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之特征方程法+不动点法
- 格式:doc
- 大小:227.00 KB
- 文档页数:5
求递推数列通项的特征根法与不动点法一、形如21(,n n n a pa qa p q ++=+是常数)的数列形如112221,,(,n n n a m a m a pa qa p q ++===+是常数)的二阶递推数列都可用特征根法求得通项n a ,其特征方程为2x px q =+…①若①有二异根,αβ,则可令1212(,n n n a c c c c αβ=+是待定常数) 若①有二重根αβ=,则可令1212()(,n n a c nc c c α=+是待定常数) 再利用1122,,a m a m ==可求得12,c c ,进而求得n a .例1.已知数列{}n a 满足*12212,3,32()n n n a a a a a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n a . 解:其特征方程为232x x =-,解得121,2x x ==,令1212n n n a c c =⋅+⋅,由1122122243a c c a c c =+=⎧⎨=+=⎩,得12112c c =⎧⎪⎨=⎪⎩, 112n n a -∴=+.例2.已知数列{}n a 满足*12211,2,44()n n n a a a a a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n a .解:其特征方程为2441x x =-,解得1212x x ==,令()1212nn a c nc ⎛⎫=+ ⎪⎝⎭, 由1122121()121(2)24a c c a c c ⎧=+⨯=⎪⎪⎨⎪=+⨯=⎪⎩,得1246c c =-⎧⎨=⎩, 1322n n n a --∴=. 二、形如2n n n Aa B a Ca D++=+的数列 对于数列2n n n Aa B a Ca D ++=+,*1,(,,,a m n N A B C D =∈是常数且0,0C AD BC ≠-≠) 其特征方程为Ax B x Cx D+=+,变形为2()0Cx D A x B +--=…②若②有二异根,αβ,则可令11n n n n a a c a a ααββ++--=⋅--(其中c 是待定常数),代入12,a a 的值可求得c 值. 这样数列n n a a αβ⎧⎫-⎨⎬-⎩⎭是首项为11a a αβ--,公比为c 的等比数列,于是这样可求得n a . 若②有二重根αβ=,则可令111n n c a a αα+=+--(其中c 是待定常数),代入12,a a 的值可求得c 值. 这样数列1n a α⎧⎫⎨⎬-⎩⎭是首项为1n a α-,公差为c 的等差数列,于是这样可求得n a . 此方法又称不动点法.例3.已知数列{}n a 满足11122,(2)21n n n a a a n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n a . 解:其特征方程为221x x x +=+,化简得2220x -=,解得121,1x x ==-,令111111n n n n a a c a a ++--=⋅++ 由12,a =得245a =,可得13c =-, ∴数列11n n a a ⎧⎫-⎨⎬+⎩⎭是以111113a a -=+为首项,以1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1111133n n n a a --⎛⎫∴=⋅- ⎪+⎝⎭,3(1)3(1)n nn n na --∴=+-.例4.已知数列{}n a 满足*11212,()46n n n a a a n N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n a . 解:其特征方程为2146x x x -=+,即24410x x ++=,解得1212x x ==-,令1111122n n c a a +=+++ 由12,a =得2314a =,求得1c =, ∴数列112n a ⎧⎫⎪⎪⎨⎬⎪⎪+⎩⎭是以112152a =+为首项,以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123(1)11552n n n a ∴=+-⋅=-+, 135106n n a n -∴=-.。
数列不动点法
数列不动点法是一种求解方程根的数值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构造一个数列,使得数列的每一项都是方程的一个近似解,然后迭代该数列,直到数列的两个相邻项之差小于预设的精度要求,此时数列的极限就是方程的根。
具体的实现方法是,先将方程化为等价的形式g(x)=0,然后选取一个初始值x0,构造数列xn+1=g(xn),不断迭代直到满足精度要求。
一般来说,数列需要收敛才能求得方程的根,所以选取初始值时需要注意。
数列不动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收敛速度比较快,且适用于一般的非线性方程。
但其缺点也比较明显,比如可能会出现不收敛的情况,且对于复杂的方程,可能需要多次迭代才能求得根。
- 1 -。
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十一种方法(方法全,例子全,归纳细)总述:一.利用递推关系式求数列通项的11种方法:累加法、 累乘法、 待定系数法、 阶差法(逐差法)、 迭代法、 对数变换法、 倒数变换法、换元法(目的是去递推关系式中出现的根号)、 数学归纳法、不动点法(递推式是一个数列通项的分式表达式)、 特征根法二。
四种基本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和数列、等积数列及其广义形式。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通项公式的方法是:累加和累乘,这二种方法是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最基本方法。
三 .求数列通项的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把所求数列通过变形,代换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
四.求数列通项的基本方法是:累加法和累乘法。
五.数列的本质是一个函数,其定义域是自然数集的一个函数。
