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锚杆在小净距隧道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5
小净距隧道施工中夹岩加固施工技术探讨一、前言作为一种实际情况较为特殊的建设项目,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在近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研究其施工方法,能够更好地提升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效果,从而保证高速公路建设的顺利开展。
本文从概述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二、概述在日本及欧美等隧道修建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小净距隧道的相关研究。
由于小净距隧道结构特殊、设计施工技术复杂,所以一直是各国隧道工程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
在我国,小净距隧道尚为新型隧道结构型式,出现的历史不久。
铁路隧道采用这种结构形式较早,己建成的小净距铁路隧道如内昆线青山隧道、湘黔铁路娄底至怀化段复线新坪渠隧道、新坪口隧道、新柳潭隧道,宝成复线须家河隧道等。
深圳、北京等地铁的修建中,均出现了近距离施工和交叉重叠隧道的情形。
研究主要集中在爆破控制和开挖监控量测和数值模拟计算等方面。
伴随着各种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山区或者沿河高速公路选线时上、下行隧道往往受地形的限制,使得两相邻隧道的最小净距不能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由于连拱隧道的工程造价高、施工难度比较大、施工周期长,大大超过普通的双线双洞隧道,这样就迫使人们去设计一个另外更能符合实际情况的隧道形式,这就是小净距隧道。
小净距隧道双洞的中夹岩柱宽度介于连拱隧道和双线隧道之间,一般小于1.5倍隧道的开挖断面的宽度(B)。
三、小净距隧道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总体施工方案由于竹山隧道进出口地质均为绢云母片岩,且均为小净距隧道,隧道中部标高较高,进出口标高较低,进口段洞门前方为5m宽天然排水沟,进洞需进行回填处理,出口段洞门为二级路堑边坡,需将土方外弃后方能进行隧道施工,通过对比,回填与外弃所用工期大致相同,为了加快隧道施工进度,采取从进出口同时施工的总体方案。
2.建立临时变电站引入施工用电,采用永久用电与临时用电相结合的永临结合方式,竹山隧道出口段变压器容量为:1000千伏安,进口段变压器容量为1000千伏安,电力安全满足施工要求。
小净距大跨度隧道开挖施工技术发布时间:2021-04-12T05:28:00.206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34期作者:李俊岐[导读] 伴随我国公路基础设施的逐步发展,此时在选取线路的过程中,其上、下行隧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地形地貌因素的限制,由此出现连拱隧道。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省日照 276826摘要:伴随我国公路基础设施的逐步发展,此时在选取线路的过程中,其上、下行隧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地形地貌因素的限制,由此出现连拱隧道。
考虑到连拱隧道项目的造价成本较高,作业周期较长,此时就渐渐发展出了一种新型化的小净距大跨度隧道工程。
大跨度小净距常常被用于地貌基础以及地质条件较佳的地段。
基于此,本文将以某隧道工程项目为例,详尽地分析大跨度小净距公路隧道的施工技术,希望能够给同行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净距;大跨度;隧道;开挖施工技术1引言现如今,大跨度小净距公路隧道具备跨度大、扁平率低以及工程周期长的特点,而开挖采取分部法,此时对大跨度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技术展开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
2工程概况本顶寨贡隧道右线起讫桩号为YK2+126~YK2+265,左线起讫桩号为ZK2+123~ZK2+307。
洞平均长161.5米,属短隧道。
采用双洞分离式布置(小净距)。
隧道右线进口位于直线上,出口位于半径为850的圆曲线上,左线均位于半径为1000的圆曲线上。
左右线纵坡分别为3.0%及2.45%的单向坡。
该两座隧道地质条件差,具有大跨度、超大断面、软弱、浅埋、偏压、小净距等特点,施工难度大、风险高。
2大跨度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分析 2.1隧道洞身开挖技术分析 2.1.1挖掘洞口在进行隧道施工期间,开挖隧道洞口极为关键,相关的施工人员要秉持“早进洞”的基本准则进行挖掘,洞口多属于仰坡结构,为了避免仰坡失稳,此时在开挖洞口的过程中,不会采取爆破技术,同时还要提前对施工过程予以防护,尽可能不要让高边坡暴露,同时还构建专业化的防水系统,合理排水,保持边坡的稳定性。
