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96.50 KB
- 文档页数:14
钢锹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绪论1.1钢锹的概述钢锹不但是农业生产的“常规武器”,而且是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基本建设和国防军工等战线不可缺少的战斗工具。
它的应用范围很广,质量要求较高,既要求表面光洁,刃口锋利,还要求较高的硬度,韧性和抗冲击性能。
要使钢锹具有这些特性,关键在于淬火工艺。
1.2钢锹的组成一种多功能钢锹附件,它克服了以往技术中钢锹只有一种功能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带有钩撬功能的钢锹附件。
它包括有锹柄、锹体、轴套、轴销、钩杆、钩体。
其中由轴销、钩杆、钩体轴套钩杆组成了钢锹附件。
正常使用时,可拆掉附件,当挖一些比较软的杂物或需撬动物体时,就可安装上这套附件。
特别适用于清理河道杂物。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增加了钢锹的功能,扩大了使用范围,另外还具有拆卸方便等优点。
1.3钢锹按锹的分类钢锹按其用途和形状分为:农用锹、尖锹、方锹、煤锹和深翻锹农用锹煤锹深翻锹方锹尖锹1.4钢锹的基本尺寸第一章设计依据及原则设计原则根据年生产量,以及工件选材,制定出生产流程。
其中最重要的是热处理工艺。
主要是合理的设计热处理工艺及选择热处理设备,包括确定设备数量及设备能量消耗。
在确定设备时,应考虑工件的尺寸大小以及热处理工艺要求。
因标准设备成本低、质量及性能较好,所以尽可能选用标准设备。
另外还需要合理选择附属设备,使其充分发挥附属设备的作用,提高生产效率。
第二章热处理工艺分析2.1什么叫做等温淬火铁质农具中,凡是带刃口的产品,在成形以后,都要进行热处理,以使刃口锋利,耐磨,并具有足够的强度。
如果不经过热处理,产品不是切割不快,卷刃,就是根本不能使用。
热处理可以充分发挥钢材的优越性,改善钢材的质量,提高产品的机械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是使产品达到质量好,耐用的关键步骤。
热处理就是通过加热,保温,冷却的方法,使钢件内部组织发生变化,从而得到所需要的性能的一种工艺。
淬火是热处理的一种类型,就是把钢件加热到较高温度,经过保温,再水或油等介质中急冷,以达到需要的硬度和强度。
1序论1.1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意义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是高等工业学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一次专业课设计练习,是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其目的是:1.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热处理课程的知识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其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2. 学习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热处理设备选用和装夹具设计等。
3. 进行热处理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工艺图绘制和学习使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
1.2 热处理课程设计的任务进行零件的加工路线中有关热处理工序和热处理辅助工序的设计。
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选定能实现技术要求的热处理方法,制定工艺参数,画出热处理工艺曲线图,选择热处理设备,设计或选定装夹具,作出热处理工艺卡。
写出设计说明书。
①汽车热处理工艺设计。
②制定热处理工序的工艺参数③分析各热处理工序中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④选择热处理设备。
⑤选择与设计热处理工艺所需的挂具、装具或夹具。
⑥填写热处理工艺卡片。
2 汽车板簧的工作要求、技术要求及选材2.1工作要求和技术要求汽车钢板弹簧式一种弹性元件,其作用式承受车厢以及载物(静载物)的作用,可传递垂直载荷,缓和及抑制不平路面所引起的冲击,限制车身和车轮的振动。
作为弹性元件它既有缓冲、减振、贮能的功能,又负担传递力和导向的作用,在工作过程中,钢板弹簧承受高因道路不平所引起的冲击载荷,并由此或单向循环弯曲应力和振动的作用,同时也要受到泥水和泥沙等侵蚀。
由此其结构简单、使用可靠、维修方便、因而被一般载重汽车广泛使用。
汽车钢板弹簧采用合金钢制造,硬度在380~460HBW,板簧达到最大的强度特性,即高的弹性极限,经过抛丸后处于表面压应力状态,然后进入初步机加工阶段。
有资料介绍重型汽车的“概率-应力曲线”表明,钢板弹簧的所受应力在882~980Pa。
汽车钢板弹簧的主要失效形式有腐蚀疲劳断裂、应力腐蚀断裂、脆性断裂、磨损和应力松弛以及永久性塑性变形等,其危害有停车待修、钢板弹簧损耗量大、降低行车舒适性等,因此应认真对待,减少出现失效的概率,在弹簧制造和热处理等各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常规热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常规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热处理工艺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3. 学生能够解释热处理过程中常见的组织转变及其与应用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热处理工艺流程,并进行初步的工艺参数计算。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热处理过程中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材料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科学的精神。
2. 学生能够认识到热处理在工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性,增强国家意识。
3. 学生能够树立安全意识,养成严谨、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金属材料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常规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和化学基础,对材料科学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践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均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常规热处理基本概念:包括热处理定义、目的、分类及其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