一、累加法1.适用于:1()n n a a f n +=+ ----------这是广义的等差数列 累加法是最基本的二个方法之一。
2.若1()n n a a f n +-=(2)n ≥,则21321(1)(2) ()n n a a f a a f a a f n +-=-=-=两边分别相加得 111()nn k a a f n +=-=∑例1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211n n a a n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由121n n a a n +=++得121n n a a n +-=+则112322112()()()()[2(1)1][2(2)1](221)(211)12[(1)(2)21](1)1(1)2(1)12(1)(1)1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nn n n n ---=-+-++-+-+=-++-+++⨯++⨯++=-+-++++-+-=+-+=-++= 所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2n a n =。
例2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2313nn n a a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求数列通项公式的11种方法方法总述:一.利用递推关系式求数列通项的11种方法:累加法、 累乘法、 待定系数法、 阶差法(逐差法)、 迭代法、 对数变换法、 倒数变换法、换元法(目的是去递推关系式中出现的根号)、 数学归纳法(少用)不动点法(递推式是一个数列通项的分式表达式)、 特征根法二.四种基本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和数列、等积数列及其广义形式。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通项公式的方法是:累加和累乘,这二种方法是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最基本方法。
三 .求数列通项的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把所求数列通过变形,代换转化为等级差数列或等比数列。
四.求数列通项的基本方法是:累加法和累乘法。
五.数列的本质是一个函数,其定义域是自然数集的一个函数。
一、累加法1.适用于:1()n n a a f n +=+ ----------这是广义的等差数列 累加法是最基本的二个方法之一。
2.若1()n n a a f n +-=(2)n ≥,则21321(1)(2) ()n n a a f a a f a a f n +-=-=-=两边分别相加得 111()nn k a a f n +=-=∑例1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211n n a a n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由121n n a a n +=++得121n n a a n +-=+则112322112()()()()[2(1)1][2(2)1](221)(211)12[(1)(2)21](1)1(1)2(1)12(1)(1)1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n n n n n ---=-+-++-+-+=-++-+++⨯++⨯++=-+-++++-+-=+-+=-++= 所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2n a n =。
例2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2313nn n a a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数列特征根和不动点法解题原理一、数列特征根法。
1. 原理。
- 对于二阶线性递推数列a_n + 2=pa_n+1+qa_n(p,q为常数,n∈ N^*),其特征方程为x^2=px + q。
- 设特征方程的两个根为x_1,x_2。
- 当x_1≠ x_2时,数列a_n的通项公式为a_n=C_1x_1^n+C_2x_2^n,其中C_1,C_2由初始条件a_1,a_2确定。
- 当x_1 = x_2时,数列a_n的通项公式为a_n=(C_1+C_2n)x_1^n,同样C_1,C_2由初始条件确定。
2. 例题。
- 例1:已知数列{a_n}满足a_n + 2=3a_n+1-2a_n,且a_1=1,a_2=3,求数列{a_n}的通项公式。
- 解:特征方程为x^2=3x - 2,即x^2-3x + 2=0。
- 分解因式得(x - 1)(x - 2)=0,解得x_1=1,x_2=2。
- 所以a_n=C_1×1^n+C_2×2^n=C_1+C_2×2^n。
- 由a_1=1,a_2=3可得C_1+2C_2=1 C_1+4C_2=3。
- 用第二个方程减去第一个方程得2C_2=2,解得C_2 = 1。
- 把C_2=1代入C_1+2C_2=1得C_1=-1。
- 所以a_n=-1 + 2^n。
- 例2:已知数列{a_n}满足a_n + 2=2a_n+1-a_n,a_1=1,a_2=2,求a_n。
- 解:特征方程为x^2=2x - 1,即x^2-2x + 1 = 0。
- 解得x_1=x_2=1。
- 所以a_n=(C_1+C_2n)×1^n=C_1+C_2n。
- 由a_1=1,a_2=2可得C_1+C_2=1 C_1+2C_2=2。
- 用第二个方程减去第一个方程得C_2=1。
- 把C_2=1代入C_1+C_2=1得C_1=0。
- 所以a_n=n。
二、数列不动点法。
1. 原理。
- 对于一阶分式递推数列a_n + 1=frac{pa_n+q}{ra_n+s}(p,q,r,s为常数,r≠0),令x=(px + q)/(rx + s),这个方程称为不动点方程。
数列的不动点法原理宝子,今天咱们来唠唠数列里超有趣的不动点法原理呀。
你想啊,数列就像是一列小火车,按照一定的规则在数字的轨道上跑。
那不动点呢,就像是这个小火车跑到了一个特殊的站台,到了这个站台之后呢,下一次它还在这个站台,或者说有一种特殊的关系。