小净距隧道施工控制要点沈天佑【摘要】小净距隧道通常是指并行双洞隧道间夹岩石厚度较小,一般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宽度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型式.本文针对成渝客专新中梁山隧道小净距隧道的特点,从施工角度探讨小净距隧道的超前支护、洞身开挖、中间岩柱加固、锚喷支护、监控量测等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A small spacing tunnel usually refers to a special tunnel structure with a small thickness between two parallel double tunnels and generally less than 1.5 times the width of the tunnel excavation section.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Zhongliangshan Tunnel with small spacing tunnel in Chengdu-Chongqing Highwa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technical measures of key processes such as advanced support, excavation of tunnel body, reinforcement of middle rock columns, support of anchor and shotcrete, 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 et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8(037)007【总页数】3页(P128-130)【关键词】隧道;小净距;中间岩柱;施工技术【作者】沈天佑【作者单位】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太原03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51 小净距隧道的定义小净距隧道通常是指并行双洞隧道间夹岩石厚度较小,一般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宽度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型式。
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在现代工程建设领域,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岩土工程加固手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广泛应用于隧道、边坡、基坑等工程中,有效地保障了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在岩土体中设置锚杆,并对锚杆施加一定的预应力,使锚杆与岩土体共同作用,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护体系。
锚杆就像是打入岩土体中的“定海神针”,而预应力则赋予了它更强的约束力,从而提高岩土体的整体稳定性。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能够显著提高岩土体的承载能力。
通过施加预应力,锚杆可以预先对岩土体产生挤压作用,增强其内部的摩擦力和粘结力,使得岩土体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
其次,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岩土体的变形。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岩土体往往会因为开挖等操作而产生变形,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
而预应力锚杆可以限制岩土体的变形,保证工程的正常进行。
此外,该技术还具有施工方便、成本较低等优点。
在实际应用中,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
设计时,需要考虑岩土体的性质、工程的荷载条件、锚杆的布置方式和预应力的大小等因素。
比如,对于软弱岩土体,需要增加锚杆的数量和预应力的大小,以保证支护效果。
而在锚杆的布置方面,需要根据岩土体的受力情况,采用合理的间距和排距,使锚杆能够均匀地分担荷载。
施工过程也是至关重要的。
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了解岩土体的情况,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锚杆的钻孔、安装、注浆和预应力施加等操作。