2. 热处理原理:讲解加热、保温、冷却过程中组织转变的规律,重点分析马氏体、奥氏体、贝氏体和珠光体的形成及性能特点。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3. 常见热处理工艺:介绍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工艺的原理、操作步骤及适用范围。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4. 热处理工艺参数计算:学习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5. 热处理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材料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影响。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
6. 热处理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热处理实验,观察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变化,巩固理论知识。
铰刀的热处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铰刀的热处理原理、方法及工艺,能够分析铰刀的热处理过程,了解热处理对铰刀性能的影响。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铰刀的热处理概念、目的和分类。
2.掌握铰刀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包括温度、时间、介质等。
3.理解热处理对铰刀硬度、韧性、耐磨性等性能的影响。
4.能够分析铰刀的热处理过程,确定合适的热处理工艺。
5.能够操作热处理设备,进行铰刀的热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机械加工行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热处理技术的认识。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下:1.铰刀热处理概念、目的和分类。
2.铰刀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
3.热处理对铰刀性能的影响。
4.铰刀热处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第一课时:铰刀热处理概念、目的和分类。
第二课时:铰刀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
第三课时:热处理对铰刀性能的影响。
第四课时:铰刀热处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铰刀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热处理过程。
3.实验法:安排热处理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金属热处理》。
2.参考书:《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3.多媒体资料:热处理原理、工艺及设备的PPT、视频等。
4.实验设备:热处理炉、金相显微镜、硬度计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实验报告:针对实验部分,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1.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意义及方法 (3)1.1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意义 (3)1.2热处理工艺设计的方法 (3)2.绪论——45钢轴类零件简介 (4)2.1.45钢简介 (4)2.1.1主要化学成分作用分析 (4)2.1.2 45钢加热和冷却临界点 (5)2.2传动轴零件加工工艺 (5)3.加工工艺 (6)4.热处理工艺设计的内容 (7)4.1调质处理 (7)4.1.1加热温度 (7)图4-2装炉安装简图 (8)4.1.2保温时间 (8)4.1.3冷却方法及介质 (10)4.1.4检验方法 (10)4.1.5调质处理材料的组织、性能 (10)4.2高频感应淬火 (11)4.2.1原理 (11)4.2.2加热温度和时间的确定 (12)4.2.3冷却方法及介质 (12)4.2.4组织和性能 (12)4.2.5常见缺陷及分析 (13)4.3低温回火 (14)4.3.1加热温度和时间 (14)4.3.2加热设备及方法 (14)4.3.3回火后组织和性能 (14)4.3.4冷却介质和方法 (15)附录一热处理工艺卡 (17)5.热处理工艺设计感想和体会 (18)6.参考文献 (19)1.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意义及方法1.1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意义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是材料学专业金属材料相关课程的一次专业课设计练习,是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热处理装备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其目的是:(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材料学专业课程的知识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其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2)学习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热处理设备选用和装夹具设计等。
(3)进行热处理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工艺图绘制和学习使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
通过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学习,把所学到的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等专业课程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践中,真正的通过自己对材料的选择、认识,工艺的掌握和运用,来熟练掌握这项基本工艺设计能力,从而反过来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做到讲理论知识灵活恰当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辽宁工业大学工艺课程设计(论文)题目:自行车链条零件热处理工艺设计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材料072学号:070202060学生姓名:王东阁指导教师王冰起止时间:2010-7-5~2010-7-16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前言热处理是现代工业中的一项重要工序,它可不破坏材料而提高材料的性能,挖掘材料的潜力,节约用材,延长机器零件使用寿命起着重要作用。
