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拍手歌
- 格式:ppt
- 大小:7.57 MB
- 文档页数:36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拍手歌》教案及反思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拍手歌》教案及反思精选4篇(一)教学内容:《拍手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拍手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让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锻炼学生的集体意识。
教学准备:1.录制好《拍手歌》的音频或视频。
2.准备卡片,上面写有歌词的每个字,教师和学生一人一个。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看看谁能快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歌曲,并找到音乐播放器准备播放。
导入歌曲:1. 播放《拍手歌》的音频或视频,同时给学生分发歌词卡片。
歌词齐唱: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唱歌,同时鼓励学生拍手,韵律明显的节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歌词。
2. 如果学生熟悉歌曲,可以尝试分成两组,一组唱前半部分,一组唱后半部分,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
跟唱练习:1. 学生对照歌词卡片跟唱《拍手歌》。
2. 教师跟唱,注意发音和语调。
集体合唱:1. 教师组织学生全班集体合唱《拍手歌》,要求学生保持齐唱并按照节奏拍手。
展示表演:1. 学生分组准备表演《拍手歌》。
2. 分别给每个小组机会展示表演。
反思总结:1. 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学习过程,包括学习时遇到的困难、克服困难的方法以及学到的知识。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意歌曲的选择,确保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简单易懂。
2.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音频或视频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 活动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让学生感兴趣,在参与活动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拍手歌》教案及反思精选4篇(二)教案:《一封信》教学目标:1. 听懂课文内容,并能正确朗读课文;2. 学会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信件;3. 学会读懂信件的内容,并了解信件的格式;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辩能力,理解人与事物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材、黑板、粘贴纸、笔记本。
部编版小学语文《拍手歌》课文原文及赏析
《拍手歌》课文原文:
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孔雀穿花衣。
你拍二,我拍二,两只麻雀屋檐下。
你拍三,我拍三,三只喜鹊叫得欢。
你拍四,我拍四,四只燕子筑新居。
你拍五,我拍五,五只鸭子水中舞。
你拍六,我拍六,六只白鸽天上飞。
你拍七,我拍七,七只蝴蝶采花蜜。
你拍八,我拍八,八只蚂蚁搬大米。
你拍九,我拍九,九只猴子树上跳。
你拍十,我拍十,十只老虎森林王。
赏析:
《拍手歌》是一首富有韵律和节奏的儿童诗歌,通过简单的数字和动物形象,引导孩子们认识和了解自然界的生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首先,这首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易于理解和记忆。
每一句都以“你拍一,我拍一”这样的拍手动作开始,既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又能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和记忆。
其次,诗歌中的动物形象生动有趣,涵盖了鸟类、昆虫、哺乳动物等多种生物,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接触和了解自然界的各种生物。
同时,每种动物的特点和行为也被巧妙地融入到诗句中,如“五只鸭子水中舞”、“七只蝴蝶采花蜜”等,既富有诗意,又富有教育意义。
最后,这首诗歌还蕴含着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通过描绘各种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让孩子们感受到生物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从而激发他们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总的来说,《拍手歌》是一首寓教于乐的优秀儿童诗歌,它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认识自然、热爱生命,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拍手歌》教案及反思教学内容:《拍手歌》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拍手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让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锻炼学生的集体意识。
教学准备:
1.录制好《拍手歌》的音频或视频。
2.准备卡片,上面写有歌词的每个字,教师和学生一人一个。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看看谁能快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歌曲,并找到音乐播放器准备播放。
导入歌曲:
1. 播放《拍手歌》的音频或视频,同时给学生分发歌词卡片。
歌词齐唱:
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唱歌,同时鼓励学生拍手,韵律明显的节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歌词。
2. 如果学生熟悉歌曲,可以尝试分成两组,一组唱前半部分,一组唱后半部分,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
跟唱练习:
1. 学生对照歌词卡片跟唱《拍手歌》。
2. 教师跟唱,注意发音和语调。
集体合唱:
1. 教师组织学生全班集体合唱《拍手歌》,要求学生保持齐唱并按照节奏拍手。
展示表演:
1. 学生分组准备表演《拍手歌》。
2. 分别给每个小组机会展示表演。
反思总结:
1. 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学习过程,包括学习时遇到的困难、克服困难的方法以及学到的知识。
