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总复习选择题增分练六
- 格式:doc
- 大小:658.00 KB
- 文档页数:7
小题增分特训(二)相互作用1.在城市楼房的建筑工地上经常见到塔吊,工人师傅在安装塔吊时,常在塔吊臂的未装滑轮端安装一个大的铁箱,并在铁箱内装入很重的沙子(如图所示),其主要目的是( )A.为了左右对称,美观B.增加塔吊重量,防止被风吹得左右摇摆C.防止沙子不够用,做临时补充D.使塔吊起吊建材时重心落在竖直固定架上,工作起来更加平衡、安全2.某次羽毛球比赛的情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运动员回击羽毛球动作时,羽毛球可以看成质点B.运动员击球时,球拍对羽毛球的作用力大于羽毛球对球拍的作用力C.运动员击球时,球拍对羽毛球的弹力是因为球拍发生了形变D.运动员击球后,羽毛球在空中继续向前运动时受到重力、弹力和阻力3.舞蹈《锦绣》艺术地再现了古代戍边将士与西域各民族化干戈为玉帛并建立深厚友谊的动人故事。
图甲是一个优美且难度极大的后仰动作,人后仰平衡时,可粗略认为头受到重力G、肌肉拉力F2和颈椎支持力F1。
如图乙所示,若弯曲后的头颈与水平方向成60°角,F2与水平方向成45°角,则可估算出F1的大小为( )A.(√3+1)GB.(√3-1)GC.(√3+2)GD.(√3-2)G4.(浙江北斗星联盟高三选考模拟)如图所示,有两本书叠放在一起静止放置于倾角为θ的倾斜桌面上,上面书本质量为m0,下面书本质量为m,下面书本有二分之一伸出桌面,桌面与书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书本与书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mgcos θ+m0gcos θA.下面书本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为12B.桌面对上面书本的作用力方向一定竖直向上C.逐渐增大桌面倾斜的角度,上面书本一定比下面书本先滑动D.上面书本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m0gsin θ5.生活中常说有的弹簧“硬”,有的弹簧“软”,通常认为劲度系数k越小,弹簧越“软”。
已知弹簧a、b的弹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的关系图线分别如图中的两条直线所示,已知弹簧的弹性势能E p=1kx2,下列说法正确2的是( )A.弹簧a、b的劲度系数之比为2∶5B.弹簧a、b相比较,弹簧a是“软”弹簧C.若用弹簧a、b来制造缓冲装置,则弹簧a比弹簧b的缓冲效果好一些D.当弹簧a、b的弹力均为图中的F0时,弹簧a、b的弹性势能之比为2∶56.梅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不少,兴宁花灯就是其中一种,它与北京宫灯一脉相承,始于宋代,流行于明清,是传承了上千年的客家传统习俗,花灯用四根长度相同、承受能力相同的绳子高高吊起,如图所示,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花灯质量为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根绳子的拉力均相同B.增大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花灯受的合外力增大C.绳子拉力的合力方向为竖直方向D.绳子长一些更易断7.两只完全相同的蚂蚁在轮胎内外表面爬,当两只蚂蚁爬到图示位置时保持静止,角α大于角β。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训练:第六讲:追及与相遇问题一、单项选择题1.某新能源汽车厂家在一平直公路上对汽车的加速性能进行测试。
某时刻,A在B的正前方24m,A车在前以10m/s的速度匀速前进,此时B车从静止出发以22m/s的加速度匀加速追赶。
若两车可看成质点,两车相遇时,B车行驶的时间为()A.9s B.10s C.1ls D.12s2.大雾天气行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在大雾中,一辆客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一辆轿车以20m/s的速度同方向在同一公路上驶来,轿车司机在距客车 100m 时发现客车并立即紧急制动,为不使两车相撞,轿车的制动加速度至少为()A.0.25 m/s2B.0.5m/s2C.1m/s2D.2m/s23.车从静止开始以21m/s的加速度前进,在车开始运动的同时,车后20m处某人骑自行车开始以6m/s的速度匀速追赶。
以车启动时刻开始计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t=4s车的速度和人的速度相等B.经过t=6s车的速度和人的速度相等C.经过t=10s人追上车D.最后人能追上车4.某实验兴趣小组对实验室的两个电动模型车进行性能测试。
如图所示,0时刻电动模型车1、2相距10m,两车此时同时开始向右做匀减速运动,车1的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2m/s2,车2的速度为6m/s,加速度大小为1m/s2,则在此后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6s内,车l的位移是24m B.6s时,车2的速度大小为1m/sC.两车间的距离一直在减小 D.两车最近距离为2m5.两辆游戏赛车a、b进行实验,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
t=0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处,此时比赛开始。