自行车是现代社会仍然较为普遍的交通工具,因此对它的相关零件的热处理的研究就有着相当的意义。
自行车的传动系统完全处于开放状态,其运行是典型的磨粒磨损形式,要求零件表面必须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故传动零件都要经过相应的热处理,以满足相应的力学性能要求。
自行车驱动来自人力,其主要传动零件所受弯曲应力或表面接触应力较小,故化学热处理一般采用浅层渗碳或碳氮共渗。
自行车链条是传递动力的部件,除了在磨粒磨损条件下工作,需要有高的表面耐磨性外,同时,也因脚蹬动力及路面颠簸而产生冲击,因而要有一定的韧性。
在选材与热处理时,常用低碳钢经碳氮共渗或用低碳合金钢进行淬火以获得板条马氏体(普通自行车),或用中碳优质低合金钢经淬火、中温回火处理(高级自行车)[1]。
对于自行车链条零件,选用什么样的钢材合理,首先应从链条零件的工作条件、失效形式及性能要求出发,然后选择合适的钢种。
最后再制定正确的热处理工艺。
同时还应考虑选用钢种的工艺性能包括加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和热处理工艺性能。
制造自行车链条各部分零件分别选用20MnSi、18CrMnMo、Q215-BF(B2F)、08F、45钢这几种材料是符合上述要求的,且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
所以在本次设计中材料采用了上述钢种。
本设计是在课堂学习热处理知识后的探索和尝试,其内容讨论如何设计自行车链条零件的热处理工艺,重点是制定合理的热处理规程,并按此设计自行车链条零件的热处理方法。
目录1 自行车链条零件热处理工艺概述 (1)2 自行车链条零件的服役条件、失效形式 (2)3 自行车链条零件的材料选择及技术要求 (3)4 自行车链条部分零件材料的C曲线 (3)5 自行车链条零件加工工艺流程图 (5)6 自行车链条零件热处理工艺曲线 (5)7 自行车链条退火、碳氮共渗、淬火、回火工艺理论 (8)8 选择设备、仪表和工夹具 (9)9 自行车链条零件热处理质量检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11)10 自行车链条零件热处理常见缺陷的预防及补救方法 (12)11 参考文献 (13)1 自行车链条零件热处理工艺概述自行车是代步工具,也是运动器械。
辽宁工业大学工艺课程设计(论文)题目:38CrMoAlA钢压缩机活塞杆零件热处理工艺设计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师职称:起止时间: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目录1 38CrMoAlA钢压缩机活塞杆零件热处理工艺概述 (1)2 38CrMoAlA钢压缩机活塞杆零件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2)2.1 38CrMoAlA钢压缩机活塞杆零件的服役条件、失效形式 (2)2.2 38CrMoAlA钢压缩机活塞杆零件技术要求及零件示意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压缩机活塞杆零件的材料选择 (3)2.4压缩机活塞杆零件38CrMoAlA钢的C曲线 (4)2.5压缩机活塞杆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图 (5)2.6 38CrMoAlA钢压缩机活塞杆零件的正火-调质-氮化-回火热处理工艺 62.7 38CrMoAlA 钢压缩机活塞杆正火、调质、氮化、回火热处理理论 .. 102.8 38CrMoAlA钢压缩机活塞杆热处理的设备、仪表和工夹具选择 (15)2.9 压缩机活塞杆零件的热处理质量检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18)2.10 压缩机活塞杆零件的热处理常见缺陷的预防及补救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热处理工艺卡 (21)3.1 38CrMoAlA钢正火工艺卡 (21)3.2 38CrMoAlA钢调质工艺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3 38CrMoAlA钢渗氮工艺卡 (23)3.4 38CrMoAlA钢回火工艺卡 (24)4参考文献 (25)1 38CrMoAlA钢压缩机活塞杆零件热处理工艺概述活塞杆是支持活塞做功的连接部件,大部分应用在油缸、气缸运动执行部件中,是一个运动频繁、技术要求高的运动部件。
由于柱塞跳动过大、长时间的柱塞运动与填料之间的频繁摩擦、往复运动的交变应力等导致活塞杆的失效形式有断裂、磨损和疲劳。
活塞杆常用材料为35、45、38Cr等钢材,粗加工后要调质处理,硬度可达230~285HBS,但耐磨性差,需进行高频淬火,必要时还需表面镀鉻,并对镀鉻层进行抛光,存在裂纹多、硬化硬度低、冲击韧性差等问题。
钢的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钢的热处理工艺设计说明书学生姓名设计题目指导教师系主任完成日期目录一目的———————————————— 1 二设计任务——————————————— 1 三设计内容和步骤———————————— 1 (一)零部件简图,钢种和技术要求———— 1 (二)工作条件,破坏方式,性能要求——— 2 (三)零部件用钢的分析————————— 2 (四)热处理工艺及参数的论述—————— 5 (五)选择加热设备——————————— 8 (六)工序质量检验项目、标准方法———— 8 (七)缺陷及其分析——————————— 9 四参考文献—————————————— 10钢的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一、目的1. 深入了解热处理课程的基本理论2. 初步学会制定零部件的热处理工艺3. 了解与本设计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4. 设计尽量采用最新技术成就,并注意和具体实践相结合,是设计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践性.二、设计任务1. 编写设计说明书2. 编制工序施工卡片3. 绘制必要的工装图三、设计内容和步骤(一)零部件简图、钢种和技术要求1.简图2.钢种 40Cr、YG6(D120、D120Z)3.技术要求刀体部分 40Cr 40HRC~50HRC(二)零部件的工作条件、破坏方式和性能要求的分析1.零部件的工作条件及性能要求锪刀是对孔的端面进行平面、柱面、锥面及其他型面进行加工,或在已加工出的孔上加工圆柱形沉头孔、锥形沉头孔和端面凸台的工具。
锪刀工作时刃部深入金属内部进行切削,被金属包围散热困难,升温快,尤其是切削速度很高刃部温度很快达到600℃左右。
因此要求刃部要有高的硬度、耐磨性和红硬性要高。