钻孔的精度和深度直接影响着锚杆的支护效果,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的钻孔设备和技术,确保钻孔的质量。
锚杆的安装要保证其位置准确、垂直度符合要求。
注浆则是为了使锚杆与岩土体更好地结合,需要控制好注浆的压力和浆液的配比。
预应力的施加要均匀、稳定,避免出现预应力损失过大的情况。
小净距隧道低预应力加固技术施工总结
小净距隧道低预应力加固技术施工总结
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程项目,为了确保隧道的安全和稳定运行,需要采用适当的加固措施。
小净距隧道低预应力加固技术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加固方法,下面将对该技术的施工进行总结。
首先,在施工前需要对隧道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勘察,了解隧道的结构和材料情况,以及存在的隐患和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其次,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和安装预应力锚杆。
预应力锚杆是加固的关键,应根据隧道的结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类型和尺寸,并在施工过程中正确安装和张拉。
在安装预应力锚杆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施工要求,确保安装质量和效果。
然后,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密的质量控制。
包括对预应力锚脚的开孔、注浆、浆料的配制等进行严格的监控和检测,确保施工质量和效果的稳定和可靠。
最后,施工完成后,需要对加固效果进行评估和检测。
通过对加固后的隧道进行静力、动力和变形等测试,验证加固效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还要进行施工记录的整理和归档,为今后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小净距隧道低预应力加固技术的施工关键在于调查
勘察、预应力锚杆的选择和安装、质量控制以及施工后的评估和检测。
只有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好工作,才能确保加固效果的可靠性和施工质量的稳定。
预应力锚杆在隧道边坡支护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以某公路隧道边坡处理实例为背景,探讨了预应力锚杆支护在不稳定边坡上的施工技术,实践证明此项技术是可行的,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预应力锚杆;一次注浆;二次填充注浆;二次高压注浆;张拉1、工程地质概况TW2号隧道为分离式隧道,隧道隧址区为构造剥蚀形成的低山丘陵区,地表植被发育。
隧址区山体较完整,但岩体受构造影响严重,隧道出口处山体部沟坎发育,围岩以浅紫色白云质石英砂岩为主,砂质白云岩、叶片状含粉沙泥质白云岩组成数十个旋回性基本层序,厚度稳定,为潮间潮上环境沉积。
隧道进出口段岩体破碎,坡面陡立,围岩的节理裂隙较发育,尤其是隧道左线出口靠山体侧边坡实际地质情况与地勘资料不一致,围岩情况极差,表层覆盖1—2m厚多年腐蚀土与3~4m厚碎石土,雨季山体极为不稳定,可能滑移,对此段边坡采取施加预应力锚杆支护方式加固。
2、设计要求该隧道靠山体侧边坡采用预应力锚杆加固,预应力锚杆采用φ32高强精轧螺纹钢筋,梅花形布置@200cm×200cm。
锚杆长度L-1500cm,其中自由段长1200cm,锚固段长300cm。
锚杆锚固段须进入基岩内,现场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调整锚杆长度。
每开挖2m-层时,施工一排预应力锚杆,同时进行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支护。
3、施工方法3.1工艺流程工艺流程见图l。
3.2测量放线按设计要求进行边坡放线,在山体上用白灰撒线,即开挖坡度。
开挖完成后进行测量符合,并请监理人员到现场一起进行坡度验收。
3.3开挖平整坡面按变更要求开挖平整坡面至设计坡面。
K97+623~K97+640西侧边坡开挖坡率由1:0.6逐渐过渡为1:1。
3.4钻孔钻孔选用潜孔钻,钻头采用~130mm钻头。
首先用钢管和木板搭设钻孔作业平台,并且用全站仪精确定位每个孔位并作好标记。
钻机就位要求钻头定位准确,最终成孔位置水平、垂直方向的孔距误差不应大于100mm,钻孔轴线的偏斜率不应大于锚杆长度的2%,锚杆钻}L深度不应小于设计长度,也不宜大于设计长度500mm。
高速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摘要:隧道施工中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经常会遇到小净距浅埋隧道,该类型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大,应加强控制。
