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队列研究1
- 格式:ppt
- 大小:249.01 KB
- 文档页数:35
一、实训背景队列研究是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过追踪研究对象的暴露状况和结局发生情况,分析暴露与结局之间的关联性。
为了提高学生对队列研究的理解和实践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队列研究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以社区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慢性病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联性。
二、实训目的1. 了解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队列研究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3. 提高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实训内容1. 队列研究概述实训首先介绍了队列研究的基本概念、类型、优点和局限性,使学生对队列研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研究设计根据研究目的,我们确定了研究对象为社区慢性病患者,暴露因素为生活方式,结局为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将研究对象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进行长期随访。
3. 研究实施(1)确定研究对象:通过社区调查,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病患者。
(2)收集资料: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生活方式和慢性病相关指标。
(3)建立数据库:将收集到的数据录入数据库,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4.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分析内容包括:(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暴露因素和结局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暴露与结局之间的关联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暴露因素与慢性病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联性。
(3)风险比和置信区间计算:计算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慢性病发生率的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
(4)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
四、实训成果1. 学生掌握了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3. 学生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 实训成果为慢性病预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五、实训总结本次队列研究实训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前言队列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公共卫生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次实训报告主要围绕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展开,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队列研究实训的心得体会。
二、实训内容概述1. 队列研究的基本概念队列研究是一种前瞻性研究,通过观察一组人群在一段时间内暴露于某种因素与未暴露人群的结局差异,来评估该因素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联性。
本次实训主要围绕队列研究的四个基本要素展开:暴露因素、结局指标、暴露人群和时间。
2. 队列研究的分类根据暴露因素和结局指标的不同,队列研究可分为以下几类:(1)按暴露因素分类:按时间顺序分为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生态学研究;按暴露因素性质分为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2)按结局指标分类:按结局指标的性质分为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3. 队列研究的方法与步骤(1)确定研究目的和假设;(2)选择研究对象和暴露因素;(3)确定结局指标;(4)收集数据;(5)进行数据分析;(6)得出结论。
4. 实际应用案例本次实训以某地某病为例,进行队列研究。
通过收集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暴露因素、结局指标等信息,分析暴露因素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关联性。
三、实训心得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理论学习阶段,我对队列研究的概念、分类、方法及步骤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才发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队列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2. 数据收集的重要性在队列研究中,数据收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只有准确、完整地收集数据,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本次实训使我认识到,在数据收集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点:(1)明确研究目的和假设,确保数据收集的针对性;(2)制定详细的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3)规范数据收集流程,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队列研究(1)第七章队列研究第⼀节第⼀节概述⼀.定义及原理(⼀) 定义队列研究(cohort study)也称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study)、发病研究(incidence study)、随访研究(follow study)、纵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
队列研究是选定暴露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种⼈群,追踪其各⾃的发病结局,⽐较两者发病结局的差异,从⽽判定暴露因⼦与发病有⽆因果联系的⼀种观察研究⽅法。
(⼆) 原理及结构模式队列研究⽅法与病例对照研究⽅法是分析流⾏病学中的两种重要⽅法,它与病例对照研究⼀样,主要⽤于检验病因假设。
使⽤这种⽅法可以直接观察到⼈群暴露于可疑病因因素后疾病的变化规律及其结局,通过⽐较暴露和⾮暴露⼈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差别来确定危险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见图1。
图7-1 队列研究的结构模式从模式图中可以部分的体现出队列研究有以下⼏个基本特点:1. 属于观察法暴露不是⼈为给予的,⽽是在研究开始前就已客观存在,这⼀点根本区别于实验研究。
2. 设⽴对照队列研究作为⼀种分析流⾏病学研究⽅法区别于描述流⾏病学的根本特点就是设⽴对照组以利于⽐较。
对照组的选择有多种⽅法。
3. 由“因”及“果”在研究过程中先确知其因(暴露因素),再纵向前瞻观察⽽究其果(发病或死亡)。
这⼀点与实验研究⽅法⼀致。
4. 能确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联系由于队列研究能够得到确切数⽬⼈群中的发病⼈数(发病率),并通过⽐较暴露与⾮暴露⼈群发病率的差异⽽确定暴露对发病率的影响。
⼆.⽬的和⽤途1.检验病因假设多数时候,队列研究⽤来研究⼀种暴露与⼀种疾病的关联,但它也可同时观察某种暴露因素对⼈群健康的多⽅⾯影响,检验多个假说。
2.描述疾病⾃然史队列研究可观察到疾病的⾃然史,即疾病从易感期、潜伏期、临床前期、临床期到结局的整个⾃然发展过程。
3.预防、治疗及预后研究有时在随访⼈群中研究对象可能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采取⼀种与暴露致病作⽤相反的措施,出现预防效果,这种现象称为“⼈群的⾃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