由于锪刀在很大的轴向压力下钻削,受大的压应力和扭转应力。
因此要求具有一定的韧性和高的强度,由于刃部不断磨损,为了使锪刀能长久的使用,要求刃部应淬透。
对于柄部来说,它不承担切削工作过程中挤压扭转,要求具有一定的韧度、强度和一定的硬度来保证锪刀良好的钻削要求且应有良好的几何形状。
金属热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金属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常见热处理工艺。
2. 使学生了解金属热处理对金属性能的影响,如硬度、韧性、强度等。
3.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金属材料的适宜热处理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金属热处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分析机械零件的失效原因并进行改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金属热处理工艺的能力,并能进行初步的工艺参数优化。
3.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实验等方法,获取金属热处理相关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金属材料及加工工艺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验和实践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3. 引导学生认识到金属热处理技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专业基础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金属热处理理论基础,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学生特点,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要求方面,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热处理基本概念:包括金属热处理的定义、目的、分类及各类热处理工艺的特点。
教材章节:第一章 金属热处理概述2. 金属热处理原理:介绍金属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转变、相变原理及其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二章 金属热处理原理3. 常见金属热处理工艺:详细讲解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工艺的参数选择、操作步骤及适用范围。
教材章节:第三章 常见金属热处理工艺4. 金属热处理工艺设计:分析不同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设计原则,结合实例进行工艺参数优化。
教材章节:第四章 金属热处理工艺设计5. 金属热处理设备与操作:介绍常用金属热处理设备、操作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
金属热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金属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原理;2. 学生能掌握金属热处理对金属性能的影响,如硬度、韧性、强度等;3. 学生能了解金属热处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金属热处理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2. 学生能设计简单的金属热处理工艺流程;3. 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掌握金属热处理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金属热处理技术的研究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学生认识到金属热处理技术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遵循实验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技术学科,结合理论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好奇心强,喜欢实践操作。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金属热处理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实验操作安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金属热处理基本概念:介绍金属热处理的定义、目的、分类和基本原理;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
2. 金属热处理工艺:讲解常见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3. 金属热处理对金属性能的影响:分析各种热处理工艺对金属硬度、韧性、强度等性能的影响;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4. 金属热处理工艺的应用:介绍金属热处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金属热处理实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教材章节:实验部分。
教学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金属热处理基本概念;第二课时:金属热处理工艺;第三课时:金属热处理对金属性能的影响;第四课时:金属热处理工艺的应用;第五课时:实验操作。
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课程内容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从基本概念到实际应用,再到实验操作,确保学生系统掌握金属热处理知识。
