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与透析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3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收治标准和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一、血液透析收治标准及质量要求凡需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均需经专科主治医师以上(包括主治医师)医师决定。
(一)血液透析的收治范围1、临床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出现少尿、无尿、肺水肿、心包积液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血尿素氮≥28.6mmol/L、血肌酐≥707.2µmol/L、肌酐清除率≤5-10ml/分、血钾≥6.5 mmol/L。
(二)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宜进行血液透析治疗:1、休克::收缩压≤10.7Kpa2、严重心功能不全3、严重感染或急性传染病4、晚期肿瘤5、极度衰竭患者6、颅内出血和颅压严重升高7、精神病及婴儿等不合作或家属不同意血液透析者(三)质量要求1、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原则上每周1-2次,每次时间不少于5-6小时。
2、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应进行血液的HBV、HCV检查(酶标法),对HBV、HCV 阳性的患者应使用专用的血液透析机和相应材料。
二、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一)科室和人员要求1、凡开展血液透析工作的医疗机构,一般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包括二级医院),并具备相应的专科设置和专业特长;2、应有一位副主任医师以上(包括副主任医师)的医师专管负责3、血液透析室医师除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经过培训并获得上岗证书,岗位必须相对固定,轮转时间不得少于六个月。
4、血液透析室的护士应经过血透工作的上岗培训并获得上岗证书。
注:血液透析室医技人员实行上岗证书,从1998年元月开始实行。
(二)设施要求1、选址、设计合理,周围无污染源,符合设置卫生学要求;2、血液透析室内应有足够的空间和场地,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无交叉,各区门口必须设置浸湿消毒液的擦脚垫并经常保持湿润;3、新开设的血液透析室必须具有:污染区,患者更衣室、休息室、血透室、洗涤消毒室;半污染区:治疗室;清洁区:工作人员更衣室、工作人员休息室、水处理室、清洁库房;4、血液透析室内的地面、墙面应光洁、平整,便于消毒和清洁;5、新开设的血液透析室,HBV、HCV阳性者的血透应与一般血液透析室分开或有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6、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剂应具有市卫生局卫生许可,并配备必需的消毒设备。
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血液透析技术在治疗肾功能衰竭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一、血液透析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血液透析技术是一种通过机器替代肾脏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液体的方法,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患者。
血液透析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透析器将患者的血液引入,经过滤、洗涤等步骤后再回输患者体内。
这样可以有效去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液体,维持患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二、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历程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最初的血液透析技术使用单腔透析器,存在排除水分不足、透析效果不佳等问题。
随着透析器技术的不断改进,双腔透析器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显著提高了透析效果。
在透析器材料方面,最初的透析器主要采用生物材料,容易引起血液凝固及感染等并发症。
随着生物材料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透析器材料逐渐向无生物材料转变,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随着透析药物的研发,血液透析技术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透析药物的应用可以调节血液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提高透析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三、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趋势1. 个性化治疗:未来血液透析技术将趋向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生理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透析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治疗效果。
2. 高效透析器:透析器技术将进一步提升,透析膜材料将更加先进,具有更好的滤过性能和透析效果,能够更好地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液体。
3. 自动化设备:透析过程中的监测与控制将更加自动化,透析设备将配备更多的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根据患者的反馈进行调整和优化。
