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dmark属性提取方法与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303.50 KB
- 文档页数:4
LandMark 地震解释及油藏描述一体化方案兰德马克公司的地震解释及油藏描述一体化解决方案,是利用OpenWorks 数据平台,把大量丰富的地震数据,地球物理测井数据,研究地区的地质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共享于OpenWorks 数据平台上的各种应用软件,使各个领域的专家可灵活、方便地对这些不同类型的数据实现多学科协同解释。
油田地处地质构造复杂、构造幅度变化大,岩性、岩相变化快,逆断层发育的柴达木盆地。
本着从油田勘探开发生产工作的实际出发,并结合该地区的地质构造特点,兰德马克公司提出了如下具有针对性的地震解释及油藏描述解决方案。
1. 针对油田地质构造复杂、构造幅度变化大的特点,如图所示通过LandMark 一体化系统的可视化技术不仅可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复杂的地质问题,而且与常规地震解释技术的结合,使传统层位的拾取方法得到了补充和完善,这种方法不受构造幅度变化的影响。
可视化技术除了利用常规地震数据之外,波阻抗反演等与地下地质体直接相关的数据体也是可视化技术常常采用的数据,用户可通过对不同数据体的交互解释来描述地下地质构造的共同特征.2. 对于油田复杂的断层的情况,如图所示通过LandMark 一体化系统综合应用相干体技术与可视化体解释技术不仅可以增加用户对各种类型断层的识别能力及提高解释精度,还可利用这两项技术并与一些辅助的迭后处理手段相接合,把断层数据和地震数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对研究断层的平面组合、空间展布规律更加方便。
Y3H4H19marthCubeComplex Faulting Ex.3复杂断裂带相干体中的断层显示E arthCubeC om plex FaultingEx.3Surface visualization on ESP is used to trace fault plans复杂断裂带相干体中的自动断层追踪3. 对于复杂的岩性、岩相变化问题,如图所示通过LandMark 一体化系统可通过可视化技术浏览其岩性、岩相的空间变化规律,对这些有意义的研究对象进行自动体标识并对其标识结果进行层位转换输出;同时还可将标识好的目标体输出为*.3dv 文件,为井间小层对比提供岩性变化依据。
Landmark软件培训手册目录一、数据加载(GeoDataLoading) (3)1、建立投影系统 (6)2、建立OpenWorks数据库 (6)3、加载钻井平面位置和地质分层(pick) (6)4、加载钻井垂直位置、时深表、测井曲线和合成地震记录 (9)二、常规解释流程(SeisWorks、TDQ、ZmapPlus) (15)1、SeisWorks解释模块的功能 (16)(1)、三维震工区中常见的文件类型 (16)(2)、用HrzUtil对层位进行管理 (17)2、TDQ时深转换模块 (18)(1)、建速度模型 (18)①、用OpenWorks的时深表做速度模型 (18)②、用速度函数做速度模型 (19)③、用数学方程计算ACSII速度函数文件 (21)(2)、时深(深时)转换 (22)(3)、速度模型的输出及其应用 (28)(4)、基准面的类型 (29)(5)、如何调整不同的基准面 (30)3 、ZmapPlus地质绘图模块 (30)(1)、做图前的准备工作 (32)(2)、用ASCII磁盘文件绘制平面图 (32)(3)、用SeisWorks解释数据绘制平面图................................. (33)(4)、网格运算 (37)(5)、井点处深度校正 (37)三、合成记录制作(Syntool) (37)1 、准备工作 (37)2 、启动Syntool (37)3 、基准面信息 (38)4 、子波提取 (39)5 、应用Checkshot (41)6 、合成地震记录的存储 (44)7 、SeisWelll (45)四、迭后处理/属性提取、聚类分析(PostStack/PAL、Rave (50)1、数据处理模块 (52)2 、相似性预测 (60)(1)、Fscan 相似性分析原理 (61)(2)、导致不相似的因素.... .. (62)3 、属性提取 (63)4 、储层特征可视化与油气预测技术 (73)(1)、数据输入................ .. (74)①、ASCII文件的输入 (74)②、OpenWorks井数据的输入 (74)③、SeisWorks Horizons数据的输入 (75)④、回归模型的输入 (76)(2)、数据分析................ .. (77)五、分频解释(SpecDecomp) (82)1 、分频技术的原理.............................................................. .. (82)2 、分频技术的特点 (83)3 、应用 (84)附:OpenWorks数据库的有关知识 (86)1 、关系数据库的概念………....………………………………………… ..862 、数据库的备份 (87)3 、OpenWorks的文件数据及外设………....…………………………… ..89(1)、用户管理及环境变量 (83)(2)、外部数据文件的存放 (91)(3)、磁带机的配置 (91)一、数据加载(GeoDataLoading)(一)、建立投影系统下面以建立TM投影系统为例:图 (1-4-4e )(二)、建立OpenWorks数据库(三)、加载钻井平面位置和地质分层(Pick)加载的钻井数据类型:钻井平面位置、地质分层、时深表、井轨迹、测井曲线、合成地震记录等。
