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复律适应症及禁忌症

电复律适应症及禁忌症

电复律适应症及禁忌症
电复律适应症及禁忌症

指南按需复律的紧急程度对适应证进行分类,即包括(1)择期复律:主要是房颤,

适宜于有症状且药物无效的房颤患者,而对无症状者其可耐受长期服用华法令者是否获益及获益程度尚无结论;(2)急诊复律:室上速伴心绞痛或血流动力学异常、房颤伴预激前传、药物无效的室速;(3)即刻复律:任何引起意识丧失或重度低血压

禁忌证为确认或可疑的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已知伴有窦房结功能不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房颤)。

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选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电复律成功率为65%~80%。其成功与否取决于病程长短、心脏形态结构及功能状态、基础心脏病等因素,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也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⑴适应证:房颤行电复律治疗应遵循两个原则,

⑵第一,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或症状严重但药物治疗未能奏效时需尽快复律;第二,虽无明

显血流动力学障碍无需紧急复律,但复律后可望维持窦性心律,改善心功能,缓解症状。1)房颤时心室率快(超过120bpm)用洋地黄难以控制;或房颤反复诱发心力衰竭或心绞痛药物治疗无效,预期转复窦律后症状得以改善者。

2)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者。心房内的颤动波可以不通过房室交界区的生理性阻滞,频繁地直接经房室旁路下传心室,使心室率接近或等于心室颤动频率,导致血流动力学急剧恶化,此时由于洋地黄可加速房室旁路的传导而禁忌使用,因此应作电复律治疗。

3)慢性房颤病程在1年以内,心功能I~II级(NYHA),心胸比例小于55%,左心房内径不大于45mm者。

4)去除基本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梗死、肺炎、肺栓塞等)后房颤仍持续者。

5)二尖瓣分离术或人工瓣膜置换术4~6周后仍有房颤者。主张术后4~6周行电复律是基于两点,其一,有90%的患者术后4~6周可自行恢复窦律;其二,4周内常因手术创伤未完全恢复而不易电击成功。但也有人认为电复律应延迟到术后3个月进行,特别是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房大的患者,术后左房缩小较慢,若在3个月内复律,房颤易复发。

⑵禁忌证:电复律治疗房颤可能引发不良后果,或复律后难以维持窦性心律者,不宜选用电复律治疗。

1)洋地黄中毒所致房颤或房颤伴低钾血症时,心肌应激性高,电复律易致室颤。

2)伴有高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及房颤前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

3)有外周动脉栓塞史或怀疑心房内有血栓者,是同步电复律的相对禁忌证,可抗凝治疗3 周再电复律。

4)慢性房颤病程超过5年,心室率不需药物控制亦缓慢者;或心胸比例大于55%,左心房内径大于50mm者。

5)孤立性房颤,是指发生于较为年轻(小于60岁)且未发现明确心肺疾患的患者,复律后尽管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仍难以维持窦性心律。

6)估计电复律后依靠药物难以维持窦律,或不能耐受胺碘酮或其他有关抗心律失常药物者。7)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伴风湿活动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者,中毒性心肌炎急性期伴房颤者。

2.心房扑动

相对而言,房扑是药物较难控制的快速心律失常,用电复律治疗,不仅所需能量小,且成功率90%以上,几乎达100%,因而房扑被认为是同步电复律的最佳适应证。但仍主张先用药物,下列情况考虑电复律治疗。

⑴适应证:1)持续性房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

2)房扑以1:1比例下传,心室率加快,导致血流动力学迅速恶化者;3)电复律后房扑复发,

窦性心律难以维持,如果房扑以1:1比例下传伴心室率加快,可用低能量(5~10J

电击将房扑诱发为房颤,再用药物减慢心室率治疗。

⑵禁忌证:房扑时心室率自然缓慢或伴高度、三度房室阻滞以及病态窦房结综

合征者,不宜行电复律治疗。

3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阵发性室上速首选非电复律方法如兴奋迷走神经、药物、经食管心房超速抑制或程序刺激等治疗。下述情况行电复律治疗。

⑴适应证:1)非电复律方法处理无效,发作持续时间长,血流动力学受到影响时,采用

电复律治疗,其成功率约90%,所需能量较小(25~30J);

2)预激综合征伴发室上速药物治疗无效时,亦可行电复律。

⑵禁忌证:

1)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上速原则上不行电复律;

2)室上速发作频繁,药物预防发作效果不佳,不宜反复电复律治疗,导管射频消融术可使其得到根治。

4.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室速电复律成功率达98%~100%,治疗室速应遵循以下原则。

⑴适应证:1)室速不伴血流动力学障碍时用药物治疗,如果药物不能很快中止室速或血流动力学受到严重影响时,采用同步电复律;

2)发生室速后病情危急,如伴意识障碍、严重低血压、急性肺水肿等,应首选电复律治疗,不可因选用药物处理而延误抢救;

3)室速频率很快,QRS波宽大畸形,甚至T波与QRS波难以区分,呈现心室扑动型室速时,放电难以同步,可采用低能量(100J)非同步电除颤。

⑵禁忌证:洋地黄中毒的室速不宜电复律治疗。

5 .心室颤动与扑动

此两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基本相同,均为心脏电除颤的绝对适应证。电除颤强调争分夺秒,室颤发生至第1次电击时间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除颤成功率及患者存活率。室颤的早期(1min内)通常为粗颤,除颤成功率极高,几达100%;若超过2min,心肌因缺氧及酸中毒可由粗颤转为细颤,除颤成功率仅为1/3,此时应在人工心肺复苏的同时注射肾上腺素0.5 ~1mg后重复电击除颤;一旦循环停顿超过4min,电除颤的成功率极低。为了不延误抢救时机,目前主张心脏骤停时,即使无法确认是否系室颤所致均应迅速盲目除颤。因为,心脏骤停不外乎室颤、心搏停止、心肌无效电活动种类型,其中室颤占80%以上,即使心脏骤停由后二者引起,电除颤也未发现给机体造成显著危害,若为了确认心脏骤停系何者所为而延误除颤时机,将致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四大穿刺操作 适应症禁忌症

