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临海市实施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27.20 KB
- 文档页数:54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引言海洋经济是指以海洋资源为基础,以海洋产业为支撑的经济形式。
近年来,海洋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作为中国沿海重要省份之一,浙江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将发展海洋经济列为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推动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浙江省制定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
计划目标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提升海洋经济的贡献率,加快浙江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具体来说,该规划的目标包括:1.实现海洋经济产值年均增长率不低于10%;2.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经济重点企业;3.建设一批海洋科技创新示范基地;4.建立健全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保护海洋环境。
发展重点为实现上述目标,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确定了以下几个重点:1. 推动海洋产业发展浙江省将加大对海洋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群。
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强海洋装备制造和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新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力。
2. 建设海洋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浙江省将建设一批海洋科技创新示范基地,重点发展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
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海洋科技人才队伍。
3. 提升海洋旅游业发展水平浙江省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旅游资源,在规划中将加大对海洋旅游业的支持力度。
加强海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旅游品牌。
4.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浙江省将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一套科学规范的海洋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
同时,加大对沿海污染治理、海洋生态修复等工作的投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实施措施为了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浙江省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一系列鼓励海洋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2.加强示范区规划管理,建立健全规划落地机制,确保规划各项任务按时完成;3.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推动核心企业在示范区落地发展;4.扩大对海洋产业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创新机构在示范区设立研发中心;5.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
【法规标题】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绍兴市实施方案(2012年发布)【发布部门】绍兴市人民政府【发文字号】绍政办发〔2012〕44号【适用区域】绍兴市【发布时间】2012-03-29【生效时间】2012-03-29【关键词】资源管理【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绍兴市实施方案二○一二年三月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和省委海洋经济专题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绍兴海洋经济发展,特制定《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绍兴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全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领域、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对于绍兴市发展海洋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绍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依据:主要依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绍兴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绍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绍兴滨海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及工业、农业、交通、水利等规划。
实施范围:实施范围:涵盖绍兴市域,重点是绍兴市越城区、绍兴县、上虞市等县(市、区)。
实施期限:2011~2020年,重点为“十二五”时期。
一、一、总体要求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绍兴滨海新城为主战场,以陆域经济为依托,以打造特色海洋产业集群为重点,按照“海陆统筹、科学开发、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要求,积极培育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开发建设绍兴滨海产业集聚区,努力把绍兴建设成为浙江省海陆联动发展示范区。
划2023-11-04contents •引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总体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重点发展领域•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政策支持与保障目录contents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实施效果与成果展示•未来展望与建议目录01引言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悠久的海洋开发历史。
背景介绍地理位置浙江省是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具有较好的海洋经济发展基础。
经济基础国家对海洋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海洋经济发展。
政策支持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海洋经济强省。
总体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海洋经济示范区;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海洋经济强省。
阶段目标发展目标02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总体规划重点发展港口物流、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打造核心都市区。
