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队列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63
队列研究医学论文中常见统计学问题目的了解目前我国医学期刊中采用队列研究设计的文章中统计学方法的应用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此类文章的数据处理及撰写水平。
方法检索2014~2015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有关队列研究的论文,对其进行系统的统计学方法分析。
结果论文中普遍存在的统计学问题包括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的误用、研究对象描述不清楚、结局事件及其判断标准描述不全面等。
结论论文作者应充分认识流行病与医学统计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具备一定的相关理论知识;期刊编辑部应加强论文的流行病与医学统计方法学的审查工作。
标签:医学期刊;队列研究;统计学问题;对策队列研究又称前瞻性研究、随访研究及纵向研究,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亚组之间结局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以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1]。
这里暴露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如重金属等)、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如年龄、性别及遗传因素等)或行为(如吸烟等)[2]。
观察的结局主要是与暴露因子可能有关的结局。
队列研究中先因后果的时间顺序相对明确,受一些偏倚的影响小,是观察性研究方法中验证病因能力最强的研究方法[3],其证据等级仅次于严格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
尽管我国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起步较晚,但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也陆续开展了一些队列研究[4]。
如果这些研究未能正确使用该研究方法,不但不能有效验证病因假设,还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本文收集并分析了近年国内公开发表的队列研究论文,发现其中存在的统计学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旨在引起作者、编者和审稿专家的重视,提高期刊论文的质量。
1队列研究文献的检索以“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随访研究”“纵向研究”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2014~2015年公开发表的队列研究文献共1874篇,剔除重复文献和非研究性文献后,获得研究性文献929篇(表1)。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业考核管理规定》第十二条:“考试作弊,课程成绩以零分登记,不许正常补考,补考成绩最高60分。
”2015级科研型硕士生《实用医学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试题 (A )考试时间:2016.01.06 19:00-20:30姓名:学号:成绩:评分表(由阅卷老师填写)请考生将所选答案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涂黑,答案仅写在试题页面上无效。
考试结束时,试题与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20题,每题2分,21~25题,每题4分,共60分)1. 某保健品公司的营销部门通过网络问卷收集数据,分析民众的保健意识和购买意向。
从统计学的角度看,此种信息收集方式最主要的问题是存在( )。
A. 回忆偏倚B. 测量偏倚C. 混杂偏倚D. 选择偏倚E. 随机偏倚2. 实验研究与调查研究的根本区别是( )。
A. 是否设有对照B. 研究对象是否为自然人群C. 是否遵循重复原则D. 是否遵循随机化原则 E .是否人为施加干预3. 下面关于析因设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处理因素有两个或以上 B. 处理因素的水平数有两个或以上 C. 处理因素及其水平数越多越好 D. 处理因素需同时施加,无先后顺序之分 E. 对所有处理因素的各水平的所有可能组合都进行试验4.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要求的前提条件( )。
