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肺炎诊治标准及诊疗规范共46页
- 格式:ppt
- 大小:3.90 MB
- 文档页数:23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会诊、报告、管理制度
一、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会诊制度
接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报告后,要立即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
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人禽流感和SARS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在会诊结束后应提出书面会诊意见,如诊断为其它疾病或“其他不明原因疾病”,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将专家组会诊意见逐级通知到原报告单位,由原报告单位订正报告。
在各级专家组会诊的基础上,对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均应在发病后1个月内订正报告。
二、不明原因肺炎病报告制度
我院医务人员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应立即报告医疗机构相关部门,在12小时内组织本单院医生进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注明“不明原因肺炎”并进行网络直报。
于24小时内将填写完成的传染病报告卡寄出。
在日常疫情监测中,要每日主动监视和分析网上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数据,分析是否有同一时间、空间或特定职业的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生。
三、不明原因肺炎管理制度
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时,应立即将病例收治入院,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治疗。
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应立即将病人转至县级及以上医院。
医务人员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诊治时,要采取基本个人防护措施(如穿工作服、佩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等)。
发现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应立即采取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措施和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经专家组会诊,诊断为SARS、人禽流感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或实验室确诊病例者,按照卫生部相应的防治工作方案开展处置工作。
SARS、人禽流感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转入南岳区卫生局指定医疗机构治疗。
不明原因肺炎诊治标准及诊疗规范一.不明原因肺炎的概念不明原因肺炎的定义①发热(腋下体温≥38℃);②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③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④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后,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
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两周内发生的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2例或2例以上的。
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有流行病学相关性是指病例发病前曾经共同居住、生活、工作、暴露于同一环境,或有过密切接触,或疾病控制专业人员认为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其它情况,具体判断需由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详细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或由疾病控制专业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后予以判断。
目的: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排查和疫情处理的规范管理;及时发现SARS;及时发现其它以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聚集性呼吸道传染病。
不明原因肺炎:Unexplained Pneumonia UP 、不明原因肺炎不等于传染病、认识“UP”必须先认识普通肺炎三.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广义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CAP的临床诊断依据 :1. 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有胸痛;2. 发热或者体温不升;3. 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罗音;4. 外周血白细胞>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5. 胸部X线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改变,伴或不伴有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一项加第5项,除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外等可建立肺炎的临床诊断。
包括UP在内的社区感染特点:(1).半数以上的临床肺炎病原体不能明确。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检出率48.5%。
因此仍有部分病例靠临床诊断性治疗推断病原体可能;(2).抗生素耐药率上升;(3).非典型肺炎及阴性杆菌肺炎发病日益增加,传染性强;(4).免疫损害宿主增加。
不明原因肺炎的疾病描述不明原因肺炎诊断标准1、发热(≥38℃);2、具有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4、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
根据具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患者的高危因素又可以分为SARS预警病例和人禽流感预警病例。
不明原因肺炎的诊断标准一、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应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肺炎病例:1、发热(腋温≥38℃);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4、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颁布的2006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详见附件2),病情无明显改善或成进行性加重。
二、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两周内发生的有流行病学相关的2例或2例以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有流行病学相关性是指病例发病前曾经共同居住、生活、工作、暴露于同一环境,或有过密切接触,或疾病控制专业人员认为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其它情况,具体判断需有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详细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或由疾病控制专业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后予以判断)。