四大穿刺操作适应症禁忌症 1、胸穿:适应症:(3)明确胸腔积液的性质;穿刺抽液或抽气减压;胸腔穿刺给药。禁忌症:(4)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极度衰弱不能配合的病人;剧烈咳嗽难以定位者;穿刺点局部皮肤有炎症;血友病患者。 【肩胛线或腋后线7~8肋间,腋中线6~7肋间,腋前线5肋间。首次600,以后<1000,诊断性50~100】 2、腹穿:适应症(3)明确腹腔积液的性质;穿刺抽液减轻腹胀呼吸困难症状;腹腔穿刺注药。禁忌症(3):肝性脑病前兆者;结核性腹膜炎有粘连性包块者;非腹腔积液患者(包括巨大卵巢囊肿等)。 【先排尿,量腹围测血压,取左髂前伤棘于脐连线外中1/3交点处,脐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1cm,偏左或偏右1.5cm,或者取脐水平线于腋前线,腋中线延长线的交点处。错位进针,20~100送检,3000~4000,】 3、骨穿:适应症:(3)各种白血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随访;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鉴别诊断,骨髓培养及涂片找寄生虫;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禁忌症(2):血友病患者;穿刺点局部皮肤有炎症。 【髂前上棘后上方1~2cm处,髂后上棘,胸骨柄,腰椎棘突。1~1.5cm,干燥注射器0.1~0.2ml,涂片6~8张,骨髓培养2~3ml】 4、腰穿:适应症:(3)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脑血管意外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肿瘤性疾病的诊断跟治疗。禁忌症(3):颅内压升高者;穿刺点有炎症者;休克、衰竭或者濒死者。 【髂后上棘连线于后正中线交点,即第3、4腰椎棘突间隙,或者上一或者下一椎间隙,成人4~6cm,小儿2~3cm,正常侧卧位压力70~18.mmhg或者40~50滴/分,去枕平卧4~6小时】 5、导尿术:适应症(4):尿潴留;留置尿管或计每小时尿量变化;留尿做细菌培养;盆腔手术前准备,膀胱造影测压及探测尿道有无狭窄。 【0.5%碘伏或者0.1%洗必泰,14号导管,男15~20cm,女6~8cm,10~15ml 水固定,】

电生理检查地适应症及禁忌症

实用文档 心内电生理检查 适应症 心脏电生理检查适用于: 1.确定房室传导阻滞的精确部位。 2.鉴别异位激动的起源(如室上性激动与室性激动的鉴别)。3.对预激综合征进行精确分型。 4.检查窦房结功能。 5.明确某些异位性心动过速的折返机制。 6.对某些复杂的心律失常揭示发病的特殊机制及某些特殊电生理现象(如隐匿性传导、空隙现象等)。 7.晕厥原因不明。 8.心律失常考虑介入性治疗或植入起搏器。 9.抗心律失常药物筛选或药理学研究。 禁忌证 1.严重心功能不全。 2.长QT间期且伴室性心动过速。 3.全身感染、局部化脓、细菌性心内膜炎。 4.出血性疾病和严重出血倾向。 5.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恶病质。 6.不具备心电生理检查条件。 实用文档

用品及准备 电生理检查室的基本要求和设备 1.严格无菌的导管室。 2.有电视监视器的X线机。 3.多导电生理记录仪。 4.多极电极导管。 5.心脏监护仪和电复律设备。 6.必要的急救药品和设备。 1.导管电极 (1)心内导管电极:在盲端导管的远侧装有白金电极环,宽2mm,电极间距离为10mm。记录希氏束图的通常用三极电导管,每个电极在导管内有一导线从导管尾端通出连接记录导线,导管直径以7F较为合适。如欲在心房、心室内同时进行刺激或记录,应另准备二极或四极导管,前者只作刺激或记录用,后者一对电极作记录用。 (2)食管导管电极:为一特制的Z极电极导管,经鼻腔送入食管,在距鼻孔35cm左右(32-37cm)即达左心房水平,如再向下送4-5cm,则电极达左室后壁水平。以上为可进行心房或心室调搏的位置。 2.放大器 实用文档 前极必须用浮地式隔离放大器。

电复律适应症及禁忌症

指南按需复律的紧急程度对适应证进行分类,即包括(1)择期复律:主要是房颤, 适宜于有症状且药物无效的房颤患者,而对无症状者其可耐受长期服用华法令者是否获益及获益程度尚无结论;(2)急诊复律:室上速伴心绞痛或血流动力学异常、房颤伴预激前传、药物无效的室速;(3)即刻复律:任何引起意识丧失或重度低血压 禁忌证为确认或可疑的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已知伴有窦房结功能不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房颤)。 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选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电复律成功率为65%~80%。其成功与否取决于病程长短、心脏形态结构及功能状态、基础心脏病等因素,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也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⑴适应证:房颤行电复律治疗应遵循两个原则, ⑵第一,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或症状严重但药物治疗未能奏效时需尽快复律;第二,虽无明 显血流动力学障碍无需紧急复律,但复律后可望维持窦性心律,改善心功能,缓解症状。1)房颤时心室率快(超过120bpm)用洋地黄难以控制;或房颤反复诱发心力衰竭或心绞痛药物治疗无效,预期转复窦律后症状得以改善者。 2)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者。心房内的颤动波可以不通过房室交界区的生理性阻滞,频繁地直接经房室旁路下传心室,使心室率接近或等于心室颤动频率,导致血流动力学急剧恶化,此时由于洋地黄可加速房室旁路的传导而禁忌使用,因此应作电复律治疗。 3)慢性房颤病程在1年以内,心功能I~II级(NYHA),心胸比例小于55%,左心房内径不大于45mm者。 4)去除基本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梗死、肺炎、肺栓塞等)后房颤仍持续者。 5)二尖瓣分离术或人工瓣膜置换术4~6周后仍有房颤者。主张术后4~6周行电复律是基于两点,其一,有90%的患者术后4~6周可自行恢复窦律;其二,4周内常因手术创伤未完全恢复而不易电击成功。但也有人认为电复律应延迟到术后3个月进行,特别是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房大的患者,术后左房缩小较慢,若在3个月内复律,房颤易复发。 ⑵禁忌证:电复律治疗房颤可能引发不良后果,或复律后难以维持窦性心律者,不宜选用电复律治疗。 1)洋地黄中毒所致房颤或房颤伴低钾血症时,心肌应激性高,电复律易致室颤。 2)伴有高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及房颤前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 3)有外周动脉栓塞史或怀疑心房内有血栓者,是同步电复律的相对禁忌证,可抗凝治疗3 周再电复律。 4)慢性房颤病程超过5年,心室率不需药物控制亦缓慢者;或心胸比例大于55%,左心房内径大于50mm者。 5)孤立性房颤,是指发生于较为年轻(小于60岁)且未发现明确心肺疾患的患者,复律后尽管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仍难以维持窦性心律。 6)估计电复律后依靠药物难以维持窦律,或不能耐受胺碘酮或其他有关抗心律失常药物者。7)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伴风湿活动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者,中毒性心肌炎急性期伴房颤者。 2.心房扑动 相对而言,房扑是药物较难控制的快速心律失常,用电复律治疗,不仅所需能量小,且成功率90%以上,几乎达100%,因而房扑被认为是同步电复律的最佳适应证。但仍主张先用药物,下列情况考虑电复律治疗。 ⑴适应证:1)持续性房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 2)房扑以1:1比例下传,心室率加快,导致血流动力学迅速恶化者;3)电复律后房扑复发,

