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肝脓肿的经皮穿刺引流治疗_尹君
- 格式:pdf
- 大小:356.20 KB
- 文档页数:4
肝脓肿穿刺肝脓肿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脓肿形成的过程中,肝组织受到感染并逐渐坏死,同时周围组织也受到影响。
为了缓解病人的症状和加速康复,医生通常会考虑进行肝脓肿穿刺手术。
肝脓肿穿刺的定义肝脓肿穿刺是一种治疗手术,通过注射脓液并将其抽吸出来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恢复。
穿刺手术旨在清除感染的脓液,减少感染扩散的风险,缓解肝脓肿的症状,并最终促进病人康复。
肝脓肿穿刺的过程1.术前准备:在进行肝脓肿穿刺手术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术前准备包括检查患者的血液和肝功能等指标,确保患者适合进行手术。
2.麻醉:手术过程中,患者通常会接受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以减轻痛苦和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3.穿刺操作:医生会使用超声引导或CT引导等技术确定穿刺点位,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穿刺。
通过穿刺,医生可以将脓肿内的脓液抽吸出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加速康复。
4.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对伤口进行消毒和包扎,避免感染的发生。
患者需要在医院接受观察和治疗,直到伤口愈合和病情稳定。
肝脓肿穿刺的注意事项1.穿刺手术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确保操作安全和有效。
2.穿刺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患者术后需要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避免过度活动和劳累。
4.定期复查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监测病情的变化和康复情况。
结语肝脓肿穿刺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术,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缓解症状,并最终康复。
在进行手术时,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肝脓肿穿刺有所帮助。
经皮经肝穿刺引流手术方法治疗肝脓肿的临床疗效评价发表时间:2016-07-25T16:18:17.2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19期作者:孟涵[导读] 引流管置入后的住院期间,要用消毒水每日冲洗穿刺部位,移除引流管的指征是引流液减少至10mL左右,引流液的颜色状态为清亮色。
孟涵(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医院江苏徐州 221000)【摘要】目的:为了探讨经皮经肝穿刺引流手术方法治疗肝脓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总结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肝脓肿患者70例相关手术治疗资料。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CT定位技术指导下,30例患者全部一次性穿刺成功,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置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6.8±2.1)天VS (9.2±3.0)天](P<0.05)。
结论:在CT影像学指导性进行经皮经肝脏穿刺引流与常规引流方法相比具有更优秀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经皮经肝穿刺引流手术;肝脓肿;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9-0130-02肝脏脓肿主要是由细菌感染而引起的,肝脏血流充盈,存在脓肿现象的肝脏会有更多的毒素被吸收而进入人体,甚至导致毒血症,具有较大的危害[1-2],为了探讨经皮经肝穿刺引流手术方法治疗肝脓肿的临床疗效,笔者总结70例患者相关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肝脓肿患者70例,有30例女性和40例男性,年龄范围为40岁~63岁,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70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右上腹部存在不同程度疼痛现象(部分患者有发热现象),血常规检查结果为白细胞16.5×109/L~22.9×109/L,研究对象排除标准:排除精神病史者,排除妊娠期妇女,排除同时合并严重的心脏病及其他原因不耐受手术患者。
肝脓肿穿刺引流术及穿刺置管引流术肝脓肿是一种常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症状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
肝脓肿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
肝脓肿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其中包括肝脓肿穿刺引流术及穿刺置管引流术。
肝脓肿穿刺引流术肝脓肿穿刺引流术是治疗肝脓肿的一种常见方法。
在这种手术中,医生会使用穿刺针穿刺患者的腹部或者背部,直接进入肝脓肿病灶,然后通过引流管将脓液排出体外。
这种手术通常在影像学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引流准确并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肝脓肿穿刺引流术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
但是,这种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引起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在进行这种手术时需要慎重考虑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适应证。
