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一节 18世纪欧洲文学
- 格式:ppt
- 大小:4.90 MB
- 文档页数:48
第五章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第一节概述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权利的斗争日益高涨,发生了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思想家用近代文化启迪人们的理性和智慧,对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批判,勾划出一幅“理性王国”的未来图画,为法国大革命和各国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一、启蒙运动与启蒙主义1.启蒙运动是十八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革命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它比文艺复兴具有更强的政治革命性质,是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制造舆论;启蒙运动中形成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称为启蒙主义。
狄德罗说:宗教迷信和专制制度是“拴在人类脖子上的两大绳索。
”启蒙主义的矛头主要是对准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制度的。
2.启蒙主义是以唯物论反对唯心论,批判上帝创造一切和君权神授的思想;以自然神论和无神论反对教会的神权统治;以自由、平等、博爱反对封建专制和贵族特权;狄德罗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
”孟德斯鸠说:“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
”把理性作为评判一切事物的唯一标准;相信未来是具有“永恒真理”和“永恒正义”的“理性王国”。
二、启蒙文学18世纪启蒙文学特征:①强烈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教育性和战斗性启蒙文学家往往同时是启蒙思想家和活动家,他们把文学创作视为反封建和宣传启蒙思想的武器,在理论上强调文艺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作用。
②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文学,具有平民性以第三等级为主人公,把他们作为表现和歌颂的对象。
如费加罗、鲁滨逊、维特等,反映了启蒙文学的民主性和进步性③在理论上主张要真实、要自然,具有现实性和哲理性: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渐成主流,且批判成分日益增强,直接影响到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启蒙文学注重表达哲理,不重文学性,有较强的功利色彩④创造了多种新的文学形式,形式通俗为便于宣传启蒙思想,启蒙文学中出现了多种新的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游记体讽刺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
幻灯片1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的基本特点时代背景:十八世纪的欧洲已处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社会转型期。
新旧两种力量的对抗表现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
英国虽然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但是由于此次革命的不彻底性,导致当权的新贵族和上层资产阶级对于下层人民以及殖民地的掠夺,在这种掠夺中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便力图保存种种封建残余。
因此,一场推翻封建制度铲除封建残余,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便提到了欧洲各国的历史日程上来。
为了顺应这一历史任务,在思想文化领域里便出现了被称为“启蒙运动”的思想文化运动。
幻灯片2影响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的诸要素:⑴科学生产力的发展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和瓦特的蒸汽机发明,促进了全欧性的工业革命的到来。
⑵哲学思潮的影响霍布斯的反对“君权神授”洛克的“白板说”反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说”法国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⑶“理性崇拜”“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也是启蒙文学的思想基础。
⑷对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和超越幻灯片3十八世纪的文学主潮和代表作家本世纪文学主潮为启蒙主义文学(同时并存古典主义,18世纪后期感伤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相继出现)。
启蒙运动的参加者和拥护者本身大多是文学家。
比如: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英国作家笛福、斯威夫特和菲尔丁;德国作家莱辛、歌德和席勒;意大利的哥尔多尼以及俄国的拉吉舍夫。
幻灯片4启蒙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⑴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深刻的民主性是启蒙主义文学最重要的思想特征。
⑵强烈的政论性、教诲性和浓烈的哲理色彩是启蒙主义文学最鲜明的艺术特征。
局限:启蒙作家往往不能将思想孕育在生动的艺术形象之中,人物成了作家的代言人,使哲理往往游离于艺术形象之外,带有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单纯的传声筒的“席勒化”倾向。
幻灯片5(插页)‚席勒化‛倾向:是指席勒的部分作品中存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创作倾向。
即:以‚不能实现的理想‛代替客观现实,以抽象概念的演绎替代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犯了‚为了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的错误,理想化、抽象化、概念化的创作倾向,导致人物‚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第五章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民主性。
⏹2)哲理色彩浓郁。
⏹3)着重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以资产阶级或普通平民作为作品的主人公。
