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蛋壳质量的营养因素
- 格式:pdf
- 大小:45.70 KB
- 文档页数:3
蛋鸡提高蛋壳质量的营养措施
蛋壳质量直接决定着蛋的破损率,并影响蛋鸡生产效益。
影响蛋壳品质的营养性因素主要有日粮中钙、磷含量及其比例,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电解质平衡等几个方面。
要提高蛋壳质量,应采取以下营养控制措施:
保证钙的摄入量及钙在体内的存留时间考虑到钙的蛋鸡体内存留时间对蛋壳质量的影响,在日粮钙含量达到理论标准时,还必须保证钙质饲料的颗粒度(8~l2目为好),使之适宜于鸡吸收利用。
实验证明:采用含钙3.5%~4%的全粉料日粮,鸡食后钙在体内存留量仅为5O%。
由于蛋壳-般是黄昏时开始沉积,这样鸡在夜间根本得不到足够的钙质补充,这就是为什么长时间饲喂全粉料日粮时,蛋壳质量普遍较差的原因。
可采用下午3时以后补充占日粮l%~l.5%的钙粉粒加以克服。
控制有效磷含量及钙磷比例蛋鸡日粮中有效磷含量维持在O.4%左右,钙磷比例为4∶l至6∶l时,蛋壳质量较好。
而有效磷含量过高(O.45%以上),则会引起钙相对不足,出现高磷低钙现象。
补充维生素维生素d3是蛋鸡体内钙磷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它能够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与转换,可在-定程度上克服钙磷比例不当。
-般每千克饲料中的添加量为2OOO~25OO国际单位。
日粮中维生素
d3不足、失效或存在其他干扰维生素d3代谢的物质,如黄曲霉毒素或其他脂溶性维生素含量过高时,蛋壳质量均明显下降。
在高温条件下,维生素c能够增加甲状腺活动,促进钙的代谢,稳定
1。
面积的壳重等,其中厚度是最主要的,正常蛋壳厚度是0.3~0.4mm。
厚度弱小的变化对蛋壳破损程度有很大影响,例如壳厚0 .38~0.4mm 破损率可能低达2%~3%,而蛋壳厚度0 .3~0.27mm 破损率可能高达10%。
一、影响蛋壳质量因素(一)非营养因素1、品种和遗传普通而言,在同样环境与饲养条件下,遗传性能强的鸡较遗传性能差的鸡更能利用大量的钙,使蛋壳加厚,而蛋壳厚度与蛋壳强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蛋壳强度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遗传力系数为0.2)。
不同禽类之间蛋壳强度存在一定差异,如银雉蛋的蛋壳强度比鸡蛋的蛋壳强度几乎大一倍。
同类禽的不同品种来航鸡蛋比褐壳鸡蛋的蛋壳强度小。
产蛋多的鸡其蛋壳强度比产蛋少的鸡小。
究其原因是不同品种的鸡对钙利用率不同,增加饲料中的钙不能改变品种间的相对差异。
2、日龄产蛋周龄是影响蛋壳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为随着产蛋周龄的增长,蛋重增加,蛋体加大,而沉积在蛋壳上的钙基本是相对稳定的,机体对钙质会萃量保持不变,因此蛋壳的厚度就必然下降,蛋壳变薄、变脆。
特殊是接近产蛋结束时,蛋壳质量下降更加严重。
此外,在产蛋后期机体对饲料中钙的吸收利用和存留能力降低,相应导致用于蛋壳形成的钙量也随之降低,但蛋壳重并求相应增加,造成蛋壳变薄。
3、鸡群应激①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超过30℃~32℃,鸡便会浮现热应激,产生生理保护性反应,表现为呼吸加快、血液pH 值升高、二氧化碳浓度降低,钙严重丧失以致形成蛋壳所需要的碳酸钙流失不少,造成蛋壳质量下降,而且由于蛋鸡的采食量减少,摄入体内的钙质也相应减少,以致血液中的钙含量降低;加之高温还可促使鸡释放骨髓内的磷酸钙,使鸡体表现缺钙,而使蛋壳质量下降。