为此,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分析了工程主要特点、难点,对隧道施工中的洞口段、洞身工程开挖与支护、中岩柱加固等技术要点展开探讨,同时采取了合适的技术措施,有效保证了隧道掘进、支护等施工的推进。
关键词:隧道工程;浅埋小净距;大断面;施工技术;在建设高速公路时,经常可能需要建设隧道,但隧道施工地质环境特殊,易受到水文、线形等因素的影响,大多会选择设计小净距隧道。
但是,很多小净距隧道的技术仍处在实践检验和理论摸索的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和认识,研究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1工程概况巫溪—开州高速公路WYKTJC2项目起讫里程分别为K99+780、K118+369.408,项目全长超过18km,主要涉及路基、桥涵、隧道、改路改沟等方面的施工。
本项目处于四川盆地东侧的川东平行岭谷区域,项目中,横梁子隧道被设为小净距段隧道,左、右两幅的桩号分别为ZK103+626—ZK104+032、K103+618—K104+026,长度分别为406m、408m,最大埋深分别为118m、121m。
2工程主要特点及难点(1)隧道使用了Ⅳ、Ⅴ级围岩进行建造,该隧道属于典型的软弱围岩结构,由于其开挖断面可达106~113m2,属于典型的大断面隧道。
因此,在本项目施工的时候,尤其需要关注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本隧道属于小净距隧道,中岩柱厚度维持在1.28~2.63m 范围内,考虑到隧道左、右洞的施工会互相干扰,因此,中岩柱的稳定性将对施工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
(3)隧道地质条件特殊,地质中包含了煤地层、瓦斯,施工过程中隐藏了较大的安全风险。
(4)勘测发现该隧道埋深较浅,出口端出现明显偏压,周围还分布了村庄、建筑、公路等,来往车辆频繁。
测量得该项目最大埋深达38m,施工过程中极有可能会造成坍塌、开裂和沉降等问题。
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摘要:根据太阳山隧道施工过程分析,全面深入了解其施工工艺,提出类似隧道的关键工序、施工方法、施工技术难点和重点等关键技术,对小净距隧道的应用推广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可靠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中夹岩柱;注浆;加固;预应力锚杆张拉1引言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交通设施的需要日益增加,多车道道路不断出现,特别是对土地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受地形地貌条件的限制,使小净距隧道不断增多。
小径距隧道是指两相邻隧道最小净距宽度小于隧道开挖断面宽度的1.5倍。
小净距隧道双洞的中间夹岩柱,其间距介于连拱隧道和分离式隧道之间。
小净距隧道的施上方法与普通分离式隧道相比差别不大,但由于中夹岩柱体厚度较薄,稳定性较差,因此,在施工中,合理的开挖顺序、加固与支护方案,以及隧道施工过程控制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小净距隧道关键工序的施工与技术要点。
2工程实例太阳山隧道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太阳山,为左右分离式小净距单向行车直线隧道。
隧址区地貌属于褶断侵蚀低山,海拔171~280m,相对高差约110m,山顶尖圆,山势较陡,地表植被发育;进口段地形坡角25°~30°,出口段地形坡角20°~30°;山脊走向近东西向,隧道轴线与山脊走向近正交,隧道穿过山脊最大处高程约为268m。
太阳山隧道长192m,开挖断面宽14.0m,高(净空断面)8.8m,中间岩柱净宽为6.3~8.5m。
3洞口施工3.1长管棚施工为防止洞口开挖时坍塌,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采用注浆长管棚超前支护进行加固,左线(左洞出口)采用Ф108x6.0mm超前大管棚,一次支护长度30米;右线(右洞出口)采用φ89x6mm超前大管棚,一次支护长度15米。
管棚环向间距为50cm,采用89×6mm热轧无缝钢管制作,管壁每隔15cm梅花形布眼,眼孔直径为8mm,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液,配合比为:1:0.5。
小间距隧道低预应力锚杆施工技术摘要:通过对低预应力锚杆施工工艺原理、工艺流程、技术指标等方面的概述。
利用工程实践探讨低预应力注浆锚杆施工技术在小间距隧道中的应用关键词:小间距隧道;低预应力锚杆;施工一、工程概况瓜峪沟隧道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核桃园村附近,左右洞间距6m,为小间距隧道。
左线起讫桩号为ZK19+332-ZK19+789,全长457m;右线起讫桩号为YK19+332.5-YK19+793,全长460.5m。
隧道左线底板最大埋深118.123m;底板最小埋深约7.265m;右线底板最大埋深116.429m,底板最小埋深约5.548m。
隧道围岩以III级围岩为主,隧道进出口分布有较短距离的IV级、V级围岩。
