干扰素:每成人500万U或同等剂量,加2mL无菌注射用水,每日2次,雾化吸入,治疗不应超过10天;2利巴韦林:建议与干扰素(同剂量)或洛比那韦/利托那韦(成人200mg/50mg/粒,每次2粒,每日2次)联合使用。
成人500mg/次,每日2-3次,疗程不超过10天。
磷酸氯喹:适用于18-65岁的成年人。
重量超过50公斤时体重在50公斤以下的患者在第一天和第二天每天服用500毫克两次,在第三天到第七天每天服用500毫克一次。
4XXX:成人200mg,每日3次,疗程不超过10天。
注意不良反应、禁忌症及与其他药物的相关性互动等等。
不建议同时使用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
如果出现无法忍受的副作用,应停止使用相关药物。
孕妇和产妇的治疗应考虑孕龄,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不大的药物,考虑是否终止妊娠再治疗和告知。
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诊疗方案肺炎是一种由病毒、细菌或真菌引起的肺部感染。
喘嗽是肺炎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主要包括辨证论治和中药治疗。
下面将详细介绍肺炎喘嗽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一、辨证论治中医辨证论治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病机以及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施治的方法。
在肺炎喘嗽的辨证中,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滞痰热型特点:咳喘声重,痰黄稠,呼吸急促,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则:疏肝解郁,清热化痰。
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2.寒湿痰饮型特点:喘声低微,气短,痰白稀,腹胀,恶寒,舌苔白滑,脉濡。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化痰。
方剂:四逆汤加减。
3.肺热痰饮型特点:咳嗽剧烈,喘促气粗,痰多黄稠,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腻,脉数有力。
治则:清热利咽,化痰消肿。
方剂:黄芩清瘟汤加减。
4.肺脾两虚型特点:咳嗽气喘,痰少粘稀,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弱。
治则:益气健脾,补肺化痰。
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
二、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辨证施治的结果,合理选用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以显著改善症状和加速康复。
常用中药包括:1.橘红:能疏散肺气,化痰止咳,适用于气滞痰热型。
2.苍术:具有温中散寒,化湿化痰的作用,适用于寒湿痰饮型。
3.黄芩:清热解毒,利咽消肿,适用于肺热痰饮型。
4.泽泻:利水渗湿,适用于湿盛痰滞型。
5.生半夏:能化痰平喘,适用于痰饮内阻型。
除了上述药物外,医生还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方剂的组成,使其更加适合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三、养生建议除了药物治疗外,中医还强调养生的重要性。
一些养生的建议可以帮助加速康复和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1.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等,以增加免疫力。
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室内保持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菌滋生。
3.合理运动:适量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改善肺功能。
4.注意保暖:尤其是冬天,在寒冷的天气里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受凉。
肺炎诊疗方案
————————————————————————————————作者:————————————————————————————————日期:
泗洪县中医院儿科2013
中医优势病种-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疾病名称(TCD:BEZ020)中医:肺炎喘嗽西医:支气管肺炎
一、概述:
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
是支气管壁黏膜及其附近的肺泡发生炎症的疾病。
临床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等为特征。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以冬春季多发。
本病属于中医学“肺炎喘嗽”等范畴。
一、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12月发布的《小儿肺炎中医诊疗指南》和2002年第6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的相关内容进行诊断。
