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分析流程
- 格式:pdf
- 大小:465.20 KB
- 文档页数:53
进阶篇:5.1)公差分析的总流程本章⽬标:了解公差分析的所有流程,按部就班就好。
1.前⾔如果现在结构设计能拿出⼀种挂在嘴上的技术的话,那⾮公差分析莫属。
(很多⼈不把画图当回事了)公差分析说难也⾮常难,深⼊研究就是⼀辈⼦的技术。
说简单也简单,⼊门时好好按照流程做⼏个项⽬实例,就能有⼀定的基础。
这⼀章作者就为⼤家梳理⼀下公差分析流程。
2.公差分析的总流程1)定义公差分析的⽬标尺⼨和判断标准;2)建⽴闭合尺⼨链;3)将⾮对称公差转成对称公差;4)判断尺⼨链中尺⼨的正负;5)计算⽬标尺⼨的名义值;6)选⽤公差分析的⽅法7)公差分析的计算;8)判断和优化;9)公差分析结果图纸标注,统计公差法标注对应符号。
2.1 公差流程要点讲解①定义公差分析的⽬标尺⼨和判断标准;--因为作者(mdmodule博主)要求是做完⼀整个产品的公差分析,所以这⼀条尤为重要。
甚⾄⼤部分时间不是花在做公差分析的计算上,因为作者提供表格辅助计算。
反⽽是定义公差分析的⽬标尺⼨和判断标准更花时间。
这⼀点作者会单独开⼀个分章书写。
②判断和优化--作者认为结构设计的优化⽐公差的优化更加能提升量产品的质量,简单来说,与其做公差优化,不如做DFMA来的划算;③选⽤公差分析的⽅法--选⽤统计法的话,理论上图纸是要特殊符号标注的。
作者推荐极值法为保底的⽅法,必须做。
但最后选定哪种⽅法,可以和质量管理⼈员沟通⼀下,最好在会议上提出。
④公差分析结果图纸标注,统计公差法标注对应符号--作者到底是⼀名结构设计师,设计师就要画图。
所以图纸上的尺⼨公差必须要和公差分析的结论相⼀致。
这⼀点的任务是最繁重的,⼜不得不做。
先要核算每⼀个公差在各种公差分析分析中处于最优解,然后修正对应的图纸尺⼨公差。
真的很累。
zemax公差分析步骤1、在zemax中editors中首先找到tolerance data,单击,出现如下图框。
2、在跳出来的图框中找到tools,从中找到default tolerances,单击,出现如下图框。
其中各个公差含义,可以查阅zemax指导书。
3、下面只对曲率半径公差对于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作为事例。
首先设置曲率半径公差,其选择默认设置,0.2mm,实际设置时候可以比这个小。
Test wave按照结构设置为中心波长,然后点确定。
4、完成上一步后,第一步的表格变为如下。
5、然后点击tools中的,其有三个选项,选择第一个tolerancing。
跳出如下图框。
其中相关设置的意思,在zemax指导书中有相关解释,如公差分析模式,这多选用灵敏度分析法sensitivity。
这里面有相干蒙特卡罗分析设置。
6、到此公差分析的前期设置就好了,点击确定,zemax将对曲率半径公差为0.2mm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将跳出一个图框进行显示。
如下。
红框中显示的是我们前期的一些设置。
绿框中是灵敏度分析的结果,和统计分析,小框中即是那些曲率半径变化对成像质量影响较大的面。
Ps:此为zemax公差分析步骤,具体设置的含义,请参考zemax指导书。
20150528天光所附录:第十九章公差规定介绍ZEMAX 提供了一个使用简单,但灵活和强大的公差推导和灵敏度分析能力。
这个用于分析的公差包括了结构参数的变化,如曲率、厚度、位置、折射率、阿贝常数、非球面系数,以及其它更多的参数。
ZEMAX 也支持表面和镜头组的偏心分析,表面或镜头组在任意一点的倾斜分析,表面外形的不规则分析,以及参数或特殊数据的值的变化分析。
由于参数和特殊数据项可以说明非球面系数,梯度折射率系数,以及其它,因此这些数值的任意一个也都可以作为公差分析的一部分。
不同的公差可以被用在任意一个组合中来估计调整和装配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公差也可以使用简单的操作数来定义,如TRAD,它定义了一个曲率半径的一个公差。
公差分析报告1. 引言公差分析是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用于确定产品在设计规格和制造能力范围内的变化范围。
本报告旨在对产品的公差进行分析,以便评估其设计和制造的可行性,并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2. 制造过程概述在进行公差分析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产品的制造过程。
该制造过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设计:根据需求和规格,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参数确定。
2.制造:使用合适的材料和工艺对产品进行加工和制造。
3.检验:对制造完成的产品进行检验和测试,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4.调整:根据检验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3. 公差分析方法公差分析是通过数学和统计方法来评估产品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变异范围。
在本报告中,我们使用以下两种主要的公差分析方法:3.1. 极限公差分析极限公差分析是一种确定产品尺寸上限和下限的方法。
通过结合产品设计规格和制造能力,我们可以确定产品尺寸的变化范围,以确保产品的功能和质量。
3.2. 统计公差分析统计公差分析是一种基于统计学原理的公差分析方法。
通过对制造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可以评估产品的公差分布和控制能力,从而确定制造过程的优化方向。
4. 公差分析结果经过对产品的公差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结果:1.产品尺寸公差范围:–长度:±0.1mm–宽度:±0.05mm–高度:±0.2mm2.制造过程能力:–长度:CPK值为1.2,处于良好控制范围。