4. 联合治疗:血液透析技术将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如透析机器与药物治疗的结合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四、血液透析技术的前景展望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透析器材料、透析药物和设备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血液透析治疗将变得更加安全、高效和便捷。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脑内肿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及神经功能异常。
由于人们对脑胶质瘤了解不多,容易忽视其症状,当就诊时已是晚期。
临床上,不少脑胶质瘤晚期患者需要做透析,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还会加重患者的痛苦。
透析主要用于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药物和毒药中毒等病症,那么,脑胶质瘤晚期为什么需要做透析呢?患上脑胶质瘤后,尤其是病情发展到晚期时,患者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导致肾功能损害的原因有很多,如肿瘤对肾脏的直接浸润或转移病灶的压迫、肿瘤代谢产物的影响、治疗副作用、低钠血症与肿瘤异位内分泌对肾脏的损害、低蛋白血症对肾功能的影响、利尿剂应用过度,以及患者本身患有的高血压、糖尿病对肾功能的影响等。
由于肾功能损害会发展为不可逆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从而引起尿毒症,因而需要患者进行透析,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透析对脑胶质瘤本身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而且还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如低血压、贫血、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心包炎、脑出血、抑郁症、心律失常等,不仅降低患者生存质量,甚至还会威胁患者生命,一定要特别当心。
当脑胶质瘤发展到晚期时,积极、有效的抗肿瘤治疗是减轻患者痛苦,延长患者生命的关键,患者一定要尽快配合抗肿瘤治疗。
此时,手术最佳时机已经错失,而放化疗虽然可以杀伤机体内癌细胞,但同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和组织,毒副作用明显,常令患者无法耐受而被迫中断治疗。
近年来,随着对中医药的深入研究,很多中药被证实具有抗癌功效,而大量临床案例也证实了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功效,尤其是在晚期患者的治疗上,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积极作用。
此外,中医药治疗还可以联合西医治疗,不仅增强整体疗效,还可以改善治疗副作用。
因此,患上脑胶质瘤尤其是发展到晚期时,应尽早配合中医治疗,改善预后。
在寻求中医治疗时,很多患者和家属会选择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
多年来,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在中医中药治疗肿瘤方面以确切的疗效赢得了广大用药患者的信赖和认可,由于患者的口碑相传,很多外地患者,甚至海外患者慕名来院寻求治疗。
心理护理对肿瘤血液透析患者有效果吗?尿毒症是重症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常用治疗方案,可持续清除人体中的代谢废物,帮助人体排出多余水分,有效纠正患者的电解质失衡、酸碱失衡等多种情况,可加快患者的部分恢复速度或完全恢复速度。
但血液透析存在操作复杂特点,对专业人员的操作技能有很高要求。
若血液透析期间未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有一定概率导致患者心理问题形成,降低患者治疗信心,甚至升高并发症风险,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健康教育主动评估患者现有认知,主动结合患者的各项诊断结果进行健康教育,如实告知疾病诊断结果、相关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既往病史等分析异常指标、疾病发展的原因,结合医嘱告知患者治疗方案,重点介绍预期效果和治疗注意事项,提升患者对自身病情、血液透析的准确认知,让患者依从临床治疗。
1.心理护理主动评价患者心理状态,积极和患者沟通交流,掌握其心理情绪变化,及时发现患者治疗信心不足与治疗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主动和患者介绍治疗效果理想案例,提升患者对疾病的准确认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和治疗依从性。
若患者对血液透析等治疗存在抗拒心理,主动分析抗拒心理的形成原因,积极通过相关心理学手段帮助患者解决问题,让患者准确看待疾病和治疗,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
和患者、家属耐心沟通交流,主动介绍自己的身份,主动接待患者,打消患者、家属在陌生环境下产生的警惕、不安、抗拒情绪。
主动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透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稿子患者及其家属在针对性治疗疾病、加快康复速度、提高治疗效果等方面的作用,介绍治疗流程以及应用及风险等,提升患者对治疗的知晓程度,消除患者因陌生环境与信息匮乏等产生的心理压力,让患者通过积极态度配合检查。
3.纠正思想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身制,所以很多患者存在严重的负性情绪,对疾病、治疗均有不良感受及错误想法。
营造安全私密环境,让患者充分宣泄内心真实想法,引导患者进行想法自我评估,明确其中的想法、现实,逐步明确患者真实顾虑,有效分离患者的不正确思想。
病例报告肾脂肪肉瘤转移血液透析治疗一例舒勇孙丹宁王勤李靖蒙明森康元上颜加强孙道冬刘元丰患者男,24岁,因上腹部隐痛伴恶心,发现左肾肿块10d 于20031025入院。