杭州湾区域宁波-舟山港区域温台沿海产业带提升港航服务水平,发展大宗商品交易、航运金融等高端服务业,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以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为主导,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沿海产业升级示范带。
03区域布局0201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养殖、远洋渔业等。
海洋渔业发展海洋工程装备、船舶修造等产业。
海洋装备制造提升海洋旅游服务品质,发展邮轮旅游、海岛旅游等。
海洋旅游支持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和产业化。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宁波-舟山港核心地位,完善内河港和海港集疏运体系。
港口建设能源保障水利设施信息化加强海上油气、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设大型能源储备基地。
加强防洪排涝、水资源配置和水生态保护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智慧海洋信息平台,推动海洋产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03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重点发展领域总结词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建设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详细描述加强海洋科技创新的研发和应用,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海洋科技创新基地。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位于中国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为有效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推动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浙江省政府制定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
一、规划目标二、规划内容1.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发展以海洋旅游、海洋渔业、海洋物流、海洋科技为主导的海洋经济产业,提升浙江海洋经济的综合实力。
重点发展海洋旅游产业,打造浙江海洋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加大对海洋渔业的投入与支持,提高渔业的科技含量和盈利能力。
加强海洋港口和物流的建设,优化海洋物流网络,提高物流效率。
加强海洋科技的创新与应用,推动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
同时,要加强海洋经济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条。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修复之上。
规划要求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机制,加强陆地污染物的治理和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
同时,要加强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推动海洋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
3.建设海洋法治体系为了保障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规划要求加强海洋法治建设。
建立健全海洋法规体系,完善海洋产权保护机制,加强海洋执法和司法力量建设,提高海洋法治水平。
同时,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海洋合作与交流,推动建立海洋互信和合作机制,维护海洋地区的和平稳定。
4.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了推动海洋经济的创新发展,规划要求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加大对海洋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投入,推动建立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浙江海洋科技的创新能力。
同时,要加强海洋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海洋人才培养与培训办法,培养高素质的海洋人才队伍。
三、实施措施为了实现上述规划目标,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将采取以下实施措施:1.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增加海洋经济的发展资金。
2.建立海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
3.加强政府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发布《科技支撑引领海洋经济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11.08.22•【字号】浙科发社[2011]165号•【施行日期】2011.08.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发布《科技支撑引领海洋经济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浙科发社〔2011〕165号)各市、县(市、区)科技局,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为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若干意见》(浙委〔2011〕31号)和《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浙政办〔2011〕30号)精神,加快推进海洋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强科技对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下简称“两区”)建设的支撑和引领,我厅制定了《关于科技支撑引领海洋经济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二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科技支撑引领海洋经济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为贯彻《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若干意见》(浙委〔2011〕31号)和省政府《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浙政办〔2011〕30号),加快推进海洋科技进步与创新,现就科技支撑和引领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下简称“两区”)建设提出以下若干意见。
一、充分认识科技在“两区”建设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对我省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加快海洋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推动我省“两区”建设的重要动力和源泉,是培育发展现代海洋经济和实现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目标的根本保障。
