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
- 格式:ppt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34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文学表现——《哥德尔作品选》1. 引言1.1 概述欧洲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和文化革命,深刻地影响了当时欧洲社会的方方面面。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科学和人类自由,并试图推翻传统社会体制和权威观念。
在这个时期,许多思想家和作家以他们的作品参与到这场变革中,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本文将聚焦于启蒙运动在18世纪欧洲文学中的表现,特别关注《哥德尔作品选》对启蒙运动的反映和探索。
通过对该作品及其作者哥德尔的简介与背景介绍,探讨它在当时文学中的地位以及对后世文学产生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引言、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哥德尔作品选》及其在启蒙运动中的地位、哥德尔对启蒙运动及后世文学产生影响的探讨以及结论。
通过这种结构安排,我们将逐步深入分析欧洲启蒙运动在18世纪文学中的地位,并探讨哥德尔作品的独特之处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最后,本文将总结启蒙运动在18世纪欧洲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并探讨哥德尔作品对现代文学影响的局限性和持续性。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哥德尔作品选》及其在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中的地位进行详细研究,揭示该作品对当时思想潮流的回应和推动力量,并探讨它对后世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贯穿全文的论述和分析,加深读者对欧洲启蒙运动以及其与文学之间关系的理解。
2. 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2.1 十八世纪欧洲社会与文化环境在18世纪,欧洲社会与文化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一时期被称为启蒙运动。
在此之前,欧洲社会主要被封建主义和宗教统治所笼罩。
然而,在18世纪初,人们开始对传统权威进行质疑,并推动理性、科学和人道主义价值观的崛起。
在社会层面上,欧洲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变革。
这些变革包括中产阶级的兴起,其代表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他们寻求政治权力和经济地位的提升。
同时,工业革命也带来了新兴产业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思想上,启蒙运动强调理性思维和科学方法。
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和启蒙运动第一节概述十八世纪,欧洲进入转型期:科学和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哲学思想的发展,解放了人们思想。
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欧洲各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变革,启蒙运动的最初动机,就是为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作思想准备,这便决定了理性崇拜与个性张扬的时代精神和文学特色。
一、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一)启蒙运动1、概念:启蒙运动是十八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进行的第二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启蒙”一词的含义,在英语和德语中是“启迪”;在法语中是“照亮”。
启蒙思想家认为,人本来是有清明理性的,被专制统治和教会的迷信偏见遮敝了,因此造成社会的黑暗、腐败。
要改造社会,就要运用在理性基础上建立的新文化知识观念去启迪、照亮人们愚味的大脑,照亮黑暗的社会,使人类重新走上光明之路。
所以这场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叫“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是“理性崇拜”,其中心在法国,它波及文学、科学、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为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做好了舆论准备。
2、原因:(1)经济上: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海外贸易的繁荣、机器的使用、市场的扩大、封建生产关系走向彻底解体。
(2)政治上,资产阶级强大起来,政治上空前觉醒。
而英国革命的成功对欧洲影响很大。
(3)科学上,自然科学十七八世纪长足发展,氧化奠定了实验化学的基础。
生物学的进化论进一步证实。
尤其是牛顿的物理学,无文学的巨大成熟,深刻影响欧洲人的思想观念。
(4)哲学上,唯物主义哲学盛行,如英国经验主义。
洛克以著名的“白板论”抵制了唯心主义的“天赋观念”说,主张一切知识皆源于后天的经验。
法国思想家将“自然神论”发展为彻底的唯物主义。
3、两大特点:一是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二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民主与法制。
4、旗帜(口号):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5、历史意义:欧洲启蒙运动不论在欧洲文明史还是世界文明史都有着重大的决定意义。
第五章18世纪欧洲启蒙主义文学第一节以理性原则裁决社会与人生——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概述一、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1、英国文学丹尼尔·笛福(1660?——1731)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小说家,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人。