CT 检查为左肾肿瘤(18c m15c m ),于2003123行左肾及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20c m 14cm 10c m )表面有薄层包膜,重17kg 。
病理诊断:左肾上极圆细胞型脂肪肉瘤。
术后肾功能正常。
术后20d 开始局部放疗:Dt50Gy/25F /5W;术后第5个月发现肺部散在转移,行化疗(方案:长春新碱3g ,1次/d 、环磷酰胺600mg ,1次/d 、5氟尿嘧啶25m g 1~2次/d),共5个疗程;术后第30个月超声:右肝后叶(17c m 17c m )转移,胸部X 线片肺部转移加重(图1);术后35个月出现肾功能不全(B UN 126mmol/L ,Scr 462m ol/L)停止化疗;术后第41个月发展为尿毒症(B UN 294mm ol/L ,Scr 1261mol/L),肾性贫血(H b 57g /L)。
2007528开始颈内静脉置管维持性血液透析(HD 3次/周),2个月后因高热更换为右股静脉置管,3个月后又管腔阻塞,行左股静脉置管血液透析,于200815行自体右手动静脉内瘘术为透析通路。
反复透析后低热(不超过385),考虑肿瘤坏死吸收热。
200955肝转移瘤(229c m 163cm ),肺部转移加重(图1),自透析后患者拒绝任何手术及放化疗。
肝脏转移肿瘤进行性增大,2010311CT 平扫(图2)示肝脏转移瘤直径约30c m,达盆腔,肿瘤边缘钙化,压迫推移肝脏,肝功能基本正常,其肺部多发转移,肿瘤占据双肺90%以上,肺功能逐步减退。
血色素偏低(89g /L),呼吸急促(30次/m i n)、心率大于100次/m i n ,血压波动于(90~140)/(50~90)mm Hg ,以倍他乐克控制心率、血压,透析中常有低血压发生,补充液体后能坚持透析,透析中正常使用肝素量,偶有咯血,调整肝素用量或无肝素透析,能下床活动。
慢性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新发现肿瘤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总结慢性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新发现肿瘤的临床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新发现肿瘤的病例,对4例不同系统肿瘤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近5年维持性血透患者220例,合并新发现肿瘤4例。
确诊时的平均年龄74岁,累及系统有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
仅1例行手术处理,两例确诊肿瘤后存活1年以上。
结论:慢性肾衰竭维持血透患者新发现肿瘤多见于老年人,可累及多个系统,部分患者临床表现隐袭,病情进展缓慢,确诊时间较长,影响血透预后。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肿瘤透析预后心血管疾病和感染是导致终末期肾衰(esrd)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
近年来发现esrd肾脏替代治疗患者肿瘤发生率增高,并也成为影响透析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回顾慢性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新发现肿瘤的临床诊治经过,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提高对维持血透患者并发肿瘤的重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资料与方法2007年7月~2012年6月收治esrd患者220例。
排除因多发性骨髓瘤或恶性肿瘤等引起梗阻性肾病导致esrd患者,或血透前已明确合并存在肿瘤,如心房黏液瘤、膀胱癌等。
研究方法:分析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新发现肿瘤的发生率、部位,从开始血透到相应症状体征出现的时间,从出现症状和体征到肿瘤确诊的时间,临床诊治特点。
肿瘤诊断依据病理学检查和(或)影像学检查。
统计学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
结果近5年维持性血透患者220例,合并新发现肿瘤有4例。
从开始血透到相应症状体征出现的平均时间34个月,从出现症状和体征到肿瘤确诊的平均时间235天。
确诊时的平均年龄74岁,累及系统有泌尿道、消化道、神经系统、血液系统。
仅1例行手术处理,两例确诊肿瘤后存活1年以上。
例1:男,73岁,59年前因“右肾结核”行右肾切除术。
近30年自觉泡沫尿,16年前发现血压高达160/80mmhg,14年前浮肿,尿检示血尿蛋白尿,血肌酐达200μmol/l,自服中药。
透析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透析病人是指因肾脏功能不足,需要接受透析治疗来代替肾脏进行体内废物的排除和水盐平衡的调节的病人。
透析治疗虽然能帮助透析病人维持生命,但是由于透析治疗本身并不能代替完整的肾脏功能,因此透析病人更容易面临死亡风险。
以下介绍透析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1. 心血管疾病透析病人的死因中最常见的是心血管疾病,其中心血管病变和急性心肌梗死等因素是透析病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透析病人存在较高的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危险因素,加上透析过程中液体的快速移动和透析器过滤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使得透析病人更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
2. 感染透析病人免疫力较低,容易患上各种感染,如血液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尤其是透析病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透析治疗后,很容易出现轻微的免疫功能下降,这种状态非常有利于细菌感染,一旦感染,透析病人的死亡率会增加。
3. 毒素累积当肾脏功能受损时,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毒素无法及时排出,会发生毒素累积。