②光照实践证明,光照增强鸡产破损蛋的比例增加,如果光照时间缩短则性腺激素分泌减少,影响产蛋;如果光照时间延长(超过对小时则柳在子宫内时间缩短、钙质分泌不足,浮现薄壳或者软壳蛋。
普通光照时间以16~17 小时为宜,产蛋后期可再增加1-2 小时。
浅谈营养与蛋壳质量蛋壳主要由矿物质构成,其中主要是沉积在有机基质上的碳酸钙。
这种有机基质由蛋白质和常被称为蛋壳膜的粘多糖结合而成。
蛋壳膜(分内、外层)由许多相互交错的纤维构成,这些纤维含有一个外被糖蛋白的蛋白核。
蛋壳中的蛋白质因含大量的含硫氨基酸(70%~75%)和少量胶原(10%)而被归类为角蛋白。
有机基质是决定蛋壳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家禽年龄的增大,蛋壳膜的氨基酸组成发生变化,对蛋壳品质有重要影响。
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有非营养性和营养性因素。
蛋壳质量随年龄增大而下降,因为蛋内容物随周龄增大的幅度大于蛋壳重的增加幅度;蛋壳强度具有遗传性;支气管炎、新城疫及产蛋下降综合症等疾病影响蛋壳质量,不仅产薄壳蛋而且产畸形蛋;饲料中有霉菌毒素时,蛋壳质量也下降。
影响蛋壳质量的主要营养因素是Ca、P、Na、K、Cl、Mn、Zn、维生素D和维生素C。
一、钙与蛋壳质量钙对蛋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钙占蛋壳重量的38%~40%(2.2~2.4g),大量的试验研究了蛋壳形成最佳时饲粮的钙水平,认为形成最佳蛋壳每天应摄入钙3.75~4.00g。
大量研究表明用颗粒钙取代1/3或2/3的细石粉,有助于改善蛋壳质量,主要是因为颗粒钙在肌胃中停留时间长,特别是在夜间,使蛋壳腺中Ca的供应较为均衡。
二、磷与蛋壳质量磷与钙一样是蛋壳形成的重要成分,钙决定蛋壳的脆性,磷决定蛋壳的韧性和弹性。
饲粮磷水平不足(有效磷低于0.3%)降低产蛋量和蛋壳质量,但饲粮磷水平过高(有效磷高于0.4%)也对蛋壳质量不利。
饲粮磷水平过高影响蛋质量的机理可能是:1.过量磷与消化道中钙形成难溶性复合物,从而影响钙的利用。
2.引起血液pH值和CO2浓度下降,使蛋壳腺中Ca2+和HCO3- 供应量减少。
3.提高血磷水平,而血磷水平的升高不利于骨钙动用。
4.磷在蛋壳腺中作为结晶抑制剂影响蛋壳的形成。
三、锰、锌、铜与蛋壳质量微量元素营养在蛋壳形成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要:蛋壳质量是衡量鸡蛋的重要指标。
蛋壳质量问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就鸡蛋蛋壳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品种、日龄、疾病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蛋壳;质量;鸡蛋;对策;影响因素影响鸡蛋蛋壳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张精海(山东省邹平市黛溪街道畜牧兽医站山东滨州256200)收稿日期:2023-06-20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4.04.047家禽养殖业规模化发展过程中,蛋壳质量问题可造成每年10%~15%的经济损失。
蛋壳质量下降会导致种蛋孵化率降低。