20钢热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20钢的基本成分、性质及应用范围;2. 使学生了解热处理的基本原理,理解20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结构及性能变化;3. 帮助学生掌握20钢热处理工艺参数的调整方法,并能根据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显微镜观察20钢热处理前后组织结构的能力;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的20钢热处理工艺方案,并能进行初步的实验操作;3.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材料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创新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 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团队中沟通、协作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金属材料基础知识,对热处理工艺有一定的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强调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20钢的基本性质与成分:包括20钢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用途等,参考教材第二章第一节;2. 热处理基本原理:介绍热处理的定义、目的、分类,讲解加热、保温、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二节;3. 20钢热处理工艺及组织性能关系: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对20钢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参考教材第二章第三节;4. 热处理工艺参数调整方法:探讨如何根据性能要求调整热处理工艺参数,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等,结合教材第二章第四节;5. 实践操作:设计20钢热处理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组织结构变化,对应教材第二章实验部分;6. 工艺方案设计:培养学生根据性能要求设计20钢热处理工艺方案,包括工艺流程、参数选择等,参考教材第二章案例分析。
50CrVA钢调速弹簧的热处理工艺设计1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意义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是高等工业学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一次专业课设计练习,是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其目的是:(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热处理课程的知识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其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2)学习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热处理设备选用和装夹具设计等。
(3)进行热处理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工艺图绘制和学习使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
2热处理课程设计的任务①普通热处理工艺设计②特殊热处理工艺设计③制定热处理工艺参数④选择热处理设备⑤设计热处理工艺所需的挂具、装具或夹具⑥分析热处理工序中材料的组织和性能⑦填写工艺卡片350CrVA调速弹簧的技术要求及选材3.1 技术要求50CrVA钢喷油泵调速弹簧技术要求如下:硬度:HRC46~513.2 零件图喷油泵调速弹簧的零件如图3.1所示。
图3.1 喷油泵调速弹簧3.3 材料的选择3.3.1零件用途喷油泵调速弹簧,利用弹簧的受力形变和恢复来调节气门的开合,从而调节喷油泵的喷油速度与喷油量。
3.3.2工作条件(1)喷油泵调速弹簧工作时,要承受高应力。
(2)喷油泵调速弹簧要承受高频率往复运动。
(3)喷油泵调速弹簧要在较高的温度下工作。
3.3.3性能要求弹簧的性能要求为如下几个方面:力学性能:由于弹簧是在弹性范围内工作,不允许有永久变形。
要求弹簧材料有良好的微塑性变形能力,即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和屈强比要高。
理化性能方面:喷油泵调速弹簧的工况很复杂,要在较高的温度下长期工作,因此要求弹簧材料有良好的耐热性,即有高的蠕变极限、蠕变速率较小和较低的应力松弛率。
工艺性能方面:尺寸较小的弹簧热处理时变形大、难以校正和保证弹簧产品质量,宜选用已强化的弹簧材料,冷成型后不经淬火、回火,只须进行低温退火。
这样更能保证大批量小弹簧的产品质量和成本低廉。
3.3.4材料选择选用50CrVA钢热轧弹簧钢丝卷制。
一、前言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制定典型零件的生产工艺,是以《金属热处理原理》、《金属热处理工艺学》为基础的一门综合课程设计。
从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可以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科学的工作作风和勇于进取开拓的创新精神。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可以使我们初步掌握典型零部件生产工艺过程;掌握典型零件的选材、热处理原则和工艺制定原理;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基础课及专业课程多方面的知识去认识和分析零部件热处理生产过程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热处理工艺是整个机器零件和工模具制造的一部分,热处理是通过改变钢的内部组织结构,以改善钢的性能,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钢的机械性能,延长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
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方案,不但可以满足设计及使用性能的要求,而且具有最高的劳动生产率,最少的工序周转和最佳的经济效果。
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是真正的知识,才能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1.课程设计属于《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的延续,通过设计实践,进一步学习掌握金属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规律与方法。
2.培养综合运用金属学、材料性能学、金属工艺学、金属材料热处理及结构工艺等相关知识,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
3.培养使用手册、图册、有关资料及设计标准的能力。
4.提高技术总结及编制技术文件的能力。
5.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实施的技术准备。