比如说有这么一个数列的递推公式,像a_n + 1 = f(a_n)。
不动点就是满足x = f(x)的那个x的值哦。
这就好比是小火车跑到了一个站台x,按照规则f,下一次它还是在这个站台。
咱举个简单的例子哈。
假如有数列a_n + 1=(1)/(2)a_n+1。
我们来找找它的不动点。
设这个不动点是x,那按照定义就有x=(1)/(2)x + 1。
你看,就像解一个小方程一样,把x移到一边,得到(1)/(2)x=1,解得x = 2。
这个2就是这个数列递推关系的一个不动点啦。
那这个不动点有啥用呢?它可神奇了呢。
当我们知道了不动点之后,我们可以对数列进行一些变形。
就拿刚才那个数列来说,我们可以把递推公式a_n +1=(1)/(2)a_n+1变形为a_n + 1-2=(1)/(2)(a_n-2)。
你看,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新的数列b_n=a_n-2,这个新数列的递推公式就变得更有规律啦,是b_n + 1=(1)/(2)b_n,这就是等比数列的形式了呀。
再比如说更复杂一点的数列。
有些数列看起来乱乱的,但是一旦找到了不动点,就像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盏明灯。
比如说有数列a_n + 1=frac{a_n^2+1}{2a_n}。
设不动点为x,那就是x=frac{x^2+1}{2x},整理一下得到2x^2=x^2+1,也就是x^2=1,解得x = 1或者x=-1。
然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两个不动点对原数列进行变形啦。
从本质上来说,不动点法就是利用数列递推关系中的这个特殊的“稳定点”,把数列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形式。
就像是把一个调皮捣蛋、不好管理的小怪兽,变成了一个乖乖听话、有规律的小动物。
而且啊,不动点法在很多类型的数列问题中都能派上用场。
不动点法求数列
不动点法求数列通项原理是不动点是使f(x)=x的x值。
1、不动点法是作为求解函数迭代的方法而被研究的。
所以在开始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下递推数列与函数迭代的关系。
如果我们把函数看作从R到R的一个映射,那么不动点经过这一映射之后,还是它本身,就像固定在数轴上“不动”,所以叫作“不动点”。
2、设不动点为x0,则f(x0)-x0=0,即x是f(x)-x0=0的根,所以f(x)-x0因式分解时有x-x0这个因子,对数列有a(n+1)=f(an),两边同时减去不动点x0有a(n+1)-x0=f(an)-x0,f(an)-x0只不过是把x换成了an,所以f(an)-x0有an-x0这个因子,所以a(n+1)-x0=(an-x0)*g (an),减去不动点后两边出现了形式相同的项an-x0,g(an)则相当于公比。
3、数列通项公式(an=f(n))表示的是数列的第n项a与项的序数n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个数列{ an},如果任意相邻两项之差为一个常数,那么该数列为等差数列,且称这一定值差位公差,记为d ;从第一项a1到第n项an的总和,记为Sn。
数列特征根法和不动点法的原理
嘿,朋友!今天咱来聊聊数列里超厉害的两个方法:特征根法和不动点法的原理,这可有意思啦!比如说,你想想看,一棵大树有它的根深深扎在地下,让它稳稳站立,这特征根就像数列的“根”一样重要啊!
咱先说特征根法。
就拿斐波那契数列来说吧,1, 1, 2, 3, 5, 8……它就可以用特征根法来研究呢!你知道吗,通过找到它的特征根,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个数列的规律啦!哎呀呀,这是不是很神奇?就好像你找到了一把钥匙,能打开数列的秘密之门!
再来说说不动点法。
打个比方,就像你玩捉迷藏,找到了一个固定的位置,那就是“不动点”呀!比如对于一个数列,我们可以通过不动点法找到那个特殊的点,从而搞清楚数列的行为。
比如说一个简单的分式递推数列,通过不动点,我们就能看清它的趋势和特点呢!哇塞,是不是超级厉害?
“这有啥用呢?”你可能会这么问。
嘿,用处可大了去啦!在很多数学问题里,用这两个方法能让我们迅速找到答案,就像有了指南针一样!而且,这对研究更复杂的数学现象也特别重要呢。
特征根法和不动点法,就像是数学世界里的两把神奇钥匙,能开启无数知识的大门。
它们能让看似杂乱无章的数列变得有规律可循,让我们对数学的奥秘有更深的领悟。
所以啊,好好去了解它们吧,你会发现一个无比精彩的数学世界在等着你呢!朋友,还等什么,赶紧去探索吧!。
《数列》竞赛知识总结【不动点法】一阶分式型递推数列()10n n n ax b x ad bc cx d++=-≠+以及给定1a的统一求法:对于函数)(x f ,满足)(00x f x =的点))(,(00x f x 称作函数)(x f 的不动点.而我们称满足dcy b ay y ++=的y 为具有递推公式dcx b ax x n n n ++=+1的数列的不动点.(1)当d cx bax x n n n ++=+1有两个不动点21,y y 时,数列⎭⎬⎫⎩⎨⎧--21y x y x n n 成等比数列,且11111222n n n n x y x y a cy x y a cy x y ++---=⋅---. (2)当d cx bax x n n n ++=+1只有有一个不动点y 时,数列⎭⎬⎫⎩⎨⎧-y x n 1成等差数列.且1121n n c x y a d x y+=+-+-.【特征根法】一般地,我们称由初始值12k a a a ⋯,,,及递推关系()1122n k n k n k k n a c a c a c a f n ++-+-⋯=++++所确定的数列为k 阶常系数线性递归数列,其中1c ,2c ,…,k c 为常数,且0k c ≠.当()0f n =时,称为常系数齐次线性递归数列(又称为k 阶循环数列).我们把对应于常系数齐次线性递归数列1122n k n k n k k n a c a c a c a ++-+-⋯=+++①的方程1212k k k k x c x c x c --⋯=+++②称为其特征方程,方程的根称为{}n a 的特征根.下面不加证明地引进两个定理.定理1 若递推关系①对应的特征方程②有k 个不同的单根1x ,2x ,…,k x ,那么1122n n nn k k a A x A x A x ⋯=+++,其中1A ,2A ,…,k A 是待定系数,可由初始值确定.