销售过程中蛋壳颜色、比重、大小、完整性等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因此,研究鸡蛋蛋壳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鸡蛋的结构鸡蛋蛋壳从内到外共有5层结构,分别为内膜、外膜、乳头层、栅状层和蛋壳膜。
不同结构的主要构成元素不同。
例如,乳头层主要构成元素为锰元素;栅状层主要构成元素为镁元素和碳酸钙。
乳头层和栅状层共同决定鸡蛋蛋壳的厚度和硬度。
一个质量良好的蛋壳应衡量多个指标。
例如,厚度、强度、变形值等。
正常蛋壳厚度应维持在0.3mm 左右,蛋壳越厚,破损率越低。
蛋壳强度值在6~8磅左右,且强度越高,质量越好,破损率越低。
变形值通常情况下维持在15~16μm 。
2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2.1环境温度和光照是影响蛋壳质量的主要环境因素。
蛋鸡适宜生长温度在20~25℃左右,鸡舍内环境温度超过30℃时,蛋鸡表现为呼吸加快、采食量减少、产蛋率下降、蛋重减小、蛋壳变弱、表面粗糙、破蛋率增加。
当环境温度低于15℃时,蛋鸡采食量增加、蛋重增大、蛋壳变薄、破蛋率增加。
另外,光照时间和强度也会影响蛋壳质量。
当光照强度增加时,蛋壳质量下降。
若蛋壳形成前光照强度和时间增加,会导致蛋壳表面暗纹数量增多。
因此,光照强度低利于蛋壳的形成。
除此之外,鸡舍内环境湿度大、饲养密度高、通风不良等也会导致蛋壳质量下降。
2.2日龄刚开产的蛋鸡产蛋量低,蛋壳小、薄,容易出现破蛋。
众所周知,养殖户在蛋鸡的养殖中,经常会出现因为蛋壳质量低下而发生破损的情况,不仅影响销售额,还会对经济价值造成影响,因此,下边,为大家整理了以下改善蛋壳质量的一些相关办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补充钙磷一提到蛋壳,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补钙,高产蛋鸡需要补钙,不仅要补钙,而且还有注重钙磷的比例,否则补钙的意义也不大。
钙、磷是影响蛋壳质量的主要营养因素。
一般日粮中较佳的钙水平为3.3%-3.8%,总磷含量为0.6%,钙磷比例为4∶1至6∶1。
2、补充维生素补钙不不维生素D3,补了也白搭。
因为维生素D3是蛋鸡体内钙磷代谢所必需的物质,每千克日粮的添加量为2000~2500IU。
另外,就是注意日粮中的维生素C,当温度超过30℃时,维生素C的补充量以每吨饲料50~100克为宜。
3、补充蛋白质鸡蛋的成分除了水以为,最为主要的就是蛋白质,因此,日粮中必须有充足的优质蛋白质,而且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对产蛋鸡钙的吸收也十分重要。
高产蛋鸡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不应低于16.5%。
4、做好管理使舍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保持在适宜的水平,可以有效地减少蛋壳质量下降现象的发生,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同时提高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以及质量,确保蛋鸡饮用水的充足,如果已经发生热应激,可以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以缓解热应激。
制定合理的光照制度,避免光照过强或不足,否则都会影响蛋壳的质量,可以在夜间增加2h的光照,能有效提高蛋壳的厚度,光照强度应控制在5~lOlx。
要加强产蛋后期的管理工作,适当提高日粮中钙、磷以及维生素的含量,对于老龄蛋鸡要及时淘汰。