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以下四幅图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的是()A. B. C. D.6.甲、乙两汽车同时同地出发,甲车做匀速运动,乙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选择题专项练(五)(满分:40分时间:3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1月30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这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目前核能发电都是利用核裂变反应,下列方程表示重核裂变的是( )A.92235U+01n Ba+3689Kr+301n0eB.90234Th Pa+-1C.24He+49Be n+612CD.12H+13H He+01n2.将运动员推冰壶的情境简化为图甲的模型,t=0时,运动员对冰壶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3 N,作用1 s后撤去推力F,冰壶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则冰壶的质量和t=1 s时冰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g取10 m/s2)甲乙A.1 kg,1 m/sB.1 kg,2 m/sC.2 kg,1 m/sD.2 kg,2 m/s3.(湖南新高考教研联盟二模)如图所示,倾角为θ=30°、AB面光滑的斜面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一个重为G的小球在弹簧测力计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
现沿逆时针方向缓慢转动弹簧测力计,直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初始值,在此过程中,小球与斜面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F先变大后变小B.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一直变大C.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一直变小D.斜面体对小球的支持力一直变大4.(山东菏泽二模)负压救护车主要用于感染患者的转运与抢救,使用时病员舱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病员舱负压值(为负值)是指舱内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强之差。
某次转运病员前,医护人员打开控制开关使封闭病员舱内的气体降至人体适合的温度,同时将部分气体抽出使病员舱负压值达到规定值。
已知T=t+273 K,打开开关前舱内气体的温度为37 ℃,舱内气体压强与外界大气压强均为p0;打开开关后抽出的气体质量为原来舱内气体质量的n(n<1)倍,舱内温度降至27 ℃,则该病员舱规定的负压值为( )A.-np0B.-30n31p0C.-1+30n31p0 D.-1+31n31p05.如图所示,一小车在平直道路上向右运动,车内一条光滑轻绳ACB两端固定在水平车顶上,一质量为m的小圆环穿过轻绳且可在绳上自由滑动。
选择题增分练(五)(满分48分 24分钟)说明: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2018·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二模)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均匀软绳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将软绳一端提升至离地面高度为h 处,软绳完全离开地面,则至少需要对软绳做的功为( )A .mg l2B .mg h2C .mg (h -l )D .mg ⎝ ⎛⎭⎪⎫h -l 2解析:选 D.对软绳做的功等于它的重力势能的增加量,即W =ΔE p =mg ⎝ ⎛⎭⎪⎫l2+h -l =mg ⎝⎛⎭⎪⎫h -l 2,选项D 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玻尔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研究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 .某些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能够放出β粒子,说明原子核内有β粒子C .原子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现象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D .某种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若增大光照强度,则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增加解析:选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其理论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特征,故A 错误;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变成质子,而放出电子,故B 错误;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现象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故C 错误;发生光电效应时,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随入射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大,故D 正确;故选D.3.