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原因分析的常用工具图
- 格式:ppt
- 大小:627.00 KB
- 文档页数:37
QC (旧)七大手法之四——鱼骨图(Fishbone Diagram)一.定义:因果图(Cause and Effect Diagram ),又称特性要因图、鱼骨图、鱼刺图、树枝图、因素图、河图、石川图。
是一种用于分析质量特性(结果)与影响质量特性的可能原因/因素(即潜在原因)之间关系的一种工具。
1953年,由日本东京大学教授Kaoru Ishikawa 石川馨(日本最著名的质量权威,以其发明的鱼骨图——TQM 的七大手法之一而著称,另有一句名言——顾客是任何一个你工作的下家,而不论是他在组织内部还是组织外部——这个创意发展为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首次运用鱼骨图帮助川崎钢铁厂的工程师们理解造成生产问题的各因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所以因果图又称为石川图。
因果图的定义:一种表明质量特性与其影响原因之间的关系的图形。
因果图它形象地表示了探讨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有条理地逐层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原因—结果”与“手段—目标”的关系,使问题的脉络完全显示出来。
绘制鱼骨图的步骤:1) 确定要对哪些质量问题进行因果分析。
2) 选择其中的一个质量问题,把它写在纸的右侧。
从左至右画出脊骨线,把质量问题用方框框住,当作“鱼头”。
然后写下作为大骨的影响质量问题的基本原因,并用方框框住。
3) 写下影响大骨(基本原因——5M1E )的第二层原因(中骨)和影响中骨的第三层次原因(小骨)。
原因之间的关系必须是因与果的关系。
如果需要还可以展开到第四层的更为细小的原因(小小骨),直到可以采取措施的具体原因为止(注:大骨与脊骨之间的夹角以60-75º为宜,中骨与脊骨平行,小骨与中骨的夹角同样为60-75º。
一个完整的因果图至少应有二层,许多因果图有三层或更多层。
4) 对每一个原因都进行重要性划分(真因判断——见真因判定表),标识出看上去对质量特性有重要影响的原因(即一般称为的“要因”),从最层次的原因中(即小骨或小小骨)选取和识别少量的(3~5个)可能对结果有最大影响的原因,将其作为制定改进措施的重点考虑对象,标识的方法可以是用方框框起来或加注特殊的符号。
质量管理与QC小组活动的新七种工具指的是系统图、关联图、矩阵图、网络图、PDPC法、亲和图和矩阵数据分析法。
系统图也称树图(Tree diagram),是一种单目标展开的表示某一问题各要素间逻辑关系的图。
在质量管理中,可以利用系统图把某个质量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组成要素,根据因果关系排列起来,以显示出问题与要素、要素与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顺序关系,从而明确问题的重点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关联图(Relation diagram)也称关系图。
它是解决因素间相互关联,因素与问题间关系复杂的原因与结果或者目的与手段间的关系的图示技术。
与系统图不同的是关联图的主题不只一个,可以是多个。
矩阵图(Matrix Chart)是以矩阵的形式分析问题与因素、因素与因素、现象与因素间相互关系的图形。
一般是把问题、因素、现象放在图中的行或列的位置,而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放在行和列的交点处,并用不同符号表示出它们的相关程度。
网络图 (Arrow Diagram)又称箭条图、矢线图和网络计划图,源于统筹法的网络计划技术,为克服进度计划横道图(甘特图)在计划安排上的不足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图示技术。
它用网络图的形式来安排一项工程(产品)的日历进度,说明其作业、工序间的紧前、紧后关系和作业的时间关系,以提高进度管理的效率。
网络图的实质是项目或产品的时间作业计划,使用网络图的目的是计算作业时间和确定关键作业路线。
PDPC法是过程决策程序图的简称。
它源于运筹学和系统理论的思想方法,对某一目的实现进行多方案设计,以应付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新的问题。
在动态实施过程中,随着事态发展所产生的各种结果及时调整方案,运用预先安排好的程序来保证达到预期结果和目的。
亲和图(Affinity Diagram)也称KJ法、A型图。
它是把收集到的大量的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意见、观点、想法和问题归纳、整理,按它们间的相互亲近程度加以整理、归类、汇总的一种图示技术。
在QC小组活动中,亲和图常用于归纳、整理由“头脑风暴”和“诸葛亮会”所产生的各种意见、观点和想法等语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