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维修技术 第六章下
- 格式:ppt
- 大小:9.31 MB
- 文档页数:99
第六章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Mechatronik)是由机械(Mechanik)和电子(Elektronik)构成的合成词。
其中,电子代表“硬件”和“软件”;机械是“机械”和“液压”方法的总称。
它不是简单的通过“电子化”替代机械装置,而是与全面的角度看问题和设计方法学有关。
其目标是对机械、电子硬件和软件进行整体优化,从而在低成本、低重量、小空间且高质量的情况下实现更多功能。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否将如今已被分离的学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对机电一体化方式是否成功起决定性作用。
第一节机电一体化系统及其组成部件1.1 应用如今机电一体化系统及其组成部件几乎布满在整个车辆系统中:从发动机管理、汽油机和柴油机电喷,到变速箱控制,电热能量管理,直到不同的制动-驱动力控制系统。
此外还有满足不同控制需求的通信和信息系统。
除系统及其组成部件层面外,机电一体化还在微机械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2系统级实例为了实现车辆全自动导向和转向,系统的进一步开发呈现出一个通用趋势:即机械系统在未来将越来越多地被线控(X by Wire)系统所代替。
“Drive by wire”(线控驱动),即电子油门,就是一个已经实际运用的例子。
“线控制动系统”省去了制动踏板和车轮制动器间的机械-液压连接。
传感器获取驾驶员刹车指令,并把这一信息传给电控单元。
控制单元通过相应的执行机构在车轮处产生所需的制动作用。
“线控制动系统”的一种可能实现形式为电动液压制动(SBC,测控一体化制动控制)。
在实施制动时或者在通过电子稳定程序ESP进行稳定性干预时,SBC控制器计算出每个车轮上期望的理想制动压力。
由于每个车轮所需的理想制动压力单独计算,且每个车轮的实际制动力独立获取,所以能通过轮压调节器对每个车轮的制动压力进行独立调节。
这四个压力调节器各由一个输入和输出阀组成,由控制器的驱动电路控制,相互配合,从而获得最佳的制动压力闭环调节。
在共轨系统中,压力生成和喷射是解耦的。
机电设备检修、维护、保养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企业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各类机电设备的检修、维护、保养工作。
第三条机电设备的检修、维护、保养工作,应当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
第四条企业应当按照设备的需要,制定相应的检修、维护、保养计划,并实施。
第五条机电设备的检修、维护、保养工作,应当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第二章机电设备检修工作第六条机电设备的检修工作包括定期检修、事故检修和大修。
第七条定期检修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通常按照设备厂家的要求进行,并制定相应的检修计划。
第八条事故检修是指针对设备突发故障进行的紧急修理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第九条大修是指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修和修复工作,通常是在设备达到一定年限或者累计运行时间之后进行,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条设备的检修工作应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设备停机,确定检修方案,准备工具、材料和设备,清洁设备,拆卸设备,检查和测试设备,修理设备,组装设备,试运行设备,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恢复设备的运行。
第十一条在进行设备检修工作时,应当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并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
第三章机电设备维护工作第十二条机电设备的维护工作包括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
第十三条日常维护由设备操作人员负责,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养护等工作。
第十四条定期维护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通常按照设备厂家的要求进行,并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
第十五条设备的维护工作应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设备停机,清洁设备,润滑设备,养护设备,维修设备,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恢复设备的运行。
第十六条在进行设备维护工作时,应当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并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
第四章机电设备保养工作第十七条机电设备的保养工作包括预防性保养和修复性保养。
第十八条预防性保养是指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调整和更换工作,以减少设备故障和故障的影响。
机电维修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机电维修工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员工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正常运行,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机电维修工作的员工,包括与机电设备相关的检修、保养、紧固、调试等各项工作。
第三条安全技术操作原则1.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操作手册进行操作,杜绝违章操作;2.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检查机械设备、工具和个人防护用品的完好性;3. 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指南等文件进行工作,不擅自更改作业程序和方法;4. 强化安全防护意识,严禁酒后作业、疲劳作业和超负荷作业;5. 进行现场安全检查时,必须对设备进行停机、断电、锁定和挂牌,并确保无人进入作业区域;6. 在作业现场,要注意环境卫生,杜绝乱扔垃圾和滥用职权;7. 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及时上报隐患并采取控制措施;8. 当发生事故时,要立即停止作业,组织救援,并向上级报告。