除颤适应症

心电除颤适应症和禁忌症 心脏除颤器又名电复律机,它是一种应用电击来抢救和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医疗电子设备.具有疗效高,作用快,操作简便以及与药物相比较为安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级医疗单位. 1. 适应征 (1)室颤、室扑是电复律的绝对指证无法识别R波的快速室性心动过速,由于无法同步直流电电复律,只能非同步除颤. (2)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史在1年~2年以内),持续心房扑动,同步除颤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规治疗无效而伴有明显血液动力学障碍者或预激综合征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而用药困难者,同步除颤 (4)呈1:1传导的心房扑动,同步除颤 2. 禁忌症 (1)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2)洋地黄过量引起的心律失常(除室颤外) (3)伴有高度或完全性传导阻滞的房颤、房扑、房速. (4)严重的低血钾暂不宜作电复律 (5)左房巨大,心房颤动持续一年以上,长期心室率不快者

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从而使室颤终止的方法.室颤,室扑是最主要的适应症.还有就是无法识别R波的快速室性心动过速,由于无法同步直流电电复律,只能非同步电击(相当于除颤)使用方法:1.非同步除颤:(1)将除颤板从除颤手柄槽中取出并擦干除颤手柄(2将除颤板上涂满导电糊.(3)进行能量选择.(4)将除颤板牢牢地按在病人的胸部,连接除颤板中心的虚线应与心脏中轴线一致(5)启动除颤器充电功能(6)警告周围人员不要再接触病人(7)在30秒内同时按下两个手柄上的Shock(电击)按钮完成一次除颤.(8)观察心电图(ECG),如有必要可重复除颤的操作.2.同步除颤(1)将ECG电极片贴于病人相应的部位,并将缆线连于除颤器(2)开机.(3)检查ECG信号(4)选择所需的除颤能量(5)选择同步操作模式(6)确认心电信号提取正确(7)将除颤板从除颤手柄槽中取出擦干并涂满导电糊(8)将除颤板按压在病人胸部,标有“STERNUM”的除颤板置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标有“APEX”的除颤板置于左腋线第5肋间(9)充电,放电及放电后操作同非同步除颤.注意事项:(1)不要将电极板放置在胸骨,锁骨,乳头及植入式起搏器或除颤器上(2)完全放电前,除颤器电极上存在高电压(3)如果充电后60秒内未触发电击,能量将自动在内部释放,再次放电需重新对除颤器充电(4)换电缆线前关闭除颤器,连接电缆线时关闭除颤器(5)不可使用过期的除颤胶垫(6)不要使用凝胶已干燥的除颤胶垫. 电除颤的适应症包括紧急适应症与选择适应症。紧急适应症为心室颤动(室颤)性心脏骤停,也包括室颤的前奏——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扑动(室扑),其模式为非同步;

电复律 (1)

概念 心脏电复律是在短时间内向心脏通以高压强电流,使心肌瞬间同时除极,消除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最早用于消除心室颤动,故亦称心脏电除颤。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症 心室颤动和扑动是电复律的绝对指征 心房颤动和扑动伴血流动力学障碍者 药物及其他方法治疗无效或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律失常者。 2、禁忌证 病史多年,心脏(尤其是左心房)明显增大及心房内有新鲜血血栓形成或近3个月有拴塞史。 伴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心房颤动或扑动。 伴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的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 有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时,暂不宜电复律。 三、电复律术的种类及能量选择 1、直流电非同步电复律不用同步触发装置,可随时在任何时间放电。适用于用于心室颤动、心室扑动,除颤开始越早,除颤成功率越高。 2、直流电同步电复律为避开T波顶峰前20-30ms附近的心室易损期,复律脉冲的发放是利用心电图R波触发同步装置,使电刺激落入R波降支或R波起始后30ms左右处,相当于心室绝对不应期中,称为同步电复律。适用于除心室颤动与扑动以外的快速型心律失常 一般室颤200~360J,房颤100~150,室上速100~150J ,室速100~200J、房扑50~100J