定理2 若递推关系①对应的特征方程②有不同的特征根1x ,2x ,…,()s x s k <,其中()1i x i s ≤≤是②的i t 重根,12s t t t k ⋯+++=,那么()()()1122n nn n s s a A n x A n x A n x ⋯=+++,其中()()()()112s i i i i t i t A n B B n B n -⋯=+++,12i =,,…,s .这里的()1i B ,()2i B ,()i it B (12i =,,…,s )是待定系数,可由初始值确定.二阶线性递推数列n n n qa pa a +=++12,(1.1)以及给定初始项21,a a 的统一求法:我们称方程q px x+=2为具有递推形式n n n qa pa a +=++12的二阶线性递推数列n n n qa pa a +=++12的特征方程.(1)若(1.1)的特征方程有两个不同的根βα,,则nnn y x a βα⋅+⋅=,式中的y x ,由n=1,2时给定的21,a a 确定;(2)若特征方程有两个相同的根α,则令nn y xn a α)(+=,其中y x ,由给定的21,a a 确定;(3)特征方程有两个虚根,则.【数学归纳法】⑴第一数学归纳法设()P n 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①当00()n n n =∈N 时,()P n 成立;②假设(,)n k k n k =≥∈N 成立,由此推得1n k =+时,()P n 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0n n ≥时,()P n 成立.⑵第二数学归纳法设()P n 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 ①当00()n n n =∈N 时,()P n 成立;②假设(,)n k k n k ≤≥∈N 成立,由此推得1n k =+时,()P n 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0n n ≥时,()P n 成立.【求和公式法】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11()(1)22n n n a a n n S na d ++==+ 特别地,当前n 项的个数为奇数时,211(21)k k S k a ++=+⋅,即前n 项和为中间项乘以项数。
数列不动点法
数列不动点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主要应用于求解方程和求解微分方程初值问题。
其基本思想是构造一个数列,使得这个数列的极限值是方程或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解。
具体地说,对于方程f(x)=x,我们可以通过构造一个数列 {x_n},满足 x_{n+1}=f(x_n),并且 x_0 是一个合适的初始值,使得当 n 趋近于无穷大时,数列{x_n} 的极限值就是方程 f(x)=x 的解。
同样地,对于微分方程初值问题 y'=f(y),y(t_0)=y_0,我们可以通过构造一个数列 {y_n},满足 y_{n+1}=y_n+hf(y_n),其中 h 是步长,y_0 是一个合适的初始值,使得当 n 趋近于无穷大时,数列 {y_n} 的极限值就是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解 y(t)。
数列不动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但其精度和收敛速度受到初始值、步长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参数,以提高计算精度和效率。
- 1 -。
类型四 用“不动点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设已知数列}{n a 的项满足 其中,1,0≠≠c c 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采用数学归纳法可以求解这一问题,然而这样做太过繁琐,而且在猜想通项公式中容易出错,本文提出一种易于被学生掌握的解法——特征方程法:针对问题中的递推关系式作出一个方程,d cx x +=称之为特征方程;借助这个特征方程的根快速求解通项公式.下面以定理形式进行阐述.定理 1.设上述递推关系式的特征方程的根为0x ,则当10a x =时,n a 为常数列,即0101,;x b a a x a a n n n +===时当,其中}{n b 是以c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即01111,x a b c b b n n -==-.证明:因为,1,0≠c 由特征方程得.10c dx -=作换元,0x a b n n -= 则.)(110011n n n n n n cb x a c ccdca c d d ca x a b =-=--=--+=-=--当10a x ≠时,01≠b ,数列}{n b 是以c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故;11-=n n c b b当10a x =时,01=b ,}{n b 为0数列,故.N ,1∈=n a a n (证毕) 下面列举两例,说明定理1的应用.【典例1】已知数列}{n a 满足:,4,N ,23111=∈--=+a n a a n n 求.n a【典例2】已知数列}{n a 满足递推关系:,N ,)32(1∈+=+n i a a n n 其中i 为虚数单位. 当1a 取何值时,数列}{n a 是常数数列?定理2.如果数列}{n a 满足下列条件:已知1a 的值且对于N ∈n ,都有hra qpa a n n n ++=+1(其中p 、q 、r 、h 均为常数,且r h a r qr ph -≠≠≠1,0,),那么,可作特征方程hrx q px x ++=. (1)当特征方程有两个相同的根λ(称作特征根)时, 若,1λ=a 则;N ,∈=n a n λ 若λ≠1a ,则,N ,1∈+=n b a n n λ其中.N ,)1(11∈--+-=n r p rn a b n λλ特别地,当存在,N 0∈n 使00=n b 时,无穷数列}{n a 不存在.(2)当特征方程有两个相异的根1λ、2λ(称作特征根)时,则112--=n n n c c a λλ,,N ∈n 其中).