重要作品有《鲁滨逊漂流记》、《辛格顿船长》和《摩尔·弗兰德斯》。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受到了高度评价,恩格斯说他“是一个真正的‘资产者’”。
鲁滨逊有三个特征:①有冒险进取精神。
他厌恶平凡中庸的小康生活,一心要到海外去,父亲劝告,船破教训,都不能使他回头,毅然决然舍弃安逸生活,宁愿与风波坎坷为伍。
②有坚强的毅力。
由于船只触礁,他只身来到荒岛二十八年。
离开文明社会的日子是艰难的,但是,鲁滨逊最后有面包吃,有陶器用,有种植园、牧场和两处住处,除了缺少“人与人的交往以外,什么都不缺”,在荒岛上建造了自己的“小王国”。
③他又有殖民主义特点。
总之,鲁滨逊是一个理想化的新资产阶级典型,表现了上升时资产阶级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也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私有观念和殖民主义占有欲。
《鲁滨逊漂流记》在艺术上也很有成就:注意用具体行动来塑造人物,注重细节描写,语言自然流畅,用第一人称叙述,描写非常具体,穿插一些日记和书信,使人如临其境,真实可信。
约那旦·斯威夫特(1667——1745)是个杰出的讽刺作家。
其代表作《格利佛游记》共分4个部分:写外科医生格列佛航海漂流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智马国。
作者借格列佛游历小人国,批判了英国官场的腐败:还揭露了无聊的党争:作者借格列佛游历飞岛国影衬英国政府的殖民统治:其艺术价值在于:以漫画的夸张技巧塑造人物形象;以一本正经的严肃、态度和口吻,叙述无耻和无聊的人情事故;通过具体的情节,鲜明地深刻地揭露社会的丑恶形象和矛盾关系。
受拉伯雷的影响,把粗俗作为审美对象,使粗俗蕴藏着更深的文化内涵,用粗俗亵渎某些貌似神圣的东西。
鲁迅多次称赞斯威夫特的讽刺技巧,把他与果戈理相提并论。
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讽刺大师乔纳森.斯威夫特一、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概述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逐渐占据意识形态高地的条件下,18世纪出现了全欧性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但是带有更强烈、更明显的政治革命的性质。
在这样的条件下,文学也必然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
这一时期尽管各国启蒙文学有各自的发展进程和特点,但它们仍具有一般性的特征:1、(比文艺复兴)更强烈的政治性和民主精神启蒙运动时期的作家大都是当时的启蒙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们把文学创作作为宣传自己思想和理论的有力工具。
2、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
以法国的哲理小说成就最大。
3、扩大了文学艺术反映、描写的范围。
即启蒙文学的主人公不再是上层阶级、皇室、贵族等,更多的是对资产阶级一般平民的描写。
4、创造了新的学体形式。
启蒙作家打破了自古以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平等地广泛采用小说、诗歌、戏剧和文艺性的政论等各种文体,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散文时代。
二、启蒙运动时期英国文学总述18世纪前半期,以启蒙理性主义为核心的新古典主义思潮统治英国文坛。
所谓新古典主义就是提倡理性、贬抑情感,强调创作时要模仿自然和古希腊罗马的经典大师和文学作品,要求行文条理清晰、典雅工整,运用巧智和讽刺,同时强调文艺作品的道德和教育功能。
这一时期,英国文学的最大成就是现实主义小说。
这一时期英国启蒙文学的特点是由于英国的启蒙运动是在英国革命后出现的,其间还经历了“工业革命”这一重大的历史变革。
因此,英国启蒙文学的任务不是召唤革命行动,而是以“理性”为武器,反对封建势力的参与。
同时,在一些最先进的作家的作品中,也批判了新制度建立起来所暴露出来的种种不合理的东西。
发展到18世纪中后期,感伤主义成为发展主流。
三、讽刺大师-乔纳森.斯威夫特(一)人物简介:(1667-1745)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一、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概述从文艺复兴开始,欧洲的资产阶级经过三四百年的苦心经营,到18世纪,一些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打破了17世纪它和封建贵族阶级势均力敌的状态,各国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也进入到一个空前激烈的阶段。
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成为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
这个时候,资产阶级发动了一场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文化革命和思想解放运动,史称“启蒙运动”。
1.社会状况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资产阶级终于结束了封建势力独霸的政权。
资产阶级的新贵族相互妥协,联合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从此以后,英国就开始了飞速发展之路。
18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使英国的资产主义经济基础迅猛发展,英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也随之日益强大,君主立宪之下的资产阶级新贵族当权的政局得到巩固。
所以英国的启蒙运动,除了继续扫荡封建势力;另一方面,也有支持现存制度,主张局部改革的保守主张。
而法国的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专制君主路易14,也就是莫里哀的君主“太阳王”以后,法国的封建社会已经腐朽不堪,全国分成3个等级,第三等级备受盘剥压制,这种尖锐的矛盾,就导致了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那就是发生在18世纪末的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胜利。