复律前护理 1、告知复律目的和必要性、大致过程、可能出现的不适和并发症,以取得其合作。 2、术前检查(电解质、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3、停用洋地黄类药物24~48h,给予改善心功能、纠正低血钾和酸中毒的药物。 4、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复律应进行抗凝治疗 5、复律术前当日晨禁食,排空膀胱; 6、准备除颤仪、生理盐水,导电糊,纱布垫,地西泮,心电监护、抢救设备和药品。 复律中准备 1、病人平卧于绝缘的硬板床上,松开衣领,有义齿者取下,开放静脉通路,给予氧气吸入。 2、术前做全导联心电图。 清洁电击处的皮肤,连接好心电导联线,贴放心电极片时注意避开除颤部位。 3、连接电源,打开除颤器开关,选择一个R波高耸的导联进行示波观察。选择“同步”按钮。 4、遵医嘱用地西泮0.3~0.5mg/kg缓慢注至病人睫毛反射开始消失的深度,麻醉过程中严密观察呼吸。 5、充分暴露前胸,将两电极板均匀涂满导电糊,分别置于胸骨右缘第2~3肋间和心尖部,与皮肤紧密接触,并有一定压力。嘱任何人避免接触病人及病床,充电后同时放电,观察病人的心律是否转为窦性。 6、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再次电复律 非同步电复律 物品准备除颤仪、耦合剂、纱布、氧气装置、生理盐水、吸引器、气管插管、急救物品及药物 1、迅速将病人去枕平卧于硬板床上,检查并除去金属及导电物质,松开衣扣,暴露胸部。

心脏电复律的适应证与复律规程

心脏电复律的适应证与复律规程(上) 心脏电复律的适应证与复律规程 一、定义及进展 心脏电复律是以患者自身的心电信号为触发标志,同步瞬间发放高能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某些异位快速心律失常转复为窦性心律。心脏电除颤则应用瞬间高能电脉冲对心脏行紧急非同步电击,以消除心室颤动(包括心室扑动)。因概念和临床应用的共性,本章节拟一并论述。目前,此项技术在仪器设备、适应证拓展及法学等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 1961年Lown首次报道用直流电转复室性心动过速获得成功,开创了用电学法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新纪元。电复律/除颤作用迅速、疗效显著、安全、操作简便,具有药物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目前已成为全球围救治室颤和其他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首选或重要措施,体外心脏电复律/除颤器随之成为各级医院必备的医疗设施。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电复律/除颤技术日趋完善,主要在如以最低有效能量除颤成功且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肌损伤、寻找新的低阻抗电击途径、探索新的除颤波形以及尽可能缩短室颤发生与首次电击时间等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已开发出自动体外除颤(AED),经静脉或经食管电极导管直流电复律/除颤以及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ICD)技术。其中尤其是基于早期复律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ED (1994年),被称为心肺复生存链中的关键环节,该系统能否进一步完善和普及,是未来心跳骤停者生存率大幅提高的重要决定因素。此外,目前国外广泛采用的新式低能量双相脉冲电击,因其低能量、高转复率的优点,亦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 多数学者认为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折返激动、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和触发活动,其中折返机制占绝大多数。实践证实,电复律/除颤对折返机制的心律失常疗效最佳。原则上任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且药物疗效不佳时均应考虑电复律/除颤治疗。同步电复律,是指对于除室颤(包括室扑)以外的快速心律失常采用患者自身的心电信号(R波)触发电脉冲发放,使其落在R波的下降支而非心肌易损期避免引发室颤。而非同步电复律是指室颤(室扑)时,整个心肌已无时相上的实质性区别,任时相均能通以高能电脉冲,并且此时已无明确的R波可被利用来触发放电。近年来,随着关于心脏电复律/除颤(2000年)、AED系统(2000年)、ICD(1998年)以及心房纤颤(2000年)治疗指南的制定,使得电复律治疗心律失常的指征和法学得以规化。本章节将逐一阐述。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复律前需充分地估计复律的必要性、成功率、复发的可能性以及治疗可能出现的危险性,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电复律除颤公认的适应证共五类:心房纤颤(简称房颤)、心房扑动(房扑)、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以及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室颤/室扑)。按传统观点,室颤/室扑为其绝对适应证,其余为相对适应证。目前尚无指南对其适应证进行分层评估的分类法或建议。指南按需复律的紧急程度对适应证进行分类,即包括(1)择期复律:主要是房颤,适宜于有症状且药物无效的房颤患者,而对无症状者其可耐受长期服用华法令者是否获益及获益程度尚无结论;(2)急诊复律:室上速伴心绞痛或血流动力学异常、房颤伴预激前传、药物无效的室速;(3)即刻复律:任引起意识丧失或重度低血压; 禁忌证为确认或可疑的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已知伴有窦房结功能不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房颤)。

心电监护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心电监护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概述 心电监护是指用心电监护仪对被监护者进行持续不间断的心电功能监测。凡是危急病人,手术病人原则上都是使用心电监护仪的适应症。 工作原理:通过感应系统如热敏电阻、电极、压力传感器、探头、等接收来自病人的各种信息,经过导线输入到换能系统并放大,进一步计算和分析,最后显示到监护仪屏幕上,必要时可打印信息资料。 监护仪的结构 普通心电监护仪的构成:心电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血压监测、体温监测、呼吸值监测、心率监测、脉率监测;根据需要,还可以增加:有创血压监测、呼末CO2监测、麻醉气体监测、心排量监测、颅内压监测、呼吸循环监测、脑电监测等一系列的高端功能。 操作流程 准备 评估 1.开机: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2.将各导联线与监护仪相应接口连接 3.安放电极片 操作步骤 4.缠绕血压计袖带 5.安放血氧饱和度探头 6.设置监护仪各参数 1.整理用物,将导联线顺势盘绕,妥善固定 操作后处理 2.告知病人及家属注意事项

3.观察、洗手、记录 各电极安放的位置 有五个电极安放位置如下: 右上(RA) :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右下(RL) :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中间(C)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左上(LA) :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左下(LL) :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使用监护仪时主要观察指标 1. 定时观察并记录心率和心律,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 2. 观察是否有P 波,p 波的形态、高度和宽度 3. 测量p 一R 间期、Q—T 间期。 4. 观察QRS 波形、观察T 波是否正常 5. 注意有无异常波形出现。 适应症及禁忌症 1.适应症: (1)凡是病情危重需要进行持续不间断的监测心搏的频率、节律与体温、呼吸、血压、脉搏及经皮血氧饱和度等患者,如心血管疾病者、手术病人的监护、其他各种类型的休克、脑血管疾病、气胸、哮喘持续状态、COPD等。 2.禁忌症: (1)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2)洋地黄过量引起的心律失常(除室颤外)

