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新旧七大手法对比
- 格式:ppt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14
QC七大手法新旧对比老的七种工具(我的看法:老工具重点是确定问题所在,分问题的原因。
着眼于过去数据的分析。
)1.检查表:也有的叫查检表、检查单……。
用于现场收集数据。
内容应当考虑满足以下用具的使用。
也可以作防错工具,提醒操作者应当如何做。
2.层别法:将数据按照不同类别、层次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的方法。
以便查出问题。
为此,利用检查表收集数据时就要设计好类别、层次。
3.特性要因图:也叫因果图、鱼刺图。
通常结合层别法,针对不同类别和层次,把结果、现象问题作为鱼头,分析可能的原因作为鱼刺。
再查原因的原因,在鱼刺上列出分刺。
再查原因……,一直分析到根本原因为止。
4.排列图:也叫帕累图。
根据20:80规律,把鱼刺图得到的各种原因,根据某个类别、层次进行汇总统计,根据数据从大到小排列,确定关键的少数。
抓主要原因的主要方面。
根据这个原理也可以用于其他的分析工作,确定主要因素。
5.散布图:采用层别法做分析时,如果发现A和B两个因素可能相关,可加以利用。
譬如,只要控制A也就控制B了。
散布图两个坐标分别代表两个因素,把数据点上,很容易发现是否相关,以及如何相关的。
6.控制图:也叫管制图。
用来分析过程是否稳定。
过程稳定后可以用来控制过程,及时发现特殊原因。
也可以和前面的各种工具结合来改进过程,验证改进后的效果。
7.直方图:用来检查数据的分布状态,判别是否属于正常状态分布。
常常结合控制图使用。
新的七种工具(新的工具主要是从系统和过程的观点来解决问题或者预防问题的发生。
着眼于未来)1.亲和图:也叫KJ法。
把大量的意见、资料、事实、构思、方案等利用这种方法,根据相关性,把相同、相近的归在一起,形成统一的认识。
2.关联图:把原因和结果、手段和目的等绞缠在一起的一些问题,用逻辑方法查明它们关系的一种方法。
3.矩阵决策法: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识别不同群体的原因。
分群排列出各个原因,在交叉的地方分析相关的强弱、大小。
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什么地方的方法。
新QC七大手法1. 关联图法--TQM推行, 方针管理, 品质管制改善, 生产方式,生产管理改善2.KJ法--开发, TQM推行, QCC推行, 品质改善3. 系统图法--开发, 品质保证, 品质改善4.矩阵图法--开发, 品质改善, 品质保证5.矩阵开数据解析法--企划, 开发, 工程解析6. PDPC法--企划, 品质保证, 安全管理, 试作评价, 生产量管理改善, 设备管理改善7. 箭法图解法--品质设计, 开发, 品质改善老七种工具:调查表、排列图、因果图、散布图、分层法、直方图、控制图。
新七种工具:关联图、亲亲和图(KJ法、A型图解)、系统图(树图)、矩阵图、网络图、PDPC法、过程决策图法)、矩阵数据解析法。
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作用。
这里篇幅有限,我就简单说下鱼骨图吧。
希望对你有帮助。
其实企业中发布会用的最多的就是鱼骨图(因果图)了,直观明了,我们公司常做发布会,用的都是这方法。
一般会结合5w2h分析方法使用。
这里不能贴上来图,其他的你就百度里就有一堆鱼骨图了。
鱼的几个刺一般都用来代表人、机、料、法、环。
之后从几个刺下面细分出来一些其他的原因,逐条分析、去掉非要因。
最终剩下来的就是影响问题的要因了。
其实做过一次后就会很简单了。
至于图嘛,这里不能粘上来。
给你个链接吧,里面PPT介绍的很详细。
图也很丰富。
最后我想说的是,哥们,俺说了很多很累。
请给分吧第一章概述一、起源新旧七种工具都是由日本人总结出来的。
日本人在提出旧七种工具推行并获得成功之后,1979年又提出新七种工具。
之所以称之为“七种工具”,是因为日本古代武士在出阵作战时,经常携带有七种武器,所谓七种工具就是沿用了七种武器。
有用的质量统计管理工具当然不止七种。
除了新旧七种工具以外,常用的工具还有实验设计、分布图、推移图等。
本次课程,主要讲的是QC七大手法,而SPC(管制图)是QC七大手法的核心部分,是本次培训的重点内容。
二、旧七种工具QC旧七大手法指的是: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新旧七种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对比新七大手法要紧应用在中高层管理上,而旧七手法要紧应用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
因此,新七大手法应用于一些管理体系比较严谨与管理水准比较高的公司QC旧七大手法:特性要因分析图、柏拉图、查检表、层别法、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QC新七大手法:关系图、系统图法、KJ法、箭头图法、矩阵图法、PAPC法、矩阵数据解析法。
一、检查表检查表又称调查表,统计分析表等。
检查表是QC七大手法中最简单也是使用得最多的手法。
但或者许正由于其简单而不受重视,因此检查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多。
使用检查表的目的:系统地收集资料、积存信息、确认事实并可对数据进行粗略的整理与分析。
也就是确认有与没有或者者该做的是否完成(检查是否有遗漏)。
二、排列图法排列图法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要紧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制作排列图的步骤:1、收集数据,即在一定时期里收集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的数据。
如,可收集1个月或者3个月或者半年等时期里的废品或者不合格品的数据。
2、进行分层,列成数据表,马上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按不一致的问题进行分层处理,每一层也可称之一个项目;然后统计一下各类问题(或者每一项目)反复出现的次数(即频数);按频数的大小次序,从大到小依次列成数据表,作为计算与作图时的基本根据。
3、进行计算,即根据第(3)栏的数据,相应地计算出每类问题在总问题中的百分比,计入第(4)栏,然后计算出累计百分数,计入第(5)栏。
4、作排列图。
即根据上表数据进行作图。
需要注意的是累计百分率应标在每一项目的右侧,然后从原点开始,点与点之间以直线连接,从而作出帕累托曲线。
三、因果图法因果图又叫特性要因图或者鱼骨图。
按其形状,有人又叫它为树枝图或者鱼刺图。
它是寻找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有效工具。
画因果分析图的注意事项:1、影响产品质量的大原因,通常从五个大方面去分析,即人、机器、原材料、加工方法与工作环境。
每个大原因再具体化成若干个中原因,中原因再具体化为小原因,越细越好,直到能够采取措施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