A .满足正态分布 B .数据间独立C .数据须为等级资料D .残差分析提示各组方差齐E .随机样本5. 关于交叉设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交叉设计每个个体接受两种处理,节约样本量B.交叉设计是特殊的自身对照设计,同时平衡实验顺序对结果的影响C.洗脱期的作用是为了消除剩余效应的影响D.交叉设计非常有效率,可以广泛地适用于不同病程时间的研究E.交叉设计可以分析处理效应、阶段效应和顺序效应6. 以两组比较的重复测量设计为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要满足球形对称性的前提条件B.重复测量资料可以分析处理主效应、时间主效应,以及处理和时间的交互效应C.时间主效应是指k个不同时间点上,两个处理组的k对总体均数间的对比关系D.处理主效应是指两个处理组的总体均数不同E.如果处理与时间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可以在方差分析中只引入主效应项7. 以下哪个不是队列研究的优点()。
C h i n a F i el d E p i d e m i o l o g y R e p o r t中国现场流行病学报告h本期焦点:广州市某中学一起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2014年5月26日,广州市某中学报告多名学生进食早餐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怀疑为食物中毒。
区疾控中心 (CDC ) 接到报告后立即前往现场调查处置,并采集病例和可疑食物标本。
为进一步核实疫情,查明污染食物及致病因子,提出防控措施和建议,5月27日广东省CDC 、GDFETP 学员和CFETP 学员开展了本次调查。
本次调查病例定义为“2014年5月25–27日,该中学师生和厨师中出现呕吐或具有恶心、腹痛、腹泻 (≥3次/24小时) 中任意2项及以上者”。
调查组通过以下方式搜索病例:查看校医务室的门诊日志;对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学生进行访谈;因初三和高三学生学业紧张,由班主任老师询问症状。
共搜索到31例病例。
病例的临床表现主要以呕吐 (71%)、恶心 (65%)、腹痛 (58%)为主,少数病例出现头痛 (26%) 和腹泻 (10%) 的症状,无重症及死亡病例。
详见表1。
2015年1月15日发行中国现场流行病学报告表1 2014年5月26日广州市某中学31例食物中毒病例的临床症状症状 病例数 比例(%)呕吐 22 71 恶心 20 65 腹痛 18 58 头痛 8 26 腹泻310首例病例于5月26日上午7时30分发病,末例于26日19时发病,发病高峰集中在上午7时30分至9时30分,符合点源暴露特征 (图1)。
图1 2014年5月26日广州市某中学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流行曲线 (间隔30分钟)学校分为高中部和初中部,高中部约61% (771/1271) 的学生为住宿生,而初中部住宿生仅占3.3% (46/1399)。
高中生罹患率为2.4% (31/1271),初中生罹患率为0% (0/1399) (Fisher 精确概率法, P <0.01)。
长期使用抗生素抑制细菌感染完整版当患者的感染被假定为无法通过确定的疗程或病源控制治愈时,医生就会开具抑制性抗生素治疗。
接受抑制性抗生素疗法的患者通常合并症较多,感染通常涉及残留的假体材料。
部分由于缺乏关于明确的抑制性抗生素使用指南,部分由于相关感染的复杂性,医生通常会给患者开具极长的、甚至无限期的抑制性抗生素治疗。
在这种情况下,长期抗生素暴露的风险尚未完全确定,但其中包括了从轻微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抗生素耐药菌的产生以及肠道微生物群的紊乱。
在这篇叙述性综述中,我们介绍了4种常见适应症中使用抑制性抗生素疗法的现有证据,审视了当前文献中的空白,并探讨了这种疗法已知和潜在的风险。
我们还就如何提高未来研究的证据质量提出了建议,特别是强调了需要一个标准化术语来描述使用长疗程抗生素来抑制难以治疗的感染。
抗生素是临床医生和许多患者熟悉的治疗药物。
2021年,美国开出了超过2.11亿张抗生素处方。
本综述侧重于抗生素使用的一个子部分: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被认为无法治愈的感染。
虽然这只占抗生素总使用量的一小部分,但就其性质而言,它可能代表着抗菌药物管理的重要机会。
我们小组之前的一项研究发现,在长期使用抗生素的3大适应症中,使用抗生素来抑制被认为无法治愈的感染的证据最不充分。
预防性和非感染性用途的其他广泛适应症不在本综述的讨论范围内。
长期或无限期使用抗生素已被认为是一种治疗策略,适用于不适合采用侵入性手术方法的患者。