(一)西医:支气管肺炎
1.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麻疹、百日咳、流感等传染病史。
2.患儿多数起病较急,表现为发热,咳嗽,气急,可伴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轻度恶心、腹泻等症。
早期为刺激性干咳,逐渐加重,极期反略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
重症患儿有呼吸增快,鼻翼煽动,口唇发绀,明显三凹征,甚则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中毒性脑病。
肺部叩诊浊音,听诊闻及管状呼吸音、中小水泡音。
心率增快,心音低钝。
3.细菌感染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且有核左移及中毒性颗粒,病毒感染白细胞正常或偏低。
4.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示两肺中下野有大小不等的点片状阴影,或融合成为片状阴影;也可伴有肺气肿或肺不张。
(二)中医:肺炎喘嗽
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涕泪俱闭,面色苍白发绀。
(三)中医证型:分为常证和变证。
常证分为:风寒闭肺,风热闭肺,痰热闭肺,阴虚肺热,肺脾气虚;变证分为心阳虚衰和邪陷厥阴。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常证
(1)风寒闭肺
症状:恶寒,发热,无汗,呛咳频作,痰白清稀,甚则呼吸急促,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
治法:辛温开肺。
主方:华盖散加减。
常用药:麻黄、杏仁、苏叶、苏子、陈皮、茯苓、白前、半夏、莱菔子等。
加减:发热无汗,表证重者,加荆芥、豆豉辛温解表;痰多白黏,苔白腻者,加
莱菔子化痰止咳平喘;若寒邪外束,肺有伏热者,加桂枝、石膏表里双解。
中成药:杏苏止咳颗粒,通宣理肺丸,可选择一种口服治疗。
(2)风热闭肺
①轻证症状:发热恶风,有汗或无汗,咳嗽气急,痰少,口渴不甚,咽红,舌红,苔薄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散热,宣肺化痰。
主方:银翘散加减。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牛蒡子、杏仁、桑叶、前胡、枇杷叶、薄荷(后下)、蝉蜕、甘草。
②重证症状:高热微恶风,有汗,咳嗽气急,痰多,烦躁不安,气急鼻煽,口渴,咽部红赤,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数。
治法:辛凉清热,宣肺化痰。
主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杏仁、生石膏(先煎)、黄芩、大青叶、桑白皮、法半夏、前胡、莱菔子、生甘草。
加减:咳剧痰多,加浙贝母、瓜蒌皮、天竹黄;热重,加鱼腥草、板蓝根、虎杖。
中成药:急支糖浆、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任选一种口服。
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任选一种静脉注射。
(3)痰热闭肺
症状:壮热烦闹,咳嗽频作,咯痰黄稠,气急鼻煽,喘剧者可见张口抬肩,摇身撷肚,或有喘憋,喉间痰鸣,面赤,唇红或紫,口干欲饮。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涤痰,止咳平喘。
主方: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常用药:炙麻黄、杏仁、生石膏(先煎)、葶苈子、桑白皮、黄芩、鱼腥草、法半夏、浙贝母、甘草。
加减:腑实便秘,加大黄(后下)、芒硝(冲服);口唇紫绀,加丹参、桃仁;痰重,加瓜蒌皮、黛蛤散,必要时加鲜竹沥或猴枣散口服;热重,加虎杖、栀子。
中成药:金振口服液、小儿清肺化痰颗粒、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任选一种口服。
清开灵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任选一种静脉注射。
(4)阴虚肺热
症状:病程迁延,低热潮热,面色潮红,干咳无痰或黏痰难咯,唇燥口干。
舌红少津、苔少或光剥,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化痰。
主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常用药:沙参、麦门冬、玉竹、天花粉、紫菀、桑白皮、地骨皮、百部、干地黄、
炙批把叶。
加减:阴虚潮热,加青蒿、鳖甲;痰稠难咯,加川贝母、阿胶(烊化)。
中成药:养阴清肺口服液(膏)、蜜炼川贝枇杷膏、川贝雪梨膏,任选一种口服。
(5)肺脾气虚
症状:低热起伏不定,面色苍白无华,动则汗出,咳嗽乏力,喉中有痰,纳呆,大便溏薄。
舌淡、苔白滑,脉细软。
主方: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另炖)、白术、茯苓、五味子、紫菀、款冬花、百部、甘草。
加减:低热起伏,营卫不和,加桂枝、白芍、龙骨(先煎)、牡蛎(先煎);
动则汗出,加炙黄芪、防风;食欲不振,加焦山楂、焦神曲、炒麦芽;腹泻不止,加山药、木香、诃子。
中成药:健脾八珍糕、参苓白术丸、玉屏风口服液,任选一种口服。
2.变证
(1)心阳虚衰
症状:虚烦不安,面色灰白,呼吸浅促,唇指青紫,额汗不温,四肢厥冷,右胁下胀痛,心悸,小便量少。
舌质紫暗,脉细数而弱。
治法:温补心阳,通脉救逆。
主方: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另炖)、白芍、丹参、制附子、红花、甘草、龙骨(先煎)、牡蛎(先煎)。