透析病人因为肾功能不足,无法及时清除体内废物和毒素,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透析治疗后,体内毒素累积可能会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4. 骨质疏松透析治疗存在引起骨质疏松的风险,长期的透析治疗会使透析病人体内的钙离子流失,导致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甚至出现骨折等损伤,给透析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带来威胁。
5. 肿瘤由于透析治疗本身不能代替肾脏完整功能,不能有效排除人体内的废物和癌细胞,因此部分透析病人可能在透析治疗后出现癌症。
癌症也是透析病人的常见死因之一。
总的来说,透析病人常见的死因主要涉及心血管疾病、感染、毒素累积、骨质疏松和癌症等。
这些死因的出现与透析病人本身的身体状况、透析治疗的频率和透析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为了避免透析病人意外死亡的出现,透析病人需要严格控制饮食、不抽烟、不饮酒、保持良好心态,并且定期检查身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风险。
血液净化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肿瘤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大健康挑战,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
为了更好地治疗肿瘤,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在这些探索中,血液净化技术被发现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重点探讨血液净化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一、血液净化技术的基本原理血液净化技术是一种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和异常细胞的技术。
它能够去除血液中的毒素、代谢产物、循环免疫复合物等,从而改善患者体内环境,促进机体的恢复和治疗效果的提高。
血液净化技术主要包括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
二、血液净化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1. 放射治疗后的副作用处理: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放疗后常常会引起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等副作用。
血液净化技术可以通过去除血液中的放射性毒素和炎性因子,减轻副作用对患者的影响。
2. 化疗药物排毒:化疗是一种常用的肿瘤治疗方法,但化疗药物往往会对患者的造血系统和肾脏功能造成损害。
通过血液净化技术可以去除体内残留的化疗药物,减轻毒副作用对患者的损害。
3. 免疫治疗辅助: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新方向,但免疫治疗中常常会出现免疫反应过度或免疫抑制不足等问题。
血液净化技术可以调节机体免疫系统,达到增强或抑制免疫反应的效果,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
4. 肿瘤相关蛋白的清除:肿瘤细胞会分泌一些特定的蛋白或肿瘤相关抗原,通过血液净化技术可以去除血液中的这些肿瘤标志物,从而更好地评估肿瘤患者的病情进展。
三、案例分析以一位40岁女性患者为例,患者被诊断为卵巢癌,已经进行了手术和化疗。
然而,化疗后患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
为了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医生决定采用血液净化技术。
经过连续5次血浆置换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四、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前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净化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临床荟萃》2005年2月20日第20卷第4期Clinical Focus, February 20,2005,Vol 20,No.4 洛铂单药化疗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中晚期癌症30例分析史健a,白亚玲b,魏素菊a(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a.肿瘤内科;b.肾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11)关键词:肿瘤;药物疗法;血液透析;洛铂中图分类号:R730.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83X(2005)04-0217-03目前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晚期不宜手术和放疗的患者,化疗可起到一定的疗效。
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均能耐受化疗,即使是单药或姑息性化疗也是难以实施,这些患者化疗后均伴随严重的不良反应,究其根由在于化疗药物在体内的储集,严重损害患者的骨髓、肝、肾等器官;由于骨髓抑制大量应用集落刺激因子经费大大增加等原因,而使患者不能耐受化疗,最终危及患者生命。
我们查阅文献得知,当血循环中的抗肿瘤药物浓度低于药物有效阈浓度时,此时的化疗药物不仅起不到抗肿瘤作用,反而加重患者的不良反应,因此我们采用联合血液透析方法,期望迅速清除体循环中的无效浓度的抗肿瘤药物,以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扩大肿瘤患者化疗的适应证,提高患者生存率。
我们对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在我院肿瘤内科住院治疗的中晚期癌症患者30例,采用自身对照的原则,进行了单药洛铂(lobaplatin,LBP)联合血液透析的临床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选用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在我院肿瘤内科住院中晚期癌症患者30例,病理类型为食管癌8例,鼻咽癌4例,淋巴瘤10例,乳腺癌8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结果证实为恶性肿瘤,临床分期为中晚期患者。