–宽度:CPK值为0.8,处于较差控制范围。
–高度:CPK值为1.5,处于优秀控制范围。
5. 公差分析结论基于以上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产品的设计公差范围与制造能力相匹配,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2.在制造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优化宽度的控制能力,以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性。
3.针对高度的控制能力,制造过程表现出优秀的稳定性。
4.建议在制造过程中加强对宽度的监控和控制,以提高产品一致性和稳定性。
6. 结论与建议根据公差分析的结果和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在产品设计阶段,应合理确定公差范围,以准确反映产品功能和要求。
§ 公差分析简介 §一、 前言于新产品之开发过程中,为确认组件可达到预期之功能,并做适当之公差订定及分配,应于开模前作公差分析,求出一功能尺寸(如于Inkjet printer 中之PPS ,pen to paper space )经一回路之公差累积后之最差尺寸(worst case )。
若该最差尺寸不符合规格之要求,则可考虑紧缩某些尺寸之公差,或重新设计,以缩短回路或使该功能尺寸可调整。
二、 方法2.1 为简化计算,先将极限尺寸改为平均尺寸,如:10 ± →(10+1/2)±1/2=10.5 ± 0.52.2 一回路中之公差可分为二类:各组件自身之制造公差及组件间之组装公差(即定位公差)。
参阅附图,该组件由Part A 及Part B 等二组件所组成,其中Part A 设有定位Boss 且Part B 设有定位孔。
Part A 之定位Boss 至基准面之距离,40±0.1,即为一制造公差。
而组装公差则由Part A 之Boss 之尺寸ψ10+0/-0.1及Part B 之孔之尺寸ψ10.2+0.1/-0所决定,说明如下:Boss ψ10+0/-0.1 →ψ9.95 ± 0.05 孔ψ10.2+0.1/-0 →ψ10.25 ± 0.05间隙之设计值=(10.25-9.95)÷ 2=0.15组装公差= ±(0.15+0.05/2+0.05/2)= ± 0.202.3以附图为例,于该组件中, Part B 之face X 与Part A 之reference face 之距离为一功能尺寸,欲知其最差尺寸,说明如下:○1以Part A 之reference face 为基准,该公差循环(tolerance loop )包括a , b , c , d , e , f 等6个尺寸,其中b , c , d 属于组装公差 ○2依序列出各尺寸之公称值及平均化后之公差,其中公称值应视为向量,故f 为负值○3求出各公称尺寸及公差之总合,其分别为0及0.4,其中公称值之总合可视为一验算。
机械制图机公差分析1. 简介机械制图中,公差是指产品实际大小与理论设计大小的偏差。
公差分析是机械制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确定产品各个部件之间的公差范围,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本文将介绍机械制图中的公差分析方法和应用。
2. 公差分析的意义公差分析是机械制图中的关键环节,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确定产品的功能性能:公差分析可以确定产品各个部件之间的尺寸偏差范围,以确保产品在装配和使用过程中的功能性能正常。
•优化产品结构:公差分析可以通过调整各个部件之间的公差范围,优化产品的结构设计,提高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和经济性。
•降低生产成本:公差分析可以通过合理设置公差范围,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提高产品质量:公差分析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在设计初期就考虑到公差问题,从而减少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可能性,提高产品的质量。
3. 公差分析的方法3.1 传统公差分析方法传统公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制图:在机械制图软件中绘制产品的图形模型。
2.确定公差要求: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功能性能要求,确定各个部件的公差要求。
3.确定公差链:根据产品的装配结构,在制图软件中确定各个部件之间的公差链,即公差依赖关系。
4.公差分配:根据公差链,将产品的公差进行逐级分配,确定各个部件的公差范围。
5.公差评估:根据公差范围,对产品的功能性能进行评估,确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6.优化调整:根据评估结果,对公差范围进行优化调整,以满足产品的设计要求。
3.2 计算机辅助公差分析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公差分析方法逐渐成为主流。
计算机辅助公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数字化模型建立: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将产品的三维模型进行数字化建模。
2.公差要求设置:在数字化模型中设定各个部件的公差要求。
3.公差分配:根据公差链和公差要求,通过计算机辅助公差分配软件,自动进行公差分配。
4.公差仿真:通过计算机辅助公差仿真软件,对产品进行公差仿真分析,评估产品的性能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