教学反思:
1. 教师应注意歌曲的选择,确保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简单易懂。
2.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音频或视频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 活动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让学生感兴趣,在参与活动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拍手歌》教案及反思[001]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拍手歌》,并理解课文的内容。
2.能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韵律和节奏感,培养学生的听力和语感。
3.通过欣赏音乐和参与合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教学难点:通过音乐合唱活动,感受韵律和节奏感。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拍手歌》教材、音乐CD、合唱伴奏音乐、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课本、笔、音乐伴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合唱伴奏音乐,引发学生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2. 理解课文(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拍手歌》,并解释课文中不理解的生词和句子。
随后进行问答活动,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 合唱活动(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拍手歌》。
首先,老师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跟读,注意课文的节奏感和韵律。
然后,教师播放合唱伴奏音乐,带领学生进行合唱活动。
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例如主唱、合唱、拍手等,通过合作完成整个歌曲的演唱。
在合唱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发音技巧。
4. 创作活动(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音乐乐谱,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编写一段简单的旋律,并进行合唱演唱。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或感受,创作一段有趣的歌曲。
5. 反思(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
例如:你们对于合唱活动有什么感受?你们觉得合唱活动有什么好处?你们有什么创作的经验或感受?五、板书设计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拍手歌》教案及反思[001]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音乐合唱和创作活动,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韵律和节奏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学唱《拍手歌》,学生不仅能够提高朗读的准确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听力和语感。
创作活动则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整堂课活动多样化,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拍手歌》教案及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三大部分:1.梅花歌谣的引入:包括歌谣的演唱和口胡。
2.歌曲学唱:教师为学生唱一遍,学生跟读;再分组学唱;最后,全班合唱。
3.听歌选词:听歌之后,选择歌曲中的关键词汇,提升学生语言理解和听力水平。
2. 教学目标1.能唱出《拍手歌》内容,掌握节拍与韵律。
2.能理解梅花歌谣,掌握口胡方式。
3.能听歌选词,提高语言理解与听力水平。
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教师为学生唱一遍梅花歌谣,引导学生跟着模仿。
2.继续为学生唱《拍手歌》,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每个节拍。
步骤二:学唱歌曲1.教师分组,为每个小组讲解歌曲的歌词,韵律与节拍。
2.各小组自行学唱歌曲,并准备表演。
步骤三:合唱1.教师将每个小组的表演整合到一起,形成合唱版的《拍手歌》。
2.教师分别指挥,学生学唱。
步骤四:听歌选词1.教师为学生播放歌曲,要求学生仔细听,圈出自己认为关键的词汇。
2.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圈出的词汇,并辩解自己的选择。
3.教师总结,讲解歌曲中的主题和故事。
4. 教学评价知识点1.歌曲演唱: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曲调、歌词、韵律和节拍,并能在合唱中发挥个人的表现力。
2.口胡:学生能够听懂并真实地模仿梅花歌谣的口胡方式。
3.听歌选词:学生能够听懂歌曲中的关键词汇,并自己选择和圈出自己认为的关键词汇。
能力点1.检索资料能力:学生能够在网络上查找与歌曲相关的资料。
2.合作与表达能力:学生能够与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合作,并在表演中发挥个人的表现力。
3.思维能力:学生能够理解歌曲背后的主题和故事,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教学资源1.高清音频文件:《拍手歌》2.课件:《拍手歌》歌词、韵律与节拍教学难点1.调动学生情感、利用背景知识和学习策略,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2.整合多个小组的表演,达到整体合唱的效果。
二、教学反思教学过程本次教学主要是以音乐表演与歌曲学唱为主线,辅之以整合各小组表演、梅花歌谣口胡的引入和听歌选词的扩展,旨在通过音乐来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生表达和合作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拍手歌》教案及反思一、教案1. 教材信息•课题:《拍手歌》•课型:课文导读•课时:1•课型:游戏•教材版本: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应能够:1.理解歌词中的词义;2.学会正确地拍节奏;3.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教学重点•词语理解•歌曲节奏4. 教学难点•歌曲的演唱和节奏5. 教学准备•工作表•CD 或者音乐下载6. 教学过程步骤一:小组内学习歌词1.以小组为单位,发放工作表;2.集中学生注意力,播放歌曲;3.带领学生读唱,表演、模仿,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思;4.帮助学生掌握歌曲中的多音字、歇后语的理解。