(,N ,)(211212111λλλλλ≠∈----=-a n rp r p a a c n n 其中证明:先证明定理的第(1)部分. 作交换N ,∈-=n a d n n λ 则λλ-++=-=++hra qpa a d n n n n 11h ra hq r p a n n +-+-=λλ)(hd r hq r p d n n ++-+-+=)())((λλλλλλλλr h rd q p h r r p d n n -+--+--=])([)(2 ①∵λ是特征方程的根,∴λ.0)(2=--+⇒++=q p h r hr qp λλλλ将该式代入①式得.N ,)(1∈-+-=+n rh rd r p d d n n n λλ ②将rpx =代入特征方程可整理得,qr ph =这与已知条件qr ph ≠矛盾.故特征方程的根λ,rp≠于是.0≠-r p λ ③当01=d ,即λ+=11d a =λ时,由②式得,N ,0∈=n b n 故.N ,∈=+=n d a n n λλ 当01≠d 即λ≠1a 时,由②、③两式可得.N ,0∈≠n d n 此时可对②式作如下变化:.1)(11rp rd r p r h r p d r h rd d n n n n λλλλλ-+⋅-+=--+=+ ④由λ是方程h rx q px x ++=的两个相同的根可以求得.2r hp -=λ∴,122=++=---+=-+h p p h rrh p p rr h p h r p r h λλ将此式代入④式得.N ,111∈-+=+n rp r d d n n λ 令.N ,1∈=n d b n n 则.N ,1∈-+=+n r p r b b n n λ故数列}{n b 是以rp r λ-为公差的等差数列.∴.N ,)1(1∈-⋅-+=n rp rn b b n λ其中.11111λ-==a db 当0,N ≠∈n b n 时,.N ,1∈+=+=n b d a nn n λλ 当存在,N 0∈n 使00=n b 时,λλ+=+=0001n n n b d a 无意义.故此时,无穷数列}{n a 是不存在的.再证明定理的第(2)部分如下:∵特征方程有两个相异的根1λ、2λ,∴其中必有一个特征根不等于1a ,不妨令.12a ≠λ于是可作变换.N ,21∈--=n a a c n n n λλ故21111λλ--=+++n n n a a c ,将hra qpa a n n n ++=+1代入再整理得N ,)()(22111∈-+--+-=+n hq r p a hq r p a c n n n λλλλ ⑤由第(1)部分的证明过程知r p x =不是特征方程的根,故.,21rp r p ≠≠λλ 故.0,021≠-≠-r p r p λλ所以由⑤式可得:N ,2211211∈--+--+⋅--=+n rp h q a r p hq a r p r p c n n n λλλλλλ ⑥∵特征方程hrx q px x ++=有两个相异根1λ、2λ⇒方程0)(2=--+q p h x rx 有两个相异根1λ、2λ,而方程xrp xh q x --=-与方程0)(2=---q p h x rx 又是同解方程. ∴222111,λλλλλλ-=---=--rp hq r p h q将上两式代入⑥式得N ,2121211∈--=--⋅--=-n c rp rp a a r p r p c n n n n λλλλλλ当,01=c 即11λ≠a 时,数列}{n c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rp rp 21λλ--.此时对于N ∈n 都有.))(()(12121111211------=--=n n n rp r p a a r p r p c c λλλλλλ当01=c 即11λ=a 时,上式也成立. 由21λλ--=n n n a a c 且21λλ≠可知.N ,1∈=n c n所以.N ,112∈--=n c c a n n n λλ(证毕)注:当qr ph =时,h ra q pa n n ++会退化为常数;当0=r 时,hra qpa a n n n ++=+1可化归为较易解的递推关系,在此不再赘述.【典例3】已知数列}{n a 满足性质:对于,324,N 1++=∈-n n n a a a n 且,31=a 求}{n a 的通项公式.【典例4】已知数列}{n a 满足:对于,N ∈n 都有.325131+-=+n n n a a a(1)若,51=a 求;n a (2)若,31=a 求;n a (3)若,61=a 求;n a (4)当1a 取哪些值时,无穷数列}{n a 不存在?下面分两种情况给出递推数列dt c bt a t n n n +⋅+⋅=+1通项的求解通法.(1)当c=0,时,由d t c b t a t n n n +⋅+⋅=+1dbt d a t n n +⋅=⇒+1,记k da=,c d b =,则有c t k t n n +⋅=+1 (k ≠0),∴数列{n t }的特征函数为)(x f =kx+c,由kx+c=x ⇒x=k c -1,则c t k t n n +⋅=+1⇒)1(11k ct k k c t n n --=--+ ∴数列}1{k ct n --是公比为k 的等比数列,∴11)1(1-⋅--=--n n k k c t k c t ⇒11)1(1-⋅--+-=n n k kct k c t .(2)当c ≠0时,数列{n t }的特征函数为:)(x f =dx c bx a +⋅+⋅由x dx c bx a =+⋅+⋅0)(2=--+⇒b x a d cx设方程0)(2=--+b x a d cx 的两根为x 1,x 2,则有: 0)(121=--+b x a d cx ,0)(222=--+b x a d cx ∴12)(1x a d cx b -+=……(1) 222)(x a d cx b -+= (2)又设212111x t x t k x t x t n n n n --⋅=--++(其中,n ∈N *,k 为待定常数).由212111x t x t k x t x t n n n n --⋅=--++ ⇒2121x t x t k x dt c b t a x d t c bt a n n n n n n --⋅=-+⋅+⋅-+⋅+⋅⇒212211x t x t k dx t cx b at dx t cx b at n n n n n n --⋅=--+--+ (3)将(1)、(2)式代入(3)式得:2122221121x t x t k ax t cx cx at ax t cx cx at n n n n n n --⋅=--+--+⇒212211))(())((x t x t k x t cx a x t cx a n n n n --⋅=---- ⇒21cx a cx a k --=∴数列{21x t x t n n --}是公比为21cx a cx a --(易证021≠--cx a cx a )的等比数列. ∴21x t x t n n --=1212111-⎪⎪⎭⎫ ⎝⎛--⋅--n cxa cx a x t x t⇒12121111212111211--⎪⎪⎭⎫ ⎝⎛--⋅---⎪⎪⎭⎫ ⎝⎛--⋅--⋅-=n n n cxa cx a x t x t cxa cx a x t xt x x t .【典例5】已知数列{a n }中,a 1=2,3121+=+n n a a ,求{a n }的通项。