如图所示,在天花板下用细线悬挂一半径为R 的金属圆环,圆环处于静止状态,圆环一部分处在垂直于环面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水平匀强磁场中,环与磁场边界交点A 、B 与圆心O 连线的夹角为120°,此时悬线的拉力为F .若圆环通电,使悬线的拉力刚好为零,则环中电流大小和方向是( )A .大小为3F 3BR ,沿顺时针方向B .大小为3F 3BR ,沿逆时针方向C .大小为3FBR,沿顺时针方向 D .大小为3FBR,沿逆时针方向解析:选A.环受安培力的有效长度为l =2·R cos 30°=3R ,由BIl =mg =F ,可知,I =3F 3BR,方向为顺时针方向.4.一质点从静止开始沿着直线运动,先后经历匀加速、匀速和匀减速三个运动过程,三段过程运动位移均为x ,匀加速运动时间为t ,匀减速运动时间为34t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在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小于匀减速运动阶段的加速度大小B .质点在匀减速阶段的末速度大小是匀速运动阶段的速度大小的一半C .质点在匀加速运动阶段的平均速度等于匀减速运动阶段的平均速度D .质点在匀速运动阶段的运动时间为12t解析:选D.设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 ,质点在匀减速阶段的末速度大小为v t ,质点在匀加速阶段x =0+v 2t =vt 2,匀减速运动阶段x =v t +v 2×34t ,解得v t =v3,质点在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 1=v -0t =vt ,匀减速运动阶段的加速度大小a 2=v -v 334t=8v 9t,故AB 错误;质点在匀加速运动阶段的平均速度v 1=0+v 2=v2,匀减速运动阶段的平均速度v 2=v +13v2=2v 3,故C 错误;质点在匀速运动阶段的运动时间t ′=x v =12vt v =12t ,故D 正确;故选D.5.(2018·山东泰安市二模)北斗地图APP 即将上线,其导航功能可精确到1米以内,能够清晰定位到具体车道.如图所示是北斗导航系统中部分卫星的轨道示意图,已知a 、b 、c 三颗卫星均做圆周运动,其中a 是地球同步卫星,则( )A .卫星a 的角速度小于c 的角速度B .卫星a 的加速度大于b 的加速度C .卫星a 的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D .卫星b 的周期大于24 h解析:选A.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 Mm r2=m ω2r ,解得:ω=GMr 3,可知轨道半径大的卫星角速度小,所以卫星a 的角速度小于c 的角速度.故A 正确.卫星的加速度为a =ω2r =GMr2,可知轨道半径大的卫星加速度小,所以卫星a 与b 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故B 错误.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最大的运行速度,则知卫星a 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C 错误.卫星a 与b 的轨道半径相同,角速度相等,则周期也相等,所以卫星b 的周期等于24 h ,故D 错误.故选A.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表均为理想电表,闭合开关S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至某一位置,与移动前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流表读数变小,电压表读数变大B .小灯泡L 变亮C .电源的输出功率一定变大D .电容器C 所带的电荷量减少解析:选BD.由图可知,电容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当滑片右移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减小;则总电阻减小;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总电流增大,故电流表示数增大,灯泡亮度变亮,因内压增大,故电压表示数减小,故A 错误,B 正确;由P =EI 可知,电源的总功率变大,当外阻和内阻相等时输出功率最大,因为不知道外阻和内阻的关系,所以不能判断电源输出功率的变化,故C 错误;因电容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总电流变大,灯泡及内阻分压增大,则滑动变阻器分压减小,故电容器C 两端的电压减小,所以C 上的电量减小,故D 正确.所以BD 正确,AC 错误.7.如图甲所示,abcd 是位于竖直平面内的正方形闭合金属线框,金属线框的质量为m ,电阻为R ,在金属线框的下方有一匀强磁场区域,MN 和PQ 是匀强磁场区域的水平边界,并与线框的bc 边平行,磁场方向垂直于线框平面向里.现使金属线框从MN 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如图乙是金属线框由开始下落到完全穿过匀强磁场区域瞬间的v t 图象,图中字母均为已知量.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线框刚进入磁场时感应电流方向沿adcba 方向B .金属线框的边长为v 1(t 2-t 1)C .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1v 1(t 2-t 1)mgR v 1D .金属线框在0~t 4的时间内所产生的热量为2mgv 1(t 2-t 1)+12m (v 23-v 22)解析:选BCD.金属线框刚进入磁场时,由楞次定律知感应电流方向沿abcda 方向,A 错误.由图象可知,线框先做自由落体运动,t 1匀速进入磁场,直至全部进入磁场,因此线框的边长为v 1(t 2-t 1),B 正确.