5、添加微量及矿物质元素各种微量元素对机体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功能。
例如,锰和锌在微量元素预混剂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高产蛋率和高饲养密度时,每吨饲料中至少需添加70克锰或等量的锌或稍高的镁,才能保证蛋壳质量,但高锰又会抑制锌的吸收。
添加小苏打。
这个是试验出来的结果,在钙磷含量正常的日粮中,如果用小苏打代替0.1%~0.5%的食盐,可以有效调节体内酸碱平衡,减少蛋壳破损率,添加0.3%~1%的小苏打,就可提高蛋壳硬度。
影响蛋鸡蛋壳质量的因素及解决对策鸡蛋的营养价值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这是人们积极选购它的主要原因,但是影响人们选择判断的不是鸡蛋的内部质量状况,因为它是看不见的,反而恰恰是鸡蛋的外部性状,即蛋壳的质量优劣,因此分析影响蛋壳质量的各种因素,减少蛋壳的残破率,是提高鸡蛋经济价值的重要保障。
影响蛋壳质通的因素正常的蛋壳厚度应为0.33一a.4Umrn以上,含的碳酸钙和4%左右的其他有机物质,颜色为该品种鸡种正常的蛋壳色。
营养因素常量营养因素①钙钙是蛋壳的主要成分,约占蛋壳质量的34%,同时钙也是神经细胞兴奋、神经肌肉传导、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所必需的成分,因此饲料中钙的含量、品种及吸收率都影响蛋壳正常的质量状况。
钙含量不足,会引起软壳蛋、破壳蛋,严重的产蛋鸡出现痉挛、血清钙迅速减少,骨质疏松;钙含量过量时则影响鸡的适口性,并干扰磷的吸收,同时蛋壳出现白噩状沉淀,两端粗糙等质量问题。
磷是蛋壳形成的主要调节成分。
蛋壳中含磷只有0卜116%,它决定蛋壳的弹性和韧性,适宜的钙磷比例才能促进蛋壳的正常生成。
日粮中总磷应不低于0.1%,当饲料中磷含量高于0.5%则影响蛋壳质量,反之磷水平过低,也降低产蛋性能。
微量营养因素①锰锰是蛋壳形成必须的微量元素,它参与酸性粘多糖的形成,而粘多糖是蛋壳钙化的基质。
锰摄入不足则产蛋量和孵化率都下降,蛋壳变薄有疤痕。
日粮中锰的含量应为55一60mglkg,含量过低时,不论日粮中钙磷含量多少,都会导致蛋壳质量下降。
②镁日粮中缺镁会引起蛋壳厚度及强度降低。
一般日粮中镁的含量都能满足产蛋鸡的生产需要,但当日粮中镁含量过高(>3500mglkg )时,则引起蛋壳厚度变薄。
维生素①维生素几参与机体钙磷吸收,调节骨组织钙的代谢,促进钙磷在蛋壳腺内的正常分泌。
日粮中缺,则2一个月后蛋壳变薄,继而无壳蛋明显增多,产蛋量随之减少;若日粮中VD,过多,也会出现机体中毒症状,导致血管和肾小管钙化。
一般产蛋鸡日粮中VD3含量为②维生素参与蛋壳腺中钙的吸收和沉淀,正常情况下机体能合成所需的Vc,不需要另外添加,但在高温应激条件下,机体合成Vc的能力下降不能满足需要,这时蛋壳质量会明显下降。
影响鸡蛋壳品质的若干因素及防治对策一、影响鸡蛋壳品质的因素1.遗传因素不同品种或品系的蛋壳品质差异很大,一般而言,褐壳蛋比白壳蛋坚硬,地方鸡种蛋的破损率低于进口鸡,产蛋多的鸡蛋壳强度比产蛋少的鸡小,遗传性强的母鸡更能有效地利用大量的钙,从而使蛋壳加厚,强度增强。
2.环境因素①温度鸡舍温度对蛋壳品质影响很大,高温会导致蛋壳厚度的降低,高温时采食量下降同时也相应地降低了钙的摄人量,而且高温使呼吸加快,血液中的pH值升高,乳酸在血液中凝聚,血液中游离的钙急剧下降,进而使品质下降。
且高温下甲状腺机能降低,增加了向子宫输入的磷量,也会导致蛋壳质量下降。
高温也会促使释放骨髓内的磷酸钙,使鸡表现缺钙。
鸡舍内温度超过35℃时,鸡的呼吸次数加快,血液中二氧化碳减少,造成碳酸根离子供应减少,使碳酸钙不能充分沉积,蛋壳厚度减少12%~14%。