30例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38-65岁,中位年龄45岁。
体质量44-70kg。
K氏评分均在70分以上。
所有患者均经过正规联合化疗2疗程治疗,均发生中重度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者20例,7例为III度抑制,13例为IV度抑制,平均使用集落刺激因子7-10支治疗4周后,血常规恢复正常者15例、不能恢复者(白细胞维持在<3×109/L)6例。
肝功能损害者8例,均表现为丙氨酸转氨酶升高,最高者265U/L,均经保肝降酶药物静脉治疗平均1个月后,复查丙氨酸转氨酶正常。
口腔黏膜糜烂者2例。
入组前疗效评价:部分缓解3例,稳定9例,进展18例,临床有效率10%,临床受益率为40%。
本研究实施前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在允许化疗的范围内。
1.2 方法1.2.1 实验方案对此30例中晚期癌症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原则,首先给予对照组方案后给予实验组方案治疗。
实验组方案:LBP化疗后2小时加用血液透析治疗。
对照组方案:仅用LBP。
药物使用方法:LBP50mg/m2+5%葡萄糖溶液500ml,缓慢静脉滴注2小时,于化疗后2小时进行180分钟的血液透析,流量为200ml/min,并保留血液透析0、1、2、3小时的透析液及其患者化疗后0、6、12、24小时的外周静脉血,以待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及透析液中的药物浓度。
对照组各项指标完全正常后,再应用第2疗程化疗治疗。
实验组患者有效者经2疗程治疗后,可继用化疗,最多者行10疗程治疗,平均6.3疗程,疗程间隔为21天。
实验组除当天给予适量补液、对症治疗外,无其他特殊处理。
1.2.2 观察指标每组治疗前、化疗后第1、7、14、21天检查血、尿、便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血肌肝清除率、腹腔B超、CT及其肺部X线检查。
每次化疗前行骨髓穿刺检查判断骨髓活性。
1.3 疗效评价标准按WHO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判定: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
1.4 不良反应按WHO标准分为0-IV度。
1.5 疗效价格比指标疗效与价格比。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SAS6.0软件进行x2检验。
2 结果2.1 两组临床疗效的观察对照组中:部分缓解3例,稳定15例,进展12例,临床有效率10%,临床受益率为60%。
实验组:完全缓解4例(13.3%),部分缓解7例(23.3%),稳定8例(26.7%),进展11例(30%),临床有效率为36.7%,临床收益率为63.3%。
观察的30例患者中,现存活21例,平均存活时间为13个月,其中1例已超过24个月。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 c=0.0915,P>0.05)。
本研究中30例晚期肿瘤患者应用单药洛铂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照组部分缓解3例,稳定15例,进展12例,临床有效率10%,临床受益率为60%。
这与本研究入组前患者的化疗疗效(部分缓解3例,稳定9例,进展18例,临床有效率10%,临床受益率为40%)相比,虽然临床有效率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而本研究实验组应用单药洛铂联合血液透析的方法,完全缓解4例(13.3%),部分缓解7例(23.3%),稳定8例(26.7%),进展11例(30%),临床有效率为36.7%,临床收益率为63.3%,可见临床疗效上,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观察治疗后第1、7、14、21天检验血液标本,对照组中30例中晚期患者,在第7天出现骨髓抑制23例,其余7例骨髓正常。
其中I度抑制8例,II度抑制6例,III度抑制4例,IV度抑制5例,白细胞最低者0.5×109/L。
均应用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后恢复正常。
但4周后患者能够再次行化疗的几率仅为40%,可见实验组对骨髓抑制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0667,P<0.01)。
实验组:在第7天血常规均正常,在第7天有7例发生度骨髓抑制,白细胞最低值为2.5×109/L,未行任何治疗继续观察21天,4周后,3例患者白细胞在3.0×109/L左右,其余4例患者的白细胞均恢复到化疗前水平。
4周后患者再次行化疗的几率为100%,与对照组的4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7143,P<0.01)。
实验组患者的骨髓检查显示:患者的骨髓反应良好,未发现异常征象。
对照组患者的骨髓检查显示有核细胞数减少,骨髓反应不良。
实验组患者的化疗前后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在正常值。
对照组略延长。
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657,P>0.05)。
2.3 两组化疗后肝肾功能的观察对照组30例患者中,发生肝肾功能损害者8例,口腔黏膜糜烂者2例,经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后,恢复正常者15例、不能恢复者6例、肝肾功能异常不能代偿者9例。
实验组30例中,未发生肝肾功能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
2.4 两组疗效/价格比的观察对照组患者30例中,在第7天出现骨髓抑制20例,均应用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平均每个患者应用7支/(100 g/支)治疗,经济费用为1500元。
而实验组患者应用血液透析治疗的费用为800元,大大降低了化疗的经济费用,并且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仅为10%,而实验组上升到36.7%,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627,P<0.05)。