三、课程设计内容与基本要求1)、设计内容:材料:特殊性能钢3Cr18Ni25Si2独立完成特殊性能钢3Cr18Ni25Si2的热处理工艺设计,包括工艺方法、路线、参数的确定,热处理设备及操作,金相组织分析,材料性能检测等。
2)基本要求:1、课程设计独立完成,能够清楚地表达所采用热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
课程设计--螺旋弹簧热处理工艺设计螺旋弹簧热处理工艺设计是指针对螺旋弹簧材料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出适合的热处理工艺流程,以改善和优化螺旋弹簧的性能和品质。
一、工艺前准备:1. 了解螺旋弹簧的材料要求和使用环境,确定热处理的目标和要求。
2. 检查螺旋弹簧的材料质量和表面缺陷,对出现问题的弹簧进行修复或替换。
二、热处理工艺设计:1. 预热:将螺旋弹簧放入预热炉进行预热,目的是使材料均匀加热,消除内部应力,提高强度和韧性。
2. 淬火:将预热后的弹簧迅速放入冷却介质中(如水或油)进行淬火,使材料迅速冷却,增加弹簧的硬度和强度。
3. 回火:在淬火后,将弹簧加热至回火温度进行回火处理,目的是消除淬火产生的内应力,提高弹簧的韧性和抗脆性。
4. 冷却:将回火后的弹簧冷却至室温,完成热处理工艺。
三、工艺参数选择:1. 预热温度:根据材料的类型和要求,选择适当的预热温度,一般在材料的固溶区或临近固溶区。
2. 淬火介质:根据材料的类型和硬度要求,选择适当的淬火介质,常用的有水、油等。
3. 淬火温度:根据材料的类型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淬火温度,一般在固溶区以下。
4. 回火温度:根据材料的类型和要求,选择适当的回火温度,一般在淬火温度以下。
四、工艺参数控制:1. 热处理设备的温度控制:通过加热和冷却系统的控制,确保预热、淬火、回火的温度达到设计要求。
2. 温度保持时间的控制:对于不同的工艺阶段,根据材料的类型和要求,控制保温时间,确保弹簧材料充分吸热或降温。
3. 冷却速度的控制:根据淬火介质和温度要求,控制冷却速度,避免产生过大的应力和变形。
五、质量控制:1. 热处理前后的质量检测:通过金相组织分析、硬度测试、性能测试等手段,对热处理前后的弹簧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工艺的有效性。
2. 工艺参数调整和优化:根据质量检测结果,结合经验和技术要求,对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弹簧的品质和性能。
螺旋弹簧热处理工艺设计需要根据材料特性和要求,选择适当的工艺流程和参数,通过合理的热处理,优化螺旋弹簧的性能和品质。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拉刀热处理工艺设计内容摘要(总结设计方案、主要的工艺参数、选择的设备、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性能等)本次课程设计的零件为拉刀,分析零件工作环境、失效形式和性能要求,结合技术要求,对W18Cr4V、9W18Cr4V、W6Mo5Cr4V2、进行分析对比,选择材料为W18Cr4V。
本次设计预备热处理选择退火,最终热处理选择分级淬火和3次回火。
退火温度为840~860℃,随炉加热,加热时间15min,随炉冷却,退火后硬度≤255HBW,退火设备选择RX-3-15-9型号的箱式电阻炉。
淬火加热温度为1260-1300℃,随炉加热,冷却介质为油,淬火后硬度淬火后硬度>66HRC,获得碳化物+马氏体+残余奥氏体,选择RDM-35-13型号的埋入式盐浴炉;3次高温回火,回火温度为550℃,随炉加热,加热介质选择100NaNO3,加热时间选择10min,保温1h,冷却介质为空气,基体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极少量残留奥氏体,其上分布有白色块状及颗粒状碳化物,碳化物细小而分布均匀,硬度为64HRC。
关键词:拉刀W18Cr4V 热处理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内容摘要 (1)(总结设计方案、主要的工艺参数、选择的设备、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性能等) (1)关键词:拉刀W18Cr4V 热处理 (1)目录 (2)前言 (3)一、热处理课程设计的目的 (3)《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设计》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项实践课程,是学习相关课程后运用理论知识指导生产实践的一个必经环节。
其目的是: (3)二、热处理课程设计的意义 (3)三、热处理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3)正文 (4)一、零件的技术要求及选材 (4)(一)拉刀技术要求 (4)(二)具体材料的选择 (5)(三)上述所选材料合金元素作用分析: (6)(四)所选材料的相变临界点 (7)(五)拉刀的热处理工艺路线 (7)二、热处理工艺参数制定及设备选择 (8)(一)预热 (8)(二)退火 (8)(三)淬火 (9)(四)回火 (9)(五)退火设备选择 (10)三、热处理后显微组织、性能分析 (11)(一)显微组织 (11)(二)存在的缺陷 (13)(三)淬火处理缺陷分析 (14)(四)回火处理缺陷分析 (15)三、质量检验 (16)总结 (18)参考书目 (18)前言一、热处理课程设计的目的《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设计》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项实践课程,是学习相关课程后运用理论知识指导生产实践的一个必经环节。
20CrMnMo齿轮热处理工艺设计课程设计(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热处理课程的知识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其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2)学习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热处理设备选用和装夹具设计等。
1.2课程设计的任务进行零件的加工路线中有关热处理工序和热处理辅助工序的设计。
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选定能实现技术要求的热处理方法,制定工艺参数,画出热处理工艺曲线图,选择热处理设备,设计或选定装夹具,作出热处理工艺卡。
最后,写出设计说明书,说明书中要求对各热处理工序的工艺参数的选择依据和各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作出说明。
1.3热处理工艺设计的方法热处理工艺的最佳方案是在能够保证达到根据零件使用性能和由产品设计者提出的热处理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设计的一种高质量、低成本、低能耗、清洁、高效、精确的热处理工艺方法,通过综合经济技术分析,确定最佳热处理工艺方案。
最后,编写主要热处理工序的操作守则。