这种方法通常不是为了治愈感染,而是为了改善症状,防止病情恶化或复发,从而达到具有临床意义的程度。
我们之前的研究发现,在澳大利亚一家大型医院网络中,最常采用抑制性抗生素疗法(SAT)治疗的感染有四类:即假体周围关节感染(PJI)、血管移植物感染(VGI)和其他血管感染,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和霉菌性动脉瘤、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感染(CIEDI),以及骨髓炎和其他骨科硬件相关感染。
针对这些广泛感染的指南通常建议采用药物和手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2020年全球癌症数据显示:PC的死亡病例数与新发病例数相当[1]。
2021年最新数据显示,其5年生存率仅为10%[2,3]。
但一组来自日本的研究数据显示,小于2cm的Ia期PC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可达到68.7%,原位癌的5年生存率更是高达85.8%[4]。
因此,提高早期诊断率对于改善PC不良预后至关重要[5]。
另一方面,即使接受了根治性切除,许多PC患者仍然死于术后早期复发和转移,可能的原因是术前评估没有办法确定是否已经存在微转移病灶[6]。
当前,PC的术前可切除性主要根据影像学,迫切需要研发真正的生物学指标[7]。
近年来,以化疗为主的系统治疗、辅助治疗以及新辅助治疗水平的进步在改善PC预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8⁃10]。
但目前仍缺乏合适的生物标志物来评估疗效,指导方案的优化。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作为从原发灶或转移灶进入血循环的少量肿瘤细胞,在包括PC在内的多种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疗效监测等方面受到了广泛的关注[11]。
本文拟对CTCs在PC精准诊疗中的作用及意义,做一个系统综述和评价。
1CTCs与PC的早期诊断PC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十分困难[12]。
影像学和血清标志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诊断工具[13]。
当前,PC的早期诊断尚缺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
血清CA19⁃9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其在多种非PC的疾病中均会有升高(如胃肠道肿瘤、合并黄疸的胆道疾病等)。
约10%的患者因Lewis抗原阴性而不表达CA19⁃9,因此单独依靠CA19⁃9对于PC早期诊断价值有限[14⁃16]。
近年来,CTCs在P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
Rhim等[17]在PC癌前病变(导管内上皮内瘤变,PanIn)的小鼠外周血中已经可以检测到单个突变细胞。
随后的临床验证性研究中发现[18],33%胰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和黏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MCN)患者的外周血中可检测到CTCs,73%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患者的外周血中可检测到CTCs。
1、下列哪种食品可以生产经营 DA、超过保质期限的B、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C、掺假的D、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2、颧骨骨折复位的主要标准就是A、开口活动无障碍B、闭口活动无障碍C、面部无畸形D、说话正常E、无复视3、A、构效关系分析B、致突变试验,恶性转化试验C、哺乳动物短期致癌试验D、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E、流行病学调查(1)、用于确证人类致癌物的研究方法就是【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用于确定人类致癌物的研究方法应该就是流行病学调查。
第一,因为就是人群的结果,不存在种系差异问题;第二,流行病学研究中的队列研究、实验研究与干预研究可以得到处理因素与结局的因果关系,因此,该法为最为有效的研究方法。
(2)、用于确证哺乳动物致癌物试验就是【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用于确认哺乳动物致癌物的试验就是哺乳动物长期致癌试验,可以确实观察到受试物在正常动物诱发的肿瘤类型、数量与潜伏期。