加快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推动“两区”建设进程,必须充分认识和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二○一一年三月目 录前言 (1)第一章发展条件与重大意义 (2)第一节发展条件 (2)第二节重大意义 (4)第二章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6)第一节指导思想 (6)第二节战略定位 (6)第三节基本原则 (8)第四节主要目标 (9)第三章优化海洋经济发展布局 (11)第一节加快核心区建设 (11)第二节提升两翼发展水平 (12)第三节做强三大都市圈 (13)第四节重点建设九大产业集聚区 (14)第五节合理开发利用重要海岛 (15)第四章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17)第一节扶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17)第二节培育发展海洋服务业 (19)第三节择优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 (21)第四节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业 (21)第五章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 (23)第一节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23)第二节优化完善集疏运网络 (24)第三节强化金融和信息支撑 (26)第六章完善沿海基础设施网络 (28)第一节完善综合交通网 (28)第二节完善能源保障网 (29)第三节完善水资源利用网 (30)第四节完善高速信息网 (30)第五节完善海洋防灾减灾网 (31)第七章健全海洋科教文化创新体系 (33)第一节提升海洋类院校实力 (33)第二节加快涉海人才队伍建设 (33)第三节构筑海洋科技创新平台 (34)第四节加强海洋文化建设 (34)第八章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35)第一节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35)第二节加强陆海污染综合防治 (35)第三节推进海洋生态建设和修复 (36)第九章建设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 (38)第一节建设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 (38)第二节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 (39)第三节建设海洋科教基地 (39)第四节建设群岛型花园城市 (40)第五节促进群岛开发开放 (40)第十章创新海洋综合开发体制 (41)第一节创新海岛开发保护体制 (41)第二节创新海洋开放体制 (42)第三节创新海洋开发投入体制 (43)第四节创新用海用地管理体制 (44)第五节创新海洋综合管理体制 (45)第十一章加强组织领导 (46)前言浙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促进东海海区科学开发的重要基地,在促进我国沿海地区扩大开放和海洋经济加快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修订格式稿)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页脚内容1目录前言 (1)一、发展条件与重大意义 (1)(一)发展条件 (1)(二)重大意义 (3)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4)(一)指导思想 (4)(二)战略定位 (5)(三)基本原则 (6)(四)主要目标 (7)三、优化海洋经济发展布局 (9)(一)强化一核 (9)(二)提升两翼 (10)(三)做强三圈 (11)(四)集聚九区 (12)(五)利用多岛 (13)四、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14)(一)扶持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14)(二)培育发展海洋服务业 (16)(三)择优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 (18)五、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 19(一)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19)(二)优化完善集疏运网络 (20)(三)强化金融和信息支撑 (21)六、完善沿海基础设施网络 (22)(一)完善综合交通网 (23)(二)完善能源保障网 (23)页脚内容1(三)完善水资源利用网 (24)(四)完善高速信息网 (25)(五)完善海洋防灾减灾网 (25)七、健全海洋科教文化创新体系 (26)(一)提升海洋类院校实力 (26)(二)加快涉海人才队伍建设 (27)(三)构筑海洋科技创新平台 (27)(四)加强海洋文化建设 (28)八、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28)(一)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28)(二)加强陆海污染综合防治 (28)(三)推进海洋生态建设和修复 (29)九、建设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 (30)(一)建设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 (30)(二)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 (31)(三)建设海洋科教基地 (31)(四)建设群岛型花园城市 (32)(五)促进群岛开发开放 (32)十、创新海洋综合开发体制 (33)(一)创新海岛开发保护体制 (33)(二)创新海洋开放体制 (34)(三)创新海洋开发投入体制 (35)(四)创新用海用地管理体制 (36)(五)创新海洋综合管理体制 (37)十一、强化保障措施 (37)(一)加强组织领导 (37)页脚内容2前言浙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促进东海海区科学开发的重要基地,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之一,在促进我国沿海地区扩大开放和海洋经济加快发展中具有独特地位。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一、引言浙江是中国沿海省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条件。
为了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浙江省制定了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发展,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浙江在海洋经济领域的影响力。
二、示范区概述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位于浙江省沿海地区,包括若干海洋产业聚集区和相关配套设施。
示范区规划面积为1000平方公里,涵盖港口、航道、海洋物流中心、渔业养殖区、海洋能源等多个领域。
三、规划目标示范区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示范效应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具体目标包括:1.提升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力;2.加强海洋产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3.推动海洋经济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4.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5.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四、规划内容示范区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港口和航道建设规划建设多个现代化港口,优化航道布局,提高港口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支持海洋产业的发展。
2. 海洋物流中心建设规划建设大型海洋物流中心,打造集货物集散、仓储、配送为一体的综合物流平台,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
3. 渔业养殖区建设规划建设多个渔业养殖区,提高渔业资源的养殖效率和利用率,促进渔业产品的品质提升和产量增加。
4. 海洋能源开发建设规划开发海洋能源,包括海上风电和海洋热能等,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5. 海洋观光和旅游区建设规划建设海洋观光和旅游区,开发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6. 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核心技术水平。