电复律电除颤相关知识

电复律/电除颤相关知识 一、定义:心脏电复律利用外源性电流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方法。通过电击心脏来终止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等快速型心律失常恢复正常心律的一种有效方法。包括电复律和电除颤。 ?用于转复各种快速心律时称为电复律 ?用于消除心室颤动时称为电除颤 二、原理:用高功率与短时限的电脉冲通过胸壁或直接通过心脏,在短时 间内使全部心肌纤维同时除极,中断折返通路,消除易位兴奋灶,使窦房结重新控制心律,转复为正常的窦房心律。 三、分类: 1.根据电流脉冲通过心脏的方向:单相波除颤仪双相波除颤仪 2.根据电极板放置位置:体外除颤仪体内除颤仪 3.根据放电形式:可分为交流与直流电转复 交流电转复由于难以控制发放电量反易损伤心脏目前已不采用。 直流电转复先向除颤器内的高压电容器充血,储存安全剂量的最大电能(一般当400焦耳),然后在数秒钟内突然向心脏释放,使之复律。由于其电压、电能、电脉冲宽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故比较安全。 4. 根据脉冲发放与R波关系可分为同步与非同步 同步电复律利用特殊的电子装置,自动检索QRS波群,以病人心电中R 波来触发电流脉冲的发放,使放电发生在R波的下降支或R波开始后30毫秒以内,从而避免落在易颤期,可用于房颤、房扑、室上性、室性心动过速。功率可设在50~200焦耳。 非同步电复律无须用R波来启动,直接充电放电,用于室颤、室扑。功率可设在200~400焦耳。 四、电复律/除颤的适应症: 1、非同步直流电转复适应症(紧急适应症): (1)心室颤动 (2)心室扑动 (3)无脉性室速 2、同步直流电复律适应症(选择适应症) ⑴心房颤动⑵心房扑动⑶室上性心动过速 ⑷室性心动过速 五、禁忌症 (1)病程久长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者(持续时间l年以上)。 (2)心脏明显增大(尤以左心房扩大)者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3)心腔内存有血栓(尤以左心房内血栓形成)者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 (4)伴有高度或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者。 (5)伴有病态综合征的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6)伴有洋地黄中毒的各类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 (7)病人处于低血钾状态时。 六、并发症 (1)各类心律失常,包括心脏停搏。 (2)血压下降(低血压)、发热、血清心肌酶增高。 (3)外周动脉栓塞,包括脑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下肢动脉栓塞等。

电击复律治疗心律失常

【编号】B2.3.2.12 【名称】电击复律治疗心律失常 【别名】 【适应证】 在胸外应用除颤释放高能电脉冲,通过心肌,使心肌同时除极,中止异位心律。重建窦性节律。除心室颤动外,均需用同步除颤,可避开心肌的易损期。或用导管电极在心内膜电击复律。近来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已应用于临床,能持续监测心律,辨别心室颤动或室性心动过速,在需要时自动放电复律除颤。 1.心房颤动 最常用同步电击除颤。 (1)二尖瓣狭窄手术分离或球囊扩张术后,发生心房颤动3~4周不消失者。 (2)二尖瓣病变引起心房颤动,经二尖瓣分离术后3~4周仍有心房颤动者。 (3)慢性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未能进行手术治疗,或已手术发生心房颤动而代偿功能较好者,而且由于心房颤动而使症状有较明显加重者。 (4)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心房颤动,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控制后尚有心房颤动者。 (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引起心房颤动,有频繁心绞痛发作,常规治疗症状不能控制者。 (6)心房颤动伴有难治的心力衰竭,用洋地黄不能控制心率者;用电击除颤偶有成功,并可控制心力衰竭。 2.心房扑动 急性或慢性心房扑动,毛地黄难以控制心室率者。 3.阵发性房性或连接处性心动过速 应用药物及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不能中止其发作者,可进行同步电击治疗。 4.室性心动过速 应用药物治疗无效,或室性心动过速引起较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者。 5.心室颤动 一旦发生心室颤动,患者意识已丧失,不需麻醉,立即用较大能量(300~400J)进行非同步除颤,并纠正缺氧、代谢性酸中毒等。 6.预激综合征并发异位快速心律失常。 【禁忌证】 1.房颤持续时间超过2年,复律成功机会不多,心脏明显增大,心功能不好,

电生理检查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心内电生理检查 适应症 心脏电生理检查适用于: 1.确定房室传导阻滞的精确部位。 2.鉴别异位激动的起源(如室上性激动与室性激动的鉴别)。 3.对预激综合征进行精确分型。 4.检查窦房结功能。 5.明确某些异位性心动过速的折返机制。 6.对某些复杂的心律失常揭示发病的特殊机制及某些特殊电生理现象(如隐匿性传导、空隙现象等)。 7.晕厥原因不明。 8.心律失常考虑介入性治疗或植入起搏器。 9.抗心律失常药物筛选或药理学研究。 禁忌证 1.严重心功能不全。 2.长QT间期且伴室性心动过速。 3.全身感染、局部化脓、细菌性心内膜炎。 4.出血性疾病和严重出血倾向。 5.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恶病质。 6.不具备心电生理检查条件。

用品及准备 电生理检查室的基本要求和设备 1.严格无菌的导管室。 2.有电视监视器的X线机。 3.多导电生理记录仪。 4.多极电极导管。 5.心脏监护仪和电复律设备。 6.必要的急救药品和设备。 1.导管电极 (1)心内导管电极:在盲端导管的远侧装有白金电极环,宽2mm,电极间距离为10mm。记录希氏束图的通常用三极电导管,每个电极在导管内有一导线从导管尾端通出连接记录导线,导管直径以7F较为合适。如欲在心房、心室内同时进行刺激或记录,应另准备二极或四极导管,前者只作刺激或记录用,后者一对电极作记录用。 (2)食管导管电极:为一特制的Z极电极导管,经鼻腔送入食管,在距鼻孔35cm左右(32-37cm)即达左心房水平,如再向下送4-5cm,则电极达左室后壁水平。以上为可进行心房或心室调搏的位置。 2.放大器