(3)、阳性结果可确定哺乳动物致癌物,阴性结果不能否定对哺乳动物致癌性,这类试验就是【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阳性结果确定为致癌物,阴性结果不能否定对哺乳动物致癌性,这类试验就是哺乳动物短期致癌试验,主要就是因为该实验周期短,且动物需要经过特殊处理,观察终点不就是全部脏器肿瘤等因素。
(4)、用于筛选致癌物的试验就是【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一般的筛选试验都选用体外试验进行,因此筛选致癌物的试验就是致突变试验、恶性转化试验,这种体外方法可以对多种化合物同时进行筛选,工作量相对小,效率较高。
4、5mm,针距1mm B、距创缘1mm,针距2mmC、距创缘5、《护士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法律责任不包括 DA、用骗取、伪造或替换的方法取得执业证书者,卫生行政部门应予以撤销B、违反医疗护理规章的,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予以警告、责令改正、终止注册直至取消注册C、违反技术规范的,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予以警告、责令改正、终止注册直至取消注册D、行为造成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终止注册直至取消注册6、颌下间隙感染较多见的感染源就是A、牙源性B、外伤性C、过敏性D、腺源性E、血源性7、A、阻断D1、D2受体B、使突触间隙的NA浓度下降C、阻断中枢胆碱受体D、对心肌β1受体有兴奋作用E、使突触间隙的5-HT浓度升高(1)、苯海索【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苯海索为中枢胆碱能受体阻断药,就是最早治疗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的药物。
1、A.苯吸入染毒B.氯气吸入染毒C.颗粒物吸入染毒D.SO2+颗粒物吸入染毒E.苯+颗粒物吸入染毒(1).压缩空气法适用于【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压缩空气法主要是将待染毒物质分散均匀,如将液体转化为气溶胶,将固体分散更均匀。
因此,液体+固体同时染毒时,用压缩空气法分散更好,更均匀。
故E选项合适。
(2).稳流鼓泡法适用于【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稳流鼓泡法是通过仪器调节气流流量,使得染毒室的气体量更为稳定,适用于气体染毒。
(3).气管注入法适用于【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气管注人法一般是针对固体颗粒物染毒采用的方法,防止上呼吸道的直接阻拦,导致吸人量的不均匀,同时影响受试物到达肺深部。
2、5km处【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根据地表水水源卫生防护的规定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为水源保护区,不得排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根据提供的材料,第5题应选择A。
(3).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中砷的最高容许浓度(mg/L)是A.10B.5C.O.01D.3、颌骨骨髓炎通常在发病几周后才能逐渐在X线片上呈现骨质变化A.1周B.2周C.3周D.4周E.3-4周4、那些人群不得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DA.传染病病人治愈前B.病原携带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C.疑似传染病病人排除传染病嫌疑前D.以上都是5、有关食品错误的是 CA.一些药食同源的物品属于食品B.食品也包括半成品C.食品原料不属于食品D.食品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6、对甲类传染病,向卫生防疫站报告的时间 AA.城镇最迟不得超过6小时,农村最迟不得超过12小时B.城镇应于12小时内,农村应于24小时内C.城镇和农村最迟不得超过12小时D.城镇和农村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7、拔牙晕厥的处理下列哪项是不必要的A.立即停止手术,置病员于头低位,保持呼吸通畅B.嗅闻刺激性气体C.吸氧D.输液,注意酸碱平衡E.必要时静脉推注高渗糖8、引起严重引口受限的感染是A.颏下间隙B.颌下间隙C.舌下间隙D.