②光照光照的强弱长短对蛋的品质也有很大的影响,光照突然增强,品质下降;而暗淡的光线有助于保持舍内安静,对蛋壳形成有利。
在蛋壳形成的前几个小时如正值光期,则裂纹蛋产生较多。
3.生理因素①鸡开产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蛋也逐渐增大,表面积增大,壳变薄,235日龄左右的蛋质量最佳,约650日龄左右开始蛋品质显著下降。
②产蛋鸡群日龄是影响蛋壳质量的主要因素。
试验证明,在产蛋4~5周内破损率仅为0.9%~1%,而产蛋达50周时破损率已达5%~6%,后期蛋破损主要原因是后期蛋重而大,鸡本身由于分泌机能退化,已不能提供足够钙源所致。
③鸡的产蛋时间也是影响蛋壳质量及破蛋的生理因素。
下午产的蛋由于在子宫内停留时间长,蛋壳沉积较好,不易破损。
4.营养因素蛋壳形成所必须的营养必须从饲料中供给,影响最大的有钙、磷、镁、锰、VD、Vc、电解质、日粮中能量与蛋白质水平。
实验证明,提高饲料酸性处理对蛋壳质量有害,相反,日粮中加0.5%~1%碳酸氢钠产蛋量显著增加,蛋壳厚度增加,次品蛋减少。
另外,体内脂肪沉积过多也影响蛋壳的品质,后备鸡成熟过快,产蛋后期母鸡因营养过剩体况过肥,使体内脂肪沉积,沉积在蛋壳腺内的脂肪使钙分泌机能发生障碍,容易产薄壳及软皮蛋,造成破损率上升。
五种微量元素对鸡蛋品质的影响核心提示:鸡蛋品质包括蛋重、蛋壳质量、蛋壳颜色、蛋形指数等鸡蛋的外部品质和蛋白高度、蛋黄颜色、蛋黄膜强度、化学成分、功能特性、血斑和肉斑、风味等内部品质。
生产者和消费者最关注的鸡蛋品质是蛋重、蛋壳品质、蛋黄颜色鸡蛋品质包括蛋重、蛋壳质量、蛋壳颜色、蛋形指数等鸡蛋的外部品质和蛋白高度、蛋黄颜色、蛋黄膜强度、化学成分、功能特性、血斑和肉斑、风味等内部品质。
生产者和消费者最关注的鸡蛋品质是蛋重、蛋壳品质、蛋黄颜色和功能特性。
1. 锌和锰对鸡蛋品质的影响关于锌在蛋鸡饲养中单独使用的研究报道很少,edekind(1990,1992)的研究表明,氨基酸锌的稳定性中等,在生理条件下有很好的溶解性,生物学效价高,可提高蛋壳质量,改善免疫。
在71周龄的产蛋鸡饮水中加入2g/L的Nal,蛋壳质量降低,当饮水中加入2g/LNal 的同时,在饲料日粮中加入500g/kg蛋氨酸锌或硫酸锌可显著降低蛋壳缺陷,提高蛋壳强度。
而大多数的研究表明,锌只有和锰同时添加到蛋鸡日粮中才有效(Hlder,1978;Hunntley,1978)。
Tahatapb(1985)对锰和锌的关系作了深入的研究,认为75g/kg的锰和锌的锌使蛋壳有较高的钙氮比,糖醛酸含量增加,从而改善了蛋壳品质。
在高钙饲料中添加有机锌和锰,其生物利用率高,可显著改善蛋壳质量,在夜间饲喂可保证消化道持续释放钙,从而提高蛋壳质量。
在炎热季节,夜间饲喂可防止蛋壳质量下降(Le,1996;Heher,1996)。
但也有相反的报道,给80周龄未换羽和110周龄换羽一次的产蛋鸡饲喂足够的达到安全水平的锰和锌发现蛋壳质量求得到提高(Daleet.al,1998)。
缺锌母鸡所产的蛋孵化率低,鸡胚发育受阻,死亡率高。
锰对蛋壳和蛋黄品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呙于明等(2000)对25~38周龄和49~57周龄的北京红鸡的研究表明,不同锰源添加水平对蛋鸡生长性能、蛋壳品质、蛋形指数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蛋壳锰含量呈负增长,有机锰组蛋壳锰含量低于无机锰组。
营养因素对蛋壳品质的影响营养因素导致蛋壳颜色变浅或强度不足,现总结如下:1常量矿物质对蛋壳质量的影响营养是影响蛋壳质量的重要因素,蛋壳中平均含有机物4%、碳酸钙93%、碳酸镁1%、磷酸镁2.8%。
所以蛋壳主要营养成分是矿物质,并且维生素对这些矿物质的吸收利用有重要作用。
蛋壳中的钙、镁、锰、铜、锌和铁等微量元素的总量及其基质中的氨基酸成分是相对稳定的。