⏹4)创造并使用新的文学体裁。
如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市民剧等。
以《老实人》《鲁滨逊漂流记》为例二、法国启蒙主义文学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伏尔泰⏹哲理小说:《老实人》(或《乐观主义》)⏹哲理小说:通过带有明显寓意的形象,表达作者对哲学、政治等问题的见解。
不重视对于现实生活本身的描绘和人物性格的刻画。
(一)启蒙运动前期(1701—1750)代表作家孟德斯鸠、伏尔泰(二)启蒙运动后期(1751—1800)代表作家狄德罗、卢梭、博马舍⏹卢梭⏹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丝》:圣普乐、尤莉⏹描写出自人性的自然爱情与封建等级偏见的冲突。
⏹自传体小说《忏悔录》三、英国启蒙文学⏹1、笛福:“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鲁滨逊飘流记》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
赞美资产阶级创业开拓精神。
⏹2、斯威夫特:讽刺作家。
⏹《格列佛游记》通过格列佛的见闻抨击了英国18世纪初期的资本主义统治。
⏹3、菲尔丁:⏹“英国小说之父”,是18世纪欧洲最有成就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汤姆·琼斯的故事》⏹奥尔华绥、布里菲、苏菲亚、威士特恩、贝纳斯登⏹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进行改造的要求和对新道德规范的呼唤。
⏹如在对汤姆·琼斯和布里菲的对比性描写中,批判贵族社会的伪善文明,肯定合乎启蒙学派民主观念的自然道德。
⏹4、理查逊:感伤主义小说家⏹《克拉丽莎——一位青年妇女的故事》⏹创作突破流浪汉小说结构模式,写作家庭小说。
5、罗伯特·彭斯⏹友谊地久天长⏹怎能忘记旧日朋友⏹心中能不怀念?⏹旧日朋友怎能相忘,⏹友谊地久天长。
⏹我们往日情意相投,⏹让我们紧握手,⏹让我们举杯痛饮,⏹友谊地久天长。
⏹友情常在我心,⏹亲密的朋友⏹举杯痛饮,⏹同声歌唱友谊地久天长。
第五章18世纪欧洲文学和启蒙主义(Rationalism)18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启蒙文学。
它主要包括法国启蒙运动文学、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18世纪是个过渡世纪,自古以来的各种创作方法在这儿都有长足的发展。
其中的卢梭传统、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前浪漫主义、德国的狂飙突进文学等直接成为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前奏;而狄德罗传统,菲尔丁传统,又直接预示了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并为长篇小说的成熟做了最后一次的努力。
莱辛完成了德国文学的转变;席勒和歌穗以其独特的古典主义把德国民族文学推上高峰,迎来了德国文学的古典时代。
第一节18世纪欧洲文学特征1.古典主义仍占有重要地位,但以启蒙文学成就最高。
两种主要创作方法在该时期都有质的飞跃,直接为19世纪两种主要思潮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继英(16世纪)、法(17世纪)后,德国在18世纪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学。
2.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要求文学为社会政治服务,它与17世纪古典主义同属市民性质的文学思潮,但古典主义拥护国王,启蒙主义反对国王。
3.自觉地把第三等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写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普通情感,这在文学的人民性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来表现启蒙思想,如哲理小说、正剧等等。
第二节18世纪英国文学18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是长篇小说。
此外,还有感伤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前浪漫主义文学等。
古典派启蒙作家有斯梯尔、艾狄生和蒲泊。
斯梯尔(1672—729)和艾狄生(1679—1719)通过他们主办的《闲谈者》和《旁观者》,用优美的随笔写世态人情,进行道德说教,为新兴市民提供了新的道德标准。
他们的散文的叙述和描绘传统,也对现代英国文学有一定影响。
蒲柏(1688一1744)自幼残疾,他发愤写作,20岁出头便用英雄双韵体写了诗歌批评《论批评》。
其语言机智幽默,充满哲理,为后代英国人所继承下来。
他还把荷马史诗译成英文。
第五章18世纪欧洲启蒙主义文学第一节以理性原则裁决社会与人生——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概述一、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1、英国文学丹尼尔·笛福(1660?——1731)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小说家,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人。
重要作品有《鲁滨逊漂流记》、《辛格顿船长》和《摩尔·弗兰德斯》。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受到了高度评价,恩格斯说他“是一个真正的‘资产者’”。
鲁滨逊有三个特征:①有冒险进取精神。
他厌恶平凡中庸的小康生活,一心要到海外去,父亲劝告,船破教训,都不能使他回头,毅然决然舍弃安逸生活,宁愿与风波坎坷为伍。
②有坚强的毅力。
由于船只触礁,他只身来到荒岛二十八年。
离开文明社会的日子是艰难的,但是,鲁滨逊最后有面包吃,有陶器用,有种植园、牧场和两处住处,除了缺少“人与人的交往以外,什么都不缺”,在荒岛上建造了自己的“小王国”。
③他又有殖民主义特点。
总之,鲁滨逊是一个理想化的新资产阶级典型,表现了上升时资产阶级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也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私有观念和殖民主义占有欲。
《鲁滨逊漂流记》在艺术上也很有成就:注意用具体行动来塑造人物,注重细节描写,语言自然流畅,用第一人称叙述,描写非常具体,穿插一些日记和书信,使人如临其境,真实可信。
约那旦·斯威夫特(1667——1745)是个杰出的讽刺作家。
其代表作《格利佛游记》共分4个部分:写外科医生格列佛航海漂流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智马国。
作者借格列佛游历小人国,批判了英国官场的腐败:还揭露了无聊的党争:作者借格列佛游历飞岛国影衬英国政府的殖民统治:其艺术价值在于:以漫画的夸张技巧塑造人物形象;以一本正经的严肃、态度和口吻,叙述无耻和无聊的人情事故;通过具体的情节,鲜明地深刻地揭露社会的丑恶形象和矛盾关系。
受拉伯雷的影响,把粗俗作为审美对象,使粗俗蕴藏着更深的文化内涵,用粗俗亵渎某些貌似神圣的东西。
鲁迅多次称赞斯威夫特的讽刺技巧,把他与果戈理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