由mg =B 2l 2v 1R ,代入得B =1v 1(t 2-t 1)mgRv 1,C 正确.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线框入磁场时Q 1=mgv 1(t 2-t 1),线框出磁场时Q 2=mgv 1(t 2-t 1)+12m (v 23-v 22),D 正确.8.如图甲所示,平行于光滑斜面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k ,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斜面底端,另一端与物块A 连接;两物块A 、B 质量均为m ,初始时物块均静止.现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 拉动物块B ,使B 做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运动,两物块在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t 1时刻A 、B 的图线相切,t 2时刻对应A 图线的最高点),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A 达到最大速度时的位移mg sin θkB .拉力F 的最小值为mg sin θ+maC .A 、B 分离时t 1=2(mg sin θ-ma )akD .A 、B 分离前,A 和弹簧系统机械能增加解析:选AC.开始时弹簧的压缩量满足2mg sin θ=kx 1,当A 达到最大速度时加速度为零,此时A 、B 已分离满足mg sin θ=kx 2,所以A 的位移为x =x 1-x 2=mg sin θk,开始时力F 最小,此时对AB 整体满足F +kx 1-2mg sin θ=2ma ,解得F =2ma ;当AB 分离时,AB 之间的弹力为零,此时对A :kx 3-mg sin θ=ma ,此时物体A 的位移为x =x 1-x 3=mg sin θ-ma k =12at 21,解得t 1=2(mg sin θ-ma )ak;A 、B 分离前,A 、B 和弹簧系统除重力和弹力做功外还有力F 做正功,所以机械能增加;A 和弹簧系统除重力和弹力做功以外,还有B 对A 的弹力对A 做负功,所以A 和弹簧系统的机械能减少.选项AC 正确.。
第1讲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学问巩固练1.玻璃杯从同一高度落下,掉在水泥地面上比掉在草地上简单碎,这是由于玻璃杯与水泥地面撞击过程中( )A.动能改变较大B.动量改变较大C.受到的冲量较大D.动量改变较快【答案】D2.(2024年重庆模拟)气垫鞋通过气垫的缓冲减小地面对脚的冲击力,如图所示.某同学的体重为G,穿着平底布鞋时双脚竖直着地过程中与地面的作用时间为t0,受到地面的平均冲击力大小为3G.若脚着地前的速度保持不变,该同学穿上某型号的气垫鞋时,双脚竖直着地过程中与地面的作用时间变为2.5t0,则该同学受到地面的平均冲击力大小变为 ( )A.1.8GB.1.6GC.1.2GD.0.9G【答案】A【解析】设脚着地瞬间的速度大小为v,取竖直向上为正,穿着平底布鞋时双脚竖直着地过程中,依据动量定理(F-G)·t0=0-(-mv),解得F=3G,穿上气垫鞋时双脚竖直着地过程中,依据动量定理有(F'-G)·2.5t0=0-(-mv),解得F=1.8G,A正确.3.(2024年佛山模拟)(多选)将质量为m的物体A以速率v0水平抛出,经过时间t后,物体下落了一段距离,速率仍为v0,方向却与初速度相反,如图所示.在这一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风对物体做功为零B.风对物体做负功C.物体机械能削减D.风对物体的冲量大小大于 2mv0【答案】BD【解析】物体被抛出后,重力对其做正功,但是其动能没有增加,说明风对物体做负功,A 错误,B正确;由于不知道风的方向,所以无法计算物体下落的高度,也就无法计算重力和风对物体所做的功,C错误;重力的冲量竖直向下,大小为mgt,合力的冲量为2mv0,依据矢量的合成可知,风对物体的冲量大小大于2mv0,D正确.综合提升练4.(2024年柳州模拟)一质量为2 kg的物块在合外力F的作用下从静止起先沿直线运动.F随时间t改变的图像如图,则( )A.0~2 s内合外力F的冲量为4 N·sB.t=2 s时物块的动量大小为2 kg·m/sC.0~4 s内合外力F的冲量为0D.t=4 s时物块的速度为零【答案】A【解析】依据冲量的定义有I=Ft,结合图像可知,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合外力的冲量,上侧的面积表示冲量方向为正,下侧的面积表示冲量方向为负,则0~2s内合外力F的冲量I1=2×2N·s=4N·s,0~4s内合外力F的冲量I2=(2×2-1×2)N·s=2N·s,A 正确,C错误;0~2s内依据动量定理有I1=mv1-0,解得p1=mv1=4kg·m/s,0~4s内依据动量定理有I2=mv2-0,解得v2=1m/s,B、D错误.5.(2024年安阳模拟)丝网版画有其独特的绘画语言,其艺术水准可与其他艺术作品相媲美.丝网版画在显影时须要用高压水枪冲洗,直至美丽画面显出,若高压水枪喷口的出水速度为20 m/s,水的密度ρ=1.0×103 kg/m3,水与版画接触后沿版画平面散开,则版画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冲击力约为( )A.2×105 NB.4×105 NC.6×105 ND.8×105 N【答案】B【解析】设出水时间为t,水枪的喷口的横截面积为S,对画表面的冲击力为F,水枪喷出水的速度为v,则在t时间内喷出水的质量为m=ρV=ρSvt,以这部分水为探讨对象,以水喷出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由动量定理可得-Ft=0-mv,所以F==ρSv2,由水枪喷嘴的横截面积很小,可忽视不计,则单位面积所受到水的冲击力约为F=103kg/m3×(20m/s)2=4×105N,B正确.6.