1.1钙对蛋壳品质的影响(1)钙和磷是决定蛋壳质量的主要因素,所以一切影响钙和磷的供给、消化吸收和代谢的因素都可影响蛋壳质量。
遗传、环境温度和母鸡年龄等,以及新城疫、支气管炎和减蛋综合症等疾病都可改变蛋壳质量,这些因素都不是饲料原因。
因此仅仅依靠提供高水平的钙、磷不一定能改善蛋壳质量。
(2)钙决定蛋壳厚度和强度。
一个58克的鸡蛋,蛋壳重约7克,其中碳酸钙约占94%,所以该蛋壳含碳酸钙6.58克,碳酸钙含钙35%左右,所以该蛋壳含钙2.3克。
加上维持需要,蛋内容物含钙等,成年母鸡每产一枚蛋需要食入4.0克钙,或每天采食3~4克钙。
饲喂低钙日粮(1.5%~2.0%)2天内蛋壳质量下降,蛋壳厚度和强度均降低,蛋壳变薄,产软壳蛋、砂壳蛋甚至无壳蛋且产蛋率下降,鸡啄食并吃掉蛋壳。
高钙日粮(含钙>4%)在短期内可改善蛋壳质量,但其适口性差,鸡采食量下降,干扰磷、锌、铁、猛等元素吸收,造成母鸡大量脱肛,还可因适口性差而降低采食量,影响产蛋性能,而且很可能导致鸡内脏型痛风病,影响蛋壳质量和产蛋率。
(3)日粮中蛋白质含量是否充分对产蛋鸡钙的吸收也十分重要,蛋白质水解产物氨基酸可与钙形成可溶性钙盐,从而增进钙的吸收,一般产蛋鸡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不应低于16.0%。
(4)在夏季炎热时添加VC可抗热应激,提高蛋壳质量。
(5)饲料中添加钙过多,会导致蛋壳和壳上膜的钙沉积过多;钙的沉积过度又会使蛋壳的颜色变淡,色调变差。
1.2磷对蛋壳品质的影响(1)蛋壳中含磷为0. 11%左右,约200毫克,主要决定蛋壳弹性和韧性。
蛋壳质量是衡量种鸡、蛋鸡生产成绩好坏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它与种鸡的种蛋入孵率、孵化率、鸡苗质量以及商品蛋鸡的鲜蛋产量、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由于蛋壳质量下降,对许多养鸡场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
现将提高蛋壳质量的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饲喂钙、磷比例适宜的全价配合饲料 钙、磷是影响蛋壳质量的主要营养因素。
日粮中钙含量偏低,产蛋鸡的薄壳蛋和软壳蛋比例明显增高,但钙含量过高,不仅影响适口性,而且也影响蛋壳质量和产蛋率。
磷与蛋壳弹性有关,钙的代谢与磷的代谢密切相关,磷过高或过低均影响饲料中钙、磷比例,导致钙的吸收障碍,使鸡蛋蛋壳变薄、变软。
因此,产蛋鸡的全价配合饲料钙、磷比例一定要适宜。
一般日粮中最佳的钙水平为 3.3%~3.8%,最大量不能超过4%,总磷含量为0.6%,钙磷比例为4∶1~6∶1之间,另外,日粮中蛋白质含量是否充分对产蛋鸡钙的吸收也十分重要,蛋白质水解产物氨基酸可与钙形成可溶性钙盐,从而增进钙的吸收,因此产蛋鸡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不应低于16.5%。
补喂维生素D 维生素D是合成钙结合蛋白,活化骨钙代谢,加强肠内磷吸收和肾内磷代谢所必需的维生素。
缺乏维生素D时,直接影响到肠粘膜上皮细胞对钙的吸收能力,产蛋鸡会出现产蛋下降,软壳蛋、破壳蛋增多。
因此对产蛋鸡需补充饲喂维生素D,使日粮中维生素D的量达到1500国际单位/千克。
添加碳酸氢钠 蛋壳的形成受到酸碱度的影响,饲料中碱性较高时有利于蛋壳的形成。
由于氯和钠会影响到血清中磷的水平,而血清磷又与蛋壳质量直接相关,所以日粮中须考虑它们之间的比例,如果血液中氯过高,使之成为酸性,引起蛋壳质量下降,反之如果钠过高,则有利于改进蛋壳的质量,因此在饲料中添加无氯的钠盐最佳。