三、报告方法:各科室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后,应立即请本科及本院呼吸科专家进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注明“不明原因肺炎”并进行网络直报。
同时报咸阳疾控中心。
四、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采集的临床标本包括病人的鼻咽拭子、下呼吸道标本(如气管分泌物、气管吸取物)和血清标本等。
临床标本应尽量采集发病7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间隔2-4周的恢复期血清。
五、对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应采取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措施和相应的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不明原因肺炎的预防SARS的预防主要是对相应的高危人群进行监测,临床提高警惕,及时发现病例,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和早治疗”。
个人要加强防护意识。
接触可疑的患者应做好呼吸道防护,例如保持房间通风、戴口罩等。
不明原因肺炎报告及处理制度
1.当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临床科室2小时内在感染控制网填卡报告感染控制科,感染控制科立即报告医务部及分管院长。
2.医务部接到报告立即报告上级部门并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3.医院接到报告后,及时组织专家组核实、会诊,并按有关规定进行筛查。
4.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的相关科室,必须配合疾病控制中心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5.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的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应按规定加强隔离防护措施。
6.及时将不明原因肺炎进行相应的隔离观察治疗,密切接触者须进行医学观察。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定义1、发热(≥38°C),体温测量标准:医用标准水银体温计测试腋下体温5分钟;2、以下一种或多种下呼吸道症状:咳嗽、呼吸困难、气短;3、与肺炎或RDS一致的肺部浸润放射影像学证据或尸体解剖发现无其它明确病因,但与肺炎或RDS一致的病理改变;4、没有其他临床诊断可以解释的病例。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定义1、发热(≥38°C),体温测量标准:医用标准水银体温计测试腋下体温5分钟;2、以下一种或多种下呼吸道症状:咳嗽、呼吸困难、气短;3、与肺炎或RDS一致的肺部浸润放射影像学证据或尸体解剖发现无其它明确病因,但与肺炎或RDS一致的病理改变;4、没有其他临床诊断可以解释的病例。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定义1、发热(≥38°C),体温测量标准:医用标准水银体温计测试腋下体温5分钟;2、以下一种或多种下呼吸道症状:咳嗽、呼吸困难、气短;3、与肺炎或RDS一致的肺部浸润放射影像学证据或尸体解剖发现无其它明确病因,但与肺炎或RDS一致的病理改变;4、没有其他临床诊断可以解释的病例。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定义1、发热(≥38°C),体温测量标准:医用标准水银体温计测试腋下体温5分钟;2、以下一种或多种下呼吸道症状:咳嗽、呼吸困难、气短;3、与肺炎或RDS一致的肺部浸润放射影像学证据或尸体解剖发现无其它明确病因,但与肺炎或RDS一致的病理改变;4、没有其他临床诊断可以解释的病例。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定义1、发热(≥38°C),体温测量标准:医用标准水银体温计测试腋下体温5分钟;2、以下一种或多种下呼吸道症状:咳嗽、呼吸困难、气短;3、与肺炎或RDS一致的肺部浸润放射影像学证据或尸体解剖发现无其它明确病因,但与肺炎或RDS一致的病理改变;4、没有其他临床诊断可以解释的病例。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定义1、发热(≥38°C),体温测量标准:医用标准水银体温计测试腋下体温5分钟;2、以下一种或多种下呼吸道症状:咳嗽、呼吸困难、气短;3、与肺炎或RDS一致的肺部浸润放射影像学证据或尸体解剖发现无其它明确病因,但与肺炎或RDS一致的病理改变;4、没有其他临床诊断可以解释的病例。
【医学ppt课件】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排查、及其处理措施汇报人:2023-12-19•不明原因肺炎概述•监测与排查方法•实验室检测与诊断技术目录•治疗与防控措施•病例报告与分析总结01不明原因肺炎概述不明原因肺炎是指经过常规临床检查和诊断后,无法确定具体病因的肺炎。
定义不明原因肺炎可能具有传染性,且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特点定义与特点不明原因肺炎的传染源可能是患者或潜伏期感染者。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物体表面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但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容易感染。
030201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不明原因肺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类型的肺炎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诊断标准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
流行病学史包括接触史、旅行史等;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病原学检测等。
02监测与排查方法数据收集收集不明原因肺炎的就诊人数、年龄分布、性别比例、症状表现、病情进展等信息,为分析疫情提供数据支持。
定期报告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定期向上级疾控机构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的就诊情况,以便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建立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网络包括医疗机构、实验室、疾控中心等,确保信息畅通,及时发现可疑病例。
监测网络建设与数据收集排查流程与技术手段排查流程对可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患者发病前后的活动轨迹、接触史等信息,以确定可能的感染来源。
技术手段采用实验室检测技术,对可疑病例的标本进行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等,以确定病原体的种类和感染状态。
专家会诊组织专家对可疑病例进行会诊,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病例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诊断。
疑似病例报告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疑似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应立即报告上级疾控机构,并做好隔离和防护措施。
启动应急响应上级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置。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会诊、报告、管理制度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定义:①发热(腋下体温≥38℃);②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③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④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后,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