五、规划实施规划实施分为三个阶段:1. 第一阶段(2022-2025年)在这一阶段,重点推进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港口和航道建设、海洋物流中心建设等。
2. 第二阶段(2026-2030年)在这一阶段,重点推进海洋产业发展,包括渔业养殖区建设、海洋能源开发建设等。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重要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6.23•【字号】浙政发[2011]48号•【施行日期】2011.06.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重要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的通知(浙政发〔2011〕48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浙江省重要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三日浙江省重要海岛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浙江省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之一,海岛众多,是发展海洋经济的突出优势。
加强重要海岛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对于贯彻落实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推进海岛地区加快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引导浙江省重要海岛的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制定本规划。
规划范围为浙江省管辖海域范围内的100个重要海岛;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展望至2020年,以2010年为基准年。
一、重要海岛选择重要海岛是指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经济或生态价值,对实施海洋开发开放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起到核心引领作用,并具备较强辐射与带动能力的海岛。
这些海岛是浙江省开展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的特色领域,是优化海洋经济发展布局的重要支撑,是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重要区域,是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在综合考虑海岛资源禀赋与发展潜力的基础上确定重要海岛,具体选择标准如下:一是陆域面积不小于5平方公里的岛屿。
二是陆域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但属于乡级以上行政区驻地的岛屿。
三是陆域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但在“十二五”期间具有重要开发需求的岛屿。
四是陆域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但处于海洋保护区内的核心岛屿。
根据上述标准,在全省现状海岛(除2008-2009年我省开展的海岛甄别调查统计的2878个海岛外,还包括玉环岛)中筛选了100个岛屿作为本次规划的重要海岛(详见附表)。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17〕28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3月22日浙江省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是推进海洋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海洋生态保护能力,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地区经济社会与海洋生态环境相协调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浙江省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要以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为抓手,通过用海政策、资金补助及重大项目引导等方式进行鼓励和支持,促进我省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和示范效应发挥。
为扎实推进创建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主要目标。
“十三五”期间,我省海洋资源整合利用更加高效,海洋开发保护空间格局得到优化,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升,海洋生态文明意识广泛普及,海洋综合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全省海洋生态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到2020年,沿海各县(市、区)中涌现出一批创建先进单位,建成10个以上省级和国家级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形成各具特色的海洋生态建设发展模式。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海洋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坚持科学引领,提升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依法治海,增强海洋综合监管能力;坚持示范带动,充分发挥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的引领带动作用。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一一年三月目录前言.......................................................................................................... 第一章发展条件与重大意义....................................................................第一节发展条件.......................................第二节重大意义....................................... 第二章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战略定位.......................................第三节基本原则.......................................第四节主要目标....................................... 第三章优化海洋经济发展布局 ...............................................................第一节加快核心区建设.................................第二节提升两翼发展水平...............................第三节做强三大都市圈.................................第四节重点建设九大产业集聚区.........................第五节合理开发利用重要海岛........................... 第四章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第一节扶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第二节培育发展海洋服务业.............................第三节择优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第四节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业........................... 第五章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 .......................................第一节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第二节优化完善集疏运网络.............................第三节强化金融和信息支撑............................. 