咬肌间隙E.眶下间隙9、某县妇幼保健站组织医疗队下乡为孕妇、产妇做健康方面检查。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1月考试《医学科研方法学》考查课试题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 SinoMed数据库中的数据分类标引的依据是A. ICD10B.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医学专业分类表》C. 杜威十进制分类法D.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E. ABC分类法正确答案:B2. 下列动物中,有颊囊,不排斥移植的外来组织,可用于异体移植的是A. 犬B. 豚鼠C. 大鼠D. 长爪沙鼠E. 地鼠正确答案:E3. 两样本均数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P值越小,说明A. 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B. 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C.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D. 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E. 第I类错误的概率越小正确答案:D4. 在疾病爆发或流行时,可用于发现全部病例并有助于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貌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A. 抽样调查B. 疾病监测C. 现场试验D. 队列研究E. 普查正确答案:E5. 将两个或多个处理因素的各水平进行组合,对各种可能的组合都进行实验,该实验设计类型是A. 随机区组设计B. 完全随机设计C. 析因设计D. 配对设计E. 交叉设计正确答案:C6. 实验设计中设立对照的原则是A. 随机确定对照组B. 除处理因素外,其他因素应和实验组尽可能一致C. 人口学因素应和实验组尽可能一致D. 根据实验目的确定E. 所有的因素均应和实验组保持一致正确答案:B7. 欲了解目标人群的疾病或健康状况在时间、地区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最适宜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A. 流行病学数学模型B. 抽样调查C. 现场试验D. 队列研究E. 普查正确答案:B8. 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的根本区别是A. 实验设计以动物为对象B. 实验设计可随机分组C. 实验设计可人为设置处理因素D. 调查设计以人为对象E. 调查设计可随机分组正确答案:C9. 将受试对象随机分为A B两组。
先将A组作为试验组,B组作为对照组,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经过一段洗脱期或一个治疗效应期后,两组互换,A组作为对照组,B组作为试验组,最后统一评价疗效。
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7月考试《医学科研方法学》考查课试题标准答案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1. 相关分析一般是研究A. 两组观察单位的两个相同指标间的相互关系B. 两组观察单位的两个相同指标间的差别C. 两组观察单位的两个不同指标间的相互关系D. 一组观察单位的两个相同指标间的相互关系E. 一组观察单位的两个不同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正确答案:E2. 某临床试验欲比较甲、乙两药治疗慢性胃炎的有效率,已知甲、乙两组患者年龄构成不同,则年龄造成的偏倚属于A. 选择性偏倚B. 测量性偏倚C. 混杂偏倚D. 失访性偏倚E. 干扰正确答案:A3. 从自然发生的现象中索取事实资料的科研方法是A. 观察法B. 实验法C. 模型法D. 归纳法E. 演绎法正确答案:A4. 抽样研究中,标准误越大,越大的指标是A. 系统误差B. 样本含量C. I 型错误D. 把握度E. 抽样误差正确答案:E5. 每份调查表可调查多个观察单位,称为A. 简单表B. 一览表C. 组合表D. 单一表或卡片E. 调查表正确答案:B6. HBsAg 总体阳性率95%置信区间表示A. 总体中有95%的个体值在此范围内B. 若有100 个人,其中95 个人在此范围内C. 100 个总体阳性率,有95 个分布在此范围内D. 总体率一定,每100 个阳性者中有95 个在此范围内E. 一定时,随机抽取n 相等的100 个样本率,至少有95 个推断正确正确答案:E7. 