穿刺置管引流术穿刺置管引流术是在肝脓肿穿刺引流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这种手术中,除了进行穿刺引流外,医生还会在病灶内置入引流管,以便更好地排出脓液并进行持续引流。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脓液在体内的滞留,减轻肝脓肿患者的症状。
穿刺置管引流术相较于单纯的穿刺引流术,具有更好的引流效果和更短的疗程。
但是,这种手术也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严密的操作。
在选择这种治疗方法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综合评估,并谨慎决定是否进行手术。
总的来说,肝脓肿穿刺引流术及穿刺置管引流术是治疗肝脓肿的有效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减轻症状,恢复健康。
然而,患者在接受这种手术治疗时应该密切关注手术后的恢复情况,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遵医嘱进行后续的康复护理。
如果有任何并发症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医生咨询。
穿刺抽脓或置管治疗细菌性肝脓肿32例体会作者:尹修才董建伟魏华科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穿刺抽脓或置管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结果:32例患者全部治疗,无出血、胆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细菌性肝脓肿采用超声或CT引导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风险低,效果肯定。
【关键词】细菌性肝脓肿;穿刺;置管细菌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是外科常见的一种急性感染性、消耗性疾病,病情多较危重,并发症多,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
既往对细菌性肝脓肿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开引流,并发症较多。
本院自2006年7月-2011年7月共收治肝脓肿患者32例,其中采用经皮肝穿刺抽吸脓液20例,经皮肝穿刺置管8例,单纯行抗炎治疗4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枓本组32例患者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29~78岁,平均51岁,住院天数8~28 d,平均14 d。
单发脓腔24例,多发脓腔8例。
脓腔长径1.3~13.7 cm不等,平均6.3 cm。
位于肝左叶8例,肝右叶18例,左右叶均受累6例,其中单房性肝脓肿16例,多房性肝脓肿6例。
32例均表现畏寒、发热。
右上腹疼痛19例,含并肝内胆管结石4例,2型糖尿病16例,高血压病11例,阑尾炎1例。
实验室检査:32例均表现白细胞数大于10×109/L,26例转氨酶不同程度升高,5例血小板小于50×109/L。
1.2 治疗方法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疔方法:4例患者因脓肿大小在1~3 cm左右,采用抗生素抗感染、保肝及营养支持等治疗,5~7 d复查B超脓肿消失。
10例患者采用超声或CT 定位并引导下,经皮穿刺抽脓,其中一次治愈3例,5例经2次抽脓治愈,2例患者经3~5次抽脓治愈。
18例患者采用超声或CT定位并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12例1周内无脓液流出,拔除引流管,4例2周内无脓液流出。
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附36例报告)
谭文根
【期刊名称】《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年(卷),期】1992(0)4
【摘要】1985年至1991年我院采用经皮肝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36例,有效率达100%,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31例,女5例。
年龄2~64岁。
细菌性肝脓肿20例,阿米巴肝脓肿16例(其中合并感染者5例)。
B超检查脓腔直径4~14cm,脓腔距体表最近距离3~6cm。
【总页数】2页(P238-239)
【关键词】肝脓肿;经皮肝穿刺引流;最近距离;合并感染者;临床资料;合并胸腔积液;穿刺次数;药物敏感试验;肝左叶;胸腔穿刺抽液
【作者】谭文根
【作者单位】湘潭县人民医院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附12例报告) [J], 秦贤举;李春英
2.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冲洗治疗肝脓肿(附86例报告) [J], 孙建斌;宋步需;赵金良;李保红;张利辉;张庆旺;罗立新;杜冬;
3.B型超声普通探头引导经皮经肝穿刺诊断治疗肝囊肿肝脓肿(附11例报告)
[J], 王妍;张振利
4.B超导向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灭滴灵冲洗治疗肝脓肿(附20例报告) [J], 翁伟建;尹玉成
5.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附47例报告) [J], 赵建武;宋步需;兆坡;李全发;杜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皮肝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治疗肝脓肿及护理体会关键词肝脏脓肿经皮穿刺引流护理超声引导经皮肝穿置管引流术是目前治疗肝脓肿的一种有效微创方法,尤其对单个、较大的肝脓肿,以及年老体弱、合并症较多,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更是首要选择。
2007年1月~2011年8月使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在PTC针配合下经皮肝穿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肝脓肿患者18例,疗效满意,现就其应用及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49~72岁,平均62.5岁。