2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内容和步骤2.1课题工件简图课题工件简图如图2.1图2.1工件示意图(单位:mm)材料:20CrMnMo2.2技术要求:1.由于齿面硬度很高,具有很强的抗点蚀和耐磨损性能;心部具有很好的韧性,表面经硬化后产生的残余应力,大大提高了齿根强度;一半齿面硬度范围56〜63HRC。
2.简要流程:下料-锻造-正火-粗加工-渗碳-淬火-低温回火-精磨-成品。
2.3特点1.加工性能好。
2.热处理畸变较大,热处理后应磨齿,可以获得高的精度。
2.4适用范围广泛用于要求承载能力高,抗冲击性能好,精度高,体积小的中型一下齿轮,多出应用于汽车变速器,分动箱,起动机及驱动桥的各类齿轮以及拖拉机的动力传送装置的各类齿轮,20CrMnMo的性能要比20CrMnTi的性能相对较硬。
2.5齿轮的性能要求及为何选用20CrMnMo为保证齿轮的正常工作,齿轮应具备以下主要性能:1.高的弯曲疲劳强度和接触疲劳强。
除材料本身性能外,还可以依靠齿轮的表面强化处理来实现。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65Mn犁铧片)65Mn犁铧片热处理工艺的设计§1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的目的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是高等学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一次专业课设计练习,是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热处理课程的知识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其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学习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热处理设备选用和夹具设计等。
进行热处理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如计算、零件绘图和学习使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
因此,本课程设计要求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热处理工艺制定问题,包括工艺设计中的细节问题,如设备的选用,夹具的设计等。
要求我们设计工艺流程,这需要翻查大量的文献典籍。
如何灵活使用资料、手册,怎样高效查找所需信息,以及手册的查找规范和标准等,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并不断地总结,才能不断进步。
材料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是培养材料专业学生在热处理原理方面能力的重要环节,纸上谈兵是经不起考验的,扎实的理论唯有通过实践才能够证明,且科学的实践能够有效巩固甚至发展原有的理论,因此,本课程设计通过给出20余种不同牌号的材料,要求学生以个人或组队的方式完成热处理工艺的设计,对学生巩固已学热处理知识、学习使用工具书、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等是大有裨益的。
§2 零件的技术要求及选材65Mn犁铧片的服役条件及可能的失效形式犁铧片的损坏形式主要有土壤颗粒磨损、铧尖折断和铧刃崩裂。
犁铧1磨损后则刃口变钝,耕地的深度减小,耕作的效果差。
而犁铧在耕作过程中,大多与土壤中的砖块、沙粒、石块或其他硬物相撞,会造成犁铧的损坏和疲劳破坏,以及腐蚀磨损产生凹坑与龟裂。
图1犁铧片示意图材料的选择及其技术要求犁铧片是铧式犁重要的基础部件,农业耕作使用犁铧尖凿破土层,在动力作用下,铧刃耕入土层一定深度,沿沟底和沟壑将土地铲起和切断土中的植物茎、作物的残根,铧尖部是将土左右分开,铧面和铧壁的共同作用把土抬起、挤碎并反转覆盖在地面上,从而达到翻耕土壤的目的。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热处理工艺设计》课程设计报告报告题目:CA8480轧辊车床主轴和淬火量块热处理工艺的设计作者所在系部:材料工程系作者所在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作者所在班级:B10821作者学号:20104082104作者姓名:倪新光指导教师姓名:翟红雁完成时间:2013.06.27课程设计任务书课题名称 CA8480轧辊车床主轴和淬火量块热处理工艺的设计完成时间06.27指导教师翟红雁职称教授学生姓名倪新光班级B10821总体设计要求一、设计要求1.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零件的选材;2.要求学生弄清零件的工作环境。
3.要求学生通过对比、讨论选择出最合理的预先热处理工艺和最终热处理工艺方法;4.要求学生分别制定出预先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工艺的正确工艺参数,包括加热方式、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冷却方式;5.要求学生写出热处理目的、热处理后组织以及性能。
工作内容及时间进度安排内容要求时间备注讲解并自学《金属热处理工艺》课本第六章;收集资料, 分析所给零件的工作环境、性能要求,了解热处理工艺设计的方法、内容和步骤;通过对零件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及技术要求0.5天热处理工艺方法选择和工艺路线的制定确定出几种(两种以上)工艺 线及热处理方案,然后进行讨论对比优缺点, 确定最佳工艺路线及热处理工艺方案1.5天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及热处理后组织、性能查阅资料,确定出每种热处理工艺的参数,包括加热方式、温度和时间,冷却方式等,并绘出相应的热处理工艺曲线1.5天编写设计说明书按所提供的模板0.5天答辩1天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要求一. 分析零件的工作环境,确定出该零件的性能要求,结合技术要求,选出合适的材料,并阐述原因。
二. 工艺路线和热处理方案的讨论。
要求两种以上方案进行讨论,条理清晰,优缺点明确。
三. 每种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工序中涉及到的所有热处理工艺)。
写出确定参数的理由和根据,(尽可能写出所使用的设备)要求每一种热处理工艺都要画出热处理工艺曲线;四. 写出每个工序的目的以及该零件热处理后常见缺陷。
内容摘要CA8480轧辊车床主轴和淬火量块热处理工艺的设计关键词CA8480轧辊车床主轴、淬火量块、热处理、45钢、GCr15、工艺设计目录一、CA8480轧辊车床主轴热处理工艺的设计 (5)1.工作环境 (5)2.性能要求 (5)3.选材 (5)4.工艺方法选择和工艺路线的确定 (5)5.工艺参数 (6)6.工序说明 (6)7.常见热处理缺陷 (7)二、淬火量块热处理工艺的设计 (8)1.工作环境 (8)2.性能要求 (8)3.选材 (8)4.工艺方法选择和工艺路线的确定 (9)5.工艺参数 (9)6.工序说明 (10)7.常见热处理缺陷 (11)参考文献 (12)总结 (13)一、CA8480轧辊车床主轴热处理工艺的设计1. 工作环境1)与滑动轴承配合2)中轻载荷3)精度不高4)低冲击、低疲劳2. 性能要求主轴是机床上传动力的重零件,切削加工时,高速旋转的主轴承受弯曲、扭转和冲击等多种载荷,同时受到在滑移和转动部位的摩擦作用。