单纯随机抽样中估计总体均数所需样本例数n 时至少需要确定A. 允许误差,总体标准差σ,第二类错误概率βB. 第一类错误概率α,总体标准差σ,总体均数μC. 允许误差,总体标准差σ,第一类错误概率αD. 允许误差,总体标准差σ,总体均数μE. 标准差S,均数,允许误差,第一类错误概率α正确答案:E8. SinoMed 数据库中的数据分类标引的依据是A. ICD10B.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医学专业分类表》C. 杜威十进制分类法D.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E. ABC 分类法正确答案:B9. 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阳转率的分母应为A. 麻疹患者人数B. 麻疹易感人数C. 麻疹疫苗接种人数D. 获得麻疹终身免疫人数E. 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正确答案:C10. 在疾病爆发或流行时,可用于发现全部病例并有助于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貌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A. 抽样调查B. 疾病监测C. 现场试验D. 队列研究E. 普查正确答案:E11. 下面的调查方法中,不属于概率抽样调查的是A. 整群抽样B. 机械抽样C. 滚雪球抽样D. 等距抽样E. 简单随机抽样正确答案:C12. 下列有关中位数(M)描述不正确的有A. 中位数(M)是一组观测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B. 中位数(M)是一组观测值排序后,位次居中观测值的水平C. 一组观察值中,比中位数小的观测值有50%D. n 为偶数时,M=[X+X]/2(n/2)(n/2+1)E. M=P50正确答案:A13. .A. 各总体率不全相等B. 各总体率均不相等C. 各样本率均不相等D. 各样本率不等或不全相等E. 各总体率相差很大正确答案:A14. 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所创立的新学科是A. 科学预测学B. 未来学C. 边缘科学D. 科学学E. 科学经济学正确答案:C15. 所谓对样本含量的估计就是要在A. 资金允许的条件下确定尽可能多的例数B. 时间允许的条件下确定最多的例数C. 可以说明问题的前提下确定最少的例数D. 保证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的前提下确定最少的例数E. 不必估计,调查整个总体正确答案:D16. 下列有关四分位数间距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 四分位数间距为(P75-P25)B. 四分位数间距比极差稳定C. 四分位数间距即居中50%观测值的极差D. 四分位数间距主要用于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变异度E. 四分位数间距越大,表示变异度越大正确答案:D17. 医学科研方法的最高层次是A. 技术层次B. 哲学层次C. 逻辑层次D. 分析层次E. 归纳层次正确答案:B18. 下列CBM 数据库的字段中,支持精确检索的是A. 标题B. 关键词C. 摘要D. 作者单位E. 参考文献正确答案:B19. 某医师收集脑血栓患者60 例,其中男性为女性的2 倍,则结论为A. 男性容易发生脑血栓B. 女性容易发生脑血栓C. 男性、女性都容易发生脑血栓D. 尚不能得出结论E. 以上均正确正确答案:D20. 下列文献类型属于一次文献的是A. 期刊论文B. 百科全书C. 索引D. 综述E. 述评正确答案:A二、简答题(共5 道试题,共15 分。
湖南省2015年上半年中医主治医生职称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患儿女性,4岁,因肘部外伤并肿胀、活动障碍急诊入院。
查体:肘部肿胀明显,可见皮下瘀斑。
据X线片诊断肱骨髁上骨折。
患者手部尺侧皮肤感觉消失,拇指不能内收,余4指并指无力考虑诊断A.正中神经损伤B.桡神经损伤C.桡神经浅支损伤D.尺神经损伤E.正中神经返支损伤2、低钙血症最早期临床表现为A.手足抽搐B.口周、指尖麻木感C.腱反射亢进D.肌肉疼痛E.腱反射消失3、男性,50岁,咳嗽1个半月,痰中偶带血丝,胸部X线平片显示右上叶肺不张。