加减:口干舌红,加西洋参(另炖)、麦门冬、五味子。
中成药: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任选一种静脉注射。
(2)邪陷厥阴
症状:壮热神昏,面色青灰,烦躁谵语,口噤项强,四肢抽搐。
舌质红绛、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数或细数。
治法:清心开窍,凉肝熄风。
主方:羚角钩藤汤加减。
常用药:干地黄、钩藤(后下)、白僵蚕、黄芩、白芍、竹茹、蝉蜕、石决明(先煎)、羚羊角粉(冲服)。
加减:壮热烦闹,加石膏(先煎)、知母、栀子;便秘,加大黄(后下);痰涎壅盛,加猴枣散(冲服)。
中成药:醒脑静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任选一种静脉注射。
三、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支气管肺炎的发病率较高,是小儿住院的首位病种,属于我国小儿四病防治的重点疾病之一,也是威胁小儿生命的主要疾病,虽然随着抗生素的应用,小儿细菌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卫生条件改善,小儿细菌性肺炎发病率显著下降,病毒性肺炎在肺炎中所占比例升高,西医药在针对病毒性肺炎方面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可供临床选用,而既往多项研究结果证实中医药在
防治病毒性肺炎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主要体现在减少并发症,提高痊愈率,缩短住院天数,节约费用,减少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但临床上采用单一中医药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问题如下:
1.支气管肺炎患儿出现严重并发症时,中药优势不明显,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微循环衰竭等需要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2.既往关于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做了大量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均证实中医药对于病毒性肺炎具有肯定的疗效,而对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等则缺乏有说服力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规范化临床研究总结资料。
3.西医关于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多以病因分类为依据,根据不同病原体采用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但对病毒性肺炎未见特异性疗效。
中医药在小儿肺炎的治疗中临床应用广泛,效果也值得肯定,但目前还缺乏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外的病毒性肺炎(西医不同病因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和疗效评价研究,也缺少中医辨证属于痰热闭肺证以外较少证型的规范化研究报告。
4.小儿肺炎的发病年龄以婴幼儿为主,此年龄组患儿中药汤剂口服有一定困难,依从性差,因此开发新的中药制剂对于推广中药在小儿肺炎中的使用率意义重大。
5.反复肺炎是儿科临床医师治疗中的棘手问题,如何运用中药增强患儿体质,减少肺炎发生率是一个重大临床问题。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支气管肺炎中的作用,并使其疗效优势得到认可,本专科拟提出如下解决措施和思路:
1.以往的临床研究均侧重于选择轻中度病情的支气管肺炎患者,但对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医药的介入将在对患者整体调节的基础上,减少并发症、控制病情进展。
因此,提高中医儿科对支气管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将从整体上提高支气管肺炎的疗效、降低病死率。
建议在重点专科协作组内重点开展支气管肺炎重症患者的监测与中医药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
2.我科在研究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小儿肺炎诊疗方案和疗效评价体系,即将由国家局法规局发布,下一步扩大西医不同病原体肺炎研究范围,进一步优化小儿肺炎诊疗常规。
3.深入研究小儿肺炎中医不同证型(风寒闭肺证、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西医不同病因(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规律,在此基础上,形成小儿肺炎全面、规范病证诊断、疗效评价体系,优化的临床治疗方案。
4.以便于推广应用为目标,提高有效性、安全性为要求,进行药物剂型改革。
研制小儿肺炎的系列院内中药制剂,产生中药新药,争取研制肺炎的中药注射液,完善包括雾化吸入、局部贴敷等在内的综合性治疗方案。
5.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通过平时扶正固本的药物治疗和预防调护措施,增强患儿抗病能力,降低小儿肺炎的临床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