1. 收治(转院)、报告.县级及以上医院门诊临床医生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将病人收治入院治疗.如病人不同意住院,医生要详细记录病人的一般情况并要求病人签字为证。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现可疑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必须在24小时内将其转至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如在门诊发现重症病例,应建议患者立即到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就诊;如怀疑为传染病,应报告市疾控中心。
县级及以上医院临床医生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半小时内填写《医院会诊申请单》,并上报医务科,同时采集病人血清、鼻咽拭子、气道分泌物等样本送检验科4℃冰箱保存待查。
2. 院内专家会诊。
县级及以上医院在收到临床医生发出的会诊请求后,医务科应立即组织本院专家进行会诊,填写《医院肺炎病例会诊记录单》.参加会诊人员须包括医务科、呼吸科、感染科、影像科和检验科专业人员,参加会诊的专家要在会诊单上签名。
3。
会诊后处理程序和报告管理工作经院内专家组会诊后,如仍不能明确诊断,必须开展以下工作:(1)及时登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不明原因肺炎”;(2)立即电话报市卫生局,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将采集到的病人血清、鼻咽拭子、气道分泌物和抽取物等标本,送到市疾控中心,再由市疾控中心送往常德市或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4)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隔离救治病人,加强院内消毒、控制院感发生等措施;(5)配合疾控部门完成流调等相关工作,负责组织落实院内相关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和资料上报;(6)为各级专家组会诊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相关临床资料;(7)根据要求上报病例病情变化及转归。
如病人死亡,要及时报告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局。
关于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诊断报告与应急处置培训工作的通知各科室: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其它聚集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仍是目前需要密切关注和防控的重点传染病,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此高度关注。
做好上述重点传染病的防控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所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发现和报告疫情的前哨阵地和关键环节。
因此,开展医疗机构、疾控机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诊断与报告标准的培训,对于增强广阔医务人员的疫情意识,提高其发现、识别能力十分必要。
为进一步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工作,早期发现、预警和有效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发生其他聚集性的呼吸道传染病疫情,近日,卫生部下发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诊断与报告标准培训工作的通知?〔卫办应急函〔2007〕660号〕,省卫生厅已予转发〔粤卫明电〔2007〕57号〕。
依据卫生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卫应急发〔2007〕158号〕要求,为做好我院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人力资源部会同医务部、质量保证部、SARS 防控办公室特举办一期专题知识讲座,安排如下:一、培训时间:2007年11月27日〔星期二〕下午3:00~5:00二、培训地点:办公楼一楼会议室三、培训内容:1. 不明原因肺炎诊治标准及诊疗标准〔质量保证部莫凡部长主讲〕2. 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解读〔医务部官成浓部长主讲〕四、培训对象及要求:各临床、医技科室必须选派2名以上医护人员参加,急救中心、呼吸内科、感染内科、体检保健中心、危重医学科等重点科室必须派4名以上医护人员参加培训。
请各科室务必提前做好相关人员工作安排,不得缺席。
人力资源部负责严格考勤,并与科室年终考核挂钩。
各培训人员在培训结束后负责组织全科人员学习相关知识。
五、培训学分:培训结束发院内培训学分0.5分。
全国不明缘由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2024年修订版)为尽早发觉呼吸道传染病类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务风险,明确各地卫生部门工作任务,规范不明缘由肺炎病例的监测、排查和管理流程,指导各地刚好实行疫情相关防控措施,减轻事务危害,保障人民健康平安,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一)刚好发觉以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缘由不明的聚集性呼吸道传染病。
(二)刚好发觉呼吸道传染病类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务风险。
二、病例定义(一)不明缘由肺炎病例同时具备以下4条的病例:1.发热(腋下体温≥38℃);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削减;4.不能从临床或试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的肺炎。
(二)不明缘由肺炎聚集性病例在两周内发觉的两例或以上具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例,其中至少一例是不明缘由肺炎病例。
流行病学相关性是指病例发病前一段时间曾经共同生活、居住、学习、工作等,暴露于同一环境,或有过亲密接触。
具体推断需由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具体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或由疾病预防限制专业人员经具体的流行病学调查后予以推断。
三、工作内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限制机构按流程(附件1)负责开展不明缘由肺炎病例和不明缘由肺炎聚集性病例的监测、报告、排查和管理等工作。
当不明缘由肺炎病例和不明缘由肺炎聚集性病例构成或极可能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务时,按相关法规和预案,由当地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一)病例发觉及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觉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病例后,在做好病例救治的同时,应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填写不明缘由肺炎病例个案报告卡(附件2),以“临床诊断病例”类型上报。
两周内发觉的两例或以上具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不明缘由肺炎病例,医疗机构应马上报告县级疾控机构,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将个案报告卡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其他不明缘由肺炎病例均由医疗机构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