步骤二:学生大声唱出歌曲1.发放歌词,学生把工作表放在一旁;2.整体学生进行口头或肢体表达,大声唱出歌曲,拍节奏。
步骤三:学生之间进行互动1.随机在学生间设置游戏种类;2.分组演示游戏结果。
步骤四:反思•对于这节课的评价;•学生对于整节课的感受;•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评价。
二、反思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立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但对于整篇课文的理解以及联想不够充分。
2.教学机构•整体学生进行口头或肢体表达过于单一,难以有全体学生参与,难以实现教学效果。
3.教师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失了鼓励和评价的角色,难以传递积极的信号。
4.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于学生表现的专业评价,这样难以更好地推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目的的设立和教学大纲的规范化程度,加强个体和全体的教学机构与质量,通过专业评价帮助学生更快地学习成长。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3《拍手歌》原文及教案【原文】你拍一,我拍一,保护动物要牢记。
你拍二,我拍二,孔雀锦鸡是伙伴。
你拍三,我拍三,雄鹰飞翔在蓝天。
你拍四,我拍四,天空雁群会写字。
你拍五,我拍五,丛林深处有猛虎。
你拍六,我拍六,黄鹂百灵唱不休。
你拍七,我拍七,竹林熊猫在嬉戏。
你拍八,我拍八,大小动物都有家。
你拍九,我拍九,人和动物是朋友。
你拍十,我拍十,保护动物是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写。
【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牢、记”等13个生字;正确书写“保、护”等8个字。
2、正确认读“牢记、孔雀、雄鹰”等词语;正确读写“拍手、保护、动物”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儿歌的节奏,做拍手游戏。
4、了解“隹zhuī、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讲解,鼓励,启动,合作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牢、记”等13个生字;正确书写“保、护”等8个字。
正确认读“牢记、孔雀、雄鹰”等词语;正确读写“拍手、保护、动物”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儿歌的节奏,做拍手游戏。
3、了解“隹zhuī、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交流动物知识,增强关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识记与动物有关的生字;了解“隹、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熟读课文,能做拍手游戏。
教学难点:了解“隹、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生词卡片教学方法:引导,讲解,鼓励,启动,合作法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学习,讨论学习教学过程:(一)展示图片,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展示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认识其中的哪些动物,告诉学生这些动物就藏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
2、揭示课题,板书“拍手歌”,学生齐读。
3、认识“拍手歌”。
回忆二年级学过的拍手歌。
课件展示,请一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拍手应和。
教师简介:拍手歌就是拍着手诵读的儿歌。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拍手歌》教案及反思[001]一、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2.能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拍手歌的歌词所要表达的意思;3.掌握所学歌曲的旋律和节奏;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与节奏;2.歌曲中的生词和标点符号。
二、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1.播放器;2.课件;3.拍手歌曲谱。
(二)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老师播放拍手歌曲,和学生一起拍手跟唱歌曲。
让学生熟悉曲调和歌词。
2. 学习(20分钟)(1)一起读课文,注重生字生词的讲解。
(2)老师与学生一起逐句解读拍手歌曲的歌词,并解释生词和标点符号的含义。
例如:“歌声高”,“小朋友笑”。
(3)学生跟读,加深语感。
3. 回味(10分钟)让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拍手的步骤,自由创编一段短小的拍手表演。
4. 反思(5分钟)分享学生创编的拍手表演,让他们感受到合作和创造的快乐。
(三)作业布置1.诵读课文;2.准备一个节奏鲜明、富有创意的拍手表演。
三、教学反思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感《拍手歌》这篇课文对小学生的语文口语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本次教学由浅入深,从学生对拍手表演歌曲旋律三五组合到呈现拍手表演,由浅至深,逐步引导学生。
首先,教学呈现中老师通过播放拍手歌曲练习迅速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从歌曲旋律和歌词获得给力的体验感。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深刻的情感共鸣体验,并利用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内,重新理解和认识拍手歌曲中所蕴含的美好意义,提高了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学生参与的过程占据了教学过程的主导地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和焦虑度。
基于这些现象和发现,认为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更加重视案例教学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指导和引导,营造出更加富有活力和变革性的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