下列哪项检查程序最恰当A.放射性核素扫描-痰细胞学检查B.痰细胞学检查-开胸探查C.胸腔穿刺肺活组织检查-CT检查D.痰细胞学检查-CT检查-纤维支气镜检查E.纵隔镜检查-锁骨上前角肌脂肪垫活检4、患者女,57岁,缺失,为基牙,整铸支架可摘义齿修复,为暴露基牙的龈缘区,建议对抗臂设计为()A.弯制卡环B.铸造卡环C.塑料基托D.金属基托E.以上都不对5、输血最严重的并发症是A.非溶血性发热B.细菌污染反应C.病毒性肝炎D.溶血反应E.过敏反应6、有关狭窄性腱鞘炎,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病变不仅限于屈肌腱鞘B.腱鞘炎局封有效C.病变部位多在拇指掌指关节掌侧D.晨僵疼痛,活动后好转E.局部压痛7、某地高血压的患病率约为40%,抽样调查时至少需调查人数为(设α=0.05,d=0.1P)A.400B.460C.500D.560E.6008、怀疑颈椎不稳,下列哪项检查有助于确诊A.颈椎MRIB.正侧位X线片C.颈椎CTD.过伸过屈位X线片E.脊髓造影9、如果该病人年龄为80岁,身体健康,最合适的治疗方法为A.牵引治疗B.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C.闭合复位,穿针固定D.人工股骨头置换E.全髋关节置换10、在队列研究中,最常用于分析疾病与危险因素联系程度的指标是A.RRB.ORC.ARD.PARE.P值11、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的病人,拍摄X线片的要求是A.拍摄骨折局部的正位和侧位片B.拍摄骨折局部的正位和侧位片,并包括踝关节C.拍摄骨折局部的正位和侧位片,并包括踝、膝关节D.拍摄骨折局部的下位和侧位片,并拍摄健侧相应部位的正位和侧位片以对比E.拍摄骨折局部的正位,侧位片和斜位片12、开放性创伤伴有窒息,现场急救应首先A.立即送医院B.立即包扎伤口C.抗休克D.呼吸兴奋剂E.通畅气道,必要时人工呼吸13、前臂骨折导致骨筋膜室压力增高,当压力达到多少可使供应肌肉的小动脉关闭A.40mmHgB.45mmHgC.50mmHgD.60mmHgE.65mmHg14、有位中年妇女,得了病之后,并不到医院去看病,而喜欢到庙中求神拜佛,这种行为属于A.危害健康行为B.A型行为C.C型行为D.促进健康行为E.违规行为15、患者因病不能自行调节自己的体位,属于__A.自动体位B.翻转体位C.强迫体位D.被动体位E.以上都不是16、骨折的临床专有体征是A.疼痛与压痛B.局部肿胀C.瘀斑D.畸形E.功能障碍17、女性,50岁,骶尾部痛半年,排尿不畅1个月,体格检查:骶骨偏右侧向背部略有隆起,无压痛,右下腹部扪及巨大肿块,表面光整,质地偏硬,固定不能推动。
2015年辽宁省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师)资格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7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下列哪一个药物的抗菌谱最窄A.氨苄西林B.氯霉素C.四环素D.青霉素E.以上都不是2、用于寻找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常用的评价指标是A.单要素环境质量指数B.超标指数C.污染物排出量D.排毒系数E.环境污染指数3、骨髓穿刺的最佳部位是A.肋骨B.髂后上棘C.胸骨D.脊突E.髂前上棘4、体内糖、脂肪、氨基酸彻底氧化的共同途径是A.三羧酸循环B.底物循环C.乳酸循环D.蛋氨酸循环E.嘌呤核苷酸循环5、补体大多数为A.α球蛋白B.β球蛋白C.γ球蛋白D.ε球蛋白E.M蛋白6、《新修本草》是我国由政府颁布的第一部A.药典B.制剂规范C.协定处方D.制剂操作规程E.炮制规范7、清道夫受体的配体谱广泛,其共同特点是A.均为多阴离子化合物B.都含有ApoAC.都含有ApoB100D.都含有ApoEE.都含有ApoC8、血清总蛋白测定,临床上首选的常规方法是A.酶试剂法B.双缩脲法C.磺柳酸法D.凯氏定氮法E.紫外分光光度法9、一个新方法的评估,可以不考虑A.线性范围B.重复性C.回收率D.在参考方法或公认常规方法或公认指标的相关性E.建立参考值10、胰腺直接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酶是A.蛋白酶B.淀粉酶C.胶原酶D.胰蛋白酶E.糜蛋白酶11、红细胞管型常见于A.急性肾小球肾炎B.急性肾盂肾炎C.间质性肾炎D.膀胱炎E.尿道炎12、产生IL-2的细胞主要为A.B细胞B.CD4+T细胞C.CD8+T细胞D.NK细胞E.吞噬细胞13、被视为癌前病变的是A.乳腺炎B.乳腺小叶增生C.纤维囊性乳腺病D.乳汁储留囊肿E.大导管内乳头状瘤14、牙骨质与骨组织的不同之处在于A.新生功能B.有陷窝C.陷窝中有生活的细胞D.层板状排列E.没有血管15、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定义是__A.脊椎动物传给人的寄生虫病B.人传给脊椎动物的寄生虫病C.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着的寄生虫病D.脊椎动物之间自然地传播着的寄生虫病E.人与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着的寄生虫病16、心肌肌钙蛋白的英文缩写是__A.CRPB.ASTC.cTnD.MLCE.MB17、下列哪项实验室检查所见不符合多发性骨髓瘤A.高钙血症B.高尿酸血症C.血清白蛋白正常或减低D.异常免疫球蛋白增多,以IgM型为主E.