前极必须用浮地式隔离放大器。 希氏束电图及其他部位心内心电图放大器有关指标 项目希氏束放大器其他部位心内心电图放大器 频率范围35~500Hz 0.05~100Hz 输入阻抗≥5MΩ≥5MΩ 放大倍数5×103~2×104 7×103~1.2×104 输入电流≤10-9A ≤10-9A 共模抑制比≥86db ≥80db 本机噪声≤5μV(P-P)≤30μV(P-P) 输入信号幅度80~100μV(P-P)3~10mV(P-P) 输出幅度0.5~2V(P-P)2~8V(P-P) 镉-镍蓄电池 ±12.5V 12.5V 供电 3.示波器 多导程示波器(与记录仪的导程相同),其移动速度自25-200mm/s。检查时连续监测。 4.多道生理记录仪 以16道以上较为合适。记录希氏束图时为保证各间期测量数值的准确,应用时记录体表心电图3个导联(如Ⅰ、aVF、V1或Ⅰ、Ⅱ、Ⅲ)。如果同时要记录右房上部、冠状静脉窦、右心室等各部电位,还需加用各自的心内记录导联,记录时走纸速度多用

穿刺适应症与禁忌症

胸穿﹑腹穿﹑骨穿﹑腰穿﹑导尿术等操作适应症禁忌症 1、胸穿:适应症:(3)明确胸腔积液的性质;穿刺抽液或抽气减压;胸腔穿刺给药。禁忌症:(4)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极度衰弱不能配合的病人;剧烈咳嗽难以定位者;穿刺点局部皮肤有炎症;血友病患者。 【肩胛线或腋后线7~8肋间,腋中线6~7肋间,腋前线5肋间。首次600,以后<1000,诊断性50~100】2、腹穿:适应症(3)明确腹腔积液的性质;穿刺抽液减轻腹胀呼吸困难症状;腹腔穿刺注药。禁忌症(3):肝性脑病前兆者;结核性腹膜炎有粘连性包块者;非腹腔积液患者(包括巨大卵巢囊肿等)。 【先排尿,量腹围测血压,取左髂前伤棘于脐连线外中1/3交点处,脐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1cm,偏左或偏右1!1.5cm,或者取脐水平线于腋前线,腋中线延长线的交点处。错位进针,20~100送检,3000~4000,】 3、骨穿:适应症:(3)各种白血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随访;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鉴别诊断,骨髓培养及涂片找寄生虫;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禁忌症(2):血友病患者;穿刺点局部皮肤有炎症。 【髂前上棘后上方1~2cm处,髂后上棘,胸骨柄,腰椎棘突。1~1.5cm,干燥注射器0.1~0.2ml,涂片6~8张,骨髓培养2~3ml】 4、腰穿:适应症:(3)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脑血管意外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肿瘤性疾病的诊断跟治疗。禁忌症(3):颅内压升高者;穿刺点有炎症者;休克、衰竭或者濒死者。 【髂后上棘连线于后正中线交点,即第3、4腰椎棘突间隙,或者上一或者下一椎间隙,成人4~6cm,小儿2~3cm,正常侧卧位压力70~18.mmhg或者40~50滴/分,去枕平卧4~6小时】 5、导尿术:适应症(4):尿潴留;留置尿管或计每小时尿量变化;留尿做细菌培养;盆腔手术前准备,膀胱造影测压及探测尿道有无狭窄。 【0.5%碘伏或者0.1%洗必泰,14号导管,男15~20cm,女6~8cm,10~15ml水固定,】 6、气管插管术:适应症:(3)全身麻醉;心跳骤停;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或呼吸抑制需要机械通气者。禁忌症:(2)喉头水肿,气管急性炎症、咽喉部脓肿;胸主动脉瘤压迫气管、严重出血素质者。 【枕头垫高10cm,用2%利多卡因喷雾喉头表面】 7、胃插管术:适应症(6):胃扩张、幽门梗阻及食物中毒;胃液检查;胃肠减压;口腔及喉部手术需保持手术部位清洁;昏迷、极度厌食者插管行营养治疗;钡剂检查或手术治疗前准备。禁忌症:(5)严重的食管静脉曲张;腐蚀性胃炎;鼻腔阻塞、食管或者贲门狭窄或梗阻;严重的呼吸困难。 【石蜡油润滑,鼻孔到咽喉约14~16m吞咽,总长度45~55cm,相当于发迹到剑突,洗胃液5000ml,倒入漏斗300~500。*胃管洗胃术适应症:(3)催吐洗胃法无效或者有意识障碍不合作者;需留取胃液标本送毒物分析者;凡口服毒物6小时之内且无禁忌证者】 8、胃肠减压术:适应症(5):急性胃扩张;胃、十二指肠穿孔;腹部较大型手术后;机械性及麻痹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禁忌症(4):食管狭窄;严重的食管静脉曲张;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食管和胃腐蚀性损伤。 【插入50~75cm】 9、心肺复苏术:适应症:(2)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骤停(包括心脏骤停、心室颤动、及心搏极弱)或呼吸骤停(脑疝、脑干损伤引起)禁忌症:(5)胸壁开放性损伤;胸廓畸形;心包压寨;肋骨骨折;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泥砖者。可不进行复苏。