设计横断面尺寸如下:隧道衬砌为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V级围岩采用径向系统锚杆、超前小导管注浆、钢拱支撑配合喷射混凝土、洞顶地表注浆加固形成整体;IV级围岩采用径向系统锚杆、超前小导管预注浆,钢拱支撑配合喷射混凝土形成整体;Ⅲ级围岩采用拱腰以上径向系统锚杆、挂网喷射混凝土形成整体。
由于隧道左右洞间距为6m较小,隧道左、右洞岩柱均设计有L- 6~6.62m,@=100×50(纵向)cm Φ25低预应力注浆锚杆,以及IV级、V级围岩岩柱部位设计有L-3.5m φ42×4mm梅花型加固小导管,III级围岩岩柱部位设计有L-3.5mφ22mm梅花型砂浆锚杆。
通过监控量测,最终在初期支护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全断面模筑二次混凝土衬砌。
预应力锚杆的工艺原理:锚杆从隧道左洞向右洞打眼,打穿隧道岩柱,一端与钢板焊接固定牢固,并用喷射混凝土封闭孔口;另一端为张拉端,从张拉端用注浆机沿杆体向孔内注浆,注浆后安装锚杆拉拔仪立即张拉至预应力,用扭矩扳手双螺母锁定。
割除多余端,用喷射混凝土封闭孔口,形成锚固体系,主动控制岩体变形,调整岩体应力状态,有利于岩体的稳定性。
2、施工步骤2.1施工准备施工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
预应力锚杆在小净距隧道中的应用
摘要:小净距隧道是介于普通分离式隧道与连拱隧道之间的一种结构型式,因为受地形条件及其总体线路线型的限制,其较连拱隧道有施工工艺简单、造价较低的特点,愈来愈受到工程界的育睐。
本文主要对预应力锚杆在小净距隧道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预应力;锚杆;小净距隧道
引言
伴随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山区高速公路上、下行隧道的选线常常受地形限制,导致两相邻隧道的最小间距无法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面对如此情况,普遍选用单线双洞连拱的隧道结构形式。
因为连拱隧道的工程造价、施工难度,施工周期均比双线双洞隧道大得多,所以在工程实践中衍生出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小净距隧道,小净距隧道的中间岩柱宽度介于连拱隧道和双线隧道之间,一般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
一、使用范围
小净距隧道中夹岩加固施工成功解决了施工工艺中的难题,不但从工艺上保证了隧道施工的安全及内外在质量达到较高的要求,而且在工程投入、施工工期控制等方面效果较佳,在高速公路及其他工程类似的隧道形式中具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二、工艺原理
小净距隧道左右洞中间岩柱宽度较窄,加之局部地区围岩破碎,承载能力弱。
通过设置预应力水平注浆锚杆,在中间岩柱预先施加压力,产生预压应力,增加左右洞中间岩柱的承载能力,增强岩体的整体性。
三、施工工艺
(一)钻孔
1、预应力锚杆孔的开孔按施工图布设的钻孔位置进行,顶部偏高孔位,必须搭设钢管脚手架操作平台,用风钻钻头钻孔并彻底清孔。
钻孔是孔径、孔深均不得小于设计值,钻孔的倾角、方位角应符合设计要求。
其允许误差如下:(1)、有效孔深的超深不得大于20cm;(2)、孔口坐标误差不得大于10cm;(3)、锚杆孔应水平打设,锤子与水平偏角应小于±3°;
2、钻孔过程中,应加强钻具的导向作用水平钻进,及时检查孔斜误差,并视钻孔需要,合理采用纠偏措施。
3、为保证钻孔角度的准确,钻孔开始时应才用轻冲击造孔,反复校核钻孔角度,准确无误后再全速钻进。
(二)锚杆安装
钻孔完成后,经检查合格进行锚杆安装。
锚杆制作和打设长度应随锚杆位置不同而变化;根锚杆长度应比设计中夹岩厚度加两侧喷射混凝土厚度;锚杆孔打设深度应比设计中夹岩厚度加两侧喷射混凝土厚度要长。
通常由于施工现场工作空间有限,锚杆应分成多段加工,采用连接套进行连接安设。
因此,在锚杆制作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位置处锚杆安设空间大小,以便正确确定锚杆分段长度。
锚杆两端应预加螺纹,并配备相应尺寸的垫板及螺帽。
垫板及螺帽必须满足预加应力强度要求。
插入孔内一端的螺纹段杆体应用塑料膜包裹,以保护螺纹不被砂浆粘结。
(三)施加预应力锁定
锚杆安装后,孔口采用干硬性预缩砂浆找平,然后安装经检验合格的垫板、螺母、止浆塞,完成锚固工艺,采用扭力扳手一次直接张拉到设计吨位。
预应力张拉采用扭力扳手进行,张拉设备在张拉前要进行率定,根据率定报告换算出对预应力锚杆张拉时,拉力所对应的扭力扳手刻度表读数,将扭力扳手刻度表值调整到相应的拉力值后,对预应力锚杆进行张拉,当扭力扳手报警,即认为预应力锚杆锁定到设计吨位。
(四)注浆封堵
预应力锚杆张拉完成后,立即利用预留注浆扣进行锚杆注浆,浆液采用水泥砂浆,配合比为,水泥:灌浆剂:水=1:0.01:0.38
1、注浆通过一端注浆,另一端排浆。
拌制浆液要严格按照配合比拌制,当排浆管排出同注浆浓度相同的浆液且无气泡时,封闭出浆口,持荷2min,直至达到灌浆结束标准方可停止灌浆,封堵注浆口。
2、锚孔注浆不宜简单重复,若效果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时,应研究其他补救措施。