如图甲所示,粗糙固定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质量为1.2 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在沿斜面对上的恒定推力F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起先向上运动,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推力F,小物块能达到的最高位置为C点,小物块从A到C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撤去F后小物块运动的加速度;(2)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3)0~1.2 s内推力F的冲量.解:(1)由图像可以知道撤去F后物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10m/s2.(2)在匀减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由牛顿其次定律知mg sin37°+μmg cos37°=ma2,解得μ=0.5.(3)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a1=m/s2,沿斜面方向依据牛顿其次定律可得F-mg sin37°-μmg cos37°=ma1,得F=16N.I=Ft,其中t=0.9s,解得I=14.4N·s.。
2021高考物理总复习选择题增分练(满分48分 24分钟)说明: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铀235的体积超过它的临界体积,裂变的链式反应就能够发生B .依照玻尔理论,在氢原子中,电子吸取光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电子的能量变大,动能也变大C .只要入射光的强度足够强,照耀时刻足够长,就一定能产生光电效应D .核反应的实质是粒子对核撞击而打出新粒子使核变为新核解析:选A.只要铀235的体积超过它的临界体积,就能产生裂变的链式反应,A 正确;在氢原子中,电子吸取光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电子的能量变大,轨道半径变大,电势能变大,但动能变小,B 错误;某种金属能否发生光电效应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选项C 错误;核反应是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并不一定打出新粒子,D 错误;故选A.2.一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地前最后1 s 内的位移为45 m ,已知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则该小球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45 m/sB .35 m/sC .25 m/sD .22.5 m/s 解析:选C.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可知,最后1 s 的平均速度为v =x t=45 m/s ,匀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时刻中点的瞬时速度,设下落总时刻为T ,则g (T -0.5 s)=45 m/s ,解得T =5 s ,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时刻中点的瞬时速度,即2.5 s 时的瞬时速度v =gt ′=10×2.5 m/s=25 m/s ,C 正确.3.如图所示,带电荷量为-q 的平均带电半球壳的半径为R ,CD 为通过半球顶点C 与球心O 的轴线,P 、Q 为CD 轴上在O 点两侧离O 点距离相等的两点,假如是平均带电球壳,其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电势都相等,则下列判定正确的是( )A .P 、Q 两点的电势、电场强度均相同B .P 、Q 两点的电势不同,电场强度相同C .P 、Q 两点的电势相同、电场强度等大反向D .在Q 点由静止开释一带负电的微粒(重力不计),微粒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解析:选B.半球壳带负电,因此在CD 上电场线沿DC 方向向上,因此P 点电势一定低于Q 点电势,A 、C 错误;若在O 点的下方再放置一同样的半球壳组成一完整的球壳,则P 、Q 两点的电场强度均为零,即上、下半球壳在P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对称性可知上半球壳在P 点与在Q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B 正确;在Q 点由静止开释一带负电微粒,微粒一定做变加速运动,D 错误.4.如图所示,以MN 、PQ 为边界的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场宽为2L ,高为L 的正三角形闭合金属框由粗细平均的电阻丝围成,在外力作用下由图示位置被水平向右匀速拉过磁场区域,ab 边平行MN 且垂直金属框运动方向,取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则金属框中的感应电动势E 、感应电流I ,所施加的外力F 及外力的功率P 随位移x 的变化关系图正确的是( )解析:选B.金属框进入磁场的过程中,穿过金属框的磁通量增加,由楞次定律可知此过程中感应电流为逆时针方向,而此过程金属框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l =2x ·tan 30°且平均增加,完全进入磁场后,穿过金属框的磁通量不变,回路中无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排除A 选项;0~L 位移内,因金属框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F 外=F 安=BIl =B 2l 2v R =4B 2x 2v Rtan 2 30°,即外力随位移的增大而非线性增大,排除C 选项;0~L 位移内,外力的功率P =F外v =4B 2x 2v 2Rtan 2 30°,即外力的功率随位移的增大而非线性增大,排除D 选项;因此B 选项正确.5.