尿中出现本周蛋白18、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可用于诊断A.Ⅰ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E.非变态反应19、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固定电泳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G、A、M、κ和λ分别代表IgG、IgA、IgM、κ和λ链),则该患者的M 蛋白为()A.IgAκ型B.IgGκ型C.IgAλ型D.IgG IgMλ型E.IgG IgMκ型20、关于B2微球蛋白叙述错误的是A.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B.肾移植后如发生排斥反应,尿液B2微球蛋白可出现增高C.炎症及肿瘤时血浆中浓度可降低D.尿液B2微球蛋白主要用于监测肾小管功能E.急性白血病有神经浸润时,脑脊液中B2微球蛋白可增高21、关于血浆前白蛋白表述错误的是A.由肝合成B.半衰期短C.能结合T3、T4和类固醇激素D.是反映肝合成能力的灵敏指标E.是营养不良的敏感指标22、血栓前状态不能反映A.血管内皮细胞受损B.血小板和自细胞被激活C.血液黏度增加和血流停滞D.纤溶成分活性增强E.凝血因子含量增加23、下列不是酊剂制法的是A.溶解法B.稀释法C.浸渍法D.渗漉法E.回流热浸法24、关于多发性骨髓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外周血片可能见到骨髓瘤细胞,小于20%B.是骨髓内单一浆细胞增生的一种恶性实体瘤C.“缗钱状”排列的红细胞是本病特有的形态学改变之一D.骨髓中见到异常形态浆细胞,且比例高于20%,对本病诊断有决定性意义E.所有患者尿蛋白电泳可检出B-J蛋白25、HCl-Mg反应与NaB4反应均为阳性的化合物是()A.黄酮B.异黄酮C.二氢黄酮D.查耳酮E.黄烷醇26、既可炒焦又可麸炒的药物是A.灯心草B.栀子C.紫苏子D.苍术E.白术27、需要注射给药的是A.胰岛素B.格列齐特C.格列吡嗪D.格列喹酮E.二甲双胍28、服用磺胺时,同服小苏打的目的是A.增强抗菌活性B.促进磺胺药的吸收C.减少不良反应D.扩大抗菌谱E.延缓磺胺药的排泄二、多项选择题(共27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临床脓毒症亚型的治疗时间和死亡率摘要背景脓毒症是常见的、致命和异质性的一类疾病。
先前对纽约州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分析显示,及时的抗生素使用和捆绑护理完成之间存在风险调整相关性,但与静脉推注液体无关,与院内死亡率降低有关。
然而,目前尚不清楚临床上可识别的脓毒症亚型是否改变了这些关联。
方法对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纽约州卫生部队列研究的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二次分析。
采用急诊CAre 分型(SENECA)方法将患者分为临床脓毒症亚型(a、B、Y、3型)。
暴露变量包括3小时脓毒症集束完成的时间、抗生素使用和静脉注射输液完成。
然后,逻辑回归模型评估了暴露、临床脓毒症亚型和院内死亡率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来自155家医院的55,169名住院患者(34% α ,30% B, 19% Y ,17% δ )。
a亚型的住院死亡率最低(N=I905,10%), δ亚型的住院死亡率最高(N=3776,41%)。
完成3小时的集束化治疗(aOR, 1.04 [95%CI, 1.02 - 1.05])和抗生素启动治疗后每1小时(aOR, 1.03 [95%CI, 1.02- 1.04])与风险调整后的住院死亡率增加相关。
不同亚型之间的关联也有所不同(p-interactions<0.05)。
例如,与α 亚型(aOR, 1.02 [95%CI, 0.99 —L04])相比,δ 亚型(aOR, 1.07[95%CI, 1.05 - 1,10]) 中3小时束完成时间的结果相关性更大。
静脉推注液体的时间与风险调整后的院内死亡率无关(aOR, 0.99 [95%CI,0.97 - 1.01]),并且在亚型之间没有差异(p-interactions=0.41)结论及时完成3小时脓毒症束治疗和开始抗生素治疗与风险调整后的院内死亡率降低相关,这种关联因临床可识别的脓毒症亚型而改变。
关键词脓毒症,亚型,精准医疗,抗生素介绍脓毒症是一种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会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每年造成全球数百万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