患者表现有畏寒、发热、右上腹疼痛,术前均经B超及CT检查诊断。
位于肝左叶10例,肝右叶8例;单发脓肿17例,双腔脓肿1例;脓腔直径>5cm 12例,<5cm 6例。
置管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右侧腹部皮肤常规消毒,铺孔巾,在B超定位下选择穿刺点,并测量进针深度。
先用PTC针穿刺入脓腔,抽到脓液后,送入引导导丝,退出PTC针,再沿导丝放入中心静脉导管,试抽确定在脓腔内,用慕丝针线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尾部于皮肤上,穿刺处覆盖灭菌敷料并用胶布固定,必要时上腹带,导管末端接引流袋。
贴好管道标识,安全、正确固定引流袋。
脓液常规送检及送细胞培养和药敏试验。
结果本组18例患者均1次穿刺成功,术后3天使用替硝唑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脓腔,留置导管时间4~11天,平均6.5天,所有患者均全愈出院。
护理术前评估及访视:术前对患者的体质、全身营养状况及生命体征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评估,并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重点访视,向其详细讲解置管的方法、意义、优点、成功病例及配合方法、注意事项等,并告知患者在置管过程中有主治医生和护士在场,如有不适可举手示意,以消除患者的陌生、紧张情绪,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术中配合:根据超声科医生操作位置决定患者体位,常采用仰卧位或左侧卧位,熟练配合手术医生,保障术中用物及时到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面色、意识状态等有无异常变化,术毕协助包扎穿刺部位,上腹带,接引流袋,贴管道标识并固定。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体会马琼【摘要】目的:总结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体会。
方法对2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实施者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本组27例患者均一次成功完成穿刺及置管引流。
未出现脓腔内出血、腹膜炎、败血症等并发症。
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体温及血象正常,超声复查示脓腔消失。
拔管时间6~14 d,住院时间10~21 d。
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未出现复发病例。
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及复发率低,效果肯定。
【期刊名称】《河南外科学杂志》【年(卷),期】2016(022)006【总页数】2页(P76-76,77)【关键词】细菌性肝脓肿;超声引导;穿刺置管引流术【作者】马琼【作者单位】河南舞阳县人民医院普外科舞阳 46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3+3细菌性肝脓肿是普外科临床的常见病,病灶较小时通过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及支持疗法可获良好疗效。
对于单个较大的脓肿可采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1-2]。
2013-11—2015-02,我们选取2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局麻下实施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27例患者,男18例,女9例;年龄26~63岁,平均40.5岁。
均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单发细菌性肝脓肿。
肝脓肿直径5~10 cm。
肝右叶22例,肝左叶5例。
1.2 手术方法[3-4] 术前均完善出凝血时间、肝功能及血常规等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
患者双手置于头顶、取左侧卧位或平卧位。
超声确定穿刺点及进针方向机深度。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局麻下嘱患者屏住呼吸,超声引导下采用 18G 套管针快速进针进入脓腔并保持针尖在脓肿中部。
将脓液抽吸尽量干净,留取样品送检及培养。
一步法Seldinger穿刺技术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中的应用尹君;杨奎;靳雪广;罗军
【期刊名称】《临床放射学杂志》
【年(卷),期】2007(26)4
【总页数】2页(P404-405)
【关键词】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Seldinger;穿刺技术;一步法;阻塞性黄疸;介入技术;套管技术;临床操作
【作者】尹君;杨奎;靳雪广;罗军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介入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在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中的应用 [J], 昝振雷
2.经皮胆管穿刺引流与经内镜鼻胆管引流胆管冷却保护技术在肝癌微波消融中的应用对比 [J], 葛乃建;黄剑;杨业发;申淑群;于晓河;朱俊军;张一军;刘学;吴孟超
3.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联合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 [J], 张磊;郭铮;李汛;周文策;白冰;朱晓亮;李玉民
4.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治疗中的应用 [J], 张德明
5.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与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应用比较 [J], 王五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