急救药物适应症与禁忌症

急救药物适应症与禁忌症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急救药物适应症与禁忌症 1、胺碘酮注射液 适应症:房性心律失常伴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 规格:150mg/支 用量:发生快速心律失常后,首剂静注胺碘酮负荷剂量3-5mg/kg,5-10分钟注入。继之以微量泵维持;如无效,15分钟后可再予kg胺碘酮静注。前6小时1mg/min维持,其后以min维持,24小时总剂量900-l2O0mg。 用法:静滴静注 禁忌症:⑴严重窦房结功能异常。 ⑵II或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⑶心动过缓引起晕厥。 ⑷对本品过敏者。 2、心律平注射液 适应症:阵发性室速;阵发性室上速;各种早搏;预激伴室上速、房扑、房颤。 规格:35mg 用量:35mg/次,每8小时静注70mg,或在1次静注后继以静滴(每小时20-40mg)kg。

用法:静点静注 禁忌症:⑴对本品过敏者。 ⑵严重的充血性心衰。 ⑶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所致除外)。 ⑷心动过缓。 ⑸心梗后三个月内。 ⑹电解质紊乱(尤其是血钾)。 3、利多卡因注射液 适应症:室性心律失常,局麻药。 规格:40mg 用量:常用量静注kg体重(一般用50-100mg)作首次负荷量静注2-3分钟,必要时每5分钟后重复静注1-2次,1小时之内总量不得超过300mg。用负荷量后可继续1-4mg/分静滴维持,(一般以5%葡萄糖液配成1-4mg/ml)。老年人、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肝血流量减少、肝或肾功能障碍时应减少用量,以每分钟静滴。 用法:静注静滴 禁忌症:⑴局麻药过敏。 ⑵阿斯综合症、预激综合症、严重传导阻滞。

电除颤及电复律

电除颤与电复律 一、电除颤 一)定义:电除颤是将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心肌在瞬间除极,然后心脏自律性的最高起搏点(通常是窦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心室颤动时心脏电活动已无心动周期,除颤可在任何时间放电。 二)适应症 1、心室颤动或心室扑动 2、无脉性室速,即室速的频率极快,伴有血流动力学障 碍或心室完全丧失射血功能。 3、无法进行心电图或心电示波明确诊断,但不能排除室 颤或室速的心脏骤停,可盲目电除颤。 三)能量选择 对心室颤动患者,选用360J(单相波除颤器)150J或200J(双相波除颤器),对无脉室速可选用200J(单相波除颤器)或150J(双相波除颤器)。 二、电复律 一)定义:电复律是通过心电图上的R波触发同步放电,电脉冲发放落在R波降支及心室绝对不应期中,使心室除极。 二)适应症与能量选择: 1、室性心动过速:100J的能量可使90%以上的室速转复。

2、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数可药物终止。少数采用电复律, 能量一般选择50~100J。 3、心房扑动:是药物治疗最困难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一 般首选电复律,低能量电复律的成功率较高,一般从25J 开始,用至50J可使95%的心房扑动转为窦性心律。 4、心房颤动: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选用100~200J, 一般200J能量可使95%的房颤终止,恢复窦性心律,若仍不恢复也可用至300~360J能量。尤其是预激综合症合并心室率极快的房颤时,应首先电复律。 以上能量选择均是单相波除颤仪,双相波除颤能量约为单相波的1/2~1/3为宜。 三)禁忌症 1、洋地黄过量所致的心律失常 2、严重低钾血症 3、房颤、房扑伴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5、近期有栓塞史 四)电复律并发症 1、心律失常 2、呼吸抑制、喉痉挛 3、低血压 4、心肌损伤

适应症

适应症 室颤、室扑是最主要的适应症。 电除颤仪 还有就是无法识别R波的快速室性心动过速,由于无法同步直流电电复律,只能非同步电击(相当于除颤)。 适于转复各类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尤其是药物治疗无效者。转复心室颤动、心房颤动和扑动,可首选电除颤;转复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则多先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无效或伴有显著血流动力障碍时应用本法;性质未明或并发于预激综合征的异位快速心律失常,选用药物常有困难,宜用同步电复律治疗。电复律治疗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即时转复成功率在室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几乎达到100%,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则分别为80%和90%左右。 电除颤禁忌症 慢性心房颤动,病程>1年。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左心房内径>45mm,或者严重心功能不足。 合并洋地黄中毒或严重电解质紊乱(例如低血钾)。 风湿活动期或者心肌炎急性期。 未能有效控制或纠正心房颤动的病因或诱因(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梗死、肺炎等)。检查发现心房内血栓或血栓栓塞史。 电复律后,患者不能耐受长期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既往二次电复律成功,并且服用维持窦性心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但短期内心房颤动复发。合并高度或完全性房室阻滞,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已安装起搏器者除外)。 慢性心房颤动患者不能接受抗凝治疗者。 电除颤选用理由 早期进行电除颤的理由:①室颤是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致死性心律失常,在发生心跳骤停的病人中,约80%为室颤引起;②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是电除颤;③除颤成功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或除颤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将下降7%~10%;④室颤可能在数分钟内转为心脏停跳。因此,尽早快速除颤是生存链中最关键的一环[1] 。 电除颤选择 除颤器释放的能量应是能够终止室颤的最低能量,能量和电流过低则无法终止心律失常,能量和电流过高则会导致心肌损害。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s)包括单相波和双相波两类除颤波形。不同的波形对能量的需求有所不同,单相波形电除颤:临床上首次即除颤能量选择为360J。 电除颤自动体外除颤 由于医院使用的除颤设备难以满足现场急救的要求,80年代后期出现的AED为早期除颤提供了有利条件,AED使复苏成功率提高了2~3倍,对可能发生室颤危险的危重病人实行AED的监测,有助于及早除颤复律。 自动体外除颤仪主要分为全自动和电击咨询系统除颤仪。后者指的是自动体外除颤仪自动启动后,通过体表心电图模式能够自动识别心脏节律,从而向操作者发出是否实施除颤的指令。虽然许多电击咨询除颤仪可以不通过操作者直接启动内部电容器,但是如果操作者否定实施除颤电击的决定,自动体外除颤仪将无法启动,电击咨询除颤仪对于患者和操作者都是十分安全的,因为最终是否进行除颤的决定权掌握在操作者手中,由操作者按下“SHOCK”按钮,即可