精心整理求递推数列通项的特点根法与不动点法一、形如 a n 2pa n 1 qa n ( p,q 是常数)的数列形如 a 1m 1 , a 2 m 2 , a n 2pa n 1 qa n ( p, q 是常数)的二 推数列都可用特点根法求得通 a n ,其特点方程 x 2pxq ⋯①若 ①有二异根 , , 可令 a n c 1 nc 2n(c 1, c 2 是待定常数)若 ①有二重根, 可令 a n (c 1 nc 2 )n(c 1, c 2 是待定常数)再利用 a 1m 1, a 2m 2 , 可求得 c 1, c 2 , 而求得 a n .例 1 .已知数列 { a n } 足 a 1 2, a 2 3, a n 23a n 12a n (n N * ) ,求数列 { a n } 的通 a n . 解:其特点方程 x 23x 2 ,解得 x 11, x 22 ,令 a n c 1 1nc 2 2n ,由a 1c 1 1c 1 2c 2 2 ,得1,a n1 2n 1 .a 2 c 1 4c 2 3c 22例 2 .已知数列 { a n } 足 a 11,a 2 2, 4a n24a n1 a n (nN * ) ,求数列 { a n } 的通 a n .n解:其特点方程 4x24x 1,解得 x 1x 21,令 a nc 1 nc 2 1,22 a 1 (c 1c 2 ) 1 1c 1423n 2由(c 1 2c 2 ) 1,得c 2 6 ,a n2n 1.a 2 42二、形如 a n 2Aa nB的数列Ca n D于数列 a n 2Aa nB, a 1 m, n N * (A, B, C, D 是常数且 C 0, AD BC 0)Ca n D其特点方程 xAxB, 形 Cx 2( DA)x B0 ⋯②Cx D若 ②有二异根 , , 可令a n1 c a n(此中 c 是待定常数),代入 a 1, a 2 的a n1a n值可求得 c 值.这样数列 a n是首项为a 1,公比为 c 的等比数列,于是这样可求得 a n .a na 1若 ②有二重根,则可令11 (此中c 是待定常数),代入a 1, a 2a n 1a nc的值可求得 c 值.这样数列1是首项为1 ,公差为 c 的等差数列,于是这样可求得a n .a na n此方法又称不动点法.例 3 . 已知数列 { a n } 知足 a 1 2, a na n 1 2(n2) ,求数列 { a n } 的通项 a n .2a n 1 1解:其特点方程为 xx 2,化简得 2x22 0 ,解得 x 1 1, x 21,令an 11 c a n 12x1a n 11 a n 1由 a 1 2, 得 a 24,可得 c1 ,53a n 1a 1 1 11a n 1 1 1 n 1数列是以为首项,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a n1a 1 1 3 3 a n 1 33a n3n(1)n .3n( 1)n例 4 . 已知数列 { a n } 知足 a 1 2, a n 1 2a n1(n N * ) ,求数列 { a n } 的通项 a n .4a n 6解:其特点方程为 x 2x1,即 4x24 x1 0,解得 x 1 x 21,令11 11 c4x 62a n1a n2 23,求得 c由 a 1 2, 得 a 21,14数 列1 1 是 以12为首项,以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a n152a 121 12 (n 1) 1 n3 ,a n552a n135n .10n6。
数列中特征方程解决数列的相关问题——数列中不动点的应用在高中,对于数列我们只是对等比和等差数列,进行系统的学习,然而在有些考题中,对数列的考查则是在数列构造上,通过构造数列化归到我们熟悉的等比等差数列。
特征方程在数学中应用很广,高等数学中的微分方程以及其他学科都有其出现,就数列而言,利用特征方程和不动点,构造等比数列(等差数列),解决数列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更快捷的思路对于相关数列题目。
牛顿说一个好例子胜过十条定理,那么就先分析三种形式的关于数列的题设的四种情况。
1n n n ba ca da e++=+型1.当d=0时,1n n b ca a e e+=+,即1n n a ka m +=+ 即其特征方程为 x kx m =+,属于一次型方程。
注解 其中把()f x kx m =+叫做其的特征函数,2,3中类似。
2.当d ≠0时,1n n n ba c a da e ++=+的特征方程为bx cx dx e+=+,属于分式型方程。
注解 上述分式通过变形可以表示成二次型方程,()20dx e b x c +--=,与第3种情况相近,但和第4种条件有本质区别212n n n ba ca ba d++=+型(b ≠0) 3 . 上述类型的特征方程为 22b x cx b x d+=+,属于分式型方程210n n n aa pa qa ++++=型4.上述类型的特征方程为20ax px q ++=,属于二次型方程针对前三种情况而言,先简绍一个概念,不动点在数学中是指"被这个函数映射到其自身一个点"。
即函数()f x x =,x 的取值称之为不动点,具体展开讲,对于高中生有些难以接受,知道最基本的概念就好。
前三种情况说的概括一点已知()1n n a f a +=,是数列的一种递推关系,对于数列而言,引进一个极限想法,在无穷远处,数列的1n a +和n a 是一致的,当然这种情况的认定要基于数列不属于类似{}1,1,1,1,1,1,...,1,1----,sin 2n a n π⎛⎫= ⎪⎝⎭的数列,要求数列收敛或单调发散。
特征根法和不动点法的原理
特征根法和不动点法都是数学分析中常用的求解方法,它们能够
帮助研究者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些简单问题,从而有效地得到解决
方案。