如图甲所示,升降机内固定着一个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斜面底端安装一个能显示弹簧作用力的传感器,以弹簧受压时传感器示数为正,传感器通过一根轻弹簧连接着一个质量为2m的金属球.运动中的升降机突然停止,以停止运动为计时起点,在此后的一段时刻内传感器上显示的弹力随时刻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且金属球运动过程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升降机在停止运动前是向上运动的B.0~t1时刻段内金属球做减速运动C.t1~t2时刻段内金属球处于超重状态D.t2和t4两时刻金属球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大小均相同解析:选D.由于升降机停止运动前传感器的示数为0,说明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即升降机有向下的加速度g,而0~t1时刻段内示数增加,说明弹簧被压缩,即升降机突然停下后金属球由于惯性而向下运动,故停止前升降机是向下运动的,A错误;0~t1时刻段内弹簧的形变量逐步增大,但当F=mg时金属球所受的合外力为0,即金属球前一段做加速度逐步减小的加速运动,后一段做加速度逐步增大的减速运动,B错误;t1~t2时刻段可分为两段,F=mg时金属球的加速度为0,前一段时刻金属球加速度向上并处于超重状态,后一段时刻金属球加速度向下并处于失重状态,C错误;t2和t4两时刻弹簧的形变量均为0,金属球在斜面方向上只有重力的分力产生加速度,故两时刻的加速度相同,又由于斜面光滑,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因此两个时刻速度的大小相等,但t2时刻金属球沿斜面向上运动,而t4时刻金属球沿斜面向下运动,二者的方向不同,D正确.6.一电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x轴正方向运动,其电势能E p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0~x1段是曲线,x1~x2段是平行于x轴的直线,x2~x3段是倾斜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0到x1电势逐步降低B.x2处的电势比x3处高C .x 1~x 2段电场强度为零D .x 2~x 3段的电场强度减小解析:选AC.由ΔE p =-W 电=-qEx ,即ΔE p Δx =qE ,即E p x 图象中的斜率表示电子受的电场力,因此C 项正确,D 项错误;因为φ=E p-e,可知0~x 1电势逐步降低,A 项正确;B 项错误;故正确选项为AC.7.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木板P 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小滑块Q 位于木板P 的最右端,木板P 与小滑块Q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木板P 与小滑块Q 质量相等,均为m =1 kg.用大小为6 N 、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力F 拉动木板P 加速运动1 s 后将其撤去,系统逐步达到稳固状态,已知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木板P 与小滑块Q 所组成的系统的动量增加量等于拉力F 的冲量B .拉力F 做功为6 JC .小滑块Q 的最大速度为3 m/sD .整个过程中,系统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3 J解析:选ACD.对系统由动量定理得Ft =mv P +mv Q =2mv 共,即木板P 与小滑块Q 所组成系统的动量增加量一定等于拉力F 的冲量,A 正确;若木板P 与小滑块Q 相对静止一起加速运动,则拉力F 不能超过μmg m·2m =4 N ,拉力F 为6 N 大于4 N ,故二者发生相对滑动,对木板P 由牛顿第二定律F -μmg =ma ,解得a =4 m/s 2.1 s 内木板P 的位移x =12at 2=2 m ,拉力F 做功W =Fx =12 J ,B 错误;二者共速时,小滑块Q 的速度最大,Ft =2mv 共,v 共=3 m/s ,C 正确;整个过程中,对系统由能量守恒可知W =12×2mv 2共+Q .解得Q =3 J ,D 正确. 8.矩形边界ABCD 内存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AB 长为2L ,AD 长为L .从AD 的中点E 发射各种速率的粒子,方向与AD 成30°角,粒子带正电,电量为q ,质量为m ,不计粒子重力与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下列判定正确的是( )A .粒子可能从BC 边离开B .通过AB 边的粒子最小速度为3qBL 4mC .通过AB 边的粒子最大速度为qBL mD .AB 边上有粒子通过的区域长度为⎝ ⎛⎭⎪⎫33+1L 解析:选CD.最有可能从BC 边离开的粒子应与DC 边相切,设半径为r 1,圆心为O 1,由几何知识知r 1sin 30°=⎝ ⎛⎭⎪⎫r 1-L 2因此r 1=L ,即O 1应在AB 边上,则O 1F 应为半径r 1=L ,而O 1A =r 1cos 30°=32L ,因此O 1A +O 1F =L +32L <2L ,因此粒子不可能从BC 边离开;且上述情形为经AB 边的粒子半径最大的情形,由r =mvqB 知,v m =qBL m,选项A 错误、C 正确,当粒子与AB 相切时,速度最小,圆心为O 2,半径为r 2,则有r 2+r 2sin 30°=L 2,故r 2=L 3,又因为r 2=mv 2qB ,因此v 2=qBL 3m为最小速度,选项B 错误,AB 上切点M 与点F 之间的长度为粒子通过的区域,l ′=r 1+r 1cos 30°-r 2cos 30°=L +32⎝ ⎛⎭⎪⎫L -L 3=⎝ ⎛⎭⎪⎫33+1L ,故D 项正确.。