4周后患者的再化疗几率也有40%上升到100%,实验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价格明显低于对照组(X2=10.8142,P<0.01)。
3 讨论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临床应用中发现,由于化疗药物的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等不良反应,且应用大量集落刺激因子或保肝治疗经济费用大大增加,许多患者丧失了化疗的机会而最终危及生命。
本研究的目的是使不能耐受化疗的患者得到再次化疗的机会,扩大化疗的适应证,提高患者生存率。
本研究依据抗肿瘤药物的抗癌作用,主要是取决于该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肿瘤组织的药物浓度,且抗癌药物浓度与其化疗疗效之间呈正相关[1],当局部药物浓度增加1倍时,相应的抗肿瘤作用可增加10倍以上。
但当血液中抗肿瘤药物的浓度低于有效浓度时,血液中低剂量的抗癌药物是导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根本原因[2],已在基础实验和临床上得到证实[2],因此,减少抗癌药物的无效药物浓度是降低化疗不良反应的根本方法。
血液透析即具有清除血循环中不与脂蛋白结合的水溶性物质的作用,如丝裂霉素,氟尿嘧啶、顺铂、等化疗药物,因而我们在血液透析方法的辅助下,进行洛铂常规剂量化疗,通过联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投药后不同时段洛铂的浓度,当洛铂的血药浓度低于有效药物浓度不能发挥有效药物疗效时,通过血液透析的方法析出无效浓度的抗肿瘤药物,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本研究中应用的洛铂是第三代铂类抗癌药物[3],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有很好的抗癌活性,与顺铂抗癌活性相似,无肾肝毒性、神经系统、耳毒性,且胃肠道不良反应轻[4],与顺铂和卡铂之间不仅无完全交叉耐药性,而且对部分顺铂和卡铂耐药的肿瘤仍有效[5]的优点。
国外学者的临床II、III期实验已证明,单药洛铂化疗是一种高效、低毒、耐受性良好的化疗方案[6,7],加之洛铂具有蛋白结合率低25%,尿24小时排出高74%的特点,因此较其他化疗药物更易通过血液透析的方法滤出。
对照组中30例中晚期患者,在第7天即出现骨髓抑制20例,为I~IV骨髓抑制,均应用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后恢复正常,两组疗效价格比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加之临床疗效上,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总之,实验组的疗效/价格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可见联合血液透析明显地降低了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对于不能化疗或化疗后不良反应严重的患者,应用单药洛铂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可得到显著的疗效,扩大了肿瘤化疗的适应症,降低了化疗的不良反应,缩减了患者住院费用,因而具有广泛的临床实用价值。
但由于本研究病例数少且病种繁多,我们仅在此提示治疗癌症的一种新思路,需要进一步进行临床的多中心的验证。
参考文献:[1] SHIMIZU E, NAKAURA Y, MUKAI J, et al. Parmacokineties of bronchial artery infusion of mitomycin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J]. Eur J Cancer,1991,27(2):1046-1049.[2] SAUER H, FUGER K, BLUMENSTEIN M, et al. Modulation Of cytotoxicity of cytostatic drugs byhemodialysis in vivo and in Vivio [J].Cancer Test Rev,1990,17(2):3293-3300.[3] McKEAGE M J. Lobaplatin:a new antitumour platinum drug [J]. Expert Opin InvestigDrugs,2001,10(1):1192128.[4] WELINK J, BOVEN E, VERMORKEN J B, et al.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lobaplatin (D-19466)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 including patients with Impaired renal of liver function [J].Clin Cancer Res,1999,5(9): 2349-2358.[5] SARIS C P, VAART P J, RIETBROEK R C, et al .In vitro Formation of DNA adducts by cisplatin,lobaplatin and oxaliplatin in Calft hymus DNA in solution and in cultured human cells [J].Carcinogenesis, 1996,17(12):2763-2769.[6] KIRPENSTEIJN J, TESKE E,KIK M, et al. Lobaplatin as an Adjuvant chemotherapy to surgery incanine appendicular osteosarcoma: a phase II evaluation [J].Anticancer Res,2002,22(5):2765-2770.[7] STERNBERG C N, de MULDER P, FOSSA S, et al. Lobaplatin In advanced urothelial tract tumors[J].Ann Oncol,1997,8(7): 695-696.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周文华王关乔杨爱华【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恶性肿瘤发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