据英国ICI公司科研人员研究,将碳酸氢钠按0.1%~1%的不同水平在饲料中连续添加8个月,结果显示,所有添加碳酸氢钠组的产蛋率都增加,蛋壳强度可提高8%。
因此可见,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有利于改进蛋壳的质量。
营养因素对蛋壳质量的影响蛋壳质量是蛋鸡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据估计因蛋壳质量低劣造成的蛋损失约为6 %~8 %(Washburn,1982)。
因此研究影响蛋壳质量的营养因素,探索提高蛋壳质量的方法,对蛋鸡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蛋壳的组成蛋壳从内到外由蛋壳膜、真壳和蛋白质透明薄膜3部分组成,含有93%的碳酸钙和4 %左右的有机物质。
蛋壳膜分内外两层,由交织在一起的纤维组成,此结构以蛋白质为核心,外面包裹着糖蛋白(Board等,1995)。
核心蛋白质是一种类角朊蛋白,富含胱氨酸、羟脯氨酸和羟基赖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约占70 %~75 %,并有少量的骨胶原(10 %)(Li-Chan,1995;Leach,1982)。
真壳又称钙化壳,由乳头或海绵层组成,含有大量的碳酸钙以及少量的镁磷酸盐和钾、钠离子。
2蛋壳的质量蛋壳质量与蛋壳的厚度、强度及比重密切相关,蛋壳厚度过薄可造成蛋的破损率增加,一般蛋壳厚度要求不低于0.330 mm;蛋壳比重与蛋壳厚度呈正相关,比重越大蛋壳越厚。
此外破蛋率与蛋的大小关系密切,蛋越大破蛋率相对越高。
3影响蛋壳质量的营养因素3.1常量元素3.1.1钙饲料中钙的含量、品种、钙源的颗粒度和溶解度都影响着蛋壳质量。
钙是蛋壳的主要成分,约占蛋壳重量的38 %~40 %,蛋壳质量的好坏,取决于产蛋鸡饲料中钙的供应水平和吸收利用率,还与产蛋鸡髓骨钙动员机制和蛋壳腺转运机制是否完善密切相关。
成年母鸡每日维持需摄入0.17 g钙,产一枚蛋需钙2.0~2.2 g,而产蛋前半期钙的吸收率为55 %~60 %,故产一枚蛋需摄入3.9~4.0 g 钙。
Keshavarz(1995)报道,形成良好蛋壳所需钙为每只母鸡每天3.75 g~4.0 g。
研究表明,产蛋鸡日粮适宜钙水平为 3.2 %~3.5 %,在高温及产蛋率达75 %~85 %时为3.6 %~3.8 %,钙含量增至4.0 %可在短期内提高蛋壳强度,但含钙过高(>4.5 %)会使适口性下降,采食量降低,对产蛋产生不良影响,而且钙过量时蛋壳有白垩状沉积,蛋两端粗糙,蛋壳质量下降。
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及预防措施黄晓辉蛋鸡养殖中把蛋壳质量归结为蛋壳重、蛋壳强度、蛋壳颜色等方面。
在实际生产中,蛋壳质量的中心问题是蛋壳的破损和蛋壳颜色变浅的问题。
许多复杂因素影响和控制蛋壳质量,如蛋鸡的品种、日龄、环境、疾病、饲养管理、营养水平等。
一、遗传因素:一般白壳蛋厚于褐壳蛋;而褐壳蛋的抗破碎性高,具有较好的蛋壳强度。
二、年龄:蛋壳强度低、破损率高在开产鸡与老龄蛋鸡中出现较多。
如果开产前没有足够的钙磷储备,会造成开产软壳蛋、破壳蛋多;但如果加钙过快,也会导致鸡拉稀。
因此,和美华建议蛋鸡在90-100日龄左右加2-3%的石粉,到开产时逐渐加到5%。
同时在开产时使用开产宝,这样能避免产软壳蛋。
随着鸡日龄的增长,蛋鸡对钙的吸收与贮存能力降低,用于生产蛋壳的钙随之减少,自然就降低了蛋壳质量,蛋壳颜色也会变差。
同时,随着鸡日龄增长蛋重增加,但蛋壳重量、蛋壳的色素却不相应增加,蛋壳因此而变薄、蛋壳颜色变差。
这个时候最好使用高含量维生素的饲料如和美华的“LC65”系列产品,同时定期使用多维类如“生肽素”,以提高蛋壳质量。