高考物理总复习选择题增分练七(满分48分24分钟)说明: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2018·济南市高三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玻尔理论,一群处于n=4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向n=2的激发态跃迁时能辐射出6种频率的光B.天然放射性元素Th(钍)共经历4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变成Pb(铅)C.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来源于原子核外部D.核衰变时放出的射线都是由带电粒子所组成的解析:选C.A项中应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A项错;B项中,β衰变不引起质量数变化,所以α衰变的次数为n==7次,B项错误;C项中,光电子是原子核外电子,D项中,γ射线是高能电磁波不带电,综上述选项C正确,D错误.2.a、b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运动,其vt图象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t0时刻,两车相遇B.t0时刻,b车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C.0~t0时间内,b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D.0~t0时间内,b车的平均速度为v02解析:选C.根据vt图象与t轴所围面积为位移,由图可知,在t0时曲线与直线与t轴所围面积不相等,所以两车没有相遇,故A错误;b车的vt图象始终为正,所以b车的运动方向没有改变,故B错误;vt图象的切线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知在0~t0时间内,图象的切线斜率减小,故C正确;0~t0时间内,由于b车的位移大于a车的位移,所以b车的平均速度大于a车的平均速度即,故D错误.3.(2018·山东青岛市高三一模)如图,绝缘光滑圆环竖直放置,a、b、c为三个套在圆环上可自由滑动的空心带电小球,已知小球c位于圆环最高点,ac连线与竖直方向成60°角,bc连线与竖直方向成30°角,三个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小球带同种电荷B.a、b小球带异种电荷,b、c小球带同种电荷C.a、b小球电量之比为36D.a、b小球电量之比为39解析:选D.A项:如a、b、c带同种电荷b球不会平衡;如a、。
高考物理总复习选择题增分练
六
(满分48分24分钟)
说明: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2016年底以来,共享单车风靡全国各大城市,
如图所示,单车的车锁内集成了嵌入式芯片、GPS
模块和SIM卡等,便于监控单车在路上的具体位
置.用户仅需用手机上的客户端软件(APP)扫描二维码,即可自动开锁,骑行时手机APP上能实时了解单车的位置;骑行结束关锁后APP 就显示计时、计价、里程等信息.此外,单车能够在骑行过程中为车内电池充电,满足定位和自动开锁等过程中的用电.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车的位置信息是借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准确定位的
B.单车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充电的
C.由手机APP上的显示信息,可求出骑行的平均速度
D.单车在被骑行过程中受到地面的摩擦力表现为阻力
解析:选B.单车某个时刻的准确位置信息是借助通讯卫星GPS
定位确定的,故A错误;单车在运动过程通过电磁感应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充电,故B正确;由手机APP上的显示信息包括路程和时间,没有说明具体的位移,故不可以求出骑行的平均速度,故C 错误.单车在被骑行过程中前轮受摩擦力向后,表现为阻力,后轮受摩擦力向前,表现为动力,选项D错误;故选B.
2.(2018·山东泰安市高三二模)如图所示,水平
面上A、B两物块的接触面水平,二者叠放在一起.在
作用于B上的水平恒定拉力F的作用下沿地面向右做匀速运动,某时刻撤去力F后,二者仍不发生相对滑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撤去F之前A受到3个力作用
B.撤去F之前B受到4个力作用
C.撤去F前后,A的受力情况不变
D.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小于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解析:选D.A、B、撤去F前,整体做匀速运动,故B受地面的摩擦力与F平衡,而A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A不受B的摩擦力,B 受重力、支持力、压力、拉力和地面的摩擦力共5个力作用;A只受重力和B对A的支持力,A受两个力的作用;A错误;B错误;C、撤去拉力F后,由于整体做减速运动,A受到重力和B对A的支持力及B对A的摩擦力,A受3个力的作用;C错误;D、撤去拉力F后,由于整体做减速运动,整体的加速度a=μ2g,而A的加速度aA=μ2g≤μ1g,即μ2≤μ1,D正确;故选D.
3.如图所示,绷紧的倾斜传送带始终以恒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