dlib的landmark算法摘要:一、dlib 简介1.dlib 的背景和作用2.dlib 的主要模块和功能二、landmark 算法概述ndmark 算法的定义ndmark 算法的作用和应用三、dlib 中的landmark 算法实现1.dlib 中的landmark 算法原理2.dlib 中的landmark 算法流程3.dlib 中的landmark 算法应用示例四、landmark 算法与其他算法的比较ndmark 算法与传统特征点匹配算法的比较ndmark 算法与深度学习算法的比较五、dlib 的landmark 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1.dlib 的landmark 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2.dlib 的landmark 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正文:一、dlib 简介dlib 是一个开源的计算机视觉库,它包含了大量的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方面的算法。
这些算法被广泛应用于人脸识别、物体识别、姿态估计、文本识别等领域。
dlib 库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和接口,方便开发人员快速实现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方面的功能。
dlib 的主要模块包括:1.特征提取模块:包括HOG、LBP、LRE 等特征提取算法。
2.分类器模块:包括SVM、Ridge、Lasso 等分类器算法。
3.物体检测模块: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物体检测算法。
4.姿态估计模块:包括基于关键点和基于轮廓的的姿态估计算法。
5.文本识别模块:包括基于模板匹配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文本识别算法。
二、landmark 算法概述landmark 算法是一种用于人脸关键点定位的方法。
它通过定位面部特征点,如眼睛、鼻子、嘴巴等,来确定人脸的姿态和形状。
landmark 算法可以用于人脸识别、人脸跟踪、表情识别等领域。
landmark 算法的主要步骤如下:1.提取图像特征:通过提取图像中的特征点,如眼睛、鼻子、嘴巴等,来确定人脸的位置和姿态。
2.建立模型:通过训练模型,来学习特征点和人脸姿态之间的关系。
LandMark——Pal/PostStack软件介绍流程工作流程如下:1、首先启动ow2003,启动命令为:startow2、键入口令,如:123453、窗口中显示了ow2003的主窗口4、打开如下菜单:5、点击图上模块6、出现7、打开,选择工区,并且激活poststack esp和pal两项选项。
点击8、选择解释员后,出现窗口选择选择工区内的地震数据,选择重新键入新的输出地震名,在图上位置区域内按MB3(鼠标右键),出现,9、增益:选择第一项增益10、滤波:选择第二项选择滤波方式11、反褶积:选择第三项进行反褶积计算12、三瞬:选择,选择三瞬,即瞬时相位,瞬时频率,瞬时振幅。
13、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后,需要选择相应的参数,如图中显示位置点MB1出现参数选项,选择合适的参数,然后按OK。
其他处理方法如同。
14、最后选择菜单中的RUN按扭,运行。
此时可以检测程序的运行情况,点击主菜单中的job------下面的view进行查看。
到这里叠后处理中的反褶积,滤波,增益,三瞬就讲完了。
接下来介绍地震资料的相干处理和地震资料的属性提取:14、相干处理,仍然在上面的主菜单中选择第10项的,选择一种相干方式,现举一例进行演示,如然后点击鼠标MB1参数选项,出现参数菜单,选择好分析时窗方式后,选取层位和合适的时窗,键入输出名,选择扫描模式之后,点击ok按扭。
回到主菜单,RUN。
15、属性提取:选择菜单中的第8项后,在上按鼠标MB1,选择分析时窗方式,选取层位和合适的时窗,然后选择提取的地震资料的属性参数,包括有:(1)振幅类属性常用的振幅类属性有:1):2)Average Absolute Amplitude 平均绝对振幅:此外,还包括了3)、、、、4)::::::::(2)复地震道统计类:复地震道包括5种属性,1)2)在复地震道计算中,瞬时频率是相位随时间的变化率,或者说是相位的导数。
实际计算时,先算出瞬时频率道,然后计算时窗内的平均值。
(一)、PostStack 数据处理模块重采样(二)、相似性预测1、Fscan相似性分析原理2、导致不相似的因素3、Fscan 3D(三)、属性提取下面将PAL提取的39种属性分成5类加以说明:该属性对振幅变化非常敏感。
,它比能量半衰时更敏感。
(四)、储层特征可视化与油气预测技术1、数据准备File下。
如图:(1)、ASCII文件的输入(2)、OpenWorks 井数据在完成上图的操作后,可对RA VE表进行替代、扩展和合并,如下图:值的平均。
(3)、SeisWorks Horizon(s) 地震解释层位和属性参数多种参数。
面上。
(4)、回归模型的输入(2)、数据分析本部分比较重要,包括对属性的数学运算,聚类,回归分析,相似性计算,2D,3D交会图及群类的映射等。
交互性能及可视化手段极大地提高了上述操作的效率和精度。
数据分析在RA VE种分成两部分,Edit和View。
下面分别介绍各菜单项的功能:①、2D Crossplot(Histogram)。
②、3D Crossplot✧3D交会图的旋转通过旋转不同的角度,可以分离出多属性的聚群特征,从而找出有意义的聚类群。
✧特征群圈定与映射如下图所示✧从已知井预测。
✧其他辅助功能③2D Matrix ……2D 交会图阵列出现如下窗口:④各参数间的相关系数列于下图中:用户只需点击相关系数表,即可得到两属性的2D 交会图,从而检查参数间的实际相关程度。
⑤ Summary Statistics 统计参数概括,出现如下窗口:⑥属性运算 明了。
⑦ Subsets ……子集操作 ⑧Model ……模型回归分析⑨……聚类分析分频技术基于如下的概念,即来自薄层的反射在频率域具有指示时间地层厚度的特征性表现。
例如,一个简单的各向同性的薄层能把可预测的、具有周期性的带陷序列引入到复合反射的振幅谱中。
如下图(5-1、5-2):分类数量图 5-1 薄层频谱干涉模式短时窗分析,由于时窗内只包括几个薄层反射界面,这时的反射系数序列Rt 不再是随机的,振幅谱中由于薄层顶底反射界面的干涉结果出现了频陷,这代表地质体局部变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