第六章完善沿海基础设施网络 ...............................................................第一节完善综合交通网.................................第二节完善能源保障网.................................第三节完善水资源利用网...............................第四节完善高速信息网.................................第五节完善海洋防灾减灾网............................. 第七章健全海洋科教文化创新体系 .......................................................第一节提升海洋类院校实力.............................第二节加快涉海人才队伍建设...........................第三节构筑海洋科技创新平台...........................第四节加强海洋文化建设...............................第八章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第二节加强陆海污染综合防治...........................第三节推进海洋生态建设和修复......................... 第九章建设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 ...................................................第一节建设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第二节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第三节建设海洋科教基地...............................第四节建设群岛型花园城市.............................第五节促进群岛开发开放............................... 第十章创新海洋综合开发体制 ...............................................................第一节创新海岛开发保护体制...........................第二节创新海洋开放体制...............................第三节创新海洋开发投入体制...........................第四节创新用海用地管理体制...........................第五节创新海洋综合管理体制........................... 第十一章加强组织领导............................................................................前言浙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促进东海海区科学开发的重要基地,在促进我国沿海地区扩大开放和海洋经济加快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临海市实施方案二○一二年二月目录前言 (1)一、基础条件 (3)(一)发展条件 (3)(二)存在问题 (6)二、总体要求 (7)(一)指导思想 (7)(二)基本原则 (7)(三)主要目标 (8)三、重点领域与任务 (12)(一)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 (12)(二)加快发展现代海洋产业 (19)(三)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 (23)(四)完善沿海基础设施网络 (25)(五)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30)(六)强化海洋科教及人才支撑 (33)(七)健全海洋综合开发体制 (35)(八)推进陆海统筹发展 (38)四、保障措施 (40)(一)加强组织领导管理 (40)(二)健全海洋政策体系 (40)(三)强化资金扶持投入 (41)(四)合理保障用地需求 (41)(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41)附表:1、临海市“十二五”海洋经济项目规划表2、主要部门责任分工一览表附图:1、区域位置图2、规划范围图3、用地规划图4、总体布局图5、综合交通规划图6、基础设施布局图7、临海(头门)港区总平面布置图前言“十二五”期间,全球经济结构面临深度调整,海洋经济实力扩张和海洋高技术竞争将进入更加激烈的时期。
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在过去10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也将进入加速发展、形成体系的新时期,以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为代表的产业核心技术革新和集成创新成为实现技术转化、承接产业转移和扩张的关键。
在此大背景下,《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获国务院正式批复,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及舟山群岛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全省海洋经济发展全面启动,沿海地区成为“十二五”期间全省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临海市地处浙中沿海、长三角南翼,海洋资源丰富,腹地广阔,区位交通优越,兼具深水良港建造条件和广阔内陆经济腹地独特的双重优势,产业基础雄厚,已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的产业集群,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两翼”中南翼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衔接海峡西岸经济区、温台沿海产业带和宁波南部产业带的重要节点。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提出的合理开发利用重要海岛中,头门岛被列为重要的港口物流岛;培育发展海洋服务业中,临海桃渚—台州滨海—大陈岛作为重要的滨海旅游业板块;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中,头门岛被列入统筹规划建设的重要能源资源储运基地以及重点建设的深水港区。
临海的东部区块是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主要组成部分,被列入全省14个大平台之一。
为了充分发挥海洋经济发展资源和区位优势,深入贯彻落实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各项要求与任务,增强海洋经济辐射带动能力,促进临海市发展方式转变,特编制本实施方案,作为指导临海海洋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编制依据: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台州市实施方案》、《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为主要依据,并与《临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临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临海市海洋功能区划》、《临海市市域总体规划》等相衔接。
编制任务:分析临海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理清发展思路,明确重点领域与各项任务,落实各项任务的基本要求、工作重点和突破环节、改革与创新举措、责任分工,并提出实施保障措施。
区域范围:全市陆域及管辖海域,重点为沿海东部三镇(杜桥、上盘、桃渚)及管辖海域,其中陆域面积41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20平方公里。
实施期限:2011-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
一、基础条件(一)发展条件1、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临海市全市陆域面积220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20平方公里,辖14个镇、5个街道,户籍总人口116.4万,是国务院确定的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中国第一家股份合作企业诞生地。
沿海三镇(杜桥镇,上盘镇,桃渚镇)总人口约37万人,杜桥镇是我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桃渚镇为台州市中心镇,并获省旅游强镇称号。