特征根法(Characteristic Root Method)是一种对线性微分方
程组求解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假设原方程是微分方
程组的N个方程的形式,将其转化为一个n阶矩阵。
如果这n阶矩阵
存在特征根,就可以解决这一系列方程age组。
它可以通过对n阶矩
阵进行特征值分解,确定每个特征矩阵的特征根,并利用这些特征根
来求解方程组。
不动点法(Fixed-point Method)是一种常用的求解非线性方程
的方法。
它可以把复杂的非线性问题转变为求解一个不动点的简单问题。
不动点是一种极小值,即满足变动的函数的值不改变的位置,而
不动点法就是利用不动点的概念来求解本题的核心方法。
特征根法和不动点法都是数学研究常用的求解方法,他们能够有
效地帮助研究者将复杂问题分解成小问题,从而很好地求出解决方案。
数列通项公式的几种求法作者:王俊义来源:《中学生数理化·高考数学》2019年第01期一、累加法例1二、构造法例2三、对数变换法例3四、特征根法例4解析:设能构造an个符合条件的n位数,易知a1=3,a2=8,当n≥3时,如果该n位数第一个数字是2或3,那么这样的n位数有2an-1个,如果该n位数第一个数字是1,那么第二个数字只能是2或3,因而这样的n位数只能有2an-2个,于是递推关系为an=2aw-1+2an-2,n=2,3,4,...定理:设x1,x2是特征方程x2=cx+c2的两个根。
①当xc1≠x2时,an的一般表达式为an=aqx"+aqx2;②当x1=x2时,an的一般表达式为an=(β+β2n)x",这里的a1,a2,β1,β2都是由初始值确定的常数。
(证明略)五、不动点法例5六、待定系数法例6 如图1,将一个圆分成n(n≥2)个扇形区域,现用k(k≥2)种不同颜色对这n个区域涂色,要求相邻区域颜色不同,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涂色方法?解析:有k种不同颜色对n个区域涂色,记种数为an(n≥2,k≥2),易知:A,有k種涂法,A2有k-1种涂法,…,A,有k-1种涂法(不论是否与A,同色),共有k(k-1)’n-1.种涂法,但这k(k-1)"-1种涂法分两类:一类是A。
与A.不同色;另一类是A。
与A,同色,可看作A。
和A,合成一个区域,即an-1,得递推关系(n为区域数,k为颜色种数)。
评注:对于形如an+1=kan+f(n)的递推式,常用待定系数法构造等比数列(不一定是等比数列)形式的数列,进而求出通项公式。
递推数列特征方程的来源与应用
浙江省奉化二中 周 衡(315506) 浙江省奉化中学 杨亢尔(315500)
递推是中学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方法,递推数列问题能力要求高,内在联系密切,蕴含着不少精妙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新教材将数列放在高一讲授,并明确给出“递推公式”的概念:如果已知数列{}n a 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数列的递推公式。
有通项公式的数列只是少数,研究递推数列公式给出数列的方法可使我们研究数列的范围大大扩展。
新大纲关于递推数列规定的教学目标是“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但从近几年来高考试题中常以递推数列或与其相关的问题作为能力型试题来看,这一目标是否恰当似乎值得探讨,笔者以为“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无论从思想方法还是从培养能力上来看,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发现数列的递推关系,学会如何将递推关系转化为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方法。
本文以线性递推数列通项求法为例,谈谈这方面的认识。
关于一阶线性递推数列:),1(,11≠+==+c d ca a b a n n 其通项公式的求法一般采用如下的参数法[1],将递推数列转化为等比数列:
设t c ca a t a c t a n n n n )1(),(11-+=+=+++则 , 令d t c =-)1(,即1
-=
c d
t ,当1≠c 时可得 )1
(11-+=-++c d
a c c d a n n
知数列⎭
⎬⎫
⎩
⎨⎧-+
1c d a n 是以c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11)1
(1--+=-+
∴n n c c d
a c d a 将
b a =1代入并整理,得
()1
1---+=-c d c b d bc a n n n
对于二阶线性递推数列,许多文章都采用特征方程法[2]:
设递推公式为,11-++=n n n qa pa a 其特征方程为02
2
=--+=q px x q px x 即, 1、 若方程有两相异根A 、B ,则n n n B c A c a 21+=
2、 若方程有两等根,B A =则n
n A nc c a )(21+=
其中1c 、2c 可由初始条件确定。
很明显,如果将以上结论作为此类问题的统一解法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难以接受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下面我们结合求一阶线性递推数列的参数法,探讨上述结论的“来源”。
设)(11-+-=-n n n n ta a s ta a ,则11)(-+-+=n n n sta a t s a ,
令⎩
⎨⎧-==+q st p t s (*)
(1) 若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解),(),,(2211t s t s , 则)(11111-+-=-n n n n a t a s a t a , )(12221-+-=-n n n n a t a s a t a ,
由等比数列性质可得1
1
11211)(-+-=-n n n s a t a a t a , 1
2
12221)(1-+-=-n n n s a t a a t a ,
,21t t ≠ 由上两式消去1+n a 可得
()()()
n n n s t t s a t a s t t s a t a a 2
1221221121112..-----=
.