3、当钻孔过程中发现孔壁岩石严重破碎时,需根据现场情况对钻孔进行固结灌浆。
四、工程概况
黄石山隧道为温州市龙湾区灵昆大道上的一座控制性工程,隧道按一级公路分离式双向六车道标准设计。
隧道左线长度514m,右线为520m,隧道设计净宽14.0m,净高5.0m(断面开挖宽度达16.8m,开挖高度达11m)。
隧道通过的地层为第四系粘土碎石和凝灰岩,洞身的围岩以微风化凝灰岩为主,隧道围岩为Ⅳ级
和Ⅲ级,隧道双洞中间岩柱最小净宽为9.25m。
五、设计计算
隧道在右线桩号K3+410至K3+470约60m长区间中间岩柱岩体较差,为保证岩体稳定,设计采用预应力水平对拉锚杆进行加固,采用型号为φ32mm的精轧螺纹钢筋,设计标准张拉应力为100KN,水平对拉锚杆与16号工字钢拱架相间布置,初步拟定间距为80cmX80cm。
设计计算采用弹塑性本构模型,德鲁克-普拉格屈服准则,采用实体单元模拟岩体、二衬及初喷砼,锚杆采用杆单元。
左右边界为距隧道边沿左右各30m,上部边界为真实地面,下部为距隧道底30m。
围岩、喷混凝土、锚杆和二次衬砌的物理力学参数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有关规范和实际经验确定。
本隧道是小净距隧道,设计先行开挖洞是右洞,右洞开挖完毕后,在距隧道开挖线以外(边墙)5m的范围内,应力变化最为明显,最大挤压应力达869.47KPa,中间岩柱的挤压变形最大2.6mm。
左洞右边墙开挖后,对其中间岩柱进行了预应力水平对拉锚杆加固,岩柱的挤压应力达1092KPa,最大变形量2.8mm。
虽然岩柱的变形量有所增大,但是变形区内没有塑性变形区出现,中间岩柱基本稳定,变形在可控范围之内。
从以上的模拟计算可以看出,由于左洞(后行开挖)的施工,对右洞有扰动作用,从而出现了应力松弛,右洞因而产生的变形较左洞大。
设计通过对破碎地带中间岩柱采取了预应力水平对拉锚加固,后行开挖洞对先开挖洞室的影响有效减少了,有利于洞室的整体稳定。
六、施工方案
预应力对拉锚杆加固区间长度共计60米。
采用的材料为φ32精轧螺纹钢筋,工程数量为2961米/183条。
1、施工方法及主要施工机具、劳动力的配备
预应力对拉锚杆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作业方法。
施工机具及劳动力配备如下:24型潜孔钻1台、二次灰浆搅拌机1台、JZB-2型挤压式注浆机1台、千斤顶1台、压力表、技工5名、普工10名。
2、施工时间
预应力对拉锚杆施工计划,计划工期80天。
3、施工工艺流程
预应力对拉锚杆采用以下施工工艺流程:成孔→安装预应力φ32精轧螺纹钢系统→浇注垫墩→待垫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5%后进行预应力张拉→孔内注浆→封锚。
①施工测量放样
根据设计要求,首先对K3+410~K3+470进行施工测量放样。
②成孔
采用潜孔钻进行钻孔施工,根据围岩情况严格控制钻孔进尺进度,并随时检测钻孔倾斜度,允许偏差3%,孔径为φ10㎝。
③安装预应力精轧螺纹钢系统
在安装预应力精轧螺纹钢前,首先要进行清孔,用高压空气将岩粉和杂物清除干净,接着按编制的序号逐个安装已抽检试验合格后的对拉锚杆,沿锚杆轴线方向每隔1.5~2.0m设置一个对中器,并且连接用连接器加固好。
④浇注砼垫墩
砼垫墩采用C40现浇,布置两层φ10钢筋网片,其间距为5㎝,钢套管一端与垫墩预埋锚垫板进行焊接,确保注浆孔与孔内是相通的。
⑤预应力锚杆张力
待锚垫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5%后进行预应力张拉,张拉采用两端同时张拉,而且左右错开张拉,张拉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计算伸长值之差控制在6%以内。
张拉程序如下:0→初始应力(10%δk)→δk→105%δk(持续2min锚固)。
⑥孔道压浆
锚杆张拉锁定后,预应力锚杆压浆采用孔底返浆方法,即锚杆一端封闭,把φ1.0㎝注浆管从另一端伸入封闭端底部。
注浆所用的浆液为水泥砂浆,水泥砂浆水灰比0.5,在张拉完毕后,孔道应尽早压浆,压浆施工应均匀、连续地进行,注浆压力不小于2.0Mpa,且最少维持2min,直到孔道的注浆端出口处冒出不含水沫气的浆液,且其稠度与压注的浆液稠度相同时即行停止(流出浆液的喷射时间不小于10秒),然后应将所有出浆口和孔眼封闭。
⑦封锚
孔道压浆完成后,用切割机切掉在锚具以外留的预应力锚杆,然后设置钢筋
网,封锚砼采用C25喷射砼。
结语
本项目针对大跨度小净距隧道的特点采取了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生塌方或落石掉块等安全事故,施工安全得到了保证,经监测没有发现裂缝和病害,确保了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清.浅谈小净距隧道的设计与施工[J].湖南交通科技,2007,02:105-107.
[2]李福勇.预应力锚杆在隧道中夹岩加固中应用技术[J].科技信息,2008,34:136+146.
[3]刘亮,黄明,钟祖良,梁宁慧.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建设关键技术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S1:1403-1406+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