而整个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都在为这次彻底的革命积蓄力量。
所以在各个国家中,法国的启蒙运动是声势最大,战斗性最强的一个,它直接导致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从而震撼了整个世界。
在18世纪,也包括之前的17世纪,英法两国都在大踏步地向前发展,它们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变革使它们走在了世界欧洲的前列,而此时,德国的内战却好像是一打起来就没个完。
从17世纪一直打到18世纪,仍然处于封建割据状态。
这就使德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了极大的阻碍,于是,软弱和妥协就成了德国资产阶级的特性。
启蒙运动在德国始终没有形成像英国、法国那样的政治革命。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介绍启蒙运动:自由、平等、“理性王国”启蒙文学的特点:1 18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最高。
2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
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3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正剧、哲理小说等。
英国文学一英国文学(现实主义小说):笛福(英国实现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之父、现代新闻报道之父):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鲁滨逊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第一人称自述方式)。
斯威夫特(激进的民主派,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主要作品:《格列佛游记》(儿童幻想剧小说)通过幻想的环境,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对英国政治、法律、议会、党争和哲学进行讽刺和抨击)。
理查生(长于使用书信体叙述故事的作家):《克拉丽莎》书信体小说菲尔丁:(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汤姆·琼斯》(欧洲文学中的一流小说):代表了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被誉为“18世纪英国社会的散文史诗”。
法国文学二法国小说(正剧、哲理小说)温和派: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书信体哲理小说,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先河)主人公:郁斯贝克和黎加。
《法的精神》(又译《法意》)伏尔泰:《老实人》(最优秀)理想世界—黄金国激进派:狄德罗(提出“严肃的戏剧”的概念、《百科全书》领袖):主要作品:三部哲理小说《修女》:揭露教会罪行的书信体哲理小说(少女:苏珊·西蒙南独白的方式)。
《拉摩的侄儿》:对话体哲理小说(马克思称:“无与伦比的作品”。
恩格斯称:“辩证法的杰作”。
《宿命论者雅克》卢梭(激进派的领袖):理论著作:《论科学与艺术》:反封建的“第一声呐喊。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返归自然”的理论。
《民约论》(又名《社会契约论》):“福音书”。
哲理小说《爱弥尔》:法国第一部讨论教育问题的小说。
启蒙文学是指盛行于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启蒙文学”并不是如浪漫主义文学或自然主义文学一样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而是席卷整个欧洲的启蒙思想在文学上的延伸和体现。
启蒙文学并没有独立的纲领,在文学史上对这一流派的界定也存在很多争议,但通常认为奥古斯都时期的英国文学、大革命之前的法国文学以及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都可以算作启蒙文学范畴。
从纵向上看,启蒙文学选择性继承了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某些特性,但是却已经具备了近代文学的诸多元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尽管没有形成统一的纲领,各国发展的状况也存在差距,但仍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
欧洲诸国中以法国成就最高,英国和德国次之,在俄国和意大利等国也有相应的发展。
[hr]笛卡尔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是保守的封建势力和新兴的资产阶级价值观之间的一次巨大的冲撞。
英国经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并于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
残存的封建势力和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之间矛盾冲突不断,经验主义哲学盛行。
路易十四死后,一度是欧洲最强大国家的法国开始陷入无休止的社会矛盾之中;稍晚于英国到来的工业革命极大的激化了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的决心,启蒙思想较英国更为激进,并最终催生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
德国在17世纪“三十年战争”的影响下,仍分裂为数以百计的小邦国,经济远远落后于英法,德国的知识分子则深受法国、英国知识界影响,致力于传播启蒙思想,吁请国家统一与民族自强。
在这样的社会与历史背景下,启蒙运动催生并得以迅速扩散,在整个欧洲形成一股强大的洪流。
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经验主义哲学和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唯理主义哲学是启蒙运动的两大理论来源。
作为启蒙运动一部分的启蒙文学,在思想上以“理性崇拜”为核心,主张崇拜“自然理性”,反对君主王权。
体现在文学上,基本都表现出崇尚个人自由、崇尚回归自然、宣传开明君主制或君主立宪制、主张发展工商业、自由的经济竞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