特别地,若方程组(*)有一对共扼虚根(),sin cos θθi r ±通过复数三角形式运算不难求得此时数列的通项公式为(),sin cos 21θθn c n c r a n n +=其中1c 、2c 可由初始条件求出。
(2) 若方程组(*)有两组相等的解⎩⎨
⎧==2
12
1t t s s ,易证此时11t s =,则
()()1121
12112
111111)(a t a s a t a s a t a s a t a n n n n n n n -==-=-=-----+ ,
2
1
1
121
1
1
1s a t a s a s a n
n n n -=
-
∴++,即⎭
⎬⎫
⎩⎨⎧n n s a 1是等差数列, 由等差数列性质可知
()21
112111
.1s a t a n s a s a n
n --+=
, 所以n n s n s a t a s a t a s a a 1211122111211.⎥⎥⎦⎤⎢⎢⎣⎡-+⎪⎪⎭⎫
⎝⎛--=.
这样,我们通过将递推数列转化为等比(差)数列的方法,求得二阶线性递推数列的通项,若将方程组(*)消去t (或s )即得,002
2
=--=--q pt t q ps s 或此方程的两根
即为特征方程q px x +=2的两根,读者不难发现它们的结论是完全一致的,这正是特征方程法求递推数列通项公式的根源所在。
例1、 斐波那契数列),3,2(,11121 =+===-+n a a a a a n n n ,求通项公式n a 。
解 此数列对应特征方程为12
+=x x 即012
=--x x ,解得2
5
1±=
x , 设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n
n n c c a )2
51()251(21-++=, 由初始条件121==a a 可知,
⎪⎪⎩
⎪⎪⎨⎧=-++=-++1)251()251(1251251222121c c c c ,解之得⎪⎪⎩⎪⎪⎨⎧-==51
5121c c , 所以⎥⎦
⎤
⎢⎣⎡--+=n n n a )251(251(
55)。
例2、 已知数列,5,121==a a 且)2(4411≥-=-+n a a a n n n ,求通项公式n a 。
解 此数列对应特征方程为442
-=x x 即0442
=+-x x ,解得221==x x , 设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n n nc c a 2)(21⋅+=, 由初始条件,5,121==a a 可知,
⎩⎨⎧=⋅+=⋅+54)2(12)(2121c c c c ,解之得⎪⎩
⎪⎨⎧
=
-=434121c c , 所以22)13(-⋅-=n n n a 。
例3 已知数列,1,021==a a 且)2(2211≥+=-+n a a a n n n ,求通项公式n a 。
解 此数列对应特征方程为222
+=x x 即0222
=+-x x ,
解得)4
sin 4cos
(211π
π±=
±=c i x , 设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4
sin 4cos ()2(21ππn c n c a n
n +=, 由初始条件,1,021==a a 可知,
⎪⎩⎪⎨⎧=+=+1
)42sin 42cos ()2(0)4sin 4cos (221221ππππc c c c ,解之得⎪⎩
⎪⎨⎧
=-=21
2121
c c , 所以)4
cos 4(sin 2)2(π
πn n a n n -=。
最后我们指出,上述结论在求一类数列通项公式时固然有用,但将递推数列转化为等比
(等差)数列的方法更为重要。
如对于高阶线性递推数列和分式线性递推数列,我们也可借鉴前面的参数法,求得通项公式。
例4、设数列{}n a 满足n n n n a a a a a 求,7
24
5,211++==+
解: 对等式两端同加参数t 得
()()解之可得令,5
247,72524
75272475272451++=++++
⋅
+=++++=+++=++t t t a t t a t a t a t t a a t a n n n n n n n 1-=t ,2,代入7
2)52(1++⋅
+=++n n n a t
a t t a ,
得,72292,7213111++⋅=++-⋅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相除得,2
1
312121+-⋅=+-++n n n n a a a a
即31
,41212111公比为是首项为=+-⎭
⎬
⎫⎩⎨
⎧+-a a a a n n 的等比数列, 1
342
34,34121111-⋅+⋅=
⋅=+----n n n n n n a a a 解得。
参考文献
[1] 杨亢尔.一个数列递推公式和一类应用题的解法.数学教学研究,2001.4. [2] 沈文宣. 初等数学研究教程.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