因此主轴的性能要求它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耐疲劳、耐磨损以及精度稳定。
3. 选材依据主轴的工作条件应选用调质钢。
调质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因而被广泛用于制造各种机械零件,如轴类、轴承和高强度结构。
与合金调质钢相比,碳素结构钢价格便宜,来源广,综合考虑,在满足零件要求的前提下,应该选择材料为45钢。
4. 工艺方法选择和工艺路线的确定方案一:毛胚—锻造—正火—粗加工—调质—中频感应加热淬火—低温回火—精加工方案二:毛胚—锻造—正火—粗加工—中频感应加热淬火—低温回火—精加工45钢调制处理后强度和韧性提高,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正火后性能和调质接近,满足使用要求,但是正火更经济,所以从各方面考虑,应选着方案二。
5. 工艺参数1)正火:锻后840~860°C×2~4h,空冷2)表面淬火(中频感应加热淬火):粗车后使用208 中频发电机和φ1000mm×5000mm 卧式淬火机。
淬后表面硬度48 ~52HRC3)回火:井式炉160°C×4h,空冷热处理工艺曲线如图CA8480轧辊车床主轴热处理工艺曲线。
6. 工序说明1)正火:目的在于获得一定的硬度,细化晶粒,并获得比较均匀的组织和性能。
正火后其硬度接近于最佳切削加工的硬度。
正火后获得珠光体组织。
珠光体的片间距及团直径较小,而且可以抑制先共析网状渗碳体的析出。
2)表面淬火(中频感应淬火):轴颈处进行感应淬火,以获得表面层硬而耐磨,心部能保持原来的显微组织和性能不变,具有有足够塑性和韧性。
表面为M,往里为M+F,再往里为M+F+P,中心为P+F。
3)回火:减少或消除淬火应力,,稳定组织,获得硬度、强度、塑性和韧性的适当配合,以满足不同工件的性能要求。
回火后得到回火马氏体组织,硬度大于60HRC,有较高硬度和强度以及耐磨性。
7. 常见热处理缺陷1)变形开裂壁厚不均匀和有尖角的工件,淬火时易变形开裂,45钢的易裂尺寸范围为5~11mm。
同时,钢的化学成分也影响开裂。
生产实践证明,当45钢工件处于易裂尺寸范围,且C、Cr、Mn等含量在规定含量的上限时,就更容易开裂。
2)过烧由于加热温度过高,出现晶界氧化,甚至晶界局部熔化,造成工件报废。
3)粗大魏氏组织退火或正火钢中出现粗大魏氏组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加热温度过高所造成的。
为了消除魏氏组织,可以采用稍高于Ac3的加热温度,即使先共析相完全溶解,又不使奥氏体晶粒粗大,而根据钢的化学成分采用较快或较慢的冷却速度冷却。
4)淬火裂缝a)纵向裂缝:沿着工件轴向方向由表面裂向心部的深度较大的裂缝。
b)横向裂缝:常发生于大型轴类零件上。
c)表面裂缝:这是分布在工件表面的深度较小的裂缝。
二、淬火量块热处理工艺的设计1. 工作环境量具工作时受外加应力小,工作环境一般都较好。
2. 性能要求硬度64~66HRC,60×30×9mm量具工作面都要求高度光洁,因此量具用钢对于钢材的原始组织往往有一定要求。
3. 选材选择量具用钢应着重考虑对量具耐磨性、尺寸稳定性、切削加工性和抗蚀性等方面的影响。
1)耐磨性量具工作面必需有高度耐磨性才能在长期使用中保待精度,为此淬火硬度高、耐磨性好的过共析钢常在入选之列。
2)尺寸稳定性量具在使用和存放过程中应能保待最小的尺寸变化,因此最具中应尽量减少残留奥民体量和残留应力值。
一般认为含Cr 、W 、Mn 等合金元素的钢对减小时效变形有良好作用.3)切削加工性良好的切削加工性可保证批量生产中热处理的高生产率;减少热处理后磨削加工时受损伤的可能性。
为此应选用切削加工性好、材质均匀、组织良好及退火硬度适当的钢材。
4)抗蚀性为提高量具对大气、手汗等的抗腐蚀能力,许多量具采用镀铬等表面处理方法或采用马氏体不锈钢。
在量具生产中,为保证抗蚀性已越来越多地采用可淬硬的不锈钢。
GCrl5的特点:1)碳化物颗粒均匀细小,退火及淬火硬度均匀2)含硫量低,夹杂物少3)经适当热处理后尺寸稳定性好4)GCrl5 淬透性较好GCr15 用于各种量规、量块及其他高精度量具零件。
结合淬火量块工作环境和使用要求,选择材料为GCrl5。
4. 工艺方法选择和工艺路线的确定方案一:锻造—球化退火—切削加工—火淬—热矫直—冷处理—三次低温回火—人工时效—精磨—人工时效—研磨方案二:锻造—球化退火—切削加工—淬火—热矫直—冷处理—两次低温回火—冷处理—低温回火—冷处理—人工时效—精磨—人工时效—研磨方案二采用冷处理和回火多次交替的工艺以求得到最佳的尺寸稳定性。
加热时的回复过程使显微组织中位错聚集密度减少,过应力减小以及位错和点缺陷的重新分布提高了残留奥氏体和马氏体的稳定性。
尽管多次交替反复冷处理和回火的循环的热理效应递减,但总的效果却提高了。
不过反复循环却增加了工序,导致成本增加。
方案一采用三次回火有利于保持高硬度且效率比用一次低温回火高,因此综合各方面考虑,选择方案一更加合理。
5. 工艺参数1)球化退火:780~800°C×2~6h,以<30°C/h炉冷至500~600°C出炉空冷。
2)淬火:830~860°C,取850℃,油冷3)回火:150~170°C×1h,三次4)冷处理:-70~-80°C×0.5~1h。
5)人工时效:120°C×48h / 120°C×10h热处理工艺曲线如图2.5.1。
图2.5.1 淬火量块热处理工艺曲线6.工序说明1)退火:目的在于均匀化学成分,达到改善机械性能及工艺性能,消除或减少内应力,并为零件最终热处理准备合适的内部组织。
2)淬火:根据产品技术要求或加工制作的需要,量规和量具零件可以选用盐浴炉、真空炉、可控气氛炉、流态化炉或感应加热设备进行加热。
对于量块,为减少尺寸不稳定因素,一般不选用分级或等温淬火,如用油淬火,油温也以保持在室温为宜。
3)冷处理:对尺寸稳定性要求高的工件,淬火至室温后应立即(最好在半小时以内)进行冷处理,使残余留奥氏体尽可能多地转变为马氏体,工件硬度会相应地有所提高。
随后进行的回火(或人工时效处理)则促使合金元素从新分配,降低应力,使组织结构趋于稳定。
冷处理完毕后待工件温度升至室温立即进行回火或人工时效。
操作时应带手套等防护用品以防止冻伤。
冷处理前应擦干工件上的水分及杂物。
4)回火:以在热浴(硝盐或热油)中回火为宜。
热浴回火保温时间应不少于1h,截面尺寸在50mm 以上者需2~4h。
5)人工时效:人工时效宜在热浴中进行。
工件在精磨后宜在120°C时效10h ,以消除磨削应力,稳定零件尺寸,改善抗蚀性。
量块热处理工艺的要点在于:尽量减少残余奥氏体量,增加马氏体的正方性以及减小残余应力。
7. 常见热处理缺陷过烧由于加热温度过高,出现晶界氧化,甚至晶界局部熔化,造成工件报废。
1)粗大魏氏组织退火或正火钢中出现粗大魏氏组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加热温度过高所造成的。
为了消除魏氏组织,可以采用稍高于Ac3的加热温度,即使先共析相完全溶解,又不使奥氏体晶粒粗大,而根据钢的化学成分采用较快或较慢的冷却速度冷却。
2)裂纹淬火温度过高,回火不足可造成工件残余应力大,即使在合理的磨削条件下也可能产生磨削裂纹,这种裂纹相对于纯粹的磨削裂纹来说一般较稀疏,也较宽而深。
较严重的网状碳化物和材料导热性差都能促进磨削裂纹的产生。
钢中残余奥氏体在磨削时可能转变成淬火马氏休,较脆。
所以残余奥氏体量多的工件在磨削时容易发生磨削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