三、营养因素:1、钙、磷:最主要的是石粉要使用颗粒石粉,同时石粉中钙的含量要定期检测,以防止石粉含钙量不够导致蛋壳质量变差,石粉的保存也较为重要,应存放于室内,防止雨淋造成钙的流失。
磷在蛋壳中的含量极低,但磷水平过低则降低产蛋性能,适当的磷对提高蛋壳质量有利,使用植酸酶可以提高饲料中总磷的利用率。
参与机体钙、磷代谢的全过程,是钙磷元素吸收2、维生素:VD3与骨组织钙、磷代谢的调节因子,也是钙磷在蛋壳腺内分泌所必须的。
通常产蛋鸡饲料中含量应高于2000IU/kg,但在应激和病理状态下,添加量应适当提高。
如果使用HY-D,则可以降低D的使用量。
维生3素E、维生素C可间接地影响蛋壳颜色与蛋壳质量,因为这两种维生素都是重要的生物抗氧化剂,可维持机体组织细胞的完整性,增强抗病力和减少应激。
和美华的预混料具有维生素高、氨基酸高的特点,有助于更好的蛋壳质量,同时和美华的“生肽素”具有高含量的VC、VE与HY-D,定期使用,有助于改善蛋壳质量。
养殖与饲料2019年第10期鸡蛋有着较高的营养价值,人们对鸡蛋的需求量在不断加大。
如果蛋壳受到损坏,蛋清、蛋黄等内容物也会在保存以及包装和运输中受到损坏,直接影响着鸡蛋的营养和经济效益。
在售卖鸡蛋过程中,居民主要依据蛋壳质量的好坏以及颜色等判断品质,所以提高蛋壳质量现已成为养鸡业的重要任务,颇受养殖人员的重视。
因此,剖析影响蛋壳质量下降的因素,研究提高蛋壳质量的对策,对养鸡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
1蛋壳质量的影响因素1.1营养因素影响蛋壳质量的营养因素很多,主要涉及钙、磷、维生素、锌、镁等营养元素。
蛋壳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因此钙对蛋壳的形成来说十分重要。
蛋鸡主要通过饲料来获取钙营养,饲料中钙的含量及蛋鸡对于钙的吸收等都会影响蛋壳质量。
如果食用过多,会影响饲料口感,引起蛋鸡食欲下降,同时蛋壳也会变得粗糙;如果食用不足,则会使蛋壳变软不坚硬,或者蛋壳容易破裂,因此,要提供给蛋鸡适量的钙。
磷也是蛋壳的组成部分,主要影响蛋壳的韧性。
饲料中的含磷量应不低于0.2%,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蛋壳有影响。
如果磷含量过高就会与钙结合,影响钙吸收,从而影响蛋壳质量。
如果磷含量过低,会影响蛋鸡的产蛋功能,使蛋壳变软,蛋的形状怪异。
维生素主要影响蛋壳的强度、稳定性。
维生素能调节钙磷的代谢,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
维生素过量时,会导致机体吸收过多的钙元素,使蛋鸡指甲厚重、关节变大。
维生素不足则影响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使蛋壳变软,容易破损。
影响蛋壳质量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镁、锌。
镁过高则会导致蛋壳变薄,加快破损,镁不足会使蛋壳的强度、厚度降低。
锌含量过少则会影响蛋壳的形成。
1.2光照因素实践证明,光照的强度以及时间都会对蛋壳产生影响。
一般光照过强会使蛋壳的破损率增加。
光照时间过短会减少性激素的分泌,使产蛋机能下降,一般保证正常产蛋光照每天需在13h 以上方可。
光照时间过长则会加速蛋排出,由于蛋未完全成熟会出现蛋壳薄、软壳蛋等。
1.3温度因素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使蛋鸡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影响蛋壳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