第二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四条机械设备的维保作业1. 在进行维保作业前,必须熟悉设备操作规程和保养手册,了解设备使用性能和特点;2. 维保作业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并确认设备的电源、电压、气源、润滑油等是否满足要求;3. 维保作业时应当采用符合要求的工具、设备和材料,并按规定使用和保管;4. 维保作业时应关注设备运行状态、温度、噪音等信息,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停机检修;5. 维保作业结束后,必须对设备进行测试运行,确保其正常运转。
第五条检修作业1. 在进行检修作业前,必须熟悉设备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各部件的使用性能和特点;2. 检修作业前必须确认设备的电源、电压、气源、润滑油等是否满足要求,并检查设备是否停止运行;3. 检修作业时应当采用符合要求的工具、设备和材料,并按规定使用和保管;4. 检修作业应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和程序进行,不得随意更改作业程序和方法;5. 检修作业结束后,必须将设备进行测试运行,并做好相关记录。
机电设备检修、维护、保养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减少设备故障对生产的影响,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的机电设备的检修、维护、保养工作。
第三条机电设备指公司内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仪器仪表等。
第四条机电设备检修、维护、保养工作应该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
第五条公司内的机电设备检修、维护、保养工作应该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确保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六条公司应当配备必要的维修设备和工具,以便进行机电设备的检修、维护、保养工作。
第七条公司应当对机电设备的检修、维护、保养工作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并进行必要的改进和调整。
第二章检修、维护、保养程序第八条检修、维护、保养程序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了解设备的故障现象和需要维修的部位;2. 确定机电设备的维修方案,包括维修内容、维修方法、维修时间等;3. 准备维修所需的工具、设备和材料,并做好维修现场的准备工作;4. 进行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按照维修方案进行操作,并注意安全和效率;5. 完成维修工作后,对维修结果进行评估和检查,确保维修的质量;6. 对维修的设备进行试运行,确认设备正常运转,没有故障和问题;7. 编写维修报告,并记录维修的内容、方法、时间等重要信息;8. 对维修情况和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和调整的建议。
第九条维修操作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 维修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设备的结构和原理;2. 维修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维修方案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改变维修内容和方法;3. 维修工作必须按照标准程序进行,不得省略任何环节;4. 维修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在必要的情况下采取安全措施;5. 维修过程中必须保持场地整洁,减少灰尘和杂物的影响;6. 维修工作完成后,必须对工具、设备和场地进行清理和整理。
第十条机电设备的保养工作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清洁设备的外表,保持设备的整洁和美观;2. 检查设备的润滑情况,添加润滑油和清理润滑部位;3. 检查设备的连接和固定情况,确保设备的稳定和安全;4. 检查设备的电气连接和绝缘情况,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5. 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调整,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机电维修工操作规程第一章概述1.1 目的机电维修工操作规程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机电维修工在日常工作中的操作行为,保障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2 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机电维修工在机电设备维修、保养和故障排除过程中的操作行为。
第二章工作准备2.1 工作场所检查在进行任何维修工作之前,机电维修工需要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查,确保工作场所整洁、无杂物,并且工作区域的电源和设备都处于关闭状态。
2.2 工具和设备检查机电维修工在开始工作之前需要对所需使用的工具和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能够正常工作。
2.3 安全措施机电维修工应确保工作场所有足够的安全警示标识,并按照相关安全操作规程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耳塞、手套等。
第三章维修操作3.1 维修方案机电维修工在进行实际维修工作之前,需要根据设备的故障状况制定维修方案,明确维修步骤和所需工具材料。
3.2 维修工具使用机电维修工在使用维修工具时,应确保其符合规定的标准,并且使用前对工具进行检查,发现有缺陷或损坏的工具应立即更换。
3.3 维修过程机电维修工在进行维修工作时,应按照维修方案进行操作,遵循操作顺序,并确保操作规范、细致。
3.4 维修记录机电维修工在维修工作完成后,应记录维修的具体情况,包括故障原因、维修过程和使用的材料等,以备后续参考和分析。
第四章安全措施4.1 电气安全机电维修工在进行电器设备维修时,应先切断电源,确保设备处于断电状态,并按照相关安全规定使用绝缘工具和设备。
4.2 机械安全机电维修工在进行机械设备维修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机械操作规范,如正确使用起重设备、安全使用工具等。