“十一五”以来,临海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28.0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8292元(约合4200美元),财政总收入40.1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636.39亿元,外贸自营出口18.02亿美元,三次产业结构8.7:53.5:37.8。
全市形成了中部城市经济带、东部沿海产业带、西部生态经济带三大经济带,头门港开发已列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临海经济开发区已跻身全省20强,临海东部区块(范围为沿海东部三镇及海域)已列入全省14个大平台之一,成为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主要组成部分,医化产业和休闲用品产业列入全省产业集群培育试点。
头门港工业园区(筹)已列入全省开发区新设计划名单,包括北洋临港产业园、白沙湾新区、临海(头门)港区三个区块。
2、海洋经济发展强劲在“港口引领、陆海联动、多极发展、全面跨越”战略引领下,临海市举全市之力主攻沿海,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10年,海洋生产总值约83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5%。
临港工业实现快速增长,其中船舶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医药化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6.02亿元,比上年增长36.2%。
海洋渔业方面,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0.24万吨,其中海洋捕捞产量9.22万吨,海水养殖产量1.03万吨。
海洋服务业方面,滨海旅游、渔家乐等发展态势十分良好。
3、区位交通优势凸显临海市地处浙江省对外开放前沿和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台地区,紧邻宁波港、上海港,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
临海(头门)港区集疏运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先后启动了台金高速东延线工程、83省道临海至杜桥改建工程,疏港公路工程、74省道南延工程等重点项目的建设,特别是随着甬台温铁路、台金铁路、沿海高速公路等重要区域交通设施的建设,形成港铁联运、海陆联运、江海联运格局,沿海交通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临海(头门)港区位交通优势将进一步提升,有望成为衔接温台沿海产业带、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宁波南部产业带,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对我省内陆地区乃至江西、安徽等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4、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临海头门港“面向大海有深水岸线,背靠大陆有广阔腹地”,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一是岸线资源丰富。
海岸线总长227公里,其中大陆岸线长74公里,海岛岸线长153公里。
滩涂总面积约12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820平方公里。
二是建港条件良好,临海头门港区是台州港的中心港区,具备深水贴岸、腹地广阔、边滩稳定、波浪较小、掩护条件良好、锚地资源丰富等优势,港区两侧自然水深达8至12米,是建设深水良港的理想之地。
经相关专题成果的科学研究和深入论证,在技术上已经证明港区北侧可以建设20万吨级大型深水泊位,并可形成120平方公里陆域面积、40公里深水岸线,南侧可供建港深水岸线长约5公里。
可建设1至20万吨码头泊位86个,年吞吐能力可达1.68亿吨。
三是临港腹地空间广阔。
近期列入省围垦规划为13.86万亩,远期可围垦30万亩,其中已实施围垦北洋一期3.27万亩,南洋涂1.06万亩。
临港腹地现有陆域面积为414平方公里,加上可围垦面积近200平方公里,总面积达600多平方公里。
此外,港区范围内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海岛有5个,其中4个为无居民海岛,既可用于建设深水泊位,又可提供大面积腹地开发建设。
四是海岛资源丰富。
现有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128个,陆域总面积约18.05平方公里,其中:有居民岛5个、陆域面积约14.49平方公里,无居民岛123个、陆域面积3.56 平方公里。
5、产业依托基础扎实临海市已经形成了汽车制造、船舶修造、医药化工、休闲用品礼品、专用设备制造等一批富有特色的产业集群,产业重型化趋向正逐步显现。
同时,临港工业依托的相关下游产业发达,台州市汽摩配、高档金属制品、化学原料药、家用电器、塑料制品及模具被列入重点培育的全国制造中心和产业基地,有12个区域性产品获得国家级之都(乡、城、基地)称号。
沿海区域内已有上市公司2家,上市募投项目10多个。
依托桃渚军事古城和国家地质公园,滨海旅游渐成热点。
洞港标准化海水综合养殖基地及红脚岩国家一级渔港建设全面铺开,现代海洋渔业发展渐成气候。
临海沿海地区还是我国重要的西兰花出口基地。
6、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甬台温铁路、台金高速公路、104国道西过境线、83省道改建工程、74省道南延工程、疏港公路、35省道改建及东延线、500kv 回浦变、220kv童燎变、头门港区一期工程、南北洋涂围垦工程、杜桥西湖水厂、为民水厂、东部污水处理、台州危险固废处置中心、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或开工建设;北洋涂围垦二期、海上风电场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
同时,白沙湾新区核心区的建设以及杜桥小城市培育进程正在加快实施,城镇功能和承载力日渐提高。
(二)存在问题一是规划衔接不协调,多头编制,缺乏统一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且与省、市以及临海相关规划衔接不够充分;二是资源要素支撑相对薄弱,尤其是水资源、人才、资金等要素制约突出;三是产业整体水平不高,缺乏大项目、大企业入驻,产业带动性不强;四是配套设施有待完善,居住、餐饮、商贸、公共交通、休闲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缺乏,物流、科研、教育、金融、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总要求,以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为主线,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理念,加快头门港开发建设,构筑“一港三园三城三岛”的海洋经济空间格局,加快发展“临港工业主导,海洋服务业、海洋渔业协同发展”的现代海洋产业,构建以国家战略物质储运基地与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为特色的“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争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港产城联动发展的先进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
科学深度开发海洋资源,强化资源集约利用,集约开发深水岸线和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能源、水等重要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引导企业集聚,按照产业分区要求,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坚持联动发展。
以海洋经济为引擎促进海陆联动发展,统筹协调海洋与陆域经济发展,实现以海带陆、以陆促海、海陆协调、整体推进的局面;按照区域协同发展、基础设施共享、开发集约的要求,一体化配置各类要素资源,强化分工协作,创新协作体制机制,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区块联动、布局合理的区域协作体系。
坚持特色发展。
立足产业基础优势,有选择地发展特色明显、关联性强的临港工业,大力发展海洋服务业、海洋渔业,带动港口腹地发展,形成产业梯度效应,培育差异化特色海洋产业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