操作适应症禁忌症

胸穿﹑腹穿﹑骨穿﹑腰穿﹑导尿术等操作适应症禁忌症操作适应症禁忌症及必需记得的数据 1、胸穿:适应症:(3)明确胸腔积液的性质;穿刺抽液或抽气减压;胸腔穿刺给药。禁忌症:(4)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极度衰弱不能配合的病人;剧烈咳嗽难以定位者;穿刺点局部皮肤有炎症;血友病患者。 【肩胛线或腋后线7~8肋间,腋中线6~7肋间,腋前线5肋间。首次600,以后<1000,诊断性50~100】2、腹穿:适应症(3)明确腹腔积液的性质;穿刺抽液减轻腹胀呼吸困难症状;腹腔穿刺注药。禁忌症(3):肝性脑病前兆者;结核性腹膜炎有粘连性包块者;非腹腔积液患者(包括巨大卵巢囊肿等)。 【先排尿,量腹围测血压,取左髂前伤棘于脐连线外中1/3交点处,脐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1cm,偏左或偏右1!1.5cm,或者取脐水平线于腋前线,腋中线延长线的交点处。错位进针,20~100送检,3000~4000,】 3、骨穿:适应症:(3)各种白血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随访;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鉴别诊断,骨髓培养及涂片找寄生虫;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禁忌症(2):血友病患者;穿刺点局部皮肤有炎症。 【髂前上棘后上方1~2cm处,髂后上棘,胸骨柄,腰椎棘突。1~1.5cm,干燥注射器0.1~0.2ml,涂片6~8张,骨髓培养2~3ml】

4、腰穿:适应症:(3)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脑血管意外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肿瘤性疾病的诊断跟治疗。禁忌症(3):颅内压升高者;穿刺点有炎症者;休克、衰竭或者濒死者。 【髂后上棘连线于后正中线交点,即第3、4腰椎棘突间隙,或者上一或者下一椎间隙,成人4~6cm,小儿2~3cm,正常侧卧位压力70~18.mmhg或者40~50滴/分,去枕平卧4~6小时】 5、导尿术:适应症(4):尿潴留;留置尿管或计每小时尿量变化;留尿做细菌培养;盆腔手术前准备,膀胱造影测压及探测尿道有无狭窄。 【0.5%碘伏或者0.1%洗必泰,14号导管,男15~20cm,女6~8cm,10~15ml水固定,】 6、气管插管术:适应症:(3)全身麻醉;心跳骤停;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或呼吸抑制需要机械通气者。禁忌症:(2)喉头水肿,气管急性炎症、咽喉部脓肿;胸主动脉瘤压迫气管、严重出血素质者。 【枕头垫高10cm,用2%利多卡因喷雾喉头表面】 7、胃插管术:适应症(6):胃扩张、幽门梗阻及食物中毒;胃液检查;胃肠减压;口腔及喉部手术需保持手术部位清洁;昏迷、极度厌食者插管行营养治疗;钡剂检查或手术治疗前准备。禁忌症:(5)严重的食管静脉曲张;腐蚀性胃炎;鼻腔阻塞、食管或者贲门狭窄或梗阻;严重的呼吸困难。

电复律术及相关知识

电复律术及相关知识 电复律相关知识 [电复律种类] (1) 交流和直流电除颤 前者电流量大,放电时间长达20ms,不宜避开心室易损期, 心肌损伤和严重心律失常; 后者时间短,2.5-4.0ms,可与R波同步,心肌损伤轻。 (2) 体内和体外电除颤 前者常用于心脏手术或急症开胸抢救,一个电极板置于右室 面,另一个电极板置于心尖部,电量小,20-30J,不超过 70J, 后者经胸壁除颤、复律。 (3) 同步和非同步 前者同步触发装置能利用病人心电图中R波来触发放电,使电 流仅在心动周期的绝对不应期中发放,避免诱发心室颤动, 放电时电流正好与R波同步,避免心室易损期放电,用于除心 室颤动外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后者用于心室颤动,任何时间放电。 (4) 电复律种类—经食管内低能量电复律 避开阻抗较大的胸壁和心外阻抗,需电量小(20-60J),患 者易于耐受,避免皮肤灼伤。 (5) 经静脉电极导管心脏内电复律 电极导管经肘前或颈静脉插入右心,兼作起搏、程序刺激、 电复律用。 电量小2-6J,易于耐受 适用于心内电生理检查中发生的房颤 室速、室颤,经验较少 (6)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抗心动过缓起搏 抗心动过速起搏 低能电转复 高能电除颤 [适应证] 两大类:严重的、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 持续时间较长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原则:任何快速型的心律失常,如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心

绞痛发作加重,药物治疗无效者,均应考虑电复律或电除颤) [禁忌证] 异位兴奋灶(自律性增强)性快速型心律失常(伴有或不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房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和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 (1)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药物不能控制、或血流动力学受影响,立即电复律 应用药物提高复律成功率或减少复发 心室颤动 早期进行电除颤的理由: 1 室颤是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致死性心律失常,在发生心跳骤 停的病人中,约80%为室颤引起; ② 室颤最有效的治疗是电除颤; ③ 除颤成功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或除颤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将下降7%~10%; ④ 室颤可能在数分钟内转为心脏停跳。 (二)心房颤动 符合下列条件者可考虑电转复:①房颤史<1年者,既往窦性 心率不低于60次/分; ②房颤后心力衰竭或心绞痛恶 化; ③房颤伴心室率较快,且药物控 制不佳者; ④原发病(如甲亢)已得到控 制,房颤仍持续存在者; ⑤风心病瓣膜置换或修复后3~6 个月以上, 先心病修补术后2~3个月以上 仍有心房颤动者; ⑥预激综合征伴房颤 下列情况不适于或需延期电转复: 1 情危急且不稳定,例如严重心功能不全或风湿活动,严重电解 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2 心房颤动发生前心室率缓慢,疑诊病窦综合征或心室率可用药 物控制,尤其是老年患者; 3 洋地黄中毒; ④ 不能耐受预防复发的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 (三)心房扑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