4.3 高处安全机电维修工在进行高处维修作业时,应佩戴安全带,并按照相关规定使用安全防护设备,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4.4 危险品安全机电维修工在接触危险品时,应了解危险品的性质、特点和安全操作要求,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第五章故障排除5.1 故障诊断机电维修工在进行故障排除工作时,应先对故障进行准确的诊断,采用合适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检修。
机电设备维修保养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机电设备维修保养工作,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保证生产安全和质量,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企业所有机电设备维修保养工作。
第三条机电设备维修保养工作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参与,综合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机电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由技术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生产部门协助配合。
第五条机电设备维修保养工作应严格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不得擅自增加、减少或延迟进行。
第六条机电设备维修保养工作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不得漏项、少项或错项。
第七条机电设备维修保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记录,汇总分析后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第八条对于机电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中的违规行为,应及时进行纠正,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二章维修保养管理第九条机电设备维修保养应根据设备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维修保养计划。
第十条维修保养计划应包括内容、时间、责任人等,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十一条维修保养计划应根据设备的不同分类,分别制定,并按照一定周期进行维修保养。
第十二条维修保养工作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材料和工具,确保维修保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三条维修保养工作应按照设备使用条件和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清洁、润滑、调试和维修等工作。
第十四条维修保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报告,并着手处理解决。
第十五条维修保养完成后,应进行验收,并填写维修保养记录,归档保存。
第十六条维修保养工作应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流程和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三章安全管理第十七条机电设备维修保养工作应注重安全,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第十八条维修保养工作中应注意电气安全,确保维修过程中没有电击的风险。
第十九条维修保养工作中应注意机械安全,确保维修过程中没有被夹伤、撞伤的风险。
第二十条维修保养工作中应注意化学安全,确保维修过程中没有有毒、有害的化学品接触的风险。
第二十一条维修保养工作中应注意火灾安全,确保维修过程中没有火灾的风险。
机电设备安全维护维修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保护员工的人身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机电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
第三条维护维修要求:维护维修工作要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的要求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四条责任分工:设备维护单位负责设备维护工作,维修单位负责设备维修工作。
第二章维护维修工作流程第五条维护维修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设备维护计划制定: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厂家维护手册和相关法规要求,制定维护计划。
2. 设备维护实施:按照维护计划要求,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工作,包括润滑、清洁、检查、调整等。
3. 设备故障排除: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进行故障排除,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4. 设备维修记录:对设备维修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维护时间、维护内容、维修人员等相关信息。
第三章维护维修工作规范第六条维护人员要按照以下规范开展维护维修工作:1. 安全第一:维护维修工作必须始终以安全为首要考虑,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2. 规范操作:维护维修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的运行原理和工作流程,按照设备维护手册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3. 专业素质:维护维修人员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
4. 示范作用:维护维修人员要以身作则,严守纪律,遵守工作规范,对下级人员进行正确的指导和培训。
第四章维护维修工作的安全措施第七条维护维修工作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1. 设备停电:在进行设备维护维修之前,必须切断设备电源,确保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
2. 通风排气:在维护维修过程中,如果有可能产生有害气体,必须保证足够的通风和排气。
3. 牵引设备:对于需要人工牵引的设备,在维护维修作业时,必须使用适当的牵引工具,确保牵引安全。
4. 防止误操作:维护维修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防止误操作导致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